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用字 (古今、通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通假字则是指古书中与本字音同或音近、
用来代替本字的字。
通假是一种文字现象,它是在同一历史层面发生 的。
二、产生的原因不同
(一)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矛盾1:
——上古汉字的数量比所要表达的概念要少得多。
解决方法1:
——让字“兼职”
矛盾2:

——兼职太多,表意不明确
通假字或者是由于古人在写书时为了简便, 临时用一个笔划稍少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 替本字;或者是由于不知道有本字或书写时笔 误,写了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或者是 由于书写习惯或师承关系,书写时不用本字 而用另外一个与本字音同、音近的字。
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早
②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解决方法2:
——用创造新字来代替原来“兼职”的字
的某一意义的方式使字少兼职甚至不兼职。
——这样便产生了“古今字”:
原来“兼职”的字叫古字,新创造出来的 代替古字的某一义项的字叫今字。
① 《“如诗何·小昊雅天·雨,无辟正言》不:信。”

② 《郑伯克段于鄢》:
辟(本义:法)
“姜氏欲之,焉辟害?” ③ 《晋灵公不君》:“晨往,
第二讲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用字现象,最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第一节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为通假字的是( )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 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
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联 系。
——注意,是语音上的联系。或为同音通假,或 为音近通假
古今字古字与今字在字义上有继承关系;
(一)古今字强调意义上的联系
说解方式: 本义是什么?被引申/假借指什么?为了使
其中的____义表达更明确,通过_____方 式造出一个今字来分担古字的_____义。 在这个意义上, _____和_____是一对古 今字。
惠——慧
通假字很像别字,它的产生,具有偶然性 和随意性。
但和别字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火如荼—— 如火如茶

建议————建意
通假字和别字不同,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 音同或音近。
而且即使最初是偶然,但古人重师承,重 仿古。所以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三、历时与共时的区别
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异时现象,用古字 的时候,今字尚未产生,今字产生以后, 今字分担的意义不再用古字;
②河曲智史亡以应(《愚公移山》)
——“亡”和“无”明母双声。亡,阳部;无,虞部。
(2)叠韵通假 ①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详,邪母阳韵,佯,虞母阳韵。
②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易·繫辞下》)
——信,心母真韵;伸,书母真韵。
(3)声韵相邻通假 ①《论语·阳货》:“归孔子豚。” ——馈,群母物韵。归:见母微韵。
畔——叛(古音同属並母换韵)
② ﹝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
中。 《左传·文公十八年》
矢—屎(古音同属書母旨韵)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
蚤一早(古音同属精母幽韵)
2.音近通假:
(1)双声通假 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惠”和“慧”匣母双声。惠,质韵;慧,月韵。
通假字同一历史平面上的共时现象,通假 之时,本字与借字并存,在同一时期的作 品中相替代。
四、固定与临时的不同。
古今字是在文字制定上有目的的分化,联 系确定;一旦确定下来,便固定下来。
通假字本字与借字之间属同音字的临时借 用,联系是非固定的。离开具体的语言环 境通假就不成立。
五、古今字强调意义上的联系,通假 字注重声音上的关联。
也。 (《鸿门宴》)
E.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一、概念不同
古今字是指在表达某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 形体不同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
的叫今字。 郑玄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个术语。“余,予,
古今字 ”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 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 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景-影

段玉裁“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所以引申指
阴影、影子。

《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
从。”
3、今字分担古字的假借义。本义仍用古字 表示,另造今字,表示某个假借义。
辟-避闢僻譬 舍-捨 采-彩
(二)通假字注重声音上的关联。
1.同音通假: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 孙丑下》 )
寝门辟矣。”

《补主晃错之传过》,:扬“主救之主美之,失明, 主之功,使主内亡邪辟之
辟—— 辟——
避 闢
行,外无骞污之名。” 辟—— 僻
⑤ 《礼记·中庸》:“辟如 辟—— 譬 行远必自迩。”
躲避 开闢 乖僻邪辟 譬如

①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 天子气也。 (《鸿门宴》) 采——彩
示,《广雅·释诂四》:“奉,禄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奉禄甚多”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俸”
古今字产生的根源是一字多义,其实质就 是区别字,即以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不同的 意义,它的产生,适应了由于语言的日益 精密而对语言提出的“一字一义”的要求, 具有历史必然性。
(二)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古字被引申义或假借义所占,久借不归,今
字分担古字的本义
益-溢
《吕氏春秋·察今》:“ 澭水暴益。”
益——水从器中漫出——富足——增加、增益
——利益
州-洲
队-坠 其-箕 然-燃
莫-暮
采-一採
2.今字分担古字的引申义。本义仍用古字 表示,另造今字表示某个引申义。
取-娶
解-懈
昏-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 说》) 受——授
奉——捧\俸
奉:承也。从手、从廾,丰聲。
双手持,故又特指恭敬地捧着、拿着,颜师古《匡 谬正俗》:“奉者,皆谓恭而持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使。”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捧” 俸禄为国君所赐,亦当恭恭敬敬地接受,故也以“奉”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