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必背资料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11086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2.png)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将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性。
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参与代谢反应、传递信号、构建细胞结构等。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类。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双螺旋结构能够稳定保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而RNA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多糖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物质,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多糖的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脂质是生物体内最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磷脂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构建和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酶和酶促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率。
酶可以加速生物体内代谢反应的进行,并且在反应结束后不被消耗。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酶促反应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酶促反应遵循米氏动力学,包括亲和力、酶底物复合物和酶活性等步骤。
酶促反应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和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在代谢中,有一些重要的途径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糖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糖原异生途径和糖酵解途径。
细胞通过这些途径产生ATP能量,供给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脂肪酸代谢途径是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关键过程,包括脂质合成和脂质分解。
脂肪酸代谢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同时也参与胆固醇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氨基酸代谢途径是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基础,主要包括氨基酸转氨、氨基酸降解和尿素循环等步骤。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背诵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背诵](https://img.taocdn.com/s3/m/ef7f2919aa00b52acec7ca8a.png)
1.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种衍生物的总称2.差向异构体:仅有一个部队称碳原子构型不同的两个非镜像对映异构体单糖叫差向异构体3.对映体:互为实物与镜像而不可重叠的立体异构体,称为对映体4.镜像对映体:两个对映体不能重叠,而是互为镜像,称为镜像对映体。
5.变旋现象: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6.旋光性:指一种物质使偏振光的震动平面发生向左或向右旋转的特性。
7.麦芽糖水溶液在20℃的旋光度为+138°,在10cm旋光管中观察到旋光度为+23°,求测试样品的麦芽糖浓度为0.167g/ml (填空)8.判断D、L、R、S、吡喃、呋喃结构9.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2)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3)在生物体内转变为其他物质;(4)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1.碘价:100g油脂吸收碘的量(g)——用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2.皂化价:皂化1g脂肪所需KOH的量(mg)——皂化值与脂肪(或脂肪酸)的分子质量成反比,皂化值高表示含低分子质量的脂肪酸较多3.酸价:中和1g脂类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量(mg)——酸价表示的是腐败程度,酸价越低,油脂的情况越好4.检验油脂的质量通常要测碘价、皂化值、酸价,为何?3种常数的数值表示什么?答:碘价是100g油脂吸收碘的量(g),原理是通过脂肪或脂肪酸中不饱和碳碳双键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因此碘价用于测定油脂的不饱和程度,碘价越高,不饱和程度越高。
皂化值是皂化1g脂肪所需KOH的量(mg),原理是KOH水解脂肪,皂化值与脂肪(或脂肪酸)的分子质量成反比,皂化值高表示含低分子质量的脂肪酸较多酸价:中和1g脂类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量(mg),酸价表示的是腐败程度,酸价越低表明油脂精炼和贮存情况越好。
5.血浆脂蛋白有哪几种?各自特性如何?(掌握)答:5种乳靡微粒-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外源油脂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转运胆固醇和磷脂到肝脏高密度脂蛋白-转运磷脂和胆固醇极高密度脂蛋白-转运游离脂肪酸6.何谓酯酰甘油?其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熟悉)答:脂肪酸的羧基与甘油的醇羟基脱水形成的化合物成为酯酰甘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酶)](https://img.taocdn.com/s3/m/a0dbf1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png)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酶)1、氨基酸: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分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共价连接。
是蛋白质作用特异性、空间结构差异性和生物学功能多样性的基础。
5、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6、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二级结构的多肽链,由于其序列上相隔较远的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范围更广泛的盘曲和折叠。
这种在一条肽链上所有原子或基团在三维空间的整体排布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7、蛋白质结构域:在蛋白质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8、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各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包括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盐键等)排列组装而成的立体结构。
大分子蛋白质常由多条多肽链所组成,每条多肽链各具独立的三级结构。
9、肽: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肽。
10、肽单位/肽单元:肽键的四个原子(C、O、N、H)与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这六个原子组成的基团称为肽单位。
11、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特征,不能自由旋转,结果使肽键处在一个刚性的平面上,此平面被称为肽键平面(酰胺平面)。
12、寡肽:多肽的一种分类,分子量段一般在1000道尔顿以下,也称作小肽,寡肽、低聚肽或称为小分子活性肽,一般由4--10个氨基酸组成,超过的就称为多肽,。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二)2024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343b53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c.png)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范例(二)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分子组成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正文1. 碳水化合物a.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b. 单糖是由单个单元组成的简单糖类,例如葡萄糖、果糖等。
c.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例如蔗糖、乳糖等。
d.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例如淀粉、纤维素等。
