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保护原理

合集下载

【干货】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正极材料介绍

【干货】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正极材料介绍

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正极材料介绍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来工作。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不断发展,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以钴酸锂为例,全面讲解锂离子电池的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锂电池的性能与测试、生产注意事项和设计原则。

一,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配方和工艺流程;一、工作原理1、正极构造LiCoO2 + 导电剂 + 粘合剂 (PVDF) + 集流体(铝箔)2、负极构造石墨 + 导电剂 + 增稠剂 (CMC) + 粘结剂 (SBR) + 集流体(铜箔)3、工作原理3.1 充电过程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3.2 电池放电过程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3.3 充放电特性电芯正极采用LiCoO2 、LiNiO2、LiMn2O2,其中LiCoO2本是一种层结构很稳定的晶型,但当从LiCoO2拿走x个Li离子后,其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否发生变化取决于x的大小。

通过研究发现当x >0.5时,Li1-xCoO2的结构表现为极其不稳定,会发生晶型瘫塌,其外部表现为电芯的压倒终结。

所以电芯在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限制充电电压来控制Li1-xCoO2中的x值,一般充电电压不大于4.2V那么x小于0.5 ,这时Li1-xCoO2的晶型仍是稳定的。

深入剖析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深入剖析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1. 锂离子电池介绍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离子电池电压范围2.8V~4.2V,典型电压3.7V,低于2.8V或者高于4.2V,电池都会有损坏风险。

2. 1C和0.1C的概念电池容量的单位是mAh,C指的是电池充放电的倍率,比如一个2000mAh的电池,以1C放电指的是放电电流大小为2000mA,0.1C为200mA,充电也是同样的道理。

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优点:锂离子电池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一般可循环500,甚至达到1000次以上;自放电小,室温下充满电的Li-ion储存1个月后的自放电率为10%左右;可快速充电,1C充电时容量可以达到标称的80%;工作温度范围宽,一般为-25~45°C,后面有望突破-40-70°C;没有Ni-Cd、Ni-Mh一样的记忆效应,在充电前不必将剩余电量用完;相比较Ni-Cd、Ni-Mh来说环保无污染(不含镉,汞等重金属);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缺点:成本高;需要加保护电路板,包括过充和过放保护;不能大电流放电,一般放电电流在0.5C以下,过大的电流导致电池内部发热;安全性差,容易爆炸、起火。

4.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区别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有如下的区别: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或亚硫酰氯,负极是锂;锂离子电池是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锂电池也称一次锂电池,可以连续放电,也可以间歇放电,一旦电能耗尽便不能再用,不能进行充电;锂离子电池也称二次锂电池,可以充放电;5. 锂离子电池充电模式锂离子电池理想充电模式被称为CC CV模式,即恒流恒压模式。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单体电池电压高(3.6V)、寿命长和可安全快速充电等特点。

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电池过放电或过充电,在单体锂离子电池内设有三种安全机构。

第一个安全机构为PTC(正温度系数)元件,PTC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因而当电池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切断负极与正极之间的电路;第二个安全措施是选择适当的隔板材料,当电池内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隔板上的微孔会自动溶解,从而使电池内的反应停止;第三个安全机构是设置安全阀,当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安全阀将自动打开。

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晶体,正极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钴锂LiCoO2。

充、放电化学反应式为从反应式可以看出,锂永远以离子的形式出现,不会以金属的形式出现,所以这种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3、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性(1)充电特性曲线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改进的恒压充电法。

其充电结束电压为4.2V。

(2)放电特性曲线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2.7V。

采用1小时率、2小时率和5小时率放电时,放电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特性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采用1小时率放电时,放电时间大约为1h。

采用5小时率放电时,放电时间大约为5h。

(3)充放电循环特性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从图上可以看出,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以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仍然可达到其额定值的85%以上。

(4)存储特性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锂离子电池存储后的剩余电量与存储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剩余容量与存储时间的关系当环境温度为-20℃时,存储6个月后,电池剩余容量仍可保持在额定容量的90%以上。

环境温度为20℃时,存储6个月后,电池的剩余容量仍可达到额定容量的70%以上。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简介2017-021.锂离子电池原理充电的时候,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正极材料LiCoO2中的锂元素脱离出来,变成带正电荷的锂离子(Li+),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正极移动到负极,与负极的碳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LiC6,于是从正极跑出来的锂离子就很“稳定”的嵌入到负极的石墨层状结构当中。

从正极跑出来转移到负极的锂离子越多,电池可以存储的能量就越多。

放电的时候刚好相反,内部电场转向,锂离子(Li+)从负极脱离出来,顺着电场的方向,又跑回到正极,重新变成钴酸锂分子(LiCoO2)。

从负极跑出来转移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这个电池可以释放的能量就越多。

在每一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锂离子(Li+)充当了电能的搬运载体,周而复始的从正极→负极→正极来回的移动,与正、负极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实现了电荷的转移,这就是“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由于电解质、隔离膜等都是电子的绝缘体,所以这个循环过程中,并没有电子在正负极之间的来回移动,它们只参与电极的化学反应。

2.锂离子电池构成锂离子电池内部需要包含几种基本材料: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隔离膜、电解质。

正负极需要活性物质,是为了更容易参与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能量转换。

正负极材料不但要活泼,还需要具有非常稳定的结构,才能实现有序的、可控的化学反应。

一般选用锂的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钛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镍钴锰三元等材料。

