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2)

合集下载

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主要特色与启示描述

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主要特色与启示描述

9
(二) 案例及案例的基本内涵



学 从学习的角度看




主 要
从教学的角度看


一个案例是人们为解决问题而精心设计 的一个具体的、应用的和控制的练习。
一个好的案例应反映出:(1)教学适用性。 (2)案例要能引起争论。(3)对决策分析 起重要作用。(4)要有概括性。(5)案例 要简洁等特点。(小劳伦斯·E·列恩)


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

等教育学府,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案例教学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

接着哈佛医学院也开始引进使用案例教学。



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两大学院案例教学成功实践

的鼓舞之下,哈佛商学院才于1921年正式采用案

例法教学。
(一) 哈佛案例教学的由来


2020/5/25
15
主要内容
一 案例教学的缘起及主要功用 二 哈佛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及特色优势 三 哈佛案例教学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一些启示
2020/5/25
16
(一)
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的 主要特征和教学要件
哈 特佛 点案 其例 特教 色学 优的 势主

主要特征
案例教学以学员自学和团队学习为前提 案例教学以现实的企业决策为题材 案例教学以学员的能力培养为核心

生的类似事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及 主 要
案例的类型是多样的,有些是从纯粹的描述到细致分 析的;有些可能是决策导向或问题式的;有些是评估 性或描述性的。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号称资本主义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最著名的学府,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

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五分之一毕业于这所学院。

因此,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建校已79年。

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和不同凡响的校风,其影响之大,实非言语所能形容,全校有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特殊集体精神。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学院的传家宝,每个案例的描写都是工商企业将遇到的真实问题,有时案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

案例的最后,总是问你:“你说该怎么办?”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

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

案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决策。

案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

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到I的9个班,每班90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时间里,学生们要分析800多个案例。

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

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

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

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

管理学苹果公司案例分析

管理学苹果公司案例分析

苹果企业案例分析报告题目:Apple,让科技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级:1304113*名:***2014 年 5 月 22 日一、苹果公司概况1、苹果公司简介苹果公司,全称苹果股份有限公司,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于旧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2、苹果公司发展史[一九七六年]4月1日,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创立苹果电脑公司。

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一九七七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一九八四年]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二零零一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二零零二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称为“Touch wheel”的触摸式感应操控方式。

[二零零三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乐播放器,可同时支持Mac和Windows,并取消Firewire 连接埠的设计。

[二零零四年]推出第四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 mini上的“Click Wheel”操控设计。

此后还推出搭载彩色显示屏的iPod Video。

推出迷你版iPod mini数码音乐播放器,其金属外壳与其他机种歧异性极大。

[二零零五年]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推出第二代iPod mini 迷你数码音乐播放器与iPod shuffle,其无显示屏设计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满。

推出iPod nano 超薄数码音乐播放器,采用彩色显示器。

[二零零六年]斯蒂夫·乔布斯发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分别为iMac和MacBook Pro。

推出第六代iPod数码音乐播放器,称为"iPod classic"。

《哈佛商学院精选案例》中的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

《哈佛商学院精选案例》中的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

哈佛商学院精选案例: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1. 引言商业智慧和创新教育是当代商学院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哈佛商学院以其丰富的案例研究经验和教学方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哈佛商学院精选案例》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其中的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

2. 案例一:X公司的市场战略转型这个案例讲述了X公司在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卓越执行能力实现市场战略转型。

哈佛商学院将此案列作为一个典型的商业智慧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传达了战略调整、行动计划制定及执行管理等关键要素。

3. 案例二:Y公司的创新文化建设这个案例展示了Y公司如何通过培养创新文化,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哈佛商学院在该案例中强调了注重员工参与、鼓励创新和学习的企业文化对于激发员工潜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并通过真实案例来展示具体实施方法。

4. 案例三:Z公司的颠覆式创新这个案例揭示了Z公司如何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思维和行动,打破传统行业格局并取得成功。

哈佛商学院将此案列作为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的经典案例,阐述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如何带领团队进行创新、出类拔萃并赢得竞争优势。

5. 教学方法与作用哈佛商学院在教授这些案例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

通过深入分析、开放性讨论以及团队合作,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挑战和开展创新思维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6. 结论从《哈佛商学院精选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智慧和创新教育是当代商学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典型案例,学生可以培养出创新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方案的执行能力。