2. 脂质a. 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固醇。
b.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连接而成。
c. 磷脂是由磷酸和脂肪酸分子通过酯键和磷酸酯键连接而成。
d. 固醇是由四环结构组成,例如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结构物质,同时也是多种激素的前体。
3. 蛋白质a.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b. 蛋白质由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c. 蛋白质具有多样的功能,包括结构、催化、传导等。
d.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4. 核酸a. 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b. 核酸主要包括DNA和RNA。
c. DNA是基因组成的主要分子,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 RNA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中mRNA、tRNA和rRNA是最重要的类型。
5. 酶a.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
b.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不参与其中。
c.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环境条件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d. 酶的活性可以被抑制剂和激活剂所调节。
总结本文总结了生物化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和酶。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读者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20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20](https://img.taocdn.com/s3/m/09a9c3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1.png)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201、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如何保持忠实性的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分别是如何选择正确的翻译起点的3、以热休克蛋白、伴侣素为例说明分子伴侣的功能4、信号肽是什么,有什么的特点。
信号识别体是什么。
5、以细胞色素C为例说明蛋白质的转运6、简述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答案解析1、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如何保持忠实性的(2015年-713生化B原题)(忠实性=正确性)(两个因素:氨基酰-tRNA合成酶、核糖体)【答案解析】:(1)氨基酸活化成为氨基酰:tRNA的过程由氨基酰-tRNA_合成酶催化,该酶对底物氨基酸和tRNA都有高度特异性,此外还有校正活性即将任何错误的氨基酰-AMP-E或氨基酰-tRNA 的酯键水解,再换上与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
这样使氨基酰-tRNA分子中tRNA的反密码子通过碱基配对识别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使氨基酸按mRNA信息的指导“对号入座”,保证了从核酸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 2)核糖体对氨基酰-tRNA的进位有校正作用。
只有正确的氨基酰-tRNA能发生反密码子–密码子适当配对而进入A位。
反之,错误的氨基酰-tRNA因反密码子–密码子配对不能及时发生而从A位解离。
这是维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高度保真性的另一重要机制。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分别是如何选择正确的翻译起点的【答案解析】:真核生物:①帽子结合蛋白与mRNA_的帽子结合.在_elF-2和其他起始因子参与下,Met-tRNAi Met、40S小亚基与mRNA的5'-末端形成43S前起始复合物然后由ATP供给能量,完成从5端向3端的起始密码子的扫描定位,Met-tRNAi Met 的反密码子与AUG配对结合,形成48S前起始复合物。
帽子结合蛋白帮助结合mRNA5-帽子结构,避免将ORE内的AUG误认为起始密码子..②此外,核糖体中的rRNA和蛋白质亦参与对起始密码子周围序列的识别以决定真正的肽链合成起始点。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2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2](https://img.taocdn.com/s3/m/f75a26f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c.png)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21、糖酵解的生理意义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3、糖异生的调节4、糖的代谢途径5、简述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之间是如何联系的6、请说明葡萄糖与谷氨酸在代谢上的联系答案解析1、糖酵解的生理意义【答案解析】:(1)糖酵解主要的生理意义是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2)糖酵解可产生少量能量;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糖原中的每1分子葡萄糖残基经糖酵解净生成3分子ATP,这对某些组织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组织的供能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3)如成熟红细胞仅依靠糖酵解供应能量;机体在进行剧烈和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糖酵解过程加强,以补充运动所需的能量;神经、白细胞、骨髓等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能量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答案解析】:(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NADPH与NADH不同,它携带的氢不是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以释放出能量,而是参与许多代谢反应,发挥出不同的功能。
(2.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有些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有关。
例如:从鲨烯合成胆固醇,从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等。
(2.3)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谷胱甘肽是一个三肽。
(3)途径中的赤藓糖、景天酮糖等用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碱基合成、多糖合成。
3、糖异生的调节【答案解析】:答:(1)糖异生的限速酶主要有以下4个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果糖二磷酸酶和葡萄糖磷酸酶(2)激素对糖异生的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的恒稳状态十分重要,激素对糖异生调节实质是调节糖异生和糖酵解这两个途径的调节酶以及控制供应肝脏的脂肪酸,更大量的脂肪酸的获得使肝脏氧化更多的脂肪酸,也就促进葡萄糖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组织分解脂肪,增加血浆脂肪酸,所以促进糖异生;而胰岛素的作用则正相反。
生物化学知识点范文
![生物化学知识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3a9e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e.png)
生物化学知识点范文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各种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生物化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生物化学的知识点介绍。
1.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
氨基酸由胺基(NH2)、羧基(COOH)和侧链组成。
人体内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8种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无法合成它们,只能通过食物摄入。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也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很多功能,如催化反应、结构支持、运输物质等。
3.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进程。
酶可以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酶催化的反应遵循特定的酶动力学规律,如米氏方程和酶抑制等。
4.代谢与能量:生物体的代谢是指所有化学反应的总和。
