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指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部分人仍遵循为买而卖的原则,例如劳动者为了生存,得先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然后再购买食品。
但是有一个阶级不同,他们是为卖而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敏锐的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后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生产方式,不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叫“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原因
3.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生 产资料仍然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矛盾导致生产 与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2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周期性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表现通常包括 以下几个阶段
20XX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目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表现 总结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周期性 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种危机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 并且经常被视为资本主义制度
固有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危机在 不同的时间段内重复发生,具
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1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周期性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 生,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具
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原因
1.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追求 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劳动人民的收入水平相 对较低,导致他们的购买力不足 ,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需求 。这种矛盾导致市场上的供求关 系失衡,价格下跌,进而引发经 济危机
3
总结
总结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
必然结果
2
这种危机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企 业和个人的利益,还对整个社
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资本主义危机是指由于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以及其他因素,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失衡,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以下是一些资本主义危机的实例: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由于美国房价泡沫的破灭和次贷危机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动荡和波动,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
2. 日本198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198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信贷泛滥,导致了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出现了泡沫,最终在1990年代初破裂,引发了长期经济衰退。
3. 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1920年代,美国股市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由于贸易保护和财政政策的问题,整个市场在1929年崩溃,最终引发了大萧条。
这些实例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稳定,以防止出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名词解释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名词解释: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生产过剩是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现象。
危机期间的其它许多现象,都是由生产过剩这个基本现象所引起的。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从生产资料说,不是资本主义所生产的生活资料超过了劳动群众的绝对需要,而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显得过剩。
从生产资料说,要使有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就业,已有的企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生产资料就不是过剩而是不够。
但是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家按照一定的利润率进行剥削的手段来说,它确实是过剩了。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在前资本主义的各个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也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但那是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况且,那种危机不是周期性地爆发,因此,二者的性质根本不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社会已经造成的巨大生产力。
在经济危机期间,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摧残和破坏,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消除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一)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2、具体: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供需矛盾日益尖锐3、直接:金融市场由于股价哄抬不稳定(二)爆发:1929年10月,华尔街股价狂跌(三)表现1、银行倒闭2、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3、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濒于破产(四)特征: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五)影响:1、加深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1)政府丑闻不断(2)游行罢工不断(3)法西斯主义横行2、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设置关税壁垒(2)加紧殖民掠夺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1、经济危机日益严重2、胡佛政府无力挽救经济3、国内民众要求改革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二)目的1、根本: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直接: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三)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四)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1)下令银行暂时停业修顿,恢复信用(2)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1)通过工业复兴法(2)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工资标准等,防止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3、调整农业政策(1)鼓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2)稳定农产品价格(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4、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五)本质: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六)影响1、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回复2、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3、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重创2、德国统治阶级日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3、纳粹党利用混乱局势(二)对内——掌权1、1932年,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3、制造国会纵火案4、1934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加强法西斯独裁统治(三)对外—备战1、1933年,推出国联2、1935年,公开撕毁《凡》,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3、1936年,进一步践踏《凡》,开进莱茵非军事区4、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一)背景1、经济危机打击2、阶级矛盾尖锐(二)特点:以军部为核心(三)进程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2、1936年,“二二六”事变,军部势力大增3、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揭示了资本在流通过程中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指出了资本流通 过程是资本三种循环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其中任一 种形态的转化和任一种循环形态的转化发生障碍,就会导致整 个再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破坏,形成危机。接着又从 宏观上,对全社会资本的流通过程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社 会总资本的运动不过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各个单个资本运 动的总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股票
$ 1000万
$100万
100万股 $ 10
1929、10、股价暴迭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各行业带来的危害
地产行业
物流行业
金融行业
•可流通交易的物资减少 •物流业效力下降 •效益下降
•经济不景气 •消费下降 •房地产消费自然下降 •地产滞销
