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pdf
第三章:动态规划3.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动态决策问题:决策过程具有阶段性和时序性(与时间有关)的决策问题。
即决策过程可划分为明显的阶段。
二、什么叫动态规划(D.P.–Dynamic Program):多阶段决策问题最优化的一种方法。
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生产管理、企业管理、经济、军事等领域。
三、动态规划(D.P.)的起源:1951年,(美)数学家R.Bellman等提出最优化原理,从而建立动态规划,名著《动态规划》于1957年出版。
四、动态决策问题分类:1、按数据给出的形式分为:•离散型动态决策问题。
•连续型动态决策问题。
2、按决策过程演变的性质分为:•确定型动态决策问题。
•随机型动态决策问题。
五1、阶段(stage)n :作出决策的若干轮次。
n = 1、2、3、4、5。
2、状态(state)S n :每一阶段的出发位置。
构成状态集,记为S nS 1={A},S 2={B 1,B 2,B 3},S 3={C 1,C 2,C 3},S 4={D 1,D 2,D 3},S 5={E 1,E 2}。
阶段的起点。
3、决策(decision)X n :从一个阶段某状态演变到下一个阶段某状态的选择。
构成决策集,记为D n (S n )。
阶段的终点。
D 1(S 1)={X 1(A)}={B 1,B 2,B 3}= S 2,D 2(S 2)={X 2(B 1),X 2(B 2),X 2(B 3)}={C 1,C 2,C 3}=S 3,D 3(S 3)={X 3(C 1),X 3(C 2),X 3(C 3)}={D 1,D 2,D 3}=S 4,D 4(S 4)={X 4(D 1),X 4(D 2),X 4(D 3)}={E 1,E 2}=S 5D 5(S 5)={X 5(E 1),X 5(E 2)}={F;F}={F}。
4、策略(policy):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决策Xn 组成的有序总体{Xn }。
如 A àB2àC1àD1àE2àF5、子策略(sub-policy):剩下的n个阶段构成n子过程,相应的决策系列叫n子策略。
优化问题的求解
11.5 最小二乘优化
一、线性最小二乘优化 线性最小二乘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为:
min 1 Cx d 2
2 2
Ax b (线性不等式约束) x s.t. Aeq x = beq (线性等式约束) lb x ub
MATLAB优化工具箱提供了函数lsqlin()来直接求解上述优化问题,该函 数的调用格式为: [x,resnorm,residual,exitflag,output,lambda]=lsqlin(C,d,A,b,Aeq,beq,lb,ub,x0, options,p1,p2,...)
第11章 优化问题的求解
本章目标:求min(max)
xD
f ( x )或 min(max)
xD
F ( x)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线性规划 无约束优化 单目标约束优化 多目标约束优化 最小二乘优化 混合整数规划 动态规划 实例解析
11.1 线性规划
min max fi ( x ) Ax b Aeq x beq x s.t. lb x ub C ( x ) 0 (非线性不等式约束) Ceq ( x ) 0 (非线性等式约束)
MATLAB最优化工具箱中的fminimax()函数可以直接求解极小极大问题, 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x,fval,ma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fminimax(fun,x0,A,b,Aeq,beq,lb,ub, nonlcon,options,p1,p2,...) 另外,基于fminimax()函数,还可以求解相关的变形问题,如极小极小优 化问题: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十一章 最优控制
11.1.1 最优控制问题的两个例子
[例1] 飞船的月球软着陆问题。 如图所示,飞船 靠其发动机产生一个与月球重力方向相反的推力 , 使得飞船到月球表面时速度为零, 即实现软着陆。 要求设计推力函数 ,使得发动机燃料消耗最少。
月球
[解]
设飞船的质量为 , 其高度和垂直速度分别为 和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飞船的自身 质量及所带燃料分别为 和 。
其中, 目标集 可表示为 性能指标 可表示为 其中 和 为连续可导的标量函数。
11.2 应用变分法求解无约束条件 的最优控制问题
11.2.1 泛函与变分
一. 泛函与泛函算子
所谓泛函,简单地说就是函数的函数,定义如下:
设
为给定的某类函数,如果对于这类函数中的
每一个函数,有某个数 与之相对应, 则称 为这类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基 础第十一章 最优控制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11.1 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提法
最优控制研究的主要问题: 根据已建立的被控 对象的数学模型, 选择一个容许控制律, 使得被控 对象按照预定的规律运动,并使某一个性能指标达到 最大或最小。
从数学的观点来看, 最优控制问题是求解一类 带有约束条件的泛函极值问题, 属于变分学范畴。
经典的变分法只能解决控制无约束的问题, 即容许控制属于开集的一类最优控制问题。 然而, 工程中的控制常常是有约束的, 即容许控制是属于 闭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 学者贝尔曼和苏联科学院院士庞德里亚金分别独立 地拓展了经典变分法, 分别给出了动态规划方法和 极大值原理。 它们构成了最优控制的理论基础。
证明略
泛函变分的规则 泛函的变分是一种线性映射, 满足下列性质:
1 2 3 4
第10章 动态规划
管理运筹学
7
缺点
