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重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文案)

养生,重在养心
中国有句古话:心诚则灵。
指的是用心专一、恭敬于事,万事皆会灵验。
人心是非常灵的,若是想错了,就会给身体输入错误的指令,产生相应的恶果。
听说过“死囚放血”实验吗?
在征得囚犯同意后,心理学家将对其“放血致死”。
囚犯躺在一个小房间,一只手透过木板伸到大房间。
一开始,助手用小木片在他手腕上划了一下,同时打开一个水龙头:叮咚,叮咚,水滴一下一下地滴入到铜盆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助手不断调节滴水的节奏:快、慢、极慢……一段时间后,囚犯开始休克,最后,竟出现“失血”症状而亡!没有流一滴血的囚犯,为什么会死呢?
因为他在暗示自己:血在流,我快死了!血已经流完了,我要死了!
这种暗示,就是心态的力量:心态不同,想法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二战期间,麻醉药物极为短缺。
军医灵机一动,在术前一边给伤员注射生理盐水,一边告知是注射麻醉药。
结果,这些被注射生理盐水的士兵,竟感觉手术时的疼痛感减轻了许多。
这就是: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同样的病症,同样的治疗:
乐观者,起居饮食井然有序;悲观者,吃不下睡不着。
结果,一个日渐恢复,一个则每况愈下。
《卫生宝鉴》中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
”
心烦意乱,疾病不请自来;心平气和,百病皆能平息。
养生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养心。
若患得患失,内耗不断,则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
反之,若心念通达,心无挂碍,则能颐养身体、延年益寿。
《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老年人起床有讲究以静养心是养生大法

龙源期刊网 《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老年人起床有讲究/以静养心是养生大法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3年第08期《老老恒言》中的长寿之道——老年人起床有讲究文/耿引循《老老恒言》云:老年人往往天未明而枕上已醒,凡脏腑有不安处,骨节有酸病处,必于此生气时觉之……反侧至再。
俟日色到窗,方可徐徐而起,乍起慎勿即出户外,即开窗牖。
睡醒了就起床,不赖床,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的教育。
人老了,难道连如何起床都要重新学习吗?《黄帝内经》是一本经典之作,有关起床睡觉的问题有详细的论述。
该书主张: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同于春,逆之则伤心;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宜早卧晏起,逆之则伤肾。
后世的养生家谈到起卧时多以此为依据。
但《老老恒言》的作者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老年人睡眠应随意,否则疲倦想睡的时候不能睡,睡醒了想起床时不能起,如此勉强地按照以上的理论起卧,人会很不舒服。
何况老人都已习惯了遵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白天活动,夜晚休息,这是符合阴阳之道的,似乎不应以四季的更替而改变。
我们且不说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仅《老老恒言》敢于对历代养生家奉为经典的理论提出不同观点,就足以让我们钦佩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老年人来讲,究竟是顺四季起卧利于健康,还是随意起卧更为养生,老年朋友不妨一试,原则是以适宜自己为好。
老年人往往觉少,天还没有亮就醒了,此时正是地气生发之时。
老年人凡是有脏腑不适或者骨节酸痛的,此时一定会有所感觉,所以不应马上起床,而应该静静地躺着,用意念引导气血运行,等到太阳照到窗户,再慢慢起来。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睡眠时,人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清醒后,各系统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先静静地躺一会儿,再慢慢坐起。
老年人身体不如年轻时强壮了,所以起床后不要马上出门或者开窗,以避免感受风寒之邪。
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冬天起床的时候,最好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
人老心先老,防衰重养心

互为因果关系的, 尤其心理的衰老 寻 呢? 自己封闭起来。 第一。 自信心减退。 认为自己 自 可加剧身体的衰老 , 所以. 要延缓衰 第四。 反应迟钝。反应能力逐
老了, 力不从心了。 有的 ^ 是生理老 渐下降 , 变得迟钝而不灵活 , 常感 木” 中国有句古话 叫做 :哀莫大 了而不服老 ,心理衰老的人 f哜 到 自己的脑子变“ 了。 “ 台目 于心死 。” 心死了, 一切也都没了, 反 , 还没老, 就认为自己老了。 有的甚
用大脑。用进废退, 大脑也是如此!
