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内容要点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
全国导游基础 第章 中国古代建筑
全国导游基础第章中国古代建筑1. 概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文化遗产。
它从远古时期开始,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各种建筑形式,如宫殿、庙宇、寺庙、园林、墓葬等,都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珍品。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建筑风格。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1 宮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宫殿以黄色为主色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皇权思想。
宫殿建筑在体量上通常较大,常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
宫殿建筑的建筑结构和设计都非常复杂,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
2.2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种代表。
寺庙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崇拜。
寺庙建筑通常具有少量的、极富装饰性的建筑,突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2.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又一个代表。
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园林建筑具有精巧的设计和细致的构造,通常采用仿自然的景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建筑形态。
3.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使用了很多种建筑材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以下几种。
3.1 木材木材是中国古代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木材种类繁多,包括松木、柏木、槐木、梧桐木等。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松木结实耐久,常用于建筑框架和结构。
3.2 石材石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建筑材料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的石材种类繁多,包括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石灰石等。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石材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构造、装饰等多种用途。
3.3 砖瓦砖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比较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砖瓦种类繁多,包括灰瓦、青瓦、黄瓦、筒瓦等。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砖瓦用途广泛,可用于建筑结构、装饰等多种用途。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建筑篇
2.坛庙建筑
1.概况
2.中国现存著名坛庙
FILL IN THE TITLE HERE
填 写
太庙
文
社稷坛
字 天坛
皇穹宇
地坛
郊祭
左祖 右社
圜丘坛、祈年殿、斋宫、
岱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孔庙“孤例”“世界文化遗产”
陵墓、古城、古长城 与古镇古村建筑
了解古陵墓、城、镇村的基本特点 与代表 掌握古长城结构特点
台基 Tai Ji
定义: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又称基座。 主要作用:防潮防腐,承托建筑物,增强建筑的 高大雄伟。 分类: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
开间 Kai Jian
“间”为四柱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单元。建筑的迎面间数称“开间”,或称“面 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建筑 的纵深间数称“进深”。古人以奇数为吉祥数, 面阔进深多为单数。开间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大梁 Da liang
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 圆柱形木头,置于石头为底的台上)上的一根最 主要的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斗拱 Dou Gong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 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 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 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3 的地方,称社稷坛。
布局 特点
前朝后寝:“前朝” 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建筑群的前部。“后寝”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
4 居的地方,建筑群的后部。
三朝五门:“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奉天殿(太和殿)、
5 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沿中轴线以五
道门。内向外以此为奉天门或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大 清门。
导游中级考试资料——导游知识专题三:建筑文化
专题三:建筑文化一、建筑文化概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西方有人把建筑比喻为:“石头的史书”,那么,中国的传统建筑可以称为“土木的史书”。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主旋律:土木结构。
1. 雏形期(夏——春秋)殷商的建筑已经出现了一些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周朝,开始用瓦盖屋顶。
此时建筑以版筑法为主。
如:陕西枝山凤雏村,扶风召陈村。
2. 发展期(战国——南北朝)秦汉,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统一六国后,上林苑、阿房宫。
汉武帝时,长乐宫、未央宫。
秦汉建筑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主要结构:抬梁式、穿斗式。
斗拱已经出现,并得到了较广泛的使用。
屋顶的类型趋于多样。
3. 成熟期(隋——宋)隋唐建筑风格,“雄浑壮丽”。
园林已出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格区分。
宋代,由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可以用“精细富缛”四字大致概括。
(二)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 多样性特征与主流体系2. 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具体表现:1)皇权至上。
2)群体组合美。
3)尊重自然。
4)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3. 尸体空间的物质特征。
(三)中国建筑的基本要素1. 构件1)台基。
也称基座,高级台基又称须弥座、金刚座。
防潮,防腐,突出建筑的高大雄伟。
2)柱。
4)大梁5)枋6)禀3)开间。
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奇数为吉祥数字,开间多为单数,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如北京太庙大殿太和殿,11开间。
7)斗拱:是古代建筑的独特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木块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8)屋顶: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
9)山墙10)藻井:以水克火。
2. 装饰装修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美学特征。
5)油漆彩画作装饰: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个等级。