哈佛商学院在商业智慧与创新教育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高等商学院借鉴和运用。

希望以上内容满足您的要求。

如有需要修改或添加其他主题,请随时告诉我。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

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哈佛商学院的经典商业成功案例:海底捞海底捞的速度不算快,从1994年创办,到现在整整十七个年头,才60个连锁店,营业额也就十几亿。

海底捞所在的产业一点都不酷,就是火锅,它既不是资源垄断行业,也不是高科技行业,只要是中国人,自己在家都会涮。

海底捞的商业模式并不独特,就是一锅一锅卖、一店一店开。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今年刚好四十岁,是个出身底层的“川娃子”,不擅豪言壮语,不帅、肤色黑,比实际年龄看起来老得多。

既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将海底捞搬上封面?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

有人说,如果把海底捞搬到日本或者韩国,它的优势就荡然无存。

但是,日式或者韩式服务舶来已久,中国企业只习得其“变态”之形式,未习得“变态”背后的精髓。

服务者感到耻辱,接受服务者也觉得别扭,原因在于那些标准化的流程移植到中国,其他方的满意往往是建立在员工不满意基础上的。

技校毕业的张勇,发迹在偏僻的四川简阳,一切经验都摸索自简陋的麻辣烫店。

他的逻辑很简单:“公平”。

这词一点都不陌生,向来是人心最普通、却殊难成真的诉求之一。

一旦把这简单口号贯彻到底,员工就会视海底捞为第二个家,为之真心付出,甚至为这个家拼命。

海底捞出色的服务就是这么来的。

就这样,海底捞在海外虽然一家店都没有,却成为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

海底捞员工与富士康员工来自同一群体,主体是80后或90后,在农村长大、家境不好、读书不多、见识不广、背井离乡、受人歧视、心理自卑。

而且相比富士康的环境,在海底捞工作的待遇更低、地位更低、劳动强度更大。

可张勇就是做到了,员工没有跳楼,还能主动、愉悦地为客人服务。

中国近代商业文明最好的传统之一,是较为注重“家庭感”,管理制度也会朝这个方向设计。

可近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机会喷涌而出,这一传统却产生了断裂。

张勇无意中接续了断层,他不懂平衡计分卡,不懂KPI,甚至不采用利润考核,但却创造出让管理专家们叫绝的家庭式管理制度。

融合了儒家之仁——员工在公司找到自尊、法家之术——在公司中强势而富有权谋、道家之无为——给一线员工足够的权限,让其自己管理自己。

苹果案例分析

苹果案例分析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苹果公司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它在加大投入研发的同时,不得不削弱具体 部件的生产规模,所以产品的代工厂商的价格谈判会影响到整体产品的价格。 然而,苹果产品代工所需的技术含量较低,供应商的变动率大,可供选择的 供应商多,而且,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中,苹果占据绝对主动。苹果在电子行 业内是出了名的要求苛刻的客户,由于苹果和乔布斯对于产品品质和保密性 的追求,因此为其提供代工服务的各厂商往往为满足这些标准而疲于奔命。 例如苹果一直把台湾厂商的利润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范围,像鸿海精密公司、 富士康等。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苹果几乎所有产品都基于统一的架构和风格,产品之间不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当用户购买了苹果的一种产品,一般也了解其他的产品,在他们考虑付款购 买其他产品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他们将得到什么样的产品。新产品能够很快的 上手,而顾客在购买是犹豫也会更少。这样就较少的出现讨价还价的情况。 在全球每一家Apple Store开业或新品发布时,都会有那么一群人排队,他 们都是为了在第一时间买到苹果的新产品。
三.企业渠道设计
(1)苹果公司和中国联通多年的战略合作关系; (2)iPhone产品从立项开始就和联通总公司的市场部确立的功能协 作沟通,达成的对联通3G手机各项功能、应用、数据业务的全面支持; (3)iPhone产品的硬件外观及工业设计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性; (4)iPhone产品采用Android开放操作系统,Android Market更多 的应用程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增大了联通网络的数据流量,同 时也就增加了联通公司的数据销售金额; (5)苹果公司在中国排名第二的市场份额,终端销量大,采用解决 方案的社交手机iPhone有着更大的销量预期,更大的销量意味着联通 网络消费者的增加,是联通公司争取客户的目标所在。 (6)因WCDMA网络刚开始在中国应用,市场上只有包括苹果公司在 内少数厂家提供有限的终端产品,联通公司急需这样得到产品与中国 移动和中国电信争夺终端消费者,尤其是高端消费者,以扩大客户群, 提高ARPU值。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

