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相似三角形经典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相似三角形经典大题解析(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大题解析(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大题解析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 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 M 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1)MN BC ∥AMN ABC ∴△∽△68h x ∴=34xh ∴=(2)1AMN A MN △≌△1A MN ∴△的边MN 上的高为h ,①当点1A 落在四边形BCNM 内或BC 边上时,1A MN y S =△=211332248MN h x x x ==··(04x <≤)②当1A 落在四边形B C N M外时,如下图(48x <<,设1A E F △的边EF上的高为1h ,则132662h h x =-=-11EF MNA EF A MN ∴ ∥△∽△11A MN ABC A EF ABC∴ △∽△△∽△1216A EF S h S ⎛⎫= ⎪⎝⎭△△ABC168242ABC S =⨯⨯= △22363224122462EFx S x x ⎛⎫- ⎪∴==⨯=-+ ⎪ ⎪⎝⎭1△A 1122233912241224828A MN A EF y S S x x x x x ⎛⎫=-=--+=-+- ⎪⎝⎭ △△ 所以291224(48)8y x x x =-+-<<综上所述:当04x <≤时,238y x =,取4x =,6y =最大当48x <<时,2912248y x x =-+-,取163x =,8y =最大86> ∴当163x =时,y 最大,8y =最大2.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NCBEFAA 1【答案】解:(1) 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将(40)A ,,(10)B ,代入,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当14m <<时,4AM m =-,215222PM m m =-+-.又90COA PMA ∠=∠= °,∴①当21AM AO PM OC ==时,A P MA C O △∽△,即21542222m m m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 m -=-+-.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14m <<时,(21)P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当1m <时,(314)P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3.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 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由28033x +=,得4x A =-∴.点坐标为()40-,.由2160x -+=,得8x B =∴.点坐标为()80,. ∴()8412AB =--=.由2833216y x y x ⎧=+⎪⎨⎪=-+⎩,.解得56x y =⎧⎨=⎩,.∴C 点的坐标为()56,.∴111263622ABC CS AB y ==⨯⨯=△·.(2)解:∵点D 在1l 上且2888833D B D x x y ==∴=⨯+=,.∴D 点坐标为()88,. 又∵点E 在2l 上且821684E D E E y y x x ==∴-+=∴=,..∴E 点坐标为()48,.∴8448OE EF =-==,.(3)解法一:①当03t<≤时,如图1,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CHFGR (0t =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 ,则Rt Rt RGB CMB △∽△.∴BG RG BM CM =,即36t RG=,∴2RG t =.Rt Rt AFH AMC △∽△, ∴()()11236288223ABC BRG AFH S S S S t t t t =--=-⨯⨯--⨯-△△△.即241644333S t t =-++.· 当83<≤t 时,如图2,为梯形面积,∵G (8-t,0)∴GR=32838)8(32t t -=+-,∴38038]32838)4(32[421+-=-++-⨯=t t t s 当128<≤t 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4883)12)(328(212+-=--=t t t t s4.如图,矩形ABCD 中,3AD =厘米,AB a =厘米(3a >).动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B A →,B 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AB ,分别交AN ,CD 于P Q ,.当点N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若4a=厘米,1t =秒,则PM =______厘米;(2)若5a =厘米,求时间t ,使PNB PAD △∽△,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 ,梯形PQCN 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 (1)34PM =,(2)2t =,使P N BP A△∽△,相似比为3:2(3)PM AB CB AB AMP ABC ∠=∠ ⊥,⊥,,AMP ABC △∽△,PM AMBN AB∴=即()PM a t t a t PM t a a--==,, (1)3t a QM a-∴=-当梯形P M与梯形PQ的面积相等,即()()22QP AD DQ MP BN BM ++=()33(1)()22t a t t a a t t t a a -⎛⎫⎛⎫-+--+ ⎪ ⎪⎝⎭⎝⎭==化简得66at a=+,3t ≤,(图3)(图1)(图2)N636aa∴+≤,则636a a ∴<≤,≤,(4)36a <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CN PM =()3t a t t a ∴-=-,把66at a=+代入,解之得a =±a =.所以,存在a,当a=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5.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2)过Q 作QE ⊥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 ·sin600=3t,由AP=t,得PB=6-t,所以S △BPQ=21×BP ×QE=21(6-t)×3t=-23t 2+33t ;(3)因为Q R ∥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 ·cos600=21×2t=t, 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 ∥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PR=EQ=3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 ~△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PRQR ,即3326=-tt ,所以t=56,所以当t=56时, △APR ~△PRQ6.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 A =90º,CB =3,OA =6,BA =35.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 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7-2AD O BC2 1M N图7-1ADBM N12图7-3AD O BC 21MNO .7.在图15-1至图15-3中,直线MN 与线段AB 相交 于点O ,∠1 = ∠2 = 45°.(1)如图15-1,若AO = OB ,请写出AO 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图15-1中的M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图15-2,其中AO = OB . 求证:AC = BD ,AC ⊥ BD ;(3)将图15-2中的OB 拉长为AO 的k 倍得到图15-3,求ACBD的值.【答案】 解:(1)AO = BD ,AO ⊥BD ; (2)证明:如图4,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ACO = ∠BEO .又∵AO = OB ,∠AOC = ∠BOE ,∴△AOC ≌ △BOE .∴AC = BE . 又∵∠1 = 45°, ∴∠ACO = ∠BEO = 135°.∴∠DEB = 45°.∵∠2 = 45°,∴BE = BD ,∠EBD = 90°.∴AC = BD . 延长AC 交DB 的延长线于F ,如图4.∵BE ∥AC ,∴∠AFD = 90°.∴AC ⊥BD . (3)如图5,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BEO = ∠ACO .又∵∠BOE = ∠AOC , ∴△BOE ∽ △AOC .∴AOBOAC BE =. 又∵OB = kAO ,由(2)的方法易得 BE = BD .∴k ACBD=. 10.如图,已知过A (2,4)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若点P 从O 点出发,沿OM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M 点,点Q 从M 点出发,沿MA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A 点。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相似例1:已知:在△ABC和△DEF中,∠A = ∠D = 60°,AB = 4,AC = 8,DE = 2,DF = 4。

求证:△ABC∽△DEF。

解析:1. 我们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对于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在本题中:计算公式,公式。

并且已知∠A = ∠D = 60°。

因为公式且∠A = ∠D,所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中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得出△ABC∽△DEF。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求边长)例2:已知△ABC∽△A'B'C',相似比为公式,若AB = 6,则A'B'的长为多少?解析:1. 因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设A'B' = 公式。

已知相似比公式。

2. 又已知公式,AB = 6,所以公式。

通过交叉相乘可得:公式。

即公式,解得公式,所以A'B'的长为9。

三、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测量高度)例3:在同一时刻,身高1.6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4.8米,求这棵大树的高度。

解析:1. 因为在同一时刻,太阳光下不同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

设大树的高度为公式米。

可以得到两个相似三角形,一个是由小强及其影子构成,另一个是由大树及其影子构成。

2.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

则公式。

交叉相乘可得:公式。

计算得公式,解得公式米。

所以这棵大树的高度是9.6米。

初中数学例题: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例题: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

初中数学例题: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定理2、如图,点D在等边△ABC的BC边上,△ADE为等边三角形,DE与AC交于点F.(1)证明:△ABD∽△DCF;(2)除了△ABD∽△DCF外,请写出图中其他所有的相似三角形.【思路点拨】(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即可;(2)利用对顶角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而判断得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证明:∵△ABC,△ADE为等边三角形,∴∠B=∠C=∠3=60°,∴∠1+∠2=∠DFC+∠2,∴∠1=∠DFC,∴△ABD∽△DCF;(2)解:∵∠C=∠E,∠AFE=∠DFC,∴△AEF∽△DCF,∴△ABD∽△AEF,故除了△ABD∽△DCF外,图中相似三角形还有:△AEF∽△DCF,△ABD∽△AEF.【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的判定方法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得出对应角关系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中,AB=AC,BD=CD,CE⊥AB于E.求证:△ABD∽△CBE.【答案】证明:在△ABC中,AB=AC,BD=CD,∴AD⊥BC,∵CE⊥AB,∴∠ADB=∠CEB=90°,又∵∠B=∠B,∴△ABD∽△CBE.3、(2014秋•洪江市期中)如图所示,在△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 同时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后,△PBQ与△ABC相似?试说明理由.【思路点拨】首先设经x秒钟△PBQ与△ABC相似,由题意可得AP=xcm,BQ=2xcm,BP=AB﹣AP=(8﹣x)cm,又由△B是公共角,分别从=或=分析,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解:设经x秒钟△PBQ与△ABC相似,则AP=xcm,BQ=2xcm,△AB=8cm,BC=16cm,△BP=AB﹣AP=(8﹣x)cm,△△B是公共角,△①当=,即=时,△PBQ△△ABC,解得:x=4;②当=,即=时,△QBP △△ABC ,解得:x=1.6,△经4或1.6秒钟△PBQ 与△ABC 相似.【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动点型题目,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4、网格图中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若A ,B ,C ,D ,E ,F 都是格点,试说明△ABC ∽△DEF .【思路点拨】利用图形与勾股定理可以推知图中两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由此可以证得△ABC ∽△DEF .【答案与解析】证明:∵AC=2,BC=221031=+,AB=4,DF=222222=+,EF=2202621=+,ED=8,∴12AC BC AB DF EF DE ===, ∴△ABC ∽△DEF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有:(1)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一种基本方法.相似的基本图形可分别记为“A”型和“X”型,如图所示在应用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抽象出这些基本图形;(2)三边法: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及其夹角法: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两角法: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本题是在网格状中的两个三角形,优先考虑三边对应成比例的方法去考虑.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 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________,BC=_________;(2)判断△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解:∠ABC=90°+45°=135°,(2)△ABC ∽△DEF .证明:∵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135°,∠DEF=90°+45°=135°, ∴∠ABC=∠DEF .2BC FE===∴△ABC ∽△DEF .。

相似三角形试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试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应角相等
B. 对应边成比例
C. 对应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
D. 面积相等
答案:C
2. 若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周长比为2:3
B. 周长比为3:2
C. 面积比为4:9
D. 面积比为9:16
答案:C
二、填空题
1. 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AB:DE=2:3,则BC:EF=______。

答案:2:3
2. 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相似比为1:2,则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DEF面积的______。

答案:1/4
三、解答题
1.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AB=6cm,DE=9cm,求BC和EF 的长度。

答案:由于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成比例。

因此,BC:EF=AB:DE=6:9=2:3。

设BC=2x,则EF=3x。

由于AB:DE=2:3,所以2x/3x=6/9,解得x=3cm。

因此,BC=6cm,
EF=9cm。

2.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且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三角形DEF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求相似比。

答案:设相似比为k,则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面积比为k^2。

因此,k^2=24/36=2/3,解得k=√(2/3)。

所以相似比为√(2/3)。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典范习题之阳早格格创做例1 从底下那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例2 已知:如图,ABCD 中,2:1:=EB AE ,供AEF ∆取CDF ∆的周少的比,如果2cm 6=∆AEF S ,供CDF S ∆.例3 如图,已知ABD ∆∽ACE ∆,供证:ABC ∆∽ADE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透彻的,哪些是过失的?(1)所有的曲角三角形皆相似.(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皆相似.(3)所有的等腰曲角三角形皆相似.(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皆相似. 例5 如图,D 面是ABC ∆的边AC 上的一面,过D 面绘线段DE ,使面E 正在ABC ∆的边上,而且面D 、面E ABC ∆的一个顶面组成的小三角形取ABC ∆相似.尽大概多天绘出谦脚条件的图形,并道明线段DE 的绘法.例6 如图,一人拿着一收刻有厘米分绘的小尺,站正在距电线杆约30米的场合,把脚臂背前伸曲,小尺横曲,瞅到尺上约12个分绘恰佳遮住电线杆,已知脚臂少约60厘米,供电线杆的下.例7 如图,小明为了丈量一下楼MN 的下,正在离N 面20m 的A 处搁了一个仄里镜,小明沿NA 退却到C 面,正佳从镜中瞅到楼顶M 面,若5.1=AC m ,小明的眼睛离大天的下度为1.6m ,请您助闲小明估计一下楼房的下度(透彻到0.1m ).例8格面图中的二个三角形是可是相似三角形,道明缘由.例9 根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决ABC ∆战C B A '''∆是可相似,并道明缘由:(1),cm 4,cm 5.2,cm 5.3===CA BC AB cm 28,cm 5.17,cm 5.24=''=''=''A C C B B A .(2)︒='∠︒='∠︒=∠︒=∠35,44,104,35A C B A .(3)︒='∠=''=''︒=∠==48,3.1,5.1,48,6.2,3B C B B A B BC AB .例10 如图,下列每个图形中,存没有存留相似的三角形,如果存留,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去,并简要道明识别的根据.例11例125、12、1326S.例13正在一次数教活动课上,教授让共教们到操场上丈量旗杆的下度,而后回去接流各自的丈量要领.小芳的丈量要领是:拿一根下米的竹竿曲坐正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而后沿BC目标走到D处,那时目测旗杆顶部A取竹竿顶部E恰佳正在共背去线上,又测得C、D二面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下为米,那样即可知讲旗杆的下.您认为那种丈量要领是可可止?请道明缘由.例14.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咱们不妨正在河对于岸选定一个目标动做E,使面A,再正在河的那一边选面B战CBC取AE的接面为D您能供出二岸之间AB的大概距离吗?例15.如图,为了供出海岛上的山峰AB的下度,正在D战F处横坐标杆DC战FE,标杆的下皆是3丈,相隔1000步(1步等于5尺),而且AB、CD战EF正在共一仄里内,从标杆DC退后123步的G处,可瞅到山峰A战标杆顶端C正在背去线上,从标杆FE退后127步的H处,可瞅到山峰A战标杆顶端E正在背去线上.供山峰的下度AB及它战标杆CD的火仄距离BD 各是几?(古代问题)例16如图,已知△ABC的边AB AC=2,BC边上的下AD (1)供BC的少;(2)如果有一个正圆形的边正在AB上,其余二个顶面分别正在AC,BC 上,供那个正圆形的里积.相似三角形典范习题问案例1.解①、⑤、⑥相似,②、⑦相似,③、④、⑧相似例2.1:3.例3分解道明例4.分解(1)没有透彻,果为正在曲角三角形中,二个钝角的大小没有决定,果此曲角三角形的形状分歧.(2)也没有透彻,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没有决定,果此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分歧.(3)透彻.设有等腰曲角三角形ABCa、b、c(4问:(1)、(2)没有透彻.(3)、(4)透彻.例5.解:绘法略.例6.分解BCBC的少.解,∴,∴∽.∴杆的下为6米.例7.分解的相似闭系便透彻了.解m).例8.分解那二个图如果没有是绘正在格面中,那是无法推断的.本量上格面无形中给图形删加了条件——少度战角度.解道明逢到格面的题目一定要充散创造其中的百般条件,勿使遗漏.例9.解(1(2(3例10.解(1二角相等;(2二角相等;(3二角相等;(4二边成比率夹角相等;6二边成比率夹(5角相等.例11.分解有一个角是65°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是72°,而BD是底角的比率推出线段之间的比率闭系.∴道明(1)有二个角对于应相等,那么那二个三角形相似,那是推断二个三角形相似最时常使用的要领,而且根据相等的角的位子,不妨决定哪些边是对于应边.(2或者仄办法.例12分解26,不妨供解三边依次为∴例13.分解推断要领是可可止,应试虑利用那种要领加之咱们现有的知识是可供出旗杆的下.按那种丈量要领,过FG,接CE于H,可知GF、HF、EH可供,那样可供得AG,故旗杆AB可供.F G,接CE于H所解(米)所以旗杆的下为米.道明正在简曲丈量时,要领要现真、确真可止.例14.AB大概相距100米.例15.例16. 分解:央供BC的少,需绘图去解,果AB、AC皆大于下AD,那么有二种情况存留,即面D正在BC上或者面D正在BC的延少线上,所以供BC的万古要分二种情况计划.供正圆形的里积,闭键是供正圆形的边少.解:(1)如上图,由AD⊥BC,由勾股定理得BD=3,DC=1,所以BC =BD+DC=3+1=4.如下图,共理可供BD=3,DC=1,所以BC=BD-CD=3-1=2.(2)如下图,由题目中的图知BC=4,ABC是曲角三角形.由AE G F是正圆形,设G F=x,则FC=2-x,∵G F∥AB,∴,即.∴,∴如下图,当BC=2,AC=2,△ABC是等腰三角形,做CP⊥AB于P,∴AP正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得CP=1,∵GH∥AB,∴△C GH∽△CBA,∵,∴。

专题28 相似三角形篇(解析版)

专题28 相似三角形篇(解析版)

专题28 相似三角形考点一:比例1. 比例的性质:①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量外项之积。

即若d c b a ::=,则ad bc =。

②合比性质:若d c b a =,则d d c b b a +=+。

③分比性质:若d c b a =,则d d c b b a -=-。

④合分比性质:若d c b a =,则d c d c b a b a -+=-+。

⑤等比性质:若n m d c b a ===...,则n m d c b a n d b m c a ====++++++.........。

2. 比例线段:若四条线段d c b a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 c b a ::=(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被两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即如图:有EFDE BC AB =;DFDE AC AB =;DFEF AC BC =。

