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测量教案14章_路线施工测量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 - 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 - 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教案一、引言1.1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重要性1.1.1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1.1.2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1.1.3促进工程顺利进行和按时交付1.1.4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1.2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1.2.1土木工程测量:对工程对象进行空间位置和尺寸的测定1.2.2施工组织: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协调1.2.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2.4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1.3教案的目的和意义1.3.1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技能1.3.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3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认识和理解1.3.4为学生将来从事土木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二、知识点讲解2.1土木工程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1.1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1.2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方法2.1.3高程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原理2.1.4测量误差的分类和处理方法2.2施工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1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2.2.2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2.2.3施工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和方法2.2.4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2.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实际应用2.3.1工程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案例2.3.2施工组织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2.3.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在工程项目中的作用2.3.4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巧三、教学内容3.1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3.1.1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2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关系3.1.4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发展历程3.2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主要技术3.2.1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2.2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2.3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3.2.4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点3.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实际操作3.3.1工程测量实操案例分析3.3.2施工组织实操案例分析3.3.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3.4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实操技巧分享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掌握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1.2理解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关系和发展趋势4.1.3了解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2技能目标4.2.1学会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工程测量4.2.2学会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4.2.3学会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3.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4.3.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关系和发展趋势5.1.2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法和技巧5.1.3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点5.2教学重点5.2.1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2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2.3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实际操作技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6.1.2施工工具:图纸、计算器、施工手册等6.1.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6.1.4教学模型: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模型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电脑或纸笔6.2.2测量工具:卷尺、测距仪等6.2.3施工图纸和施工手册6.2.4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等6.3教具与学具的使用方法6.3.1教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3.2学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6.3.3教具与学具的结合使用技巧6.3.4教具与学具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引入课题7.1.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7.1.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7.1.4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7.2课堂讲解与演示7.2.1讲解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7.2.2演示测量仪器和施工工具的使用方法7.2.3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7.2.4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7.3实践操作与讨论7.3.1分组进行测量和施工组织实践操作7.3.2学生展示实践成果,互相交流经验7.3.3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八、板书设计8.1板书内容8.1.1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8.1.2测量仪器和施工工具的使用方法8.1.3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分析8.2板书布局8.2.1左侧列出关键词和概念8.2.2中间展示测量仪器和施工工具的图片8.2.3右侧列出实际工程案例的名称和要点8.3板书呈现方式8.3.1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8.3.2使用图表和流程图展示方法和步骤8.3.3使用箭头和线条连接相关内容九、作业设计9.1课后练习题9.1.1填空题: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1.2选择题:测量仪器和施工工具的使用方法9.1.3计算题:实际工程案例中的测量和施工计算9.1.4分析题:实际工程案例中的应用分析9.2实践操作报告9.2.1描述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9.2.2分析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9.2.4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9.3小组讨论报告9.3.1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观点9.3.2分析小组成员的参与和合作情况9.3.4提出改进小组讨论的建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10.1.3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10.1.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思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土木工程测量与施工组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0.2.2研究实际工程案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0.2.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4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5.1、5.2):这一环节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土木工程课教案土木工程施工与工程测量

土木工程课教案土木工程施工与工程测量

土木工程课教案土木工程施工与工程测量教案主题:土木工程施工与工程测量一、引言在土木工程中,施工与工程测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教案将结合实际案例,通过详细介绍土木工程施工与工程测量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工程方案与设计文件的研究- 分析工程方案,了解工程的目标、范围和技术要求;- 研究设计文件,理解设计思路和设计要求。

2. 施工图纸的解读与应用- 学习施工图纸上的各种标记、符号和比例尺;- 掌握施工图纸的解读方法,了解如何根据图纸进行实际施工。

三、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 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 介绍测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测量在整个工程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介绍常用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 指导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技巧。

3. 工程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详细介绍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如平面测量、高程测量等; - 引导学生学习测量技术,如三角测量、距离测量等。