分解代谢(有氧呼吸)和合成代谢(光合作用)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核心反应。
生物体利用化学能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用此能量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5.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两种最重要的核酸。
DNA位于细胞核中,负责存储遗传信息,而RNA则参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6.代谢途径:生物体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等。
糖酵解是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将葡萄糖分解为三个碳分子产生能量。
有氧呼吸则是一种氧化代谢途径,将葡萄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更多的能量。
光合作用则是一种合成代谢途径,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其中光能被光合色素捕获。
7.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储存和结构组分之一、常见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
脂质在细胞膜结构、维持细胞功能和提供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8.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表面,由磷脂双层构成。
细胞膜是半透性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膜上还有许多蛋白质、糖和胆固醇等分子,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识别。
9.遗传密码学:遗传密码学研究基因组中的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物化学必看知识点总结优秀
![生物化学必看知识点总结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1d0248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机理的学科。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是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也是进一步研究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酶学、代谢、蛋白质和核酸等五个方面,总结生物化学中必看的知识点。
正文内容:1.分子生物学1.1DNA的结构和功能1.1.1DNA的碱基组成1.1.2DNA的双螺旋结构1.1.3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1.2RNA的结构和功能1.2.1RNA的种类和功能区别1.2.2RNA的结构和特点1.2.3R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1.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3.1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1.3.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1.3.3蛋白质的功能和种类1.4基因调控1.4.1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1.4.2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1.4.3RNA的剪接和编辑1.5遗传密码1.5.1遗传密码的组成和特点1.5.2密码子的解读和起始密码子1.5.3用户密码监测2.酶学2.1酶的分类和特点2.1.1酶的命名规则和酶的活性2.1.2酶的结构和功能2.1.3酶的催化机制2.2酶促反应动力学2.2.1酶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常数2.2.2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2.2.3酶的抑制和激活调节2.3酶的应用2.3.1酶工程和酶的改造2.3.2酶在医学和工业上的应用2.3.3酶和药物相互作用3.代谢3.1糖代谢3.1.1糖的分类和代谢路径3.1.2糖酵解和糖异生3.1.3糖的调节和糖尿病3.2脂代谢3.2.1脂的分类和代谢途径3.2.2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3.2.3脂的调节和脂代谢疾病3.3氮代谢3.3.1氨基酸的合成和降解3.3.2尿素循环和氨的排出3.3.3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3.4核酸代谢3.4.1核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4.2核酸的功能和结构特点3.4.3DNA修复和基因突变3.5能量代谢调节3.5.1ATP的合成和利用3.5.2代谢途径的调节和平衡3.5.3能量代谢和细胞呼吸4.蛋白质4.1蛋白质的结构和维持4.1.1蛋白质结构的层次和稳定性4.1.2蛋白质质量控制和折叠4.2蛋白质表达和合成4.2.1蛋白质的翻译和翻译后修饰4.2.2蛋白质的定位和运输4.2.3蛋白质合成的调节和失调4.3蛋白质与疾病4.3.1蛋白质异常与疾病的关系4.3.2蛋白质药物和治疗策略4.3.3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5.核酸5.1DNA的复制和修复5.1.1DNA复制的机制和控制5.1.2DNA损伤修复和维持稳定性5.1.3DNA重组和基因转座5.2RNA的合成和调控5.2.1RNA转录的调节和翻译5.2.2RNA剪接和编辑5.2.3RNA和疾病的关系5.3RNA干扰和基因沉默5.3.1RNA干扰机制和调控5.3.2RNA干扰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5.3.3RNA沉默和抗病毒防御总结: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重要学科,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5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5](https://img.taocdn.com/s3/m/986937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1.png)
生物化学简答题必背分享-151、泛素是什么,细胞内蛋白质降解机制,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过程2、举例说明氨基酸脱羧作用3、嘌呤与密啶的分解过程4、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5、氨甲酰磷酸在代谢中的作用6、简述核苷酸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答案解析1、泛素是什么,细胞内蛋白质降解机制,细胞内蛋白质降解过程【答案解析】:(1)泛素是一种由76个氨基酸构成的多汰,分子量为8.45KD,它在细胞中以自由的方式或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牢固结合,蛋白质一旦被它标记上就会被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进行降解。
(2)降解机制,第一阶段:多个泛素分子与靶蛋白共价结合。
首先泛素经泛素活化酶(E1)活化,泛素上76位的Gly与泛素活化酶上特殊的Cys残基形成一个高能硫酯键,并伴有ATP水解;然后,通过转酯作用,泛素从泛素活化酶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的Cys上,形成泛素结合酶-泛素;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参与下,泛素又从泛素结合酶转移到受体蛋白(靶蛋白)的Lys残基上,形成泛素-靶蛋白,使靶蛋白泛素化,第二阶段:靶蛋白在26S蛋白酶体的作用下,由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过程。
经泛素活化的底物蛋白被展平后,通过两个狭孔,进入26S蛋白酶体的底物蛋白质被多次切割,最后形成3-22个氨基酸残基的小肽。
(3)降解过程①E1酶激活泛素分子,此过程需要消耗以ATP形式存在的能量;②泛素分子被转移到E2酶上;③E3酶识别待降解的靶蛋白,E2-泛素复合物结合到靶蛋白附近,泛素标记物从E2转移到靶蛋白上;④E3酶释放已被泛素标记的蛋白;⑤重复最后一步,直至蛋白质上连接的多个泛素形成一条链;⑥泛素短链在蛋白酶体开口处被识别,泛素标记物被切除,蛋白质被切割成小片段。
2、举例说明氨基酸脱羧作用【答案解析】:(1)谷氨酸的脱羧作用,谷氨酸脱羧酶在脑组织活性特别高。
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生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的抑制作用,是一种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递质(2)组氨酸脱羧生成组织胺,亦称组胺。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三篇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85d984168884868662d69f.png)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三篇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三篇很多同学在最后冲刺时都存在误区,他们或者认为这段时间只应该看书,或者认为只应该做题。
其实,科学的方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