哈佛商学院M B A案例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着名的大学。

哈佛大学生创建300多年以来,为美国以及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学者。

哈佛大学之所以高踞当今世界大学之颠,是与她杰出的教学方法与辉煌的教育成就分不开的,ABC着名电视评论员乔。

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庆时曾这样说道:“一个曾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她的影响足可以支配这个国家。

哈佛大学是辉煌的,但大学中的哈佛商学院更令人称道。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流传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项王冠,而王冠上那夺目的赛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

建校79年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简称,HBS)是美国培企业人才的最着名的学府,被美国人称为是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

在美国500家最大的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

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简称MBA)成了权力与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哈佛的MBA人人都疯狂地关心企业的成长和利润,他们有着极强的追求成功的冲动,和自命不凡的意识,他们是商业活动中的职业杀手。

MBA平均年薪可达10万美金以上,以致美国人指责MBA的第一条缺点就是他们的身份太高。

哈佛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校。

HBS的学制为两年,第一学期学习统一的必修课课程,第二学期进入专业课程,近90年来一概如此。

HBS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商学院硕士课程参考模式,其校规校纪也为其他学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一个令人奇怪的课。

第一年的课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第二年却有点无所事事的轻松。

哈佛商学院《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

“完美的绩效”案例分析1.案例内容关键点梳理:●蓝巴雷公司主营生产多种耐用消费品,一年前面临业绩滑坡的局面●海勒姆一年前加盟,为首席财务官(CFO)兼首席行政官(CAO),感到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扭转了公司的乾坤,推行新的绩效管理体系。

●一系列操作之后取得的成绩: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客户服务的改进、销售佣金结构和奖励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巨大成效,各种数据都显示公司的各项业绩已经得到了飞跃。

●CEO:赞扬了海勒姆的工作,认为在成本削减和经营效率有成效。

●人力资源副总裁:专门做了一个员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员工满腹牢骚,研发部门的士气低落,新产品由于海勒姆推出的僵硬的预算程序,没能及时推出市场;许多人对公司裁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表示不满,因为绩效最高的部门被迫解雇了公司一些最优秀的员工。

销售部门态度消极,存在无人带教和销售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首席法律顾问:公司研发部门正在申请专利的许多产品没有商业可行性。

●客户反映:货物不能按时送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首先,海勒姆的工作确实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是卓有成效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次,推行新的绩效体系存在较多问题,没有考虑到组织中高层、中层、基层的接受程度,疏于与各部门的沟通,甚至缺乏对一线的调研和市场了解,过多的衡量“硬性”的业绩指标,忽略了“软”的因素,如团队文化、无边际协作等等;同时公司分权、授权问题,财务总监和行政总监合并为一人管理,还具体负责销售业绩,在现代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案例篇幅的限制和对实际工作经验的反思,我们认为这个案例并不只是改进绩效方案、加强团队协作、制定合理目标、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里忽略了大量的前提和存在诸多“怪象”,因为在不同的企业战略、供需结构、市场竞争等情况的影响下,对于蓝巴雷公司和海勒姆,最后的决策和选择应不尽相同,甚至“背道而驰”。

需要考虑的前提:●蓝巴雷公司所在的是蓝海市场还是红海市场?●蓝巴雷公司的战略到底是什么?预期要达到的市场占有度要做到多少?一年前业绩下滑到什么程度,公司调整绩效体系的核心目标工作是什么?●海勒姆本人的职业生涯如何?在此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基础?是否真的存在“空降兵”问题?●以往的绩效体系是考核什么的?销售渠道就是以业绩说话,为什么就特然间不适应了?案例存在如下诸多“怪象”:●HR副总通过“问卷”的形式调研出员工普遍不满,一方面问卷在设置和报告上就容易存在“猫腻”,更重要的,一个普遍负面情绪较多、消极情绪充斥的组织,却在短时间使业绩飞跃,在一个以渠道销售为主的行业,恕我们见闻浅薄,是小概率事件。

苹果案例分析

苹果案例分析

苹果案例分析报告一、ipod受欢迎的原因(一):IPOD卖的是文化和品牌早些年苹果推出高端Mac计算机,由于用户对Mac全新平台不适应导致市场局面一直打不开,苹果的知名度也一直不够响亮。

直到几年前适逢便携式播放器和网上在线音乐产业处于萌芽待发的时候,苹果一举推出音乐播放器iPod,一炮打响,咸鱼大翻身。

几年来,苹果在便携式播放器市场一路领先,不同价位、不同配置、不同存储容量的产品层出不穷,通过不断添加最新元素到iPod 产品中,2004年Q4的市场占有率到达60%。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MP3播放器生产商能够挑战苹果的霸主地位。

