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课题实施方案]《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背景: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相同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

学生的这种差异表现在学习上就出现了学困生。

有效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尤其是我校的种种现象,教师面对50人左右的大班,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却疏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前期通过对我校2个班96名同学的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0名同学学习习惯非常好,15名同学学习习惯较好,30名同学学习习惯一般,41名同学习惯很差需要改正,而且我们还发现,这41名学习习惯很差的同学无一例外都是学困生。

关鸿羽教授在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书中谈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所以成绩好坏与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

”由此,面对这种问题,面对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弱势群体,我校提出了如何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作为目前我校师生亟待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实验教师通过对本班或本学科学困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每位学困生存在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分析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探寻相应地纠正策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强化训练,家校联手形成合力使学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2、意义:本课题通过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教师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本校乃至本地区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个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个案研究》实施方案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

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呢?本课题通过对常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小学数学多年的课堂教学,就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及培养数学学习的方法入手,同时也从加强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上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数学困难的境地。

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是面向整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为整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但事实是学困生(即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问题仍旧是一个困扰着世界教育发展的问题。

据日本松原达哉的调查,日本的学困生存在率约为20%。

我国台湾省的学困生存在率也在20%左右。

上海学困生存在率小学为20.04%±3.43%。

我校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多年来,生源有“三多”的情况:外地民工子女多、个体户子女多、困难户子女多。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家庭文化背景较差,导致了部分学校生源素质低、学生学习状况差,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要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困难的存在,困扰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笨”、“学习习惯差”、难教。

但对于这些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的研究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

学困生对于一个班级往往也就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就是百分之百。

让学困生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呢?也就间接地成就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非常重要,也是我做为一名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的教学点,生源素质相对较弱,学困生数量庞大。

再加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

许多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目标1、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

2、在数学学困生成困基础上,搞清数学学习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

3、根据数学学困生不同类特征,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方法策略。

4、争取转化成功率达80%以上,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要提高质量,学困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学生质量对于提高整个班级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给一个学困生树立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心中产生希望之火,也就有可能改变他的一生,让他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3、学困生往往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病”,转化了学困生,就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4、一个学困生走上社会,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毒瘤”,转化了学困生也就给社会和谐的创建,添了砖、加了瓦。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促进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校许多学生家长进城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

本课题以五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实践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具体原因,因材施教,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力,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2、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来看从五年级期末的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

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

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

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3、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正确和到位,他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记数、算帐有用,不了解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看到了数学工具性浅显的一面,而数学工具性更深层次的一面,以及数学的人文性。

学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

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实验方案“学困生”问题是每个班级普遍存有的问题,一般认为这类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8—10,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目光,所以,对“学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就我校来说,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有经商、打工、生活困难、家庭离异等较为复杂的家庭环境,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有部分家长思想不重视,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存有问题,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学困生的大量存有,一直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其开发的方法和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研究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为迫切。

一、课题研究的界定在新形势下,我们界定的学困生是指当前存有的部分学业不良以及存有学习障碍的学生。

其含义如下:第一,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来说;第二,学困生是个别的,即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与先前经验建构新知,它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有效构建。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加德纳认为:人类存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与自然观察者智能。

这八种智能只是组合和发挥水准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他认为教育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主张教师应从多方面评价、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来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计划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计划1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计划1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课题计划1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课题计划新课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题从中﹑高年级学困生入手,以一切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

“学困生”面对数学问题,当现有数学知识的水平与数学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

使“学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学习,营造和谐的数学环境,着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帮助学困生取得进步,让学困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家长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二、研究目标(1)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2)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让每个学困生爱学数学,使他们由“厌学”到“乐学”。

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3)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及发展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困生学情分析: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加深,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学困生往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做小动作、学习不够认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现象。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个案研究课题课题实施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个案研究课题课题实施

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个案研究课题课题实施《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个案研究课题》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来我校数学成绩呈滑坡趋势,成绩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学困生越来越多,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不可能有效的,因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等都必须进行彻底的转换、调整好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迫切希望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找出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以此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门,从而对数学知识感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数学,最好能心情愉快、长期坚持、全神贯注的学习,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但是我们觉得现有的研究成果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尚有不足:学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环境因素,学困生自身的因素,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教材的处理等等。