接下来课件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11、糖类: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4.5%)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2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2(蛋白质、酶)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2(蛋白质、酶)](https://img.taocdn.com/s3/m/3c9986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1.png)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必背分享-生物大分子2(蛋白质、酶)1、氨基酸残基:多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参与肽键的形成,已非原来的完整分子,称为氨基酸残基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2、特有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中没有翻译密码,是蛋白质合成后由相应氨基酸残基经加工修饰而成的氨基酸。
例如羟脯氨酸、羟赖氨酸、胱氨酸等。
3、α螺旋:常见的二级结构之一。
蛋白质分子中多个肽键平面通过氦基酸α碳原子的旋转,使多肽链的主架骨沿中心轴盘曲成稳定的α螺旋构象。
在典型的右手α.-螺旋结构中,螺距为0.54nm,每一圈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沿着螺旋的长轴上升0.15nm。
4、β折叠:常见的二级结构之一。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相邻肽链主链的N-H和C=O之间形成有规则的氢键,在β-折叠中,所有的肽键都参与链间氢键的形成,氢键与β-折叠的长轴呈垂直关系。
5、β-转角:也是多肽链中常见的二级结构,连接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使肽链走向改变的一种非重复多肽区,一般含有2~16个氨基酸残基。
含有5个氨基酸残基以上的转角又常称之环(loops)。
常见的转角含有4个氨基酸残基,有两种类型。
转角Ⅰ的特点是:第1个氨基酸残基巅基氧与第4个残基的酰胺氮之间形成氢键;转角I的第3个残基往往是甘氨酸。
这两种转角中的第⒉个残基大都是脯氨酸。
6、超二级结构:也称之基元(motif)。
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蛋白中,经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的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7、无规卷曲:常见的二级结构之一。
蛋白质分子中肽键平面不规则排列形成的无规律构象,无规卷曲可因环境而改变,有其生物学意义,这类有序的非重复性结构经常构成酶活性部位和其他蛋白质特异的功能部位。
8、基序/模体/超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大一生物化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生物化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0ce8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a.png)
大一生物化学必背知识点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在大一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必备的大一生物化学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并且可以包含氧、氮、磷等元素。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性团,可以将其分为醇、酮、醚、醛、酸等不同的类别。
例如,醇是由羟基(-OH)功能性团组成的化合物,如乙醇(C₂H₅OH)。
二、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式为(CH₂O)ₙ。
根据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个数,可以将其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其中,单糖是由一个糖基组成的,如葡萄糖(C₆H₁₂O₆);双糖是由两个糖基组成的,如蔗糖(C₁₂H₂₂O₁₁);多糖是由多个糖基组成的,如淀粉和纤维素。
三、核酸的组成和功能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由核苷酸组成。
核苷酸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其中糖可以是脱氧核糖或核糖,碱基包括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等。
核酸在生物体内起着储存遗传信息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等重要功能。
四、脂质的分类和特性脂质是一类水不溶性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磷脂和类固醇等。
甘油三酯是由甘油和三个脂肪酸形成的,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磷脂是由甘油、两个脂肪酸和一个磷酸基组成的,具有双亲性,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类固醇是由四环烷基化合物,如胆固醇,起到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和合成激素的作用。
五、酶的特性和功能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具有特异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
酶的活性受到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和pH值。
酶在生物体内起到调节代谢和合成生物大分子等重要功能。
六、氨基酸的结构和功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构成单位,由α-氨基酸和α-羧基组成。
氨基酸的结构由侧链决定,包括极性氨基酸、非极性氨基酸和特殊氨基酸等。
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起到构建蛋白质、调节代谢和传递信号等重要功能。
生物高一月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高一月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171a1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d.png)
生物高一月考必背知识点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
2.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溶液和细胞骨架,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 细胞核:控制细胞生物化学活动的中心,含有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的地方。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是细胞和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储存物质,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2.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功能单位,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3. DNA复制:通过DNA复制的过程,保证了基因的传承与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4. 变异与突变:遗传变异是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而突变则是遗传物质产生突变的过程。
5.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和繁衍,从而使其有机会将有利特征传给后代,进化逐渐发生。
三、细胞代谢1. 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2. 呼吸作用:是有机物质在细胞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 发酵作用:一种无氧代谢方式,通过酵素催化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能量。
四、生物分子与生物调控1.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承担多种生物功能。
2. 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的蛋白质,底物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降低活化能来促进反应进行。
3.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靶细胞,调控生理活动和生命过程。
4.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量。
五、生殖与发育1. 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中的重要过程,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等步骤,使细胞分成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2. 减数分裂:通过一次有丝分裂和一个无丝分裂,使一对染色体分离为单倍体的性细胞。