苹果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已经把iPod和“苹果”品牌捆绑在一起了。

(二):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的的竞争1、是创新iPod具有苹果公司产品一脉相传的灵感和风格;2、是合适的载体和准确的进入市场时机,苹果在最适当的时候以iTunes 形式进入在线音乐领域不得不让人叹服。

所以,即使其他消费电子厂商,例如索尼、创新、Rio等具有比苹果更多的资源,但市场份额始终不能与苹果抗衡,原因很简单,就是缺乏时机和创新。

苹果仅仅凭借iPod一个产品就占据了60%的市场,但索尼和创新却在不恰当的时期同时推出四款产品,甚至一些是闪存播放器。

我们知道,尽管要拿两种不同生产线的产品相互竞争,甚至希望某种产品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比较困难的。

但一般来说,硬盘式播放器相对较昂贵,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闪存式播放器。

全球最大系统集成商之一的戴尔也曾经力推过Jukebox,但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原因是Jukebox不够iPod制作精致,而且给消费者带来的冲击力也不够大。

创新的实力可以说是几大消费电子厂商中唯一较接近苹果的。

尽管创新的Zen产品线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可以预言其潜力已经到头了。

理由很明显,就是缺乏创新理念。

是不是从起步到现在,创新没有机会超越苹果?注定落后苹果?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iPod的电池和硬盘出现问题,很多机器被紧急召回返修,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个案分析Apple

个案分析Apple

個案分析:Apple有讀者來信問筆者,是否可以稍微把Apple的行銷策略解釋一下,筆者先將過去曾寫過的一篇文章(轉型過程:挾iPod轉型成功蘋果電腦跨入數位家庭)跟讀者分享,有興趣者可以再看一下網誌上另外一篇文章(Touch Your Life_漫談iPhone),筆者會在近期撥空分析Apple與眾不同的行銷模式。

回顧過去創新並非Apple新鮮事1976年4月1日愚人節,由兩個中途輟學年輕人Steve Jobs、Stephen Wozniak以及Ron Wayne共同攜手,在Steve Jobs家裡的車庫成立蘋果電腦公司。

雖然說是成立,但其實背後關鍵在於AppleⅠ以及The Byte Shop負責人Paul Terrell,因為當時候Paul Terrell跟Steve Jobs訂購50部電腦(命名:AppleⅠ),若Steve Jobs能在期限內順利交貨,則Paul Terrell將支付每部電腦500美元,倘若當時Steve Jobs無法在期限內完成,或者Paul Terrell不承認這份訂單,那麼蘋果電腦恐怕也辦法因此開啟往後30年的光輝歲月。

這部AppleⅠ的電腦有幾個特點,首先是AppleⅠ以電視作為顯示器,僅管其顯示功能只能每秒緩慢地顯示60字,但相對於當時絕大多數的電腦都沒有顯示器,AppleⅠ已經具備與眾不同的優勢;其次主機的ROM包括了Bootstrap代碼,這使Apple Ⅰ更容易啟動,且具備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介面,讓AppleⅠ可以用1200位/秒的高速運行。

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註冊成為蘋果電腦有限公司,並於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屆的西岸電腦展覽會(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曝光。

但是過去1年裡有2件重要事情發生,包括Ron Wayne選擇退出蘋果電腦行列,以及Mike Markkula投資9.2萬美元成為Steve Jobs、Stephen Wozniak新伙伴,並且和Steve Jobs共同跟銀行聯合簽署25萬美元的貸款做為蘋果電腦未來擴展業務的資金,且Mike Markkula 在Fairchild Semiconductor 同事Michael Scott成為蘋果公司董事長,並且為蘋果電腦制定了專業的管理政策以及基本的組織結構。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第一篇: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3)Spindler和Amelio时期,1993—1997作为苹果的掌门人,Spindler努力让苹果在其核心市场恢复生气(reinvigorate):教育和桌面排版,苹果在这两个领域分别占据60%和80%的市场份额。

同时,Spindler扼杀(kill the plan)了在英特尔芯片上运行Mac操作系统的计划,并宣布苹果将授权少量(a handful of)公司复制Mac系统。

这些公司将为每一个复制品付约50美元。

在Spindler时期,国际市场的增长成为一个重要目标。

(在1992年,45%的销售来自海外市场。

)Spindler也在寻求减少成本(slash costs),裁员16%,压低研发成本。

尽管Spindler做出种种努力,苹果还是错过了契机(momentum):《Computerworld》在1995年对140个公司买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没有一家Windows用户会考虑用Mac,而超过一半的苹果用户希望买一台用英特尔处理器的电脑。

