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工程简答题汇总

合集下载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分离工程的主要目标?A.分离固体和液体B.分离固体和气体C.分离液体和气体D.分离化学物质答案:D2.分离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A.蒸馏B.结晶C.萃取D.过滤答案:A3.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固体分离工程?A.沉淀B.离心C.过滤D.萃取答案:D4.分离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进行分离?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生物性质D.机械性质答案:B5.下列哪个设备不属于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设备?A.蒸馏塔B.过滤器C.离心机D.反应釜答案:D二、填空题1.分离工程的目的是将不同物质进行_______。

答案:分离2.常用的固体分离方法有________、过滤等。

答案:沉淀3.蒸馏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性质进行分离的。

答案:沸点4.离心技术是利用物质的_______差异进行分离的。

答案:密度5.过滤器是用来分离_______和液体的设备。

答案:固体三、简答题1.请简述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

答:固体分离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等。

沉淀是利用物质在溶液中形成固体颗粒的性质进行分离,通过让固体颗粒在溶液中聚集形成沉淀,然后通过过滤将沉淀分离出来。

过滤是通过筛选或者滤纸等材料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固体颗粒与液体的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

2.蒸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请简要介绍其原理及应用领域。

答: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液体中的成分会根据其沸点的高低逐渐蒸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器将蒸汽冷却成液体,从而分离出不同组分。

蒸馏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药品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例如在石油炼制中用于分离原油中的不同馏分,制药过程中用于提取药物中的纯净成分等。

四、解答题请根据你对分离工程的理解,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为什么需要进行分离工程?答:分离工程是为了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以便获取纯净的物质或者提取其中有用的成分。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1、凝聚与絮凝的主要原理为()。

A.破坏胶体粒子的稳定性B.重力沉降C.筛分作用D.水化层作用我的答案:A2、凝集是指发酵液中的胶体粒子相互凝集成为直径为()左右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A.1mmB.3 mmC.5mmD.7mm我的答案:A3、生物悬浮液由()组成。

A.水,培养基B.代谢产物C.生物碎片D.A,B和C我的答案:D4、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我的答案:C5、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离心分离B.过滤C.沉降D.超滤我的答案:B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离心B.过滤C.双水相萃取D.超滤我的答案:D7、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A8、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B9、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离心我的答案:D10、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 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我的答案:C11、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我的答案:D1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第1空:胞内第2空:胞外第3空:活性产物第4空:包含体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发酵液预处理中,体积较小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________分离;细胞体积较大的丝状体(霉菌放线菌),采用________分离。

我的答案:第1空:离心分离第2空:过滤分离第3空:离心第4空:过滤3、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

分离工程——精选推荐

分离工程——精选推荐

分离工程复习题第一部分 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分离剂)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2、衡量分离过程的难易程度用(分离因子)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的是(固有分离因子)3、分离因子表示任意分离过程所达到的(分离程度),其定义为(1122//i j s ij i j x x x x α= )。

4、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分离剂ESA )或(物质分离剂MSA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汽液相平衡)来计算的,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级效率)来表示。

6、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7、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

8、分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

9、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 及j 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1s i j α=)10、可利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确定不同分离过程的分离的(难易程度)。

11、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12、对单相物流的独立变量数为(C+2),对相平衡物流的独立变量数为(C+2).1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汽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汽液两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14、根据泡点,露点的概念,精馏塔塔顶温度即为对应的汽相组成的(露点),塔釜温度即为对应塔釜液相组成的(泡点)。

15、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D B T T T >>或(/)1i i z K >∑和1i i K z >∑同时成立)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相平衡和摩尔分率加合式)计算求出其平衡气液组成。

1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1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18、非清晰分割法假设各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与在(全回流)时分布一致。

分离工程简答

分离工程简答

四、简答题1、何为分离工程?分离工程的分类?答:分离工程是研究分离过程中分离设备的共性规律,分离与提纯的科学,研究和处理传质分离过程的开发和设计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包括适宜分离方法的选择,分离流程和操作条件的确定和优化。

包括分析分离,制备分离和工业分离三大类。

2、何为分离过程?分离过程的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分离等)答: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那些操作,按分离过程中有无物质传递现象发生可分为机械分离过程和传质分离过程。

机械分离:对象为非均相混合物,用机械法将非均相物系分离,而相间并无物质传递发生。

传质分离过程是相间有质量传递现象的分离,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大类。

平衡分离可分为如下几类:气液传质过程 : 如吸收、气体的增湿和减湿汽液传质过程 : 如液体的蒸馏和精馏液液传质过程 : 如萃取液固传质过程 : 如结晶、浸取、吸附、离子交换、色层分离、参数泵分离等气固传质过程 : 如固体干燥、吸附等速率分离可分为膜分离和场分离两大类。

3、什么是相平衡?达到相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答: 所谓相平衡指的是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

平衡状态可以分成热量、机械和化学位平衡。

任一物质在气液两相中同时并存的平衡条件是该物质在两相中的温度相等;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力达到平衡,即压力相等;且化学位相等。

