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服务规范完整版.doc

合集下载

2021年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021年第三版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欧阳光明(2021.03.07)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 重 精 神 障 碍 患 者 随 访 服 务 记 录 表
自知力 睡眠情况 饮食情况
2自知力不全 3较差 3较差
3自知力缺失
个人生活料理 家务劳动 社会功能情况 生产劳动及工作 学习能力 社会人际交往 危险行为 两次随访期间关锁情况 两次随访期间住院情况 实验室检查 用药依从性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是否转诊 用药情况 1轻度滋事 1无关锁 0未住院 1无 次 2关锁 2肇事
判定 标准
随访要求
不 稳 定 基 本 稳 定
稳 定
3-5级
明显
缺乏
急性
严重
满足其 中1个以 上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必要时报告公安 部门协助送院治疗,住院治疗者 2 周内 了解治疗情况。未能住院患者,联系精 神专科医师进行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 民警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首先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 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 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 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3个 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 科医师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1-2级
或至少有1方面较差
0级
基本 消失
基本 恢复
一般 或良 好

稳定
全部 满足
3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分三类
稳定:0级,且,各项基本好 基本稳定:1-2级,或,至少一项较差 不稳定:3-5级,或,各项均较差(精神症状明显、 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信息管理 随访评估 分类干预 健康体检
服务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 辖区内常住居民 • 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 诊断明确 •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出院证明(盖章) • 精神科医师诊断和复核诊断表(签名) • 严重精神障碍线索调查登记表
• 在家居住 • 出院患者,包括疗养院、养老院、托养机构等
第2页/共56页
一、服务对象
• 严重精神障碍
• 自愿登记:只有6种
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军人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1未婚 2 已婚 3丧偶 4离婚 5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
□/□/□
1无 2青霉素 3磺胺 4链霉素 5其他
病情波动 或药物疗 效不佳
伴有药物 不良反应 或躯体症 状恶化
继续现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
在规定剂量范 围内调整现用 药物剂量 2周时随访
继续现

治疗方案

3个月
时随访
查找原因对症 治疗 2周时随访
请精神
专科医师

进行技术

指导
1个月
时随访
不 危险性3~5级或精神症状明 稳 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 定 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 如果近1年表现有精神症状,应在健康体检表 “症状”栏选勾“25其他”项,并填写具体的精 神症状
• 在健康体检表中的“现存主要健康问题” 栏 “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项选勾“2 有”,并填写出所罹患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名称
第6页/共56页
居民健康档案
• 将近1年的住院情况和用药情况,填写在相应的健康 体检表栏中,如果无,则不需填写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 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 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 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 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6级评估的分级要点实际并不难,可以简单记为: 0级无,1级骂, 2级3级有打砸; 2级家内摔东西,别人
•详细请参照填表 说明填写。
(二)随访评估
◦ 1、危险性评估 ◦ 2、精神状况 ◦ 3、躯体疾病 ◦ 4、社会功能 ◦ 5、服药情况 ◦ 6、实验室检查结果 ◦ 7、失访处置
(注意时间段:从上一次随访至现在)
0 级:无符合以下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规范管理率/稳定率)减少为1个规范管理率 7、完善个人基本信息、随访记录表。
•服务规范解读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 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 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 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6
(一)患者信息管理 1、患者来源 2、全面评估 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4、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2 自杀 3 他杀 4 意外 5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 6其他 □
0 (0级) 1(1级) 2(2级) 3(3级) 4(4级) 5(5级)

1幻觉 2交流困难 3猜疑 4喜怒无常 5行为怪异 6兴奋话多 7伤人毁物
8悲观厌世 9无故外走 10自语自笑 11孤僻懒散 12其他
□/□/□/□/□/□/□/□/□/□/□/□
1无 2有:名称①
时间
/ 名称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三版)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三版)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如有无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 等。
主要检查是否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脏病、 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 异常等。
个人生活料理 家务劳动 生产劳动及工作 学习能力 社会人际交往
(1好、2一般、3较差)
用药依从性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 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 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 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 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 ,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 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8小学9文盲或半文盲10不详

