启蒙主义文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PPT
▪ 恩格斯说:“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 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 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 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启蒙主义文学主要特征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为启蒙服务。或是直 接抨击封建专制、教会势力和贵族人物,或是宣扬自由平 等的人道主义思想内容,。
启蒙文学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作品主人公大多是第三等级 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反对宫廷趣味和贵族倾向,乐于 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前者主要伸张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后 者则要求最根本的自由与平等。
前者运动的推动者主要是部分文学艺术家; 后者则要广泛得多,甚至具有一定的全民 性。
人道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 所谓“启蒙”:即让人们从不自觉的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敢于公开地 运用自己的理性。
▪ 启蒙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 即启蒙“理性”,也就是人道主义思想。 其核心就是自由和平等的理性原则。并以 此为原则,提出要建立理想的“理性王 国”。
意识地把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中。这些著作成了资产阶级的精神
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启蒙作家的作品都具
有纯理性的特点。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
文艺复兴主要的思想道德方面;启蒙运动 则在整个上层建筑领域。
前者主要抨击封建教会,后者要推翻整个 上层建筑。(反对专制制度、封建权利、 贵族特权、宗教狂热、贵族文艺、门第观 念、以及唯心主义自然观。
Daniel·Defoe (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 为“小说之父”。
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反映了 当时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 者的典型形象。
启蒙主义文学主要特征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为启蒙服务。或是直 接抨击封建专制、教会势力和贵族人物,或是宣扬自由平 等的人道主义思想内容,。
启蒙文学具有广泛的民主性,作品主人公大多是第三等级 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平民,反对宫廷趣味和贵族倾向,乐于 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手法。
前者主要伸张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后 者则要求最根本的自由与平等。
前者运动的推动者主要是部分文学艺术家; 后者则要广泛得多,甚至具有一定的全民 性。
人道主义-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 所谓“启蒙”:即让人们从不自觉的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敢于公开地 运用自己的理性。
▪ 启蒙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 即启蒙“理性”,也就是人道主义思想。 其核心就是自由和平等的理性原则。并以 此为原则,提出要建立理想的“理性王 国”。
意识地把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中。这些著作成了资产阶级的精神
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启蒙作家的作品都具
有纯理性的特点。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
文艺复兴主要的思想道德方面;启蒙运动 则在整个上层建筑领域。
前者主要抨击封建教会,后者要推翻整个 上层建筑。(反对专制制度、封建权利、 贵族特权、宗教狂热、贵族文艺、门第观 念、以及唯心主义自然观。
Daniel·Defoe (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 为“小说之父”。
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反映了 当时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 者的典型形象。
第五章 启蒙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需要指出的是,启蒙思想家所标举的真理、正义、平等和 人权尚未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局限。
第三节 赫尔德
赫尔德对文学、自然、社会的诸多思考和论述中存在一 种综合对应的关系。他用自然界植物的发展比拟文学的 发展,用社会中人性的特征解读各民族各时代文学的特 质。他力图消化吸收他那个时代的全部知识,表达他对 于世界和历史的整体观念。
第三节 赫尔德
四、评价
赫尔德不能算是一个拥有严格而完整的学科构架的文艺 理论家,但他是一个热情、敏锐并且具有独创精神的文 学批评家。
在于说明诗的优越性。诗能全面、广泛、透彻地描写事 物的动作以及情绪的发展变化。诗表现物体的美时,常 用的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二是 化美为媚。
评价:
在论述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上,莱辛并不以纯粹的学术研 究为目的,而是据此为契机,表达他积极进取、注重行 动的文艺观。
第二节 莱 辛
三、市民剧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启蒙主义文论