负极通常选择石墨或其他碳材料做活性物质。

电解质是锂离子传导的介质,要求锂离子电导率要高,电子电导率要小(绝缘),化学稳定性要好,热稳定性要好,电位窗口要宽。

人们找到了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和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电解质。

有机溶剂有PC(碳酸丙烯酯),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DEC (碳酸二乙酯),EMC(碳酸甲乙酯)等材料。

电解质锂盐有LiPF6,LiBF4等材料。

《锂离子电池》课件

《锂离子电池》课件
指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储存的电量,通常以毫安时(mAh)或安时(Ah)为 单位。
能量密度
表示电池每单位重量或体积所能储存的能量,单位为瓦时每千克(Wh/kg)或瓦 时每升(Wh/L)。
电池的循环寿命与自放电率
循环寿命
指电池在特定充放电条件下能够维持 性能参数的时间,通常以充放电循环 次数来表示。
自放电率
通过掺杂金属离子或进行表面改性 ,可以改善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和循环稳定性。
负极材料的制备
负极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硅基材料 、钛酸锂等,选择合适的负极材料对 电池性能至关重要。
表面处理与改性
通过表面涂覆、化学处理、物理气相 沉积等方法对负极材料进行改性,以 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装配工艺流程
电池的装配工艺流程包括正负极片的切割、涂布、碾压、制片、装 配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工艺参数的优化。
电池的性能测试
电池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性能测试,如电化学性能测试、安全性能测 试等,以确保电池的质量和可靠性。
04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参数与 测试
电池的容量与能量密度
电池容量
合成方法
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正极类似,也 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固相法、化 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等。
电解液的制备
电解液的组成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由 有机溶剂、锂盐和其他添 加剂组成。
电解液的制备方法
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直 接混合法、共沸精馏法、 离子交换法等。
电解液的性能要求
电解液需要具有良好的离 子导电性、化学稳定性、 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等。
表示电池在不使用情况下,电量自行 减少的速度,通常以每月电量减少的 百分比来表示。

锂电池是怎样保护的原理

锂电池是怎样保护的原理

锂电池是怎样保护的原理锂电池是一种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获得电能的电池。

锂电池的保护原理主要分为电池内部保护和外部电路保护两个方面。

一、电池内部保护:1. 过充保护:锂电池充电时,电流经过电解质中的锂离子在正负极间迁移,当电池达到额定电压后,继续充电会导致锂离子在正极蓄积过多,形成金属锂,引起电池过热、短路等问题。

为了防止过充,锂电池内部通常会设置电压检测电路,当电池电压达到设定值时,会通过控制器切断充电回路,停止继续充电,从而保护电池。

2. 过放保护:锂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如果继续放电,会导致电池电压降低,影响电池性能甚至损坏电池。

因此,为了防止过放,锂电池内部设有放电保护电路,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值时,会通过控制器切断放电回路,停止继续放电。

3. 过流保护:过流指电池充放电时电流超过设计范围,这会使电池内部产生大量热量,引起电池过热、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等问题,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锂电池内部通常会设置过流保护电路,当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会通过控制器切断电流回路,停止继续充放电。

4. 温度保护:锂电池在过高或过低温度下工作会影响电池性能,甚至引起电池损坏。

为了保护锂电池,通常会在电池内部设置温度检测电路,当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会通过控制器切断充放电回路,停止继续工作。

5. 短路保护:短路是指电流在电池内部或外部电路中由于故障或意外原因产生的异常通过,导致大电流通过电池。

为了防止短路引发火灾或爆炸,锂电池内部通常会设置短路保护电路,一旦检测到短路情况,通过控制器切断电流回路,停止继续充放电。

二、外部电路保护:锂电池的外部电路保护主要包括充电管理系统和电池包保护系统。

充电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电池的充电过程,通过控制充电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遵循适当的充电算法,保证充电过程安全可靠。

电池包保护系统则负责监控和管理电池包的状态,包括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例如过充、过放、过流、温度过高等,会通过控制继电器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从而保护电池免受损坏。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分析,由于锂电池的特性与其它可充电电池不同,内部通常都带有一块保护板,不少人对该保护板的作用不了解(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锂电池里有保护电路),下面将对锂电池的特点及其保护电路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由于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在锂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分析,由于锂电池的特性与其它可充电电池不同,内部通常都带有一块保护板,不少人对该保护板的作用不了解(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锂电池里有保护电路),下面将对锂电池的特点及其保护电路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由于锂电池的化学特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其内部进行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化的化学正反应,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对其过充电、过放电和过电流将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副反应,该副反应加剧后,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并可能产生大量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迅速增大后爆炸而导致安全问题,因此所有的锂电池都需要一个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有效监测,并在某些条件下关断充、放电回路以防止对电池发生损害。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锂电池保护电路原理图。

锂电池保护电路锂电池保护板如上图所示,该保护回路由两个MOSFET(V1、V2)和一个控制IC(N1)外加一些阻容元件构成。

控制IC负责监测电池电压与回路电流,并控制两个MOSFET的栅极,MOSFET 在电路中起开关作用,分别控制着充电回路与放电回路的导通与关断,C3为延时电容,该电路具有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电流保护与短路保护功能,其工作原理分析如下:1、正常状态在正常状态下电路中N1的“CO”与“DO”脚都输出高电压,两个MOSFET都处于导通状态,电池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由于MOSFET的导通阻抗很小,通常小于30毫欧,因此其导通电阻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小。