老 ,演变成所谓 的 “ 离退休综合
征” 。
第四。 增进家庭和谐。多和儿 女沟通 , 多与老伴在一起 , 儿女要 多孝敬父母 , 父母要关 心儿女。增 添家庭 的乐趣 ,提高家庭生活质 量, 通过美食 、 游、 旅 游戏等增进家 庭和谐 ,多进行家庭健 身运动, 如 全家出去郊游 , 打打太极拳 , 练练
杨力忠告 :养生要从养心开
始, 心不老就全身不老。
_
c , 老了 , 瘸来了
_ l l
.老的七 l c . ; 心老是早衰的主要根源 , 那么 什么是心理衰老呢? 心理衰老是心神活动的衰退 ,
人是形神的合一 , 心理衰老是 。 _ _
老,反过来 又能加重心理衰老 , 二
离退休人员 占 7%~ 5 07%,主要原
勰
量 高 不 合 上 用 最 上 或 午 比 好 也 ,适 晚 食 ,好 午 中 吃 较 。
酶
科 学 筹 生
维普资讯
口
口
口
杨 力 讲 养 生
因在于不少老年人不 能适应离退 对衰老的恐惧, 坦然面对和迎接 自
康体检 ,没有 问题就不要无病 呻 为什么客老 天天陷在疾病的苦难中, 不 吟, 杞人忧天。 心理早衰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呢? 病折磨, 拔 脸上终 E n t  ̄了愁云, i 天长 第一 。 心理创伤 。因遭遇心理 能 自 , 第六 。 积极的人生观 。 注意心
颐养天年的养生法则

颐养天年的养生法则老年群体属于社会较为特殊的人力资源,是珍贵的财富,其社会阅历和生活、工作、学习经验丰富,有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渊博,有的尚能在某些领域和范围内起到引领和指引作用。
但按照生、长、壮、老、己的生命规律,许多人进入“六十第二春”和“古稀之年”后,功能状态会逐渐有所衰减,更加需要养护、提高或维护生存质量。
许多学者、大师传授了不少养生经验和“法宝”。
愚者不才认为:养生不可能做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要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基本原则,平和心态、顺应自然、调和平衡。
法天则地,顺应自然天地之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环境,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以增进健康,祛病延年。
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按照日月星辰运动而形成的自然规律,顺时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须要按春夏秋冬四时规律调和、调摄精神。
春三月,主生发,多风,与人体肝气相应,故应避免耗伤阳气和阻碍阳气的发生,防止春瘟,不忙减衣,慎避风寒,夜卧早起,多行户外,重在养肝护肝,除应重视预防季节性多发病,如流感、流脑、病毒性肝炎、肠道疾病外,尚应注意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狂犬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应火之义,主长,与心气相应,阳气易耗。
应顾护阳气,注意养心,避免损伤心气,就凉避暑,不要贪凉,并防湿困脾胃、暑湿感冒或高温中暑、皮肤病变、乙型脑炎等多发病。
秋三月,“天气肃杀,地气清明”“燥邪当令,与肺气相应”。
其时阳气暂收,阴气暂长,主收主敛。
气候变化将经历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两个阶段。
养生重点是防燥护阴,养肺为先,使肺气得平,并应调气安神。
起居上应早卧早起,衣着上应按初秋、中秋、晚秋三个时段及时增减。
初秋、中秋时段应重点防治乙型脑炎、肠炎、痢疾等疾病;深秋时节应重点防治肺炎、肺部感染、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肺系疾病。
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生首先要养心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
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
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有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是心理和生理的全面管理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
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
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养心,做情绪的主人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
何以养心,恐怕谁也难以开出一个一应俱全的药方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具体的答案,提出问题只不过是想藉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思考如何养心,也当如此。
我们不妨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沟通: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
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
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老年人养生心得.doc

老年人养生心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们在对养生这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可以视养生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老年人心理要平衡,一个人既要奉献社会,还要会享受生活。
那么养生心得有哪些,离退休是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
如何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呢。
要使老年人健康的安度晚年,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要有安居之乐、读书之乐、耕耘之乐、健身之乐、戒烟之乐等良好的心态。
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
何以养心,恐怕谁也难以开出一个一应俱全的药方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具体的答案,提出问题只不过是想藉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思考如何养心,也当如此。
生活中能使人动心的东西太多了。
但凡能让老年人动心的无不与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关,许多老年人心难静、气难顺、神难凝,均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过饱易损伤脾胃,如古人云;饱生众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建议要少食多餐。