四、土木工程施工各阶段的实际操作1. 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 介绍地基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讲解桩基施工的步骤和关键问题。

2. 混凝土结构施工- 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 强调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

3. 钢结构施工- 介绍钢结构施工的特点和要求;- 讲解钢结构节点的连接方法和施工技术。

4. 建筑装饰与装修施工- 掌握建筑装饰与装修施工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学习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和施工技术。

五、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1. 工程质量管理- 引导学生了解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质量检测与验收的方法和标准。

2. 工程安全管理- 介绍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强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第一篇: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中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土木工程测量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二、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总学时45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物理学、电子技术、土木工程概论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路线勘测设计四、课程教学的目的《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

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

并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平差计算)。

此外,学生还应熟悉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及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五、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45学时] 1.绪论(2学时)知识点: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该课程国内外的运用与发展情况,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内容,如:GPS、GIS和RS、全站检测仪的介绍。

理解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和测量工作的程序、特点和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定义及格高程、大地水准面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列的概念。

重点:高程、大地水准面及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列的概念。

2.水准仪及水准测量(4学时)知识点: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理解高程概念、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及水准测量的原理。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3.经纬仪及角度测量(4学时)知识点:了解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检验方法以及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理解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土木工程测量》教案课件

《土木工程测量》教案课件

《土木工程测量》教案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内容 第9章 第二节 建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总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 其中:本节内容1课时课程类别 必修课( √ ) 选修课( ) 公共课( ) 专业课( √ )授课教师教师简介授课对象 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教 学 目 标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为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地形资料。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则是按照设计人员的意图,将建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各工序间的衔接,监测施工质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建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及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测设方法。

知识目标:熟悉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掌握建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测设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建造施工测量的组织设计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建造施工测量基本方法及现状的了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投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

教学 方 法本节课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仪器操作实训,培养起学生对土木工程测量的学习兴趣,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仪器操作实训 教学 重 点 难 点教学重点:点的平面位置的放样;极坐标法放样平面点位。

教学难点:多测回角度放样教 学 策 略 设 计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示、引导学生主动思量,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其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设计建造施工测量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为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应在课程开始及过程中插入丰富的工程现场照片或者现场施工短片,营造丰富逼真的现场感。

同时,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可穿插仪器操作演示,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2竖直角的观测测量(每个同学需观测1个自选目标)
重点: 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
难点:竖直角的计算公式的确定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测量实(4版)
测量实验与实习指导书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 授新课□√ 安排讨论□ 布置作业□
测量实验与实习指导书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 授新课□ 安排讨论□ 布置作业□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第1次
1. 绪论1.1土木工程测量学的任务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 1.4 地面点位的确定原理 1.5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3.5(1.2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测量学的研究内容,及工程测量的研究内容和任务,重点掌握了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及地面点位确定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工程测量》课程教案
第5次
实习二:经纬仪的认识实习,及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3.19(1,2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光学经纬仪的构造,重点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以及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程序,记录,计算。