(四)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1. 功能性类型:10种2. 单体建筑类型:1)楼、阁:楼与阁的体量比较大、造型复杂,在园林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导言导游基础与应用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2 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间→单座建筑→庭院→建筑群体 整体均衡对称:以庭院为单元,沿着
纵轴线和横轴线进行设计 园林灵活布局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3 造型优美 屋顶造型最为突出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 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乾清宫
太和殿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 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 所以又称 九脊顶。
山花面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 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 挑山顶。
• 作用: 1)在结构上挑出屋檐,井将屋面的大面积荷
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又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画上的过渡
2)此外,它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 象怔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斗拱
4、雀替
• 柱与枋相交处 • 作用:加强额枋和减少跨据;装饰作
用
5、挂落
• 梁枋下的装饰构件,一般用于檐下; • 用于室内的称挂落飞罩,以划分室内
飞檐翘角:有利于采光,排泄雨水, 增添建筑物的飘逸动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4 装饰丰富多彩 彩绘:装饰、标志、保护、象征 雕饰:木雕、砖雕、石雕、金银铜铁
等建筑饰物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5 特别注意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风水
三、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
1、台基 2、柱、枋、梁、檩、椽 3、斗拱 4、雀替 5、挂落 6、彩画 7、屋顶
硬山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三)封建社会建筑 1. 战国时期:砖的出现和应用 2. 秦汉时期: 木构成熟——抬梁式和穿斗式形成、斗拱普遍使
用 砖石建筑、拱券结构发展——我国古建体系基本
形成
Page 5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佛寺、佛塔、石窟 4. 隋唐时期——成熟时期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的构件形式及用料规格化,砖石建筑进一步
Page 28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
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 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
Page 29
保和殿
Page 30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Page 31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内涵与艺 术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结构和建筑、布 局及装饰上的特点。
Page 1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 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建筑 早期:穴居、巢居 晚期: 北方——木骨泥墙 南方——干栏式木构
周口店
Page 2
半坡遗址
Page 3
(二)奴隶社会建筑 商朝——夯土技术比较成熟 西周——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和使用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 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 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Page 25
(四)屋顶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
度,又称四阿顶。
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
目录
CONTENTS
壹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贰
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叁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肆
古代建筑的等级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至汉代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晚 期,我们的祖先从构木为巢、建造半地穴式建筑开始,逐步形成 了比较完整的村落。商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殿建筑,其 代表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建筑的 高潮中,逐步形成了中轴对称的基本模式,奠定了我国古代城市 建筑的基础。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形成。
04
03
悬山顶有两面斜坡,两侧伸 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山墙由柱子承重。
悬山顶
VS
硬山顶
悬山顶
VS
硬山顶
VS
05 攒尖顶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其特 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
台基又称基座,为一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是建筑的基础部分。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无论是简 朴的民居,还是巍峨的殿堂,都将其框架立于台基之上。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 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普通台基:用素土、灰土或碎砖三合土 夯筑而成,高约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须弥座:须弥座是一种带有雕刻花纹和 线脚的基座。一般用在高级建筑 (宫殿、 坛庙的主殿及塔)的基座。
主要标志是:人们初步掌握了夯土和烧制砖瓦的技术、木构架 结构渐趋成熟、拱券式结构有了发展。这个时期的建筑遗址主要 有宫殿、陵墓、驰道、长城及都江堰、灵渠、郑国渠三大著名水 利工程。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
(2)石狮
陵墓、大门前:辟邪 石窟:佛力浩大,无物不降 雄狮(左):统一寰宇和无上
权力 雌狮(右):子孙绵延
(3)吉祥缸
(4)嘉 量——表示 公正和至高 无上,象征 国家统一和 强盛
(五) 日晷—计 时器
(6)铜龟、铜鹤— —象征长寿
(7)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三)北京故宫
第二,砖普遍使用(民居、 城墙)、琉璃砖瓦更广应 用;
第三,皇家园林与私家园 林的建造极盛;(园林专 著《园冶》)
第四,喇嘛教建筑兴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 本构件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须弥座(又称金刚座) 古建级别的标志之一
(二)开间(三)大梁
(四)斗拱
我国古建特有的结构构件
第三,建筑风格: 整体建筑: 气魄宏伟、严整而又 开朗;
单体建筑:
屋顶舒展平远,出檐深 远;斗拱较大,板门, 直棂窗;色彩简洁明快, 风格庄重朴实。
5、宋朝—大转变时期
特点: 第一,出现了建筑规范 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风格: 规模比唐代小,但绚丽多彩; 单体建筑: 屋顶坡度增大,出檐不如
(四)注重和周围环 境的协调
《南巡盛典》中的锡山惠山形势图
第二节 宫殿和庙宇
一、宫殿 (一)宫殿的沿革 目前保存较好的宫殿: 北京故宫、沈阳清故宫
(二)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按封建统治的礼制来加以规划,
一般布局按中轴线作左右对 称、层层进深的布局。 (江苏部分)
——我国古建体系基本形成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 佛寺、佛塔、石窟
4、隋唐时期—— 成熟时期
唐代建筑的特点: 第一,建筑群处理愈趋 成熟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5-古代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 明清皇家寝陵, 包括:湖北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 盛京三陵(沈阳)、南京明孝陵