①没有统一的处理方法,求解时要根据问题的 性质,结合多种数学技巧。因此实践经验及 创造性思维将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②“维数障碍”,当变量个数太多时,由于计 算机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有些问题由于涉及的函数没有理想的性质使 问题只能用动态规划描述,而不能用动态规 划方法求解。
盈利 工厂 设备台数
0 1 2
3 4 5
甲厂
0 3 7 9 12 13
乙厂
0 5 10 11 11 11
管理运筹学
29
第一阶段:只有1个始点A,终点有B1,B2,B3,B4 。对始点和终 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分别求A到B1,B2,B3,B4的最短路径问题:
表10-4
本阶段始 点(状态)
A
阶段1 本阶段各终点(决策)
B1
B2
B3
B4
4+12=16 3+13=16 3+14=17 2+12=14
到E的最 本阶段最优终 短距离 点(最优决策)
第四阶段:两个始点D1和D2,终点只有一个;
表10-1
阶段4
本阶段始点 本阶段各终点(决策) 到E的最短距离
(状态)
E
D1
10
10
D2
6
6
分析得知:从D1和D2到E的最短路径唯一。
本阶段最优终点 (最优决策)
E E
管理运筹学
27
第三阶段:有三个始点C1,C2,C3,终点有D1,D2,对始点
和终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分别求C1,C2,C3到D1,D2 的最短路
运筹学第3版熊伟编著习题答案
产品
资源
A
B
C
资源限量
材料<kg>
1.5
1.2
4
2500
设备<台时>
3
1.6
1.2
1400
利润<元/件>
10
14
12
根据市场需求,预测三种产品最低月需求量分别是150、260和120,最高月需求是250、310和130.试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使每月利润最大.
[解]设x1、x2、x3分别为产品A、B、C的产量,则数学模型为
-16
对应的顶点:
基可行解
可行域的顶点
X<1>=〔0,0,6,10,4〕、
X<2>=〔0,2.5,1,0,1.5,〕、
X<3>=〔2,2,0,0,0〕
X<4>=〔2,2,0,0,0〕
〔0,0〕
〔0,2.5〕
<2,2>
〔2,2〕
最优解:X=〔2,2,0,0,0〕;最优值Z=-16
该题是退化基本可行解,5个基本可行解对应4个极点.
第2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P74
第3章整数规划P88
第4章目标规划P105
第5章运输与指派问题P142
第6章网络模型P173
第7章网络计划P195
第8章动态规划P218
第9章排队论P248
第10章存储论P277
第11章决策论P304
第12章多属性决策品P343
第13章博弈论P371
全书420页
第
1.1工厂每月生产A、B、C三种产品,单件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设备台时的消耗量、资源限量及单件产品利润如表1-23所示.
《第11章 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第11章人员配备工作概述》第五章决策概述5.1决策的概念关于什么是决策的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我们可将决策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类。
广义地说,把决策看作一个管理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提出各种预选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实施、监控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从设定目标,理解问题,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到选择、实施的全过程。
狭义地说,决策就是为解决某种问题,从多种替代方案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的过程。
然而,无论我们如何表述决策的定义,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守五项基本原则,即最优化原则、系统原则、信息准全原则、可行性原则和集团决策原则。
1.最优化原则决策作为一个管理过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在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任何做出的决策都应该有利于企业实现最大化的效益,有利于最大化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也就是说,决策的制定应该以追求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系统原则任何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都存在于某一个决策环境中。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组织、实体来讲,他们的决策环境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对于一个个体来讲,他的决策环境就是他所处的组织或实体。
不论是什么样的决策环境,都有作为一个系统的特性,也就是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特性,同时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应协调地、平衡地变化发展。
因此,决策的制定必然要遵守系统的原则。
换一种说法,决策的制定应该以追求和实现最大化的系统的价值为目标。
3.信息准全原则各种先进、完备的决策技术的作用对象都是信息。
决策信息的准确和全面是取得高质量决策的前提条件。
