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3)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4)预测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意义。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等。
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
4. 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5.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研究型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学生阅读《政治经济学》(第五版),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书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政治经济学资讯。
4. 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调研经济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经济学教案模板(精选)
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劳动者,资本家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 劳动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关系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注重绿色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05 不同国家类型经 济发展比较分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
01
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人才、优化
创新环境等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02 政治经济学基本 原理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0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基
本属性。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02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通过市场供求、价格机
制和竞争机制等调节资源配置。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03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战略,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和 增强国防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与实践
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
市场化改革与宏观调控
中国政府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保持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确保 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06 政治经济学前沿 问题探讨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了解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2. 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3. 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4. 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引用相关案例,引起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方式,系统性地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标等。
3.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介绍和讲解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如供需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并说明其应用范围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理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4. 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选择一些具体的案例,如经济改革、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等,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可提问学生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5. 探讨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通过分组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案例或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6. 梳理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政治经济学对于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相关问题,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2. 完成小组或个人作业,包括解答问题和案例分析等;3. 考试或测验,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经济学期刊、报告和研究论文,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讲座,增加实践经验和学术交流。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概述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商品的价值与交换2.3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1 资本与剩余价值3.2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第四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4.3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第五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所有制形式5.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定位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调控第七章:国家宏观调控7.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7.2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与方法7.3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第八章: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8.1 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重要性8.2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8.3 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九章: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9.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9.2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学挑战9.3 我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10.1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10.2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新观点10.3 政治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政治经济学概述难点解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难点解析:商品的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价值的概念、价值形成过程以及价值规律。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点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过程。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3.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
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学派。
教学活动:1. 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重要性;2. 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比较等;4. 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5.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政治经济学等;6.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激进主义等;7.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评估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解;3. 检查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4. 评估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历史发展和主要学派的了解。
教案章节: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基本结构;2. 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3. 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教学内容: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结构;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6.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现状。
教学活动:1. 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2. 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结构,如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竞争等;4. 讲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5. 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如市场调节、价格机制、供求关系等;6. 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展,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7.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现状,如全球化、危机、改革等;8.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案
第一章导论教课课时: 4教课目标与要求:本章教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和认识。
本章要修业生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其自己所包含的内容,其次本章作为开篇之作,还一定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种基本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教课要点: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任务、对象作业:1、课本 P17-18 页的练习题2、为何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经济规律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家谱介绍: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古希腊期间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经济理论:古代哲学经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封建社会 /中世纪政治经济、古典、新古典经济1、古希腊思想家对经济活动的探究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经济活动。
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在西方,最初对经济活动进行剖析的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亚里斯多德等人,他们以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这一期间,经济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14 世纪 -15 世纪后,跟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代表财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为了证明本阶级利益的合理性,开始对经济问题和经济关系进行特意研究,最早产生了重商主义学派,此后把经济学拓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便产生了财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们代表新兴财产阶级的利益,在无产阶级与财产阶级的矛盾还未尖利化的条件下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就,推进了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3、俗气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但因为财产阶级自己的阶级限制性和理论存在的不行战胜的矛盾,进入19 世纪 30 年月,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开始尖利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白的俗气政治经济学代替古典政治经济学据有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统治地位。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和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导言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任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二)商品与货币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形式和货币流通规律(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2、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四)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影响因素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3、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五)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2、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基本实现条件派生实现条件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前提条件实现条件(七)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利润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的形成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八)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商业资本的形成商业资本的职能2、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率(九)借贷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的形成和特点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的特点2、利息和利息率利息的本质利息率3、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利润(十)资本主义地租1、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2、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3、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形成条件和原因(十一)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的形成和本质垄断的形成垄断的本质2、垄断与竞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新形式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金融资本的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十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和手段国家调节经济的作用和局限性(十三)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后果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教案标题: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与原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a.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内涵b.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的关联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框架a.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与影响b. 市场机制及其作用c.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方式d.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比较与分析3. 政治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a.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b.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政策的指导作用c.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示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与理论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3. 授课讲解:结合图表和案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进行全面而系统地讲解。
4. 实践体验:通过参观工厂、企业或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四、教学步骤1. 概念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兴趣与思考。
2. 理论讲解a. 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强调其研究对象与方法。
b. 分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
c. 探讨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与方式,并比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在社会政策指导中的意义。