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专业技术人员 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商业、
服务业人员 4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军人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1未婚 2 已婚 3丧偶 4离婚 5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厕所
1卫生厕所 2一格或二格粪池式 3马桶 4露天粪坑 5简易棚厕

禽畜栏
1无 2单设 3室内 4室外

个人基本信息表 来自《居民健康 档案》,新版在 血型、文化与职 业等有所修订。
附表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新版修订 增加:就业情况; 患者对家庭社会的 影响改为:危险行 为;
详细请参照填表说 明填写。
自知力 睡眠情况 饮食情况
社会 功能 情况
危险行为 两次随访期间关锁情况 两次随访期间住院情况
实验室检查 用药依从性 药物不良反应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



10
健康体检表
内容 症状
检查项目 1无症状 2头痛 3头晕 4心悸 5胸闷 6胸痛 7慢性咳嗽 8咳痰 9呼吸困难 10多饮 11多尿 12体重下降 13乏力 14关节肿痛15视力模糊16 手脚麻木17尿急18尿痛 19便秘 20腹泻21恶心呕吐22眼花 23耳鸣 24乳房胀痛 25其他 :幻觉、行为怪异
1.检查发现。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
(2 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康体检。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 理
和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 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健康体检。
卫 生 服
基 层 卫
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 耐多药患者)
危险性行为
精神状况
社会功能是否恢复
精神症状是否消失
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
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或躯体疾病情况
三个分类
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
.
16
1.病情不稳定患者
第1维度
若危险性为 3~5 级
第2维度
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 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干预措施
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 第三版)
.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7年1月,发布第三版 2011年版的修订 适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站) 包括12项内容
.
2
附件
2016
2016 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览表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血型
文化程度
职业
婚姻状况 医疗费用 支付方式 药物过敏史 暴露史
疾病
既往史
手术 外伤 输血
家族史
遗传病史 残疾情况
生活环境*
1男 2女 9未说明的性别 0未知的性别 □
出生日期
□□□□ □□ □□
工作单位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1户籍 2非户籍

民 族 01汉族 99少数民族 □
1 A型 2 B型 3 O型 4 AB型 5不详 / RH:1阴性2阳性3不详 □/□
轻度滋事
◦ 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 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肇事
◦ 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 ,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1研究生2 大学本科 3大学专科和专科学校 4中等专业学校5技工学校6高中7初中
8小学9文盲或半文盲10不详

0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1专业技术人员 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3商业、服 务业人员 4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军人 7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每次剂量 mg
关于用药依从性
◦ “规律”为按医嘱用药, ◦ “间断”为未按医嘱用药,用药频次或数量不足; ◦ “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 ◦ “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
关于药物不良反应
随访日期 本次随访形式 若失访,原因
如死亡,日期和原因
危险性评估 目前症状

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1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第三版)

7脑卒中 8严重精神障碍 9结核病 10肝炎 11其他法

息在
往 史 手术
表血
外伤
1无 2有:名称① 1无 2有:名称①
时间 时间
/名称② /名称②
时间 时间

输血 1无 2有:原因① 时间 /原因②
时间
、 文
父亲
□/□/□/□/□/□
母亲
□/□/□/□/□/□
化 家族史 与 职
兄弟姐妹
□/□/□/□/□/□
监护人电话
辖区村(居)委会联系人、电话
户别
1 城镇 2 农村

就业情况
1 在岗工人 2在岗管理者 3农民 4下岗或无业 5在校学生 6退休 7专业技术人员 8其他 9不详

知情同意
1同意参加管理 签字:
0不同意参加管理 签字时间




严 重
初次发病时间




既往主要症状
1幻觉 2交流困难 3猜疑 4喜怒无常 5行为怪异 6兴奋话多7伤人毁物 8悲观厌世 9无故外走 10自语自笑 11孤僻懒散 12其他□/□/□/□/□/□/□/□/□/□/□/□
服务病种
➢6大类严重精神障碍 ➢发病报告的患者诊断不局限于此6种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信息管理
信息来源
➢家属提供 ➢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 相关信息(门诊确诊患者信息、出院信息及发病报告信息) 进行一次全面评估(首次随访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并 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录入《江苏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直报用户帐号开 设到乡镇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重精神障碍服务规范第三版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 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 6 级。

