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导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导学案
年级:高二编写:陈婉媚审定:日期: 2010-1-2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弃疾的思想性格、词风,识记辛词中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学习“知人论世”和分析修辞效果的方法,品读诗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体会词人崇高人格的艺术再现。
【学习重点】
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披文入情,感受诗人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略。详见《青玉案》导学案“知识链接”)
2、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入侵,隆祐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gàn)江南逃,先逃至造口,再转陆路流亡到赣州。金兵追太后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大肆蹂躏(róulìn),百姓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从高宗南渡建立小朝廷以来已经有半个世纪了。虽屡经挫折,恢复中原的希望依然存在。而且在此半个世纪中,抗金是曾取得重大胜利甚至接近最后胜利的:如南渡初年宗泽为东京留守时,准备大举渡河,收复失地,谓“中兴之业,必可立致”。但为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等所破坏,不得实现。他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途经造口,他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诗意解读: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zhè gū)“行不得也”的叫声。
4、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化的作用。例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A)
1、初读感受:用“/”标出停顿,自由朗读整首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长安”应代指北宋的京城汴梁
2、我给大家的“温馨提示”(要注意的字词知识):
字音:郁孤台(yù)鹧鸪(zhè gū)
词义:可怜(可惜)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3、“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指什么人?词人是如何描写他们的痛苦的?行人: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老百姓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4、下片写“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示心念朝廷,而重山阻隔,表达了故园难回,满腔义愤中表达了怀念中原、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
二、合作探究(B):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周济说是“借水怨山”,请你说说这两句中的“山”“水”分别比喻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
这里的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达了词人和广大爱国者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青山”能遮住行人的望眼,使他望不见“长安”,但是江水顽强地向东北流去,毕竟是“青山”所遮不住的。
2、有人评价此词“沉痛常在转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以下,是登台所望所感,诗人的感情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波折”的。
“西北望长安”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
“青山遮不住”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
“江晚正愁余”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恢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
忠愤→自信→悲愤,一波三折。
三、拓展延伸(B级)
阅读辛弃的《鹧鸪天》,完成后面鉴赏题。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补充注释:
①辛弃疾想报效国家却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
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
②万字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未被朝廷采纳。
1、上片四句传神地烘托出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请结合诗歌中所运用的词语简要分析。
用“拥”字、“飞”字表动作,“突”字突出了骑兵渡江行动之迅猛,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把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写得如火如荼,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深沉感慨?请简要分析。(结合诗人生平和诗句内容分析)
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种树书。两句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极端沉痛的地步。
2、【我的反思与感悟】
四、课堂小测(略。见幻灯片)
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3分)
寄寓着词人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我自觉、我自信、我进步:
高二()班级第组姓名:学号:总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