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一、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
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4。
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1)血糖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
2)体温调节3) 渗透压调节4) 免疫调节B 细胞、T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① 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② 细胞免疫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下图:3.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是机体感觉形成的部位.4.运动性书写中枢——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5.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信号的传导:1.神经元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时刻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突触间隙中分布的液体是神经递质。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高中生物课程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知识点。
内环境指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一组恒定的内部条件,包括体温、血液浓度、pH、离子浓度等,而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恒定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一、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人体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营养物质和氧气,排泄代谢产物和碳 dioxide等,因此与外界保持物质交换。
同时,人体还需要与外界进行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维持体温和电解质稳定。
二、重要的内环境参数1.体温:人体平均体温是37℃,上下波动范围在36~37.5℃之间。
体温的调节是维持人体功能正常运作的关键。
2.血液浓度:血液中的物质浓度需要保持恒定,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浓度、蛋白质的浓度以及水分的浓度等。
3.pH值: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酸碱度需要保持恒定,维持在适合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范围内。
人体的正常pH值为7.4左右。
4.电解质浓度:维持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
5.压力:正常的血压和气压维持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
三、维持内环境的机制1.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负反馈调节是一种常见的调节方式。
它是指当一些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信号来调节该参数,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和调节内环境恒定。
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反应。
3.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对各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例如,甲状腺素可以调节代谢速率,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等。
4.呼吸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的恒定。
5.肾脏的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知识点总结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含水量可能因物种、个体、器官及生活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1)定义: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化学成分:大量的水,许多离子和化合物。
(3)组成:细胞内液(约占2/3)体液组织液细胞外液(约占1/3)血浆2、血浆:淋巴液等(如脑脊液)(1)定义: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3)区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是血液凝固而分离出来的透明液体,不具有血液含有的各种血细胞、各种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这几种成分,其他成分则是一样的,比如血清中含有各种抗体、营养物质和激素等。
3、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是体内绝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4、淋巴液:(1)定义:存在于淋巴管中,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来源: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3)去向:经过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并最终汇入血浆。
5、内环境:●活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内环境,单细胞生物与植物无内环境。
(1)定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常考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膀胱、乳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人体外部环境。
②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
③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
④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淀粉等。
(3)常考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等。
等。
②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CO2③调节物质: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
④其他物质:如血浆蛋白等。
●注意:有些物质人体内外环境中均含,判断关键是要看题中其所处具体位置。
笔记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
水 蛋白质: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抗体) 无机盐 血液运输的物质 笔记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组成①定义:体内都含有大量以 水 为基础的液体环境,这些液体称为体液。
②分类:(渗透压:主要是K +) (渗透压:主要是Na +)淋巴管:是一种有盲端的单向运输管道,是血液循环的补充,回收少量的组织液(约10%) 根据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淋巴液 → 血浆(2)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①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②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A.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 的稳定。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B.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2.细胞外液的成分(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1)血浆的成分 (2)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_蛋白质_含量较高。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组织液),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学生批注:单细胞生物、植物无所谓内环境“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是 细胞内 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二看:是否是 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等;三看:是否是分泌到 消化道 中的物质,如消化酶、尿液、泪液、汗液; 四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尿素、乳酸等气体:O 2、CO 2等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读: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且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13.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14.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14.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突触传递。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它包括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和蛋白质,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尤其是Na+,Cl-)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为H2CO3和HCO3-,其次还有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二根等。
pH为7.35~7.455.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6.内环境的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8.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迷走神经一般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意义: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9.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元的作用接收传导信息,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0.神经系统的组成11.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所有感觉(痛觉、痒觉、味觉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12.脑干是具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1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1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即是内分泌活动枢纽,又是神经中枢1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复习必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 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 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复习1.内环境的定义与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和组织所处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氧气、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
-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相对稳定,不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剧烈波动。
2.内环境的组成:-血液是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组织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位于细胞与毛细血管壁之间,主要由血浆和组织间液组成;细胞内液则存在于细胞内,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中的液体。
3.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稳态是指一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对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人体的内环境通过稳态调节机制来实现稳定。
-负反馈机制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它通过负反馈回路来消除外界刺激对内环境的影响,使内环境恢复到稳定状态。
-负反馈回路包括传感器、控制中枢和效应器。
传感器检测内环境的变化,控制中枢收集并处理这些信息,效应器则根据控制中枢的指令产生相应的反应。
4.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因素:-温度:体温的调节是内环境稳态调节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体通过皮肤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调节体温,发汗和发热也是体温调节的机制。
-血糖:血糖的稳态调节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来完成,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水平。
-pH值:体内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肾脏、肺和血液中的缓冲系统能够调节体液中的酸碱平衡。