同理可证对多相系统的相平衡条件为任一组分在各相中的温度、压力、化学位相等。

相平衡条件 4、相平衡常数Ki 如何计算? 答:(1)状态方程法Φi L Φi v 可用同时适用于汽液两相状态方程来计算(2)活度系数法5、同一物系的恒沸温度与组成随压力的不同而异,对某些系统可采用变压精馏的方法分离。

已知乙醇(1)-水(2)系统,在常压下(101.3KPa ),形成均相恒沸物,恒沸温度为78.15℃时,有饱和蒸气压p10=0.0973MPa ,p20=0.0440MPa ,问:该恒沸物是最低温度恒沸物还是最高温度恒沸物?为什么?L i V i μμ=L i V i f fˆˆ=V i L i i i i x y K φφˆˆ==6、醋酸甲酯(1)和甲醇(2)混合物系的范拉尔数(用ln表示)为A12=1.029,A21=0.946,在54℃时,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数据分别为P10=677mmHg,P20=495mmHg。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必备(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化工分离工程复习必备(简答题与名词解释)

萃取精馏中,萃取剂在何处加入?为何?在进料板之上,与塔顶保持有若干块塔板。

溶剂的沸点比被分离组分高,那样可以使塔内维持较高的溶剂浓度,及起回收溶剂的作用。

从热力学角度和工艺角度简述萃取精馏中萃取剂的选择原则?热力学角度: 溶剂的沸点要足够高,以避免与系统中任何组分形成共沸物;萃取剂应能使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提高,即与塔顶组分形成正偏差,与塔底组分形成负偏差或者理想溶液。

工艺角度: 溶剂与被分离物系有较大的相互溶解度;溶剂在操作中是热稳定的;溶剂与混合物种任何组分不反应;溶剂比不得过大; 无毒、不腐蚀、价格低廉、易得。

吸收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吸收过程是气相中的某些组分溶到不挥发吸收剂中去的单向传递过程。

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则相应的减少,塔中气相和液相总流率向下都是增大的。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脱附机理?①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传递到吸附剂的外表面;②吸附质通过孔扩散从吸附剂的外表面传递到微孔结构的内表面;③吸附质沿孔表面扩散并被吸附在孔表面上;④吸附质从吸附剂的内表面脱附;⑤吸附质沿径向扩散传递到吸附剂的外表面;⑥吸附质从吸附剂的外表面扩散到流体主体。

精馏过程全回流操作特点?①不进料也不出料; ②无精馏段与提馏段之分; ③两板之间任一截面上上升蒸汽组成与下降液相组成相等; ④达到指定分离程度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

在萃取精馏中,由相对挥发度表达式分析,为什么加入萃取剂后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1 ps11,121,12p 2s在萃取精馏中, 原溶液汽相为理想气体, 液相为非理想溶液,2对ps( 1)s (1)1121,只有1于特定物系,p2s不可改变, 要使2增加,加 S 后可使22。

所以加入萃取剂后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的?精馏操作的热力学不可逆性,是由于进入层级的汽液两相的温度、 压力和组成 ,与它们对应平衡的温度、 压力和组成的差距所造成,因此在层级间汽液两相要进行传热和传质,损失了有效能,所以其不可逆性主要由压力差、温度差及浓度差引起的。

分离工程简答题

分离工程简答题

分离工程简答题1. 试描述“逆行精馏”效应,实际操作中如何减弱或消除?答:精馏塔的作用是使轻、重关键组分的摩尔分率比从再沸器中的最低值提到冷凝器中的较高值,接近最小回流比下操作时,在进料板上下区域会出现随蒸汽逐级上升,此比值反而下降,及精馏成果被抵消的情况,称为“逆行精馏”效应。

提高回流比或改变进料位置均可以减弱或消除该效应。

2. 萃取精馏流程中,溶剂加入口如何确定?解释原因。

答:因为溶剂的沸点比被分离组分高,为了使塔内维持较高溶剂浓度,溶剂加入口一定要位于进料板之上,但需要与塔顶保持有若干块塔板,起到回收溶剂的作用,称为溶剂回收段。

3.某厂一多组分精馏塔,正常操作时塔顶底产品都合格,乙班接班后操作两小时分析发现塔顶产品不合格,请你告诉操作工如何调节操作参数?答:所谓塔顶产品不合格,是指塔顶馏出物中重组分含量较多。

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加大回流量或适当降低塔釜操作温度进行调节。

4.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的定义是什么?利用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进行反应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有什么优点?答:非均相催化反应精馏,即将催化剂填充于精馏塔中,它既起加速反应的催化作用,又作为填料起分离作用。

优点:1).对于受平衡制约的反应,采用催化精馏能够大大超过固定床的平衡转化率。

2).由于精馏作用移出物系中较重的污染物,使催化剂保持清洁,延长了催化剂的寿命。

5.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答:相同点:都是加入溶剂改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使其可以用精馏方法分离。

不同点:1)可供选择的共沸剂数目远不及萃取剂多,且萃取剂用量不像共沸剂受限制;2)共沸剂从塔顶蒸出,萃取剂从塔底出,因此消耗能量多;3)共沸精馏受组成限制,操作条件比较苛刻,萃取精馏可在较大范围变化,操作比较容易,流程较简单,只用于连续操作;4)同样压力下共沸精馏温度低,适于热敏性物料。

