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北京,北京进入人口快速膨胀的时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如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生态环境恶劣等“大城市病”。本文从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三方面分析北京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布局、完善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群三条对策。
关键词:北京市人口人口增长原因解决对策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北京,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呈现快速膨胀的趋势,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迄今为止,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171万,如果不加强控制,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将突破2500万。因此,努力遏制人口快速增长已成为北京今近年来的主要目标。而造成北京市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北京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北京高校众多,教育部部属高校集中,每年都会有大批外地学生前来北京学习。近几年,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大规模的扩招工作,北京高校不仅在校生成倍增加,更重要的是每年会招收大量外省市大学生,这些学生近一半毕业后都将滞留在北京,此外,许多外省市大学生也会进入北京寻找工作,再加之部分家属也会前来北京陪伴居住,这些人未来都将可能会成为常住人口[1],使得高校扩招带来一系列人口增加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人口快速增长。
(二):北京市就业机会大,收入水平高
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和特大城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经济总量大,形式多样,目前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位居国家前列。再加之北京市企业数量众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水平居全国前列,这些因素对外地人口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北京市经济高速发展和高水平发展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长远的发展空间和众多改善境遇的机会,每年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北京[1]。近年来,北京市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成为就业量增长最快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劳动力供给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大量涌入的外来流动人口。此外,由于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提升,北京市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来延缓老龄化速度,为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活力,这也为外地人口进京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三):北京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北京市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首先,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等优质资源,丰厚的社会福利以及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地人口进京以谋求更好的生活资源。其次,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承办了各类大型国际国内活动,如各大体育赛事和各类会展,这进一步加速了相关资本、产业和人口向北京的集中[1]。此外,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用事业价格水平低,城市的文明程度高、宜居水平高,与周边地区形成巨大差异,对周边乃至全国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1],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人口向北京的人员流动。
当前,北京市面临的能源、交通、就医、就学、就业、居住、治安等问题十分突出,而首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无不与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及人口管理密切相关。人口问题不仅关系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实现,也是首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尽管北京市人口已快速膨胀,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快接近临界值,但不可否认,人口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在未来,随着北京市经济的继续发
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继续完善,北京市庞大的人口对于各类型服务业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仍需要大量外来人员进行补充。而目前北京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从根本上扭转外地人口向北京流入的趋势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5]。
在我看来,缓解人口膨胀带来的巨大压力,解决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使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转移
尽管近几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但产业的低层次特征还比较明显,如果不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原来的增长方式,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因此,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北京市控制人口的必然手段。
纵观全球各大城市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特大城市的人口过密问题不是北京特有的,它是城市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结果。而国外许多大城市都在发展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利益导向引导制造业、零售业向郊区大规模转移的政策。如纽约政府在郊区通过实行较低的税率和地价引导企业向郊区搬迁,进而引导人口郊区化。巴黎政府通过提供各种财政补贴,如根据迁入地区不同和提供就业岗位的多少对外迁的企业或部门进行补贴,或由政府承担企业外迁的部分搬迁费用等措施鼓励巴黎地区企业前往外地[2]。
现如今,北京市重新进行城市战略定位,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疏解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以及区位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等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市将通过禁止新建或扩建首都不宜发展的工业项目;关停高污染、高耗能及小散乱企业;控制城市废弃物处理、炼油、食品加工等保障城市运行及民生行业总量;转移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一般制造业;调整高端产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环节等方式来完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目标[4]。
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流动的背景下,作为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应学习其他国际大都市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旅游零售、文化创意和休闲产业等综合发展的经济多元化趋势。因此,北京市应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者的劳动素质,从而优化人口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口的继续膨胀。
(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构建合理城市体系
北京等大城市人口过密,不仅仅是单纯的人口问题。现代化大城市集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一体,而人口只是其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因此,要想解决北京市人口膨胀的问题,必须对城市发展有清楚合理的定位,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
例如日本东京为解决大城市问题,逐渐确立了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与周边的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等组成东京都市圈,各区分别承担金融、工业、政治、文化等功能,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副中心,这些副中心承接了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缓解了市中心人口压力[2]。
而就北京现状来看,西城、东城中心城区集文化、政治、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人口过度集中、功能过度聚集、交通拥堵问题突出,是“大城市病”问题的突出表现地区。因此,中心城区也成为疏解非首都功能重中之重的地区。为缓解这一情况,北京市应明确中心城区产业、行政管理等功能布局和方向,严格限制医疗、教育、行政办公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引导产业、行政、服务等功能向周边疏解[5]。此外,北京市还应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改造老旧小区、棚户区,及街道、滨水、绿色空间等城市公共空间,改善绿色交通出行环境。
目前,北京市已针对现有人口膨胀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在未来北京将形成“一主、一副、两轴、多节点”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