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地租理论与应用

合集下载

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20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的论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A. 有关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打破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 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B. 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区位平衡概念的引入,使得新古典主义更具实际应 用价值。 C. 新古典主义对土地市场的分析趋于成熟。其中,有关土地平衡价格的 理论及有关土地市场作为一个“非完善市场”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D. 新古典主义解决了城市地租测算的理论方法,建立了有关地租模型。 E. 由于新古典主义更注重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因而使得它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7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原因是:①低于工业资本有 机构成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②土地 所有权的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使得农产品能够按照高于 生产成本的产品价值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并获取相应的 超额利润,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 因此,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13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配第在地租地价理论中作出的主要贡献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他明确回答了土地地租是从哪里来的,能提供多少的问题。 他说“我认为,这个从他人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并 扣除了自己食用及为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与别人的部分之 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自然真正的地租”,即地租 是劳动产品扣除土地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这说 明地租的本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其次,配第提出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第三,指出土地的价值不过是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具有两种形式,即: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 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追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 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第十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第十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绝对地租的形成及地租量
生产部门 资本有 机构成 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 利润率 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 绝对地租
食品业
70C+30V
30
130
30%
20%
120
——
纺织业
80C+20V
20
120
20%
20%
120
——
机械业
90C+10V
10
110
10%
20%
120
——
农业
60C+40V
40
140
40%
20%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
①萨缪尔森的观点:地租是为使用土地所付的代价 萨缪尔森的观点: ②巴恪维的观点:地租可以简单地看做是一种经济剩余 巴恪维的观点:
一、地租概论(四)马克思地租理论 Nhomakorabea建立和发展
1、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 、地租来自社会, 2、产品价格昂贵不是地租的原因,相反地租侧是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昂贵不是地租的原因, 昂贵的原因。 昂贵的原因。 3、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 、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 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4、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第十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提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内容提要】 形式。所以, 形式。所以,地租理论是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的 重要理论依据。本章介绍地租的概念、 重要理论依据。本章介绍地租的概念、产生与 发展,西方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 发展,西方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对资 本主义地租进行系统的介绍, 本主义地租进行系统的介绍,地租理论在中国 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租 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有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有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并为土地价格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并为土地价格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认识和理解地租的概念、 【重点】认识和理解地租的概念、地租的类型及 其产生机制,地租理论的应用。 其产生机制,地租理论的应用。 难点】 【难点】地租的分析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地租的概念: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

他从他的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

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

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

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

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

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

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

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

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

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地租理论及应用(精选)25页PPT

地租理论及应用(精选)25页PPT
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地租理论及应用(精选)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6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剖析.

16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剖析.

• (3)批判极差地租产生于土地自然差异的错误 观点,指出极差地租产生的根源是土地经营的 垄断,土地质量差异只是其产生的自然基础。
• (4)批判否认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指出产生 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 学习研究地租应注意的问题: • 1、不同地租所有权下地租性质的
区别; • 2、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的区别; • 3、土地租金与地租的区别; • 4、地租与一般剩余物的不同。
剩余 价值
商品 价值
个别利 润率
平均 利润

生产 价格
绝对 地租
工 食品 70C+30V 30 130
30
业 纺织 80C+20V 20 120
20
机械 90C+10V 10 110 10
20 120 —— 20 120 —— 20 120 ——
农业 60C+40V 40 140 40
20 120 20
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
• 2、其实体不再是剩余价值的转化,而是社会
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
利润。
(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
• 在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

由自然条件产生的级差地租Ⅰ归土地所有者,
级差地租Ⅱ归土地经营者。另外,国家给予了农业
投资,如:水利工程、土壤改良、植树造林、修建
位置、投资程度的差异仍然存在。

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作为使用土地的
单位、个人使用,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 益,因此在经营上对土地实施了垄断。

因此,社会主义存在极差地租。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
特点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形成条件与资本主义级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应用斌容摘要: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容。

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和分离地租等,但其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地租理论对于当前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租理论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绝对地租及其实质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因此,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

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及其产生的条件与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马克思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将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即由前两个条件产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应用李斌内容摘要: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和分离地租等,但其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地租理论对于当前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地租理论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绝对地租及其实质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因此,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

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及其产生的条件与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马克思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将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即由前两个条件产生)。