此状态下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为μA级,通常小于7μA。

2、过充电保护锂离子电池要求的充电方式为恒流/恒压,在充电初期,为恒流充电,随着充电过程,电压会上升到4.2V(根据正极材料不同,有的电池要求恒压值为4.1V),转为恒压充电,直至电流越来越小。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应用1.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利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进行嵌入和脱嵌反应的电化学装置。

其工作原理是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电解质和正负极之间迁移。

具体的原理如下:1.正极反应:锂离子在充电过程中从正极材料(比如锰酸锂、钴酸锂等)脱嵌,形成锂离子和正极材料之间的化合物。

2.负极反应:锂离子在充电过程中从电解质中嵌入负极材料(比如石墨),形成锂离子和负极材料之间的化合物。

3.电解质:锂离子通过电解质(比如有机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等)在正负极之间传导。

4.导电剂:由于锂离子的传导能力较差,通常在电解质中加入导电剂(比如碳黑、导电聚合物等)来提高电导率。

5.电池反应:在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得电子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2.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轻量化、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应用:2.1 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电池。

•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电子产品的电池。

•蓝牙耳机、无线键盘等无线设备的电池。

2.2 电动交通•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的储能电池。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动力电池。

2.3 能源存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能装置。

•电网储能设备,用于平衡电网负荷和应对突发情况。

2.4 航空航天•无人机、航空器的动力电池。

•卫星、航天器的储能电池。

2.5 医疗设备•心脏起搏器、听力助听器等植入式医疗设备的电池。

•便携式医疗设备的电池。

2.6 其他领域•电动工具、电动车间设备的动力电池。

•紧急照明、应急设备的备用电源。

3.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和发展趋势3.1 优势•高能量密度:具有较高的储能能力,适合用于小型电子产品和电动交通工具。

•轻量化:相比其他类型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较轻的重量,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便携性。

•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进行数百次至数千次的充放电循环。

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是一种用于保护锂电池电池芯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电池电压监测:锂电池保护板会不断地监测锂电池的电压情况。

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实时测量电池的电压值。

2. 过充保护:当锂电池的电压超过预设的安全电压上限时,保护板会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过充。

它会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从而停止充电过程。

3. 过放保护:同样地,当锂电池的电压低于预设的安全电压下限时,保护板会防止电池过放。

它会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继续放电。

4. 短路保护:如果发生电池短路情况,保护板会立即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因过大的电流而受损。

5. 温度保护:有些锂电池保护板还具备温度保护功能。

当电池温度超过一定的安全温度范围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过热。

总之,锂电池保护板通过不断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锂电池的安全运行。

它可以防止过充、过放、短路和过热等电池问题,从而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用户的安全。

锂离子电池保护板方案介绍

锂离子电池保护板方案介绍

PDVD锂离子电池保护板方案介绍一. 保护板的组成PDVD保护板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保护线路和充电线路A. 保护线路一般由专用两节锂电保护芯片组成,比较流行的品牌为日本精工(SEIKO)和美之美(MITSUMI)B. 充电线路一般由充电控制和充电指示两部分组成,一般由专用芯片(如TI公司BQ2000、BQ2057),DC/DC芯片或MCU芯片等组成.二.电芯保护原理在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为避免使用者的错误使用而造成电池升温,电池内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气体使其内压上升,金属锂等的释出而造成有起火及破裂的危险,以及过放电电池使电池特性劣化等各种原因,在锂离子电池回路中匀要采用保护电路。

对锂离子充电电池的保护,必须有以下3个保护功能,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过充保护防止电池的特性劣化、起火及破裂,确保安全性。

2.过放保护防止电池的特性劣化,确保电池的使用寿命。

3.过电流保护防止MOSFET的破坏,短路保护及确保搬运时的安全性。

基本控制原理如下图所示:FET1 FET2注:U1为保护板保护IC(DO为放电保护控制端,CO为充电保护控制端),U2为MOSFET管保护回路主要由保护IC和两个MOSFET管构成,保护IC同时检测电池B1、B2两端电压并控制两个MOSFET管的通断。

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B1或B2电压充至过放保护电压以上时,经适当延时后将发生过充保护,保护IC通过CO端控制FET2的栅极使其断开,截断回路电流起到保护作用。

