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足类课件
《水生生物学桡足类》课件
样品处理
03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清洗、筛选和分类,以便进一步观察
和研究。
实验室观察与实验
01
02
03
显微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桡足类的 形态特征,如体形、附肢 、生殖器官等,并进行测 量和记录。
生活习性实验
模拟不同环境条件,观察 桡足类在不同环境下的适 应性、繁殖和生长情况。
生理生化实验
研究桡足类的生理生化特 征,如代谢产物、酶活性 等,以了解其生命活动规 律。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养殖环境调控
桡足类可以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指示生物,通过对其种群数量的监测 ,及时发现养殖环境的变化,为养殖环境调控提供依据。
养殖废弃物处理
桡足类可以处理养殖废弃物,如残饵、粪便等,减轻养殖环境的污 染。
生物饵料
某些桡足类可以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饵料,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 。
06
桡足类的未来研究方向
食物链的位置
桡足类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 级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较低层
级。
它们以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 是水生食物链中连接浮游植物和
更高级消费者的关键环节。
桡足类的存在维持了水生态系统 的平衡和稳定,为其他生物提供
了食物来源。
对环境的影响
桡足类对水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摄食和排泄,桡足类参 与了营养物质的循环,维持
生态平衡维持
桡足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捕食、被捕食等生态关系 ,维持着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研究
桡足类是水生生物多样性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 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 持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修复与重建
利用桡足类进行水生生态 修复和重建,有助于改善 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生 态系统功能。
《桡足类的培养》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桡足类的培养方法、技巧和应用范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 解桡足类生物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桡足类的培养
概述
了解桡足类生物的基本情况和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培养环境
创建适宜的培养环境,使用常见的培养基成分。
培养方法
探讨不同的培养方法,并优化其效果。
培养技巧
控制培养环境
介绍如何精确控制培养环境的 温度、湿度等因素。
处理培养问题
解决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 题,如污染、疾病等。
培养技巧实例
分享一些成功的桡足类培养技 巧实例,包括操作方法和注意 事项。
培养后的处理
1
成功培养后的处理方法
分享培养成功后的处理方法和实验数
培养实验应用范围
2
据的收集与分析。
探讨桡足类培养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
的广泛应用范围。
3
结论Βιβλιοθήκη 总结桡足类的培养方法、技巧和应用 范围,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水生动物—桡足类(水生生物课件)
雄体左右不对称,右肢的内外肢皆短 小,左肢变成了执握器。 第六对胸肢
额角
大鄂 第2小鄂
头节 第1胸节 第2胸节 第3胸节 第4胸节 第5胸节 生殖节
第1触角
第2触角 第1小鄂 鄂足
第1胸足 第2胸足 第3胸足 第4胸足 第5胸足
• *第一触角:为主要的运动器官,是一对不分枝的附 肢。雌雄异型。
* 第二触角:短小,是一对两叉式的附肢。剑水蚤的 外肢消失呈单肢状。