土木工程测量技术 - 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技术 - 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教案一、引言1.1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1.1.1古代土木工程测量技术1.1.1.1古埃及的金字塔建设1.1.1.2古罗马的道路和桥梁建设1.1.2近现代土木工程测量技术1.1.2.116世纪欧洲的地图绘制1.1.2.220世纪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1.2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重要性1.2.1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1.2.1.1确定工程位置和尺寸1.2.1.2评估地形和地貌1.2.2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1.2.2.1施工放样和定位1.2.2.2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1.3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1.3.1建筑工程测量1.3.1.1建筑物的定位和布局1.3.1.2建筑物的高度和角度测量1.3.2道路工程测量1.3.2.1道路线形的设计和施工1.3.2.2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的测量二、知识点讲解2.1测量基本概念2.1.1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2.1.1.1测量基准面的定义和作用2.1.1.2测量基准点的建立和标定2.1.2测量单位和坐标系2.1.2.1国际单位制在测量中的应用2.1.2.2常用坐标系的类型和转换2.2测量仪器和工具2.2.1水准仪和经纬仪2.2.1.1水准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1.2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2全站仪和GPS接收机2.2.2.1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和应用2.2.2.2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和应用2.3测量数据处理2.3.1测量误差理论2.3.1.1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分类2.3.1.2测量误差的处理和评定2.3.2测量数据平差2.3.2.1测量数据平差的方法和原理2.3.2.2测量数据平差软件的应用三、教学内容3.1测量基本技能训练3.1.1水准仪的使用和校准3.1.1.1水准仪的组装和调整3.1.1.2水准仪的测量和记录3.1.2经纬仪的使用和校准3.1.2.1经纬仪的组装和调整3.1.2.2经纬仪的测量和记录3.2测量综合技能训练3.2.1控制测量3.2.1.1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3.2.1.2控制点的高程和坐标计算3.2.2施工测量3.2.2.1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步骤3.2.2.2施工监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3测量新技术应用3.3.1激光扫描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3.3.1.1激光扫描仪的原理和结构3.3.1.2激光扫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3.3.2卫星导航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3.3.2.1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原理3.3.2.2卫星导航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案例四、教学目标4.1知识目标4.1.1掌握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4.1.1.1理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4.1.1.2掌握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4.1.2熟悉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4.1.2.1了解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1.2.2掌握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水准仪和经纬仪6.1.1.1准备不同型号的水准仪和经纬仪,以便展示其结构和操作方法6.1.1.2准备教学用模拟水准仪和经纬仪,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6.1.2全站仪和GPS接收机6.1.2.1准备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用于演示测量原理和实际应用6.1.2.2准备教学用模拟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供学生实际操作练习6.2学具准备6.2.1测量工具和仪器6.2.1.1准备卷尺、测距仪等基本测量工具,供学生进行实地测量6.2.1.2准备测量记录表格和计算器,供学生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6.2.2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6.2.2.1提供测量技术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学习和查阅6.2.2.2准备测量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学习6.3实验与实习准备6.3.1实验室设备准备6.3.1.1准备实验室内的测量设备和仪器,如激光扫描仪、卫星导航系统等6.3.1.2准备实验用测量基准点和控制点,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6.3.2实习场地准备6.3.2.1选择合适的实习场地,如建筑工地或道路施工现场6.3.2.2准备实习所需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供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实习操作七、教学过程7.1引入和导入7.1.1引入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7.1.1.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和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7.1.1.2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7.1.2导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和目标7.1.2.1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7.1.2.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7.2知识讲解和示范7.2.1讲解测量基本概念和原理7.2.1.1通过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7.2.1.2通过示范和实验演示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7.2.2讲解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7.2.2.1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讲解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7.2.2.2通过示范和实验演示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7.3实践和练习7.3.1进行测量基本技能训练7.3.1.1组织学生进行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和校准练习7.3.1.2引导学生进行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的实践操作7.3.2进行测量综合技能训练7.3.2.1组织学生进行激光扫描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应用实践7.3.2.2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练习八、板书设计8.1板书和目录8.1.1板书土木工程测量技术8.1.1.1使用大号字体和醒目的颜色书写8.1.1.2在下方列出本次课程的目录和教学内容8.1.2板书目录:测量基本概念、测量仪器和工具、测量数据处理8.1.2.1使用中等号字体和清晰的字体书写目录8.1.2.2在目录下方留出空白区域,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步骤8.2板书内容和图表8.2.1测量基本概念8.2.1.1使用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基准面和基准点的概念8.2.1.2使用图表和示例讲解测量单位和坐标系的转换方法8.2.2测量仪器和工具8.2.2.1使用实物图片和示意图展示水准仪和经纬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2.2使用实物图片和示意图展示全站仪和GPS接收机的操作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土木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包括测量基本概念的讲解、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测量数据处理以及实践和练习环节。