•企业不景气 •已借贷款还不上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危害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应对策略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要租房不 买房呢?”妈妈:“因为你爸爸失业了,家里没有钱。”“ 他为什么失业?”“因为他是卖房子的,房子太多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识?不错,这是根据美国经济 大萧条时期一个反应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根本 原因的一个报道改编的,不过目前尚未发生,却一定 会发生。
农业领域: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
业生产环境 。
就业领域: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
产,稳定社会秩序
政府为稳定社会而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
生活,启动内需,增加就业。
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科技水平,促使产业升级来渡过
危机。
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如何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总之,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 期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 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危机的
影响,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
THANK YOU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信用和债务关系也是 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的重要原因。在繁荣时期, 信用和债务关系会扩大,推动经济增长。但在 萧条时期,信用和债务关系会收缩,加剧经济 衰退。这种信用和债务关系的周期性变化也会 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 性的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周期性通常 包括四个阶段
1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的周期性?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 期性是指经济危机在一 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反复 发生,形成一种有规律
的波动
这种周期性是由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内部的矛盾 和规律所决定的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 性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 剩。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过剩是一种普遍 现象,因为生产力的增长速度往往快于消费能 力的增长速度。当生产过剩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调整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发生前或发生期间,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 来调节经济活动,例如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等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可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从而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危机发生时,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 机,例如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
4
复苏期:在这个阶段,经济开始 逐渐恢复增长,信用和债务关系 逐渐恢复,市场开始重新活跃。 但是,这个阶段的增长通常是缓 慢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 复到繁荣期的水平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分析引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模式之一。
然而,历史上,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过多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本文将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此次危机最初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但很快蔓延到全球范围。
其主要特点是信贷紧缩、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和全球经济衰退。
造成该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1.次贷危机: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破灭导致大量财务机构面临崩溃风险。
过度发放次贷,高风险贷款成为信贷市场的主要问题。
2.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膨胀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风险,并提高了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3.监管失效: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责,监管政策和规则滞后于金融创新。
4.全球化加速: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动,次贷风险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全球化使得危机传播更快更广。
5.消费主义和债务过度:个人和家庭在过度消费和借债的同时,风险认知低,增加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面对金融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救助金融机构:政府提供资金来救助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避免金融体系崩溃。
2.经济刺激计划: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
3.监管改革:改进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风险管理。
4.国际协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传染和扩大化。
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还遭受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危机。
1.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的货币危机迅速波及到东南亚和韩国,引发经济和金融危机,多个国家的货币暴跌,股市崩溃。
原因主要是亚洲金融体系的体制问题,外资短期大规模撤离导致货币、金融市场崩溃。
2.欧元区债务危机(2010年至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比较晚,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 薄弱。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也主要是政府大力推动 的结果。同时,日本发展经济有着先天缺陷:国内市场狭 小,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场和商 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因此,当危机爆发后, 世界各国纷纷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大打贸易战,对日 本的打击就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了日本经济。资本家为转嫁危机 ,大量裁减工人,并降低 在业工人工资,这又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进而引发政治 危机 。统治阶级惶恐不安,亟需建立强权政治。
2.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魏玛政府 无力解决
1929--1933 危机
统治阶级 要建立独裁政府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勾结
讨好军队
欺骗
人民
国会第一大党 1933.1.上台组阁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欧
政治 国会纵火案
种族灭绝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法西斯说教
经济 文化
洲 战
一党专政
争
德国
策
法西斯专政
源 地
②经济危机的打击是根本原因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经济几乎完全崩溃。只是依靠美英 对它的贷款和援助,才使经济在20年代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 展。正因为接受了美国的大量贷款,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几乎立刻就波及到了德国。危机使社会矛盾激化,工农运动 此起彼伏,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利用旧的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已 经无力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逐渐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 的强权政府,这就为纳粹党人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工农运动 1929-1933
矛盾激化
危机
军部 法西斯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同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 制建设,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此外,还应提高金融 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 运行。
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
总结词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要素的 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经济危机。
特征
经济危机通常表现为企业破产、失业 率上升、生产萎缩、消费低迷、信贷 收缩等。
经济危机的历史回顾
1929-1933年大萧条
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和经济衰退,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干预措施,如美国 的新政。
2008年金融危机
由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多国政府采取救市措施,并引发 了长期的债务和财政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 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