3. 生殖方式:包括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选择适应环境的繁殖方式有助于种群生存。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3dbe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多样的大分子化合物,其分子量从几千到上百万不等。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其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结构蛋白、免疫蛋白等。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不断地受到合成和降解的调控。
2.核酸核酸也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大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载体,其双螺旋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基因组里的信息以DNA的形式存在,RNA则是DNA的复制和表达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
核酸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等。
3.多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经由糖苷键链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生物体内包括多种多糖类物质,如纤维素、淀粉、糖原、聚合葡萄糖和壳多糖等。
在生物体中,多糖具有贮存能量、提供结构支持以及信号识别等生理功能。
4.脂质脂质是一类疏水性的生物大分子,其结构包括脂类、脂肪酸、甘油和磷脂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形成和维护、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及信号转导等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酶和酶动力学1. 酶的结构和功能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分子,在酶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酶的结构包括活性位、辅基和蛋白质结构。
酶的功能包括催化特定的反应、特异性和高效性等。
2. 酶动力学酶动力学研究的是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反应机理。
酶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酶的抑制和激活等。
酶动力学研究为理解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三、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糖代谢包括糖异生途径、糖酵解途径、糖原代谢和半乳糖代谢等,主要在细胞内进行,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2.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包括脂质合成、脂质分解、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等,涉及到脂肪酸、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等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包括氨基酸合成、氨基酸降解、氨基酸转运等,对于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参与许多代谢途径。
全部背诵内容
![全部背诵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e3aade0102de2bd96058819.png)
主干知识必背必修一部分第一、二章1.草履虫的运动、人的生殖发育、缩手反射、艾滋病导致人类免疫缺陷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大小(小)(大)(有)结构(无核膜、无染色体、无有膜细胞器、有核糖体)类群(蓝藻、颤藻、发菜、细菌)代谢蓝藻有(藻蓝素、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2.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3.蛋白质的单位(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形式连接;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4.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有(酶----催化;血红蛋白----运输载体;胰岛素生长激素-----调节生命活动;抗体-----免疫;毛发肌肉----结构蛋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蛋白质的功能、生物活性都建立在(空间结构上)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C、H、O)组成,动物储能的多糖是(糖原),植物储能的多糖是(淀粉),构成细胞壁的多糖是(纤维素)6.脂质分子中(H)含量比糖、蛋白质(多),因此其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多);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成分);(胆固醇---构成细胞膜、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雌激素、雄激素----调节生殖发育;VD---------促进钙磷吸收)7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含量高时(细胞代谢旺盛),冬天为了防冻,植物体中(结合水含量升高)8.结合水的作用(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自由水的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运送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9.叶绿素含(N,P)元素,血红蛋白含(N,Fe)元素,说明(无机盐是组成某些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成分)人缺钙会抽搐说明(无机盐维持生命活动)缓冲液中存在Na、K元素说明(无机盐维持pH)液泡中含有好多无机盐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第三章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少量糖类);磷脂分子和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2制备细胞膜常用(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3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目不同),决定了出入细胞的物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主动运输)体现细胞膜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5篇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88f4e60912a216157929c1.png)
高三生物必背知识点梳理5篇高三生物知识点1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①染色体(后期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复):间期2a-4a,前期4a,中期4a,后期4a,末期2a;④同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N后期2N末期N.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高三生物知识点2名词: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语句:1.光合作用的发现:①_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_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_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_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_O和CO2,释放的是_O2;第二组提供H2O和C_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2.叶绿体的色素: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4.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2H2O 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 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 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 (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 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6.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唿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高三生物知识点3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_% _%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 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_.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_.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_.