推论: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②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③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1.(2022•镇江)《九章算术》中记载,战国时期的铜衡杆,其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异于称杆.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刻有贯通上、下的十等分线.用该衡杆称物,可以把被称物与砝码放在提纽两边不同位置的刻线上,这样,用同一个砝码就可以称出大于它一倍或几倍重量的物体.图为铜衡杆的使用示意图,此时被称物重量是砝码重量的 倍.【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此题.【解答】解:由题意得,5m被称物=6m砝码.∴m被称物:m砝码=6:5=1.2.故答案为:1.2.2.(2022•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C为△AOB的OA边上一点,AC:OC=1:2,过C作CD ∥OB交AB于点D,C、D两点纵坐标分别为1、3,则B点的纵坐标为( )A.4B.5C.6D.7【分析】根据CD∥OB得出,根据AC:OC=1:2,得出,根据C、D两点纵坐标分别为1、3,得出OB=6,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CD∥OB,∴,∵AC:OC=1:2,∴,∵C 、D 两点纵坐标分别为1、3,∴CD =3﹣1=2,∴,解得:OB =6,∴B 点的纵坐标为6,故选:C .3.(2022•临沂)如图,在△ABC 中,DE ∥BC ,32 DB AD ,若AC =6,则EC =( )A .56B .512C .518D .524【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DE ∥BC ,∴=,∴,∴,∴EC =.故选:C .4.(2022•丽水)如图,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等长度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 ,B ,C 都在横线上.若线段AB =3,则线段BC 的长是( )A .32B .1C .23D .2【分析】过点A 作平行横线的垂线,交点B 所在的平行横线于D ,交点C 所在的平行横线于E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平行横线的垂线,交点B所在的平行横线于D,交点C所在的平行横线于E,则=,即=2,解得:BC=,故选:C.5.(2022•襄阳)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ABC的角平分线AE交BD于点F,若BF:FD=3:1,AB+BE=33,则△ABC的周长为 .【分析】如图,过点F作FM于点M,FN⊥AC于点N,过点D作DT∥AE交BC于点T.证明AB =3AD,设AD=CD=a,证明ET=CT,设ET=CT=b,则BE=3b,求出a+b,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过点F作FM⊥AB于点M,FN⊥AC于点N,过点D作DT∥AE交BC于点T.∵AE平分∠BAC,FM⊥AB,FN⊥AC,∴FM=FN,∴===3,∴AB=3AD,设AD =DC =a ,则AB =3a ,∵AD =DC ,DT ∥AE ,∴ET =CT ,∴==3,设ET =CT =b ,则BE =3b ,∵AB +BE =3,∴3a +3b =3,∴a +b =,∴△ABC 的周长=AB +AC +BC =5a +5b =5,故答案为:5.6.(2022•哈尔滨)如图,AB ∥CD ,AC ,BD 相交于点E ,AE =1,EC =2,DE =3,则BD 的长为( )A .23B .4C .29D .6【解答】解:∵AB ∥CD ,∴△ABE ∽△CDE ,∴=,即=,∴BE =1.5,∴BD =BE +DE =4.5.故选:C .7.(2022•雅安)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DE ∥BC ,若12 BD AD ,那么BCDE =( )A .94B .21C .31D .32【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DE ∥BC ,∴△ADE ∽△ABC ,∴=,∵=,∴=,∴==.故选:D .8.(2022•凉山州)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若DE ∥BC ,32 BD AD ,DE =6cm ,则BC 的长为( )A .9cmB .12cmC .15cmD .18cm【分析】根据=,得到=,根据DE ∥BC ,得到∠ADE =∠B ,∠AED =∠C ,得到△ADE ∽△ABC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 ∥BC ,∴∠ADE =∠B ,∠AED =∠C ,∴△ADE ∽△ABC ,∴=,∴=,∴BC =15(cm ),故选:C .9.(2022•鞍山)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点E ,若AE :DE =1:2,AB =2.5,则CD 的长为 .【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 =∠C ,∠A =∠D ,其对应角相等得△EAB ∽△EDC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线段CD 即可.【解答】解:∵AB ∥CD ,∴∠B =∠C ,∠A =∠D ,∴△EAB ∽△EDC ,∴AB :CD =AE :DE =1:2,又∵AB =2.5,∴CD =5.故答案为:5.10.(2022•上海)如图,在△ABC 中,∠A =30°,∠B =90°,D 为AB 中点,E 在线段AC 上,BC DE AB AD ,则AC AE = .【分析】利用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解答.【解答】解:∵D 为AB 中点,∴=.当DE ∥BC 时,△ADE ∽△ABC ,则===.当DE 与BC 不平行时,DE =DE ′,=.故答案是:或.11.(2022•宜宾)如图,△ABC 中,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1=∠2.若BC =4,AF =2,CF =3,则EF = .【分析】由∠1=∠2,∠A =∠A ,得出△AEF ∽△ABC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F 的长度.【解答】解:∵∠1=∠2,∠A =∠A ,∴△AEF ∽△ABC ,∴,∵BC =4,AF =2,CF =3,∴,∴EF =,故答案为:.考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图形的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的题目(附参考答案详解)

经典相似三角形练习的题目(附参考答案详解)

实用标准文案相似三角形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求证:△ABC∽△FDE.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 _________ °,BC= _________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 、AC 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10.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 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相似?15.如图,在△ABC中,AB=10cm,BC=20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4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问经过几秒钟,△PBQ与△ABC相似.16.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7.已知,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能否在边AB 上找一点N(不含A、B),使得△CDM与△MAN相似?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A相似?1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20.△ABC和△DEF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90°,△DEF的顶点E位于边BC的中点上.(1)如图1,设DE与AB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求证:△BEM∽△CNE;(2)如图2,将△DEF绕点E旋转,使得DE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EF与AC 交于点N,于是,除(1)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2.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23.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24.问题背景在某次活动课中,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于同一时刻在阳光下对校园中一些物体进行了测量.下面是他们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信息:甲组:如图1,测得一根直立于平地,长为80cm的竹竿的影长为60cm.乙组:如图2,测得学校旗杆的影长为900cm.丙组:如图3,测得校园景灯(灯罩视为球体,灯杆为圆柱体其粗细忽略不计)的高度为200cm,影长为156cm.任务要求:(1)请根据甲、乙两组得到的信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3,设太阳光线NH与⊙O相切于点M.请根据甲、丙两组得到的信息,求景灯灯罩的半径.(友情提示:如图3,景灯的影长等于线段NG的影长;需要时可采用等式1562+2082=2602)25.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8.7m,窗口高AB=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26.如图,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1)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影子AC的长;(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李华在点A朝着影子(如图箭头)的方向以v1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2.27.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1)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28.已知:如图,△ABC∽△ADE,AB=15,AC=9,BD=5.求AE.29.已知:如图Rt△ABC∽Rt△BDC,若AB=3,AC=4.(1)求BD、CD的长;(2)过B作BE⊥DC于E,求BE的长.30.(1)已知,且3x+4z﹣2y=40,求x,y,z的值;(2)已知:两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60cm,求它们的周长.一.解答题(共3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解答:证明:∵DE∥BC,∴DE∥FC,∴∠AED=∠C.又∵EF∥AB,∴EF∥AD,∴∠A=∠FEC.∴△ADE∽△EF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如图,梯形ABCD中,AB∥CD,点F在BC上,连D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G.(1)求证:△CDF∽△BGF;(2)当点F是BC的中点时,过F作EF∥CD交AD于点E,若AB=6cm,EF=4cm,求CD的长.解答:(1)证明:∵梯形ABCD,AB∥CD,∴∠CDF=∠FGB,∠DCF=∠GBF,(2分)∴△CDF∽△BGF.(3分)(2)解:由(1)△CDF∽△BGF,又F是BC的中点,BF=FC,∴△CDF≌△BGF,∴DF=GF,CD=BG,(6分)∵AB∥DC∥EF,F为BC中点,∴E为AD中点,∴EF是△DAG的中位线,∴2EF=AG=AB+BG.∴BG=2EF﹣AB=2×4﹣6=2,∴CD=BG=2cm.(8分)3.如图,点D,E在BC上,且FD∥AB,FE∥AC.求证:△ABC∽△FDE.解答:证明:∵FD∥AB,FE∥AC,∴∠B=∠FDE,∠C=∠FED,∴△ABC∽△FDE.4.如图,已知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BF⊥AE于F,试说明:△ABF∽△EAD.解答:证明:∵矩形ABCD中,AB∥CD,∠D=90°,(2分)∴∠BAF=∠AED.(4分)∵BF⊥AE,∴∠AFB=90°.∴∠AFB=∠D.(5分)∴△ABF∽△EAD.(6分)点评: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关键是找准对应的角.5.已知:如图①所示,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B,A,D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E,CD,M,N分别为BE,CD的中点.(1)求证:①BE=CD;②△AMN是等腰三角形;(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ADE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ED交线段BC于点P.求证:△PBD∽△AMN.解答:(1)证明:①∵∠BAC=∠DAE,∴∠BAE=∠CAD,∵AB=AC,AD=AE,∴△ABE≌△ACD,∴BE=CD.②由△ABE≌△ACD,得∠ABE=∠ACD,BE=CD,∵M、N分别是BE,CD的中点,∴BM=CN.又∵AB=AC,∴△ABM≌△ACN.∴AM=AN,即△AMN为等腰三角形.(2)解:(1)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3)证明:在图②中正确画出线段PD,由(1)同理可证△ABM≌△ACN,∴∠CAN=∠BAM∴∠BAC=∠MAN.又∵∠BAC=∠DAE,∴∠MAN=∠DAE=∠BAC.∴△AMN,△ADE和△ABC都是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PBD和△AMN都为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PBD=∠AMN,∠PDB=∠ANM,∴△PBD∽△AMN.6.如图,E是▱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C,交AD于点F.在不添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任选一对相似三角形给予证明.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判定定理可证明图中相似三角形有:△AEF∽△BEC;△AEF∽△DCF;△BEC∽△DCF.解答:解:相似三角形有△AEF∽△BEC;△AEF∽△DCF;△BEC∽△DCF.(3分)如:△AEF∽△BEC.在▱ABCD中,AD∥BC,∴∠1=∠B,∠2=∠3.(6分)∴△AEF∽△BEC.(7分)7.如图,在4×3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填空:∠ABC= 135°°,BC= ;(2)判断△ABC与△DEC是否相似,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1)∠ABC=135°,BC=;(2)相似;∵BC=,EC==;∴,;∴;又∠ABC=∠CED=135°,∴△ABC∽△DEC.8.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2)是否存在时刻t,使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设经过x秒后,△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则有:(6﹣2x)x=×3×6,即x2﹣3x+2=0,(2分)解方程,得x1=1,x2=2,(3分)经检验,可知x1=1,x2=2符合题意,所以经过1秒或2秒后,△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4分)(2)假设经过t秒时,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由矩形ABCD,可得∠CDA=∠MAN=90°,因此有或(5分)即①,或②(6分)解①,得t=;解②,得t=(7分)经检验,t=或t=都符合题意,所以动点M,N同时出发后,经过秒或秒时,以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8分)9.如图,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解答:解:(1)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如下六种情况: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2分)其中有两组(①③,②④)是相似的.∴选取到的二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P=(4分)证明:(2)选择①、③证明.在△AOB与△COD中,∵AB∥CD,∴∠CDB=∠DBA,∠DCA=∠CAB,∴△AOB∽△COD(8分)选择②、④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DAB=∠CBA,∴在△DAB与△CBA中有AD=BC,∠DAB=∠CAB,AB=AB,∴△DAB≌△CBA,(6分)∴∠ADO=∠BCO.又∠DOA=∠COB,∴△DOA∽△COB(8分).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即相似三角形的证明.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0.附加题:如图△ABC中,D为AC上一点,CD=2DA,∠BAC=45°,∠BDC=60°,CE⊥BD于E,连接AE.(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2)图中有无相似三角形?若有,请写出一对;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求△BEC与△BEA的面积之比.解答:解:(1)AD=DE,AE=CE.∵CE⊥BD,∠BDC=60°,∴在Rt△CED中,∠ECD=30°.∴CD=2ED.∵CD=2DA,∴AD=DE,∴∠DAE=∠DEA=30°=∠ECD.∴AE=CE.(2)图中有三角形相似,△ADE∽△AEC;∵∠CAE=∠CAE,∠ADE=∠AEC,∴△ADE∽△AEC;(3)作AF⊥BD的延长线于F,设AD=DE=x,在Rt△CED中,可得CE=,故AE=.∠ECD=30°.在Rt△AEF中,AE=,∠AED=∠DAE=30°,∴sin∠AEF=,∴AF=AE•sin∠AE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等,范围较广.11.如图,在△ABC中,AB=AC=a,M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交AC于P,交AB于Q.(1)求四边形AQMP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3)M位于BC的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QMP为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1)∵AB∥MP,QM∥AC,∴四边形APMQ 是平行四边形,∠B=∠PMC,∠C=∠QMB.∵AB=AC,∴∠B=∠C,∴∠PMC=∠QMB.∴BQ=QM,PM=PC.∴四边形AQMP的周长=AQ+AP+QM+MP=AQ+QB+AP+PC=AB+AC=2a.(2)∵PM∥AB,∴△PCM∽△ACB,∵QM∥AC,∴△BMQ∽△BCA;(3)当点M中BC的中点时,四边形APMQ是菱形,∵点M是BC的中点,AB∥MP,QM∥AC,∴QM,PM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AB=AC,∴QM=PM=AB=AC.又由(1)知四边形APMQ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PMQ是菱形.12.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的点,且BP=3PC,M是CD的中点,试说明:△ADM∽△MCP.解答:证明:∵正方形ABCD,M为CD中点,∴CM=MD=AD.∵BP=3PC,∴PC=BC=AD=CM.∴.∵∠PCM=∠ADM=90°,∴△MCP∽△ADM.13.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2,AB=BC=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过点Q 作QE⊥BC于点E.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Q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过D作DH∥AB交BC于H点,∵AD∥BH,DH∥AB,∴四边形ABHD是平行四边形.∴DH=AB=8;BH=AD=2.∴CH=8﹣2=6.∵CD=10,∴DH2+CH2=CD2∴∠DHC=90°.∠B=∠DHC=90°.∴梯形ABCD是直角梯形.∴S ABCD=(AD+BC)AB=×(2+8)×8=40.(2)①∵BP=CQ=t ,∴AP=8﹣t,DQ=10﹣t,∵AP+AD+DQ=PB+BC+CQ,∴8﹣t+2+10﹣t=t+8+t.∴t=3<8.∴当t=3秒时,PQ将梯形ABCD周长平分.②第一种情况:0<t≤8若△PAD∽△QEC则∠ADP=∠C ∴tan∠ADP=tan∠C==∴=,∴t=若△PAD∽△CEQ则∠APD=∠C ∴tan∠APD=tan∠C==,∴=∴t=第二种情况:8<t≤10,P、A、D三点不能组成三角形;第三种情况:10<t≤12△ADP为钝角三角形与Rt△CQE不相似;∴t=或t=时,△PAD与△CQE相似.③第一种情况:当0≤t≤8时.过Q点作QE⊥BC,QH⊥AB,垂足为E、H.∵AP=8﹣t,AD=2,∴PD==.∵CE=t,QE=t,∴QH=BE=8﹣t,BH=QE=t.∴PH=t﹣t=t.∴PQ==,DQ=10﹣t.Ⅰ:DQ=DP,10﹣t=,解得t=8秒.Ⅱ:DQ=PQ,10﹣t=,化简得:3t2﹣52t+180=0解得:t=,t=>8(不合题意舍去)∴t=第二种情况:8≤t≤10时.DP=DQ=10﹣t.∴当8≤t<10时,以DQ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第三种情况:10<t≤12时.DP=DQ=t﹣10.∴当10<t≤12时,以DQ为腰的等腰△DPQ恒成立.综上所述,t=或8≤t<10或10<t≤12时,以DQ为腰的等腰△DPQ成立.14.已知矩形ABCD,长BC=12cm,宽AB=8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P自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Q自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方向运动,问经过几秒,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 相似?解答:解:设经x秒后,△PBQ∽△BCD,由于∠PBQ=∠BCD=90°,(1)当∠1=∠2时,有:,即;(2)当∠1=∠3时,有:,即,∴经过秒或2秒,△PBQ∽△BCD.15.如图,在△ABC 中,AB=10cm ,BC=20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B 点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边向点C 以4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问经过几秒钟,△PBQ 与△ABC 相似. 解答: 设经过秒后t 秒后,△PBQ 与△ABC 相似,则有AP=2t ,BQ=4t ,BP=10﹣2t , 当△PBQ ∽△ABC 时,有BP :AB=BQ :BC , 即(10﹣2t ):10=4t :20,解得t=2.5(s )(6分)当△QBP ∽△ABC 时,有BQ :AB=BP :BC , 即4t :10=(10﹣2t ):20,解得t=1.所以,经过2.5s 或1s 时,△PBQ 与△ABC 相似(10分).解法二:设ts 后,△PBQ 与△ABC 相似,则有,AP=2t ,BQ=4t ,BP=10﹣2t分两种情况:(1)当BP 与AB 对应时,有=,即=,解得t=2.5s (2)当BP 与BC 对应时,有=,即=,解得t=1s所以经过1s 或2.5s 时,以P 、B 、Q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16.如图,∠ACB=∠ADC=90°,AC=,AD=2.问当AB 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解答: 解:∵AC=,AD=2,∴CD==.要使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有两种情况:1) 当Rt △ABC ∽Rt △ACD 时, 2) 有=,∴AB==3;3) 当Rt △ACB ∽Rt △CDA 时, 4) 有=,∴AB==3.故当AB 的长为3或3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17.已知,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中,M 是AD 的中点,能否在边AB 上找一点N (不含A 、B ),使得△CDM 与△MAN 相似?若能,请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答: 证明: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CDM ∽△MAN ,则=.∵边长为a ,M 是AD 的中点, ∴AN=a .②若△CDM ∽△NAM ,则.∵边长为a,M 是AD的中点,∴AN=a,即N点与B重合,不合题意.所以,能在边AB上找一点N(不含A、B),使得△CDM与△MAN相似.当AN=a时,N点的位置满足条件.18.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后,以点C、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BA相似?解答:解:设经过x秒后,两三角形相似,则CQ=(8﹣2x)cm,CP=xcm,(1分)∵∠C=∠C=90°,∴当或时,两三角形相似.(3分)(1)当时,,∴x=;(4分)(2)当时,,∴x=.(5分)所以,经过秒或秒后,两三角形相似.(6分)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路程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A=90°,AB=7,AD=2,BC=3,试在腰AB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解答:解:(1)若点A,P,D分别与点B,C,P对应,即△APD∽△BCP,∴=,∴=,∴AP2﹣7AP+6=0,∴AP=1或AP=6,检测:当AP=1时,由BC=3,AD=2,BP=6,∴=,又∵∠A=∠B=90°,∴△APD∽△BCP.当AP=6时,由BC=3,AD=2,BP=1,又∵∠A=∠B=90°,∴△APD∽△BCP.(2)若点A,P,D分别与点B,P,C对应,即△APD∽△BPC.∴=,∴=,∴AP=.检验:当AP=时,由BP=,AD=2,BC=3,∴=,又∵∠A=∠B=90°,∴△APD∽△BPC.因此,点P的位置有三处,即在线段AB距离点A的1、、6处.20.△ABC和△DEF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90°,△DEF的顶点E位于边BC的中点上.(1)如图1,设DE与AB交于点M,EF与AC交于点N,求证:△BEM∽△CNE;(2)如图2,将△DEF绕点E旋转,使得DE与BA的延长线交于点M,EF与AC 交于点N,于是,除(1)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外,能否再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证明:(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BE=45°,∴∠BME+∠MEB=135°又∵△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45°∴∠NEC+∠MEB=135°∴∠BEM=∠NEC,(4分)而∠MBE=∠ECN=45°,∴△BEM∽△CNE.(6分)(2)与(1)同理△BEM∽△CNE,∴.(8分)又∵BE=EC,∴,(10分)则△ECN与△MEN中有,又∠ECN=∠MEN=45°,∴△ECN∽△MEN.(12分)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5cm,BC=10cm,点P沿AB边从点A开始向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秒)表示移动的时间,那么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解答:解: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所以△ABC∽△PAQ或△ABC∽△QAP,①当△ABC∽△PAQ 时,,所以,解得:t=6;②当△ABC∽△QAP时,,所以,解得:t=;③当△AQP∽△BAC时,=,即=,所以t=;④当△AQP∽△BCA时,=,即=,所以t=30(舍去).故当t=6或t=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22.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解答:解:∵∠MAC=∠MOP=90°,∠AMC=∠OMP,∴△MAC∽△MOP.∴,即,解得,MA=5米;同理,由△NBD∽△NOP,可求得NB=1.5米,∴小明的身影变短了5﹣1.5=3.5米.23.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AB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解答:解:(1)皮尺,标杆;(2)测量示意图如图所示;(3)如图,测得标杆DE=a,树和标杆的影长分别为AC=b,EF=c,∵△DEF∽△BAC,∴,∴,∴.(7分)24.问题背景在某次活动课中,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于同一时刻在阳光下对校园中一些物体进行了测量.下面是他们通过测量得到的一些信息:甲组:如图1,测得一根直立于平地,长为80cm的竹竿的影长为60cm.乙组:如图2,测得学校旗杆的影长为900cm.丙组:如图3,测得校园景灯(灯罩视为球体,灯杆为圆柱体,其粗细忽略不计)的高度为200cm,影长为156cm.任务要求:(1)请根据甲、乙两组得到的信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3,设太阳光线NH与⊙O相切于点M.请根据甲、丙两组得到的信息,求景灯灯罩的半径.(友情提示:如图3,景灯的影长等于线段NG的影长;需要时可采用等式1562+2082=2602)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BAC=∠EDF=90°,∠BCA=∠EFD.∴△ABC ∽△DEF.∴,即,(2分)∴DE=1200(cm).所以,学校旗杆的高度是12m.(3分)(2)解法一:与①类似得:,即,∴GN=208.(4分)在Rt△NG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NH2=1562+2082=2602,∴NH=260.(5分)设⊙O的半径为rcm,连接OM,∵NH切⊙O于M,∴OM⊥NH.(6分)则∠OMN=∠HGN=90°,又∵∠ONM=∠HNG,∴△OMN∽△HGN,∴(7分),又ON=OK+KN=OK+(GN﹣GK)=r+8,∴,解得:r=12.∴景灯灯罩的半径是12cm.(8分)解法二:与①类似得:,即,∴GN=208.(4分)设⊙O的半径为rcm,连接OM,∵NH切⊙O于M,∴OM⊥NH.(5分)则∠OMN=∠HGN=90°,又∵∠ONM=∠HNG,∴△OMN∽△HGN.∴,即,(6分)∴MN=r,又∵ON=OK+KN=OK+(GN﹣GK)=r+8.(7分)在Rt△OMN中,根据勾股定理得:r2+(r)2=(r+8)2即r2﹣9r﹣36=0,解得:r1=12,r2=﹣3(不合题意,舍去),∴景灯灯罩的半径是12cm.(8分)25.(2007•白银)阳光通过窗口照射到室内,在地面上留下2.7m宽的亮区(如图所示),已知亮区到窗口下的墙脚距离EC=8.7m,窗口高AB=1.8m,求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BC.解答:解:∵AE∥BD,∴△ECA∽△DCB,∴.∵EC=8.7m,ED=2.7m,∴CD=6m.∵AB=1.8m,∴AC=BC+1.8m,∴,∴BC=4,即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为4m.点评:此题基本上难度不大,利用相似比即可求出窗口底边离地面的高.26.如图,李华晚上在路灯下散步.已知李华的身高AB=h,灯柱的高OP=O′P′=l,两灯柱之间的距离OO′=m.(1)若李华距灯柱OP的水平距离OA=a,求他影子AC的长;(2)若李华在两路灯之间行走,则他前后的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DA+AC)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若李华在点A朝着影子(如图箭头)的方向以v1匀速行走,试求他影子的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v2.解答:解:(1)由已知:AB∥OP,∴△ABC∽△OPC.∵,∵OP=l,AB=h,OA=a,∴,∴解得:.(2)∵AB∥OP,∴△ABC∽△OPC,∴,即,即.∴.同理可得:,∴=是定值.(3)根据题意设李华由A到A',身高为A'B',A'C'代表其影长(如图).由(1)可知,即,∴,同理可得:,∴,由等比性质得:,当李华从A走到A'的时候,他的影子也从C移到C',因此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所以人影顶端在地面上移动的速度为.27.如图①,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1=S2+S3.(1)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那么S1,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请你确定S1,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为使S1,S2,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证明你的结论;(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解:设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的长分别为a、b、c,则c2=a2+b2(1)S1=S2+S3;(2)S1=S2+S3.证明如下:显然,S1=,S2=,S3=∴S2+S3==S1;(3)当所作的三个三角形相似时,S1=S2+S3.证明如下:∵所作三个三角形相似∴∴=1 ∴S1=S2+S3;(4)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一边向外作相似图形,其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S1=S2+S3.28.已知:如图,△ABC∽△ADE,AB=15,AC=9,BD=5.求AE.解答:解:∵△ABC ∽△ADE,∴AE:AC=AD:AB.∵AE:AC=(AB+BD):AB,∴AE:9=(15+5):15.∴AE=12.29.已知:如图Rt△ABC∽Rt△BDC,若AB=3,AC=4.(1)求BD、CD的长;(2)过B作BE⊥DC于E,求BE的长.解答:解:(1)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5,∵Rt△ABC∽Rt△BDC,∴==,==,∴BD=,CD=;(2)在Rt△BDC中,S△BDC=BE•CD=BD•BC,∴BE===3.30.(1)已知,且3x+4z﹣2y=40,求x,y,z的值;(2)已知:两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为3:10,且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差为560cm,求它们的周长.解:(1)设=k,那么x=2k,y=3k,z=5k,由于3x+4z﹣2y=40,∴6k+20k﹣6k=40,∴k=2,∴x=4,y=6,z=10.(2)设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cm,则另一个三角形周长为(C+560)cm,则,∴C=240,C+560=800,即它们的周长分别为240cm,800cm。