对电池进行放电,当电池B1或B2电压放至过放保护电压值以下时,经适当延时将发生过放保护,保护IC通过DO端控制FET1的栅极使其断开,截断回路电流起到保护作用。

当P+和P-端发生短路时,保护IC通过DO端控制FET2的栅极使其断开, 截断回路电流起到保护作用。

其中R1为保护IC提供电源并为过充检测提供回路,R2为过流和短路检测提供检测端。

二. 充电控制原理锂电池充电采用恒流转恒压(CC/CV)方式,充电特性曲线如下图示.充电过程主要由恒流和恒压两阶段构成,线路中采用的芯片主要是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及转灯指示进行控制,以完成整个充电过程.充电开始时,线路提供恒定电流对电芯进行充电,当电芯电压接近8.4V时,充电转为恒压充电,充电电流逐渐减小至充电结束电流并转灯指示充电结束.三. 方案介绍1. 方案一A. 组成芯片充电控制IC:BQ2000保护IC:S8232或MM1292B. 方案特点优点:※过充,过放,过流,短路保护功能可靠齐全※充电控制含预充电(脉冲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监控充电时电芯表面温度,温度异常时切断充电电流※可设充电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切断充电电流※最小电流终止充电※转灯指示, 预充电时LED红绿闪烁,快充时亮红色,充满时亮绿色※恒压电压准确,精度高于1%※高低边电流检测※开关频率高达500KHz,提高充电效率缺点:※外围元件较多,成本较高※充电电流控制精度±20%略高C. 线路图保护部分:充电部分:A. 组成芯片充电控制IC:BQ2057保护IC:S8232或MM1292B. 方案特点优点:※过充,过放,过流,短路保护功能可靠齐全※充电控制含预充电(脉冲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监控充电时电芯表面温度,温度异常时切断充电电流※最小电流终止充电※转灯指示, 预充电时LED红绿闪烁,快充时亮红色,充满时亮绿色※恒压精度高于1%※动态内阻补偿,减小充电时间※高低边电流检测※外围元件少,体积空间小,成本较低※充电电流控制精度±10%缺点:※线性控制方式,充电效率不及开关控制方式C. 线路图保护部分:同方案一充电部分:A. 组成芯片充电控制IC:DC/DC MC36063A 运放:LM358 保护IC:S8232或MM1292B.方案特点优点:※开关频率达100KHZ,效率较高※元件较少,成本低※充电LED指示,充电红色,充满绿色※有限流功能※ CC/CV充电※输入电压范围大缺点:※充电保护功能少※转灯时继续充电,不切断充电电流※恒压电压精度2%较低※限流精度16%较高C.线路图4. 方案四A. 组成芯片充电控制IC:MCU JTI301C保护IC:VG202B.方案特点优点:※智慧型电池容量及效能管理※独立分容控制※电池容量预估及显示※充电控制含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充电过程中,自动评估电池实际容量,达到自学习及容量估计功能※控制电池充电电压上限,关断充电电流(软件控制)※控制电池放电电压下限,关断放电回路(软件控制)※电池无放电或充电时自动进入省电模式※硬件软件双重保护※ LCD/LED显示充电状态缺点:※元件较多,成本较高C.线路图四. 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1. 电芯不匹配,导致电池性能变差,寿命缩短2. 恒压控制精度不够,导致电池过充或充不满3. 最终电流检测方式不同,导致充不满或过充4. 保护失效,发生安全问题E-MAIL: zqrqin@Nov 12 2002。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引言锂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动车等。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若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导致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在电池上加装锂电池保护电路板(以下简称BMS)。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并确保解释清楚、易于理解。

锂电池基本原理我们需要了解锂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锂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正极、负极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采用氧化物材料(如LiCoO2),负极则采用碳材料(如石墨)。

当锂离子从负极通过隔膜进入正极时,化学反应释放出电子,并产生正极材料的还原物。

当外部负载连接到正负极之间时,电子会流动,从而实现了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然而,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当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反复嵌入和脱嵌时,正负极材料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容量衰减。

由于锂电池的特殊性质,若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出现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

锂电池保护需求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需求:1.过充保护:防止充电时电压超过安全范围。

2.过放保护:防止放电时电压低于安全范围。

3.短路保护:防止正负极直接短路。

4.温度保护: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危险。

5.均衡充放电:使每个单体电池都能得到均衡充放电。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我们需要在锂电池上加装BMS。

BMS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功能的电路板,它可以监测和控制电池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电池。

下面将详细介绍BMS的工作原理。

1. 过充保护过充保护是指防止锂电池在充电时电压超过安全范围。

当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BMS会采取以下措施:•切断充电:BMS会通过控制充电管理芯片或继电器,切断充电源与锂电池之间的连接,停止充电过程。