工程施工测量教案

工程施工测量教案

工程施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性及基本概念。

2. 掌握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3. 学会使用常见的工程施工测量仪器及工具。

4. 能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和放线。

二、教学内容1. 工程施工测量概述- 工程施工测量的定义- 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原理2. 工程施工测量方法- 地面测量法- 航空测量法- 卫星测量法3. 工程施工测量步骤- 控制测量- 详细测量- 放线测量4. 工程施工测量仪器及工具- 水准仪- 经纬仪- 全站仪- GPS测量仪5. 现场测量和放线实例-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放线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工程施工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工程施工测量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工程施工测量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b) 介绍工程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c) 讲解工程施工测量仪器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a)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熟悉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b) 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c) 教授学生放线的方法和技巧。

4. 案例分析:a) 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施工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程施工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程施工测量的重要性和基本操作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程施工测量仪器及工具。

3. 学生能够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和放线。

五、教学资源1. 工程施工测量教材或指导书。

2. 实地测量场地。

3.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测量仪等测量仪器及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程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2. 加强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程施工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测量桥梁施工测量PPT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桥梁施工测量PPT教案

第4页/共69页
璎汽魏丢魃局昵飑仅篷狈举拭孵领捱懊见衅挺诲荩瓦
2.钢板梁及短跨(l≤64m)简支钢桁梁:
单跨:
1
ml
=
± 2
l
2
+δ 2
5000
(15-2)
多跨等跨: mL ml N
(15-3)
多跨不等跨: mL = ± ml21 + ml22 +
(15-4)
3.连续梁及长跨(l>64m)简支钢桁梁
第19页/共69页
广猎使洙甑属俾引艋湮睦弋冤呶蜘狺渍恝丁窒夕粢侥鲞钢罚纨骘
➢ (2)用光电测距仪测设:在桥轴线起点或终点架 设仪器,并照准另一个端点。在桥轴线方向上设 置反光镜,并前后移动,直至测出的距离与设计 距离相符,则该点即为要测设的墩、台中心位置。 为了减少移动反光镜的次数,在测出的距离与设 计距离相差不多时,可用小钢尺测出其差数,以 定出墩、台中心的位置。
第13页/共69页
抢碣奖滕乇罹滂聒貅蔹堑辎旎抵翠蠊狱梭抄溻纭硫咆深不镟援裥鹃呱坠纷留莹谟支葫氤絷

施工水准点的布设:为了方便施工,也可
在附近设立施工水准点,由于其使用时间较短,
在结构上可以简化,但要求使用方便,也要相
对稳定,且在施工时不致破坏。
第14页/共69页
狲瞄秽绍焖闸镅灰腕则熨瑭累柰畅醐诗严呵账瑟祭涕缴舍菇踹铟湍
攉髟绻坤致羽栅蜉从格戍菊族鲽破滑畏萼颓会膀骀叠掭郇谀芮栌峙窥廊案榛
15.1.2 高程控制测量

在桥梁的施工阶段,为了作为放样的高程
依据,应建立高程控制网,即在河流两岸建立若
干个水准基点,这些水准基点除用于施工外,也
可作为以后变形观测的高程基准点。

土木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教学课件

土木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教学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土木工程测量是 土木工程专业的 重要课程之一
线路测量是土木 工程测量的重要 内容之一
课件旨在帮助学 生掌握线路测量 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课件适用于土木 工程专业学生和 从事土木工程测 量工作的人员
引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 问题解决能力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 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调 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生掌握测量技能情况 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测量实践的反馈和建议
汇报人:PPT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总结提升: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 图片等,直观展示测量过程和原 理
讲解线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 操作步骤
介绍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测量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学 生
土木工程测量课 程教师
土木工程测量行 业从业人员
对土木工程测量 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全面:涵盖线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实例丰富:提供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便于理解和掌握 互动性强:设有问答、讨论等环节,增强学习效果 实用性强: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案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案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土木工程2007-1课程学分:总学时数:40周学时数:4上课周次:10第二章水准测量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工具及使用课时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自学、启发式进程第2次课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复习提问1.使学生理解水准测量原理;2.使学生熟悉水准测量仪器、工具及使用。