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_.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_.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_.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_.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_.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_.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_.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_.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_.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_.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高三生物知识点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影响脱氧核苷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分子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不同排列构成了DNA的多样性,也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精确.准确地进行,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各种生物都公用同一套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的书写.一个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生物变异不可遗传:不引起体内遗传物质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多倍体产生原因,是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受外界影响,使纺锤体形成受破坏,从而染色体加倍.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倍体育种营养物质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少.单倍体育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稳定的纯系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高三生物知识点5细胞中的无机物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 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也可以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很重要.1._最新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2._最新高三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3._最新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5篇4.精选高三生物知识点归纳三篇5.精选最新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被忽略的温暖作文高三优秀范文随着科技快速地发展,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便捷.可也正因为如此,人与人之间渐渐变得冷不该忽略的关爱作文高三范文人们每天都会干很多件事,当然也会忽略很多事.有些事情忽略了不打紧,比如今天忘记买不能再忽略了高三作文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美好容易被我们忽略,但事后再回想一下,或者你仔细观察,你会在那以忽略为题目作文高三我们在生活中会忽略一些事情,有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事,还有一些重要的事.下面是小编给。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整理)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3781c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0.png)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整理)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1:分子与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学当然要研究"细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紧紧围绕"细胞"这一中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成细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内容主要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结构、主要功能、及鉴定方法。
(2)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细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3)细胞代谢(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统称细胞代谢)①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代谢伴随着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该部分需掌握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实例。
②ATP:细胞代谢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而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细胞代谢需要酶的催化该部分包含的考点主要有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特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④两种重要的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4)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2:遗传与进化具有遗传现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遗传中又存在着变异,变异的积累使生物产生进化,第二本教材的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遗传、变异、进化这三个主题,而其中的遗传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遗传部分: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结果及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②伴性遗传③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亲子代之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细胞为雌雄配子,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减数分裂。
④遗传的分子基础--DNA:主要包括DNA的复制、DNA上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翻译),它们构成了体现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心法则。
(2)变异和育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及优缺点(3)生物的进化3:稳态与环境这本教材中所讲的稳态既包括生物个体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态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及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其归纳如下:(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激素调节(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3)种群的概念、种群数量变化(4)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群落结构、群落演替(5)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态。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专题汇总—组成细胞的分子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专题汇总—组成细胞的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32ed732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5.png)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手册专题汇总—组成细胞的分子一、回归教材1.名词解释(1)(必修1 P11)拟核:原核细胞内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2)(必修1P30)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作肽键。