老年人要提倡;五低;饮食,即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食物,宜清补、平补。
但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和能量,因此应补充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老人们不忽视养生心得,为了让更多更广的老年朋友们认识到养生,在以上介绍的养生心得中多学习即可,祝您健康。
老人冬天如何保养老年养生心得十条随着严冬不断的逼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来海南避寒。
海南旅行网在此元旦、春节即将到来之季,特地为老年人朋友们献礼,希望我们总结出的这十条老年养生心得,能给在海南过冬的老年人朋友们带来帮助,衷心祝愿你们能够永远健康长寿!老年养生心得——看待一切事物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消极地随波逐流的人相比,有自己观点并能坚持的人,能做到有意识积极地生活,较少忧郁、消沉。
老年养生心得——为自己找个好的生活伴侣爱情和温柔是抗衰老的良药。
研究表明,每周若有两次能使自己身心沉浸于爱河之中,会显得年轻十多岁。
中医养生中的养心与安神方法

中医养生中的养心与安神方法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导致心情不稳定、失眠等健康问题。
而中医养生中的养心与安神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心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又有效的中医养心与安神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
一、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养心与安神更是如此。
中医秉持“食为养生之本”的理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达到养心与安神的目的。
1. 护肝食物:肝脏是养心的重要器官,在中医理论中与情绪相关。
如绿叶蔬菜、红枣、黑豆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的食物,能帮助肝脏排毒,保护心理健康。
2. 补血食物: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与气血不足有关,因此补血食物对于养心与安神非常重要。
如红糖、黑芝麻、动物肝脏等食物,富含铁元素,能补充气血,调节情绪。
3. 抗氧化食物:中医认为体内的自由基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因此摄入一些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山药、蓝莓、草莓等,能够帮助抵抗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从而安神。
二、运动养心中医认为,身体的运动是保持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心,释放压力,达到养心与安神的效果。
1. 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以上,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快乐荷尔蒙”,提升心情。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的动作和深呼吸为特点的运动方式。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养心安神的效果,平衡心脏功能,增强体质。
3. 瑜伽:瑜伽的动作和呼吸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舒缓压力,平静心情,促进身心放松,达到养心与安神的目的。
三、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一种天然的疗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气机来达到养心与安神的效果。
1.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缓心情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等症状,能够有效地安神。
2. 酸枣仁: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焦虑、健忘等症状。
可以煮水饮用或作为中药煮食。
3. 何首乌:何首乌有滋补肝肾、养血安神的作用。
老年人应如何运用中医养生调理心血管系统

老年人应如何运用中医养生调理心血管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逐渐出现功能下降和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中医养生在调理心血管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心血管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与人体的整体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而气血的生成和运行又依赖于脏腑的协同作用,如脾的运化、肝的疏泄等。
因此,调理心血管系统需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环节。
老年人应遵循清淡、均衡的饮食原则,减少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的摄入。
多食用具有养心、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山楂、黑木耳、洋葱等。
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山楂能活血化瘀、消食化积;黑木耳有抗凝血、降血脂的作用;洋葱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情志调节对于心血管健康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过度的喜伤心,过度的怒伤肝,而心肝的失调又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老年人应保持心情平和、乐观开朗,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打太极、练书法、听音乐等来陶冶情操,舒缓情绪。
运动保健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
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速度和时间。
慢跑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但要注意控制强度和频率。
太极拳和气功则注重身心的协调,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中医的经络穴位按摩也是调理心血管系统的有效手段。