四、课堂研究的实验对象和主要内容研究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学困生研究内容:(1)从环境和学生自身查找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具体就是从家庭、社会、学习环境和学生本人四个具体方面去研究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缺乏的原因。

(2)如何在教学中推行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寻找和尝试各种方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如何使教学成为通用技术教学,让学困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完成通用技术的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1)直接目标:提高我校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1(2)间接目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步骤: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10——2010.4)(1)从本校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

2023年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2023年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2023年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一、引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教育问题。

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基础知识薄弱等。

为了解决学困生问题,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本文将提出一套实践与研究方案,旨在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实践方案1.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

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观察学习过程以及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2.针对性教学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针对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可以教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思维导图、归纳法等;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进行重难点的巩固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

3.个性化辅导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差异,可以开设个性化的辅导课程。

这些辅导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进行,例如专门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辅导、提供个别答疑服务等。

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漏洞,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4.家校共同配合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家庭和学校之间需要积极的配合。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孩子的学习、鼓励、监督等方式来帮助学困生。

三、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并评估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效果,评估学困生转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生,即那些在智力、体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先天缺陷,由于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成绩较低的部分在校学生。

(一)研究背景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小数学的学科特点促使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有的儿童由于某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也有的儿童由于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不当,严重阻碍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石,转变学困生,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有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导致孩子心里障碍,家长管理方法不当等。

③、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低年级学习基础不扎实等。

④、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有的学生上网吧,学习精力不足;有的与社会上不良少年交往,对学习失去兴趣等。

以上四个成因中,我们确切的讲,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学困生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2、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教育现状引人深思。

我校对近去年的学生数学质量调查中发现:一年级的不及格率为2.4%,二年级的不及格率为4.5%,三年级的不及格率为5.2%,四年级的不及格率为5.4%,五年级的不及格率为7.6%,六年级的不及格率为8.1%。

从上述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学困生从低段到高段在不断的增加,折射出教师在对于学困生分析与转化方面的手脚无措,教师虽明白对学困生的教育的重要性,但其转化率极低。

如不能改变这种现状,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针将成为空谈。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本课题《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于2017年1月向高于铺镇小学总校申报立项,请总校领导评审,准予立项,现开始实施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技能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抽象性、准确性等特征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心理,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数学成绩差,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

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更多的是对学困生本身产生的心里伤害。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数学特困生的产生不是某个原因单独造成的,而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本身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本课题旨在找出小学数学特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对策,以期帮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本课题所说的学困生在智力方面不存在任何缺陷,都是由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造成的。

此外,学困生仅限于在数学学业方面存在学习困难,其不能学会基本的数学算法和技巧,从而导致其学业成绩较低。

在教育界有个生动的比喻:学生比作种子,教育比作施肥,只要肥料充足,不管什么种子都会茁壮成长。

这也就是说,即便学生之间智力存在一定差异,只要教育的方式手段得当,所有的学生都会一样的优秀出色。

这也和新课程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相一致。

因此,了解了不同学困生个体的形成原因,心理问题后,可以因材施教,通过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措施来帮助学困生重拾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策略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

早在1896年摩根就从神经学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研究。

后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对学困生的研究由神经学模式转换到心理学模式。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的方向主要聚焦于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形成可归因理论和角色理论两大理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完整版)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实施方案陇县固关镇民族中心小学薛丹丹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山区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关注中等生和优生是出不了成绩的,也不叫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另外,我镇处于陇县偏远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也就较多,孩子长期无人管教、缺乏家庭教育,致使这些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

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就如本校现状:学困生班班可见,教师一直都在转化学困生,可是学困生屡增不减,这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以如何转困、脱困,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转化策略,已成为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因此确立“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小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根据学困生成因,寻求转化方法策略,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力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进行有益的探讨。

同时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任务(1)、首先确立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六年级几名学困生为实验样本进行研究。

(2)、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心理研究。

(3)、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

(4)、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苦涩,很少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面对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唤醒学困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1、呵护学困生心灵。

教师引导学困生基于自己的优势,主动生成短缺的短缺知识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整合数学知识点。

这样,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数学,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2、有利于新课改。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