•发出警报:BMS会触发警报装置(如蜂鸣器),发出警报提示用户。

2. 过放保护过放保护是指防止锂电池在放电时电压低于安全范围。

【最新】锂电池保护电路

【最新】锂电池保护电路

【最新】锂电池保护电路锂电池是怎么保护电路和功能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包括过度充电保护、过电流/短路保护和过放电保护,要求过充电保护高精度、保护IC功耗低、高耐压以及零伏可充电等特性.详细介绍了这三种保护电路的原理、新功能和特性要求.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与镍镉、镍氢电池不太一样,锂电池必须考虑充电、放电时的安全性,以防止特性劣化.针对锂电池的过充、过度放电、过电流及短路保护很重要,所以通常都会在电池包内设计保护线路用以保护锂电池.由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因此难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在过度充电状态下,电池温度上升后能量将过剩,于是电解液分解而产生气体,因内压上升而发生自燃或破裂的危险;反之,在过度放电状态下,电解液因分解导致电池特性及耐久性劣化,从而降低可充电次数.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就是要确保这样的过度充电及放电状态时的安全性,并防止特性劣化.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是由保护IC及两颗功率 MOSFET所构成,其中保护IC监视电池电压,当有过度充电及放电状态时切换到以外挂的功率MOSFET来保护电池,保护IC的功能有过度充电保护、过度放电保护和过电流/短路保护.过度充电保护过度充电保护IC的原理为:当外部充电器对锂电池充电时,为防止因温度上升所导致的内压上升,需终止充电状态.此时,保护IC需检测电池电压,当到达4.25V时(假设电池过充点为4.25V)即激活过度充电保护,将功率MOS由开转为关断,进而截止充电.另外, 还必须注意因噪声所产生的过度充电检出误动作,以免判定为过充保护.因此,需要设定延迟时间,并且延迟时间不能短于噪声的持续时间.过度放电保护在过度放电的情况下,电解液因分解而导致电池特性劣化,并造成充电次数的降低.采用锂电池保护IC可以避免过度放电现象发生,实现电池保护功能.过度放电保护IC原理:为了防止锂电池的过度放电状态,假设锂电池接上负载,当锂电池电压低于其过度放电电压检测点(假定为 2.3V)时将激活过度放电保护,使功率MOSFET由开转变为关断而截止放电,以避免电池过度放电现象发生,并将电池保持在低静态电流的待机模式,此时的电流仅 0.1uA.当锂电池接上充电器,且此时锂电池电压高于过度放电电压时,过度放电保护功能方可解除.另外,考虑到脉冲放电的情况,过放电检测电路设有延迟时间以避免发生误动作.过电流及短路电流因为不明原因(放电时或正负极遭金属物误触)造成过电流或短路,为确保安全,必须使其立即停止放电.过电流保护IC原理为,当放电电流过大或短路情况发生时,保护IC将激活过(短路)电流保护,此时过电流的检测是将功率MOSFET的 Rds(on)当成感应阻抗用以监测其电压的下降情形,如果比所定的过电流检测电压还高则停止放电,计算公式为: V-=I_Rds(on)_2(V-为过电流检测电压,I为放电电流).假设V-=0.2V,Rds(on)=25mΩ,则保护电流的大小为I=4A.同样地,过电流检测也必须设有延迟时间以防有突发电流流入时发生误动作.通常在过电流发生后,若能去除过电流因素(例如马上与负载脱离),将会恢复其正常状态,可以再进行正常的充放电动作.锂电池保护IC的新功能除了上述的锂电池保护IC功能之外,下面这些新的功能同样值得关注:1. 充电时的过电流保护当连接充电器进行充电时突然发生过电流(如充电器损坏),电路立即进行过电流检测,此时Cout将由高转为低,功率MOSFET由开转为关断,实现保护功能.V-(Vdet4过电流检测电压,Vdet4为-0.1V)=I(充电电流)_Rds(on)_22. 过度充电时的锁定模式通常保护IC在过度充电保护时将经过一段延迟时间,然后就会将功率MOSFET关断以达到保护的目的,当锂电池电压一直下降到解除点(过度充电滞后电压)时就会恢复,此时又会继续充电-保护-放电-充电-放电.这种状态的安全性问题将无法获得有效解决,锂电池将一直重复着充电-放电-充电-放电的动作,功率MOSFET的栅极将反复地处于高低电压交替状态,这样可能会使MOSFET变热,还会降低电池寿命,因此锁定模式很重要.假如锂电保护电路在检测到过度充电保护时有锁定模式,MOSFET将不会变热,且安全性相对提高很多.在过度充电保护之后,只要充电器连接在电池包上,此时将进入过充锁定模式.此时,即使锂电池电压下降也不会发生再充电的情形,将充电器移除并连接负载即可恢复充放电的状态.3. 减小保护电路组件尺寸将过度充电和短路保护用的延迟电容集成到到保护IC里面,以减小保护电路组件尺寸.对保护IC性能的要求1. 过度充电保护的高精度化当锂离子电池有过度充电状态时,为防止因温度上升所导致的内压上升,须截止充电状态.保护IC将检测电池电压,当检测到过度充电时,则过度充电检测的功率MOSFET使之关断而截止充电.此时应注意的是过度充电的检测电压的高精度化,在电池充电时,使电池充电到饱满的状态是使用者很关心的问题, 同时兼顾到安全性问题,因此需要在达到容许电压时截止充电状态.要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必须有高精度的检测器,目前检测器的精度为25mV,该精度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降低保护IC的耗电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已充过电的锂离子电池电压会逐渐降低,最后低到规格标准值以下,此时就需要再度充电.若未充电而继续使用,可能造成由于过度放电而使电池不能继续使用.为防止过度放电,保护IC必须检测电池电压,一旦达到过度放电检测电压以下,就得使放电一方的功率MOSFET 关断而截止放电.但此时电池本身仍有自然放电及保护IC的消耗电流存在,因此需要使保护IC消耗的电流降到最低程度.3. 过电流/短路保护需有低检测电压及高精度的要求因不明原因导致短路时必须立即停止放电.过电流的检测是以功率MOSFET 的Rds(on)为感应阻抗,以监视其电压的下降,此时的电压若比过电流检测电压还高时即停止放电.为了使功率MOSFET的Rds(on)在充电电流与放电电流时有效应用,需使该阻抗值尽量低,目前该阻抗约为 20mΩ_30mΩ,这样过电流检测电压就可较低.4. 耐高电压电池包与充电器连接时瞬间会有高压产生,因此保护IC应满足耐高压的要求.5. 低电池功耗在保护状态时,其静态耗电流必须要小0.1uA.6. 零伏可充电有些电池在存放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放太久或不正常的原因导致电压低到0V,故保护IC需要在0V时也可以实现充电.保护IC发展展望如前所述,未来保护IC将进一步提高检测电压的精度、降低保护IC的耗电流和提高误动作防止功能等,同时充电器连接端子的高耐压也是研发的重点.在封装方面,目前已由SOT23-6逐渐转向SON6封装,将来还有CSP封装,甚至出现COB产品用以满足现在所强调的轻薄短小要求.在功能方面,保护IC不需要集成所有的功能,可根据不同的锂电池材料开发出单一保护IC,如只有过充保护或过放保护功能,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成本及尺寸.当然,功能组件单晶体化是不变的目标,如目前手机制造商都朝向将保护IC、充电电路以及电源管理IC等外围电路与逻辑IC构成双芯片的芯片组, 但目前要使功率MOSFET的开路阻抗降低,难以与其它IC集成,即使以特殊技术制成单芯片,恐怕成本将会过高.因此,保护IC的单晶体化将需一段时间来解决.锂电池保护板的电路图与工作原理关于锂离子电池的保护板电路,原理介绍,以及管理的书籍推荐.或者聚合物锂电池方面经典书籍。