在决策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决策理论所需要的决策信息由于很难收集到,使得这些决策理论的发展和实践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然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决策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我们所需要的以前没有办法获得的决策信息。
这一变化的出现,使得一些原来受制于决策信息收集困难的决策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的机会。
11第11章-MATLAB数据分析教程-由伟-清华大学出版社
lb =[0 0 0 0 ]; ub=[]; [x,fval] = linprog(f,A,b,Aeq,beq,lb,ub)
运行结果为: x = 0.5000
0.5000 0.0000 0.0000 fval = -0.3500
例2:求解 Min 5*x1+4*x2+7x3 s. t -2x1-7*x2+4x3>=2 -5*x2+2*x3>=-3 x1, x2, x3>=0
MATLAB程序为: f=[5
4 7]; A=[2 7 -4
0 5 -2];
b=[-2 3];
Aeq=[]; beq=[];
lb=[0 0 0]; ub=[]; [x,fval] = linprog(f,A,b,Aeq,beq,lb,ub)
所以,A、B、C、D的含量分别为0.50、0.50、 0.00、0.00时,材料的性能最好,能提高35%
例5:某公司要生产三种新材料:A 200公斤、B 160 公斤、C240公斤。需要用甲、乙两种添加剂,甲 现有30公斤,乙现有40公斤。每公斤A、B、C各 需要甲0.3、0.2、0.15公斤,需要乙0.25、0.18、 0.22公斤;每公斤A、B、C添加甲的成本分别为3、 2、1.5元,添加乙的成本分别为2.5、4、3元。设 计生产方案,使总成本最低
求解的MATLAB程序为: f=[5
2]; A=[-2 3
4 1]; b=[-1
3];
Aeq=[]; beq=[]; lb=[0
0]; ub=[]; [x,fval] = linprog(f,A,b,Aeq,beq,lb,ub)
运行结果为: x= 0.5000
《管理运筹学》第四版课后习题解析(下)
《管理运筹学》第四版课后习题解析(下)第9章目标规划1、解:设工厂生产A 产品1x 件,生产B 产品2x 件。
按照生产要求,建立如下目标规划模型。
112212121211122212min ()()s.t43452530555086100,,,0,1,2--+-+-+-++++-+=+-+==i i P d P d x x x x x x d d x x d d x x d d i ≤≤≥由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得12121211.25,0,0,10, 6.25,0x x d d d d --++======由图解法或进一步计算可知,本题在求解结果未要求整数解的情况下,满意解有无穷多个,为线段(135/14,15/7)(1)(45/4,0),[0,1]ααα+-∈上的任一点。
2、解:设该公司生产A 型混凝土x 1吨,生产B 型混凝土x 2吨,按照要求建立如下的目标规划模型。
)5,,2,1(0,,0,014550.060.015550.040.030000100150100120275200.)()(min 2121215521442331222111215443322111Λ=≥≥≥≤+≤+=-++=-+=-+=-++=-++++++++-+-+-+-+-+----++-i d d x x x x x x d d x x d d x d d x d d x x d d x x ts d p d d p d p d d p i i 由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得.0,0,20,0,0,0,0,35,40,0,120,120554433221121============+-+-+-+-+-d d d d d d d d d d x x3、解:设x 1,x 2分别表示购买两种基金的数量,按要求建立如下的目标规划模型。
,,01250543504.07.0100004525.min 2,122211121212211≥≥=-++=-++≤+++-+-+--+i i d d x x d d x x d d x x x x ts d p d p用管理运筹学软件求解得,0,0,0,818.206,091.159,636.113221121======+-+-d d d d x x所以,该人可以投资A 基金113.636份,投资B 基金159.091份。
经济数学方法-教学大纲
《经济数学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初等概率论、微观经济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经济学实验班的专业基础课,在现代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位置,是进一步学习中级和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及其它专业课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知道什么是优化目标,什么是约束条件,什么是优化模型。
了解非线性规划的拉格朗日模型及最优解,影子价格,最大值函数,凸集及分离定理,凹规划,最优性二阶条件,不确定性及动态规划初步。
能够建立初步经济学优化模型,能够读懂经济学经典文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重点是前八章,即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部分。
关于动态和随机部分的第9章到第11章是拓展部分。
本课程虽然讲授经济学的基本数学方法,但是教学重点始终围绕着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而不是数学证明。
给出的数学证明也为了引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如何既保持数学的严谨性又不失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
因此,本课程讲授中重点讲概念、意义、经济应用等。
我们会不间断地开展课堂讨论,以增加趣味性。