❖ 孔林 ❖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导游基础
古代城防建筑与著名的楼阁、古桥
导游基础
一、城防建筑(城墙、护城河)
南京城墙
1、城防建筑的起源 城墙:城楼、角楼、垛口
平遥古城
西安城墙
导游基础
②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祭殿) 神道(石像生) 护陵监(衙署、市衙、住宅等组成)
导游基础
辨别:长陵--宏伟的地面建筑
宝城宝 顶
祭殿-棱恩殿
方城明楼
大宫门
祾恩门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二、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 “秦始皇陵——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 迹”
❖ 讨论:除了秦始皇陵以外,中国被纳入世界文化 遗产的著名古代陵墓 还有哪些?
开间 /进深
导游基础
3、屋顶
导游基础
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
导游基础
辨别:以下建筑属于什么形式的屋顶?
等级:重檐庑殿式>重檐歇山式>重檐攒尖式> 单檐庑殿式>单檐歇山式>单檐攒尖式>悬山式>硬山式
导游基础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材料:木材、砖瓦 结构:木构架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1)成群体分布 (2)布局规律
导游基础
2、古长城建筑
❖ 楚国最早修长城 ❖ 秦始皇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 ❖ 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导游基础
二、著名楼阁
1、概念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通常四周设扇或栏杆回
廊,供远眺、游憩、藏书 和供佛之用。 2、古代江南三大名楼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古代建筑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 导游, 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一节概述一、发展历程原始社会至汉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建造穴居、地面式和干栏式木构建筑。
商代夯土技术已经成熟,建有规模宏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出现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和建于夯土高台上的大殿,木构架已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战国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砖瓦的使用也反映了建筑技术的提高。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作为独特体系,已基本形成,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城池、宫殿、陵墓、长城等。
东汉时期出现了全部石造建筑物,如石祠和石墓等。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北魏洛阳城在汉魏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布局为长方形,构成以宫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设立东西二市。
魏晋南北朝佛教建筑兴盛,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壁画,建造有许多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隋朝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桥,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营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遗存的建筑物及城市宫殿遗址,布局和造型均具有较高艺术和技术水平。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建于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宋朝是我国古建筑的大转变时期。
北宋改变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成为沿街设店的街肆方式。
建筑构件标准化在唐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作监李诫的《营造法式》是北宋管理各种建筑设计、结构、用料的规范。
宋代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代小,但建筑造型更为秀丽、精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式样的殿阁楼台、流行仿木构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
两宋园林建筑更加盛行。
现存宋代著名的建筑有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和宁波保国寺等。
元代是我国古建筑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元代建筑除继承宋代传统外,还受到其他民族甚至域外的影响。
元大都按汉族传统的都城布局建造,规模巨大,规划完整,功能齐全。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祀祖——历代帝王建了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2)皇权至上——北京明清故宫最大限度地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3)以中为尊——建筑中轴线几乎成为体现神权和皇权的凝固线。
古人以中为尊,崇拜“中”的意识与他们对北极星(紫微星)的崇拜有关。
(4)阴阳五行——因为南为阳,北为阴,故天坛在南,地坛在北。
(天南地北)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建筑(1)抬梁式: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2)穿斗式:使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所以适合南方民居。
(3)井干式:是以圆木或是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除山区林地之外,很少见到了。
抬梁高大上;穿斗抗震强;井干用材多。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木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既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缺点:木结构建筑受木材本身长度的影响,宫殿不易建成高大宏伟的建筑,所以只能依靠地形和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有少数建筑受地形限制,或是阴阳五行风水思想影响而改变方向。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轴对称形式修建,纵轴为主,横轴为辅。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处理,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创造了多彩的艺术形象。
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大屋顶”和飞腾的挑檐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汉代以来,我国古代工匠设计了多种屋顶形式和重檐屋顶结构,利用各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创作出了丰富的形象。
具体有以下几种:(1)庑殿顶:俗称“五脊顶”,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 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 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 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 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 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 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 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 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 (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 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xiezhi