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在带有保护电路的电池中,当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4.28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C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2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充电回路,使充电器无法再对电池进行充电,起到过充电保护作用。而此时由于V2自带的体二极管VD2的存在,电池可以通过该二极管对外部负载进行放电。
由于在过放电保护状态下电池电压不能再降低,因此要求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极小,此时控制IC会进入低功耗状态,整个保护电路耗电会小于0.1μA。
在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2.3V至发出关断V1信号之间,也有一段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设为100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
以上详细阐述了单节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多节串联锂离子电池的保护原理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上面电路中所用的控制IC为日本理光公司的R5421系列,在实际的电池保护电路中,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控制IC,如日本精工的S-8241系列、日本MITSUMI的MM3061系列、台湾富晶的FS312和FS313系列、台湾类比科技的AAT8632系列等等,其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参数上有所差别,有些控制IC为了节省外围电路,将滤波电容和延时电容做到了芯片内部,其外围电路可以很少,如日本精工的S-8241系列。 除了控制IC外,电路中还有一个重要元件,就是MOSFET,它在电路中起着开关的作用,由于它直接串接在电池与外部负载之间,因此它的导通阻抗对电池的性能有影响,当选用的MOSFET较好时,其导通阻抗很小,电池包的内阻就小,带载能力也强,在放电时其消耗的电能也少。
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设备的体积越做越小,而随着这种趋势,对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体积的要求也越来越小,在这两年已出现了将控制IC和MOSFET整合成一颗保护IC的产品,如DIALOG公司的DA7112系列,有的厂家甚至将整个保护电路封装成一颗小尺寸的IC,如MITSUMI公司的产品。

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但又特别神奇。

就像魔法一样,它能让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电动车动起来!首先,我们得知道锂离子电池里面有两个重要的部分:正极和负极。

正极一般是锂化合物,而负极多是石墨。

它们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离得越远,能量越大!1. 工作原理1.1 充电过程充电的时候,电源就像是给电池灌水一样,把锂离子从正极推向负极。

这些小家伙就像在奔跑,飞快地穿过电解液,去往负极,嗨翻天。

你知道吗?其实锂离子就是那些能量的搬运工,越搬越多,电池里的“水”也就越满了。

充满电后,电池就准备好迎接各种挑战了,随时待命!1.2 放电过程一旦你把电池接上设备,比如手机,锂离子又开始了它们的反向旅行。

这回,它们从负极回到正极,就像是完成了大循环。

这个过程中,电能就被释放出来,让你的手机亮起来,音乐响起来,真是个“能量小子”!就这样,它们一来一回,工作不停,保持着你的生活“动力十足”。

2. 优缺点2.1 优点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可不少,首先是它们的能量密度高,能储存大量电能,真是个“小身材大能量”的代表!而且,使用寿命也很长,能反复充电几百次,这就像是买了个“超值优惠”,特别划算。

此外,它们的自放电率低,长时间不用也能保持一定的电量,真是让人省心。

2.2 缺点不过,锂离子电池也有它的小脾气。

比如,如果过充或过放,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甚至起火。

这就像给个小孩玩火柴,谁都不想看到火灾。

还有,极端温度对它们也不太友好,太热或太冷都不行,所以在使用时得多留个心眼,保持“适宜”的环境。

3. 未来展望3.1 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锂离子电池的“身世”也在不断升级。

研究人员们正在开发新型材料,比如固态电池,这种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简直是个“完美情人”。

想象一下,未来的电池可能能在短时间内充满电,持久耐用,真是太让人期待了。

3.2 环保挑战当然,环境问题也不能忽视。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废弃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环保。

简述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式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迁移和嵌入/脱嵌反应。

以下是简要的工作原理:
1. 正负极材料: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是氧化物,如锂钴酸锂(LiCoO2)、锂铁磷酸锂(LiFePO4)等;负极材料通常是碳材料,如石墨。

正负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 锂离子嵌入/脱嵌: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嵌入负极材料(充电过程),或从负极脱嵌回到正极材料(放电过程)。

这种锂离子的迁移是通过电解质中的锂离子进行的。

3. 电解质:电解质是正负极之间的介质,通常采用有机溶液,其中含有锂盐(如锂盐溴化物)和溶剂(如有机碳酸酯)。

电解质具有高离子导电性,能够促进锂离子的迁移。

4. 电化学反应: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负极材料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氧化反应的方程式通常表示为:LiCoO2 →
Li1-xCoO2 + xLi+ + xe-,其中x表示锂离子的嵌入/脱嵌程度。