相似三角形(解析版)

相似三角形(解析版)

4.3相似三角形一、相似图形及比例线段1.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要点:(1) 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2) “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 个图形全等;二、相似三角形 在和中,如果我们就说与相似,记作∽.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读作“相似于”一、单选题 1.若ABC A B C ''',40A ∠=︒,110B ∠=︒,则'C ∠的度数为( )A .30°B .40°C .70°D .110°【解答】A【提示】若ABC A B C '''∽△△,则说明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点B 的对应点B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且对应角相等.【详解】因为ABC A B C '''∽△△,所以'C C ∠=∠.因为40A ∠=︒,110B ∠=︒,所以30C ∠=︒,所以'30C ∠=︒故选A.【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比.熟记相似三角形性质:对应角相等,是关键. 2.若ABCA B C '''',3BC =,'' 1.8B C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为( )A .5∶3B .32∶C .23∶D .35∶ 【解答】D【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可得: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为1.83B C BC =''. 【详解】因为ABC A B C '''∽△△,3BC =,'' 1.8B C =,所以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为1.8335B C BC ''==. 故选D.【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比.熟记相似三角形性质是关键. 3.如图,已知ADEACB ,若AB=10,AC=8,AD=4,则AE 的长是( )A .4B .3.2C .20D .5【解答】D【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直接建立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AEAC AB=, 则·41058AD AB AE AC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关键.4.如果ABC DEF ∆∆∽,A 、B 分别对应D 、E ,且:1:2AB DE =,那么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1:2BC DE =B .ABC ∆的面积:DEF ∆的面积1:2=C .A ∠的度数:D ∠的度数1:2= D .ABC ∆的周长:DEF ∆的周长1:2= 【解答】D【提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对应角相等.【详解】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可得:A :BC 和DE 不是对应边,故错;B :面积比应该是1:4,故错;C:对应角相等,故错;D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故正确. 故选:D【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理解基本性质是关键.5.如图所示,△ACB ∽△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A .20°B .30°C .35°D .40° 【解答】B【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求出∠ACB=∠A′CB′,都减去∠A′CB 即可. 【详解】解:∵△ACB ∽△A′CB′,∴∠ACB=∠A′CB′,∴∠ACB-∠A′CB=∠A′CB′-∠A′CB , ∴∠ACA′=∠BCB′, ∵∠BCB′=30°, ∴∠ACA′=3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 中,∠A =75°,AB =6,AC =8,将△ABC 沿图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A .B .C .D .【解答】D【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 、根据平行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 B 、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 C 、两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故两三角形相似,故本选项错误. D 、两三角形的对应边不成比例,故两三角形不相似,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在△ABC 中,已知AB =5,BC =4,AC =8.若△ABC ∽△A1B1C1,△A1B1C1的最长边的长为16,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 )A .A1B1=8,B1C1=10B .A1B1=10,B1C1=8C .A1B1=5,B1C1=8D .A1B1=10,B1C1=4【解答】B【详解】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解答即可.详解:∵两个三角形中最长边和最长边是对应边,△ABC ∽△A1B1C1,∴111111AB BC ACA B B C AC == ,∴111154816A B B C ==,∴A1B1=10,B1C1=8.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若ABC DEF △△,且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m ,DEF 与ABC 的相似比为n ,则(.): A .m n = B .0m n += C .1⋅=m n D .1m n ⋅=-【解答】C【提示】根据题意,可判定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m ,则DEF 与ABC 的相似比为其倒数,所以两者积为1.【详解】解:∵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m , ∴DEF 与ABC 的相似比为1m ,即1n m=, ∴1⋅=m n 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性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9.△ABC ∽△A′B′C′,已知AB =5,A′B′=6,△ABC 面积为10,那么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15B .14.4C .12D .10.8【解答】B【提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两三角形的面积比,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解:∵△ABC ∽△A′B′C′,AB =5,A′B′=6, ∴A'B'C'2536ABC S S =, ∵△ABC 面积为10, ∴解得:S △A′B′C′=14.4.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相似比与面积比的关系得出是解题关键.10.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平分∠ABC ,DE ∥BC ,那么在下列三角形中,与△EBD 相似的三角形是( )A .ABCB .ADEC .DABD .BDC 【解答】C【提示】由于∠A=36°,AB=AC ,易求∠ABC=∠C=72°,而BD 是角平分线,易求∠ABD=∠CBD=36°,又DE ∥BC ,那么有∠EDB=∠CBD=36°,即∠A=∠BDE ,∠ABD=∠DBE ,从而可证△ABD ∽△DBE . 【详解】∵∠A=36°,AB=AC , ∴∠ABC=∠C=72°,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 ∴∠ABD=∠CBD=36°, ∵DE ∥BC ,∴∠EDB=∠CBD=36°,即∠A=∠BDE ,∠ABD=∠DBE , ∴△ABD ∽△DBE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求出相关角的度数.二、填空题11.已知111ABC A B C △△,相似比为23,111222A B C A B C △△,相似比为54,则222ABC A B C △△,其相似比为________. 【解答】56【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123AB A B =,112254A B A B =,故可得2256AB A B =. 【详解】因为111ABC A B C ∽△△,相似比为23,所以1123AB A B =,因为111222A B C A B C ∽△△,相似比为54,所以112254A B A B =,所以2256AB A B =,即所求相似比为56. 故答案为56【点睛】考核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和比例性质求解是关键.12.ΔABC 与△DEF 中,65A ∠=︒,42B ∠=︒,65D ∠=︒,73F ∠=︒,3AB =,5AC =,6BC =,6DE =,10DF =,12EF =,则△DEF 与△ABC________【解答】相似【提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65A ∠=︒,42B ∠=︒, ∴∠C=180°-65°-42°=73°. ∵65D ∠=︒,73F ∠=︒, ∴∠A=∠D, ∠C=∠F, ∴△DEF 与△ABC 相似. 故答案为相似.【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①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③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即可;⑤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3.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是4,5,6,则与它相似'''A B C 的最长边为12,则'''A B C 的周长是________. 【解答】30【提示】由于A B C '''的最大边为12,所以边长12对应的边只能是ABC 中边长为6的边,进而再由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解.【详解】∵△ABC ∽△A′B′C′,且其最大边为12,所以边长12对应的边只能是△ABC 中边长为6的边,∴△′B′C′的另两边的长为8,10, 故△′B′C′的周长为8+10+12=30. 故答案为:30.【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若ABC DEF ∽,50B ∠=,70C ∠=,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 【解答】60【提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D=∠A . 【详解】∵50B ∠=,70C ∠=∴180180507060,A B C ∠=-∠-∠=--= ∵△ABC ∽△DEF , ∴60.D A ∠=∠=故答案为60.【点睛】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 ABC 中, DE ∥ BC , AD =3cm , BD =2cm ,则△ ADE 与△ ABC 相似比是_____;若 DE =4cm ,则 BC =________.【解答】 3:5203cm ; 【详解】∵AD=3cm ,BD=2cm , ∴AB=AD+DB=5cm. ∵DE ∥BC ,∴△ADE ∽△ABC ,且相似比为:35AD AB =; ∴35DE AD BC AB ==,即435BC =, ∴BC=203. 故答案为(1)35;(2)203.点睛:本题解题的要点是根据“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另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由DE ∥BC 得到△ADE ∽△ABC ,这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所求量了.16.在ABC 中,5AB AC ==,6BC =,点E 、F 分别在AB 、BC 边上,将BEF 沿直线EF 翻折后,点B 落在对边AC 的点为'B ,若'B FC 与ABC 相似,那么BF =________.【解答】3或3011【提示】由于对应边不确定,所以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ABC ∽△B ' FC;②△ABC ∽△F B 'C.【详解】①当△ABC ∽△B 'FC 时:根据△ABC 是等腰三角形,则△B 'FC 也是等腰三角形, 则B 'FC=∠C=∠B,设BF=x,则CF=6-x, B 'F=B 'C=x,根据△ABC ∽△B 'FC ,得到:B F CFAB BC'=,得到656x x -=,解得x=3011;②当△ABC ∽△F B 'C 则FC=B 'F=BF,则x=6-x,解得x=3. 因而BF=3或301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相等,注意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DE ABC ∽,相似比为2:3,则:BC DE 的值为________.【解答】3:2【提示】由于△ADE ∽△ABC ,且已知了它们的相似比,因此两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由此可求出BC 、DE 的比例关系.【详解】∵△ADE ∽△ABC ,且相似比为2:3, ∴BC :DE=3:2, 故答案为3:2.【点睛】本题考查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1)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18.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边BC 上,连接AD ,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E ,使得∠DAE=∠BAC ,连接DE 交AC 于F ,请写出图中一对相似的三角形:________(只要写出一对即可).【解答】△ABD ∽△AEF(或△ABD ∽△DCF 或△DCF ∽△AEF 或△ADE ∽△ABC) 【详解】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AB=AC 得∠B=∠C ,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ADE=∠E=∠B=∠C ,且∠BAD=∠CAE ,于是根据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判断△ABD ∽AEF . 详解:∵AB=AC , ∴∠B=∠C ,∵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E ,使得∠DAE=∠BAC ,∴∠ADE=∠E=∠B=∠C,∴∠BAD=∠CAE,∴△ABD∽AEF.故答案为△ABD∽AEF.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三、解答题19.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12,BC=15,AC=24,A′B′=25,B′C′=40,C′A′=20(2)AB=3,BC=4,AC=5,A′B′=12,B′C′=16,C′A′=20【解答】(1)见解析;(2)见解析.【提示】(1)通过计算得出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2)通过计算得出两个三角形三边成比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123BC153AC243C'A'205A'B'255B'C'405 ======,,,∴△ABC∽△C′A′B′(2)∵AB31BC41AC51 A'B'124B'C'164A'C'204 ======,,∴△ABC∽△A′B′C′.【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计算得出三边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中,D、E两点分别在AC、AB两边上,∠ABC=∠ADE,AB=7,AD=3,AE=2.7,求AC的长.【解答】6.3.【详解】试题分析:已知∠ABC=∠ADE,∠A=∠A,则可推出△ABC∽△A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即可求得AC的长.试题解析:在△ABC和△ADE中,∵∠ABC=∠ADE,∠A=∠A∴△ABC∽△ADE.∴AB ACAD AE=,即AB AE7 2.7AC 6.3AD3⋅⨯===.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ABC 和△DEF .(1)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2)请直接写出∠A 的度数 ;(3)在上边的网格内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C 相似,并求出其相似比. 【解答】(1)相似,理由见解析;(2)45º;(3)见解析【提示】(1)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 、AC 、BC 、DE 、DF 、EF 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解答;(2)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根据网格结构可以判断∠ABO=90°,△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解;(3)把△ABC 三边扩大2倍,然后利用网格结构作出即可. 【详解】(1)AB=22152=+, AC=22026=21+, BC=5, DE=1,DF=22152=+, EF=22222=2+, ∵5AB AC BCDE EF DF===, ∴△ABC ∽△DEF ;(2)如图,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 则△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45°;(3)如图,△A′B′C′与△ABC 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相似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网格结构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AB//CD//EF ,AC 、BD 相交于点O ,E 在AC 上,F 在BD 上,且AE:EC=2:3,BD=10.(1)求BF 的长;(2)当AB=12,CD=8时,求EF 的长.【解答】(1)4 (2)4【提示】(1)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BF :FD 的值,从而得出BF 与FD 的数量关系,再再结合BF+DF=BD=10求出BF 的值.(2)先证明~,~OEF OAB OEF OCD 从而得出两组关于EF 的比例式,再根据和比的性质对比例式进行变形得出23AB EF AE CD EF EC -==+,代入AB 和CD 的值即可求出EF. 【详解】解:(1)∵AB//CD//EFAE BF EC DF∴= :2:3AE EC =23BF DF ∴= 23DF BF ∴= 10BD = 10DF BD BF BF ∴=-=-2(10)3BF BF ∴-=4BF ∴=(2)AB CD EF ‖‖~,~OEF OAB OEF OCD ∴,AB OA CD OC EF OE EF OE ∴== ,AB EF OA OE CD EF OC OE EF OE EF OE--++∴== ,AB EF AE CD EF EC EF OE EF OE-+==23AB EF AE CD EF EC -∴==+ 3()2()AB EF CD EF ∴-=+12,8AB CD ==3(12)2(8)EF EF ∴-=+4EF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比例的性质.(1)中能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出BF 与FD 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此问的关键;(2)中的难度在于能根据和比的性质将比例式进行变形,建立EF 有关的比例式和AE:EC 之间的等量关系.23.如图,直线EF 分别交ABC 的边AB ,AC 于点F ,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已知BF BA BC BD ⋅=⋅.求证:AE CE DE EF ⋅=⋅.【解答】见解析【提示】由对应线段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可证ABC DBF ∽△△,根据两组对应角相等即证AEF DEC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得结论.【详解】证:BF BA BC BD ⋅=⋅,∴AB BC BD BF =, 又ABC DBF ∠=∠,∴ABC DBF ∽△△,∴A D ∠=∠.又AEF DEC ∠=∠,∴AEF DEC ∽△△,∴AE EF DE EC=,即AE CE DE EF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综合利用其判定和性质进行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BC ,AB 上,且∠BDE =∠CAD.求证:△ADE ∽△ABD.【解答】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ADE=∠C,因此∠B=∠ADE,再由公共角∠DAE=∠BAD,即可得出△ADE∽△ABD.试题解析:∵AB=AC,∴∠B=∠C.∵∠ADB=∠C+∠CAD=∠BDE+∠ADE,∠BDE=∠CAD,∴∠ADE=∠C,∠B=∠ADE.∵∠DAE=∠BAD,∴△ADE∽△ABD.25.点D、E分别是△ABC两边AB、BC所在直线上的点,∠BDE+∠ACB=180°,DE=AC,AD =2BD.(1) 如图1,当点D、E分别在AB、CB的延长线上时,求证:BE=BD(2) 如图2,当点D、E分别在AB、BC边上时,BE与BD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解答】(1)证明见解析;(2)BE=3BD【提示】(1)在BD上找一点M,连接EM,使EM=ED,如图1.证明EMB ACB≅可得EB=AB,利用AD=2BD,AB=AD-BD即可得结论;(2)在AB上找一点M,连接EM,使EM=ED,如图2.证明EBM ABC可得BE EMAB AC=由AD=2BD,可得AB=AD+BD=3BD代入,即可得结论.【详解】(1)在BD上找一点M,连接EM,使EM=ED,如图1.则∠BDE=∠EMD.∵∠BDE+∠ACB=180°,∴∠EMB=∠ACB.∵DE=AC,∴EM=AC在△EMB 和△ACB 中,EBM ABC EMB ACB EM AC ∠=∠⎧⎪∠=∠⎨⎪=⎩()EMB ACB AAS ∴≅∴EB=AB∵AD=2BD ,∴AB=AD-BD=BD.∴BE=BD ;(2) BE=3BD ,理由如下:在AB 上找一点M ,连接EM ,使EM=ED ,如图 2.则∠MDE=∠EMD.∵DE=AC,∴EM=AC.∵∠BDE+∠ACB=180, ∠EDM+∠BDE=180,∴∠EMD=∠ACB∵∠EBM=∠ABC,EBMABC ∴ BE EM AB AC∴= ∵AD=2BD,∴AB=AD+BD=3BD3BE AC BD AC∴=. ∴BE=3B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附含答案解析)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典型例题(附含答案解析)