学困生优势培育强调促进全体学困生全面素质获得平衡发展,如果我们的设想与结果一致,则可以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将对于整个小学新课程改革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型课程改革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公平教育实践。

基础教育界歧视学困生的现象还有存在,忽视学困生教育的教育者也不乏其人,这种学校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杜绝。

提高学困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学困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学困生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课
题实施方案
1. 调查分析学生不良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正确的研究数学的观念,提高研究效率,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帮助学困生改善不良惯,提高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研究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良好基础。

同时,为一线小学教师提供培训和参考,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课题研究的方法包括调查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任课教师调查、家长会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了解所教年级学生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

同时,收集相关资料、研究理论,深入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研究心理和研究行为。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提高学困生对小学数学研究兴趣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讨新问题。


注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注意边研究边总结,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估,调整方案,修改计划,再进行研究。

同时,对典型的个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预期成果:
1. 转变数学学困生的研究思想,培养学困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研究观。

2. 通过培养使学生增强了自主研究意识,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从他人身上研究,培养学困生良好的研究品质。

3. 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培养了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并改掉了他们的不良研究惯。

4.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研究数学的重要性,能积极研究数学,主动探究。

5. 通过实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数学学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一届学生中都会出现学困生,为了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必须分析学习习惯,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本文就以一个具体案例,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晓东为主题进行分析,对张晓东数学学困事件进行专业分析,落实解决措施,以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其从学困中解脱出来。

张晓东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面对数学课总是没有信心,回家后经常回避,只有应付性的做完作业,并不能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经常被老师责备“做作业慢”,“不积极主动”等,从老师出发,经师生同意,让家长来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

在家长的反复沟通和老师的及时指导之下,张晓东最终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张晓东的家长改变了教育方式,逐步培养张晓东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他多思考数学知识,用更多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

同时,家长改善了张晓东的复习方式,把复习会和分析会结合起来,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变得牢固,使他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旺盛。

此外,为了让张晓东能更快掌握数学知识,还采取了系统诊断的方法,帮助张晓东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重新安排教学活动的安排,从而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老师会每天给学生布置一些常见数学题,以便检测自身学习情况以及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老师还会穿插一些新题,帮助学生积累习题经验,同时可以结合张晓东的兴趣,给予其与学习相关的社会及文化知识,把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习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由此可见,家长和老师应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兴趣盎然。

在张晓东的数学学习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改进教学及学习方法,终于让张晓东从学困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获得了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该特别关注学困生,及时分析他们的学习习惯,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让学困生重新获得自信,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

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王玮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

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呢?本课题通过对常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小学数学多年的课堂教学,就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及培养数学学习的方法入手,同时也从加强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上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数学困难的境地。

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是面向整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为整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要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困难的存在,困扰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笨”、“学习习惯差”、难教。

但对于这些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的完整表述是: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2、“学困生”的界定:学困生即为学习困难学生。

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反应迟钝,观察、理解、记忆、判定、推理能力较差;多动,留意力不集中;语言贫乏,词汇量少、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有记忆困难、气质不好、性格偏异、情绪焦急、意志薄弱、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学习动力水平低下,缺乏进取意识,有厌学、恐学、逃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接受教导,学习偏科、缺乏计划、上课走神、不做笔记、拖交作业等。

XXX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XXX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XXX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研究背景国内教育事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教科书更新换代,教育制度不断优化,但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学困生群体。

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突出。

XXX小学是一所公立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有多年优秀的教育历史,但是在最近几年中发现,该校数学学习的学困生数量迅速增加。

对于这些学困生,学校的教育教学部门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革措施,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这让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感到压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开展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 XXX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开展此项研究,我们的目的是探究 XXX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特点,了解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制定合适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数学学困生的特点调查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教育背景、数学学习情况等,以全面了解学困生的表现特点,为后续措施和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2:教育措施方案制定根据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措施方案,例如:•针对学困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一对一教育、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对于上课不积极、不合作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研究内容3:教育措施的效果评估评估实施教育措施的效果,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信程度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改变,以及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研究方法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将对 XXX小学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数学学习感受、特长和兴趣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方法2:访谈调查我们将对零散地存在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家长如何支持他们等。