(3)(必修1 P30)二肽: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作二肽。
(4)(必修1 P30)多肽、肽链: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作多肽。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教材黑体字(1)(必修1 P4)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必修1 P2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必修1 P23)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4)(必修1 P26)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5)(必修1 P2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必修1 P29)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7)(必修1 P3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1 P8)从系统的视角看生命世界,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由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系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因此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必修1 P5)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必修1 P10)细胞是多种多样的,总体上可以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必修1 P23)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5)(必修1 P25~27)脂质通常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它们有些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参与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2f3e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b.png)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分子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化学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和反应过程,对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和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是生物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整理。
1.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由氨基酸链组成,具有三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三级结构是整个蛋白质折叠成特定的形状。
3.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编码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和RNA是两种最重要的核酸。
DNA通过碱基配对和双螺旋结构来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RNA则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
4.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可以加速反应速率。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降低活化能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5.代谢途径: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途径进行。
这些途径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呼吸链和光合作用等。
代谢途径提供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所需的原料。
7.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是将葡萄糖代谢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一步氧化,产生更多的ATP、NADH和FADH28.呼吸链:呼吸链是将NADH和FADH2的电子逐步传递给氧气,生成水,并产生ATP的过程。
它包括细胞色素和膜蛋白等。
9.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通过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作为能量和碳源。
10.脂质:脂质是不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脂类等。
脂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如构成细胞膜、提供能量储存等。
11.生物膜: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结构,包围着细胞和细胞器。
生物膜具有选择性渗透性,参与了许多生物活动,如物质输运、信号转导等。
12.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基因的表达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构域: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米氏常数:酶催化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3超二级结构::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可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
4别构效应(变构效应):当底物或底物以外的物质和别构酶分子上的相应部位非共价地结合后,通过酶分子构象的变化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这种效应成为别构效应5熔解温度(Tm):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用Tm表示6盐析: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7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8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9蛋白质等电点:当溶液在某一定pH值的环境中,使蛋白质所带的正电荷与负荷恰好相等,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值。
10酶的专一性: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
根据酶对其底物结构选择的严格程度不同,酶的特异性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和立体异构特异性。
11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致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12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
核酶:有催化作用的RNA。
13等电点(pI):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溶液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其等电点。
14DNA的熔解温度(Tm值):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
15竟争性抑制作用: :有的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跟酶结合,这种抑制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16DNA的变性和复性: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双链转变成单链,从而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变性;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恢复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称为复性。
17必需脂肪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有植物摄取的脂肪酸,主要指不饱和脂肪酸。
必需氨基酸:动物及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缬氨酸。
18生物氧化: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19蛋白质盐析作用:用中性盐类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过程叫蛋白质的盐析作用20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21酶的抑制剂:能使酶的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22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此过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