.2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一)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复习的目标是:1. 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根据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求线段的长或两线段的比,了解黄金分割。

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证明,会分线段成已知比。

3. 能熟练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有关的计算与证明题。

4.能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本节的难点容是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主要容之一, 在中考试题中时常与四边形、 圆的知识相结合 构成高分值的综合题,题型常以填空、选择、简答或综合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有时也单独成题,形成创新与探索型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重要知识点介绍: 1.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在比例式ab c (a : bc :d )中, a 、 d 叫外项, d b 、c 叫项,a 、c 叫前项,b 、d 叫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 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 BC ,使 AC=ABBC ,叫做把线段 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a cb d②合比性质:a cb dad bca b c d b d③等比性质:a c⋯ b dm(bd ⋯ nn ≠ 0) ac ⋯m a bd ⋯n b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 l 2∥l 3 。

AB 则BCDE, AB EF AC DE, BC DF AC EF ,⋯ 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含答案)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例1 从下面这些三角形中,选出相似的三角形.例2 已知:如图,ABCD 中,2:1:=EB AE ,求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如果2cm 6=∆AEFS,求CDFS∆.例3 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 ∆.例4 下列命题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1)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3)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例5 如图,D点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过D点画线段DE,使点E在ABC∆的一个顶点组成∆的边上,并且点D、点E和ABC的小三角形与ABC∆相似.尽可能多地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并说明线段DE的画法.例6 如图,一人拿着一支刻有厘米分画的小尺,站在距电线杆约30米的地方,把手臂向前伸直,小尺竖直,看到尺上约12个分画恰好遮住电线杆,已知手臂长约60厘米,求电线杆的高.例7 如图,小明为了测量一高楼MN 的高,在离N 点20m 的A 处放了一个平面镜,小明沿NA 后退到C 点,正好从镜中看到楼顶M 点,若5.1=AC m ,小明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1.6m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楼房的高度(精确到0.1m ).例8 格点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是相似三角形,说明理由.例9 根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 ∆和C B A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cm 4,cm 5.2,cm 5.3===CA BC AB cm28,cm 5.17,cm 5.24=''=''=''A C C B B A .(2)︒='∠︒='∠︒=∠︒=∠35,44,104,35A C B A .(3)︒='∠=''=''︒=∠==48,3.1,5.1,48,6.2,3B C B B A B BC AB .例10 如图,下列每个图形中,存不存在相似的三角形,如果存在,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并简要说明识别的根据.例11 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A AC AB ,36,︒=∠=是角平分线,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关系说明ACDC AD ⋅=2.例1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其相似的C B A '''∆的最大边长为26,求C B A '''∆的面积S .例13 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然后回来交流各自的测量方法.小芳的测量方法是:拿一根高3.5米的竹竿直立在离旗杆27米的C处(如图),然后沿BC方向走到D处,这时目测旗杆顶部A与竹竿顶部E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又测得C、D两点的距离为3米,小芳的目高为1.5米,这样便可知道旗杆的高.你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例14.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点B和C,使BCAB⊥,然后再选点E,使BCBD米,=EC⊥,确定BC与AE的交点为D,测得120 EC米,你能求出两岸之间AB的大致距离吗?=60DC米,50=例15.如图,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AB的高度,在D和F 处树立标杆DC和FE,标杆的高都是3丈,相隔1000步(1步等于5尺),并且AB、CD和EF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DC 退后123步的G处,可看到山峰A和标杆顶端C在一直线上,从标杆FE退后127步的H处,可看到山峰A和标杆顶端E 在一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AB及它和标杆CD的水平距离BD 各是多少?(古代问题)例16 如图,已知△ABC的边AB=32,AC=2,BC边上的高AD=3.(1)求BC的长;(2)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边在AB上,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在AC,BC上,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经典习题答案例1. 解 ①、⑤、⑥相似,②、⑦相似,③、④、⑧相似 例2. 解 ABCD Θ是平行四边形,∴CD AB CD AB =,//,∴AEF ∆∽CDF ∆,又2:1:=EB AE ,∴3:1:=CD AE ,∴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是1:3.又)cm (6,)31(22==∆∆∆AEF CDFAEF S SS,∴)cm (542=∆CDFS.例3 分析 由于ABD ∆∽ACE ∆,则CAE BAD ∠=∠,因此DAE BAC ∠=∠,如果再进一步证明AECAAD BA =,则问题得证. 证明 ∵ABD ∆∽ACE ∆,∴CAE BAD ∠=∠. 又DAC BAD BAC ∠+∠=∠Θ,∴CAE DAC DAE ∠+∠=∠, ∴DAE BAC ∠=∠.∵ABD ∆∽ACE ∆,∴AEACAD AB =. 在ABC ∆和ADE ∆中,∵AEACAD AB ADE BAC =∠=∠,,∴ABC ∆∽ADE ∆ 例4.分析 (1)不正确,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大小不确定,因此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不同.(2)也不正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大小不确定,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不同.(3)正确.设有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和C B A ''',其中︒='∠=∠90C C , 则︒='∠=∠︒='∠=∠45,45B B A A ,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C B A '''∆的边为c b a '''、、, 则a c b a a c b a '=''='==2,,2,,∴a ac c b b aa '=''=',,∴ABC ∆∽C B A '''∆.(4)也正确,如ABC ∆与C B A '''∆都是等边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都成比例,因此ABC ∆∽C B A '''∆. 答:(1)、(2)不正确.(3)、(4)正确. 例5.解:画法略.例6.分析 本题所叙述的内容可以画出如下图那样的几何图形,即60=DF 厘米6.0=米,12=GF 厘米12.0=米,30=CE 米,求BC .由于ADF ∆∽ACAF EC DF AEC =∆,,又ACF ∆∽ABC ∆,∴BC GF EC DF =,从而可以求出BC 的长. 解ECDF EC AE //,⊥Θ,∴EAC DAF AEC ADF ∠=∠∠=∠,,∴ADF ∆∽AEC ∆.∴ACAFEC DF =.又EC BC EC GF ⊥⊥,,∴ABC AGF ACB AFG BC GF ∠=∠∠=∠,,//,∴AGF ∆∽ABC ∆,∴BC GF AC AF =,∴BCGFEC DF =. 又60=DF 厘米6.0=米,12=GF 厘米12.0=米,30=EC 米,∴6=BC 米.即电线杆的高为6米.例7.分析 根据物理学定律: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样,BCA ∆与MNA ∆的相似关系就明确了.解 因为MAN BAC AN MN CA BC ∠=∠⊥⊥,,,所以BCA ∆∽MNA ∆. 所以AC AN BC MN ::=,即5.1:206.1:=MN .所以3.215.1206.1≈÷⨯=MN (m ).说明 这是一个实际应用问题,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巧妙,省却了使用仪器测量的麻烦.例8.分析 这两个图如果不是画在格点中,那是无法判断的.实际上格点无形中给图形增添了条件——长度和角度. 解 在格点中BC AB EF DE ⊥⊥,,所以︒=∠=∠90B E ,又4,2,2,1====AB BC DE EF .所以21==BC EF AB DE .所以DEF ∆∽ABC ∆. 说明 遇到格点的题目一定要充分发现其中的各种条件,勿使遗漏.例9.解 (1)因为7128cm 4cm ,7117.5cm 2.5cm ,7124.5cm 3.5cm ==''==''==''A C CA C B BC B A AB ,所以ABC ∆∽C B A '''∆;(2)因为︒=∠-∠-︒=∠41180B A C ,两个三角形中只有A A '∠=∠,另外两个角都不相等,所以ABC ∆与C B A '''∆不相似;(3)因为12,=''='''∠=∠C B BC B A AB B B ,所以ABC ∆相似于C B A '''∆. 例10.解 (1)ADE ∆∽ABC ∆ 两角相等; (2)ADE ∆∽ACB∆ 两角相等;(3)CDE ∆∽CAB ∆ 两角相等; (4)EAB ∆∽ECD ∆ 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5)ABD ∆∽ACB ∆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6)ABD ∆∽ACB ∆ 两边成比例夹角相等.例11.分析 有一个角是65°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角是72°,而BD 是底角的平分线,∴︒=∠36CBD ,则可推出ABC ∆∽BCD ∆,进而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推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证明 AC AB A =︒=∠,36Θ,∴︒=∠=∠72C ABC . 又BD Θ平分ABC ∠,∴︒=∠=∠36CBD ABD .∴BC BD AD ==,且ABC ∆∽BCD ∆,∴BC CD AB BC ::=,∴CDAB BC⋅=2,∴CDAC AD⋅=2.说明 (1)有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最常用的方法,并且根据相等的角的位置,可以确定哪些边是对应边.(2)要说明线段的乘积式cd ab =,或平方式bca=2,一般都是证明比例式,b d c a =,或caa b =,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推出乘积式或平方式.例12分析 由ABC ∆的三边长可以判断出ABC ∆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ABC ∆∽C B A '''∆,所以C B A '''∆也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由C B A '''∆的最大边长为26,可以求出相似比,从而求出C B A '''∆的两条直角边长,再求得C B A '''∆的面积.解 设ABC ∆的三边依次为,13,12,5===AB AC BC ,则222AC BC AB +=Θ,∴︒=∠90C .又∵ABC ∆∽C B A '''∆,∴︒=∠='∠90C C .212613==''=''=''B A AB C A AC C B BC ,又12,5==AC BC ,∴24,10=''=''C A C B . ∴12010242121=⨯⨯=''⨯''=C B C A S . 例13.分析 判断方法是否可行,应考虑利用这种方法加之我们现有的知识能否求出旗杆的高.按这种测量方法,过F 作ABFG ⊥于G ,交CE 于H ,可知AGF ∆∽EHF ∆,且GF 、HF 、EH可求,这样可求得AG ,故旗杆AB 可求. 解 这种测量方法可行.理由如下:设旗杆高x AB =.过F 作AB FG ⊥于G ,交CE 于H (如图).所以AGF ∆∽EHF ∆.因为3,30327,5.1==+==HF GF FD ,所以5.1,25.15.3-==-=x AG EH .由AGF ∆∽EHF ∆,得HF GF EH AG =,即33025.1=-x ,所以205.1=-x ,解得5.21=x (米)所以旗杆的高为21.5米.说明 在具体测量时,方法要现实、切实可行. 例14. 解:︒=∠=∠∠=∠90,ECD ABC EDC ADB Θ,∴ABD ∆∽ECD ∆,1006050120,=⨯=⨯==CD EC BD AB CD BD EC AB (米),答:两岸间AB 大致相距100米.例15. 答案:1506=AB 米,30750=BD 步,(注意:AK FEFHKE AK CD DG KC ⋅=⋅=,.) 例16. 分析:要求BC 的长,需画图来解,因AB 、AC 都大于高AD ,那么有两种情况存在,即点D 在BC 上或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所以求BC 的长时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求正方形的面积,关键是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1)如上图,由AD ⊥BC ,由勾股定理得BD =3,DC =1,所以BC =BD +DC =3+1=4.如下图,同理可求BD =3,DC =1,所以BC =BD -CD =3-1=2.(2)如下图,由题目中的图知BC =4,且162)32(2222=+=+AC AB,162=BC ,∴222BC AC AB=+.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由AE G F 是正方形,设G F =x ,则FC =2-x , ∵G F ∥AB ,∴ACFCAB GF =,即2232x x -=. ∴33-=x ,∴3612)33(2-=-=AEGF S 正方形.如下图,当BC =2,AC =2,△ABC 是等腰三角形,作CP ⊥AB 于P ,∴AP =321=AB ,在Rt △APC 中,由勾股定理得CP =1,∵GH ∥AB ,∴△C GH ∽△CBA ,∵xxx -=132,32132+=x ∴121348156)32132(2-=+=GFEH S 正方形因此,正方形的面积为3612-或121348156-.。