方法3:教育措施实施我们将采用一对一、小组合作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措施,并开展心理健康指导。

小学数学学困生帮扶个案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帮扶个案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帮扶个案研究案例一:一、本班学困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9名,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

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如:肖X、何X、龙X、胡X等;再加上本学期新转入的三名学生:陈X、杨X、杨X,他们三人不仅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也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陈X不仅厌恶学习且知识水平最多也只相当于四年级学生。

一个班的整体成绩要想提高,首先就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因此,为了出色的完成学校赋予的教育教学任务,转化学困生工作就成为了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转化目标:通过本学期的转化,使本班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

三、转化措施:1、加强对学困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应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和课外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多数学困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对不同的差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

5、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6、努力创造让学困生成功的竞赛活动,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使其多方的优点显露出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进而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

7、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视。

为了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良好配合,一方面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我要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

“有关小学四年级数学差生学习个案研究课题计划

“有关小学四年级数学差生学习个案研究课题计划

“有关小学四年级数学差生学习个案研究课题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提高的再研究结题报告(未完稿)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数学学习困难生”(下称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数学学习上有困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

这些学生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措施给予补偿。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要求我们彻贯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合适的学习得到全面地、主动活泼地发展。

如果不注意加强对他们进行辅导和转化,一是很难提高班级或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二是这部分孩子中的有些人有可能因此而沉沦,今后成为社会的负担和不稳定因素。

本课题的形成与实施,正是基于上述若干思考。

二、重要概念释义及设计思路说明1、“数学学困生”的操作化定义:本研究中所指的“数学学困生”为:个体无明显弱智特质(由相关老师运用非严格测试意义上的观察评价认定),但其数学成绩(开学一阶段后进行专门测试)在80分以下者。

2、“个案研究”的定义:本研究中的个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一个人,它是由四个学困生组成的“个案群”。

但这个个案群的组成却同中有异,同,是指四人同为“学困生”;异,即四个“学困生”分别具备两两相异的特质,其相异性主要体现在智力因素(主要选择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与非智力因素(主要选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的相异,即其中的A男B男为以智力相对较弱为主,另外的C男D男以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弱为主。

3、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上述要求,在二年级班级中选择落实,具体名单为实验小学二(3)班汤昊杰(A男),二(4)班徐恺(B男),二(6)班徐浩菘(C男),二(10)班陈涛。

这样的设计优于传统的单个个案的直线式研究,可以在研究中渗透教育实验法因素,从而来验证相同的干预措施对于不同质的研究对象效果是否一致,它能对学困生转化提高的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王玮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力差,反应迟钝,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业滞后,从而出现厌学、畏学情绪。

考试常常挂红灯,不能适应正常的教学进程。

而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困难,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呢?本课题通过对常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与交流,结合人们对小学数学多年的课堂教学,就学困生与其他同学学习差异的对比、个人的特点、以及成为学习困难生的成因分析,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从激发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及培养数学学习的方法入手,同时也从加强数学老师自身的教学上帮助数学学困生摆脱学习数学困难的境地。

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是培养全方位、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是面向整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为整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要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学困难的存在,困扰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

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笨”、“学习习惯差”、难教。

但对于这些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采取何种有效的策略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的完整表述是:小学数学学习学困生的个案研究2、“学困生”的界定:学困生即为学习困难学生。

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反应迟钝,观察、理解、记忆、判定、推理能力较差;多动,留意力不集中;语言贫乏,词汇量少、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差;有记忆困难、气质不好、性格偏异、情绪焦急、意志薄弱、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学习动力水平低下,缺乏进取意识,有厌学、恐学、逃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接受教导,学习偏科、缺乏计划、上课走神、不做笔记、拖交作业等。

学困生的学习结果是:有明显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作业与考试的错误率较高,学习成绩差,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水平。

3、成因分析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学困生在学习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⑵、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通过教研发现,学困生形成原因主要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小学低学段数学教材而言,小学高学段数学教材结构的数理性、逻辑性、系统性更强。

⑶、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

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上定义、公式、数理方面的记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他们尚未从低学段老师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高学段数学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

⑷、考试障碍教研发现,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

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

③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手在做下一个题目,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