课后学生应当做一些作业以及自学要求的一些文献;课程的考核方式建议采用一些新颖形式,比如面试等(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Introduction本章以消费者选择理论为例,通过对需求的局部变化的套利分析,得出最优性条件。
并推广到多商品和多约束情形。
第一节引言第二节套利讨论第三节相切性条件第四节角解第五节收入的边际效用第六节多商品和多约束情形第七节不起作用约束(no-binding constraints)教学重点和难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边际效用、需求的微观变化、收入的微观变化、价格等概念及约束条件的微观数学解释,并从套利角度理解最优性条件。
运筹学大纲—钱版
目录第1篇绪论第1章运筹学概论1.1运筹学的简史1.2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1.3运筹学的工作步骤1.4运筹学的模型1.5运筹学的应用1.6运筹学的展望参考资料第2篇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第2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2.1线性规划问题及其数学模型2.2线性规划问题的几何意义2.3单纯形法2.4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2.5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2.6应用举例习题第3章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3.1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3.2改进单纯形法的矩阵计算3.3对偶问题的提出3.4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3.5影子价格3.6对偶单纯形法3.7灵敏度分析3.8*参数线性规划习题第4章运输问题4.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4.2表上作业法4.3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4.4应用举例习题第5章线性目标规划5.1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5.2解目标规划的图解法5.3解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5.4应用举例习题参考资料第3篇整数线性规划第6章整数线性规划6.1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提出6.2分支定界解法6.3割平面解法6.40·1型整数线性规划6.5指派问题习题参考资料第4篇非线性规划第7章 *无约束问题7.1基本概念7.2一维搜索7.3无约束极值问题的解法第8章 *约束极值问题8.1最优性条件8.2二次规划8.3可行方向法8.4制约函数法习题参考资料第5篇动态规划第9章动态规划的基本方法9.1多阶段决策过程及实例9.2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9.3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性定理9.4动态规划和静态规划的关系习题第10章动态规划应用举例10.1资源分配问题10.2生产与存储问题10.3*背包问题10.4*复合系统工作可靠性问题10.5排序问题10.6设备更新问题10.7*货郎担问题习题参考资料第6篇图与网络分析第11章图与网络优化11.1图的基本概念11.2树11.3最短路问题11.4网络最大流问题11.5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11.6中国邮递员问题习题参考资料第12章网络计划12.1网络计划图12.2网络计划图的时间参数计算12.3时标网络计划图12.4网络计划的优化12.5网络计划软件习题参考资料第7篇排队论第13章排队论13.1基本概念13.2到达间隔的分布和服务时间的分布13.3单服务台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的分析13.4多服务台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的分析13.5一般服务时间M/G/1模型13.6经济分析——系统的最优化13.7*分析排队系统的随机模拟法习题第8篇存储论第14章存储论14.1存储论的基本概念14.2确定性存储模型14.3随机性存储模型14.4其他类型存储问题习题参考资料第9篇对策论第15章对策论基础15.1引言15.2矩阵对策的基本定理15.3矩阵对策的解法15.4*其他类型对策简介习题参考资料第10篇决策论第16章单目标决策16.1决策的分类16.2决策过程16.3不确定型的决策16.4风险决策16.5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应用16.6决策树16.7灵敏度分析习题参考资料第17章多目标决策17.1引言17.2基本概念17.3化多为少的方法17.4分层序列法17.5直解求非劣解17.6多目标线性规划的解法17.7层次分析法参考资料第11篇启发式方法第18章 *启发式方法18.1基本概念18.2应用及例子习题参考资料。
运筹学教案动态规划
运筹学教案动态规划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让学生掌握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1.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定义和特点动态规划的应用领域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步骤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案章节二: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让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