例如,按摩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心律失常、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按摩涌泉穴能够滋阴补肾、引火归元,有助于降低血压;按摩膻中穴可宽胸理气,改善心肌供血。
盛夏养生重在养护心脑血管

盛夏养生重在养护心脑血管作者: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8期专家简介:艾静,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杂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尤其是高血压病、常见慢性病调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
特约门诊:周一、周五下午被访者/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艾静案例:高血压变低血压是为哪般?最近天热,老王在家中纳凉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后发现血压特别低。
家属向医生反映说,老王高血压多年了,每天都会按时吃药,本来以为这次是高血压发作才晕倒的,怎么反而是低血压呢?医生解释说,老王这种情况在夏天很常见,许多老年人坚持吃降压药,平时怎么吃,夏天还怎么吃。
夏季血压降低后还是那个量,不按照实际情况调控药量,能不出事吗?专家提醒:天气炎热要关注血压在炎夏,血管由于高温舒张,这时候血流会加快。
同时人在夏季容易出汗,肾脏负担较小,所以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会降低,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甚至可以接近正常或正常低限。
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调整降压药,血压大幅下降,加之血粘度因过量出汗而升高,导致中风等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夏季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压,随时根据血压的高低,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夏季养护心血管三步走起居走“规律”路线在生活起居方面,内经有云:“夏日当夜卧早起。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夏季睡眠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时不可让电扇直吹;夜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睡觉前不宜乘凉太晚,更不宜长时间在空调中睡眠。
提醒:研究表明,每天午睡半小时可使血压及心率曲线出现一个低谷,冠心病发病率减少1/3,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妨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运动走“适宜”路线夏季老年人的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即避开正午前后阳光直射,可选择公园、河岸、湖边树阴下,或亭廊、庭院等场所,锻炼项目可选择如太极、慢跑、散步等运动量适度的形式。
不要过度疲劳及大量出汗,以免造成体液失衡、电解质紊乱。
饮食走“清淡”路线夏季养心,所谓“夏合心,心合苦”,夏天老年人要多吃“清淡性苦”的东西,以达到清热化湿的目的,如西瓜、苦瓜、鲜桃、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老年人常常面对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困扰。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式,具有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作用。
因此,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护理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中枢器官,所以养心气至关重要。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又称为“穴位保健”,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流通,达到调节心脏、血管功能的目的。
例如,按摩“心包穴”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减轻心脏病的症状;按摩“风池穴”和“大椎穴”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养生来调节心脑血管功能,达到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其次,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护理作用。
中医认为,骨骼与肝脏、肾脏、心脏、脾胃等器官相互关联,如果这些器官功能失调,就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环境,促进骨骼组织的修复和代谢。
例如,按摩“风门穴”和“关元穴”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肾脏功能,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因此,老年人可以通过经络穴位养生来增强骨骼的健康,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经络穴位养生对老年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老年人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预防和缓解各种疾病的目的。
当然,在进行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操作。
只有正确地应用经络穴位养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1, 自我价值的肯定: 透过艾立克森Erick Erickson ,我们知道为培养 成熟的性格,人在进入中年后,为达成自我统 整的目标,应加强自我概念,因其由认知形成, 而大半是经过别人对自己的回馈而构成.生活 中的危机与经验累积,让人更能了解自己,当 我们不靠别人回馈与赞同时,个人的独立自由 就增强了,我知道我是谁,不需要别人告诉我. (但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四周的人给我们 照镜子,人非孤岛.)
2, 接受老化的现实: 老年人的自觉老化,一方面来自身体状况; 另一方面来自精神社会文化的体验,例如: 能力,智慧,人际关系等等,如果我们的 态度积极,能主动的充实自己的休闲生活, 退休是角色的释放,所谓无官一身轻,可 以做许多向往已久的事.(我参加过国剧 班)
3, 参加不同年龄的团体: 由家庭亲子关系延伸到师生,上司属下,志工 团体,长者的修持,不仅为个人成长重要,为 年轻一代更重要,长者如在生活中表现出人生 智慧,对生活满意度较高,会影响年轻人产生 自信与希望.顺利的迈入老年,甚至感到预期 的兴奋与喜乐.对晚辈的价值观,虽有客观的 评估,但不要坚持己见,儿孙自有儿孙福,我 们点到为止.