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和效 率低下问题,推动政府加强对市 场的监管和干预,促进公平与效
率的平衡。
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探索公有制 和私有制的混合所有制,发挥政 府和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
效率。
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
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 因。
详细描述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过度扩大。同时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无法吸收全部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和 商品积压。
金融体系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总结词
金融体系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经济贸易摩擦
经济危机可能导致国家间贸易关系紧张,引发贸易战、关税壁垒等摩擦。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七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逐步渡过了这次危机。
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第一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猛烈冲击。
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造成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
同时,“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不合理以及美国战后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对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战后重建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黄金储备占世界总储备的一半,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作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国还在海外、特别是在欧洲大量投资,世界经济特别是欧洲经济严重依赖美国金融,使得债务国经济受制于美国。
美国的对欧金融政策,与战债挂钩。
如果欧洲国家不归还战债,就不能从美国借债。
欧洲国家因无力偿还战债而得不到美国的大额借款,从而影响本国生产的恢复,导致出口减少,外汇匮乏,不得不减少从美国进口商品,特别是农产品。
这使得美国的海外市场急剧缩小,出现了生产“过剩”危机。
其次,美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平衡。
20年代美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也不平衡。
汽车、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纺织、煤矿、造船等行业长期萧条;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长期不景气。
再次,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1920—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只增长了2%,农业工人的工资更低,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即使在较为繁荣的1921—1929年,美国的失业工人平均每年也达220万左右。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一、引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有限、消费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因、类型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应对和避免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起因1.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经济系统追求无限增长,但市场的扩张是有限的。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企业会加大生产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进而压低商品价格和利润空间。
随着市场饱和的逐步加重,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2.金融泡沫与债务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系统存在着泡沫的风险。
金融机构会过度扩张信贷,导致债务积累和负债扩张,最终形成泡沫。
泡沫破裂时,会引发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进而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
3.经济周期与投资波动: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即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
经济繁荣时,投资活动增加,经济增长。
但经济衰退时,投资大幅减少,经济下滑。
这种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内在的,而当波动加剧时,会引发经济危机。
三、经济危机的类型1.景气周期性危机:这是最常见的经济危机类型,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的。
通常由于投资的增减不平衡,导致经济的过热或过冷,从而引发经济的衰退或萧条。
2.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由金融体系的风险积聚、金融泡沫破灭引发的。
金融危机一般与大规模的倒闭、资金流动停滞和资产贬值等现象相关。
3.供需失衡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紊乱,导致产能过剩或消费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供需失衡危机与产业结构的失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相关。
四、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衰退:经济危机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消费和投资减少。
经济衰退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2.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进而导致社会动荡。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多个方面,下面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
1.过度生产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在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
动下,可能导致过度生产能力的形成。
当供应超过需求,
市场无法消化大量产品时,经济就会陷入危机。
2.资金过度紧缩:金融系统的运转和信贷的发放对于经济的
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但当金融机构出现信贷收紧或危机时,资金流动性下降,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从
而引发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的
本质特征,即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交替出现。
这种周期性波
动可以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例如繁荣期的过度投资和衰
退期的需求萎缩。
4.不均等的收入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收入分配倾向于造
成贫富差距的扩大。
当富人消费能力达到饱和,而广大人
民的购买力无法跟上时,消费需求不足会引发经济衰退。
5.金融化和投机行为:过度的金融化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
以及投机行为的增加,可能导致金融崩溃和经济危机。
金
融衍生品和杠杆化的使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进而破坏
整个经济体系。
6.外部冲击:全球化的经济关系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
可能波及其他国家。
国际贸易、金融市场和政治因素的不稳定性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例如金融危机的蔓延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并且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是系统性的,需要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治理措施以应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思考:为什么意大利最先建立起法西斯政权?
①一战中其损失惨重,但协约国并未兑现许诺, 其对凡—华体系非常不满; ②意大利十分贫弱,国内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③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并于1922年夺取政权。
希特勒被关押了9个月。当后时被捕,入他狱3。5在岁狱,中他撰写在了 狱传中 体写 回下 想了录《,我在的书奋 中斗 ,》 他发——泄《得国一了我德国部对的国家奋国政夸民斗籍权张主》。,的政。第19二1长体495年3篇、年2获年4自共得月获德30 产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还具日体,阐在柏明林了总战理府败地的下德室自
【学思之窗】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获得土 地,为德国人民获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思考: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美国、德国为摆脱危机,分别作出了如何的选择? 有何异同?试分析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股票投机
20年代初,股票投机成风。 人们不仅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 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置股票, 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 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 的极端,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 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每天, 大批市民挤在交易所内,观看 着行情显示屏。人们问得最多 的一句话是:“今天又涨了多 少?”
②日本发展经济的先天缺点:国内市场狭小, 资源极度贫乏,因而严重依赖海外的原材料市 场和商品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其生命线。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最严重; (2)人民对胡佛政府不满,要求改革; (3)罗斯福以“新政”赢得支持当选总统。
2、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罗斯福为什么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打败胡佛当选总统?