3. 示例分析选取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示政治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与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 实地观察安排学生参观实践基地,了解实际经济活动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6.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思考,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版精选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1/30
1
目 录
2024/1/30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 •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与挑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与发展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30
3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计划 经济。
12
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
2024/1/30
13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与 发展
阐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 其实践过程,分析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的核心地位。
2024/1/30
01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
核心是资本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
02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而资本主义私有制
则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作用
03
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历史上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2024/1/30
19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经济安全风险增加,如金融市场波动、 贸易保护主义等;政治稳定和社会治 理压力加大;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
机遇
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 发达国家差距;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 升国际话语权;加强南南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2024/1/30
2024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contents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关系调整•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望目录01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定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01指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
生产关系02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0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要点一要点二社会形态的演变规律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2024鲜版
科技创新与产业 升级
分析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 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与 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人才培养与激励 机制
强调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中 的重要性,提出人才培养和 激励机制的完善建议。
创新环境营造与 政策保障
分析创新环境对创新活动的 影响,阐述政府在营造创新 环境、提供政策保障方面的 作用。
2024/3/28
国家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教案
2024/3/28
1
目
CONTENCT
录
2024/3/28
•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 •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应用前景展
望 •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 政治经济学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构
建
2
0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3/28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并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商品的价值 和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如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爆发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
2024/3/28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分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举措, 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等。
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内涵与目标
解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概 念,明确其在国家发展全局 中的核心地位。
《政治经济学》教案
抽象到具体方法在《资本论》中应用
从商品出发逐步展开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这一抽象概念出发,逐步展开对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
运用抽象力揭示本质联系
通过抽象思维,揭示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的本质联系和运 动规律。
具体再现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再现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程、流通过 程和分配过程。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演变
1 2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定义与特点 强调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 标。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演变过程 从小规模手工作坊到大规模机器生产,从自由竞 争到垄断阶段。
3
当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变化 股权分散化、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私有化等。
市场竞争与垄断形成机制
忽视市场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的 作用被大大削弱,价格机 制、供求机制等市场调节 手段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提出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 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 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建立 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 立的市场主体。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政府宏观调控
共同富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政府应 该在市场失灵时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稳 定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共同富裕作 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强调要缩小贫富差 距,实现社会和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生 产方式。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难点(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引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它的任务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阐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下为具体教案内容: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1.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一定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的总和。
1.2.2 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1.2.3 剩余价值原理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1 经济制度的分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2.1.1 封建主义经济制度2.1.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2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经济体制可分为以下几种:2.2.1 计划经济体制2.2.2 市场经济体制2.2.3 混合经济体制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
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导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除此之外,还必须有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政治经济学既然是以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首先就要从研究物质资料生产开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存在形态,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人的劳动,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改造客观物质对象,获得生产或生活资料,使其满足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和条件。
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直接将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
其次,还包括为加工劳动所需要的其他物质条件,如管道、容器、运输工具、道路、建筑物等,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加工过而天然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如地下埋藏的矿石、原始森林等,这些物质都是自然界固有的。
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纺织厂的棉花、炼钢厂的生铁等,这类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叫原料。
科学技术越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就越大,生产力水平就越高。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统称为生产资料,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条件,而人的劳动则是主观条件。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课程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经济活动和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和选择市场、供给和需求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1 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概念和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2 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2.3 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社会福利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3.1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从理想向现实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模式3.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四章:国家与经济4.1 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经济职能的演变和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4.2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和经济体制的类型和特点混合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3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第五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5.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2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国家与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3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挑战第六章:市场经济体制6.1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6.2 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3 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第七章: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7.1 企业行为与决策企业目标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优势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7.2 市场结构与竞争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与市场力量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7.3 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企业间合作的形式与动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8.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8.2 国际贸易与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8.3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策略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九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9.1 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收入分配的概念与衡量指标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与现状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9.3 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的现状与挑战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10.1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分析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10.2 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挑战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新时代发展难题中的使命10.3 政治经济学的前景与学科建设政治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政治经济学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国家与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等十个章节。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3.掌握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点。
二、教学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3.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4.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5分钟)a.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制度、经济增长、经济稳定、财政金融等。
2.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30分钟)a.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价值规律、经济规律等,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等,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3.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0分钟)a.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等;c.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4.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分钟)a.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b.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c.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历史学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历史学有较强的交叉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讲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解决;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化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投影;2.课件;3.实物材料。