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最新整理)

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最新整理)

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相似三角形习题精讲及答案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中考必考内容,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所以掌握好相似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本讲就如何判定三角形相似,以及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来解决与比例线段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问题进行探索。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 外,由BC ∥AD 可得∠1=∠2,所以△AGD ∽△EGC 。

再∠1=∠2(对顶角),由AB ∥DG 可得∠4=∠G ,所以△EGC ∽△EAB 。

评注:(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首选方法是“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找到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便可按对应顶点的顺序准确地把这一对相似三角形记下来。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 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 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 平分∠ABC ,则∠DBC=36°在△ABC 和△BCD 中,∠C 为公共角,∠A=∠DBC=36°∴△ABC ∽△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 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 ,∠BCE=∠BAD 求证:△DBE ∽△ABCཁB ཁཁཁཁG ཁཁཁཁཁཁཁཁ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的“超级学习笔记”分析: 由已知条件∠ABD=∠CBE ,∠DBC 公用。

相似三角形性质完整的题型+答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完整的题型+答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知识精要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例题讲解:例题:地图比例尺为1:2000,一块多边形地区在地图上周长为50cm,面积为100cm2,实际周长为1000 m,实际面积为40000m2。

变式:东海大桥全长32.5千米,如果东海大桥在某张地图上的长为6.5厘米,那么该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 )。

A.1:5000000B.1:500000C.1:50000D.1:5000答案:B例题:(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9:16,它们的对应高之比为3:4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3,则它们的周长比为1:3 ,面积比为1:9 。

变式:(1)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是1:3,则他们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 )。

(A).1:3 (B) 3:1 (C) 1:3(D) 1:9(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3,面积相差30厘米2,则它们的面积之和是( )。

(A)150厘米2(B) 65厘米2(C) 45厘米2(D) 78厘米2答案:(1) C (2)D。

例题:如图,已知DE//BC ,AD:DB=2:3,那么S △ADE :S △ECB = 4:15 。

变式:如图,在ABCD 中,AC 与DE 交于点F ,AE:EB=1:2,S △AEF =6cm 2,则S △CDF 的值为( )。

A.12cm 2B.15cm 2C.24cm 2D.54cm 2答案:D 。

例题: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BC ,AD:BC=3:5, 求: (1)S △AOD :S △BOC 的值;(2)S △AOB :S △AOD 的值. 答案:(1)9:25 (2)5:3。