土地经济学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土地经济学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应用ppt课件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的条件与原因
这样,农业产品的产量就不能满足社会需 求,价格就要上涨。当价格上涨到使劣等 地的经营者也能获得平均利润时,劣等地 重新投入农业生产。可见,为了满足社会 对农产品的需求,必须以劣等地条件决定 的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这样, 经营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的个别生产 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能获得一定的 超额利润。
四、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 立与发展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 地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 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 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 点,阐明了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明确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 权的垄断。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土地位置(距市场远近)的差异也是级差 地租Ⅰ的形成条件之一。即使土地肥力相 同、产量相同的地块,由于距市场远近不 同,其运费和收益也会出现差异。由于距 市场较近地块的运费较少,因而可以获得 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条件
从表16-2可见,甲乙丙三块土地,面积和 肥沃程度相同,由于距市场远近不同,其 运输费用分别为5元、7.5元、10元。按 20%平均利润率计算,个别生产价格分别 为126元、129元、132元。在市场上按社 会生产价格(距市场最远地块丙的个别生 产价格)132元出售,则甲、乙两块土地分 别获级差地租6元和3元。
型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 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 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 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 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 1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土地经济学第四章 1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二)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程度。 2.资本有机构成水平。
3.绝对地租还取决于农业投资总量。
(三)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资本有机构成已发生变化,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垄断 价格。
三、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成的地 租。
四、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把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不同,分
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资产阶级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本质,把地租定义为 “土 地在生产利用中自然产生的或应该产生的经济报酬”。并按照定义把地租 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2、从历史上看,级差地租Ⅰ的产生先于级差地租Ⅱ。 3、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Ⅱ的出发点。在两者并存的条 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然是由劣等地的农 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级差地
租Ⅱ的形成是以同一块土地连续的生产率高于劣等
地的生产率为前提的。
(五)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1.由于在较好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
(一)矿山地租
经营矿山同农业一样,也要缴纳绝对地租,形成矿山绝对地租的条 件同农业一样,也是产品的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
(二)建筑地段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是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建造工厂、 商店和居民住宅等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既包含级差地租,也包含绝对地租。
第三节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在两者并存的条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的出发点在两者并存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仍然是由劣等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级差地租的形成是以同一块土地连续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为前提的

第四章 地租理论及应用(土地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梅昀)

第四章  地租理论及应用(土地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梅昀)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一)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农业中能够形 成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实体)的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使 上述超额利润保留在农业部门内部并使之转化为绝对地租的原因。 (二)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 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三、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定义: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四、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矿山地租 (二)建筑地段地租 定义:建筑地段地租,是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建造工厂、 商店和居民住宅等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
二、社会主义绝对地租
(一)社会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 1.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低于工业,农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也大大 低于工业. 2.中国现阶段仍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并要求在经济上加以实现. 3.中国仍存在着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是绝对地租形成的前 提. (二)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具体形式 三、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 (一)城市地租的特点 1.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 2.土地所有者对地租量的变化具有完全的被动性 3.垄断地租在许多情况下占有优势 (二)城市地租量的上限和下限 下限:不能小于该区等同面积土地支付的农业地租量 上限:不能大于使用该土地企业的全部超额利润
第三节 地租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异以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级差 地租形成的物质条件。土地的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社会经济 原因。 (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下,国家、企业 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 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下由土地条 件优越的企业单位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 (三)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与归属 1.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级差地租Ⅰ主要应归土地所有者— — 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级差地租Ⅱ应主要由土地经营者所得。 2.在土地国有制的条件下,级差地租Ⅰ应全部归于国家。级差地租 Ⅱ应主要归于土地使用者——企业或个人所有。 但无论在1还是2的情况下,国家都应该得到一部分级差地租。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地租理论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一、地租概论1.地租的概念和分类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可以将地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把资本主义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2.地租的产生与发展(1)地租是与土地所有权出现于广大耕地上同时产生的。

最初出现的是奴隶制地租。

奴隶制地租以劳役地租为基本形式。

(2)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封建制地租。

封建制地租在前期以实物地租为主,后期出现货币地租。

前资本主义地租(奴隶制地租、封建制地租)的共同特点是:土地占有者与生产者的直接对立;土地所有者占有直接生产者的全部剩余生产物,以至部分必要生产物。

(3)资本主义地租不再是占有直接生产者的全部剩余生产物,而仅是其中的超额利润部分,平均利润部分由产业资本家占有。

资本主义地租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通过产业资本家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地租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形式。

(4)社会主义地租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以及土地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同时,社会主义地租还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杠杆。

3.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早期地租理论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由于地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而普遍的现象,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早期就开始对地租问题进行了研究。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其名著《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并指出,由于土壤肥沃程度和耕作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地距市场远近的不同,地租、地价因而也不同。

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课件

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课件

土地政策对地租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
1 2
地租水平与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政策对地租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地利 用模式的选择,如高地租区域可能更倾向于商业 或住宅开发。
土地供应与地租变化
土地政策通过土地供应的调节影响地租变化,如 增加土地供应可能导致地租下降,反之则上升。
3
土地权利与地租分配
土地政策对土地权利的规定影响地租分配,合理 的权利配置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地租分配。
高地租水平,反之则会降低地租水平。
04
土地利用模式的空间布局也会影响地租的分布。例如 ,商业中心区的地租普遍较高,而城市边缘区的地租 则相对较低。
03
不同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 式
古典地租理论下的土地利用模式
总结词
古典地租理论强调土地的稀缺性和市场供需关系对地租的决定作用,土地利用模 式以最大化地租为目标。
案例三:国际地租理论与土地利用模式的比较
国际地租理论
国际地租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地租差异。国际地租的高低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供 给和需求等因素。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特点和方式。土地利用模式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和政策法规等因素。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土地利用模式应该服 务于社会整体利益和阶级利益。在这种理论下,土地利用模式通常表现为对城市空间的 社会重构,以实现社会公平和阶级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土地利用中发挥主导作用,通
过规划和管理来调节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04
地租理论与土地政策的实践
地租的特性
地租的来源
地租的来源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土 地利用的外部性。