-血压:血压的调节是通过血管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
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共同参与对血压的调节。
5.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酸中毒等。
-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也会对内环境稳态产生影响,如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体温失调等问题。
6.内环境稳态调节与健康:-内环境稳态的良好调节与健康密切相关。
保持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疾病的风险。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递质小泡存
于神经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 A
答案:1.D 2.D 3.D 4.C 5.B 6.D 7.B 8.C 9.B 10.B
考点 5 对稳态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 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③ 调节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 Na+排 K+,从而使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④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⑤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⑥ 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补充:肾脏排盐的特点
(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8.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0.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7. .某同学感冒发热 39°C,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ATP 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一、稳态与调节的基本概念1. 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和器官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生命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的统一体现。
2. 调节的概念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应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调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稳态与调节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二者密切相关。
稳态是调节的目标和结果,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使生物体维持稳态状态,确保生命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机制1. 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是生命体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机制共同维持的,其中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稳定。
2. 调节机制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快速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慢速的调节作用。
这两大系统通过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相互配合,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调节失常对生物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的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失调等。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甚至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问题。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3. 调节失常的影响调节失常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必背知识点
1.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面的液体)2.体液: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3.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4.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淋巴细胞,但淋巴细胞不是只存在淋巴液中),含量最多的是水5.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血浆和组织液是双向,组织液只能到淋巴液,淋巴液只能到血浆)(含的物质相近)(图形))(最大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细胞内液最多,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较少)6.淋巴液汇聚后从锁骨下大静脉进入血浆7.组织液主要被毛细血管吸收,部分被淋巴管吸收,大分子的蛋白一般不会进行交流。
8.关于组织水肿(营养不良,肾炎,肺炎,淋巴管堵塞,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谢产物增多等)9.关于上下部分的含量(氧气,二氧化碳,血糖)10.关于跨膜的计算:红细胞中的氧气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6层膜,最少跨12层磷脂分子层。
血浆中的葡萄糖被最近的组织细胞利用最少跨3层膜,6层磷脂分子层。
大气中的氧气进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结合至少跨多少层膜:大气中氧气—进肺泡,出肺泡(两层)--进出血管壁细胞(两层)--进红细胞(1层),共5层。
食物进入组织细胞:小肠绒毛(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1层),共7层11.各个细胞所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的是组织液和淋巴液。
血细胞的是血浆)12.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其余还有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激素,血浆蛋白和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13.内环境不存在的成分: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细胞内的酶,消化酶,细胞上的蛋白质如载体,受体和体外环境(唾液,胃液,肠液,尿液,眼泪等)14.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区别,血液,血浆,体液区别1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770kpa(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占90%),其次是蛋白质)。
酸碱度:7.35-7.45,以H2CO3-/HCO3(主要)和H2PO4-HPO42-为缓冲对和温度370C左右16.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17.内环境的稳态:一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如氧气,葡萄糖含量。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1.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篇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篇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篇三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⑤免疫功能,如抗体4.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笔记整理篇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课程中,稳态与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性内环境稳态,又称为体内稳态,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正常进行,细胞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人体通过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系统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定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电信号传递,对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人体可以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 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对远处的器官或组织产生影响,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
三、稳态失衡的后果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此外,体温的持续升高可能引起发热,而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四、稳态与调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稳态与调节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自然选择,那些能够有效调节内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物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例如,能够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物种,往往具有更为复杂的体温调节机制。
五、稳态与调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医学中,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
例如,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治疗内分泌失调,或者通过免疫调节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内环境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关乎着生物体的正常运作和生命活动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稳态和内环境调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解析。
一、稳态的概念和特点稳态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环境中能维持相对恒定的内部状态,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相对恒定性:稳态意味着生物体内部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波动。
2. 动态平衡:稳态是通过动态调节来实现的,即生物体内部的各种调节机制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3. 多元性:生物体内部有多种稳态存在,如体温、血糖浓度、血液pH值等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稳态。
二、内环境调节的机制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维持稳态的过程。
它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机制。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它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来实现,包括感受器、传感器、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等组成。
当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感觉器能够感受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相应的效应器,使内环境回到稳态。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如血液、淋巴液等)中的化学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激素调节两种方式。
负反馈机制是指当某项生理指标偏离稳态时,会引发一系列反应来抑制这种变化,并使指标回到正常范围。
例如,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等方式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激素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播到目标器官产生作用的物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能够调节血糖浓度。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三、稳态失调和相关疾病稳态失调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的稳态机制出现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内环境状态,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1.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的疾病。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1. 人体内环境那可是超级重要啊!就像我们生活的小天地,得保持稳定呢!比如你发烧了,体温不正常,这就是内环境出问题啦!