水准测量原理及水准测量仪器的使用。

水准测量原理。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基准面是什么?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实施步骤:一、回顾上节主要内容并进行课堂提问(7ˊ)二、教学引导(3ˊ)三、进入本次课讲授内容(包括课堂练习)(85ˊ)四、小结巩固(重申教学目的、重点、难点)(5ˊ)讲授内容: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20ˊ)一、水准测量原理(※)15ˊ)利用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于竖立在地面点上的标尺,来测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其中一点的高程推算出另外一点的方法。

教学提示:回顾第一章讲过的测量三项基本工作。

以实例讲述高程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结合板书重点讲解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读取水平视线在标尺上的读数水准测量方向——1→2。

1尺——后视尺,读数a——后视读数。

2尺——前视尺,读数b——前视读数。

由图可知:2点相对于1点的高差为:h=a-b12强调一下水准测量方向,高差公式下标和字母对应关系结合板书并举工程实二、 高程计算方法(※)(5ˊ)1 点高程 H 已知, 求出2 点高程 H = H + h 精密水准仪 DS 、DS ;普通水准仪 DS 、DS水准测量方向——2→1。

2 尺——后视尺, 读数 a ——后视读数。

1 尺——前视尺, 读数 b ——前视读数。

由图可知:1 点相对于 2 点的高差为:h = b - a21结论:两点间的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注意: h 与 h 是不同的,其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12 21例讲述两种方法的不 同用途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水准仪发 展史1.高差法12 1122.视线高法若用 H 表示仪器的视线高程,则有iH = H + aH = H - bi12i第二节水准测量仪器、工具及使用(65ˊ)一、水准测量仪器简介(5ˊ)1.水准测量所用的仪器为水准仪,所使用的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土木工程测量教案课件

土木工程测量教案课件
1) 草图法: 在野外利用全站仪或电子手簿采集并记录外业数据或坐标,
同时手工勾绘现场地物属性关系草图,返回室内后,下载记录数据到计算机内,将 外业观测的碎部点坐标读入数字化测图系统直接展点,
根据现场绘制的地物属性关系草图在显示屏幕上连线成图,经编辑和注记后成图。
2) 电子平板法:在野外用安装了数字化测图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或掌上电脑直接与 全站仪相连,
(1) 人员组织
1) 观测员1人:负责操作全站仪,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当全站仪无内存或PC卡时, 必须加配电子手簿,此时观测员还负责操作电子手簿并记录观测数据。观测中应注 意经常检查零方向,与领图员核对点号。
2) 领图员1人:负责指挥跑尺员,现场勾绘草图,要求熟悉地形图图式,以保证草 图的简洁、正确,应注意经常与观测员对点号(一般每测50个点就要与观测员对一 次点号)。
现场测点,电脑实时展绘所测点位,作业员根据实地情况,现场直接连线、编辑和 加注记成图。
与传统的白纸测图方法比较,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创建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图 具有如下特点:
1) 白纸测图方法是采用视距法测距,测距相对误差只有约1/300,而数字测图方法 是采用EDM测距,测距相对误差小于1/40000,几百米的距离测量误差均在1cm左 右。在通视良好、定向边较长的情况下,地形点到测站的距离可以比常规测图法长, 具体见表9-6。
在“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坐 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CASS自动为其加上扩展名 dat)。上述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都可以单击“选择文件”按钮,在弹出的标准文 件选择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按钮,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5) 展碎部点
5) 数字地形图便于修测。由于数字地图的碎部点精度较高且分布均匀,重要地物 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小于5cm,所以当数字地图需要修测而图内大部分 控制点已遭破坏时,可以自由设站,