(见表4)此外,Spindler和Sculley一样,希望开发一个革命性的新操作系统使公司的情况好转(turn the company around),但是寻求突破的美好愿景(prospect)逐渐消失了(fade)。

在1995年底,苹果和IBM解散Taligent和Kaleida,分道扬镳(part ways),在付出5亿美元后,双方都不想转向新技术。

在1996年第一个财务季度,苹果披露了6900万美元的损失并宣布了进一步的裁员计划。

两周后,一位苹果的主管Gilbert Amelio取代Spindler成为了CEO。

Amelio希望推动苹果进入利润高的领域(segment),例如,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和PDA。

在他履职后不久,他宣称苹果将重返高价的差异化战略。

此外,由于Amelio看到了新操作系统的迫切需求(the pressing need),他取消了搁置已久的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开发计划。

哈佛mba经典案例

哈佛mba经典案例

哈佛mba经典案例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商学院之一,其培养出许多成功的商业领袖和创业者。

在哈佛商学院的教学中,有许多经典案例被广泛使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实际商业问题。

以下是一些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的例子:
1. Coca-Cola vs. PepsiCo: 这个案例研究了两家全球知名饮料巨头之间的竞争。

它涵盖了市场份额争夺、品牌定位、广告战略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优势。

2. Apple Inc.: 这个案例研究了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策略。

它涉及到苹果公司的创新、产品设计、市场定位以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技术行业取得竞争优势。

3. Airbnb: 这个案例研究了Airbnb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策略。

它涉及到共享经济、在线平台的发展以及市场扩张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新兴行业中创造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4. Alibaba Group: 这个案例研究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创业故事和商业模式。

它涵盖了电子商务、跨境贸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
题,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每个案例都涵盖了
不同的行业、市场和管理问题。

这些案例通过分析真实的商业情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商业
思维和决策能力。

【供应链管理案例】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案例】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

利丰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 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未对供应链概念形成统一的定义。

1989年,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货商的供货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起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1998年,切斯(Chase)等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供应链管理是应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从原材料供货商通过工厂和仓库直到最终顾客的整个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的过程。

” 利丰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供应链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流程,包括上述的工作流程、实物流程、资金流程和信息流程,均有效地操作。

”利丰研究中心在《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中指出:“从各种不同的论述和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1)供应链由客户(或消费者)需求开始,贯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中间或经过运输和仓储,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业务活动。

(2)供应链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和企业内的部门单位,供应链是这些单位之间的互动和关系,企业之间要密切企业内部的合作。

(3)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程(有研究称为商流,workflow)、实物流程(physicalflow)、信息流程(informationflow)和资金流程(fundsflow)四个方面分析。

供应链的信息流程带动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决定实物流程,实物流程反馈为资金流程。

”这段话反映了利丰对供应链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公司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纳入它们的战略议程中,国际上一些着名的大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戴尔计算机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在全球范围而言,香港的利丰集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美国哈佛商学院就对利丰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做了多个商业案例分析,《哈佛商业评论》称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为“香港风格的供应链管理”,具有“快捷、全球化和创业精神”。

[管理学]乔布斯苹果案例

[管理学]乔布斯苹果案例

史蒂夫•乔布斯——演说家、艺术家、使徒、谋略家、魔鬼和完美主义者的化身文章简介:乔氏力场的威力,并不仅仅靠天生的禀赋就能发挥。

所有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的“讲”和“演”,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设计与不厌其烦地彩排。

众人皆知史蒂夫•乔布斯是商业天才,但他同时还有修辞家、艺术家、使徒、谋略家、魔鬼和完美主义者的特质。

要了解苹果为什么能成为今天的苹果,必须对乔布斯性格的诸多方面进行检视。

如果要找一个历史人物来对应乔布斯,或许达•芬奇是个合适的选择。

这并不是说乔布斯达到了“文艺复兴人”的广博,也不是说他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一种职业,行政总裁(CEO)显然是另外一种。

乔布斯会让我想到达•芬奇,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极少数能够跨越人文科学与技术的能人异士。

事实上,这是乔布斯本人对苹果的定位。

2010年4月,他对前来采访的英国著名作家和演员史蒂芬•弗莱(Stephen Fry)说:“我一直是这样看苹果的:处在人文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口上。