7.计算最小回流比所用恩特伍德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答:假定:1) 塔内汽相和液相均为恒摩尔流率;2)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均为常数;8.物理吸收过程与精馏相比,传质特点是什么?吸收塔内气液相浓度和温度如何变化?答:物理吸收过程是气相分子向液相的单方向分子扩散和传质过程。

分离工程期末复习与总结

分离工程期末复习与总结

3.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 ( )。 A. 很高 B. 较低 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 D. 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 4. 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 (A)。 a.蒸馏 b.吸收 c.膜分离 d.离心分离 5. 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 a.饱和液相 b.过热蒸汽 c.饱和蒸汽 d.气液两相
进料组成
CH4 C2H6 C3H6 C3H8 i-C4H10 n-C4H10
摩尔分数/% 5.0 35.0 15.0 20.0 10.0 15.0
≤ 2.5% ≤ 5.0%
α
7.356 2.091 1.000 0.901 0.507 0.408
分离工程期末复习与总结
• 题型: • 填空 • 选择 • 名词解释 • 简答题 • 综合题
填空
1. 任何化工生产过程都可以概括为( )、 ()、 ()、 和()过程。P1分离工程 课本
2. 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 工分离课本
)型计算和(
)型计算。化
3. 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 来实现的。
综合题 1.
P5 例题1-1
1. 某塔进料量为100kmol/h,进料组成为甲烷0.4、乙烷0.2、丙烷0.3、丁烷0.1(以上皆为摩尔分率)。分离要 求乙烷在塔顶的回收率为90%,不含丁烷,塔底丙烷回收率为95%,不含甲烷。求塔顶、塔底产品的数量。
综合题2
P71
设计一个脱乙烧塔,从含有6个轻烃的混合物中回收乙烷,进料组成、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和对产物的 分离要求见设计条件表。试求所需最少理论板数?
)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
)原理
4. 膜分离中,浓差极化的控制措施有(
)、(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所需的活性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工程技术。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A. 制药工业B. 酿酒工业C. 农业生产D. 燃料生产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方法不属于常见的生物分离工程方法?A. 附着法B. 膜分离法C. 蒸馏法D. 萃取法答案:C3.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膜分离法B. 萃取法D. 离心法答案:A、B、C、D4.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分离方法不适合于高分子物质的分离?A. 膜分离法B. 结晶法C. 离心法D. 沉淀法答案:B5.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成本因素B. 分离效率C. 操作难度D. 原料来源答案:A、B、C、D二、多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B. pH值C. 浓度D. 氧气含量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应用领域可以运用生物分离工程技术?A. 制药领域B. 酿酒领域C. 化妆品领域D. 电子领域E. 食品工业答案:A、B、C、E三、简答题1. 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描述分离原理。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分离原理包括按照溶解度、相对分子大小、疏水性等特性进行分离。

2. 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提取药物原料、纯化药物、分离杂质等。

例如,通过膜分离法可以将药物原料与废弃物质分离开来,提高纯度;通过离心法可以分离出生物制剂中的细胞碎片和溶液,得到纯度更高的药物。

四、应用题生物分离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你分析以下场景并给出解决方案。

场景描述:某食品工厂生产的食品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营养成分并不稳定,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分离工程简答题答案

分离工程简答题答案

1安德鲁公式(恩特伍德公式)
∑αi(x i,D)m
αi−θ
=R m+1
∑αi x i,F
αi−θ
=1−q
推导时所用的假设:1.塔内气相和液相均为恒摩尔流率
2.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均为常数
2萃取和恒沸的区别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点仅在于共沸剂在影响原溶液最分的相对挥发度的同时,还与它们中的一个或数个形成共沸物。

3何谓清晰分割
若分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称为清晰分割。

4分离顺序的选择
1)按相对挥发度递减的顺序,逐个从塔顶分离出各组分
2)最困难的分离应放在塔序的最后
3)应使各个塔的溜出液的摩尔数与釜液的摩尔数尽量接近
4)分离很高回收率的组分的塔应放在塔序的最后
5)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尽快分出
5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浓度分布上的区别
1)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浓度分布有极大值
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因此重组分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溜出液中
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集合恒浓的区域
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浓度不等于进料浓度,塔内各组分的浓度分布曲线在进料板处事不连续的
6萃取精馏过程中溶剂的作用
1)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负偏差溶液或理想溶液,从而提高两者相对挥发度
2)稀释,减弱组分间相互作用
1/ 1。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分离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差速离心B. 密度梯度离心C. 过滤离心D. 沉降离心答案:C2. 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细胞破碎?A. 高压均质机B. 超声波C. 酶解法D. 渗透压调节答案:D3. 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作为色谱分离的固定相?A. 硅胶B. 离子交换树脂C. 活性炭D. 聚丙烯酰胺凝胶答案:C4. 在蛋白质的盐析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盐类是?A. 高浓度的氯化钠B. 高浓度的硫酸铵C. 低浓度的氯化钠D. 低浓度的硫酸铵答案:B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蛋白质纯化中常用的层析技术?A. 凝胶渗透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亲和层析D. 电泳答案:D6. 以下哪种设备不适用于大规模生物分子的分离?A. 超滤膜B. 离心机C. 色谱柱D. 微孔滤膜答案:D7. 在蛋白质的提取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缓冲液pH值范围是?A. 4-5B. 6-8C. 8-10D. 10-12答案:B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稳定剂?A. 甘油B. 蔗糖C. 氯化钠D. 柠檬酸钠答案:C9.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D10. 以下哪种设备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不常用于浓缩和纯化?A. 蒸发器B. 冷冻干燥机C. 超滤膜D. 蒸馏塔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过滤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答案:A、B、C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沉淀?A. 温度B. pH值C. 离子强度D. 蛋白质浓度答案:A、B、C、D3.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是影响色谱分离效果的因素?A. 固定相的性质B. 流动相的流速C. 温度D. 样品的浓度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浓缩技术?A. 蒸发B. 冷冻干燥C. 超滤D. 离心答案:A、B、C5. 以下哪些是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比色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D. 电泳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有哪些?答: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沉淀技术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和变性沉淀法。