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含义:17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等国,发生的一次广泛而影响深远的思想 运动。“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亮”,启蒙运动实则 为思想解放的运动。
口号:“勇于使用你的理性”
特点:拒绝迷信和神秘,对人的理性力量和科学进步抱 乐观的态度,崇尚科学,强调自由和人权。
悲剧的净化效果问题:莱辛依据他对亚里士多德《诗学 》的理解,指责高乃依曲解了亚里士多德。莱辛认为, 道德存在于激情的两个极端之间,中和适度才是净化之 道。
第二节 莱 辛
评价: 莱辛的文艺理论以其革命性和启示性,拉开了狂飙突进运
动的帷幕。
第三节 赫尔德
一、人物:
赫尔德(1744—1803),德国启蒙主义批评家,狂飙突进 运动的先驱和精神领袖。赫尔德的著作主要包括《论德 国现代文学片断》《批评之林》《论语言的起源》《莎 士比亚》《论莪相和古代民间的诗歌》《关于人类发展 的另一种历史哲学》《希伯来诗的精神》《民歌》《散 论集》和未完成的《人类历史哲学大纲》等。
第三节 赫尔德
赫尔德对文学、自然、社会的诸多思考和论述中存在一 种综合对应的关系。他用自然界植物的发展比拟文学的 发展,用社会中人性的特征解读各民族各时代文学的特 质。他力图消化吸收他那个时代的全部知识,表达他对 于世界和历史的整体观念。
第三节 赫尔德
四、评价
赫尔德不能算是一个拥有严格而完整的学科构架的文艺 理论家,但他是一个热情、敏锐并且具有独创精神的文 学批评家。
在于说明诗的优越性。诗能全面、广泛、透彻地描写事 物的动作以及情绪的发展变化。诗表现物体的美时,常 用的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就美的效果来描写美;二是 化美为媚。
评价:
在论述诗与画的界限问题上,莱辛并不以纯粹的学术研 究为目的,而是据此为契机,表达他积极进取、注重行 动的文艺观。
第二节 莱 辛
三、市民剧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启蒙主义文论
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含义:17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 德国、意大利等国,发生的一次广泛而影响深远的思想 运动。“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亮”,启蒙运动实则 为思想解放的运动。
口号:“勇于使用你的理性”
特点:拒绝迷信和神秘,对人的理性力量和科学进步抱 乐观的态度,崇尚科学,强调自由和人权。
悲剧的净化效果问题:莱辛依据他对亚里士多德《诗学 》的理解,指责高乃依曲解了亚里士多德。莱辛认为, 道德存在于激情的两个极端之间,中和适度才是净化之 道。
第二节 莱 辛
评价: 莱辛的文艺理论以其革命性和启示性,拉开了狂飙突进运
动的帷幕。
第三节 赫尔德
一、人物:
赫尔德(1744—1803),德国启蒙主义批评家,狂飙突进 运动的先驱和精神领袖。赫尔德的著作主要包括《论德 国现代文学片断》《批评之林》《论语言的起源》《莎 士比亚》《论莪相和古代民间的诗歌》《关于人类发展 的另一种历史哲学》《希伯来诗的精神》《民歌》《散 论集》和未完成的《人类历史哲学大纲》等。
中小学优质课件欧洲启蒙思想课件.ppt
㈡(对法国)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 想准备。
㈢(对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 封建统治,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 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试比较,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思想 家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有哪些发展?
宗教
继承(英国)
否定、批判教权主义
发展(法国)
更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君 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直接抨击,又是一次资产 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 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推动 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改造 旧社会而斗争
作业: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启蒙运动则推动了以法国大革命为核心的欧 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
概述这两次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结合背景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不反对君主专制;提 倡无神论,但主张宗
《利维坦》
教维护社会秩序。
首倡分权学说、 赞
成君主立宪制
2、中心——法国
◆为什么中心在法国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 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 出,影响巨大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 梭 狄德罗
伏尔泰
反教会
法 律
反专制
面 前
欧洲 启蒙思想
一、 概况
1、何为“启” “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2、兴起的原因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 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3、时间 17—18世纪
4、发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影响到世界 各地
5、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继文艺复 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㈢(对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 封建统治,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 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试比较,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思想 家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有哪些发展?