”1、修辞家。

乔布斯不说废话。

弗莱今年四月前往苹果总部拜见他的偶像时问到:“你会打算在近期离开苹果吗?这对于你的职业生涯也是一个完满的句号了。

”乔布斯的回答里没有一个单词超过两个音节:“I don’t think of my life as a career. I do stuff. I respond to stuff. That’s not a career - it’s a life!”(“对我来说,人生不是‘职业生涯’。

做事,回应各种情况,这不是什么职业生涯,这是人生!”)即便是在iPhone几成“街机”的今天,回想起2007年1月的Macworld大会,仍然是一次震撼体验。

那不仅是一次完美的讲演范本,也让新一代技客们重温了1984年第一台麦金塔电脑发布时的盛况。

很多人看过乔布斯在产品发布会上的讲演之后,都有自己英文进步了的错觉。

乔布斯讨厌陈词滥调(例如‘职业生涯’),坚持用简单、直接、无歧义的词。

苹果:组织结构皆为创新

苹果:组织结构皆为创新

苹果:组织结构皆为创新让组织结构服务于创新,苹果的办法是让专家领导专家。

苹果公司以其在硬件、软件和服务方面的创新而闻名于世。

正是由于这些创新,苹果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97年回归时的8000名员工和70亿美元收入发展到2019年的13.7万名员工和2600亿美元收入。

与之相比,在苹果的创新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组织设计及相关的领导模式则少有人知。

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时,苹果采用的是同等规模的公司常见的传统结构。

公司分为若干业务部门,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损益责任。

Macintosh产品事业部、信息设备部、服务器产品部等各部门的经理,就像常见的分散管理的业务部门那样相互争斗,尤其是在公司内部报价上吵个没完。

重返CEO岗位第一年,乔布斯就认为传统的管理扼杀了创新,于是在一天内解雇了所有业务部门经理,让整个公司共同承担损益,并把各业务部门里不同的职能部门整合成一个职能型组织(见图表“苹果的职能型组织”)。

以当时的规模而言,苹果采用职能化结构可能不足为奇。

令人惊异的是,如今苹果的收益已经是1998年的近40倍,复杂程度大大提升,却仍然保留着这一结构。

高级副总裁负责管理各职能部门,而不是产品。

乔布斯之后接任CEO的蒂姆·库克(Tim Cook),同样在组织结构图上占据了唯一一个管理所有主要产品的设计、工程、运营、营销和零售的职位。

实际上,除CEO以外,公司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着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绩效与损益表挂钩的经理。

商业史和组织理论表明,创业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复杂程度提升,必须从职能型结构转为多部门结构,让责任与控制权保持一致,并防止决策沿组织结构图向上涌到最高层发生拥堵。

将关键职能的控制权交给业务部门领导者,可以让他们充分满足各自部门的客户需求,最大限度提升业绩,也让监管他们的高管能够评估他们的表现。

哈佛商学院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Chandler)记载,杜邦和通用汽车等美国企业早在20世纪初就从职能型结构转变为多部门结构。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汇报2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汇报2

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解读史美兰哈佛案例教学与哈佛案例一样经典。

如何把哈佛的经典案例搬上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环节非常重要。

哈佛案例教学的独特的方式是什么?经过在哈佛的学习体会,我的解读包括以下环节。

哈佛案例教学是区别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它绝对不是简单的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以一个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课前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课程按照严格的教学环节展开,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自从把案例教学方式引入管理学科的教学之后,几十年来,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一直将案例教学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

为什么坚持案例教学,哈佛人有明确的认识。

在哈佛,教学方式与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方式是哈佛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哈佛大学办学的宗旨是"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

在这样的办学宗旨下,哈佛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一流管理人才--公司经理式的通才"。

肯尼迪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

"既然是培养未来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因此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的灵活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哈佛人认为,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哈佛人要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方法。

案例教学要求学员学会把已有的理论及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的信息解决问题。

2锻炼决策的勇气和信心。

案例教学通过课堂的讨论和分析,提高学员的思维和决策能力,锻炼学员决策的勇气和自信。

学员要学会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果断制定战略,明确阐述自己的政策。

哈佛商学院教育成功案例(2篇)

哈佛商学院教育成功案例(2篇)

第1篇1.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 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和CEO,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期间就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虽然他在哈佛期间并未完成学业,但他的创业故事成为了哈佛商学院教育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

2. 比尔·盖茨(Bill Gates) - 虽然盖茨在哈佛大学只待了一段时间就退学了,但他在哈佛的经历为他日后的商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哈佛商学院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对于培养盖茨的商业思维和领导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 - 作为通用电气的前CEO,韦尔奇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MBA课程。