分离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分离工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分离工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分离方法?A. 过滤B. 离心C. 蒸馏D. 混合答案:D2. 在液体分离过程中,离心分离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A. 利用重力作用B. 利用离心力作用C. 利用磁场作用D. 利用电场作用答案:B3. 过滤操作中,滤饼的形成对过滤速率有何影响?A. 增加过滤速率B. 减少过滤速率C. 没有影响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4. 蒸馏过程中,提高沸点差可以采用哪种方法?A. 增加压力B. 减少压力C. 增加温度D. 减少温度答案:B5. 在气体吸收过程中,下列哪项是影响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A. 气体流速B. 液体流速C. 气体和液体的温度D. 气体和液体的浓度差答案:D6. 逆流操作在分离工程中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提高分离效率B. 降低能耗C. 减少设备体积D. 增加操作成本答案:A7. 液-液萃取中,选择性系数(α)的定义是什么?A. 两种溶剂的密度比B. 两种溶剂的粘度比C. 两种溶剂的互溶性D. 两种溶剂对目标组分分配系数的比值答案:D8. 在膜分离技术中,下列哪项不是膜分离的类型?A. 反渗透B. 超滤C. 纳滤D. 蒸发答案:D9. 色谱分离技术中,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A. 固定相是流动的,流动相是固定的B. 固定相是固定的,流动相是流动的C. 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固定的D. 固定相和流动相都是流动的答案:B10. 在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对晶体生长速率有何影响?A. 过饱和度越高,晶体生长速率越快B. 过饱和度越低,晶体生长速率越快C. 过饱和度对晶体生长速率没有影响D. 过饱和度对晶体生长速率的影响不确定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 在多组分系统中,组分的分配系数是指该组分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相中的浓度比。

答案:液相、气相2. 蒸发操作中,提高溶液的沸点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

(完整版)分离工程试题总结(最终版)

(完整版)分离工程试题总结(最终版)

(完整版)分离⼯程试题总结(最终版)⼀、填空题1、分离作⽤是由于加⼊(分离剂)⽽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熵减过程)。

2、分离因⼦(等于1),则表⽰组分i 及j 之间不能被分离。

3、分离剂可以是(能量ESA )或(物质MSA ),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

4、速率分离的机理是利⽤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作⽤下经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5、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

6、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8、流量加合法在求得ijx 后,由(H )⽅程求jV ,由(S )⽅程求jT 。

9、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程)计算各板的温度。

10、三对⾓矩阵法沿塔流率分布假定为(衡摩尔流)。

11、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即(通过⼀定压⼒梯度的动量传递),(通过⼀定温度梯度的热量传递或不同温度物流的直接混合)和(通过⼀定浓度梯度的质量传递或者不同化学位物流的直接混合)。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

13、热⼒学效率定义为(系统)消耗的最⼩功与(过程)所消耗的净功之⽐。

14、分离最⼩功是分离过程必须消耗能量的下限它是在分离过程(可逆)时所消耗的功。

15、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于)分离成两个⾮纯组分时所需的功16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物料平衡和相平衡)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17、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类。