宗教
继承(英国)
否定、批判教权主义
发展(法国)
更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君 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直接抨击,又是一次资产 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 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推动 了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改造 旧社会而斗争
作业:
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 启蒙运动则推动了以法国大革命为核心的欧 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
概述这两次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结合背景说明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不反对君主专制;提 倡无神论,但主张宗
《利维坦》
教维护社会秩序。
首倡分权学说、 赞
成君主立宪制
2、中心——法国
◆为什么中心在法国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 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直接原因: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 出,影响巨大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 梭 狄德罗
伏尔泰
反教会
法 律
反专制
面 前
欧洲 启蒙思想
一、 概况
1、何为“启” “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义”(迷信和无知)
2、兴起的原因
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 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
3、时间 17—18世纪
4、发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影响到世界 各地
5、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继文艺复 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最新启蒙运动文学概述法俄意精品课件
现实主义诗学:提出真善美统一理论,认为美在 关系,真善美统一,艺术摹仿自然。提出现实主 义戏剧理论,认为市民剧是一种正剧或市民剧、 严肃剧,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有思想教育功能。
《修女》:书信体小说,苏珊娜·西蒙南被关进修道 院,不愿过禁欲生活,不能忍受女院长迫害而逃 出,受到法院、教会迫害。在巴黎当女工,写信 给一开明侯爵求助。
4、狄德罗(1713-1784)
出生于外省一刀剪师傅家庭,受教会教育,后到 巴黎上学,19岁获文科硕士学位。违父命不愿学 法律,因生活费断绝一度穷困潦倒,因批判宗教 和教会,被视为“极端危险人物”并入狱。他是 无神论者、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主编,现 实主义美学先驱,古典主义美学的反对者,提出 市民剧理论,对绘画、音乐、戏剧、表演也有创 见。
三、俄国文学
俄国长期受鞑靼人和外族侵略,和西欧国家隔离, 经济文化落后。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按欧洲 国家方式设军队,统一版图,学习西欧,扶植新兴 贵族地主和商人,加强了封建农奴制。 30-50年代 专制巩固,受法国古典主义影响产生古典主义,第 一批作家有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苏马罗科夫等。 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启蒙意识产生。
《天真汉》:以 17世纪末路易14的法国为背景, 就自然人问题与卢梭争论。法国血统的天真汉长 在美洲印第安部落,有自然人的纯朴与善良,被 英人俘到法国后发现文明社会多有欺骗:教会言 行不一,与伊弗相爱却不可能(伊弗是其教母); 非议教会入狱,为搭救他,叔父走教会门路四处 碰壁;走权贵门路伊弗失身后死去。天真汉想说 就说,想做就做,在狱中学知识,拥护开明君主、 限制教会权力,后成为军官。
和伯爵的矛盾,他到伯爵家继续当仆人,因伯爵欲 “赎回”初夜权而引起主仆之间的喜剧冲突。
法国启蒙作家的区别:卢梭代表激进的小资产阶
4启蒙主义文学
艺术特色
诗剧以幻想为主,将写实和幻想 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采用辩证和对比手 法。 形式多样化。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关于文化、文明、社会政治 的激进思想:
《论科学和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
1.
2. 3.
文学创作代表
《爱弥尔》:哲理小 说,讨论人道主义教 育问题;
《忏悔录》 :晚年自 传体小说; 《新爱洛依丝》 :书 信体哲理小说
博马舍
法国启蒙戏剧最成功的实践者,最著
(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时代”:四大启蒙学者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第一位真 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
代表作:
《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 说,第一部著名哲理小说 《法的精神》/《法意》: “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
启蒙运动的领袖 戏剧:强调古典主义规 则 哲理小说:《老实人》 —— 讽刺盲目乐观主义 哲学
《修女》
自白体书信体哲理
小说:少女苏珊· 西
蒙南独白的方式
揭露教会罪行,维 护人权与个性解放
《拉摩的侄儿》
对话体哲理小说
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辩证法的杰作”。
通过一个放荡无耻的人物“拉 摩的侄儿”的言语,揭露了上 流社会的腐朽,并就道德、艺 术等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 见解。
卢 梭Leabharlann 2、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德国文学史发生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规
模的文学运动;
德国社会封闭,各邦国间不能沟通,社会沉闷,
滞息,需要冲突这种僵化的状态;
《启蒙主义文论》课件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为启蒙主义文论的传播 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社会条件。
启蒙主义文论的影响与意义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 教育意义,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展,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和技巧。
启蒙主义文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 基础,对现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PPT课件
目 录
•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 启蒙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 •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 启蒙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反思与启示
01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启蒙主义文论是指18世纪欧洲启 蒙运动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 想,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人道主 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推动文学的理性化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理性、科学和客观性,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推动了文学的理性化进程。
促进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 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这 种思想激发了现代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伏尔泰
01
伏尔泰是启蒙主义文论 的先驱,他的思想对整 个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 影响。
02