他在HBS学到的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他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之一。

4. 玛丽·巴拉(Mary Barra) - 现任通用汽车CEO,巴拉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MBA课程。

她在HBS的学习经历,为她日后的领导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5. 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 - YouTube的CEO,她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MBA课程。

沃西基在HBS的学习经历,帮助她成长为一位成功的女性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6. 拉里·佩奇(Larry Page) - Google的联合创始人,佩奇在哈佛大学完成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并在HBS完成了MBA课程。

他在HBS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创新和领导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案例表明,哈佛商学院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商业领袖和企业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HBS的教育成功,不仅体现在学生们的个人成就上,还体现在他们对全球商业和社会的积极贡献上。

第2篇1. 通用电气(GE)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杰克·韦尔奇如何将通用电气从一家传统的制造公司转变为一个多元化的服务公司。

韦尔奇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推动创新和加强执行力,将GE带入了全球领导者的位置。

典型事例总结

典型事例总结

典型事例总结典型事例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项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这些事例通常会被广泛地研究和探讨,成为该领域或活动的经典案例。

以下是我对一些典型事例的总结,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商业领域的典型事例1. 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在商业领域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苹果公司始于1976年,由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

不断突破创新和引领潮流,苹果公司发明了iPod和iPhone等颠覆性的产品,迅速成为当时消费电子市场的领导者。

苹果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他们的远见卓识和一贯坚定的品牌策略,包括独特的设计、高品质的产品和数据安全。

2. 亚马逊公司亚马逊公司是一个创新性的电商平台。

亚马逊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在线书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

亚马逊公司具有的优势是他们丰富的库存、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和一流的客户服务,而且他们追求的是长期的成功和稳定的增长。

二、科技领域的典型事例1. 谷歌公司谷歌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商,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不断地改进搜索算法和技术的革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谷歌公司逐步扩大了业务范围并进军不同领域,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

谷歌公司的成功源于他们不断发掘新的技术和创新方式,不断地探索新的市场。

2. 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推广电动汽车的公司,他们的创新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上的颠覆性改变。

特斯拉公司的产品具有领先的技术和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和高品质汽车的需求。

特斯拉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声誉和创新性的销售渠道。

三、教育领域的典型事例1. 范思哲学院范思哲学院是全球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学院之一。

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拥有世界级的教师和课程、先进的教室和技术以及卓越的学生组成。

除了培养有才华的时装设计师,范思哲学院还致力于将学术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积极与业内合作,范思哲学院为学生提供实际、实用的教育经验。

财务报告分析哈佛模型(3篇)

财务报告分析哈佛模型(3篇)

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报告分析成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评估投资风险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哈佛模型作为一种经典的财务分析工具,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哈佛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对哈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一、哈佛模型的基本原理哈佛模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David L. Scott和James W. Schweiher共同提出。

该模型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分析,全面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1. 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以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

2. 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3.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以评估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

4. 成长能力分析:主要关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以评估企业的成长潜力。

二、哈佛模型的应用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2. 计算指标:根据哈佛模型的基本原理,计算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

3. 分析比较:将计算出的指标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4. 评估风险:根据分析结果,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

5. 提出建议: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哈佛模型的应用实践以下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说明哈佛模型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应用。

1. 收集数据:收集该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2. 计算指标:(1)盈利能力分析:计算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等指标。

(2)偿债能力分析: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3)营运能力分析: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分析哈佛商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早先名为“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是常春藤联盟商学院之一。

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全才,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可以排除特殊品性的必要,也可提供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

“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到答案或者寻求帮助得到答案。

而往往忽略的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如何思考得到答案。

管理学教育我们,学会如何思考,然后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后一课堂上,教授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理论的聚焦镜对准自己,并针对下列三个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1. 我怎样确保我在职业生涯中会快乐?2. 我怎样确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关系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3. 我怎样确保我一定不会进监狱呢?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并非如此。

当年罗兹学者班32个同学就有2个进过监狱。

安然(Enron)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他们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们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们引上了歧途。

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以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

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

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

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商学院苹果案例分析(2)
Sculley时期,1985——1993
Sculley致力于使苹果成为桌面排版(desktop publishing)和教育领域的领军者。

同时,他极力想把苹果打造成一家大企业。

苹果与优秀的软件企业(例如Aldus 网页制作软件)以及激光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的结合使Mac在桌面排版领域无人匹敌(unmatched)。