其中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过程中有质量传递现象发⽣。

常见的传质分离过程有精馏、吸收、萃取。

18、在泡点法严格计算过程中,除⽤修正的M-⽅程计算液相组成外,在内层循环中⽤S- ⽅程计算级温度,⽽在外层循环中⽤H-⽅程计算汽相流率。

19、影响⽓液传质设备处理能⼒的主要因素有液泛、雾沫夹带、压⼒降和停留时间。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有哪些?A. 凝胶渗透色谱B. 离子交换色谱C. 亲和色谱D. 所有选项2. 以下哪种不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离心方法?A. 差速离心B. 等密度离心C. 沉降离心D. 过滤离心3. 膜分离技术中,哪种膜的孔径最小?A. 微滤膜B. 超滤膜C. 纳滤膜D. 反渗透膜4. 在亲和色谱中,常用的配体有哪些?A. 蛋白质B. 多肽C. 核酸D. 所有选项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蛋白质的纯化?A. 电泳C. 透析D. 离心6. 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的关系是什么?A. 分子越大,洗脱速度越快B. 分子越小,洗脱速度越快C. 分子大小与洗脱速度无关D. 以上都不正确7. 离子交换色谱中,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有何影响?A. 离子强度越高,分离效果越好B. 离子强度越低,分离效果越好C. 离子强度对分离效果无影响D. 离子强度适中时,分离效果最佳8. 亲和色谱中,配体与目标分子的结合力是什么?A. 静电作用B. 范德华力C. 特异性结合D. 疏水作用9. 以下哪种不是膜分离技术的优点?A. 操作简便B. 选择性高C. 能耗低D. 需要大量溶剂10.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A. 紫外-可见光谱法B. 凝胶渗透色谱D. 透析答案:1-5 D,D,D,D,A;6-10 A,D,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过程。

2. 描述膜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3. 解释亲和色谱的原理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某蛋白质样品通过凝胶渗透色谱进行纯化,已知样品的分子量为50kDa,色谱柱的孔径为100nm。

请计算该蛋白质在色谱柱中的洗脱体积,并解释其洗脱速度。

2. 某生物制药厂使用超滤膜进行蛋白质浓缩,已知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kDa,蛋白质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mg/mL,体积为1L。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是:a) 超滤分离b) 离心分离c) 色谱分离d) 干燥分离答案:d) 干燥分离2.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离心机是依据下列哪种原理工作的:a) 重力沉降b) 渗透压差c) 离心力d) 磁性分离答案:c) 离心力3. 下列哪种分离方法常用于酵母细胞的分离:a) 色谱分离b) 超滤分离c) 离心分离d) 蒸馏分离答案:c) 离心分离4. 生物分离工程中使用的常见层析柱包括:a) 凝胶过滤柱b) 脱盐柱c) 亲和层析柱d) 隔离柱答案:c) 亲和层析柱5.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什么原理的分离方法?a) 电动力b) 电荷性c) 分子大小d) pH值答案:b) 电荷性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工程是一种将生物材料中的目标物或产物与其他物质分离的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物与其他物质的分子大小、电荷性、亲和性等差异,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实现分离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分离、超滤分离、层析分离、电泳分离等。

2. 生物分离工程中的超滤分离是如何实现的?超滤分离是利用滤膜的孔径大小将溶液分离为不同的分子量区域。

通过对溶液进行压力驱动,将大分子物质、悬浮物和杂质滤除,只保留小分子物质或溶质。

超滤膜的孔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般在10纳米至0.1微米之间。

3. 请解释离心分离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将样品中的悬浮物或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离心分离的原理是根据离心力的作用使样品中的重质颗粒或固体沉降到离心管底部,而轻质物质则稳定地悬浮在上层。

离心分离在生物分离工程中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4. 请简述层析分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工程中的应用。

层析分离是一种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是将样品溶液通过固定相填充的柱子,利用流动相将不同性质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分离工程简答题汇总

分离工程简答题汇总

分离剂:某种形式的能量或不同于原料的某种物质。

分离过程的重要作用:a.分离装置的经费占总投资的50%—90%;b.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c.对环保起重要作用。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对象上:前者为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后者为均相混合物。

过程上:前者是机械分离,后者是加入分离剂后产生了不同相。

传质分离又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同等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固定设计变量数:描述进料物流的那些变量(如进料的组成和流量)以及系统的压力;可调设计变量:由设计者来决定的. 郭氏法的可调设计变量:串级单元数目、分配器数目、侧线采出单元数目、转热单元数目。

清晰分割:若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宽沸程物系:是指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挥发度相差悬殊,其中一些很易挥发,而另一些则很难挥发。

热衡算主要的取决于温度。

窄沸程物系:各组分的沸点相近。

热量衡算主要取决于气相分率,而不是温度。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1)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含量分布有极大值;(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在塔顶和塔釜都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共沸精馏:如果所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成为共沸精馏。

分离工程题库

分离工程题库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 分离技术的特性表现为其(重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2、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成分离目的3.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4.分离剂可以是(能量)或(物质)有时也可两种同时应用5.若分离过程使组分i及j之间并没有被分离,则(asij= 1 )6、可运用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限度,拟定不同分离过程分离的(难易限度)兀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运用两相平衡(组成不相等)的原理,常采用(平衡级)作为解决手段并把其它影响归纳千(级效率)中8、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和(速率分离)两类。

9、速率分离的机理是运用溶液中不同组分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通过某种介质时的(传质速率)差异而实现分离10、分离过程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等)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哪些操作。