2.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状态和决策的概念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
教案章节三: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动态规划算法的实现:表格化和递归化的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动态规划的应用实例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如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等动态规划在控制问题中的应用:如控制库存、制定计划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动态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动态规划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
让学生展望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
5.2 教学内容: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的总结。
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应用。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动态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案章节六:动态规划的优化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动态规划的优化方法。
运筹学课程动态规划课件
5 A
3
1 B1 3
6
8 B2 7
6
C1 6 8
3 C2 5
3 C3 3
84 C4
2 D1
2
D2 1 2
3 D3
3
E1 3
5 5 E2 2
6 6
E3
F1 4
G 3 F2
1
2
3 4 运筹学课程动态规划
5
6
7
示例5(生产与存储问题):
某工厂生产并销售某种产品。已知今后四个月市场需求 预测及每月生产j个单位产品的费用如下:
上一个阶段的决策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决策
运筹学课程动态规划
8
示例6(航天飞机飞行控制问题):
由于航天飞机的运动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 此就要根据航天飞机飞行在不同环境中的情况, 不断地决定航天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状态), 使之能最省燃料和实现目的(如软着落问题)。
运筹学课程动态规划
9
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一类活动过程,它可以分为若 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这 个决策不仅决定这一阶段的效益,而且决定下一阶段的 初
1 6
C3
D1
10
E
D2
6
运筹学课程动态规划
12
以上求从A到E的最短路径问题,可以转化为四个性质完
全相同,但规模较小的子问题,即分别从 Di 、 Ci 、Bi、
A到E的最短路径问题。
第四阶段:两个始点 D 1 和 D 2 ,终点只有一个;
本阶段始点 (状态)
D1 D2
本阶段各终点(决策) E 10 6
cj30j
j0 j1,2,6
月1 2 3
4
需求 2 3 2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三章动态规划法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动态规划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Richard Bellman提出。随着计 算机科学的发展,动态规划在算法设计和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动态规划法在计算机科学中重要性
高效求解最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法通过把原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子问题,并保存子问题的解,避免了大量重复计算,从而高效地求解最优化问题。
广泛应用
动态规划法在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背包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序列比对问题等。
提供算法设计框架 动态规划法不仅为解决特定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而且为算法设计提供了一个通用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设 计更复杂的算法。
现状
目前,动态规划已经成为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实际应用 中,许多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规划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第二章
动态规划法基本原理
最优子结构性质
在动态规划法中, 子问题之间是相互 独立的,即一个子 问题的求解不会影 响到其他子问题的 求解。这使得动态 规划法能够避免重 复计算,提高算法 效率。
学习相关算法和技术
学习与动态规划法相关的其他算法 和技术,如贪心算法、分治法等, 以便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关注最新研究进展
关注计算机科学和算法设计领域的 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动态规划法的 新发展和应用,保持对新技术的敏 感性和好奇心。