3, 为疏解精神压力,必须改变生活方式.今天的工业社会, 带给个人 和家庭很大压力,以乳癌病人为例,过度压力会影响身体 健康. 4, 生命回顾:是人生经验的回溯,用默想或表达出来的心灵 遨游,有目的, 自发性的回顾过去,是老年人格发展的整合阶段,可增进 自我价值, 重建有意义的生活. 5, 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态度,能善待自己,才能善待他人. 6, 活到老,学到老,把学识与经验,转化成智慧与人分享.
6, 学习接受大自然的定律: 人的一生,总会经验到人生的虚幻,对名 利,地位,金钱,权势,成就,已有实际 的体验,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 死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恨有时,爱有 时,栽种有时,拔除有时,宗教与信仰, 有助於我们探讨永恒的价值与爱的根源, 如果我们能活得心安理得,当我们回顾一 生的岁月时,心中会充满感恩.
夏季老人养心

健康提示:老年人夏季注意养心健脾要使老年人健康的安度晚年,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历代养生家都强调老年人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充分说明了老年人养生贵在顺应自然。
正如《礼记》中提出“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明确提出调理饮食要与四时相应,《黄帝内经》集四时养生理论之大成,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重要观点,总结出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四时养生规律,随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调养五脏。
夏季即将到来,老年人夏季如何养生呢?《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炎热的夏季,以暑湿之气为主,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损伤人体的阳气,因此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长夏多湿多雨,与五脏之脾相应,而脾喜燥恶湿,因此此时最易伤脾,故老年夏季养生应重视健脾。
老年夏季具体养生方法如下:情志有序气宣神静《管子·内业》里曾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
”故应保持对生活饱满的热情与心态,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诸多的生活情趣,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从而乐观向上、怡神调志。
老年人应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成,这样才能“无厌于日”,“度百岁乃去”。
起居有常清火宁夏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应调摄起居,不妄劳作,注意衣着,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调摄起居,应符合自然界阳长阴消的规律。
注意昼夜节律,早起早睡,晚睡前应温水洗澡,同时培养午睡的习惯,以消除疲劳,焕发精神;避风而眠,“夏夜避风如避箭”,纳凉应有节有度,在室内睡眠不宜选择过堂风口之处。
注意饮食,不宜吃刺激性和兴奋性食物,饭后不要立即躺卧,应稍事活动一下,以利饮食消化。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中医养生养心心理舒畅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医养生养心注重调整情绪,保持心理舒畅,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养心心理舒畅。
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平衡情绪起伏大、心情不稳定是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
中医提倡通过调整情绪,保持内心平衡来改善心理状态。
其中,调节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缓慢、深吸气和慢慢呼气可以平复情绪,缓解紧张和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运动是舒缓心情的良方,如散步、太极拳等。
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心理健康作息不规律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规律的饮食,以维持心理稳定。
此外,中医还注重睡眠质量。
睡眠是恢复身心能量的关键,中医建议晚上10点准时入睡,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中医草药调理,舒缓心情中医草药在调理心理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百合、当归等,其草本成分能够帮助身体调整养分供给,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心理状况。
此外,中医推崇食疗,通过摄入一些具有舒缓心情的食物,如鲜美的鱼类、坚果等,来达到调理心理状态的效果。
中医按摩,放松身心按摩是一种古老有效的中医疗法,除了对身体有益外,还可以放松心情。
中医认为,按摩能够舒缓肌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循环,从而缓解焦虑和烦躁情绪。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推拿、拍打、揉捏等,可以自行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
培养艺术爱好,寻找自我价值参与艺术活动有助于舒缓心情,培养兴趣爱好,寻找内心的平静。
中医养生中推崇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唤起人的内心情感,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结语:中医养生养心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食疗草药、按摩和艺术爱好,我们可以达到舒缓心情、延缓衰老的目的,让心理状态得到舒畅和愉悦的改善。
中老年养心之道四十字诀