11.工业上常用(分离因子)表达特定物系的分离限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限度又称为(固有分离因子)12、速率分离的机理是运用传质速率差异,其传质速率的形式为(透过率)、(迁移率)和(迁移速率)13.绿色分离工程是指分离过程(绿色化的工程)实现14.常用千分离过程的开发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法)选择题:1.分离过程是一个(A)a. 墒减少的过程;b. 墒增长的过.; C. 墒不变化的过程;d. 自发过程2.组分i、j之间不能分离的条件是(C)a. 分离因子大千1b. 分离因子小千l C. 分离因子等千l3.平衡分离的分离基础是运用两相平衡时(A)实现分离a. 组成不等;b. 速率不等;c. 温度不等4.当分离因子(C)表达组分i及j之间能实现一定限度的分离. ... a. ai. .. b. asi. .. c. ai. <15.下述操作中,不属千平衡传质分离过程的是(C)a. 结晶;b. 吸取;c. 加热;d. 浸取6.下列分离过程中属机械分离过程的是(D)a. 蒸馆;b. 吸取;c. 膜分离;d. 离心分离7、当分离过程规模比较大,且可以运用热能时,通常在以下条件选择精馆法(B)a. 相对挥发度<L05;b. 相对挥发度)1.05.c. 相对挥发度<L5;d. 相对挥发度)1.58、以下分离方法中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成熟度最高的是C C)a. 超临界萃取;b. 吸取;c. 精馆;d. 结晶9、工业上为提高分离或反映效果,常把不同的过程进行组合,以下不属于反映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的是(C)a. 化学吸取;b. 在精馆塔里进行的由甲醇和醋酸制备醋酸甲酷的过程;c. 分离沸点相近的混合物的萃取结晶过程;d. 催化精馆过程第二章多组分分离基础填空题:1.分离过程涉及的变量数减去描述该过程的方程数即为该过程的(设计变量数)2.设计变量是指在计算前,必须由设计者(制定)的变量3. 一个具有4个组分的相平衡物流独立变量数有6)个4、一个装置的设计变量的拟定是将装置分解为若干进行(简朴过程的单元)由(单元的设计变量数)计算出装置的设计变量数。

化工分离工程考试题目附答案

化工分离工程考试题目附答案

化工分离工程考试题目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分离操作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A. 过滤B. 萃取C. 蒸馏D. 吸附答案:A2. 在吸收操作中,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吸收效率?()A. 吸收剂的种类B. 吸收剂的流量C. 气体流量D. 温度答案:A3. 下列哪种塔适用于分离易挥发组分的混合物?()A. 填料塔B. 板式塔C. 固定床塔D. 流动床塔答案:B4. 在分离过程中,下列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分离效果?()A. 增加压力B. 降低温度C. 增加流量D. 减小塔径答案:B5.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实现气体的净化?()A. 吸附B. 吸收C. 冷凝D. 膜分离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分离过程中,平衡分离系数是衡量分离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其表达式为_________。

答案:α = (y_out / y_in) / (x_out / x_in)2. 在蒸馏操作中,塔内液相的组成与塔顶液相组成之比称为_________。

答案:回流比3. 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的选择应考虑其_________。

答案:溶解能力、挥发性、成本等4. 填料塔的塔内压降主要与填料的_________、_________及操作条件有关。

答案:形状、材质、流速等5. 在分离过程中,提高_________可以提高分离效果。

答案:塔板效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萃取和吸附的区别。

答案:萃取是利用溶剂将目标组分从混合物中溶解出来,而吸附则是利用吸附剂将目标组分固定在表面。

萃取适用于在溶剂中有较高溶解度的组分,而吸附适用于在吸附剂上有较高吸附能力的组分。

2. 简述板式塔和填料塔的优缺点。

答案:板式塔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稳定,适用于气液两相流动;缺点是塔板效率较低,压力降较大。

填料塔优点是塔内压降小,塔板效率高,适用于气液两相流动;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困难,填料的堵塞和磨损问题。

3. 简述膜分离的原理及应用。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离心分离B. 膜分离C. 蒸馏分离D. 沉淀分离2. 在层析技术中,下列哪项不是色谱法的类型?A. 凝胶渗透层析B. 离子交换层析C. 吸附层析D. 蒸馏层析3. 以下哪种物质不适合用于凝胶渗透层析?A. 蛋白质B. 核酸C. 多肽D. 离子4. 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膜主要用于分离什么物质?A. 蛋白质B. 核酸C. 离子D. 细胞5. 以下哪种设备不是用于生物分离的?A. 离心机B. 层析柱C. 蒸馏塔D. 超滤装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生物分离工程中,_________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7. 凝胶渗透层析通常用于分离_________大小不同的分子。

8.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主要利用的是_________原理。

9. 在离子交换层析中,离子交换柱中的_________可以吸附带电的分子。

10. 超滤技术通常用于分离_________和大分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离心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

12. 解释什么是超滤技术,并说明其在生物制药中的重要性。

13. 描述离子交换层析的过程,并举例说明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具体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有一个蛋白质溶液,其浓度为2g/L,需要通过超滤装置进行浓缩,超滤装置的截留分子量为10kDa,求浓缩后的蛋白质浓度。

15. 给定一个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柱子的体积为100mL,流速为1mL/min,样品体积为5mL,求样品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D5. C二、填空题6. 溶剂萃取7. 分子8. 选择性渗透9. 离子交换树脂10. 小分子三、简答题11. 离心分离技术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按密度分离。

分离工程题库和答案

分离工程题库和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衡量分离的程度用()表示,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3.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来达到分离目的。

4.工业上常用()表示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大分离程度又称为()。

5.固有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表示。

6.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7.当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满足()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9.最低恒沸物,压力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1.对一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