• 口器:大颚(咀嚼)、第1、第2小颚(辅助滤食和捕 食)、颚足(游泳及捕食)组成。
第1小颚
第2小颚
颚足
• 额角:位于头节前的突出, 第一触角的前面部分。
2.运动 (1)浮荡:哲水蚤 (2)游泳:剑水蚤 (3)蠕动:猛水蚤
六、生态分布
• 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 • 一般哲水蚤营浮游生活,猛水蚤营底栖生活,
剑水蚤介于上述两大类之间。
七、经济意义
1.是幼鱼和某些经济鱼类的良好的天然食料。 2.虾酱的原料、人类的食物 3.作为测定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4.剑水蚤和镖水蚤是人体及家畜、家禽、蛙、鱼等有 益动物某些体内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 5.温剑水蚤的一些种类有时能侵袭鲢、鳙、草、鲤等 家鱼的鱼卵和鱼苗。
2第一触 雌体:最长,一般由
角
23-25节组成,长度超
过后体部,最长可达
尾刚毛末端
雄体:左右不对称,
其右触角粗大弯曲成
执握器
3卵囊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个,在身体中间(许水蚤除外 )
雌体长度适中,由6-17 节组成,短者化为头节 长的1/3,长者可达头 胸部的末端 雄体:左右对称的执握 器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轮虫一、主要特点1.具有纤毛环的头冠2 有内涵咀嚼器的咀嚼囊3 内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二、形态结构外部构造头:头冠(轮盘)纤毛环、纤毛带、纤毛沟、前棘刺。
躯干部:角质膜,平滑或具有颗粒,兜甲,常有附属肢、棘刺等结构。
足:帮助游泳和爬行,能自由伸缩。
足腺,趾。
内部构造呼吸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体壁消化系统:口、咽、咀嚼囊、食道、胃、肠、泄殖腔排泄系统:具有纵长焰茎球原肾管、膀胱神经与感官:具脑、触手和眼三、生殖与发育☐雄体:个体小,只有雌体的1/8-1/3,体内的消化、排泄等器官均退化甚至消失,不具有口和肛门。
不摄食,活动迅速,存活2-3天。
☐雌体:存活10天左右。
☐孤雌(单性)生殖:非混交雌体,非需精卵(夏卵)☐有(两)性生殖:混交雌体,需精卵,休眠卵(冬卵)图中蓝色为单雌生活红色为有性生殖四、分类蛭态目(体蠕虫形,假体节能像套筒式地收缩。
)轮虫属体细长。
眼点一对,位于背触手前面的吻部。
足端有三趾。
喜生于富含有机质的小型水体,常附着于水生植物的茎、叶上。
旋轮虫属体较粗壮。
眼点一对大而明显,位于背触手后,脑的背面。
趾四个。
单巢目(卵巢1个。
咀嚼器呈各种不同形式,但绝不是枝型。
身体虽能伸缩变动。
)臂尾轮属被甲多呈方形,长度很少超过宽度。
前端具有1-3对棘刺。
足不分节,具环纹,并能伸缩摆动。
趾1对。
裂足轮属被甲长超过宽度,前端具2对棘刺,后端具2对棘刺。
典型的浅水池塘浮游轮虫。
龟甲轮属背甲上龟纹。
前端有3对棘刺,后端浑圆,或具有1-2个棘刺,无足。
腔轮虫属兜甲卵圆形。
具2趾。
单趾轮虫属只有一趾。
常栖息碱性水体。
晶囊轮属体透明似灯泡,后端浑圆,无足。
咀嚼器砧型,能伸出口外摄取食物后缩入体内。
肠和肛门消失,食物残渣有口吐出。
胎生。
典型浮游种类,肉食性。
同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弯曲,具细长、刺状2趾。
左右两趾约等长,但长度不超过体长的一半;若不等,则短趾的长度总要超过长趾的1/3。
多为底栖种类。
异尾轮属被甲纵长,呈倒圆锥形,有些弯曲。
第五章-桡足类
Copepoda
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Arthopoda 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 颚足纲Maxillopoda 桡足亚纲Cop布于海洋、淡
水或半咸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
生活于淡水中的桡足类,数量多,分布广为淡水浮
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和其他动物良好的
型。大多数在海水中营底栖生活,少部分分布
淡水或咸淡水底栖。
25
小星猛水蚤属Microsetella
额角弯向腹面呈喙状。A1雌 5节,雄6节,执握状,前4对 胸足内外肢3节,内肢长于外 肢。P5退化。
26
美丽猛水蚤属Nitocra
体圆柱形,额突出,腹部各 节的侧面、尾叉及肛门板后 缘具细刺。A1,8节;A2,4 节,外肢仅1节。雄性第一胸 足底节内末角的刺呈钩状, P2-P4内、外肢均3节,P5两 性均2节。为淡水或咸淡水种 类。
人体和家畜的健康和幼鱼生长。