THANKS
感谢观看
基本思想
关于解题思维的杂感三则(思维、类比、启发法)
关于解题思维的杂感三则(思维、类比、启发法)TopLanguage上关于解题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候了,有很多收获。
我们的讨论目的不是将题目解出来,而是在于反思解题过程中的一般性的,跨问题的思维法则。
简单的将题目解出来(或者解不出来看答案,然后“恍然大悟”),只能得到最少的东西,解出来固然能够强化导致解出来的那个思维过程和方法,但缺少反思的话便不能抽取出一般性的东西供更多的问题所用。
而解不出来,看答案然后“哦”的一声更是等同于没有收获,因为“理解”和“运用”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道题目苦思冥想不得要领,经某个人一指点其中的关键一步,顿时恍然大悟。
——这是理解。
但这个理解是因为别人已经将新的知识(那个关键的一步)放到你脑子里了,故而你才能理解。
而要运用的话,则需要自己去想出那关键的一步。
因此,去揣测和总结别人的思维是如何触及那关键的一步,而你自己的思维又为什么触及不到它,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一道题目,解不出来,最终在提示下面解出来之后,发现其中并没有用到任何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那么不仅就要问,既然那个知识是在脑子里的,为什么我们当时愣是提取不出来呢?而为什么别人又能够提取出来呢?我怎么才能像别人那样也提取出相应的知识呢?实际上这涉及到关于记忆的最深刻的原理。
(我个人对此有一点总结和猜测,但并不成熟。
有兴趣自己考察的建议参考以下几本书:《追寻记忆的痕迹》,《找寻逝去的自我》,《Synaptic Self》,《Psychology of Problem Solving》)一般性的思维法则除了对于辅助联想(起关键的知识)之外,另一个作用就是辅助演绎/归纳(助探),一开始学解题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先读懂题目条件,做可能的一些显然的演绎。
如果还没推到答案的话,基本就只能愣在那里等着那个关键的步骤从脑子里冒出来了。
而所谓的启发式思维方法,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一些一般性的,所有题目都适用的探索手法,进一步去探索问题中蕴含的知识,从而增大成功解题的可能性。
动态规划套路详解
动态规划套路详解读完本⽂,你可以去⼒扣拿下如下题⽬:-----------这篇⽂章是我们号半年前⼀篇 200 多赞赏的成名之作「动态规划详解」的进阶版。
由于账号迁移的原因,旧⽂⽆法被搜索到,所以我润⾊了本⽂,并添加了更多⼲货内容,希望本⽂成为解决动态规划的⼀部「指导⽅针」。
动态规划问题(Dynamic Programming)应该是很多读者头疼的,不过这类问题也是最具有技巧性,最有意思的。
本书使⽤了整整⼀个章节专门来写这个算法,动态规划的重要性也可见⼀斑。
刷题刷多了就会发现,算法技巧就那⼏个套路,我们后续的动态规划系列章节,都在使⽤本⽂的解题框架思维,如果你⼼⾥有数,就会轻松很多。
所以本⽂放在第⼀章,来扒⼀扒动态规划的裤⼦,形成⼀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框架,希望能够成为解决动态规划问题的⼀部指导⽅针。
本⽂就来讲解该算法的基本套路框架,下⾯上⼲货。
⾸先,动态规划问题的⼀般形式就是求最值。
动态规划其实是运筹学的⼀种最优化⽅法,只不过在计算机问题上应⽤⽐较多,⽐如说让你求最长递增⼦序列呀,最⼩编辑距离呀等等。
既然是要求最值,核⼼问题是什么呢?求解动态规划的核⼼问题是穷举。
因为要求最值,肯定要把所有可⾏的答案穷举出来,然后在其中找最值呗。
动态规划这么简单,就是穷举就完事了?我看到的动态规划问题都很难啊!⾸先,动态规划的穷举有点特别,因为这类问题存在「重叠⼦问题」,如果暴⼒穷举的话效率会极其低下,所以需要「备忘录」或者「DP table」来优化穷举过程,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且,动态规划问题⼀定会具备「最优⼦结构」,才能通过⼦问题的最值得到原问题的最值。
另外,虽然动态规划的核⼼思想就是穷举求最值,但是问题可以千变万化,穷举所有可⾏解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列出正确的「状态转移⽅程」才能正确地穷举。
以上提到的重叠⼦问题、最优⼦结构、状态转移⽅程就是动态规划三要素。
具体什么意思等会会举例详解,但是在实际的算法问题中,写出状态转移⽅程是最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觉得动态规划问题困难的原因,我来提供我研究出来的⼀个思维框架,辅助你思考状态转移⽅程:明确 base case -> 明确「状态」-> 明确「选择」 -> 定义 dp 数组/函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动态规划一个随事件或阶段推移的系统叫做动态系统,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数学方法。
一个系统依据某种方式分为许多个不同的阶段,这些阶段不仅有着次序推移性,而且相互间有着依赖和影响。
这样,在多阶段决策过程中,每个阶段决策的选择,不仅要依据次序来考查某阶段的效果,而且要顾及此决策对以后各阶段决策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为得到整个系统的最优选择,必须放弃对某个阶段来说最佳的决策。
对各个阶段所做的决策形成确定整个系统的决策序列,称这样的决策序列为系统的一个策略。
对应某一确定的策略,整个系统依据某种数量指标衡量其决策的优劣。
多阶段决策过程就是在所有允许策略集合中。
确定一个达到最有指标的最优策略。
这种衡量系统的指标一般取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策略。
因此,多阶段决策过程也是一个可以构成多个变量的最优化问题。
动态规划就是解决此类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化方法。
虽然动态规划主要解决多阶段决策的动态系统,但是可分阶段的静态系统问题也能作为特例用它有效地求解。