1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14.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1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1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17.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18.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19.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20.若为最高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

21.解吸收因子定义为(),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完成的。

23.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24.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因此可得出()的结论。

25.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26.恒沸剂的沸点应显着比原溶液沸点()以上。

27.吸收过程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

28.吸收过程计算各板的温度采用()来计算,而其流率分布则用()来计算。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复习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第一章绪论简答题:1、简述生物分离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内容。

答:基本涵义: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泡沫分离、萃取分离、沉淀(析)分离、膜分离、层析(色谱)分离、电泳分离技术以及产品的浓缩、结晶、干燥等技术。

2、物质分离的本质是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溶质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和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实现溶质间的分离或目标组分的纯化。

请从物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几个方面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答: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是: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凝胶过滤等;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逆流分配法、分配层析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选择性吸附与吸附层析等;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如亲和层析法等。

填空题:1.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选择题: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2.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A )A、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B、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C、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D、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概念题:过滤:是在某一支撑物上放多孔性过滤介质,注入含固体颗粒的溶液,使液体通过,固体颗粒被截留,是固液分离的常用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剂:某种形式的能量或不同于原料的某种物质。

分离过程的重要作用:a.分离装置的经费占总投资的50%—90%;b.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c.对环保起重要作用。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对象上:前者为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后者为均相混合物。

过程上:前者是机械分离,后者是加入分离剂后产生了不同相。

传质分离又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同等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固定设计变量数:描述进料物流的那些变量(如进料的组成和流量)以及系统的压力;可调设计变量:由设计者来决定的. 郭氏法的可调设计变量:串级单元数目、分配器数目、侧线采出单元数目、转热单元数目。

清晰分割:若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宽沸程物系:是指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挥发度相差悬殊,其中一些很易挥发,而另一些则很难挥发。

热衡算主要的取决于温度。

窄沸程物系:各组分的沸点相近。

热量衡算主要取决于气相分率,而不是温度。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1)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含量分布有极大值;(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在塔顶和塔釜都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共沸精馏:如果所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成为共沸精馏。

加入的新组分叫共沸剂。

萃取精馏:如果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有的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被称为萃取精馏。

加入的新组分叫溶剂。

多组分混合物的吸收过程: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难溶组分即轻组分一般只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易溶组分即重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上被吸收,而关键组分才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和固体中提取出某种高沸点的成分,以达到分离或提纯的新型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密度接近于液体,有较好的溶解能力;黏度接近于气体,黏度小,渗透性好;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传质推动力大。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性:(1)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越接近操作温度,溶解能力越大;(2)临界温度相同,与被萃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似,溶解能力越大。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1)压力升高,溶解能力变大;(2)温度升高,溶解能力下降;(3)压力影响比温度影响大;(4)高压易于溶解,低压易于解析,高温易于解析,低温易于溶解。

MESH方程:M—物料衡算式;E—相平衡关系式;S—摩尔分数加和式;H—热量衡算式膜的概念:(1)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2)凝聚态物质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3)膜本身是均匀的一相;(4)膜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

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溶剂(通常是水)的物质,对溶液施加压力,使溶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反渗透极化:当不同大小的分子混合物流动通过膜面时,在压力差作用下,混合物中小于膜孔的组分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组分被截留,这些被截留的组分在紧邻膜表面形成浓度边界层,使边界层中的溶液浓度大大高于主体流溶液浓度,形成由膜表面到主体流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流溶液中,这就是反渗透极化。

电渗析:用膜把容器隔成两部分,在槽的两端加上电源,定向的把溶液中不离解的物质除去,这种以电能分离低分子的电解质方法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的极化:当操作过程中操作电流过大(或隔离室内水流状况不佳),膜的表面就会出现缺离子的真空状态,水就会离解成H+和OH-,以这些离子的迁移来传递电流,这样电渗析极化。

电渗析极化后的现象:(1)浓水室—侧膜PH增大,淡水室—侧膜PH减小;膜一边酸液,一边碱液,膜的寿命减小;(2)膜上沉淀结垢,膜的交换流量和透过性下降;(3)设备阻力增大,电流效率下降,出水水质下降;(4)部分电流的消耗在与脱盐无关的OH-的迁移上电流效率下降。

防止消除极化的方法:(1)加强原水处理,除去悬浮物等固体物质,降低水的硬性;(2)操作电流应小于极限电流;(3)定期倒换电极;(4)定期酸洗;(5)向原水中加入掩蔽剂,屏蔽钙、镁离子。

分离过程的选择原则:(1)首先选平衡分离过程,次选速率分离过程;(2)平衡分离过程中,首先选能量分离剂过程,次选质量分离剂过程;(3)系统中含固相,应先把固相分离掉;(4)分离因子大的系统,尽量用单级或级数不多的设备;(5)按相对挥发度递减的顺序,逐个从塔顶蒸出各个组分;(6)最困难的组分放在最后;(7)分离很高,回收率高的组分,塔放在最后;(8)价格合理,安全环保。

精馏效率高于吸收效率的原因:精馏过程一般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液体粘度下降,汽液两相接触好,同时使液相扩散散系数变大,导致传质速率升高,故效率较高。