中老年养心之道四十字诀作者:王志成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6年第6期王志成古籍《灵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
这说明,人的心理精神健康是肉体健康的主导因素。
按现代人的观点,人们心理的高级神经系统是调节人体内外相对平衡的司令部,倘若这个司令部的调节功能失常,则机体的防病和自疗功能减弱,百病乘虚而入。
然而,中老年人如何养心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无定论。
笔者认为,弃其烦琐,撮其纲要,老年人养心之道以“心平、心怡、心静、心觉、心神、心气、心思、心性、心善、心安、心宽、心诚、心纯、心正、心志、心乐、心足、心斋、心禅、心智”这40字诀为妥。
二字诀:心平——养心平心平谓心平气和,态度温和;养心平即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自我感情,达到心平气和的养生方法。
《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宋·司马光《与范景仁第四书》:“窃谓医书治已病,平心和气治未病。
”养心平是一种平心意静的闭目宁神瞑思养生方法,可以达到宁静藏神、平衡心理的目的。
心理平衡是心平气和的关键,闭目宁神能带来心灵的平静,前提是有规律的,最好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内闭目宁神。
为此,必须保证每次至少有10分钟不被打扰的时间。
不用任何依靠,背挺坐直,闭眼,只注意自己呼吸,要在平心意静中感觉到吸气、呼气,这时意识与意念会宁静藏神,平衡心理。
此外,养心平也可以平怒降气——凡遇愤愤不平或遭受屈辱之事,要理智地控制情绪,离开是非之地。
行闭目宁神之前,放松身体,闭目端坐时用自己的手指端轻轻压在眼睑上。
微微揉摩,至眼珠发热发胀,便觉胸膛闷塞顿开,肝火胃气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缓。
四字诀:心怡——养心怡心怡谓心怡神悦,心旷神怡;养心怡即达到心境开阔,心安神怡,精神愉快的养生方法。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作者:阮直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0期老年人就像一部老旧的汽车,有些故障也属正常,只要不熄火就别怕。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是不怕死,不是微信朋友圈里关于养生保健的“金科玉律”。
自从智能手机实现了“傻瓜化”之后,最大的受益群体就是像我这样的退休老人了。
老人们终于突破了“计算机”的障碍,驾驭互联网的本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无师自通”了。
一点、一划拉,就完成了网页的转换。
这样的“一指禅”之功,让老人们眼界大开,世界原来风景这边独好。
当老人们看过了特朗普为墨西哥人砌的院墙,安倍首相送普京总统一条秋田犬,英国人与欧盟闹分家,中东那疙瘩总是冒烟咕咚之后,觉得网上也都没多大意思,事事不关我的事。
于是阅屏的视角开始往回收,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健康更实际,最喜欢的事情转向了,老人们开始搜索养生之道,保健食品,再把这些信息转发到朋友圈里,一则表达善良,二则还可显摆阅读广泛。
有记者做过调查,500个老人中,仅7人未收到过养生保健之类的信息。
其实都是互转的交叉。
诸如“亲们注意了,这个东西千万不能喝!”“不是吓唬你,七点以后不要再吃它了!”“3个动作,多活3年”。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17个部门单位共同主办的2016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发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安全与保健品功效的信息,谣言已经占到了网络谣言传播量的45%,位居第一位。
不少谣言被反复传播,老年人推波助澜的力量大于年轻人。
当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老人的慢性疾病更是越来越多。
因此,重视保健与养生也属正常,但对待一些慢性病、常见病,不可视为洪水猛兽,非要把它治愈不可。
其实多数慢性病是无法根治的,得上就携带一生,只要不是发作期,都没什么大事。
比如本老汉,血压、血脂、尿酸都高,腰椎、颈椎,椎椎不舒服,十几年了,总是用这样。
人生最高的养生之道是养心,心情好,不是活在恐惧中,轻松快乐地活着就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灵丹妙药。
如果总想着自己身上的这些毛病,时时刻刻在微信朋友圈中寻找保健品、养生药,就算累不死了,也要再多一个病——白内障。
陈彤云:养生先养心

陈彤云:养生先养心作者:钟毅来源:《中老年健康》2016年第06期陈彤云,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名中医。
陈彤云究竟有什么养生的诀窍呢?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其实,健康应该是由内而外的。
只有心态健康,外达于表,才有健康的气色和神态。
要保持健康,第一要务就是要养心。
”陈彤云说:“心就是心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才能谈养生。
”她的养生座右铭就是古代的一句格言:“仁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淡泊名利,遇事不怨天尤人,然后尽情地享受生活,对待生活保持一个知足的心,这就是陈彤云的养心之道。
五谷为主蔬畜为辅对待饮食,陈彤云说:“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其实五谷就是最健康的食物。
”日常的饮食,一定要坚持以五谷为主,五蔬、五果、五畜为辅,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落实到三餐上,陈彤云是这样安排的。
早餐是一杯牛奶泡燕麦片,一个包子或者小窝头,饭后再吃半个苹果。
午餐相对丰富一些,但也是遵循五谷为主、蔬菜为辅的原则,并且让蔬菜尽量“好看”一点。
她说:“所谓好看,就是颜色多一点,中医讲五色养五脏,在选择蔬菜上,可以借鉴这一点。
”晚餐以粥为主,陈彤云经常尝试各种各样的粥。
她特别强调饮食不要过饱,八分饱是最佳的状态。
另外,在午餐和晚餐之后,陈彤云都要吃一小盘凉拌芹菜,“生的芹菜一方面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其中含有大量粗纤维,还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见缝插针运动健身“锻炼就得‘见缝插针’,随时都可以进行。
”陈彤云说,“走步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一开始,陈彤云就在客厅里走,每分钟一百步左右,等《焦点访谈》结束,锻炼也就结束。