戗 脊 吻 兽 狻猊、斗牛、獬豸、凤、押鱼
戗(垂)脊 兽 数 目 实 例
琉璃瓦的颜色
在五行中,黄色居中,故黄色在我国是最 尊贵的色彩。自唐代始,黄色被定为皇室特用 的色彩。因此,黄色级别高于绿色,绿色又高 于其他颜色。
黄色
绿色
其他颜色
(七)山墙
(六)藻井
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 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 艺术影响到全国。
山西芮城永乐宫
(五)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 峰时期——明清时期
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
作—《园冶》。清朝前期编修了清工部 《工程做法》74卷,统一了官式建筑的 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北 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是明清建筑的 典范。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 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园 林建造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第五节
第五节宗教建筑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分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3⼤派系。
我国佛教建筑分为寺庙、塔幢、⽯窟寺(含摩崖造像)3⼤类。
(⼀)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是佛教僧侣供奉佛像、舍利,进⾏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处所。
我国历曾有浮屠、伽蓝、精舍、禅林、寺、庙等名,明清时期通称寺庙。
1.汉地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相对集中的有峨眉⼭、五台⼭、九华⼭、普陀⼭等佛教名⼭,其中蛾眉⼭最为。
汉地佛教早期受印度佛教影响,塔置于佛寺中⼼。
魏晋隋唐以来,塔的地位逐渐降低,多建在寺后或另建塔院,失去了供奉中⼼的功能。
殿的地位⽇益提⾼,采⽤我国传统宫殿院落式布局,供佛⼤殿成为寺院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次要建筑布置于两侧。
中国特⾊佛寺格局,南北朝已基本定型。
辽代佛寺因契丹族有“朝⽇”习俗,寺门⼤多朝东。
元代以后,多数佛寺只建殿堂⽽不建塔。
汉地佛教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门殿、天王殿、⼤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中轴线左右两侧⼤致布局是:⼭门内两侧为钟、⿎楼,⼤雄宝殿前东西配殿为伽蓝殿、祖师殿;其他配殿为观⾳殿、药师殿,⼤的寺院还有罗汉堂。
⼭门殿也称三门殿,供奉⼆仁王。
天王殿供奉⼤肚弥勒或天冠弥勒,两侧为四⼤天王,背后有护法天王韦驮。
⼤雄宝殿是寺院正殿,也称⼤殿,供奉本尊佛及左右胁侍,主尊有⼀、三、五、七尊之分;佛坛背后常供奉海岛观⾳。
法堂是宣讲佛法的主要场所。
藏经阁是收藏佛经的地⽅。
此外,在东西两院还有⽅丈室、戒台殿、僧侣⽣活区和游⽅僧的接待区。
⽩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郊,为中国第⼀古刹,誉称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
寺院创建于东汉永平⼗⼀年(68),是佛教传⼈中国后建的第⼀座佛寺。
⽩马寺经历代翻建修 葺,现存寺院为明嘉靖三⼗四年(1555)重修,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门殿、天王殿、⼤ 佛殿、⼤雄宝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东西两侧有钟、⿎楼、斋堂、客堂、禅 堂、祖堂、法宝阁等,左右对称,布局规整。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03
看图区分封土的形式
PART 03 \ \ \
二、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
(一)地面部分
1. 封土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 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2. 陵园建筑 陵墓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 “石像生”仪仗队,所以陵园 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PART 03 \ \ \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 概述
PART 01 \ \ \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概述
(一)台基
台基也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 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 腐,同时可弥补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 的欠缺。台基根据材料、层数和结构的 不同来区分等级。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敬天祀祖
| 概述
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 发展,所以对天、对祖先必须进行祭祀, 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恩施,得到祖先神 灵的荫庇。
| 概述
造型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庑殿顶 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 得稳重、协调。
【拓展阅读】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陛石
PART 01 \ \ \
装饰主要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 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雕饰 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上的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物。
| 概述
PART 01 \ \ \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
▪ (2)角楼
▪ 位于城之四角,因为它双向迎敌,所以是城 防中的薄弱点,需要努力加强防卫。战时,一般 角楼中集中较多的兵力和武器。
▪
编辑ppt
(3)敌台
▪ 又称“马面”,敌台的防御作用是很大的,
因城墙正面不便俯射,将士若探身伸头射杀敌人,
容易遭到对方的射击,有了突出的城台,进逼城
墙脚下的登城者,就会遭到左右敌台上的射击,
编辑ppt
城市规划
编辑ppt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仰韶文化)
编辑ppt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
一些聚落遗址出 现规模较小的城堡
安徽蒙城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 中心的大型广场
编辑ppt
(二)商周时期
1、商代早期
城堡发展成为规模 较大的、有防御设施的 都城。根据考古发掘, 可以确认的有河南偃师 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 和安阳殷墟。
▪
1、城的防御意义
城,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 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中国古代,上 自天子王侯的都城,下至州郡府县的治所,都有 城墙围绕。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御工 事,构成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编辑ppt
(1) 门楼
权力的象征,同 时也常是一个城的重 要标志,所以一般门 楼建得比较高大雄伟。 门楼在平时作隙望守 卫,储备粮食武器之 用,战时则是作战指 挥中心和守卫要地。
身的女墙,墙顶通道一般较宽,可五马并骑,十
人排行而走。地势陡峭处,路面筑成阶梯形的梯
道。为了排除下雨时的积水,在墙顶还有排水沟
等设施。在墙体内侧隔一定距离开有石砌或砖砌
的拱形券门,中修磴道,直通墙顶,以便战士们
上下。
▪
编辑ppt
▪ (7)瓮城
《导游基础知识》古建筑景观美
导游基础知识:古建筑景观美古建筑景观是指以古代建筑为主要景观元素的一种旅游景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明和建筑艺术的精华。