负极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通常表示为:6C + xLi+ + xe- → Li6C6。

5. 充放电过程: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电流,通过正极和负极,使锂离子从正极嵌入负极,同时在负极上释放出电子,形成蓄电能状态。

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嵌入锂离子开始脱嵌回到正极,释放出电子供外部电路使用。

总体而言,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嵌入/脱嵌反应来实现充放电过程。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和较小的记忆效应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2010-07-07 10:46锂电池保护板原理: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的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8205A进行讲解: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当电池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 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池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池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池电压升高到4.4V时,DW01 将认为电池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池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池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池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池的电压被放到低于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池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4.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池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池电压,当电池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池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池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池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池将停止放电。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工作原理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 配MOS管8205A进行讲解: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二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 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 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 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充电电压后,DW01 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4.保护板过充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池通过充电器正常充电时,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电芯的电压将越来越高,当电芯电压升高到 4.4V时,DW01 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充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3脚的输出电压,使第3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4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芯的充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充电。

保护板处于过充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 与P-间接上放电负载后,因此时虽然过充电控制开关管关闭,但其内部的二极管正方向与放电回路的方向相同,故放电回路可以进行放电,当电芯的电压被放到低于4.3V时,DW01 停止过充电保护状态重新在第3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充电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5.保护板短路保护控制原理:如图所示,在保护板对外放电的过程中,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并不完全等效于两个机械开关,而是等效于两个电阻很小的电阻,并称为8205A的导通内阻,每个开关的导通内阻约为30m\U 03a9共约为60m\U 03a9,加在G极上的电压实际上是直接控制每个开关管的导通电阻的大小当G极电压大于1V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小(几十毫欧),相当于开关闭合,当G极电压小于0.7V以下时,开关管的导通内阻很大(几MΩ),相当于开关断开。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工作原理如下:
1. 充电:当锂离子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的电流通过正极,将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氧化为锂离子正离子,释放出电子。

同时,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中的隔膜,从正极移动到负极,并嵌入负极材料的晶格中。

2. 放电:当需要使用电池供电时,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路闭合,电流开始流动。

负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开始脱嵌,向正极移动,同步放出电子。

这些电子通过电路供给外部设备,完成能量转化。

3. 电化学反应:在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之间会发生电化学反应。

充电时,正极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如锰酸锂、钴酸锂等)会被氧化,负极表面的石墨材料会被锂离子还原。

放电时,正极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会被锂离子还原,负极表面的石墨材料会被氧化。

4. 隔膜作用:电解液中的隔膜起到阻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作用,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

这样能够防止电池短路,并确保锂离子的正常移动。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之间的扩散和
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管理单元及电池保护
基于阻抗跟踪技术的电池管理单元(BMU)会在整个电池使用周期内监控单元阻抗和电压失衡,并有可能检测电池的微小短路(micro-short),防止电池单元造成火灾乃至爆炸。

对于锂离子电池包制造商来说,针对电池供电系统构建安全且可靠的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电池包中的电池管理电路可以监控锂离子电池的运行状态,包括了电池阻抗、温度、单元电压、充电和放电电流以及充电状态等,以为系统提供详细的剩余运转时间和电池健康状况信息,确保系统作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为了改进电池的安全性能,即使只有一种故障发生,例如过电流、短路、单元和电池包的电压过高、温度过高等,系统也会关闭两个和锂离子电池串联的背靠背(back-to-back)保护MOSFET,将电池单元断开。

锂离子电池安全
过高的工作温度将加速电池的老化,并可能导致锂离子电池包的热失控(thermal run-away)
及爆炸。

对于锂离子电池高度活性化的含能材料来说,这一点是备受关注的。

大电流的过度充电及短路都有可能造成电池温度的快速上升。

锂离子电池过度充电期间,活跃得金属锂沉积在电池的正极,其材料极大的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因为锂将有可能与多种材料起反应而爆炸,包括了电解液及阴极材料。

例如,锂/碳插层混合物(intercalated compound)与水发生反应,并释放出氢气,氢气有可能被反应放热所引燃。

阴极材料,诸如LiCoO2,在温度超过175℃的热失控温度限(4.3V单元电压)时,也将开始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锂离子电池使用很薄的微孔膜(micro-porous film)材料,例如聚烯烃,进行电池正负极的电子隔离,因为此类材料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可接受的价格。

聚烯烃的熔点范围较低,为135℃至165℃,使得聚烯烃适用于作为热保险(fuse)材料。

随着温度的升高并达到聚合体的熔点,材料的多孔性将失效,其目的是使得锂离子无法在电极之间流动,从而关断电池。

同时,热敏陶瓷(PCT)设备以及安全排出口(safety vent)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电池的外壳,一般作为负极接线端,通常为典型的镀镍金属板。

在壳体密封的情况下,金属微粒将可能污染电池的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粒有可能迁移至隔离器,并使得电池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绝缘层老化。

而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微小短路将允许电子肆意的流动,并最终使电池失效。

绝大多数情况下,此类失效等同于电池无法供电且功能完全终止。

在少数情况下,电池有可能过热、熔断、着火乃至爆炸。

这就是近期所报道的电池故障的主要根源,并使得众多的厂商不得不将其产品召回。


池管理单元(BMU)以及电池保护
电池材料的不断开发提升了热失控的上限温度。

另一方面,虽然电池必须通过严格的UL安全测试,例如UL16?2,但提供正确的充电状态并很好的应对多种有可能出现的电子原件故障仍然是系统设计人员的职责所在。

过电压、过电流、短路、过热状态以及外部分立元件的故障都有可能引起电池突变的失效。

这就意味着需要采取多重的保护――在同一电池包内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保护电路或机制。