④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失分。

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困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⑸、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列情况:①教师教学上要求“划一”、“一刀切”或任意拔高。

②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对知识分叉点的研究。

③作业布置过多或偏少,学生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作业有效度极低,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因此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难以据此对学困生作针对性的辅导。

三、研究的内容、目标和策略㈠、研究目标:运用唯物辩正法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分析学困生的特点,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数学学困生达到最优的发展。

换言之,研究不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在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借助于科学方法,以求得数学学困生问题的解决。

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三个目的:1、阐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2、设计一套较系统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3、使学困生学会更好的数学,提高学习质量。

㈡、研究任务:1、本课题着力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学习方式和学习心理等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整体化转化策略,使数学学困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具备一定的学习的能力。

3、在大力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案例分析,以点带面,探索转变学困生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总结、推广。

㈢、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1、建立档案,探究原因,是本课题研究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本课题在研究开始,要追踪调查学困生基本情况和家庭状况,弄清其与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建立学困生个人档案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分析,了解学困生的行为、兴趣、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掌握学困生能力表现、成绩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使转化工作有的放矢。

2、以知促情,以情知理,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

热爱和信任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道德准则。

无私的爱能清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加深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感情,赢得学困生的信赖。

我们要求参加本课题的每一位教师在参与本课题的实验中,应该坚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

3、立足课堂,鼓励参与,是转化的要害。

课堂教学是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学习质量。

因此,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学认为,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排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

4、抓住典型,有效激励,是转化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寻常高出3~4倍。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满意其好胜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参与本课题的教师要善于捕获学困生学习中的典型事例。

5、家校携手,适时沟通,是转化的合力。

家庭教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有的学生家长工作忙碌,下海经商,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单方面的任务,忽视自身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所应起的作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当家长自己的冀望与子女的实际相差甚远时,往往对子女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从而对子女施加各种压力,或常常埋怨指责,造成学困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或恐惊心理。

因此,参与课题的教师要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家校间的沟通、理解、信任、支持尤为重要。

6、查漏补缺,抓好“双基”,是学困生转化的保障。

学困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缺漏很多,是导致他们新课跟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老帐不清,新帐又欠”,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因此,参与实验的教师只有把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补上去,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树立自信心。

四、研究的对象本校学困生。

五、研究的过程及成果研究过程设计准备阶段:(2010年10-2011年3月)1、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调查表发放到课题研究班级,对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素材,并撰写调查报告。

2、组建课题组,论证、确立课题,申报课题,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计划。

3、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系统,课题组成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4、召开课题论证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进行培训学习。

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可行性分析。

5、做好课题开题的准备工作。

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7月)第一阶段(2011、3——2011、7):1、全面实施课题总体方案,实验教师分工要求全部到位。

2、加强学科教师,尤其课题组成员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参与课题实验教师的素质,提高参与实验教师的研究水平。

3、通过典型课例或优秀课例的研讨、交流,进一步明确课题实施的方向,引导课题顺利开展。

4、收集与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相关数据,教师优秀课例、个案、教学设计、考试成绩等资料。

第二阶段(2011、7——2012、1):1、根据课题的要求,参与实验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课题组负责人和相关教研员下校听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行,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要求,采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教研员和实验教师采集、整理资料,设计课堂教学。

2、课题组负责对优秀教案示例,进行课题研讨,交流,并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

3、课题组负责人进行阶段性小结,对局部不适合的课题设计进行调整。

第三阶段(2012、1——2012、7):1、召开课题研讨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的课例、个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学困生考试成绩进行研讨总结,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经验,力求形成一种理论成果。

2、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终期检查,总结阶段性成果,对局部不适合的设计进行调整。

总结阶段:(2012、1—2012、7)1、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检测及总结。

2、撰写实验报告。

3、汇编实验成果,研究规律,深化改革,总结工作,迎接验收。

,4、申请专家评审,准备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研究成果㈠、预期目标: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饱尝学习成功的乐趣,使他们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磨练意志,发展能力,坚实地迈向成功。

为教师提供一种在教学中针对“学困生”教学,的教学方法,为今后学困生的转变提供教育教学指导意见。

㈡、预期研究成果预期的理论成果:1、系统完整的科学研究实验点的实验记录一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