第8讲 路线测量与桥隧测量

第8讲 路线测量与桥隧测量

• • • •
3) 极坐标法 计算出圆曲线细部点的测量坐标, 将其上传到全站仪内存, 可实现在任意控制点安置仪器测设曲线点位。
x ZY x JD T cos1 y ZY y JD T sin 1 x YZ x JD T cos 2 y YZ y JD T sin 2 x QZ x JD E cos 3 y QZ y JD E sin 3
• • • • • • • •
每站的各项计算公式 ① 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② 转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③ 中桩高程=视线高程-中视读数 各站记录后,应立即计算各点高程, 直至下一个水准点时计算高差闭合差 f h f h ≤ f h,符合要求,但不进行闭合差的调整, 允 以原计算的各中桩点高程作为绘制纵断面图的数据。
t1 T a t 2 T b
T R tan( 4)
• §14.4 基本型平面线形及其测设
• • • • • • • • • • • 直线为曲率半径为无穷大的圆曲线, 在直线与曲率半径为R的圆曲线连接处, 曲率半径有突变,带来离心力的突变。 R较大时,离心力突变不对行车安全构成不利影响; R较小时,离心力突变将使快速行驶的车辆进入或离开圆 曲线时偏离原车道, 侵入邻近车道,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解决方法是在圆曲线段设置超高 或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增设缓和曲线, 高等级公路既设置超高缓和段又设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基本型平面线形——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 ① 两交点间设转点
• ② 延长线上设转点
• • • • • • • • •
(2) 路线转角的测定 在路线交点上,应根据交点前、后的转点 测定路线的转角。 《公路勘测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使用精 度不低于DJ6级经纬仪, 采用方向观测法测量右测角一测回。 两半测回间应变动度盘位置, 角值相差的限差在±20″以内取平均值,取位至1″;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角值相差的限差在±60″以内取平均 值, 取位至30″。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测量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仪器;掌握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基本方法;熟悉工程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进行角度、距离、高程的测量;能够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点位坐标和图形尺寸;能够阅读和分析测量图纸。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概述、测量原理、测量坐标系等。

2.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3.角度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等。

4.距离测量:钢尺测量、光电测距、全站仪测距等。

5.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全站仪高程测量等。

6.工程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建筑物测量等。

7.测量数据处理:误差理论、数据平差、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理论基础。

2.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测量仪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测量学知识和实例。