作为一名导游,了解古建筑景观的美,不仅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欣赏景点,还能够提升导游的专业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建筑景观的特点、欣赏方法以及导游在讲解中的技巧,希望能为广大导游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古建筑景观的特点古建筑景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沉淀:古建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质朴典雅:古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注重自然和谐,追求简洁、典雅的设计风格,展现了古代人民对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3.建筑结构: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砖石结构等传统建筑技艺,体现了古代建筑师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艺术功力。
4.文化内涵: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欣赏古建筑景观的方法在导游工作中,如何引导游客欣赏古建筑景观,是一项重要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方法供导游参考:1.历史背景介绍:在介绍古建筑景观时,可以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让游客了解其建筑时代、主要用途以及相关历史故事等。
2.建筑特点分析:对古建筑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雕刻艺术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其美学价值。
3.文化意义解读:解读古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游客深入思考其代表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4.视觉体验引导:通过引导游客观察古建筑的细节之美,如檐口雕刻、斗拱结构等,引发游客对建筑美感的共鸣。
导游讲解技巧作为导游,在讲解古建筑景观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讲解技巧,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以下是一些导游讲解技巧的建议:1.言简意赅:在讲解中要力求言简意赅,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和琐碎细节,保持谈笑风生、幽默风趣,使导览内容生动有趣。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二)第三节古城、古镇古村与长城建筑一、古城二、古镇古村三、古长城建筑一、古城1.城池的含义城池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
城,即城墙。
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
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墙台、垛口等防御工事,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池,即护城河,是城垣外的壕沟。
护城河是都邑的又一道防御屏障。
所以,我国古代城市有城郭、城池之称。
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城市出现后,就产生了城防问题,古代上自都城,下至郡、州、府、县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
有城墙、城门、城楼、角楼、敌楼、垛口、瓮城、箭楼、千斤闸、吊桥、护城河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一整套坚固的防御设施。
3.我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城市建筑(1)南京城墙建于明代,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城垣内侧周长33公里,不仅是全国第一,而且为世界第一。
聚宝门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西安城墙建于明代,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县,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4)丽江古城位于云南西北部,是融合纳西族民族传统建筑与外来建筑特色的城镇。
始建于南宋末年。
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建城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城墙。
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被分成众多的支流,形成水网,入墙绕户。
二、古镇古村古镇古村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艺术、传统民俗民风好人原始空间形态。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20 年开始评选。
现有500多个,包括太湖流域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落群、晋中南古村落群、粤中古村落群等。
这些名镇名村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的传统风貌。
最新 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中国的古代建筑概述-精品
中国的古代建筑大家应该都有了电视上见过吧,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跟lw54小编来一起分享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中国的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成热时期。
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元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采用框架式结构;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创造斗拱结构形式;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中国的古代建筑概述相关文章:
1.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中国的自然景观
2.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汉族概况
3.最新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
4.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泉与矿泉
5.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天气景观
6.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原始社会
7.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道教
8.导游证考试章节考点:中国民族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学习资料单中国古建筑文化概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取材、巧妙的结构和别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萌芽,到封建社会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利用天然崖洞或构木为巢作为居所。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我们北方的祖先利用黄土层为壁体修建土穴,并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南方则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
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幕。
西周及春秋时期,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次重大进步。
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阙和石墓。
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
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提高;砖结构被大规模地应用到地面建筑,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石工的雕琢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
隋唐时期,隋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合,创造出了统一和谱的风格。
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宋朝建筑的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
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在唐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各工种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较严格的规定,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行的,是各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规范”。