他主张理性、自由和平 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 教迷信,提倡科学和进 步。
03
伏尔泰的文学创作以讽 刺和批判为主,他的作 品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 色彩。
04
他的代表作品有《哲学 通信》、《形而上学论 》等。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为启蒙主义文论的传播 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和社会条件。
启蒙主义文论的影响与意义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 教育意义,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展,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和技巧。
启蒙主义文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 基础,对现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主义文论》PPT课件
目 录
•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 启蒙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 •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 启蒙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反思与启示
01
启蒙主义文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启蒙主义文论是指18世纪欧洲启 蒙运动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 想,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人道主 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推动文学的理性化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理性、科学和客观性,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推动了文学的理性化进程。
促进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启蒙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现实, 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激发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这 种思想激发了现代文学的创新精神。
启蒙主义文论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伏尔泰
01
伏尔泰是启蒙主义文论 的先驱,他的思想对整 个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 影响。
02
他主张理性、自由和平 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 教迷信,提倡科学和进 步。
03
伏尔泰的文学创作以讽 刺和批判为主,他的作 品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 色彩。
04
他的代表作品有《哲学 通信》、《形而上学论 》等。
8第八章 启蒙主义喜剧ppt
(三)费加罗的胜利与“行动的革命” • 费加罗的胜利暗示了第三等级的胜利,法国人 民反封建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剧作家的民主主 义倾向。 •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看了这个戏,认为它嘲笑了 几百年来的“一切应该被尊重的事物”,如果 任凭此剧公演下去,定将“会导致拆除巴士底 狱”(意指人民起来造王室的反),故不准演 出。 • 拿破仑看了这出戏,说“《费加罗的婚姻》就 是进入行动的革命”。
(四)费加罗 • 他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既是仆人, 又是胜利者。剧作家对他倾注了鲜明的 时代政治色彩。他好像站在时代的高度, 居高临下俯瞰社会,从法国社会发展的 历史轨迹中看到了封建特权的没落,看 到了新阶级的进步曙光。
三。从政治启蒙到政治立场倒退
博马舍在法兰西共和国成立之后,政 治立场开始转变,1792年他写了《负 罪的母亲》,完全丧失了革命前的民 主倾向。
3. 滑稽幽默的语言
“伺候两个主人,拿两份工钱。挨打也得挨 两次打。”
4. 性格喜剧
哥尔多尼认为意大利的性格喜剧应该写好多种鲜 明的性格,不能仅仅写出主角的性格就完事。 “我们要求主要人物性格有力,有独创性,为大 家所熟知;要求几乎所有的人物,哪怕是在插话 之中,也都要有性格”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意大利启蒙主义喜剧--
哥尔多尼喜剧
一.哥尔多尼喜剧
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 1707—1793) 出身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市民的家庭。 哥尔多尼写过260多个剧本,其中150多 个是喜剧,《女店主》《一仆两主》这 两出卓越的喜剧作品使他获得了世界性 的声誉。他的剧作大多抨击封建势力, 同情人民群众,也揭露市民阶级的某些 恶习。
第二节 法国启蒙主义喜剧 ——博马舍喜剧
一. 博马舍和喜剧“费加罗三部曲” 博马舍(1732~1799) 法国剧作家。 喜剧“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费加罗的婚姻》 《有罪的母亲》
启蒙主义.ppt
第六章 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引言 18世纪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
后的一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建立和完善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以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 位。
启蒙思想家们高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反对封建 专制和教会对人性的束缚与扼杀;高举理性的 旗帜,反对宗教蒙昧,他们相信理性和知识是 照亮人们思想故造不合理社会的根本力量,是 建立“理性王国”的强大武器
应在真实地摹仿自然的基础上,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达到“逼真”的程度。
哲学是揭示对象的真理,艺术是对自然中的美的描绘 和揭示,
艺术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严格地表现自然”、“把情 节摹仿得精确”一把自然如实地显示给我们”,这样 的艺术作品也就“更真实、更动人、更美”。
狄德罗非常重视艺术的想象,他认为没有想象 就没有逼真,只有运用想象才能揭示事物间的 联系139
诗人善于想象,哲学家长于推理;
c·戏剧的情境与人物性格139
古典主义戏剧重视写人物性格,
狄德罗强调,戏剧不应首着眼于人韧性格,而 应该首先着眼于情境,着眼于真实地反映现实 的社会矛盾,着眼于戏剧的教育作用
d·论作家与批评家140
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激烈地批评了当时的 作家和批评家妄自尊大的态度和狭隘教条的倾 向,阐述了对作家批评家的修养以及与群众的 关系等方面的见解。
18世纪70年代以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摹仿, 以后又表现为对古典主义的批判,为发展统一 的民族文学而斗争。代表著作是莱辛的《拉奥 孔》和《汉堡剧评》。
18世纪70年代发生的“狂飙突进”运动标志 着德国启蒙运动的深入,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 精神领袖,他为建立德意志民族文学作出了理 论贡献。
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141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优质课件
在法语中,“启蒙”旳本意是指“光 明”。当初先进旳思想家以为,迄今 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 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著书立说,剧烈地批判专制主义 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 生在17、18世纪欧洲旳一场反封建、 反教会旳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 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思索题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留下了什么弊端? 卢梭旳思想和主张在启蒙运动时代有何意
义?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旳影响?