2. 你知道吗,血液就像是人体内环境的快递员,带着各种物质跑来跑去!要是血液出问题,那可不得了哇!就像送快递的乱了套。
3. 人体内的酸碱度得平衡呀,不然身体能舒服吗?你想想,要是水变得要么太酸要么太碱,那多难受呀,就像喝了怪味道的水!
4. 细胞外液就像是细胞住的小区,得舒舒服服的才行呢!要是小区环境乱七八糟,细胞能好好过日子吗?比如水太多或太少!
5. 稳态就像一场完美的音乐会,每个乐器都得配合好才行!身体的各个系统也是这样相互配合,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呀!你说神奇不神奇?
6. 人体内的各种离子也很关键呀,跟体内的活动息息相关!就像建房子的砖头,少了可不行,多了也麻烦,你说是不是?比如钾离子不正常了,心脏可能就乱跳啦!
7. 渗透平衡也很重要哇,不然细胞都不知道是胖了还是瘦了!就像气球,气多了气少了都不行呀,对吧?
8. 神经和体液调节就像是两个好伙伴,一起努力让内环境稳稳当当的!要是它们闹矛盾了,那身体可就倒霉咯!就像两个人合作干活,一个捣乱那就完啦!
我觉得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真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呀,让它处于良好的状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1.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其特点包括:-维持稳定性:内环境需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得细胞可以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
-动态平衡:内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内外间不断交换,维持其正常的稳态。
-平衡修复: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性。
2.内环境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拥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循环系统调节等。
a.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启动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
b.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
c.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循环,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引导血液流向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3.内环境的稳态:体内各种生理指标需要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血糖水平、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a.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身体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
例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b.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指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生理指标回到正常范围内。
正反馈则是指使生理指标远离正常范围,加剧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例如,负反馈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正反馈则是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例如血液凝块形成的过程中。
c.维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
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
37 度时约为 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
(2)酸碱度 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 PH为 7.35 — 7.45 ,与 HCO3-、 HPO42- 等离子有关
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 囊腔 ( 如呼吸道、 消化道、 膀胱、 子宫等 )
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 ( 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 ) ,不属于内环境。
★ 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 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内环境的组成 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 2/3 )
体液
细胞外液( 1/3 ):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
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1
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
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如:膝跳反射。无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三元反射弧:三个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 【思考讨论】
淋巴、血浆、组织液
【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 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 组织水肿的原因
2
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
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②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血浆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酸、脂质、 O2、 CO2 、激素、代谢废物等 )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氧化酶、解旋酶、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ATP、载体蛋白等 )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 ( 如消化液、 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 。
肠腔中的葡萄糖经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2 层膜 ) +绒毛内毛细血管壁 (2 层膜 ) +组织处
毛细血管壁 (2 层膜 ) +组织细胞膜 (1 层膜 ) = 7 层膜;而 1 层膜由 2 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
共穿过 14 层磷脂分子层。
蛋白质等大分子运输通过胞吞和胞吐,通过
0 层膜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1) 结构:包括细胞体(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2)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
4
神经纤维: 轴突与髓鞘 (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 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注: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6 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此可知,外界空气中 O2 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 (9 层膜 )
如果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还要进入线粒体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9+2=11 层
膜)。
4.消化道 ( 小肠 ) 中葡萄糖分子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
3
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解成葡萄糖,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 其吸收过程如图所示:
①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 ,器
官有一个 ( 皮肤 )
四、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 共同调节
3.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六、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
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
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
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2.细胞、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层数间的关系
毛细血管壁 ( 一层上皮细胞 ) 及红细胞膜,共计 5 层生物膜,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图
2
可知,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O2 进入组织细胞要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
( 一层上皮细
胞) 和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 ( 合计 4 层生物膜 ) ,再加上 O2 最终要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而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故共合计
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 /H 2CO3 、 Na2HPO4 / NaH 2 PO4)
(3)温度( 37℃,波动一般不超过 1℃ )
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 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
CO2 浓度最高 (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
③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④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
水分进入组织液。
⑤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五、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 “三看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 ( 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
(1)1 层细胞= 2 层生物膜
(2)1 层生物膜= 1 个磷脂双分子层= 2 层磷脂分子
(3) 若物质出入细胞内的线粒体需多跨越线粒体内外膜
(4 层磷脂分子 )
3.外界空气中 O2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跨膜层数分析
从图 1 可知,在肺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中, O2 要穿过肺泡壁 ( 一层上皮细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