3、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经济措施) 项 目 内 容 目 的 和 作 用 金 融 工 业 农 业 核心 内容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 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 A、新经济政策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B、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的目的 C、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地位 D、完成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2)具体原因:
(3)导火线: 1点
第一,范围特别广。(经济、地理)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第四,影响深远。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局部看: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从整体看:
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分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 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两大战争策源地开始形成; ②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逐渐成为世界的主要矛
(2)用自己的话说出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让美国人民不要害怕,要守纪律,要为发展经济作出 牺牲。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原因是 什么? 后退是指美国经济衰退。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的。 (4)材料二中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 斯福总统所说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是什么?是不是 美国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是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 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事业制度; 罗斯福总统所说的缺点是指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不是最严重的缺点; 最严重的缺点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 (1)商品生产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 (2)商品的形态变化已经表现为资本的形态变化。 (3)商业和信用关系获得了普遍的发展。 买卖脱节和支付连锁关系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大大增强。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 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人民有支付 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015-5-1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矛盾不是始终处于 尖锐化程度。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1、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现; 2、危机 的严重程度较低; 3、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明显,各阶段特征 减弱; 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 现象; 5、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1、经济危机的现实表现:工厂倒闭,工人失 业 2、经济危机的特点:生产过剩。 3、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经济危机最一般的表现:商品买卖的脱节。
1、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表现: (1)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商品买卖脱节的现象局限于少数商品生产 者之间,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 (2)在商品生产领域内,小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联系 相对紧密,但地域之间相对封闭,影响范围狭小。 (3)小商品生产者的生产交换活动局限于固定的地域 或交换对象,供求关系比较稳定。 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可能性, 不一定具有必然性。
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和问题的一种表现。
以下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的一些关键关系:周期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表现出一种固有的经济周期性,包括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阶段。
经济危机往往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不稳定性的体现。
利润追求与风险积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追求利润。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资本家会进行投资,但这涉及到一定的风险。
当投资失败或者市场出现不确定性时,就可能触发经济危机。
金融化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在现代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趋势,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包括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生产和需求不足:资本主义追求生产的最大化,但过度生产可能导致市场上的商品过剩,从而引发需求不足。
这种过度生产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社会不平等的加剧: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当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中下层人口的购买力减弱,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加剧经济危机。
国际市场的相互依存: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
当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时,往往会波及其他国家,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政府干预与调控:为了稳定经济和化解危机,政府往往会采取干预和调控措施,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然而,政府的调控效果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时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和矛盾。
总体来说,资本主义制度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问题。
经济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所导致的,而应对危机的方式和效果则涉及到政府、国际市场、金融体系等多个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使危机爆发具有了现实性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经济危机的爆发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
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第四,结构性经济危机更加突出,它与周期性危机以及互相交织在 一起。
五、对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基本认识
1、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 期运动。
2、必须认真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运动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 问题,进一步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目前来
2. 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货币金融危机通常只是实体经济危机的表面现象,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所以乍看起来,好象整个危 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 而且,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 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票 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 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 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 整个危机的基础。”
看,以下几种 新情况、新问 题是值得我们 关注和认真研 究的:
当代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运动的不规则性。 “滞胀”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六、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首先,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其次,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再次,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与外国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表现是:商品流通停滞,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甚至被成批地毁掉;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大量生产资料 被闲置,生产迅速下降;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 批工人失业,工人和劳动人民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出现,使经济危机产生可能性。
三、经济危机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的表现:
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教程
教学课件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崔宝敏 Email:cuibaomin198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三节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 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Page 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含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
Page 3
一、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缓和的交替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含义:从一次危机开始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间 隔时间 2、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 危 机 复苏 萧条 高 涨
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
Page 4
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Page 6
一、重要概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二、重要思考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 在生产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Page 7
感谢观赏!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首先,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暂时拜托危机,过渡到新 的复苏阶段准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创造了物质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825年英国爆发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时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就会再次发生。
特别是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使全世界经济陷入萧条,给世界经济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而,全世界都在迫切地寻找一种合适的理论来指导,希望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界把目光再次投向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希望在马克思那里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希望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读,引发我们思考,加深我们对当今世界经济的了解和认识。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资本论》的写作并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我们共同梳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解读(板书)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板书)煤版:一个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她的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咱们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家没有钱买煤。