销售迅猛增长,苹果一跃成为国际品牌。

到1990年,苹果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稳定(stabilize)在8%左右。

教育市场的收入约占苹果在美国市场收入的一半,苹果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hold a share)超过了50%。

苹果拥有10亿美元的现金,并且是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PC公司。

不管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苹果始终是后来主流的IBM兼容标准的唯一替代选择。

在横向与纵向整合方面,苹果的实践都甚于其他PC公司,除了IBM。

苹果从零开始(from scratch)设计其产品,使用独特的芯片、磁盘驱动、显示器和造型别致的底盘(chassis)。

苹果还开发了专用的(proprietary)与Mac绑定的(bundle with)操作系统、自有的应用软件、包括打印机等其他周边产品(peripheral)。

相比之下,分析人士通常认为苹果的产品比IBM兼容的产品更通用(versatile)。

1990年微软发布Windows 3.0时,IBM兼容机缩小了在使用便捷性方面的差距(narrow the gap)。

但在诸如多媒体等核心软件技术方面,苹果依旧具有很大的优势(retain a big lead)。

此外,苹果控制了它电脑的所有方面,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桌面解决方案,包括硬件、软件、以及允许用户即插即用的的周边设备(peripheral)。

相比之下(by contrast),用户总是为向IBM兼容机添加硬件、软件备受煎熬。

结果,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大多数IBM和兼容机用户在容忍(put up with)他们的机器,但是苹果的用户由衷地热爱他们的Mac。


这种对Mac的热爱(love affair)使苹果能为产品制定高价(premium price)。

高配的(top-of-the-line)Mac趋于10,000美元一台,每台毛利润(gross profit)大概在(hover)令人嫉妒(enviable)的50%。

但是,苹果的高管意识到麻烦正在酝酿(brew)。

随着IBM兼容机价格下降,相比之下(by comparison),Mac 的价格显得过高(overpriced)。

正如Sculley所说:“我们逐渐被认为是计算机领域的宝马,Mac的产品组合(portfolio)是独一无二(exclusively)的高端(high-end)、
高价的电脑......没有低价,我们可能会陷入(be stuck doing)出卖我们的客户群(installed base)的境地。

”此外,苹果的成本:苹果将9%的收入投入研发,康柏是5%,其他很多效仿IBM的制造商是1%。

这些引发了苹果后来的战略副总裁(vice president of strategic)Dan Eilers的担忧,他总结道:“苹果正在经历下滑期。


Sculley是个训练有素的营销人员。

但是,在1990年三月,他承担(take on)了首席技术官的职位(post)。

作为CEO和CTO,Sculley希望借提供能让苹果重获市场份额的产品和价格使苹果进入市场主流。

这意味着苹果必须成为一个满足大众市场需求的低成本的电脑制造商。

他同样致力于通过每半年或一年推出成功的产品从而保持苹果在技术上的优势。

在1990年10月,苹果推出了999美元的Mac Classic,发起了对低价的IBM产品的正面交锋(complete head-to-head with)。

一年后,苹果推出了PowerBook 手提电脑,获得了好评(a rave review)。

在1993年,苹果推出了高端的PDA产品Newton。

尽管Sculley寄予厚望,但是Newton最终失败了。

同时,在1991年,Sculley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与苹果的首要对手(foremost rival)IBM合作(forge an alliance with)。

苹果和IBM成立了一家名叫Taligent的联合企业,旨在开发一款革命性的新操作系统。

在此期间,它们花费了约5亿美元开发新一代操作系统,随后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这两家公司还成立了另一家名叫Kaleida的联合企业,用于开发多媒体应用。

苹果努力(commit to)从摩托罗拉微处理器生产线向IBM的PowerPC芯片倾斜,IBM同意将其技术授权给摩托罗拉以保证苹果能有一个第二货源。

Sculley坚信PowerPC能帮助苹果超越(leapfrog)英特尔平台。

同时,苹果承担了另一项涉及Novell和英特尔的合作项目。

代号(code named)“星际跋涉”,这是一项高度机密的在英特尔芯片基础上运行Mac操作系统的工作。

一个样机(prototype)准备在1992年11月发布。

在Sculley的管理下,苹果通过将生产转包给其他承包商(subcontractor)来降低成本(drive down costs)。

但是这些努力不足以维持苹果的盈利能力,其毛利下降到34%,低于10年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在1993年6月,苹果董事会将Sculley“提升”为主席,并任命公司总裁Michael Spindler为新的CEO。

五个月后,Sculley 永远地(for good)离开了苹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