相似三角形必考题型最新梳理

相似三角形必考题型最新梳理

相似三角形章节必考点最新总结考点1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 =c:d(即ad=bc),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例题1下面四组线段中,成比例的是()A.a=2,b=3,c=4,d=5B.a=1,b=2,c=2,d=4C.a=4,b=6,c=5 d=10D.a=√2,b=√3,c=3,d=√2【分析】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乘积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乘积,则四条线段叫成比例线段.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解析】A、2×5≠3×4,故选项错误;B、1×4=2×2,故选项正确;C、4×10≠5×6,故选项错误;D、√3×3≠√2×√2,故选项错误.选B.【小结】此题考查了比例线段,根据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注意在相乘的时候,最小的和最大的相乘,另外两个相乘,看它们的积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单位要统一.变式1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3cm,b=2cm,c=6cm,则d的长度为()A.4cm B.5cm C.6cm D.9cm【解析】因为a,b,c,d是成比例线段,可得:d=2×63=4cm,选A.【小结】此题考查了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比例线段的定义.变式2若a是2,4,6的第四比例项,则a=;若x是4和16的比例中项,则x=.【解析】∵a是2,4,6的第四比例项,∴2:4=6:a,∴a=12;∵x是4和16的比例中项,∴x2=4×16,解得x=±8.变式3已知四条线段a,3,a+1,4是成比例线段,则a的值为.【分析】根据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的长度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即ad=bc),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解析】∵四条线段a,3,a+1,4是成比例线段,∴a:3=(a+1):4即3(a+1)=4a,解得a=3.考点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AC >B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B :AC =AC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 =√5−12AB ≈0.618AB ,并且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有两个.例题2 在线段AB 上,点C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如果ACAB=BC AC,那么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若点P 是线段MN 的黄金分割点,当MN =1时,PM 的长是 . 【分析】分PM >PN 和PM <PN 两种情况,根据黄金比值计算. 【解析】当PM >PN 时,PM =√5−12MN =√5−12,当PM <PN 时,PM =MN −√5−12MN =3−√52,故答案为:√5−12或3−√52. 【小结】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掌握黄金比值是√5−12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4 如果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那么下列线段比的值不可能是√5−12的为( ) A .AC BCB .BC ACC .BCABD .AB BC【分析】根据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较长的线段为全线段与较短线段的比例中项,这样的线段分割叫做黄金分割,他们的比值(√5−12)叫做黄金比作出判断.【解析】∵点C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AC 2=AB •BC (AC >BC ), 则AC AB =BC AC =√5−12;或BC 2=AB •AC (AC <BC ), 则AC BC=BC AB=√5−12.故只有AB BC 的值不可能是√5−12.选D . 变式5 如图,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边上的黄金分割点,且AE >EB ,若S 1表示AE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S 2表示以BC 为长,BE 为宽的矩形面积,S 3表示正方形ABCD 除去S 1和S 2剩余的面积,则S 3:S 2的值为( )A .√5−12B .√5+12C .3−√52D .3+√52【解析】如图,设AB =1,∵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边上的黄金分割点,且AE >EB , ∴AE =GF =√5−12,∴BE =FH =AB ﹣AE =3−√52, ∴S 3:S 2=(GF •FH ):(BC •BE )=(√5−12×3−√52):(1×3−√52)=√5−12.选A . 变式6 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深入研究比例理论时,提出了分线段的“中末比”问题:点G 将一线段MN 分为两线段MG ,GN ,使得其中较长的一段MG 是全长MN 与较短的一段GN 的比例中项,即满足MG MN=GN MG=√5−12,后人把√5−12这个数称为“黄金分割”数,把点G 称为线段MN 的“黄金分割”点.如图,在△ABC 中,已知AB =AC =3,BC =4,若D ,E 是边BC 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则△ADE 的面积为( )A .10﹣4√5B .3√5−5C .5−2√52D .20﹣8√5【解析】作AH ⊥BC 于H ,如图,∵AB =AC ,∴BH =CH =12BC =2,在R t △ABH 中,AH =√32−22=√5, ∵D ,E 是边BC 的两个“黄金分割”点,∴BE =√5−12BC =2(√5−1)=2√5−2,∴HE =BE ﹣BH =2√5−2﹣2=2√5−4,∴DE =2HE =4√5−8 ∴S △ADE =12×(4√5−8)×√5=10﹣4√5.选A .考点3 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此类问题通常利用设k 法即可有效解决,注意方程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灵活运用. 例题3 已知:a :b :c =2:3:5 (1)求代数式3a−b+c 2a+3b−c的值;(2)如果3a ﹣b +c =24,求a ,b ,c 的值.【分析】(1)根据比例设a =2k ,b =3k ,c =5k (k ≠0),然后代入比例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先设a =2k ,b =3k ,c =5k (k ≠0),然后将其代入3a ﹣b +c =24,即可求得a 、b 、c 的值. 【解析】(1)∵a :b :c =2:3:5, ∴设a =2k ,b =3k ,c =5k (k ≠0),则3a−b+c 2a+3b−c=6k−3k+5k 4k+9k−5k=1;(2)设a =2k ,b =3k ,c =5k (k ≠0),则6k ﹣3k +5k =24,解得k =3.则a =2k =6,b =3k =9,c =5k =15. 【小结】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设k 法”求解更简便. 变式7 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a+43=b+32=c+84,且a +b +c =12,探索△ABC 的形状.【分析】令第一个等式等于k ,表示出a ,b ,c ,代入第二个等式求出k 的值,即可作出判断. 【解析】设a+43=b+32=c+84=k ,可得a =3k ﹣4,b =2k ﹣3,c =4k ﹣8,代入a +b +c =12得:9k ﹣15=12,解得:k =3,∴a =5,b =3,c =4,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 【小结】此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变式8 已知2a b+c+d=2b a+c+d=2c a+b+d=2d a+b+c=k ,求k 值.【分析】依据等比性质可得,2(a+b+c+d)3(a+b+c+d)=k ,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k 的值.【解析】∵2ab+c+d=2b a+c+d=2c a+b+d=2d a+b+c=k ,∴由等比性质可得,2(a+b+c+d)3(a+b+c+d)=k ,当a +b +c +d ≠0时,k =2(a+b+c+d)3(a+b+c+d)=23;当a +b +c +d =0时,b +c +d =﹣a ,∴k =2a b+c+d =2a−a=−2;综上所述,k 的值为23或﹣2.【小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的性质. 变式9 已知a 、b 、c 均为非零的实数,且满足a+b−c c=a−b+c b=−a+b+ca,求(a+b)(b+c)(c+a)abc的值.【分析】已知等式利用比例的性质化简表示出a +b ,a +c ,b +c ,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析】当a +b +c ≠0时, 利用比例的性质化简已知等式得:a+b−c c=a−b+c b=−a+b+ca=a+b−c+a−b+c−a+b+ca+b+c=a+b+c a+b+c=1,即a +b ﹣c =c ,a ﹣b +c =b ,﹣a +b +c =a ,整理得:a +b =2c ,a +c =2b ,b +c =2a ,此时原式=8abcabc =8; 当a +b +c =0时,可得:a +b =﹣c ,a +c =﹣b ,b +c =﹣a ,则原式=﹣1.综上可知,(a+b)(b+c)(c+a)abc的值为8或﹣1.考点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例题4 如图,直线l 1∥l 2∥l 3,AC 分别交l 1,l 2,l 3于点A ,B ,C ;DF 分别交l 1,l 2,l 3于点D ,E ,F ;AC 与DF 交于点O .已知DE =3,EF =6,AB =4. (1)求AC 的长;(2)若BE :CF =1:3,求OB :AB .【解析】(1)∵l 1∥l 2∥l 3,∴DE DF=AB AC,即33+6=4AC,解得:AC =12;(2)∵l 1∥l 2∥l 3,∴BE CF=OB OC=13,∵AB =4,AC =12,∴BC =8,∴OB =2,∴OB AB=24=12.变式10 如图,已知AB ∥CD ∥EF ,它们依次交直线l 1、l 2于点A 、D 、F 和点B 、C 、E ,如果AD :DF =3:1,BE =10,那么CE 等于( )A .103B .203C .52D .152【解析】∵AB ∥CD ∥EF ,∴AD DF=BC CE=3,∴BC =3CE ,∵BC +CE =BE ,∴3CE +CE =10,∴CE =52.选C .变式11 如图,在△ABC 中,AD ∥BC ,点E 在AB 边上,EF ∥BC ,交AC 边于点F ,DE 交AC 边于 点G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E BE=AF CFB .AG GF=DG EGC .AG GF=AE EBD .AEAB=AF AC【解析】∵EF ∥BC ∴AE BE=AF CF,∴答案A 正确;根据合比性质,则有AE AE+BE=AF AF+CF即:AEAB=AF AC,∴答案D 正确;又∵AD ∥EF ,∴AG GF=DG EG,∴答案B 正确;而AG GF=DG EG=AD EF,∴答案C 错误.选C .变式12 已知,在△ABC 中,点D 为AB 上一点,过点D 作DE ∥BC ,DH ∥AC 分别交AC 、BC 于点E 、H ,点F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D 交AC 于点G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D DB=AE DHB .CFDE=DH CGC .FD FG=EC CGD .CH BC=AE AC【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DECH 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一判断即可. 【解析】∵DE ∥BC ,DH ∥AC ,∴四边形DECH 是平行四边形,∴DH =CE ,DE =CH , ∵DE ∥BC ,∴AD DB =AE EC =AE DH,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 ∵DH ∥CG ,∴DF FG=DH GC =EC CG,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E ∥BC ,∴DE BC=AE AC,∴CH BC=AE AC,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选B .考点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汇总:1、定义法:三个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 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例题5如图,下面图形及各个选项均是由边长为1的小方格组成的网格,三角形的顶点均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阴影部分的三角形与已知△ABC相似()A.B.C.D.【解析】根据题意得:AC=√12+22=√5,AB=√12+12=√2,BC=1,∴BC:AB:AC=1:√2:√5,A、三边之比为1:√2:√5,选项A符合题意;B、三边之比√2:√5:3,选项B不符合题意;C、三边之比为2:√5:√17,选项C不符合题意;D、三边之比为√5:√5:4,选项D不符合题意.选A.变式13在△ABC中,∠ACB=90°,用直尺和圆规在AB上确定点D,使△ACD∽△CBD,根据作图痕迹判断,正确的是()A.B.C.D.【解析】当CD是AB的垂线时,△ACD∽△CBD.∵CD⊥AB,∴∠CDA=∠BDC=90°,∵∠ACB=90°,∴∠A+∠ACD=∠ACD+∠BCD=90°,∴∠A=∠BCD,∴△ACD∽△CBD.A选项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CD不与AB垂直,不符合题意;C选项中,CD是AB的垂线,符合题意;D选项中,CD不与AB垂直,不符合题意;选C.变式14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5个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均在格点上):①△ABC,②△ADE,③△AEF,④△AFH,⑤△AHG,在②至⑤中,与①相似的三角形是()A.②④B.②⑤C.③④D.④⑤【解析】由题意:①②④中,∠ABC =∠ADE =∠AFH =135°, 又∵AB BC=AD DE=FH AF=√22,∴AB AD =BC DE ,AB FH =BC AF,∴△ABC ∽△ADE ∽△HF A ,选A . 变式15 如图,点A 、B 、C 、D 的坐标分别是(1,7),(1,1),(4,1),(6,1),以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则点E 的坐标不可能是( )A .(4,2)B .(6,0)C .(6,3)D .(6,5)【解析】∵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1,7),(1,1),(4,1),∴AB =6,BC =3,∠ABC =90°, 当E 点坐标为(4,2),而D (6,1),则CE =1,CD =2,∠ECD =90°, ∵AB CD=BC EC=3,∠ABC =∠ECD ,∴△ABC ∽△DCE ;当E 点坐标为(6,0),而D (6,1),则ED =1,CD =2,∠EDC =90°, ∵AB CD=BC ED=3,∠ABC =∠EDC ,∴△ABC ∽△EDC ;当E 点坐标为(6,3),而D (6,1),则ED =2,CD =2,∠EDC =90°, ∵AB CD≠BC ED,∠ABC =∠EDC ,∴△ABC 与△ECD 不相似;当E 点坐标为(6,5),而D (6,1),则ED =4,CD =2,∠EDC =90°, ∵AB ED=BC CD=32,∠ABC =∠EDC ,∴△ABC ∽△EDC .选C .考点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周长)掌握相似三角形周长比等于对应边的比是解题关键.例题6 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在AD 上,如果∠ABE =∠C ,AE =2ED ,那么△ABE 与△ADC 的周长比为( )A .1:2B .2:3C .1:4D .4:9【解析】∵AD :ED =3:1,∴AE :AD =2:3,∵∠ABE =∠C ,∠BAE =∠CAD ,∴△ABE ∽△ACD ,∴L △ABE :L △ACD =2:3,选B .变式16 如图,在▱ABCD 中,AB =10,AD =15,∠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BG ⊥AE 于点G ,若BG =8,则△CEF 的周长为( )A .16B .17C .24D .25【解析】∵在▱ABCD 中,CD =AB =10,BC =AD =15,∠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 ∴AB ∥DC ,∠BAF =∠DAF ,∴∠BAF =∠F ,∴∠DAF =∠F ,∴DF =AD =15,同理BE =AB =10,∴CF =DF ﹣CD =15﹣10=5;∴在△ABG 中,BG ⊥AE ,AB =10,BG =8,在R t △ABG 中,AG =√AB 2−BG 2=√102−82=6,∴AE =2AG =12,∴△ABE 周长等于10+10+12=32,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F ,∴△CEF ∽△BEA ,相似比为5:10=1:2,∴△CEF 周长为16 变式17 如图,点E 是▱ABCD 的边AD 上的一点,且DE AE=12,连接BE 并延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若DE =3,DF =4,则▱ABCD 的周长为( )A .21B .28C .34D .42【解析】∵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F ,AB =CD ,∴△ABE ∽△DFE ,∴DE AE=FD AB=12,∵DE =3,DF =4,∴AE =6,AB =8,∴AD =AE +DE =6+3=9, ∴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8+9)×2=34.选C .变式18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点E 在DC 上,DE :EC =2:1,连接AE 交BD 于点F ,则△DEF 与△BAF 的周长之比为( )A .4:9B .1:3C .1:2D .2:3【分析】可证明△DFE ∽△BF 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C ∥AB ,∴△DFE ∽△BF A ,∵DE :EC =2:1,∴DE :DC =2:3,∴DE :AB =2:3,∴C △DFE :C △BF A =2:3. 选D .考点7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面积)掌握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对应边比的平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例题7 如图,在△ABC 中,DE ∥BC ,BE 和CD 相交于点F ,且S △EFC =3S △EFD ,则S △ADE :S △ABC 的值为( )A .1:3B .1:8C .1:9D .1:4【解析】∵S △EFC =3S △DEF ,∴DF :FC =1:3 (两个三角形等高,面积之比就是底边之比), ∵DE ∥BC ,∴△DEF ∽△CBF ,∴DE :BC =DF :FC =1:3 同理△ADE ∽△ABC ,∴S △ADE :S △ABC =1:9,选C .变式19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DA 的延长线上,且AE =13AD ,连接CE 交BD 于点F ,交AB 于点G ,则S △BGC :S 四边形ADCG 的值是( )A .35B .53C .57D .3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 ∥BC ,AD =BC ,AB ∥CD ,再证明△AEG ∽△BCG ,利用相似的性质得到S △AEG S △BCG=19,证明△EAG ∽△EDC ,利用相似比得到S △EAG S △EDC=116,所以S 四边形ADCG =15S △EAG ,然后计算S △BGC :S 四边形ADCG 的值.【解析】∵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AB ∥CD , ∵AE ∥BC ,∴△AEG ∽△BCG ,∴S △AEG S △BCG =(AE BC)2=(AEAD)2=(13)2=19,即S △BCG =9S △AEG ,∵AG ∥CD ,∴△EAG ∽△EDC ,∴S △EAG S △EDC=(EA ED)2=(EAEA+AD)2=(14)2=116,即S △EDC =16S △EAG , ∴S 四边形ADCG =15S △EAG ,∴S △BGC :S 四边形ADCG =9S △AEG :15S △EAG =3:5.选A .变式20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且DE ∥AC ,AE 、CD 相交于点O ,若S △DOE :S△COA=1:25,则S △DOE 与S △COE 的比是( )A .1:25B .1:5C .1:4D .1:3【解析】∵DE ∥AC ,∴△DOE ∽△COA ,∴S △DOE S △COA =(OD OC )2=125,∴OD OC =15,∴S △DOE 与S △COE 的比为1:5,选B .变式21 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点P 是DE 的中点,CP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Q ,那么S △CPE :S △ABC = .【解析】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F ,∵DE 是△ABC 的中位线,∴E 是AC 的中点,∴S △CPE =S △AEP , ∵点P 是DE 的中点,∴S △AEP =S △ADP ,∴S △CPE :S △ADE =1:2,∵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BC ,DE :BC =1:2,∴△ADE ∽△ABC , ∴S △ADE :S △ABC =1:4,∴S △CPE :S △ABC =1:8考点8 相似基本模型(A 字型)基础模型:A 字型(平行) 反A 字型(不平行)例题8 已知:如图,点D ,F 在△ABC 边AC 上,点E 在边BC 上,且DE ∥AB ,CD 2=CF •CA . (1)求证:EF ∥BD ;(2)如果AC •CF =BC •CE ,求证:BD 2=DE •BA .【解析】证明:(1)∵DE ∥AB ,∴CD AC=CE CB,∵CD 2=CF •CA .∴CD AC=CF CD,∴CFCD=CE CB,∴EF ∥BD ;(2)∵EF ∥BD ,∴∠CEF =∠CBD , ∵AC •CF =BC •CE ,∴AC BC=CE CF,且∠C =∠C ,∴△CEF ∽△CAB ,∴∠CEF =∠A ,∴∠DBE =∠A ,∵DE ∥AB ,∴∠EDB =∠DBA ,且∠DBE =∠A ,∴△BAD ∽△DBE ,∴BABD=BD DE∴BD 2=BA •DE变式22 如图:AD ∥EG ∥BC ,EG 交DB 于点F ,已知AD =6,BC =8,AE =6,EF =2. (1)求EB 的长;(2)求FG 的长.【分析】(1)由EG ∥AD 可得出△BAD ∽△BEF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B 的长;(2)由EG ∥∥BC 可得出△AEG ∽△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EG 的长,再结合FG =EG ﹣EF 可求出FG 的长.【解析】(1)∵EG ∥AD ,∴△BAD ∽△BEF ,∴BE BA =EF AD,即BE BE+6=26,∴EB =3.(2)∵EG ∥∥BC ,∴△AEG ∽△ABC ,∴EG BC=AE AB,即EG 8=66+3,∴EG =163,∴FG =EG ﹣EF =103.【小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B 的长;(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G的长.变式23 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AD =5,BD =10,AE =3. (1)求CE 的长.(2)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是AB ,AC ,BC 上,且DE ∥BC ,AQ 交DE 于点P .小明认为DP BQ=PE QC,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解析】(1)由DE ∥BC ,∴△ADE ∽△ABC ,∴AD AD+BD=AE AE+EC,∵AD =5,BD =10,AE =3,∴CE =6.(2)结论正确,理由如下,在△ABQ 中,由于DP ∥BQ ,∴△ADP ∽△ABQ ,∴DP BQ=AP AQ,同理可得:EPCQ=AP AQ,∴DPBQ=EP CQ变式24 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ED =∠B ,线段AG 分别交线段DE ,BC 于点F ,G ,且AD AC=DF CG.(1)求证:△ADF ∽△ACG ;(2)若AD AC=37,求AF FG的值.【分析】(1)由∠AED =∠B 、∠DAE =∠CAB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证出△ADE ∽△AC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再得出∠ADF =∠C ,即可证出△ADF ∽△ACG ; (2)由(1)的结论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析】(1)证明:∵∠AED =∠B ,∠DAE =∠CAB ,∴△AED ∽△ABC ,∴∠ADF =∠C , 又∵AD AC=DF CG,∴△ADF ∽△ACG ;(2)∵△ADF ∽△ACG ,∴AD AC=AF AG,∵AD AC=37,∴AFAG=37,∴AF FG=34.【小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记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考点9 相似基本模型(X 字型)基础模型:X 字型(平行) 反X 字型(不平行)例题9 如图,AD 与BC 交于点O ,EF 过点O ,交AB 与点E ,交CD 与点F ,BO =1,CO =3,AO =32,DO =92.(1)求证:∠A =∠D .(2)若AE =BE ,求证:CF =DF .【分析】(1)证明△OAB ∽△ODC ,可得出结论; (2)证得AB ∥CD ,可得AE DF=OE OF,BE CF=OE OF,则结论得证.【解析】证明:(1)∵BO =1,CO =3,AO =32,DO =92.∴OB OC=AO DO,∵∠AOB =∠COD ,∴△OAB ∽△ODC ,∴∠A =∠D . (2)∵∠A =∠D ,∴AB ∥CD ,∴AE DF=OE OF,BE CF=OE OF,∴AEDF=BE CF.∵AE =BE ,∴CF =DF .变式25 如图:已知▱ABCD ,过点A 的直线交BC 的延长线于E ,交BD 、CD 于F 、G . (1)若AB =3,BC =4,CE =2,求CG 的长; (2)证明:AF 2=FG ×FE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 ∥CD ,证明△EGC ∽△EA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代入计算即可;(2)分别证明△DFG ∽△BF A ,△AFD ∽△EF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解析】(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EGC ∽△EAB ,∴CG AB=EC EB,即CG 3=22+4,解得,CG =1;(2)证明:∴AB ∥CD ,∴△DFG ∽△BF A ,∴FG FA=DF FB,∴AD ∥CB ,∴△AFD ∽△EFB ,∴AF FE=DF FB,∴FG FA=AF FE,即AF 2=FG ×FE .变式26 如图,AG ∥BD ,AF :FB =1:2,BC :CD =2:1,求GE ED的值【分析】证明△AFG ∽△BFD ,可得AG BD=AF BF=12,由AG ∥BD ,可得△AEG ∽△CED ,则结论得出.【解析】∵AG ∥BD ,∴△AFG ∽△BFD ,∴AGBD=AF BF=12,∵BC CD=2,∴CD =13BD ,∴AG CD=32,∵AG ∥BD ,∴△AEG ∽△CED ,∴GEED=AG CD=32.【小结】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变式27 如图,已知在△ABC 中,BE 平分∠ABC 交AC 于E ,点D 在BE 延长线上,且BA •BC =BD •BE . (1)求证:△ABD ∽△EBC ; (2)求证:AD 2=BD •DE .【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BD ∽△EBC 即可;(2)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BD ∽△EBC ,△ADE ∽△BEC ,△AED ∽△ABD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解析】证明:(1)∵BE 平分∠ABC ,∴∠ABD =∠EBC , ∵BA •BC =BD •BE .即AB BC=BD BE,∴△ABD ∽△EBC ;(2)∵△ABD ∽△EBC ,∴∠BAD =∠BEC ,∠ADB =∠BCE ,∵∠AED =∠BEC ,∴∠BAD =∠AED ,∴△ADE ∽△BEC , ∴△AED ∽△ABD ,∴AD BD=DE AD,即AD 2=BD •DE .考点10 相似基本模型(A X 型)A 字型及X 字型两者相结合,通过线段比进行转化.例题10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BD =2AD ,CE =2AE . (1)求证:△ADE ∽△ABC ;(2)若DF =2,求FC 的长度.【分析】(1)由BD =2AD ,CE =2AE 可得出AD AB=AE AC,结合∠DAE =∠BAC 可证出△ADE ∽△ABC ;(2)由△ADE ∽△ABC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DE BC=13及∠ADE =∠ABC ,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DE ∥BC ,进而可得出△DEF ∽△CBF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FC 的长. 【解析】(1)证明:∵BD =2AD ,CE =2AE ,∴AD AB=AE AC=13,又∵∠DAE =∠BAC ,∴△ADE ∽△ABC ; (2)∵△ADE ∽△ABC ,∴DE BC =AD AB =13,∠ADE =∠ABC ,∴DE ∥BC ,∴△DEF ∽△CBF ,∴DF CF=DE CB,即2CF=13,∴FC =6.变式2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连结AE 并延长,交对角线BD 于点F 、DC 的延长线于点G .如果CE BE=23,求FEEG的值.【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AD ∥BC ,AD =BC ,由AD ∥BE 可得出△BEF ∽△DAF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结合CE BE=23可得出AE =83EF ,由CE ∥AD 可得出△CEG ∽DAG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GE =25GA =23AE ,代入AE =83EF 即可得出FEEG=916.【解析】∵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AD =BC . ∵AD ∥BE ,∴△BEF ∽△DAF ,∴EF AF=BE DA .又∵BC =BE +CE ,CEBE =23,∴BE =35BC =35DA ,∴EF =35AF ,∴AE =3+53EF =83EF . ∵CE ∥AD ,△CEG ∽DAG ,∴GEGA =CEDA =22+3,∴GE =25GA ,∴GE =25−2AE =23×83EF =169EF ,∴FE EG =916.变式29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边的中点,E 是边BA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EM ,分别交线段AD 于点F 、AC 于点G . (1)求证:△AFG ∽△CMG ;(2)求证:GF GM=EF EM.【解析】(1)证明:∵AD ∥BC ,∴∠F AG =∠MCG ,∵∠AGF =∠CGM ,∴△AFG ∽△CMG ; (2)证明:∵△AFG ∽△CMG ,∴GF GM=AF CM∵AD ∥BC ,∴△AEF ∽△BEM ,∴AFBM=EF EM又∵CM =BM ,∴AFCM=EF EM,∴GFGM=EFEM.变式30 如图,已知AB ∥CD ,AC 与BD 相交于点E ,点F 在线段BC 上,AB CD=12,BF CF=12.(1)求证:AB ∥EF ;(2)求S △ABE :S △EBC :S △ECD .【分析】(1)只要证明BE ED=BF FC=12,即可推出EF ∥CD 解决问题;(2)设△ABE 的面积为m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高模型求出△BCE ,△ECD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1)证明:∵AB ∥CD ,∴AB CD=BE ED=12,∵BF CF=12,∴BEED=BF FC,∴EF ∥CD ,∴AB ∥EF .(2)设△ABE 的面积为m .∵AB ∥CD ,∴△ABE ∽△CDE ,∴S △ABE S △EDC=(AB CD)2=14,∴S △CDE =4m ,∵AE CE=AB CD=12,∴S △BEC =2m ,∴S △ABE :S △EBC :S △ECD =m :2m :4m =1:2:4.考点11 相似基本模型(作平行线)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去构造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基础模型:例题11 如图,△ABC 中,D 为BC 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则AF FC为( )A .1:5B .1:4C .1:3D .1:2【分析】过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边于G ,即:DG ∥BF ,又D 为BC 中点可得出:△CDG ∽△CBF ,即:CD CB =CG CF=12,CG =12FC =FG ;同理可得:△AEF ∽△ADG ,AF =12AG =FG ,所以AF =FG =GC ,即:AFFC =AF FG+GC=12.【解析】过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边于G ,如下图所示:∵D 为BC 中点,DG ∥BF ,∴∠CGD =∠CFB ,又∵∠C =∠C ,∴△CDG ∽△CBF ∴CG CF=CD CB=12,即:CG =12CF =FG又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DG ∥BF 同理可得:△AEF ∽△ADG ,∴AE AD=AF AG=12,即:AF =12AG =FG∴AF =FG =GC ,∴AF FC=AF 2AF=12=1:2,选D .变式31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BC 、AB 上的点,AD 、CE 相交于点F ,AE =15EB ,BD =13BC ,则CF :EF = .【解析】作EH ∥BC 交AD 于H ,则△AEH ∽△ABD ,∴HE BD=AE AB=16,∵BD =13BC ,∴CD =2BD ,∴HE CD=112,∵EH ∥BC ,∴△CFD ∽△EFH ,∴CFEF=CD HE=12,即CF :EF =12,变式32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且AE =13AD ,CE 交AB 于点F .若AF =2cm ,则AB = cm .【分析】过A 作AG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到AG DC=AE DE=12,进而得出BF =4AF =8cm ,可得AB 的长度.【解析】如图所示,过A 作AG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 ∵AE =13AD ,AG ∥BC ,∴△AEG ∽△DEC ,∴AG DC=AE DE=12,又∵AD 是△ABC 的中线,∴BC =2CD ,∴AG BC=14,∵AG ∥BC ,∴△AFG ∽△BFC ,∴AFBF=AG BC=14,∴BF =4AF =8cm ,∴AB =AF +BF =10cm ,变式33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B =3,点D 是CB 延长线上一点,且BD =1,点E 在直线AC 上,当∠BAD =∠CDE 时,AE 的长为 .【分析】分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图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ACB =60°,AC =BC =AB =3,∴∠ABD =120°,①当点E 在边AC 上时.作EF ∥AB 交BC 于F ,如图1所示:则△EFC 是等边三角形. ∴∠CFE =60°,EF =CF =CE ,∴∠BFE =120°=∠ABD , ∵∠BAD =∠CDE ,∴△ABD ∽△DFE ,∴AB BD=DF EF,即31=DF EF,∴DF =3EF ,∴DF =3CF ,∴CD =4CF ,∵BC =3,BD =1,∴CD =BC +BD =4,∴CF =1,∴CE =1,∴AE =AC ﹣CE =2;②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所示:∵∠ABD =∠DCE =120°,∠BAD =CDE ,∴△ABD ∽△DCE ,∴AB CD=BD CE,即34=1CE,解得:CE =43,∴AE =AC +CE =3+43=133;综上所述,当∠BAD =∠CDE 时,AE 的长为2或133;考点12 相似基本模型(双垂直型)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ACD ∽△ABC ∽△CBD .例题12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如果BD =4,CD =6,那么BC :AC 是( )A .3:2B .2:3C .3:√13D .2:√13.【分析】只要证明△ACD ∽△CBD ,可得AC BC=CD BD=64=32,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析】∵∠ACB =90°,CD 是AB 边上的高,∴∠ADC =∠CDB =∠ACB =90°, ∵∠A +∠B =90°,∠A +∠ACD =90°,∴∠ACD =∠B ,∴△ACD ∽△CBD , ∴AC BC=CD BD=64=32,∴BC AC =23,选B . 变式34 如图,矩形ABCD 中,F 是DC 上一点,BF ⊥AC ,垂足为E ,AD AB=12,△CEF 的面积为S 1,△AEB 的面积为S 2,则S 1S 2的值等于( )A .116B .15C .14D .125【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设AD =BC =a ,则AB =CD =2a ,由勾股定理得到AC =√5a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 2=CE •CA ,AB 2=AE •AC 求得CE =√5a5,AE =4√5a5,得到CE AE =14,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AD AB=12,∴设AD =BC =a ,则AB =CD =2a ,∴AC =√5a ,∵BF ⊥AC ,∴△CBE ∽△CAB ,△AEB ∽△ABC ,∴BC 2=CE •CA ,AB 2=AE •AC ∴a 2=CE •√5a ,4a 2=AE •√5a ,∴CE =√5a5,AE =4√5a5,∴CE AE =14, ∵△CEF ∽△AEB ,∴S 1S 2=(CEAE)2=116,选A . 变式35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在BC 边上取一动点E ,连接AE ,作EF ⊥AE ,交CD 边于点F ,若CF 的长为316,则CE 的长为 .【解析】∵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 =∠C =90°,∴∠BAE +∠AEB =90°. ∵EF ⊥AE ,∴∠AEF =90°,∴∠AEB +∠CEF =90°,∴∠BAE =∠CEF , ∴△ABE ∽△ECF ,∴CEBA=CF BE,即CE 1=3161−CE,∴CE =14或CE =34.变式36 如图,AC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过点B 作BE ⊥AC 于点E ,BE 的延长线交AD 于点F ,若DF =EF ,BC =2,则AF 的长为 .【解析】设AF =x ,∴FD =2﹣x ,∴EF =FD =2﹣x , ∵AD ∥BC ,∴△AFE ∽△CBE ,∴AF BC=EF BE,∴x2=2−x BE,∴BE =2(2−x)x ,∴BF =BE +EF =4−x 2x, ∵∠AFE =AFB ,∠AEF =∠BAF =90°,∴△AFE ∽△BF A ,∴AF 2=EF •BF ,∴x 2=4−x 2x •(2﹣x ),解得:x =√5−1,考点13 相似基本模型(手拉手型)基础模型:旋转放缩变换, 图中必有两对相似三角形.例题13如图,在△ABC与△ADE中,∠ACB=∠AED=90°,∠ABC=∠ADE,连接BD、CE,若AC:BC=3:4,则BD:CE为()A.5:3B.4:3C.√5:2D.2:√3【解析】∵∠ACB=∠AED=90°,∠ABC=∠ADE,∴△ABC∽△ADE,∴∠BAC=∠DAE,ACAB =AEAD,∵∠BAC+∠BAE=∠DAE+∠BAE,即∠CAE=∠BAD,∵ACAB=AEAD,∴△ACE∽△ABD,∴BDCE=ABAC,∵AC:BC=3:4,∠ACB=∠AED=90°,∴AC:BC:AB=3:4:5,∴BD:CE=5:3,选A.变式37如图,AB=3,AC=2,BC=4,AE=3,AD=4.5,DE=6,∠BAD=20°,则∠CAE的度数为()A.10°B.20°C.40°D.无法确定【解析】ACAE =23,ABAD=34.5=23,BCDE=46=23,∴ACAE=ABAD=BCDE,∴△ABC∽△ADE,∴∠BAC=∠DAE,∴∠BAC﹣∠DAC=∠DAE﹣∠DAC,∴∠CAE=∠BAD=20°,变式38如图,△ABC∽△ADE,∠BAC=∠DAE=90°,AB与DE交于点O,AB=4,AC=3,F是DE 的中点,连接BD,BF,若点E是射线CB上的动点,下列结论:①△AOD∽△FOB,②△BOD∽△EOA,③∠FDB+∠FBE=90°,④BF=56AE,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分析】首先证明△AOD∽△EOB,推出△BOD∽△EOA,再证明∠DBE=90°,可得②③正确,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即可判断④正确.【解析】∵△ABC ∽△ADE ,∴∠ADO =∠OBE ,∵∠AOD =∠BOE ,∴△AOD ∽△EOB ,∴OD OB=OA OE,∴OD OA=OB OE,∵∠BOD =∠AOE ,∴△BOD ∽△EOA ,故②正确,∵△AOD ∽△EOB ,△BOD ∽△EOA ,∴∠ADO =∠EBO ,∠AEO =∠DBO , ∵∠ADO +∠AEO =90°,∴∠DBE =∠DBO +∠EBO =90°,∵DF =EF ,∴FD =FB =FE ,∴∠FDB =∠FBD ,∴∠FDB +∠FBE =∠FBD +∠FBE =90°,故③正确, 在R t △ABC 中,∵AB =4,AC =3,∴BC =√32+42=5, ∵△ABC ∽△ADE ,∴DE AE=BC AC=53,∵BF =12DE ,∴2BF AE=53,∴BF =56AE ,故④正确,∵∠ADO =∠OBE ,∴∠ADO ≠∠OBF ,∴无法判断△AOD ∽△FOB ,故①错误.选D .变式39 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点F 在DE 的延长线上,AD =AF ,AE •CE =DE •EF .(1)求证:△ADE ∽△ACD ;(2)如果AE •BD =EF •AF ,求证:AB =AC .【解析】证明:(1)∵AD =AF ,∴∠ADF =∠F ,∵AE •CE =DE •EF ,∴AE DE=EF CE,又∵∠AEF =∠DEC ,∴△AEF ∽△DEC ,∴∠F =∠C ,∴∠ADF =∠C , 又∵∠DAE =∠CAD ,∴△ADE ∽△ACD . (2)∵AE •BD =EF •AF ,∴AE AF=EF BD,∵AD =AF ,∴AEAD=EF BD,∵∠AEF =∠EAD +∠ADE ,∠ADB =∠EAD +∠C ,∴∠AEF =∠ADB , ∴△AEF ∽△ADB ,∴∠F =∠B ,∴∠C =∠B ,∴AB =AC .考点14 相似基本模型(一线三等角型)基础模型:如图1,∠B =∠C =∠EDF 推出△BDE ∽△CFD (一线三等角) 如图2,∠B =∠C =∠ADE 推出△ABD ∽△DCE (一线三等角)如图3,特别地,当D 时BC 中点时:△BDE ∽△DFE ∽△CFD 推出ED 平分∠BEF ,FD 平分∠EFC . 例题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6,D 是AC 中点,E 是BC 上一点,BE =52,∠AED =∠B ,则CE 的长为( )A .152B .223C .365D .649【解析】∵AB =AC ,∴∠B =∠C ,∵∠AEC =∠AED +∠DEC =∠B +∠BAE ,∠AED =∠B ,∴∠DEC =∠BAE , ∴△BAE ∽△CED ,∴BA CE=BE CD,∵AB =AC =6,AD =DC =3,BE =52,∴6CE=523,∴CE =365,选C . 变式40 如图,在等边△ABC 中,P 为BC 上一点,D 为AC 上一点,且∠APD =60°,BP =2,CD =1,则△ABC 的边长为( )A .3B .4C .5D .6【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B =∠C =60°, ∴∠BAP +∠APB =180°﹣60°=120°,∵∠APD =60°,∴∠APB +∠DPC =180°﹣60°=120°,∴∠BAP =∠DPC , 即∠B =∠C ,∠BAP =∠DPC ,∴△ABP ∽△PCD ;AB PC=BP CD,∵BP =2,CD =1,∴ABAB−2=21,∴AB =4,∴△ABC 的边长为4.选B .【小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推出△ABP ∽△PCD ,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变式41 如图,已知在△ABC 中,AB =AC =6,BC =5,D 是AB 上一点,BD =2,E 是BC 上一动点,联结DE ,并作∠DEF =∠B ,射线EF 交线段AC 于F . (1)求证:△DBE ∽△ECF ;(2)当F 是线段AC 中点时,求线段BE 的长;(3)联结DF ,如果△DEF 与△DBE 相似,求FC 的长.【解析】(1)∵AB =AC =6,∴∠B =∠C ,∵∠BDE =180°﹣∠B ﹣∠BED ,∠CEF =180°﹣∠DEF ﹣∠BED , ∵∠DEF =∠B ,∴∠BDE =∠CEF ,∴△DBE ∽△ECF ; (2)∵△DBE ∽△ECF ,∴BD CE=BE CF,∵F 是AC 中点,∴CF =12AC =3,∴25−BE=BE 3,∴BE =2或3;(3)∵△DEF 与△DBE 相似,∴∠BED =∠EDF ,或∠DFE =∠BED ,当∠BED =∠EDF ,∴DF ∥BC ,∴∠ADF =∠B ,∠AFD =∠C ,∴∠ADF =∠AFD ,∴AD =AF =4, ∵AC =6,∴CF =2;当∠DFE =∠BED ,∵△DBE ∽△ECF ,∴∠BED =∠CFE , ∴∠DFE =∠CFE ,∠BDE =∠FDE ,∴点E 在∠BDF 与∠DFC 的角平分线上, 过E 作EM ⊥AB 于M ,EN ⊥AC 于N ,EG ⊥DF 于G ,连接AE ,∴EM =EG =EN , ∴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BE =CE =52,∵△DBE ∽△ECF ,∴BD CE =BE CF ,即252=52CF ,∴CF =258.综上所述,FC 的长为2或258.【小结】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2 已知:△ABC ,AB =AC ,∠BAC =90°,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在边AB 上(点E 不与点A 、B 重合),点F 在边AC 上,联结DE 、DF . (1)如图1,当∠EDF =90°时,求证:BE =AF ; (2)如图2,当∠EDF =45°时,求证:DE 2DF 2=BE CF.【解析】证明:(1)连接AD ,如图1所示:在R t △ABC 中,∵AB =AC ,∠BAC =90°,∴∠B =∠C =45°,∵点D 是边BC 的中点,∴AD =12BC =BD ,AD ⊥BC ,∠BAD =∠CAD =45°,∴∠B =∠CAD , ∵∠EDF =90°,∴∠ADF +∠ADE =90°∵∠BDE +∠ADE =90°,∴∠BDE =∠ADF , 在△BDE 和△ADF 中,{∠B =∠CAD BD =AD ∠BDE =∠ADF ,∴△BDE ≌△ADF (ASA ),∴BE =AF ;(2)∵∠BDF =∠BDE +∠EDF ,∠BDF =∠C +∠CFD ,∴∠BDE +∠EDF =∠C +∠CFD . 又∵∠C =∠EDF =45°,∴∠BDE =∠CFD ,∴△BDE ∽△CFD . ∴BE CD=BD CF=DE DF,∴BE CD⋅BD CF=(DE DF)2,又∵BD =CD ,∴DE 2DF 2=BE CF.考点15 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例题15 如图,R t △ABC ,∠C =90°,AC =10cm ,BC =8cm .点P 从点C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CA 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BC 向点C 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1)求经过几秒后,△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25?(2)经过几秒,△PCQ 与△ABC 相似?【解析】(1)设经过x 秒,△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25,12⋅2x ⋅(8−x)=12×10×8×25,解得:x 1=x 2=4,答:经过4秒后,△PCQ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25;(2)设经过t 秒,△PCQ 与△ABC 相似,因为∠C =∠C ,所以分为两种情况: ①PC BC=CQ AC ,2t 8=8−t 10,解得:t =167;②PC AC =CQ BC ,2t 10=8−t 8,解得:t =4013; 答:经过167秒或4013秒时,△PCQ 与△ABC 相似.变式43 如图所示,在等腰△ABC 中,AB =AC =10cm ,BC =16cm .点D 由点A 出发沿AB 方向向点B 匀速运动,同时点E 由点B 出发沿B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1cm /s .连接DE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10),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BDE 的面积为7.5cm 2;(2)在点D ,E 的运动中,是否存在时间t ,使得△BDE 与△AB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对应的时间t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分别过点D 、A 作DF ⊥BC 、AG ⊥BC ,垂足为F 、G 如图∴DF ∥AG ,DF AG=BD AB∵AB =AC =10,BC =16∴BG =8,∴AG =6.∵AD =BE =t ,∴BD =10﹣t ,∴DF 6=10−t 10。

