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企业家创业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摘要:在那段能过一天就一天的乱世变局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晚清政府腐败的环境下,或军阀动乱的状况下,或列强横行国土的时势下,依然抱着一种“实业救国”的理想而耗尽一生的精力。这群人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受人尊敬的阶层。傅国涌认为他们是“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群以实业报国为终生理想的大商人,铸就了现代工商业的传统和灵魂。”

关键字:民国;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

以前在思考“一个国家崛起”的问题时,很少会想到商业史。所以对商人阶层缺乏了解。自从这学期选修了“民国企业家创业史”这门课后,开阔了眼界,对这个动荡的年代也有利新的认识。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空有济世理想,却很难着手实现,于是他们就放下抱负,专注于眼皮底下的那片土地。于是,就出现了像张謇、荣氏兄弟、穆藕初等一批“实业救国”的企业家。

一、“状元企业家”——张謇

张謇(1853-1926):我国民族企业家的精神领袖,民营企业家的一代教父。读过历史教科书的人肯定都会懂得张謇的“状元办厂”事迹。但是未必有很多人知道这个“状元办厂”在当时的意义和其对我国民营企业家所产生的巨大启蒙精神。饱读诗书的张謇在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但不久的中日甲午战却改变了这个刚刚高中,满怀治国之道的年轻人的命运。1896年(光绪22年)张謇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从此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创办的大生纱厂也对当时的民营企业起着带头作用。大生通过股东大会,分析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早期中国股份制企业成长发展的状况;对实行的“官利”分配制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官利”制度的实行,受当时整个社会高利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张謇还有一个创世之举,那就是他致力于家乡南通的城市建设,大生纱厂的很多利润都被他投入到了公共事业上。将近20年下来,南通已成当时中国最出名的县城。1920年,一位访问者描写他看到的南通:“在登岸以前,我们就已感受到她的现代气息了。大道旁柳树成行,满载面粉、棉花以及旅客的卡车、汽车在奔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在回响—一个欢快劳动的日子又宣布开始了。在江岸边建有现代化的码头和仓储设施,运输线四通八达。”而张謇另一个值得记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南通的建设。张謇的实业精神,体现在南通的建设上。通过对南通的建设投入,“父教育”与“母实业”的建设思想。开启了南通的民智和端正了南通人的风气。当时梁启超对南通的评价是:中国最先进的城市。张謇由此有一个绰号叫“张南通”。南通模式是如此的迷人和让人感奋,在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企业家的梦想。也是在1920年代,老买办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置1000

亩地,设想建立一个类似南通的实验城。而荣家兄弟则尝试着在自己的工厂里搞了一个“劳工自治区”。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1902年7月9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第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此后陆续兴办一批学校,有的甚至成为现在中国的一流大学。张謇又开辟了一条“教育救国的道路”。

二、“棉花大王”——穆藕初

穆藕初(1876-1943):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专门论述过他的事迹。吴晓波认为他是当时全中国最懂棉花的人,是“棉花天王”。穆藕初33岁的时候,深感中国棉纺业的落后,下决心到当时棉业最发达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读书,这一读就是整整8年。穆藕初学成归国后,筹办了上海德大纱厂。一年后,德大生产的棉纱在北京商品陈列质量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夜成名。棉纺织业在当时是中国第一大产业,聚集了张謇、荣家兄弟和周学熙等众多顶级企业家,穆藕初后来居上,居然能迅速崛起,与他在美国学到的棉花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

穆藕初另外值得记住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他翻译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而且翻译的中文版竟然比欧洲版出得还要早。穆藕初或许是历史第一批在中国实践科学管理原理的企业家。而另一个值得记住的是,他是昆曲得以留存的恩人。穆藕初长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平生喜欢昆曲、书法、学佛、养鱼和斗鸟,是一个少见的才子型企业家。1921年,他感于古老昆曲的日衰,便赞助成立了昆剧保存社和昆剧传习所,这些机构在昆剧的流传上居功至伟。昆曲大师俞振飞在怀念他时说:“我国戏剧自清末皮黄崛兴,昆曲日益式衰,经先生竭力提倡,始获苟延一脉,至于今日。”

三、“家族企业”——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荣家在我国是一个传奇的家族。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我国商业上举足轻重的家族。哥哥荣宗敬(1873-1938)和弟弟荣德生(1875-1952)是商业界上的一对最佳组合。他们单独一个创业的话,凭才能或许都已经能做到像张謇那样的成绩。但上天偏偏让他们成为兄弟而一起创业,这或许注定了荣氏家族在我国商业史上的一个不灭的传奇。荣宗敬的“雄才创业”和荣德生的“老成持守”代表了创业和守业的两种方向,兄弟两人一攻一守,进退自如。这种搭配能让荣氏在时势机遇到来的时候,能应势而上,创造辉煌。而在险像横生的形势下,仍能保命自守。这种生存智慧以家族传统的形式流传下去。经历几次危机,在晚清、民国和共和国时代变迁中,在革命和动荡的时势下,荣氏家族仍能得以保存。因此,荣氏家族可以算是我国商业史上最长命的家族。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永远不可能离开社会环境而单独生存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做个有钱的老板不是目的,只有心忧天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企业只要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并适当地回馈社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甚至支持。而这些支持,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就像中国人说到海尔,在自豪中,也有着特别的尊敬。因为,我们看得到,海尔集团一直秉承“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在不断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反哺社会。多年来,海尔集团在扶贫、救灾、助残、教育、体育等方面做出积极的投入,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而谈到海尔这样的贡献,我们又不得不提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张瑞敏说的好:“企业最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尽到社会责任后,利润将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不能把利润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否则,可能就得不到利润。”事实上,他就是带着这样的思想发展海尔,最终也使得海尔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与此相对的,近来发生过的“毒奶粉”事件可说是一个震撼力极强的反例了。产生的原因自是不用说了。在"发展观"的驱动下,传统信仰大厦坍塌,社会道德滑坡,然而健康的商业道德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有什么损害消费者利益却可以更多赚钱的法子,少有企业家去制止、举报,反而趋之若鹜,视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为无物。因此,说到底,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得如何,企业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吴晓波《民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厦门航空杂志2011年06期

②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信出版社2008年

③傅国涌《大商人》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④《张謇:一名伟大的失败英雄》南方网2009年04月1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