5.实际工程案例:收集和整理实际工程测量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涪(陵)丰(都)高速公路A1标段JD18数字地形图
2) 路线转角的测定 路线转折处需要精确测定交点转角Δ。 转角是路线由一个方向偏转至另一个方向时
偏转后方向与原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偏转后方向位于原方向右侧——右转角ΔR>0 偏转后方向位于原方向左侧——左转角ΔL<0
3) 公路测量标志的种类与用途 《公路勘测规范》将公路测量标志分为三种—— 主要控制桩,一般控制桩,标志桩。 路中线控制桩或标志桩应书写桩号。
14.2 交点法单圆平曲线的计算与测设 路线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应用曲线连接。 单圆曲线——最基本的平面曲线之一。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路线设计图纸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给出各交点JDn曲线设计数据—— 交点桩号、平面坐标、转角Δ、圆曲线半径R 主点桩号及其中桩坐标、20m间距的逐桩坐标 施工测量员的计算工作—— ① 验算设计数据的正确性 ② 根据施工需要计算曲线任意加桩的中、边桩坐标 用于全站仪放样,简称坐标正算 用全站仪测定路线附近某个边桩的平面坐标 由该边桩点向路线曲线作垂线 计算边距、垂足点桩号及其中桩坐标 简称坐标反算。
(1) 主要控制桩 需保留较长时间,设计及施工都需使用的控制性标志。 主要用于平面控制测量的GPS点、三角点、导线点 桥隧控制桩、互通式立体交叉控制桩等。 主要控制桩应为混凝土桩,可预制或就地浇筑 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 一般控制桩 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 断链桩及其它构造物控制桩等。 木质方桩顶面应钉小铁钉,表示点位。 (3) 标志桩 路线中线的整桩,加桩,主要控制桩,一般控制桩的指示桩 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面面向被指示桩。
福建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闽赣界)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路线曲线的坐标正、反算计算非常繁琐 但又要求在施工现场快速算出结果,以指导施工。 用普通计算器几乎无法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需要使用合适的编程计算器程序快速计算。 本节介绍fx-5800P基于数据库子程序输入已知数据 的交点法任意基本型平曲线 三维坐标正/反算程序QH2-7T 程序逐屏图片ppt文件位于光盘“\fx-5800P程序”文件 夹 建议教师安排14名学生分别输入主程序——QH2-7T 16个子程序——SUB2-71~SUB2-79
zC
sC
zs
R sC s 90
垂足点p坐标
z p zC RC j
sp的弦长及弦切角
csp
sp
Abs(z p sin 1
zs csp
2R
)
垂足点p的桩号与走向方位角—— j点边距——dj=R−dCj
Z p Z s 2 sp R
p
s
2 sp
交点转角Δ<0
边距dj>0 j位于圆曲线元走向左边
2) 单圆平曲线坐标正算
(1) 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T
曲线长——L
外距——E
切曲差——J
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T
R tan 2
L R
E
R(sec
1)
2
J 2T L
(2) 主点桩号的计算 设JD桩号为ZJD,则曲线主点ZY,QZ,YZ桩号
Z ZY Z JD T
ZYZ
ZQZ
第14章 路线施工测量
概述 主要工作内容:恢复路线中线、测设施工控制桩、路基 边桩和竖曲线。 路线——三维空间曲线 设计图纸——平曲线,竖曲线,纵断面,横断面 平,竖曲线联系的纽带——桩号 桩号——路线中线某点距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表示方法——KXXX+XXX.XXX
某中桩距离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1086.586m 桩位在路线整体式路基——K1+086.586 桩位在路线分离式路基左线——ZK1+086.586 桩位在路线分离式路基右线——YK1+086.586 桩位在互通式立交B匝道——BK1+086.586。 (1) 路线平曲线测设内容 ① 正算——桩号→计算中/边桩位置。 ② 反算——全站仪测定边桩坐标→计算中线垂足点 桩号/坐标。 (2) 路线竖曲线测设内容 ① 桩号→计算中桩设计高程 ② 标准横断面图纸→计算超高横坡,边桩设计高程。
第一缓曲参数A1=0,第二缓曲参数A2=0的特例 基本型平曲线有ZH,HY,YH,HZ等4个主点
4个主点的桩号与中桩坐标顺序存储在统计串列
List X,List Y,List Freq的1~4行。
③ 坐标正算及其全站仪放样 重复执行QH2-7T程序,计算加桩K48+230的中边桩坐标
④ 不计算极坐标放样数据的坐标反算 重复执行QH2-7T程序,计算1~2号边桩坐标反算
(2) 极坐标表示法
格式——r∠θ,按
键输入∠
r——复数模(Absolute value)
θ——复数辐角(Argument)
当字母变量B存储了复数时
Abs(B)——复数变量B的模