伏尔泰
伏尔泰思想旳矛盾性:剧烈批判封建专制 制度,但是在改革封建秩序时,却把希望 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
反教会与反宗教是两码事:反教权主义是 伏尔泰世界观旳最鲜明旳特征,其主要出 发点在于对教会旳专制和种种腐朽教义、 戒律旳抨击;但宗教是人类旳终极关心, 在西方世界有极大旳普遍性,所以要区别 反教会和反宗教,决不能轻易地说一种西 方文学家、思想家是反宗教旳。
《论人类不平等旳起源和基础》(1755) 一文把原始社会作为人类旳黄金时代加以 讴歌,以为人类由平等到不平等是人为旳。
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卢梭旳思想家地位。
卢梭思想与时代旳关系
卢梭旳思想是18世纪中前期旳潜流, 到18世纪末,卢梭旳思想便是洪流了。 对后世文学家旳思想、文学史影响很 大。
其激进旳思想符合大革命时期旳社会 思潮,也赢得了某些对社会强烈不满 旳人旳青睐。
卢梭把隐私、难以启齿旳东西全部写出, 对个人生活毫不回避。他真诚地、坦率地, 甚至赤裸裸地把自己旳灵魂和盘端给了读 者,这么旳坦率是罕见旳。
赤裸裸地自我展示
卢梭旳这部自传和“历史档案”型旳传记 文学不同,他更重情感和内心旳经历。较 多抒情和自我解释。
但是,他是否真正做到赤裸裸地展示自己? “当一种人不能以成熟旳理智面对自己时,
第四章18世纪文学歌德ppt4课件
Page 12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 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 回头。②有坚强的毅力。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 八年。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在荒岛上建造了 自己的“小王国”。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 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 主义占有欲。
Page 6
康桥风光
1、期刊文学
在英国,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期刊文 章。英国期刊兴起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 初期刊发布社会新闻,把口头流传的政治见 闻、商业见闻见诸文字,为政治和商业服务。 到了18世纪,期刊具有了文学性,登载各种 娱乐性、杂感性的文章,报导社会上的各种 趣闻,具有“街谈巷议”的小品文特点,成 为期刊随笔。
Page 14
小说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为人正直、单纯、 坦率,还具有一定的航海以及医学知识。因为 行医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他接受了他人的邀请, 到航海船只上去当外科医生。由此开始了他的 航海旅行。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到小人国、 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地的历险,影射讽 刺英国政治、法律、社会、党争和哲学。
《新爱洛伊丝》创作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 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 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 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 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 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作者对题材的处理独具匠心。前三 卷主要铺叙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发展,后三卷通过他们爱情故 事的叙述,尽情讴歌美好的德行,赞美婚姻的神圣,吟哦自然的 风光,针砭社会的积弊,对当时的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与各国 的风土人情,均有细致的描写和探索。全书的语言平易,不蔓不枝, 行云流水,以文笔清新朴实的美,打动读者的心。书中最令人同 情和赞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爱情上所表现的美德。朱莉 和圣普乐的爱情的不幸结局,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因此,《新爱洛 伊丝》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 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 回头。②有坚强的毅力。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 八年。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在荒岛上建造了 自己的“小王国”。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 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 主义占有欲。
Page 6
康桥风光
1、期刊文学
在英国,小说起源于18世纪的期刊文 章。英国期刊兴起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 初期刊发布社会新闻,把口头流传的政治见 闻、商业见闻见诸文字,为政治和商业服务。 到了18世纪,期刊具有了文学性,登载各种 娱乐性、杂感性的文章,报导社会上的各种 趣闻,具有“街谈巷议”的小品文特点,成 为期刊随笔。
Page 14
小说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为人正直、单纯、 坦率,还具有一定的航海以及医学知识。因为 行医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他接受了他人的邀请, 到航海船只上去当外科医生。由此开始了他的 航海旅行。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到小人国、 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地的历险,影射讽 刺英国政治、法律、社会、党争和哲学。
《新爱洛伊丝》创作