0 级:无符合以下1-5 级中的任何行为。

1 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 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 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 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臵,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 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 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 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 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 个月时随访。

基本公共卫生规范 (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规范 (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涉及考核 注:《第三版》考核方案未出台
36
6
附件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注:涉及的工作表格不止这三个)
37
谢谢各位同仁!
敬请批评指正
(注意时间段:从上一次随访到现在)
23
2
服务内容
分类干预
1 分类
两个维度 危险性评估:0~5级 精神状况: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躯体疾病
三种类型 稳定:0级,且,各项基本好 基本稳定:1~2级,或,至少一项较差 不稳定:3~5级,或,各项均较差
24
2
服务内容
录入信息系统
5
2
服务内容
患者信息管理
1 患者来源
(1)家属提供 (2)机构转介:已经实现信息系统转介
① 自愿接受服务 ② 发病报告
6
2
服务内容
患者信息管理 2 全面评估
(1)全面了解患者基本信息 (2)首次随访评估
7
2
服务内容
患者信息管理-个人基本信息表
8
2
服务内容
患者信息管理-个人信息补充表表
分类干预
2 随访间隔
25
2
服务内容
分类干预
3 随访处置
26
2
服务内容
分类干预
4 干预措施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
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 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督促用药
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
27
2
服务内容
分类干预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第三版与第二版主要不同点名称不同重性精神病严重精神障碍危险性评估5级持管制性武器持械随访间隔2周2周3个月2周1个月3个月指标考核指标工作指标工作指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稳定率规范管理率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监管场所等连续居住时间半年以上如果是突发肇事肇祸立即纳入管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包括疗养院养老院托养机构等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患者诊断不局限于此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录入信息系统患者来源1家属提供2机构转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1、精神分裂症表现
• (5)认知功能障碍 • • 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有妄想观念
的病人,过分地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是针 对他的。 • 有疑病观念的病人,过分注意自身的健康 状况。 • 注意涣散: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注意稳 定性降低,易被外界干扰。
1、精神分裂症表现
• 记忆增强:指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 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
• (3)情感障碍 • 情感淡漠: 为情感活动减退表现。病人对外界
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对引起正常人的 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 漠不关心,说话声调平淡,面部表情呆板,内心 体验贫乏或缺如。严重时对个人生活漠不关心。
• 情感倒错: 病人的情感体验与当时外界刺激及 思维内容不协调。如说到别人在迫害他时,表现 为愉快的表情。听到令人高兴的事时,反而表现 为伤感。
言语单调空洞,自感“脑子空虚”,回答 简单“不知道”、“不清楚”、“什么也 没想”。
1、精神分裂症表现
•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联想散漫。思维 缺乏连贯和逻辑,内容结构无序,回答不 切题。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回答不易理 解,交流困难。严重发展为思维破裂。
• 思维破裂:联想断裂。思维缺乏连贯和逻 辑。表现为病人言语或书写的句子之间没 有关联,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
一、服务对象
• 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 诊断部门: 精神专科医院 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
一、服务对象
• 主要包括下例六种精神疾病,(有潜在的 危害性)
• 1、精神分裂症 • 2、偏执性精神病 • 3、双相情感障碍 • 4、分裂情感障碍 •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58页

版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 58页
医疗机构提供
出院证,门诊病历
线索调查发现
诊断和复核诊断
(二)随访评估
随访频率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 4次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
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
1.检查发现。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3.健 康体检。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 1.患者信息管理。2.随访评估和分类干预。