这样每天她都能走上四五千步,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习惯。
另外,早晨练练太极拳、八段锦等,也是老年人首选的锻炼方式。
“当然,运动方式是不拘一格的,老年人练太极拳或八段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重复或删减一些动作,这样既能达到强化锻炼的目的,也避免了运动的损伤。
老年人中医保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方法

老年人中医保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方法在现代社会中,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焦虑和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而中医保健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老年人的中医保健方法,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
一、调理身体与情绪的和谐中医认为,人体的身体和情绪是相互关联的,调理身体能够影响情绪的稳定。
老年人可以通过养生保健来调理身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草药调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安神、养心、理气等功效的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和情绪。
例如,黄酒加龙眼肉可以起到养血安神的作用,柚子叶泡水则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当然,在选择中草药时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2. 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老年人释放压力和改善情绪。
中医推荐老年人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活力,还可以调整情绪,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3. 调节饮食:饮食也是调理身体和情绪的重要方面。
中医强调均衡饮食,适当摄取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食物。
例如,黑木耳、核桃等食物被认为具有益于心脏和大脑的功效,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和抑郁。
二、利用中医疗法缓解焦虑和抑郁除了调理身体和情绪的和谐,中医还有一些疗法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和抑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疗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人体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气血流通,改善身体的功能。
对于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问题,针灸可以帮助他们舒缓压力,平衡情绪。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人体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放松心情,减轻身心的压力。
3. 中药药浴:中药药浴是将中草药加入到浴水中,通过水汽和药物的共同作用来调理身体。
对于老年人来说,中药药浴可以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改善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老年人中医保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调理身体与情绪的和谐,利用中医疗法等。
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在人们的一生中,老年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对老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本文将介绍一些老年人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1. 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强身心的协调性。
2. 均衡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该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尽量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和瘦肉等健康食物。
老年人要尽量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3. 保持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与家人、朋友、社区的良好联系可以帮助老年人克服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如文化、体育、志愿者等,也可以加入兴趣小组和俱乐部。
与他人互动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以给老年人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
4. 继续学习和思考老年人应该保持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老年人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且保持思维的敏捷性。
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有助于保持大脑的活跃,预防认知衰退和老年痴呆的发生。
此外,老年人可以参加一些学习班或者研讨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和学习经验。
5. 管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老年人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通过参加休闲娱乐活动、花时间与家人共度、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冥想技巧,帮助他们宽慰心灵,保持内心的平静。