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经典例题分析

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经典例题分析

相似形(一)一、比例性质1.基本性质: bc ad d cb a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cd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3.合比性质:ddc b b ad c b a ±=±⇒=(分子加(减)分母,分母不变) .4.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如果)0(≠++++====n f d b nmf e d c b a ,那么b a n f d b m ec a =++++++++ . 谈重点:(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5.黄金分割:○1内容 ○2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经典例题回顾:例题1.已知a 、b 、c 是非零实数,且k cb a dd a b c d c a b d c b a =++=++=++=++,求k 的值.例题2.已知111x y x y+=+,求y x x y +的值。

概念: 谈重点: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DF===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经典解答题难题含答案个人精心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经典解答题难题含答案个人精心整理,推荐文档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3,BC=4,过点B 作射线BB1∥AC .动点D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 从点C 沿射线AC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 作DH ⊥AB 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G 是EF 中点,连接DG .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t 为何值时,AD=AB ,并求出此时DE 的长度;(2)当△DEG 与△ACB 相似时,求t 的值.2.如图,在△ABC 中,ABC =90°,AB=6m ,BC=8m ,动点P 以2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C 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 以1m/s 的速度从C 点出发,沿CB 向点B 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1)①当t=2.5s 时,求△CPQ 的面积;②求△CPQ 的面积S (平方米)关于时间t (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 ,Q 移动的过程中,当△CP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 的值.3.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AC =6,BC =8,点D 在边AB 上运动,DE 平分CDB 交边BC 于点E ,EM ⊥BD ,垂足为M ,EN ⊥CD ,垂足为N .(1)当AD =CD 时,求证:DE ∥AC ;(2)探究:AD 为何值时,△BME 与△CNE 相似?4.如图所示,在△ABC 中,BA =BC =20cm ,AC =30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着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当P 点到达B 点时,Q 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1)当x 为何值时,PQ ∥BC ?(2)△APQ 与△CQB 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 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s )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

相似三角形性质完整的题型+答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完整的题型+答案

相似三角形性质知识精要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例题讲解:例题:地图比例尺为1:2000,一块多边形地区在地图上周长为50cm,面积为100cm2,实际周长为1000 m,实际面积为40000__m2。

变式:东海大桥全长32.5千米,如果东海大桥在某张地图上的长为6.5厘米,那么该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 )。

A.1:5000000B.1:500000C.1:50000D.1:5000答案:B例题:(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9:16,它们的对应高之比为3:4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3,则它们的周长比为1:3 ,面积比为1:9 。

变式:(1)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之比是1:3,则他们对应边上的高之比为( )。

(A).1:3 (B) 3:1 (C) 1:3(D) 1:9(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3,面积相差30厘米2,则它们的面积之和是( )。

(A)150厘米2(B) 65厘米2(C) 45厘米2(D) 78厘米2答案:(1) C (2)D。

例题:如图,已知DE//BC,AD:DB=2:3,那么S△ADE:S△ECB= 4:15。

变式:如图,在ABCD 中,AC 与DE 交于点F ,AE:EB=1:2,S △AEF =6cm 2,则S △CDF 的值为( )。

A.12cm 2B.15cm 2C.24cm 2D.54cm 2 答案:D 。

例题: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D//BC ,AD:BC=3:5, 求:(1)S △AOD :S △BOC 的值; (2)S △AOB :S △AOD 的值。

答案:(1)9:25 (2)5:3。

最新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含答案)