23DNA的增色效应:当DNA 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24糖酵解途径:指细胞在乏氧条件下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25β-氧化: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脂肪酸被连续地在β碳氧化降解生成乙酰CoA,同时生成NADH和FADH2,因此可产生大量的ATP。
该途径因脱氢和裂解均发生在β位碳原子而得名。
每一轮脂肪酸β氧化都是由4步反应组成: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
26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 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 ATP。
27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是产生NADPH和不同结构糖分子的主要途径28磷氧比(P/O):在氧化磷酸化中,每消耗1摩尔氧气所需要的含磷物的摩尔数.29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呼吸链。
糖异生作用:指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30三羧酸循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在经一系列氧化、脱羧,最终又重新生成草酰乙酸,乙酰基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31氧化磷酸化: 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中伴随有ADP磷酸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32联合脱氨作用:由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联合催化脱掉氨基。
33碱基互补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 GC(或 CG)和 AT(或 TA)之间进行,即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
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34DNA半保留复制:DNA复制后形成的子代分子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35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一条链是按5/-3/方向连续合成,另一条链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合成若干短片段,再通过连接酶连接起来形成第二条链。
36退火:即复性.变性单链在逐渐降低温度时有逐渐配对的过程.37遗传密码:核酸中的核苷酸残基序列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连续的3个核苷酸残基序列为一个密码子,特指一个氨基酸。
38不对称转录:转录通常只在DNA的任一条链上进行,这称为不对称转录。
39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
40多核糖体:由数个或更多的核糖体依次与mRN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密码子: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
41酮体: 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的总称。
K m:当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2冈崎片断:日本学者冈崎及其同事发现,DNA复制时,在复制叉上一条新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链是以片段的方式合成的,人们称这种片段是冈崎片段。
43一碳单位:指某些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包括甲基、亚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酚基及亚氨甲基等。
一碳单位具有一下两个特点:一是.不能在生物体内以游离形式存在;二是.必须以四氢叶酸为载体。
44操纵子:即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它们有共同的控制区和调节系统。
操纵子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关的结构基因和共同的控制部位五、问答题1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有何特点?答:1、多肽链主链绕中心轴旋转,形成棒状螺旋结构,每个螺旋含有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氨基酸之间的轴心距为0.15nm。
2、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链内氢键,每个亚氨基的H与前面第四个氨基酸羰基的O形成氢键。
3、天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大都为右手螺旋。
2简述脂肪酸的β-氧化及生理意义。
答: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经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等生成比原来少两个碳的脂酰-COA,经过多次循环. β-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
3简述RNA与DNA的主要不同点。
答:RNA与DNA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1)组成它的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2)RNA中的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构成RNA的基本的四种核苷酸是AMP、GMP、CMP和UMP,其中U代替了DNA中的T;(3)RNA的结构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
4举例说明酶的三种特异性。
答:A结构专一性琥珀酸脱氢酶、脲酶等 B 立体专一性胰蛋白酶和琥珀酸脱氢酶5遗传密码如何编码?有哪些基本特性?答:mRNA 上每 3 个相邻的核苷酸编成一个密码子,代表某种氨基酸或肽链合成的起始或终止信(4 种核苷酸共组成 64个密码子)。
其特点有:①方向性:编码方向是5ˊ→3ˊ;②无标点性:密码子连续排列,既无间隔又无重叠;③简并性:除了 Met和 Trp各只有一个密码子之外,其余每种氨基酸都有 26 个密码子;④通用性: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⑤摆动性: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识别的过程中密码子的第一个核苷酸起决定性作用,而第二个、尤其是第三个核苷酸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动。
6什么是遗传密码,它有哪些性质?答:遗传密码是指核酸中的核苷酸残基序列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之间的对应关系。
连续的3个核苷酸残基序列为一个密码子,特指一个氨基酸。
它的主要性质如下:(1)密码的基本单位:每个三联体中的三个核苷酸只编码一个氨基酸,核苷酸不重叠使用,无标点,按5’→3’方向编码(阅读);(2)密码的简并性:几种密码子编码一种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3)密码的变偶性:密码子的碱基配对只有第一、二位是严谨的,第三位可有一定变动;(4)密码的通用性和变异性;(5)密码的防错系统。
7简述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5步)。
答: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如下:(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长链脂肪酸氧化前必须进行活化,活化在细胞液中进行,活化的脂酰CoA通过肉碱携带进入线粒体内才能代谢。
(2)脱氢,脂酰CoA生成反式△2烯脂酰CoA。
(3)加水,反式△2烯脂酰CoA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4)脱氢,L-β-羟脂酰CoA生成β-酮脂酰CoA。
(5)硫解, β-酮脂酰CoA与CoA作用,硫解产生 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8简述DNA二级结构特点(以B型为例)。
答:(1)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链以-脱氧核糖-磷酸-为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公共轴盘。
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major groove)及小沟(minor groove)相间。
(2)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互补配对形式:A=T; G C)。
(3)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
9蛋白质为什么能稳定存在,沉淀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答:蛋白质稳定存在的原因是其分子表面带有水化层和双电层。
沉淀蛋白质的方法如下:(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重金属盐沉淀法(4)生物碱试剂和某些酸类沉淀法(5)加热变性沉淀法10什么是生物氧化,它有何特点?答:有机分子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