键,或按
键输入Abs(
Arg(B)——复数变量B的辐角,按
键输入Arg(
辐角θ取值范围——0o~±180o
与Pol函数算出辐角θ的几何意义完全相同。
[解] ① 编写与输入JD40的数据库子程序文件JD40 48289.346Z:3166738.289+460008.909iB -7o23o55oQ 0E:2800R:0F 3165997.973+459733.202iU 35+2SDimZ Return
编辑QH2-7T主程序 将正数第10行数据库子程序名修改为JD40
(1) 直线线元坐标反算原理
已知直线线元起点s桩号——Zs 中桩坐标复数——zs=xs+ysi 走向方位角——αs,终点——e 设垂足点p的中桩坐标复数——zp=xp+ypi
直线se的点斜式方程——
y y p tan s (x x p )
将起点s的中桩坐标代入——
y p ys tan s (xs x p )
式中的转角Δ为含±号的代数值
右转角Δ>0,左转角Δ<0,下同。
zYZ
zZY
z zJDn
JDn T(n1)n T((n1)n
)
(4) 加桩中桩坐标的计算
设圆曲线上任意点j的桩号——Zj
ZY→j的弧长——l=Zj-ZZY
弦切角与弦长——
ZY j
lj R
90
cZY j 2R sin ZY j
边距dj<0 j位于圆曲线元走向右边
交点转角Δ>0
边距dj>0 j位于圆曲线元走向右边
边距dj<0 j位于圆曲线元走向左边。
[例14-1] 设全站仪已安置在导线点D27,试用QH2-7T 程序计算加桩K48+230,K47+930, K48+610的中、 边桩坐标及其坐标放样数据,左右边距均为13m;计算 三个边桩点坐标反算结果。
a——复数实部(Real Part)
b——复数虚部(Imaginary Part)
当字母变量B存储了复数时
ReP(B)——复数变量B实部,按
键输入ReP(
ImP(B)——复数变量B虚部,按
键输入ImP(
复数几何意义——复平面点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纵轴x——实数轴 横轴y——虚数轴 象限顺时针编号。
14.3 交点法非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计算与测设 可以将直线看作曲率半径为∞的圆曲线 在直线与半径为R的圆曲线径相连接处 曲率半径有突变,由此带来离心力的突变。 R较大时,离心力突变一般不对行车安全构成不利影响 R较小时,离心力的突变将使快速行驶的车辆 在进入或离开圆曲线时,偏离原车道,侵入邻近车道 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圆曲线段设置超高 或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增设缓和曲线 或同时设置超高与缓和曲线。
1) 路线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纸上定线完成后,将图上设计路线交点标定到实地。 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或直线较长时 需要在其连线上测定一个或几个转点ZD 以便在交点测量转角时作为照准目标。 直线上一般每隔200~300m设一转点ZD, 路线与其它道路交叉处及 路线上需设置桥、涵等构筑物处,也应设置转点ZD。 用CASS打开路线数字地形图dwg格式文件 在图上绘制并编辑好转点ZD的位置 执行下拉菜单“工程应用\指定点生成数据文件”命令 将图上采集的转点坐标存入坐标文件 再将坐标文件上载到全站仪内存 供野外放样转点使用。
再输入左边距wL,右边距wR计算。
输入左偏角δL j→左/右边桩方位角——
输入右偏角δR j→左/右边桩方位角——
j jL
j jR
j j jL
L
180
j
j jL
jR
j
j jR
R
180
左/右边桩坐标——
z jL z jR
zj zj
wL wR
j j
jL jR
3) 单圆平曲线坐标反算 全站仪测得路线附近任意边桩点j坐标——zj=xj+yji 由j点向单圆曲线作垂线时 垂足点p位于——圆曲线元,直线线元。
② 执行QH2-7T程序,计算曲线要素与主点数据

键进入REG模式,
察看2个主点桩号,中桩坐标——
ZH=HY=ZY,YH=HZ=YZ
屏幕显示“[MODE][4]Stop!”时

键,停止程序并进入REG模式
察看程序算出的4个主点桩号与中桩坐标
程序按“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第二缓和曲线”
基本型平曲线设计,单圆曲线是基本型平曲线在
14.1 路线中线测量 将路线设计中心线测设到实地 路线中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径相连接而成 工作内容:测设中线交点JD,转点ZD 测量交点转角Δ,测设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