最新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压轴经典大题解析1.如图,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 ,BC 边的长为8,BC 边上的高为6,B ∠和C ∠都为锐角,M 为AB 一动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过点M 作MN BC ∥,交AC 于点N ,在AMN △中,设MN 的长为x ,MN 上的高为h .(1)请你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h .(2)将AMN △沿MN 折叠,使AMN △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平面,设点A 落在平面的点为1A ,1A MN △与四边形BCNM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最大值为多少?【答案】解:(1)MN BC Q ∥ AMN ABC ∴△∽△68h x ∴= 34x h ∴= (2)1AMN A MN Q △≌△1A MN ∴△的边MN 上的高为h ,①当点1A 落在四边形BCNM 内或BC 边上时,1A MN y S =△=211332248MN h x x x ==··(04x <≤)②当1A 落在四边形BCNM 外时,如下图(48)x <<,设1A EF △的边EF 上的高为1h , 则132662h h x =-=- 11EF MNA EF A MN ∴Q ∥△∽△11A MN ABC A EF ABC ∴Q △∽△△∽△1216A EF S h S ⎛⎫= ⎪⎝⎭△△ABC168242ABC S =⨯⨯=Q △ 22363224122462EFx S x x ⎛⎫- ⎪∴==⨯=-+ ⎪ ⎪⎝⎭1△A1122233912241224828A MN A EF y S S x x x x x ⎛⎫=-=--+=-+- ⎪⎝⎭Q △△ 所以 291224(48)8y x x x =-+-<<综上所述:当04x <≤时,238y x =,取4x =,6y =最大 当48x <<时,2912248y x x =-+-, 取163x =,8y =最大 86>Q∴当163x =时,y 最大,8y =最大2.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NCBEFAA 1【答案】解:(1)Q 该抛物线过点(02)C -,,∴可设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y ax bx =+-. 将(40)A ,,(10)B ,代入,得1642020a b a b .+-=⎧⎨+-=⎩,解得1252a b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222y x x =-+-.(2)存在.如图,设P 点的横坐标为m , 则P 点的纵坐标为215222m m -+-, 当14m <<时,4AM m =-,215222PM m m =-+-.又90COA PMA ∠=∠=Q °,∴①当21AM AO PM OC ==时,APM ACO △∽△,即21542222m m m ⎛⎫-=-+- ⎪⎝⎭.解得1224m m ==,(舍去),(21)P ∴,. ②当12AM OC PM OA ==时,APM CAO △∽△,即2152(4)222m m m -=-+-. 解得14m =,25m =(均不合题意,舍去)∴当14m <<时,(21)P ,.类似地可求出当4m >时,(52)P -,. 当1m <时,(314)P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为(21),或(52)-,或(314)--,.3.如图,已知直线128:33l y x =+与直线2:216l y x =-+相交于点C l l 12,、分别交x 轴于A B 、两点.矩形DEFG 的顶点D E 、分别在直线12l l 、上,顶点F G 、都在x 轴上,且点G 与点B 重合.(1)求ABC △的面积;(2)求矩形DEFG 的边DE 与EF 的长;(3)若矩形DEFG 从原点出发,沿x 轴的反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移动时间为(012)t t ≤≤秒,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 的取值范围.【答案】(1)解:由28033x +=,得4x A =-∴.点坐标为()40-,. 由2160x -+=,得8x B =∴.点坐标为()80,. ∴()8412AB =--=.由2833216y x y x ⎧=+⎪⎨⎪=-+⎩,.解得56x y =⎧⎨=⎩,.∴C 点的坐标为()56,. ∴111263622ABC C S AB y ==⨯⨯=△·.(2)解:∵点D 在1l 上且2888833D B D x x y ==∴=⨯+=,.∴D 点坐标为()88,.又∵点E 在2l 上且821684E D E E y y x x ==∴-+=∴=,..∴E 点坐标为()48,. ∴8448OE EF =-==,.(3)解法一:①当03t <≤时,如图1,矩形DEFG 与ABC △重叠部分为五边形CHFGR (0t =时,为四边形CHFG ).过C 作CM AB ⊥于M ,则Rt Rt RGB CMB △∽△.∴BG RG BM CM =,即36t RG=,∴2RG t =. Rt Rt AFH AMC Q △∽△,∴()()11236288223ABC BRG AFH S S S S t t t t =--=-⨯⨯--⨯-△△△.即241644333S t t =-++.当83<≤t 时,如图2,为梯形面积,∵G (8-t,0)∴GR=32838)8(32t t -=+-, ∴38038]32838)4(32[421+-=-++-⨯=t t t s 当128<≤t 时,如图3,为三角形面积,4883)12)(328(212+-=--=t t t t s4.如图,矩形ABCD 中,3AD =厘米,AB a =厘米(3a >).动点M N ,同时从B 点出发,分别沿B A →,BC →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 作直线垂直于AB ,分别交AN ,CD 于P Q ,.当点N 到达终点C 时,点M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若4a =厘米,1t =秒,则PM =______厘米;(2)若5a =厘米,求时间t ,使PNB PAD △∽△,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求a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 ,梯形PQDA ,梯形PQCN 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 (1)34PM =,(2)2t =,使PNB PAD △∽△,相似比为3:2(图3)(图1)(图2)N(3)PM AB CB AB AMP ABC ∠=∠Q ⊥,⊥,,AMP ABC △∽△,PM AM BN AB ∴=即()PM a t t a t PM t a a--==Q ,, (1)3t a QM a-∴=-当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即()()22QP AD DQ MP BN BM++=()33(1)()22t a t t a a t t ta a -⎛⎫⎛⎫-+--+ ⎪ ⎪⎝⎭⎝⎭==化简得66a t a=+,3t Q ≤,636aa∴+≤,则636a a ∴<≤,≤, (4)36a <Q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相等∴梯形PQCN 的面积与梯形PMBN 的面积相等即可,则CN PM =()3t a t t a ∴-=-,把66at a=+代入,解之得23a =±,所以23a =. 所以,存在a ,当23a =时梯形PMBN 与梯形PQDA 的面积、梯形PQCN 的面积相等.5.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运动,其中点P 运动的速度是1cm/s ,点Q 运动的速度是2cm/s ,当点Q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2时,判断△BPQ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作QR //BA 交AC 于点R ,连结PR ,当t 为何值时,△APR ∽△PRQ ?【答案】 解:(1)△BPQ 是等边三角形,当t=2时,AP=2×1=2,BQ=2×2=4,所以BP=AB-AP=6-2=4,所以BQ=BP.又因为∠B=600,所以△BPQ 是等边三角形.(2)过Q 作QE ⊥AB,垂足为E,由QB=2y,得QE=2t ·sin600=3t,由AP=t,得PB=6-t,所以S △BPQ=21×BP ×QE=21(6-t)×3t=-23t 2+33t ;(3)因为Q R ∥BA,所以∠QRC=∠A=600,∠RQC=∠B=600,又因为∠C=600, 所以△QR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QR=RC=QC=6-2t.因为BE=BQ ·cos600=21×2t=t,所以EP=AB-AP-BE=6-t-t=6-2t,所以EP ∥QR,EP=QR,所以四边形EPRQ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PR=EQ=3t,又因为∠PEQ=900,所以∠APR=∠PRQ=900.因为△APR ~△PRQ,所以∠QPR=∠A=600,所以tan600=PR QR ,即3326=-tt ,所以t=56, 所以当t=56时, △APR ~△PRQ 6.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 A =90º,CB =3,OA =6,BA =35.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 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 BDE(第26题 图1)FC OMNxy图7-2AD OBC 21MN图7-1AD BM N1 2D 2MO.7.在图15-1至图15-3中,直线MN 与线段AB 相交 于点O ,∠1 = ∠2 = 45°.(1)如图15-1,若AO = OB ,请写出AO 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图15-1中的MN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图15-2,其中AO = OB . 求证:AC = BD ,AC ⊥ BD ;(3)将图15-2中的OB 拉长为AO 的k 倍得到图15-3,求ACBD的值.【答案】 解:(1)AO = BD ,AO ⊥BD ;(2)证明:如图4,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ACO = ∠BEO .又∵AO = OB ,∠AOC = ∠BOE ,∴△AOC ≌ △BOE .∴AC = BE . 又∵∠1 = 45°, ∴∠ACO = ∠BEO = 135°. ∴∠DEB = 45°.∵∠2 = 45°,∴BE = BD ,∠EBD = 90°.∴AC = BD . 延长AC 交DB 的延长线于F ,如图4.∵BE ∥AC ,∴∠AFD = 90°.∴AC ⊥BD .(3)如图5,过点B 作BE ∥CA 交DO 于E ,∴∠BEO = ∠ACO .又∵∠BOE = ∠AOC , ∴△BOE ∽ △AOC .∴AOBOAC BE =. 又∵OB = kAO ,由(2)的方法易得 BE = BD .∴k ACBD=. 10.如图,已知过A (2,4)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若点P 从O 点出发,沿OM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M 点,点Q 从M 点出发,沿MA 作匀速运动,1分钟可到达A 点。

相似三角形判定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判定典型例题

A
A. 6.3米 B. 7.5米 C. 8米 D. 6.5 米
D
30
20
B 30 C
E
1.6
F
变式:如图,建筑物DC,水塔AB的 高分别是20米和30米,它们之间 的距离为30米,小明的身高为1.6
米之O间,要的想距看离到至水少塔应,小为明( 与C建筑) 物
A. 60米 B. 56米 C. 55.2米 D. 54米
∠1+∠2+∠3=90°.
8. 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称为 格点,以格点的连线为边的三角形称为格 点三角形,如图所示的5×5的方格纸中,如 果想作格点ΔABC与ΔOAB相似(相似比不 能为1),则C点坐标为____________.
y
B
OA
x
y
25
B
5
25
25
O 1A
C2(4,4) C1(5,2) x
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最多
能画出多少条 A
A
D
E
D
E
B
CB
C
4. 在△ABC中,AB>AC,过AB上
一点D作直线DE (不与AB重合),
交另一边于E,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
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最多能画出
多少条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
A
A
A
A
D
ED
B
CB
D
E CB E
D
CB
EC
5.如图,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已 知AB=12,AC=15,AD=32 AB,在AC上取 一点E,使△ADE与△ABC相似,求AE的长
∴ 6 14 x
4x
∴x=5.6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 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 1∶2B 1∶4C 1∶5D 1∶16答案:A解析: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因为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 1∶4,所以相似比为 1∶2,那么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1∶2。

2、如图,在△ABC 中,点 D、E 分别在边 AB、AC 上,DE∥BC,若 AD∶DB =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AE∶EC = 1∶2B AE∶EC = 1∶3 C DE∶BC = 1∶2 DDE∶BC = 1∶3答案:B解析:因为 DE∥BC,所以△ADE∽△ABC。

因为 AD∶DB =1∶2,所以 AD∶AB = 1∶3。

因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所以AE∶AC = AD∶AB = 1∶3,所以 AE∶EC = 1∶2。

3、已知△ABC∽△A'B'C',相似比为 3∶4,△ABC 的周长为 6,则△A'B'C'的周长为()A 8B 7C 9D 10答案:A解析:因为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所以△ABC 与△A'B'C'的周长之比为3∶4。

设△A'B'C'的周长为x,则6∶x =3∶4,解得 x = 8。

4、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且DE∥BC,如果 AD = 2cm,DB = 1cm,AE = 15cm,则 EC =()A 05cmB 1cmC 15cmD 3cm答案:B解析:因为 DE∥BC,所以△ADE∽△ABC,所以 AD∶AB =AE∶AC。

因为 AD = 2cm,DB = 1cm,所以 AB = 3cm。

所以 2∶3= 15∶(15 + EC),解得 EC = 1cm。

5、下列各组图形一定相似的是()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等边三角形C 两个菱形D 两个矩形答案:B解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都是 60°,所以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例1、如图:点G 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DC 的延长线上,AG 交BC 、BD 于点E 、F ,则△AGD ∽ ∽ 。

例2、已知△ABC 中,AB=AC ,∠A=36°,BD 是角平分线,求证:△ABC ∽△BCD例3:已知,如图,D 为△ABC 内一点连结ED 、AD ,以BC 为边在△ABC 外作∠CBE=∠ABD ,∠BCE=∠BAD求证:△DBE ∽△ABC例4、矩形ABCD 中,BC=3AB ,E 、F ,是BC 边的三等分点,连结AE 、AF 、AC ,问图中是否存在非全等的相似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二、如何应用相似三角形证明比例式和乘积式例5、△ABC 中,在AC 上截取AD ,在CB 延长线上截取BE ,使AD=BE ,求证:DF •AC=BC •FE例6: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900,M 是BC 的中点,DM ⊥BC 于点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

求证:(1)MA 2=MD •ME ;(2)MDMEAD AE =22 例7:如图△ABC 中,AD 为中线,CF 为任一直线,CF 交AD 于E ,交AB 于F ,求证:AE :ED=2AF :FB 。

三、如何用相似三角形证明两角相等、两线平行和线段相等。

例8: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和AD 上的点,且31==AD AF AB EB 。

求证:∠AEF=∠FBD例9、在平行四边形ABCD 内,AR 、BR 、CP 、DP 各为四角的平分线, 求证:SQ ∥AB ,RP ∥BC例10、已知A 、C 、E 和B 、F 、D 分别是∠O 的两边上的点,且AB ∥ED ,BC ∥FE ,求证:AF ∥CD例11、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BCDE 是正方形,AE 交BC 于F ,FG ∥AC 交AB 于G ,求证:FC=FG例12、Rt △ABC 锐角C 的平分线交AB 于E ,交斜边上的高AD 于O ,过O 引BC 的平行线交AB 于F ,求证:AE=BFABCDEFGAB CD E M 12A B C DE FG 1234ABC D AB C D E FK A B CD E FABCDS PRQOAB CD E FA BCDEF O 123ABCDFGE(答案)例1分析:关键在找“角相等”,除已知条件中已明确给出的以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图形,利用公共角、对顶角及由平行线产生的一系列相等的角。

本例除公共角∠G外,由BC∥AD可得∠1=∠2,所以△AGD∽△EGC。

再∠1=∠2(对顶角),由AB∥DG可得∠4=∠G,所以△EGC∽△EAB。

例2分析:证明相似三角形应先找相等的角,显然∠C是公共角,而另一组相等的角则可以通过计算来求得。

借助于计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证明:∵∠A=36°,△ABC是等腰三角形,∴∠ABC=∠C=72°又BD平分∠ABC,则∠DBC=36°在△ABC和△BCD中,∠C为公共角,∠A=∠DBC=36°∴△ABC∽△BCD例3分析:由已知条件∠ABD=∠CBE,∠DBC公用。

所以∠DBE=∠ABC,要证的△DBE和△ABC,有一对角相等,要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或者再找一对角相等,或者找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从已知条件中可看到△CBE∽△ABD,这样既有相等的角,又有成比例的线段,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证明:在△CBE和△ABD中,∠CBE=∠ABD, ∠BCE=∠BAD∴△CBE∽△ABD∴BCAB=BEBD即:BCBE=ABBD△DBE和△ABC中,∠CBE=∠ABD, ∠DBC公用∴∠CBE+∠DBC=∠ABD+∠DBC∴∠DBE=∠ABC且BCBE=ABBD∴△DBE∽△ABC例4分析:本题要找出相似三角形,那么如何寻找相似三角形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1)如图:称为“平行线型”的相似三角形(2)如图:其中∠1=∠2,则△ADE∽△ABC称为“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

ABCDE12AABB C CDDEE12412(3)如图:∠1=∠2,∠B=∠D,则△ADE∽△ABC,称为“旋转型”的相似三角形。

观察本题的图形,如果存在相似三角形只可能是“相交线型”的相似三角形,及△EAF与△ECA 解:设AB=a,则BE=EF=FC=3a,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E=a2,在△EAF与△ECA中,∠AEF为公共角,且2==AEECEFAE所以△EAF∽△ECA 例5 分析:证明乘积式通常是将乘积式变形为比例式及DF:FE=BC:A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线性质进行证明:证明:过D点作DK∥AB,交BC于K,∵DK∥AB,∴DF:FE=BK:BE又∵AD=BE,∴DF:FE=BK:AD,而BK:AD=BC:AC即DF:FE= BC:AC,∴DF•AC=BC•FE例6 证明:(1)∵∠BAC=900,M是BC的中点,∴MA=MC,∠1=∠C,∵DM⊥BC,∴∠C=∠D=900-∠B,∴∠1=∠D,∵∠2=∠2,∴△MAE∽△MDA,∴MAMEMDMA=,∴MA2=MD•ME,(2)∵△MAE∽△MDA,∴MDMAADAE=,MAMEADAE=∴MDMEMAMEMDMAADAE=•=22评注:命题1 如图,如果∠1=∠2,那么△ABD∽△ACB,AB2=AD•AC。

命题2 如图,如果AB2=AD•AC,那么△ABD∽△ACB,∠1=∠2。

BEACD12例7 分析:图中没有现成的相似形,也不能直接得到任何比例式,于是可以考虑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

怎样作?观察要证明的结论,紧紧扣住结论中“AE :ED ”的特征,作DG ∥BA 交CF 于G ,得△AEF ∽△DEG ,DGAFDE AE =。

与结论BF AFFBAF ED AE 212==相比较,显然问题转化为证FB DG 21=。

证明:过D 点作DG ∥AB 交FC 于G 则△AEF ∽△DEG 。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DGAF DEAE = (1)∵D 为BC 的中点,且DG ∥BF ∴G 为FC 的中点则DG 为△CBF 的中位线,BF DG 21= (2)将(2)代入(1)得:FBAF BF AF DE AE 221== 例8 分析:要证角相等,一般来说可通过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方法来实现,本题要证的两个角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考虑用相似三角形来证,但要证的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显然不可能相似(一个在直角三角形中,另一个在斜三角形中),所以证明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 证明:作FG ⊥BD ,垂足为G 。

设AB=AD=3k 则BE=AF=k ,AE=DF=2k ,BD=k 23∵∠ADB=450,∠FGD=900∴∠DFG=450∴DG=FG=k DF 22=∴BG=k k k 22223=-∴21==BG FG AE AF 又∠A=∠FGB=900∴△AEF ∽△GBF ∴∠AEF=∠FBD例9 分析:要证明两线平行较多采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但本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故可考虑用比例线段去证明。

利用比例线段证明平行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目标,选择适当的比例线段。

要证明SQ ∥AB ,只需证明AR :AS=BR :DS 。

证明:在△ADS 和△ARB 中。

∵∠DAR=∠RAB=21∠DAB ,∠DCP=∠PCB=21∠ABC ∴△ADS ∽△ABR DSBR AS AR = 但△ADS ≌△CBQ ,∴DS=BQ ,则BQBRAS AR =,∴SQ ∥AB ,同理可证,RP ∥BC 例10分析:要证明AF ∥CD ,已知条件中有平行的条件,因而有好多的比例线段可供利用,这就要进行正确的选择。

其实要证明AF ∥CD ,只要证明ODOFOC OA =即可,因此只要找出与这四条线段相关的比例式再稍加处理即可成功。

证明:∵AB ∥ED ,BC ∥FE ∴OD OB OE OA =,OB OF OC OE =∴两式相乘可得:ODOFOC OA =例11 分析:要证明FC=FG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所在的三角形显然不全等,但存在较多的平行线的条件,因而可用比例线段来证明。

要证明FC=FG ,首先要找出与FC 、FG 相关的比例线段,图中与FC 、FG 相关的比例式较多,则应选择与FC 、FG 都有联系的比作为过渡,最终必须得到?FGFC =(“?”代表相同的线段或相等的线段),便可完成。

证明:∵ FG ∥AC ∥BE ,∴△ABE ∽△AGF 则有AEAFBE GF =而FC ∥DE ∴△AED ∽△AFC 则有AE AF DE CF = ∴GF CF AF BE DE AE ==又∵BE=DE (正方形的边长相等)∴DF GF BE BE=,即GF=CF 。

例12 证明:∵CO 平分∠C ,∠2=∠3,故Rt △CAE ∽Rt △CDO ,∴CDACOD AE =又OF ∥BC ,∴AD AB OD BF =又∵Rt △ABD ∽Rt △CAD ,∴AD AB CD AC =,即ODBFOD AE =∴AE=BF 。

一、选择题1.(2009年滨州)如图所示,给出下列条件:①B ACD ∠=∠;②ADC ACB ∠=∠;③AC AB CD BC=;④2AC AD AB =. 其中单独能够判定ABC ACD △∽△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关键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答案】C2.(2009年上海市)如图,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BCDF CE=B .BC DFCE AD=C .CD BCEF BE=D .CD ADEF AF=【关键词】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答案】A3.(2009成都)已知△ABC∽△DEF,且AB :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A)1:2 (B)1:4 (C)2:1 (D)4:1 【关键词】 【答案】B4. (2009年安顺)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DE 是它的中位线,则下面四个结论: (1)DE=1,(2)△CDE ∽△CAB ,(3)△CDE 的面积与△CAB 的面积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关键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 【答案】D5.(2009重庆綦江)若△ABC ∽△DEF,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1∶2,则△ABC 与△DEF 的周长比为( ) A .1∶4 B .1∶2C .2∶1D 2【关键词】 【答案】B6.(2009年杭州市)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和4及x ,那么x 的值( )A .只有1个B .可以有2个C .有2个以上但有限D .有无数个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答案】B7.2009年宁波市)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M 、N 分别是边AB 、AD 的中点,连接OM 、ON 、MN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OM 和△AON 都是等边三角形 B .四边形MBON 和四边形MODN 都是菱形 C .四边形AMON 与四边形ABCD 是位似图形 D .四边形MBCO 和四边形NDCO 都是等腰梯形【关键词】位似【答案】C8.(2009年江苏省)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 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 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关键词】平移 【答案】D9.(2009年义乌)在中华经典美文阅读中,小明同学发现自己的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为黄金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