6. 定期体检和医疗保健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医疗保健。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和预防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养生重养心
(一)直面人生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有三:
一是经济困难,生活无保障;
二是怕体弱多病,健康状况欠佳;
三是孤独,生活上空虚。
从而产生孤独感、空虚感、不适应感和失落感。
其原因有三:
一是社会因素:老年人离退休后,由工作到不工作的改变,使之有-种失落感及空虚感;地位的改变,以前接触较多的同事或上下级开始疏远,新的社会关系尚未建立起来,接触的人减少了,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二是家庭因素:子女成家立业,相继离开家庭或老年丧偶,都会使老年感到孤独和空虚。
三是身体因素:由于体弱多病,使社会交往活动受到了限制。
人到老年要面对人生,面对现实,走上新生活。
要解决上述问题,得从三个方面着手:
1.社会方面
建立老年人民间团体,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社会活动,例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老年体协、老年之家、老年活动室、老年同乐会等。
这些组织与活动均能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消除失落感、不适应感、孤独感和空虚感。
老年人要主动培养新的情趣和爱好,如喜爱琴、棋、书、画,球、拳、跑、爬,花、草、鸟、鱼,集邮、藏画、剪辑,养鸡、种菜等。
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置身于一种或几种情趣中,使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实际上,一种情趣爱好就是一个保障身体正常运转的"安全阀"。
医学家们认为,业余爱好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在消除疲劳、镇静安神方面常比药物更为有效。
因此,医学家在总结业余爱好与健康的关系时指出:
爱书法一一能延长人的寿命;
爱音乐一一能增强人的食欲;
爱绘画一一能开阔人的思维;
爱弈棋一一能缓冲人的情绪;
爱赏鱼一一能调解人的血压;
爱养花一一能陶冶人的性情;
爱写作一一能丰富人的想像;
爱集邮一一能增强人的博识。
2.家庭方面
(二)交友谈心
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常会表现出心理上的劣势,如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生活领域开始缩小,内在活力衰退而产生疏隔,表现为孤独感、失落感和自暴自弃的情绪。
此时,搞好家庭内部的关系及与社会之间的交往,促膝交友谈心,对精神调节显得格外重要。
老年人的交往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它既包括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家庭外部的人际关系。
在直系或隔代老人家庭中,老年人与已婚子女或孙子女共同生活;在独居的老人家庭中,大都同子女间和亲属间保持紧密的往来;对社会而言,老人们接触的对象是多角色、多层次的。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使自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思维,领略不同的人生
乐趣。
老年人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增加交往的灵活性。
老年交友,方式多样,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健康状况灵活选择。
例如,离退休后老友聚会,相互谈心,交流情感,既节省时间精力,又互通了信息。
书信往来,与身居他乡异地的亲戚、朋友联系,畅叙旧情,互相问候、鼓励,增加了解。
每逢节日,老友之间,互惠礼品,以达"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之效。
平时与要好朋友,互相串门,结伴外出,下棋打牌,谈话交心,其乐无穷。
只要善于安排、运用,老年人的生活也会充满情趣。
二要增加交往的宽容性。
日本有句谚语:"人生所有的财富中,以长寿最宝贵。
"要长寿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心情要宽广开阔,对往日的冤仇不必计较,对新的分歧笑以对待,要做到笑口常开,笑开天下古今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三)豁达超脱,知足常乐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指的是老人以不贪为贵。
俗语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如果人生在世,忧名、忧利、忧私、忧家,难免包袱沉重,压得喘不过气来。
心绪烦躁的人是不可能颐养天年的。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既擅长治病,又擅长养生。
张仲景的精神养生益寿大法,内容丰富,方法多样。
他认为"养神畅志、立志修德"是精神养生之根本。
他的一生清心寡欲,排除杂念,思想清静,节制私欲(包括名利的奢望及酒色之欲等),并注意消除嫉妒心理。
他不因当了大官,手中有权,就为个人为亲朋谋取私利;他不因有势而高高在上,周旋于官场;更不因有钱而挥霍享受或沉醉于色情之中。
他两袖清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权、钱看得淡如清水,从不为身外之物而烦恼,从而使自己精神舒畅豁达,专心致志地攻读医书,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之德行。
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为广大百姓治病,随叫随到;对来就诊者不分亲疏,不分富贵贫贱,一视同仁,一概不收报酬。
对无钱买药的贫苦患者,他解囊相助。
古人云:"厚德载福",多做好事,本身就是幸福。
这叫"外功内果",即利人利物之善苦.会给自己带来精神愉快,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给自己所追求的事业提供充沛的精力和健壮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