反之,吸收过程在较低温度下操作,效率较低。

分离剂:某种形式的能量或不同于原料的某种物质。

分离过程的重要作用:a.分离装置的经费占总投资的50%—90%;b.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c.对环保起重要作用。

分离过程可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

对象上:前者为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后者为均相混合物。

过程上:前者是机械分离,后者是加入分离剂后产生了不同相。

传质分离又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同等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特征:该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固定设计变量数:描述进料物流的那些变量(如进料的组成和流量)以及系统的压力;可调设计变量:由设计者来决定的.郭氏法的可调设计变量:串级单元数目、分配器数目、侧线采出单元数目、转热单元数目。

清晰分割:若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

宽沸程物系:是指构成混合物的各组分的挥发度相差悬殊,其中一些很易挥发,而另一些则很难挥发。

热衡算主要的取决于温度。

窄沸程物系:各组分的沸点相近。

热量衡算主要取决于气相分率,而不是温度。

多组分精馏与二组分精馏在含量分布上的区别:(1)在多组分精馏中,关键组分的含量分布有极大值;(2)非关键组分通常是非分配的,即重组分通常仅出现在釜液中,轻组分仅出现在馏出液中;(3)重、轻非关键组分分别在进料板下、上形成几乎恒浓的区域;(4)全部组分均存在于进料板上,但进料板含量不等于进料含量。

非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只在塔顶或塔釜出现的组分。

分配组分:在多组分精馏中,在塔顶和塔釜都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

共沸精馏:如果所加入的新组分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形成最低共沸物从塔顶蒸出,这种特殊精馏成为共沸精馏。

加入的新组分叫共沸剂。

萃取精馏:如果加入的新组分不与原系统中的任一组分形成共沸物,而其沸点又较原有的任一组分高,从釜液离开精馏塔,这类特殊精馏被称为萃取精馏。

加入的新组分叫溶剂。

多组分混合物的吸收过程:不同组分和不同塔段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难溶组分即轻组分一般只在靠近塔顶的几级被吸收,而在其余级上变化很小;易溶组分即重组分主要在塔底附近的若干级上被吸收,而关键组分才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体和固体中提取出某种高沸点的成分,以达到分离或提纯的新型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密度接近于液体,有较好的溶解能力;黏度接近于气体,黏度小,渗透性好;超临界流体的扩散系数是液体的100倍,传质推动力大。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性:(1)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越接近操作温度,溶解能力越大;(2)临界温度相同,与被萃物质的化学性质越相似,溶解能力越大。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1)压力升高,溶解能力变大;(2)温度升高,溶解能力下降;(3)压力影响比温度影响大;(4)高压易于溶解,低压易于解析,高温易于解析,低温易于溶解。

MESH方程:M—物料衡算式;E—相平衡关系式;S—摩尔分数加和式;H—热量衡算式膜的概念:(1)如果在一个流体相内或两个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一薄层物质就是膜;(2)凝聚态物质可以是气态、液态、固态;(3)膜本身是均匀的一相;(4)膜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

反渗透: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溶剂(通常是水)的物质,对溶液施加压力,使溶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反渗透极化:当不同大小的分子混合物流动通过膜面时,在压力差作用下,混合物中小于膜孔的组分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组分被截留,这些被截留的组分在紧邻膜表面形成浓度边界层,使边界层中的溶液浓度大大高于主体流溶液浓度,形成由膜表面到主体流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浓度差的存在导致紧靠膜面溶质反向扩散到主体流溶液中,这就是反渗透极化。

电渗析:用膜把容器隔成两部分,在槽的两端加上电源,定向的把溶液中不离解的物质除去,这种以电能分离低分子的电解质方法称为电渗析。

电渗析的极化:当操作过程中操作电流过大(或隔离室内水流状况不佳),膜的表面就会出现缺离子的真空状态,水就会离解成H+和OH-,以这些离子的迁移来传递电流,这样电渗析极化。

电渗析极化后的现象:(1)浓水室—侧膜PH增大,淡水室—侧膜PH减小;膜一边酸液,一边碱液,膜的寿命减小;(2)膜上沉淀结垢,膜的交换流量和透过性下降;(3)设备阻力增大,电流效率下降,出水水质下降;(4)部分电流的消耗在与脱盐无关的OH-的迁移上电流效率下降。

防止消除极化的方法:(1)加强原水处理,除去悬浮物等固体物质,降低水的硬性;(2)操作电流应小于极限电流;(3)定期倒换电极;(4)定期酸洗;(5)向原水中加入掩蔽剂,屏蔽钙、镁离子。

分离过程的选择原则:(1)首先选平衡分离过程,次选速率分离过程;(2)平衡分离过程中,首先选能量分离剂过程,次选质量分离剂过程;(3)系统中含固相,应先把固相分离掉;(4)分离因子大的系统,尽量用单级或级数不多的设备;(5)按相对挥发度递减的顺序,逐个从塔顶蒸出各个组分;(6)最困难的组分放在最后;(7)分离很高,回收率高的组分,塔放在最后;(8)价格合理,安全环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