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研究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体味生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的生活态度。那么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充满探究与创造的乐趣的童年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措施;教学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事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结合品德与生活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小学生生存能力差的现状
目前,学校里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不少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生活全包,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溺爱放纵孩子,一些独生子女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依赖父母,缺乏责任感,贪玩怕苦,不爱劳动,缺乏防范意识,自卫、自救、能经受挫折和磨难能力低,遇到一点挫折,便丧失信心,怨天尤人,有的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容不得批评,也容不得失败,不善于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也往往不能有效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诱惑。有关部门曾对7-10岁的学龄儿童进行专项调查,其中80%的孩子回答不上“什么叫生存”;40%的孩子乐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60%的孩子在短暂交谈后就愿与陌生人作伴、玩耍。当问到“找不到家时怎么办”的问题时,有70%的同学答不上来,至于“被坏人拐骗后怎么办?”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此外,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较多地活动在亲情血缘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的主动奉献,所以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法律意识淡溥缺少环保意识等。
三、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优良传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关心祖国的发展变化。例如:教学《祖国妈妈》这一主题活动,通过知道祖国妈妈的名称、诞生日、国家首都和国庆节的由来。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尊敬国旗、国徽。活动时教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配乐朗诵“祖国妈妈,我爱您”的儿歌,激发学生有爱祖国和做祖国好孩子的情感和行动;然后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实录像片,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旗,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国旗。主题活动在轻松、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下进行,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国旗上,并且能够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培养了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这以后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班里的每位孩子都能够严肃认真地参与,足以证明《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性。
二、开发利用环境资源,采取各种措施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和儿童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细看教材,可以清楚地发现教材在内容上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实现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的教材体系。这也正是教师联系本地实际和儿童实际,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开发环境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如:教学《规则在校园安家》一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资源,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倾听最熟悉的“校园铃声”,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接着,引导学生将课前进行的校园规则大搜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发现,孩子在认真寻找、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对校园规则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如:教学《北京名胜古迹多》一课,教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区所处的环境资源。课前开展“寻找身边的古迹”活动,号召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通过课前的实地游览、亲身体验,
丰富学生对家乡古迹的感知,帮助学生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提升对北京名胜古迹的认识,体验作为北京人的自豪,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自主感知和感悟,这比教师一味地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三、培养孩子生存能力,使学生喜欢思想品德与社会
1、素质教育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教育专家指出:面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①学会求知的能力;②学生做事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③学会共处的能力,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参与;④学生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能力。这四种基本的能力称之为教育的四大支柱。
2、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人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今后人才的竞争实际就是能力的竞争。为什么有不少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很好,走出校门,就感到社会与学校有天壤之别,社会冷漠,不可理解,难以适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面对现代化的社会、面对未来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生活全领域里展开,对学生生活的全领域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人与人交往机会增多、交往手段现代化的今天,形成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和交往方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充沛的精力,迎难而上,使学生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家长也渴望学校加强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作了一次调查测试,让家长对孩子最关心的“八个方面“进行排序。结果家长最关心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生存能力的培养排在首位。这就说明,家长更迫切希望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
总之,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宋景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09(03)
[2]韩冬梅.探究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