”小女孩又问:“那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妈妈无奈地说:“因为煤太多了。
”可能同学们在中学时初读这段对话,产生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煤太多了,而普通劳动者买不起煤呢?在这里提到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呢?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交换活动是从物物交换开始的,在这种情况下,买与卖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存在产生危机的因素,但当货币出现后,在货币执行购买职能的过程中,有的人只卖不买,这样便潜伏了危机的可能。
而随着货币支付手段的出现,只要有一个人不能如期支付,就会导致一大批人无法支付,这样就扩大了危机发生的可能,但是这仅是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引发资本主义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板书)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不断激化和尖锐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板书)危机发生后,由于商品大量过剩,商品价格就会暴跌,促使大批企业倒闭,社会生产规模急剧缩小。
经过一段时间,随着过剩商品的破坏、浪费和减价卖出,再加之企业的大量倒闭,生产大大下降,商品的供应量大幅减少,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渡过经济危机。
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
因此说,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周期性存在的,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周期性特点,因而,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
4、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周期性(板书)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爆发,就是再生产的一个周期。
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周期由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组成。
其中,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又是决定性阶段,它既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同时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周而复始的过程。
虽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调节机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使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之间的差别有所减弱,但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以上这些,就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些我们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有所了解了,“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随着自己知识的累积、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当我们再去分析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时,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带给我们更新的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板书)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今天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的资本主义已有了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所设计与描述的社会主义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那么有同学就问了:《资本论》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其中所阐释的理论是否过时了呢?此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否跳出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呢?1、此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否跳出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呢?(板书)我们知道,为了千方百计提高有效需求,人为地使需求赶上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为求达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美国政府不仅鼓励居民透支消费,把目前的收入花光,把以往的积蓄花完,还通过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使“透支消费”成为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
而分期付款就是这种透支消费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人的汽车、房子、水费、电费、电话费,等等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
通过分期付款、贷款消费、信用卡透支购物、次级房贷等形式,上演了一出经典的透支信用制造有效需求的假象。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在推动“透支经济”。
连年巨额的赤字财政,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透支经济”与“透支消费”本就是“双刃剑”。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方面,它使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与相对狭小的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使美国经济得到了暂时振兴;另一方面,这种促进消费能力、发展经济的方式,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而支撑“今天”!其结果,当美联储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而提高利率时,导致借款人无法正常还贷,信用崩溃,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换言之,只要“透支”不停止,那么即便没有“次贷”问题,也必然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来看,这次经济危机的病灶在于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的原因在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透支的起因是为了缓解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源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这样,一个马克思的逻辑便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资本制度基本矛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生产过剩——透支消费——违约率上升——经济危机。
因此,虽然此次危机与以往的经济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当我们拨开迷雾,就会清晰地看到,这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当代经济危机的一切表现,最终都可以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作出解释。
当危机爆发后,马克思重新被世界所观注。
(视频)央视网消息(朝闻天下):金融危机让很多人重新又崇拜起马克思来了,环球时报报道说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银行家走进书店,重新捧起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欧洲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一家《卡尔马克思》书店,资本论第一册的销量比去年涨了五倍。
就连最近被金融危机搞的焦头烂额的德国官方高层也来买过《资本论》,老板高兴地说马克思又成时尚了。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产物这一判断是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密切相关的。
回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因为那时世界只有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资本主义各国都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让市场独自发挥作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计划在配置资源上全面发挥作用。
所以马克思所述的经济危机理论其实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到,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国家有没有发生危机的可能呢?2、中国有没有发生危机的可能?(板书)(1)撇开制度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分析的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诱因都是存在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终极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商品生产者的商品都要经历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跳跃”,如果跳跃不成功,商品生产大量过剩,就会爆发经济危机。
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信用关系也极其发达,并与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相结合,更容易传导并扩大危机。
(2)中国加入WTO后,真正地融入了全球经济,国际经济活动日渐频繁,这种全球化的特征必然会导致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染”给中国。
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西方国家一发生危机,我们大量的企业倒闭,工人下岗,大学生生毕业的寒冬加剧,我们老百姓的股票、基金全部下跌。
清华大学韩秀云在座客名家论坛讲《金融海啸与我何干》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美国打一个喷嚏,全世界都感冒,美国一得病,全世界都得吃药。
简单而生动地道出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危机的传播,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一样面临着危机的挑战。
当经济危机的海啸袭击到中国的时候,中国在应对危机的冲击中,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我们党和政府确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思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可持续的、和谐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顺利而平稳地度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所以我们看到了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幕、当危机愈演愈烈,布什政府招驾不住的时候,召开了G20会议,把中国、俄罗斯、沙特、日本20个大国首脑召到了美国,把胡锦涛安排在自己左面,给中国主席胡锦涛最贵宾待遇,会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首脑都有过这样的表态:现在我们都出事了,我们银行出事了,政府现在也没有钱了,现在能救我们于危难的只有中国了。
中国兄弟帮帮我们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是西方国家首次意识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性,可以说,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都表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地位,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对国际金融规则的知情权,增强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集中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指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全球性危机既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又是一场深度的经济危机、思想危机、意识形态危机、社会危机和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
这场危机反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胜世界性金融危机成为必然。
中国人民大学周新城教授进一步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用严酷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3、大学生如何应对危机?(板书)几年的大学学习,满腹知识,准备投入社会,去实现人生大志,构筑自己的人生蓝图之时大学生却不得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行业不景气的尴尬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