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健康体检。
辖区内肺结核病可疑者
1.筛查及推介转诊。2.第一次入户随访。3.
九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及诊断明确的患者(包括
耐多药患者)
水利业生产人员 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6军人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8无职业□

1未婚 2 已婚 3丧偶 4离婚 5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4贫困救助 5商业医疗保险 6全公费 7全自费 8其他
□/□/□
1无 2青霉素 3磺胺 4链霉素 5其他
每年进行 1 次健康检查
分期做?
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
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 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第三版)
变化在 这里
三、服务流程(第三版)
检查有无危重 情况发生
对患者进行危 险性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 神症状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自知力
居民健康档案
将近1年的住院情况和用药情况,填写在相应的健康体检 表栏中,如果无,则不需填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

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2周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1个月时随访。

3.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一)配备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本规范规定的健康管理工作。

(二)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情况及时更新。

(三)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四)加强宣传,鼓励和帮助病人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五、工作指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年内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年内辖区内登记在册的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100%。

六、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七、附录(参考指南和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略)附件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姓名:编号□□□-□□□□□附件1填表说明:1.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除填写个人基本信息表外,还应填写此表。

在随访中发现个人信息有所变更时,要及时变更。

2.监护人姓名:法律规定的、目前行使监护职责的人。

3.监护人住址及监护人电话:填写患者监护人目前的居住地址及可以随时联系的电话。

4.初次发病时间: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的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

5.既往主要症状: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填写患者曾出现过的主要症状。

6. 既往关锁情况:关锁指出于非医疗目的,使用某种工具(如绳索、铁链、铁笼等)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

7. 既往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接受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情况填写。

首次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尽可能精确,可只填写到年份。

若未住过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填写“0”,住过院的填写次数。

8. 目前诊断情况:填写患者目前所患精神疾病的诊断名称,并填写确诊医院名称和日期。

9. 临床痊愈: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

10.危险行为:根据患者从第一次发病到填写此表之时的情况,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属于此类。

肇事: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但未导致被害人轻、重伤的。

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11.经济状况:指患者经济状况。

贫困指低保户。

12.专科医生意见:是指建档时由家属提供或患者原治疗医疗机构提供的精神专科医生的意见。

如没有相关信息则填写“不详”。

附件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编号□□□-□□□□□姓名:附件2填表说明:1. 目前症状: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

2. 自知力:是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自知力完全: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能透彻认识到哪些是病态表现,并认为需要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承认有病,但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否认自己有病。

3. 危险行为:填写从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期间发生的情况。

若未发生过,填写“0”;若发生过,填写相应的次数。

4. 实验室检查:记录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在上级医院或其他医院的检查。

5. 目前用药情况:填写患者当前实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

6. 用药依从性:“规律”为按医嘱用药,“间断”为未按医嘱用药,用药频次或数量不足;“不用药”即为医生开了处方,但患者未使用此药;“医嘱勿需用药”为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

7. 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的药物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具体描述哪种药物,以及何种不良反应。

8. 康复措施: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给出应采取的康复措施,可以多选。

9. 本次随访分类:根据从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选择。

10. 通知联席部门: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稳定,根据中央综治办、省综治办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国家规范要求,须向公安部门和社区综治中心报告,并填写受理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11. 转诊:根据患者此次随访的情况,确定是否要转诊,如需转诊,填写转诊医院的具体名称、转诊科室、转诊医生和联系方式。

若未住院或转诊未成功,应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记录医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该患者最终处置结果。

12. 调整用药情况: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随访医生具有精神专科执业资质,可根据患者情况直接为其调整用药,不具备资质的需要请精神专科医师调整用药。

向上级转诊或请精神专科医师处置的不稳定和基本稳定患者,此处填写转诊机构医生及专科医师开具的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

13. 下次随访日期: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时间,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14.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常规随访和2周追踪随访均需要完整填写此表。

15. 随访结束,随访医生及患者(家属)核实确认签字。

电话随访形式可不签名,需记录随访的电话号码。

赠送以下资料《管理的实践》读后感德鲁克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

如: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

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

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

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

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

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