现存宋代的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
其建筑特征是: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元朝的元大都按照汉族传统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长安城以来又一个规模巨大、规划完整的都城。
元代城市进一步发展了各行各业的作坊、店铺和戏台、酒楼等娱乐性建筑。
从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传佛教寺院和塔,大都、新疆、云南及东南地区的一些城市陆续兴建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
中亚各族的工匠也为工艺美术带来了许多外来因素,使汉族工匠在宋、金传统建筑布局上进行创造的宫殿、寺、塔和雕塑等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现存元代的建筑有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
使用辽代所创的“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形成当时建筑结构的主要特征。
明清时期,明朝由于制砖手工业的发展,砖的生产大量增长,明代大部分城墙和一部分规模巨大的长城都用砖包砌,民间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
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清朝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皇家和私人的园林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是明清宫殿建筑群的实例。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讲,传统思想也必然在古代建筑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和巨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敬天祀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礼制始终是至高无上的。
封建帝王为统治国家,制定了一整套礼制。
在我国古代,帝王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发展,所以对天、对祖先必须进行祭祀,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恩施,得到祖先神灵的荫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历朝历代封建帝王建起了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2)皇权至上。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无不把皇权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而皇宫就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北京明清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3)以中为尊。
我国古代崇拜“中”的意识与古代人们对北极星的崇拜有关。
人们发现,北斗星座的运转好像总是围绕着一个点-北极星,北极星恒定不动,而满天星斗都拱卫着它,以它为中心永无休止地运动,古人认为它就是神圣的天之中心。
由此,逐渐产生了以中为尊的天理之道。
在这种“以中为尊”的思想主导下,我国古代建筑亦处处体现出“以中为尊”,中轴线几乎成为我国古建筑群体现神权和皇权的凝固线。
(4)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合流。
这一学说在我国传统思想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必然渗透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
在北京城和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中就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因天为阳,地为阴,南为阳,北为阴,故天坛必在南方,地坛必在北方。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受不同自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建筑的样式各具特色。
因此可以说,传统的中国古建筑体系既有统一的风格,又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其类别之众、形体之繁,结构风格之奇巧、艺术装饰之优美,堪称世界之最。
其基本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组合和外部形态。
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梁柱式结构以其各方面的优越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主流,并由此形成了它的独特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木构架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抬梁式”。
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2)“穿斗式”。
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3)“井干式”。
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
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节点上。
“墙倒屋不塌”这句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木结构建筑由于木材长度等天然局限性,单体建筑物的规模不可能很大。
因此,宫殿、庙宇建筑除了利用高起的地势、巨大的台基烘托外,主要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来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受宗教信仰或阴阳五行风水思想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布局,一般采用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设计。
多数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
一般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处理,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单体建筑从整个形体到各部分构件,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和各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
四、古代建筑的等级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建筑物的屋顶、面阔、台基,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1.屋顶“大屋顶”和飞腾的挑檐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自汉代以来,我国古代工匠设计了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卷棚等多种屋顶形式和重檐屋顶结构,并利用各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创作出了丰富的形象。
(1)庑殿顶。
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如故宫太和殿。
(2)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前后两坡为整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歇山顶也有单檐与重檐之分,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如故宫保和殿、天安门等。
(3)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屋面在顶部交会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4)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檐悬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檩)等承托。
因其挑出山墙之外,故又称挑山顶。
(5)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6)卷棚顶。
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做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是弧形的曲面。
卷棚顶整体外貌与歇山、悬山、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颇具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