同时,还希望具备用于检测电池内部微小短路的电子电路以避免电池故障。

图1展示了电池包内电池管理的单元方框图,其组成包括了电量计集成电路(IC)、模拟前端
电路(AFE)、独立的二级安全保护电路。

图1. 电池管理单元
电量计电路设计用于精确的指示可用的锂离子电池电量。

该电路独特的算法允许实时的追踪电池包的蓄电量变化、电池阻抗、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其它电路信息。

电量计自动的计算充电及放电的速率、自放电以及电池单元老化,在电池使用寿命期限内实现了高精度的电量计量。

例如,一系列专利的阻抗追踪电量计,包括bq20z70,bq20z80以及bq20z90,均可在电池寿命期限内提供高达1%精度的计量。

单个热敏电阻被用于监测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以实现电池单元的过热保护,并用于充电及放电限定。

例如,电池单元一般不允许在低于0℃或高于45℃的温度范围内充电,且不允许在电池单元温度高于65℃时放电。

如检测到过电压、过电流或过热状态,电量计IC将指令控制AFE关闭充电及放电MOSFET Q1及Q2。

当检测到电池欠压(under-voltage)状态时,则将指令控制AFE关闭放电MOSFET Q2,且同时保持充电MOSFET开启,以允许电池充电。

AFE的主要任务是对过载、短路的检测,并保护充电及放电MOSFET、电池单元以及其它线路上的元件,避免过电流状态。

过载检测用于检测电池放电流向上的过电流(OC),同时,短路(SC)检测用于检测充电及放电流向上的过电流。

AFE电路的过载和短路限定以及延迟时间均可通过电量计数据闪存编程设定。

当检测到过载或短路状态,且达到了程序设定的延迟时间,则充电及放电MOSFET Q1及Q2将被关闭,详细的状态信息将存储于AFE的状态寄存器,从而电量计可读取并调查导致故障的原因。

对于计量2、3或4个锂离子电池包的电量计芯片集解决方案来说,AFE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AFE提供了所需的所有高压接口以及硬件电流保护特性。

所提供的I2C兼容接口允许电量计访问AFE寄存器并配置AFE的保护特性。

AFE还集成了电池单元平衡控制。

多数情况下,在多单元电池包中,每个独立电池单元的电荷状态(SOC)彼此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平衡单元间的电压差别。

AFE针对每一的电池单元整合了旁通通路。

此类旁通通路可用于降低至每一单元的充电电流,从而为电池单元充电期间的SOC平衡提供了条件。

基于阻抗追踪电量计对每一电池单元化学电荷状态的确定,可在需要单元平衡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具有不同激活时间的多极过电流保护限(如图2所示)使得电池包保护更为强健。

电量计具
有两层的充电/放电过电流保护设定,而AFE则提供了第三层的放电过电流保护。

在短路状态下,MOSFET及电池可能在数秒内毁坏,电量计芯片集完全依靠AFE来自动的关断MOSFET,以免产生毁坏。

图2. 多级电池过电流保护
当电量计IC及其所关联的AFE提供过电压保护时,电压监测的采样特性限制了此类保护系统的响应时间。

绝大多数应用要求能快速响应,且实时、独立的过电压监测器,并与电量计、AFE协同运作。

该监测器独立于电量计及AFE,监测每一电池单元的电压,并针对每一达到硬件编码过电压限的电池单元提供逻辑电平输出。

过电压保护的响应时间取决于外部延迟电容的大小。

在典型的应用中,秒量级保护器的输出将触发化学保险丝或其它失效保护设备,以永久性的将锂离子电池与系统分离。


池包永久性的失效保护
对于电池管理单元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为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池包提供趋于保守的关断。

永久性的失效保护包括了过电流的放电及充电故障状态下的安全、过热的放电及充电状态下的安全、过电压的故障状态(峰值电压)以及电池平衡故障、短接放电FET故障、充电MOSFET故障状态下的安全。

制造商可选择任意组合上述的永久性失效保护。

当检测到任意的此类故障,则保护设备将熔断化学保险丝,以使得电池包永久性的失效。

作为电子元件故障的外部失效验证,电池管理单元设计用于检测充电及放电MOSFET Q1及Q2的失效与否。

如果任意充电或放电MOSFET短路,则化学保险丝也将熔断。

据报道,电池内部的微小短路也是导致近期多起电池召回的主要原因。

如何检测电池内部的微小短路并防止电池着火乃至爆炸呢?外壳封闭处理过程中,金属微粒及其它杂质有可能污染电池内部,从而引起电池内部的微小短路。

内部的微小短路将极大地增加电池的自放电速率,使得开路电压较之正常状态下的电池单元有所降低。

阻抗追踪电量计监测开路电压,并从而检测电池单元的非均衡性――当不同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差异超过预先设置的限定值。

当出现此类失效时,将产生永久性失效的告警并断开MOSFET,化学保险丝也可配置为熔断。

上述行为将使得电池包无法作为供电源并因此屏蔽了电池包内部的微小短路电池单元,从而防止了灾害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