爱洛伊丝是法国十二世纪人,她和她的教师阿贝拉相爱,遭到 她叔父的反对和暴力干预。两人虽未能结为眷属,但仍互相依恋, 书信往还,直到阿贝拉死后为止。爱洛伊丝和阿贝拉相爱的故事, 哀艳动人,得到了卢梭的同情。因此,他把他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朱莉比做爱洛伊丝,将他的小说取名为《朱莉,或新爱洛伊丝》, 用醒目的标题,表明书中的女主人公朱莉和十二世纪的爱洛伊丝 在爱情上有相似的不幸遭遇。 作者对题材的处理独具匠心。前三 卷主要铺叙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的发展,后三卷通过他们爱情故 事的叙述,尽情讴歌美好的德行,赞美婚姻的神圣,吟哦自然的 风光,针砭社会的积弊,对当时的宗教、文化、伦理道德与各国 的风土人情,均有细致的描写和探索。全书的语言平易,不蔓不枝, 行云流水,以文笔清新朴实的美,打动读者的心。书中最令人同 情和赞美的,是女主人公朱莉和她在爱情上所表现的美德。朱莉 和圣普乐的爱情的不幸结局,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因此,《新爱洛 伊丝》一出版,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7) 共38页PPT资料
浮士德难题
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接受社会 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 致起来------怎样谋求个人幸福而不出卖 灵魂;
哲学层面: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 矛盾。
恩格斯称他是一个战斗的无神论者。
狄德罗比孟德斯鸠、伏尔泰更富有战斗 性,他在文学艺术上比较明确地提出反 对新古典主义的主张,他说:“新古典 主义所提倡的美是一种奴隶的美。”
狄德罗是在启蒙时代,用最鲜明的语言 提出艺术应当与当时的封建理性、道德 和古典主义所谓的美学观念决裂的思想 家。
4、卢梭:(1712-1778)
孟德斯鸠:“当时的法国已经是一个百病丛 生的身体,需要彻底的治疗,这个治疗的药 方是什么呢?革命。”
2、伏尔泰:(1694-1778)
博学、机智、富有思想的学者 。 哲理小说《老实人》:男爵府上纯朴的青年
-看到种种灾难、恶习和卑鄙行为乐观主义 信念动摇 ; 讽刺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一切皆善” 的乐观主义哲学 ; 悲观主义者玛丁 :不是在忧急骚动中讨生活, 就是在烦闷无聊中挨日子
悲剧性: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罪 恶,宫廷贵族的荒淫无耻 ,大多描 写王公贵族(妇女)丧失理性,感 情放纵,酿成悲剧。( 《菲德拉》)
高乃依和拉辛悲剧显著的差异
高乃依写作时期:君主专制上升,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相当软弱,对王 权退让,塑造用理智克制情感的英 雄形象。
拉辛时代:封建王朝由盛转衰,贵 族阶级和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的均 势逐渐被打破,矛盾日趋尖锐,着 重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罪恶。
俄国贵族沃尔玛
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 家庭,建立良好的社会。
把爱情作为人类高尚情操讴歌,表 达天赋人权和回归大自然的哲学思 想。
5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9页PPT
►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 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等.
概述
► 3、德国 ► 德在18世纪70-80年代中叶产生了"狂飙突进运动".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它因作家克 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 狂飙突进的主要精神: ► 一是否定现存的封建制度,要求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 秩序; ► 二是提倡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统一; ► 三是崇尚感情.推崇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四是 反对宫廷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注重民族风格,歌颂大 自然.
概述
►18世纪具有全欧性质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 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 亮".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文学,就是要用"理性", 用知识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智慧, 使他们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启蒙主义文学是 启蒙运动的主要武器.
概述
►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到18世纪,除已夺取了政权 的英国资产阶级外,其余各国的资产阶级在农 民和第二等级支持下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纷纷表达共 同的思想和政治理想.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同时也尖锐地批判反动 的宗教,希望对宗教进行改革.
► 1788年,歌德从意大利返回魏玛,辞去职务,专事写作 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歌德
► 1797年,完成了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 苔》.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识,开始两位伟大作家的 合作.1796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 时代》,《浮士德》的第一部.
► 1805年,席勒去世,对歌德打击沉重.此后10年,歌德几 乎没有创作,完全陷入消沉期.1811—1831年,他写作 了自传达室小说《诗与真》,1821—1828年写作了 《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分和《副麦斯特的漫游时 代》,1982年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等作品.