§11.1 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本章通过构造数学模型,形成具有特殊的动态系统过程,将基于某种方式把整个过程分成若干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在其每个阶段都需要作出决策,从而使整个过程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各个阶段决策的选择依赖于该阶段的状态以及前阶段或后阶段的变化。
各个阶段决策确定后,组成一个决策序列,从而形成了整个过程具有前后关联的链状结构的多阶段决策过程,称为序贯决策过程。
先用下面的最短路问题(问题可分成阶段性)来说明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例 1,最短路问题。
图11—1所示是一个路线网络图,连线上的数字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或费用),要求寻找一条由A 到E 的路线,使距离最短(或费用最省)。
对于这样的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直接使用枚举法例举所有从A 到E 得路线,确定出所应走的路线是距离最短或费用最少,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如果已找到由A 到E 得最短路线是A —B 1—C2—D 2—E (记作L ),那么当寻求L 中的任何一点(如C 2)到E 得最短路时,它必然是L 子路线 C 2—D 2—E(记作L 1)。
否则,如D 2到E 的最短路是另一条路线L 2,则把A —B 1—C 2与L2连接起来,就会得到一条不同于L 的从A 到E 得最短路,根据最短路的这一特性,可以从最后一段开始,用逐步向前递推的方法,一次求出路段上各点到E 的最短路,最后得到A 到E 得最短路。
上述这种由系统的最后阶段逐段向初始阶段求最优的过程称为动态规划的解法。
该过程揭示了动态规划的基础思想,为便于对动态规划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数学描述,下面先引入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并建立最优目标函数。
(1)分阶段:适当地依据具体情况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并将各个段按顺序或逆序加以编号(常用K ),描述阶段的变量称为阶段变量。
如例1可分为5个阶段,k=1,2,3,4,5.(2)状态:状态表示系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位置。
描述过程状态的变量称为状态变量,第k 阶段的状态变量常用s k 表示,状态变量的集合用S k 表示。
如在例1中,第一阶段有一个状态就是初始位置A ,第三阶段有3个状态,即集合S3=}{1,2,3C C C .(3)决策:当系统处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状态时,可以作出不同的决定(或选择),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状态,这种决定称为决策。
如在例1第二阶段中,从状态B2出发,其允许决策集合为D2(B2)=(4)策略:由系统各阶段确定的决策所形成的决策序列称为策略。
从初始状态s1出发,由系统的所有n 个阶段的决策所形成的策略成为全过程策略,从允许策略集合中找出达到最有效果的策略称为最优策略。
(5)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方程是确定过程有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演变过程。
若给定第k 阶段状态的演变过程,并且若该阶段的决策变量dk 一经确定,第k+1阶段的状态变量sk+1也就完全确定。
如例1中,状态转移方程为s k+1=d k (s k ).(6)阶段收益:若确定某一阶段的系统状态,执行某一阶段决策所得的效益称为阶段效益,他是整个系统总收益的一部分。
阶段效益是阶段状态和决策变量的函数。
如在例1中阶段效益为走完一段路程所走过的距离。
(7)指标函数和最优值函数:系统执行某策略所产生效果的优劣可用数学指标来衡量,它是各个阶段状态和决策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
(8)边值条件:在系统决策的状态推移进程中最初的条件称为边值条件。
由系统的最后阶段逐段向初始阶段求最优的过程称为速推解法,由系统的最前阶段逐段向终结阶段求最优的过程称为顺序推解法。
如例1显然有边值条件:f n+1(s n+1)=0.根据上述确定的阶段编号。
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边值条件及指标函数。
确定例1的最短路线,计算步骤如下:根据最短路线特性,寻找最短路线的方法,将从最后一段开始,用后向前逐步地推的方法,求出各点到点E 的最短路线,最后求得由点A 到点E 的最短线,所以,动态规划的方向是从各点逐段向始点方向寻找最短路线的一种方法,见图11—2.当k=4时,有D1到终点E 只有一条路线,故f 4(D1)=4,同理,f 4(D2)=3.当k=3时,出发点有C1,C2,C33个,若从C1出发,则有两个选择,一是至D1,一是至D2,则F 3(C1)=min 311431242(,)(1)(,)()r C D f D r C D f D +⎧⎫⎨⎬+⎭⎩ =min 3453+⎧⎫⎨⎬+⎩⎭=7. 其相应的决策为d 3(C 1)=D 1,表示由D 1,至终点E 的最短距离为7,其最短距离路线是C1—D1—E.同理,从C 2和C 3出发,则有f 3(C 2)=321415224244(,)()min 633(,)()r C D f D r C D f D ⎧++⎫⎧⎫⎪==⎨⎬⎨⎬++⎪⎭⎩⎭⎩。
其相应的决策为d 3(C 2)=D 2。
f3(C 3)=min 3314133242(,)()64min 10,(,)()93r C D f D r C D f D ++⎧⎫⎧⎫==⎨⎬⎨⎬++⎭⎩⎭⎩ 且d 3(C 3)=D 3。
类似地。