六、教学评价1.课堂答问:对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定义和研究对象的理解进行评价;2.课堂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3.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让学生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3.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的典型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3.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4.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让学生掌握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 让学生了解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阐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 分析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挑战。
4.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
政治经济学本科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向本科生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经济和政治相互关联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分析经济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政治经济学在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和政治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该知识进行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决策。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培养学生政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3.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4.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导论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2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与应用1.3 政治经济学的跨学科性质2.经济学基础2.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机制的原理和优势-计划经济的特点和限制2.2供给和需求-需求的决定因素-供给的决定因素2.3市场均衡分析-供需曲线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的决定和调整3.政治经济学理论3.1新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3.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3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市场的自由与效率-国家的角色和限制3.4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向学生介绍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调研经济和政治现象,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占比30%;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习题、案例分析等)占比30%;3.期中考试占比20%;4.期末考试占比2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经济学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要求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方法。
2.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4. 提高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1)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2)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2.1 古典政治经济学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3 当代政治经济学(3)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2 政治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作用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价值论1.1 劳动的二重性1.2 商品的价值1.3 价值规律(2)剩余价值论2.1 剩余价值的来源2.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3 剩余价值率(3)资本积累论3.1 资本积累的实质3.2 资本积累的过程3.3 资本积累的后果(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4.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3. 资本主义经济(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1 资本原始积累1.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段1.3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2.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2.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冲突(3)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1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原因3.2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表现3.3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调控4. 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1.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1.3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2)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2.1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必要性2.2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和内容2.3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3)社会主义经济的国际比较3.1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比较3.2 社会主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3 社会主义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下为详细教案内容:一、绪论1.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经典教案第一章导论教学课时: 4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物质资料生产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其次本章作为开篇之作,还必须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类基本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任务、对象作业:1、课本P17-18页的练习题2、为什么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经济规律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对象、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家谱介绍:人类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古希腊时期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经济理论: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要求1、古希腊思想家对经济活动的探索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经济活动。
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在西方,最先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亚里斯多德等人,他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庭管理问题,这一时期,经济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14世纪-15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为了证明本阶级利益的合理性,开始对经济问题和经济关系进行专门研究,最早产生了重商主义学派,后来把经济学拓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无产阶级与34、商品经济含义、特征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命题: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服务是一种商品? 如果服务用于交易或交换,则也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商品(2)商品分类:无形商品、有形商品 (3)商品与物品、产品的区别 2、命题:商品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1)商品产生过程 (2)商品产生条件:社会分工与私有制商品产生的必要性条件——社会分工(分工产生交换/交易需求) 商品产生的决定性条件——私有制社会分工与私有制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品时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的产物 (3)商品与商品经济(对应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 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叫市场经济 二、商品的两因素(两要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1、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是一种物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性 (1)使用价值由物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不同物体因为自然属性的不同,因此使用属性也不同,同种物体有多种自然属性,因此也就具备了多种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构成了整个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3)商品、物品的使用价值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有使用价值,都有满足人类可利用的自然属性 区别:物品不用于交换,因此物品不存在交换价值 商品可通过交换,来体现使用价值, (物品有价值、商品有价值,物品有使用价值、商品也有使用价值,但是物品不用于交换、商品用于交换,物品不一定凝结劳动,商品一定凝结劳动) (4)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没有使用价4(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学习私人劳动和社会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人们交换商品,事实是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价值不仅反映同一生产部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 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产生(一)价值形式的概念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简单的、偶然的或个别的价值形式。
(1)简单价值形式的含义及表示式 在萌芽状态的商品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用等式表示即:1只绵羊=2把石斧 (2)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及其关系 第一,在简单价值形式中,互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绵羊是被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石斧是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第二,处于价值形式两极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存在着互相依存和对立对关系一方面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二者又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同一商品不能同时处于价值形式的两极。
(3)相对价值形式的性质或内容第一,表明价值形式两极的商品都具有共同的质,都凝结了抽象劳动这种共同的价值内容。
(因为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相交换得到表现) 第二,表明按一定比例相交换的两种不同的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相同的。
(因为相对价值58、通货膨胀的概念 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9、流通手段职能造成买卖脱节、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三)贮藏手段1.贮藏手段的含义。
2.执行储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或金银制品3.贮藏手段的作用:能够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货币“储水池”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是用货币清偿债务、交纳赋税或欠款的职能。
2、支付手段经使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 3、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会引起货币流通规律的变化 (五)世界货币 1、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2、世界货币的作用是平衡国际贸易差额:购买别国商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支付赔款等。
3、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第三节 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仅以价值为基础,还受供求关系影响(二)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三)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与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三、价值规律在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本章小结 1、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内在矛盾是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6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联系,这种联系表明商品的价值是由他的劳动创造的。
他不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又创造超过商品价值的余额。
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按照这个条件,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必须在流通中找到这样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独特属性。
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但劳动力成为商品,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这两个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封建生产方式的解体而形成的。
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中,要维持人的生存,就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具体地说,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及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为适应社会生产需要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总之,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受到国家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社会人才需求、历史传统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所以,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的最大区别是使用价值的不同。
一般商品被使用或消费时,商品的使用价值消失,商品的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创造7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它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
不变资本不过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只有雇佣工人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第二,这种区分为准确地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四、剩余价值律和剩余价值量 1、剩余价值率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价值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不变资本的价值(c ),二是可变资本的价值(v ),三是剩余价值(m )。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因此,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只能把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
马克思把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称为剩余价值率(m ′),用公式表示:m '=m/v ——①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可变资本的增值程度,准确地表示了雇佣工人遭受资本家的剥削程度。
由于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即工作日,可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
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剩余价值率(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②剩余价值率的这两个公式所表示的内容是一致的。
第一个公式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它表明在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和资本家各占多少份额。
第二个公式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剥削程度,它表明在一个工作日里,工人有多少时间用于生产劳动力价值,有多少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所以也叫剥削率。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剩余价值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 2、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量是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剩余价值绝对量,反映资本投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