16 地租理论及应用

16 地租理论及应用

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具体形式
土地出让金
租金
土地转让费 土地承包费 土地转包费 土地使用费
三、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 及其来源
城市地租的特点: – 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 – 土地所有者对地租量的变化具有完全
的被动性.
– 垄断地租在许多情况下占有优势.
城市地租的来源及数量
及来源是什么?
3、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为什么?
4、社会主义条件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 仅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西方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 所有 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应注意四个方面的区别:
–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性质的区别
–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的区别
– 土地租金与地租的区别 –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的区别
由于土地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因而地租量完全
取决于土地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图)。

巴洛维:地租是总产值或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
本或总成本之后剩余的部分。地租的大小取决 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图)。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是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西方经济学早期地租理论
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体现在四个方面:
努力程度的不同形成了级差地租Ⅱ
二、庸俗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萨伊: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个要素
“协同创造”的,因此工人得工资、资本家
得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是天经地义的。
–马尔萨斯:否认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垄断的结
果,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的应用的例子

地租地价理论的应用的例子

地租地价理论的应用的例子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中,威廉·配第为极差地租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亚当·斯密已在实际上肯定绝对地租的存在,只是未明确提出绝对地租的概念;大卫·李嘉图运用劳动价值论研究地租,对极差地租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他错误的否定绝对地租的存在。

1威廉•配第1.1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他对地租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2主要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献给英明人士》、《货币略论》等.1.3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威廉·配第的地租地价理论具体而言:1.认为地租是使用农地生产农作物的一种剩余或净报酬,即收获的产品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剩余部分,以公式表示即:地租=市场价格—生产成本. 2.配第首先提出了地价可由土地获得的地租资本化后得出的观点,这一理论经历三百多年,从本质上未被动摇过。

3.关于级差地租,配第论述了其基本原理:即由于土地肥沃程度、距市场的距离以及耕作技术水平的差异,而造成了地租的差异。

马克思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级差地租Ⅰ(包括两种形式)及级差地租Ⅱ的概念。

2 弗朗斯瓦·魁奈2.1弗朗斯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 1694—1774 )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2.2主要经济著作有:《明证论》、《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经济表》等。

2.3弗朗斯瓦·魁奈的地租地价观点概括而言: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他认为,财富就是物质,就是使用价值,工业只能改变财富的形态,不能增加财富的数量,只有农业才能使财富增加。

经济思想史地租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地租理论总结

经济思想史地租理论总结地租理论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起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展至大卫·里卡多,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地租理论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租是土地的一种收益形式。

在经济理论中,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生产性和收益性。

斯密认为,土地的特殊性使得其收益能够超过其成本,形成地租。

而里卡多则进一步解释了地租的形成机制,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供求关系导致的。

由此可以看出,地租理论强调了土地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其次,地租理论对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斯密认为,地租的存在会促使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通过竞争机制,土地资源会流向较高收益的产业和使用方式。

而里卡多则进一步认为,地租是一种社会收益,应该被纳入国家的税收体系,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提供。

因此,地租理论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思路,可以更好地调控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第三,地租理论对于土地所有权和经济分配也具有重要影响。

斯密认为,私人土地所有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他认为,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和投资。

而里卡多则对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指出土地所有权是经济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一种特权,土地所有者可以通过地租获取收益,而这种收益与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并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导致了贫富不均。

因此,地租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土地所有权和经济分配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最后,地租理论也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启示。

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在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里卡多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比较优势的运用,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个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和区域分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地租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土地经济学之地租

土地经济学之地租

27
现代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前面分析的结论——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 生产价格的余额(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 工业) 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工业资 本有机构成时——“只能来自市场价格超 过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余额,……来自产品 的垄断价格”
28
(五) 城市地租理论
29
1. 城市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土地经济学
李文静
ruclwj@
第一章 地租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二.地租理论的实践应用 三.农地竞标地租与土地配置 四.城市竞标地租与土地配置
2
一、地租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3
(一)地租的概念
地租
是直接生产者 在生产中创造的 剩余生产物被土地 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是土地所有权在 经济上实现的形 式,是社会生产 关系的反映
42
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特点及其来源
城市地租的特点
– 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 – 土地所有者对地租量的变化具有完全 的被动性 – 垄断地租在许多情况下占有优势
43
(二)土地使用的费、税、租
土地税和地租的区别:
基础不同:政治权利和所有权 分配层次不同:再分配和初次分配 作用不同:税重在调节土地的所得和使用,地租重在实现 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市场配置。
50
承租期
承租期越长,土地使用权人所享有的各项权能越 有保证,但过长又会影响政府对土地利用和租金 的调整。 承租期过短,一方面会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使地 租的征收成本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会造成土地 利用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激励承租人对土地进行 投资和高效利用。 杭州市一般规定租赁土地的最高期限不得超过国 家规定同种用途的最高出让年限,但对于由于土 地现状用途与规划用途不一致的,一般租赁期限 为3年~5年,最高年限不得超过8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