概述
► 3、德国 ► 德在18世纪70-80年代中叶产生了"狂飙突进运动".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文学运动.它因作家克 林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 狂飙突进的主要精神: ► 一是否定现存的封建制度,要求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 秩序; ► 二是提倡民族意识,要求民族统一; ► 三是崇尚感情.推崇天才,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四是 反对宫廷文学,重视民间文学,注重民族风格,歌颂大 自然.
概述
►18世纪具有全欧性质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 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一词的原意是"照 亮".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文学,就是要用"理性", 用知识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启迪人们的智慧, 使他们摆脱蒙昧无知的状态.启蒙主义文学是 启蒙运动的主要武器.
概述
►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不可分.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到18世纪,除已夺取了政权 的英国资产阶级外,其余各国的资产阶级在农 民和第二等级支持下已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政治力量.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纷纷表达共 同的思想和政治理想.他们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同时也尖锐地批判反动 的宗教,希望对宗教进行改革.
► 1788年,歌德从意大利返回魏玛,辞去职务,专事写作 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歌德
► 1797年,完成了长篇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 苔》.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识,开始两位伟大作家的 合作.1796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 时代》,《浮士德》的第一部.
► 1805年,席勒去世,对歌德打击沉重.此后10年,歌德几 乎没有创作,完全陷入消沉期.1811—1831年,他写作 了自传达室小说《诗与真》,1821—1828年写作了 《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分和《副麦斯特的漫游时 代》,1982年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等作品.
第一讲:启蒙主义文学
4、此类作品的相通风格:“忧愤深广”。
正如鲁迅对于阿Q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 其不争”,这其实也是“乡土小说”作家群所 普遍持有的态度。试理解《药》《孔乙己》 《示众》《祝福》中的这一风格。
(三)“表现知识分子灰色人生”主题
1、“灰色人生”主题主要是表现、揭示知 识分子精神生活的困境。探讨这一主题的典范 是鲁迅的相关创作,他在此类创作中具有中坚 乃至开拓者的地位。其作品《在酒楼上》《孤 独者》《伤逝》《弟兄》都是观照小知识分子 “灰色生活”的代表作。另外,叶圣陶的创作 也占据重要地位,他创作于1924的《潘先生在 难中》就是展示这种“灰色生活”的典范之作。
3.探讨人生问题的“杂文”
主要代表有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 亲》、《我之节烈观》及“语丝社”诸同 仁的杂文。 在对于“价值重估”主题的探讨中, 呈现出了某种共通的艺术风格,那就是 “理性精神”。
(二)“国民性批判”主题 1、鲁迅:这一主题的典范当属鲁迅先生的 相关作品,鲁迅的相应批判国民性小说在揭 示愚昧“国民性”方面堪称典范。《孔乙己》 《药》《祝福》《风波》等,无不是揭示 “国民性”的典范之作。他本人也承认: “我仍然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一位必 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怎 么做起小说来》)。
(2)“乡土小说”:旨在揭露某些人生问题,探 讨的深度也比“问题小说”深刻得多。 代表:A.《柚子》揭露军阀杀人; B.《菊英的出嫁》揭露封建陋习; C.《鼻涕阿二》揭露麻木的精神; D.《水葬》揭露乡民的野蛮; E.《伤逝》揭露知识者梦醒了无路可走; F.《孤独者》揭露知识分子的心灰意冷; G.《潘先生在难中》揭露知识分子的苟安 卑琐。
2、“乡土小说”作家群的创作
乡土小说的重心其实并非写乡土,它观 照的实际上是生活于乡土的人的精神、思想、 生活状况,这些被观照者与“现代性”的观 念的隔膜,要对于他们进行现代观念的启蒙 任重而道远。实际上,乡土小说观照的是生 活在乡间人们的思想观念,换言之,“国民 性”的劣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英国讽刺作家,代表作是寓 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开创了英国文 学中的讽刺传统。
16
这是一部讽刺杰作,通过主人公格列佛 四次航海,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飞 岛国、贤马国等地的历险,影射讽刺英 国政治、法律、社会、党争和哲学。 格列佛在小人国
13
鲁滨逊:
塑造了文学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 的正面英雄形象
14
《摩尔•弗兰德斯》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 (1722),它是英国文学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描写女流浪者摩尔·弗兰德斯的冒险传奇。摩 尔·弗兰德斯的母亲曾经是囚犯,因此她出生在 监狱。她在市长家做伴女,被主人家诱骗失身, 沦为流浪者。她用各种办法勾引男人,从情夫 那里骗钱。有了钱她就过正常的规矩生活,没 有钱了又去行骗。待到年老色衰时,她就偷盗。 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
8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 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 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 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 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 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9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 品的主人公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
教学目的:
了解启蒙主义运动和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启蒙文学的发展情况,认识这一时期重要作家、 作品及文学现象特点; 狂飙突进运动 重点作家:歌德 重点:掌握《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 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
2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5.它是对文艺复兴反封建思想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
17
3、理查生
英国家庭小说开创者,感 伤主义文学先驱 奠定英国家庭小说模式: 《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帕米拉》
18
《帕米拉》
▪ 书信体小说 ▪ 开创感伤主
义小说的先 河
19
理查生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 是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在文学史上被 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 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 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 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 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21
感伤主义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感伤主义的出 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 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天性是慈善, 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 (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 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6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 “理性”:启蒙运 动形成的资产阶级 思想体系的核心
▪ “启蒙”:从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 解脱出来
7
启蒙运动主要内容
否定天主教的神权权威,提出信仰自由。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提出“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 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批判旧制度的武器, 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
5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 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 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 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 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 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 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 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 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 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 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 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10
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 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3
霍 布 斯
洛 克
代表 霍布斯
主要观点或主张
代表作
首倡社会契约论、 但不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无 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 社会秩序。
《利
4
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同封建阶级进 行最后的决战,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规模 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
动-- “启蒙运动”
22