可计算当k=2时,有f 2(B 1)=12, d 2(B 1)=C 2.f2(B2)=11, d2(B2)=C2,f2(B3)=9, d2(B3)=C3 当k=1时,出发点只有一个点A,则f1(A)=min121222323(,)()312(,)()min5111579(,)()r A B f Br A B f Br A B f B⎧++⎫⎧⎫⎪⎪⎪⎪+=+=⎨⎬⎨⎬⎪⎪⎪⎪++⎭⎩⎭⎩,且d1(A)=B1,于是获得从始点A至终点E的最短距离为15,为便于找出最短路线,在按计算的顺序推之,可求出最优决策函数序列{dk},即由d1(A)=B1,d2(B)=C2,d3(C2)=D2,d4(D2)=E组成一个最优策略。
那么最短路线为A—B1—C2—D2—E.§11.2 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题举例例2今年盛夏酷暑,能源紧张,某工厂从能源部门获得5个单位某种能源,该工厂有3个部门需要这种能源,由于各部门所使用设备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也不同,这样导致是用能源所产生的收益情况也不同,所用的能源为整数单位,各部门具体产生的收益(万元)如表11—1所示,为能有效地利用这种能源,工厂将如何分配能源给各部门,使工厂受益最大?表11—1解设3个部门分配到的能源分别为x1,x2,x3单位,相应每个单位所产生的收益设为c1(x1),c2(x2),c3(x3),a那么模型为Max{c1(x1)+c2(x2)+c3(x3)};s.t. x1+x2+x3≤5x1,x2,x3≥0为整数。
使用递推方法来求解。
按k=1,2,3为3阶段,用f k(z)表示在第k阶段所用能源为z 单位时,获得最大收益,即有f3(5)=max{c1(x1)+c2(x2)+c3(x3)};s.t. x1+x2+x3≤ 5.x1,x2,x3≥0为整数。
于是f3(5)=max{f2(5-x3)+c3(x3)}(x3=1,1,2,3..5)=max{f2(5),f2(4)+3,f2(3)+4,f2(2)+5,f2(1)+5,f2(0)+6};f2(5)=max{f1(5-x2)+c2(x2)}(x2=0,1,2,….5)=max{f1(5),f1(4)+1,f1(3)+3,f1(2)+4,f1(1)+6,f2(0)+8}f2(4)=max{f1(4-x2)+c2(x2)} (x2=0,1,2,…4)=max{f1(4),f1(3)+1,f1(2)+3,f1(1)+4,f1(0)+6};f2(3)=max{f1(3-x2)+c2(x2)}(x2=0,1,3)max{f1(3),f1(2)+1,f1(1)+3,f1(0)+4};f2(2)=max{f1(2),f(1)+1,f1(0)+3};f2(1)=max{f1(1),f1(0)+1}.将f1(0)=0,f1(1)=2,f1(2)=4,f1(3)=5,f1(4)=5,f1(5)=6回代得f2(1)=2f 2(2)=max{4,2+1,3}=4,f 2(3)=max{5,4+1,2+3,4}=5,f 2(4)=max{5,5+1,4+3,2+4,6}=7,f 2(5)=max{6,5+2,5+3,4+4,2+6,8}=8.f 2(5)=max{8,7+3,5+4,4+5,2+5,6}=10于是解为x 3*=1,x 2*=2,x 1*=2,最大收益为10(万元),即分配给3个部门的分别为:部门1,部门2都为2单位,而部门3为1单位,最大收益为10万元。
.§11.3 复合系统工作可靠性问题若某种机器的工作系统有n 个部件串联组成,只要有一个部件失灵,整个系统就不能工作,为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在每一个部件上均配有主要元件的备用件,并且设计了备用元件自动投入装置。
显然,备用元件越多,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可靠性越大,但备用元件多了,整个系统的成本、重量、体积均相应增大,工作精度也降低,因此,最优化问题是在考虑上述限制条件下,应如何选择个部件的备用元件数,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最大。
设部件i (i=1,2,…..n )上装有u i 个备用件时,它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 i (u i )。
例 3 某个厂设计一种电子设备,由3种元件D 1,D 2,D 3组成,已知这3中元件的价格和可靠性如11—2所示。
要求在设计中所使用元件的费用不超过105元,试问:应如何设计室设备的可靠性达到最大(不考虑重量的限制)?解 按元件种类划分为3各阶段,设状态变量s k 表示能容许用在D k 元件至D 3元件的总费用;决策变量x k 表示在D k 元件上的并联个数;P k 表示一个D k 元件正常工作的概率,则为x k 个D k 元件不正常工作的概率,另最优值函数f k (s k )表示由状态s k 开始从D k 元件至D 3元件组成的系统的最大可靠性,因而有f 3(s3)=[]3331/20max 1(0.5);x x s ≤≤⎡⎤-⎣⎦ f 2(s2)=[]{}2223221/15max1(0.2)(15);x x s f s x ≤≤⎡⎤--⎣⎦ f 1(s2)=[]{}1112111/30max 1(0.1)(30).x x s f s x ≤≤⎡⎤--⎣⎦ 由于s 1=105,故解此问题只要求出f 1(105)即可,而 f1(105)={}[]{}[]{}{}1321113222223212433333133max 1(0.1)(10530)max 0.9(75),0.99(45),0.999(15),f (75)max 1(0.2)(7515)max 0.8(60),0.96(45),0.992(30),0.998(15),f (60)=max 1(1.5)max 0.5,0.75,x x x x x f x f f f x f x f f f f ≤≤≤≤≤≤⎡⎤--⎣⎦==--=⎡⎤-=⎣⎦但且{}0.8730.875,= f3(30)=0.5,f3(15)=0,所以f2(75)=max{0.8×0.875,0.96×0.75,0.992 ×.5,0.9984×0}=max{0.7,0.72,0.496}=0.72.同理f2(45)=max{0.8f3(30),0.96f3(30)}=max{0.4,0}=0.4,f2(15)=0.故f2(105)=max{0.9 ×.72,0.99×0.4,0.999×0}=max{0.648,0.396}=0.648.从而求得x1*=1,x2*=2,x3*=2为最优方案,即D1元件用2个,D3元件用2个,其总费用为100元,可靠性为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