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 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 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 写中,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 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20
《克莱丽莎》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莱丽莎》(1748) 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100万字。这也 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 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 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 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 《帕米拉》改编成两部剧本。
11
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大 1、笛福 ▪ 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
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12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 的第一部小说。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 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 岛上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 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 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 界的雄心。
2、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英国讽刺作家,代表作是寓 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开创了英国文 学中的讽刺传统。
16
这是一部讽刺杰作,通过主人公格列佛 四次航海,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飞 岛国、贤马国等地的历险,影射讽刺英 国政治、法律、社会、党争和哲学。 格列佛在小人国
13
鲁滨逊:
塑造了文学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 的正面英雄形象
14
《摩尔•弗兰德斯》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 (1722),它是英国文学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描写女流浪者摩尔·弗兰德斯的冒险传奇。摩 尔·弗兰德斯的母亲曾经是囚犯,因此她出生在 监狱。她在市长家做伴女,被主人家诱骗失身, 沦为流浪者。她用各种办法勾引男人,从情夫 那里骗钱。有了钱她就过正常的规矩生活,没 有钱了又去行骗。待到年老色衰时,她就偷盗。 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
8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 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 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 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 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 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9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 品的主人公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
教学目的:
了解启蒙主义运动和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 启蒙文学的发展情况,认识这一时期重要作家、 作品及文学现象特点; 狂飙突进运动 重点作家:歌德 重点:掌握《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 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
2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5.它是对文艺复兴反封建思想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
17
3、理查生
英国家庭小说开创者,感 伤主义文学先驱 奠定英国家庭小说模式: 《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帕米拉》
18
《帕米拉》
▪ 书信体小说 ▪ 开创感伤主
义小说的先 河
19
理查生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 是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在文学史上被 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社会 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 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 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 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21
感伤主义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 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感伤主义的出 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 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天性是慈善, 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 (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 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6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 “理性”:启蒙运 动形成的资产阶级 思想体系的核心
▪ “启蒙”:从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 解脱出来
7
启蒙运动主要内容
否定天主教的神权权威,提出信仰自由。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提出“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 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批判旧制度的武器, 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
5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 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 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 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 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 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 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 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 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 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 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 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 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10
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 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3
霍 布 斯
洛 克
代表 霍布斯
主要观点或主张
代表作
首倡社会契约论、 但不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无 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 社会秩序。
《利
4
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同封建阶级进 行最后的决战,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规模 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
动-- “启蒙运动”
22
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 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 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 写中,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 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20
《克莱丽莎》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莱丽莎》(1748) 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100万字。这也 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事,并 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的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克莱 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体小说是间接模仿理 查生的小说写成。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把 《帕米拉》改编成两部剧本。
11
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大 1、笛福 ▪ 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
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12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 的第一部小说。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 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 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 岛上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 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 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 界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