39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 2.简述桡足类的基本特征。 3.绘图区别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的 特征。 4.试述桡足类的经济价值及其与渔业的关系。 5.简述桡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40
10
三、生殖和发育
• 雌雄异体,雄性用A1或P5抱握雌体,进行交配。
交配时把精荚从雄孔排出,用P5固定在雌体生
殖孔旁,受精形成受精卵。
•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11
无节幼体: 一龄:体呈卵圆形,不分 节,有3对附肢,A1、A2、 大颚,身体末端具一对尾触 毛,又叫六肢幼体。 二龄:身体末端分叉。 三龄:出现第一小颚的原 基,尾触毛2对。 四龄:第一小颚较发达。 五龄:第二小颚出现,末端 具3 对尾触毛。 六龄:出现颚足及前2对胸 足的原基。
19第五章-桡足类解析
哲水蚤目 体形 前体部宽于后体部 活动关节 明显,第五胸节与 生殖节之间
剑水蚤目 前体部宽于后体部 明显,位于第四与 第五胸节之间
猛水蚤目 前后体部略等宽 不明显,如有在第 四五胸节之间
卵囊
一个(许水蚤除外)
二个Biblioteka 主要浮游生活一个以底栖生活为主
生活方式 主要浮游生活
第一触角 23~25节,长度超过 长度适中,6~17节 最短,5~7节,仅 后体部。最长可超 组成,长达1/3头节 为头节长的1/5,最 过尾刚毛之末端。 至头胸部末端之间。长也不超过头节末 雄一侧变为执握器。 雄左右皆为执握器。端。雄左右均为执 握器
7
第 五 胸 足
雌雄有别,雌:左右对称,雄左右不对称。
8
二、主 要 特 征
1. 体呈圆筒形,分节明显,由16-17个体节组成,但由于体节的
愈合,一般不超过11节,即头部1节,胸部5节和腹部5节。
2. 体分为较宽的头胸部和较狭的腹部,即前体部和后体部。 3. 附肢:头部5对(A1,A2,M,M1,M2);躯干肢6对(颚足(Mp),
前体部(头胸部): 头节+1-5胸节 额角、A1、感觉棒、 A2、M、上唇、下唇、 M1、M2、颚足、第1 至第5胸足。 后体部(腹部):
生殖节、生殖孔、第2 腹节、第3腹节、尾节、 尾叉、羽状刚毛。 由3~5节组成,雌雄有
哲水蚤Calanus
别,雄比雌多一节。
3
第一触角(A1)
单肢型,细长,由25 节组成,末2~3节具 羽状刚毛,是运动和 执握的器官,有明显 的雌雄区别,雄常特 化成执握器,哲水蚤 目为一侧,剑、猛水 蚤则两侧均弯曲。
第四章 桡 足 亚 纲
Copepoda
桡足亚纲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广布于海洋、 淡水或半咸水,其中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 生活于淡水中的桡足类,数量多,分布广,为 淡水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鱼类和其他动 物良好的天然饵料。另外,也有一些种类是营寄 生生活的,寄生于鱼类中,引起疾病。
第七章 桡足类的培养
一、天然桡足类的收集
桡足类在我国较早用于海水经济动物的繁殖过程中,主要 是在海湾或河口区域利用潮位落差,采用定置网加上灯诱 装置过滤获得 。
二、池塘施肥培养桡足类
(1)选择池塘(面积667~6667 m2不等) (2)清池灭害 (3)网滤(80目)灌水 (4)施肥培藻 (5)培养管理(调节透明度,调节盐度,调节溶氧) (6)捕捞
颚足是胸部的第一对附肢,单肢型,缺外肢,较长大; 基肢2节,较粗大;内肢分5:各节的内缘均生羽状刚 毛。颚足的结构亦随种和食性而不同,滤食者多羽状 刚毛,捕售则具强刺,有的则呈爪状。
胸足:位于胸部的腹面,上生 羽状刚毛,用于游泳,通称游泳足, 即为第2—6胸肢,通称1—5对胸足 (P1-5)。前四对皆为双肢型,其结构基 本相似,一般没有雌雄的区别。基肢 2节,内、外肢各3节,通常内肢较短 小,外肢的外缘常有短刺,称外缘刺, 外肢和内肢具发达的羽状刚毛,为主 要的游泳器官。第五对胸足随种类的 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雌、雄 有显著的区别,是鉴定种类的最主要 依据。哲水蚤属雌性左右对称,雄性 常不对称,右肢的内、外肢皆短小。
1、滤食方式
滤食的效率与食物的大小,丰度和质量有关; 对于一些哲水蚤类,如刺水蚤、宽水蚤属的种类,除了主要以滤食方式 摄食微藻类食物,有时也能捕食小型桡足类 ; 饵料密度和种类不同,对桡足类的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2、碎屑食性方式
碎屑食性方式的桡足类主要为猛水蚤类,食性是杂食 的,主要以有机碎屑、细菌、酵母、微藻、原生动物、大 型海藻类(石莼、浒苔、裙带菜等)、鱼虾人工配合饲料、 面粉、谷类粉糠、奶粉、小球藻干粉、酱油槽鸡粪等饵 料。
三、 哲水蚤的集约化培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试图进行 桡足类的集约化培养,主要是为了替代卤虫无 节幼体在鱼虾蟹育苗中的利用。
桡足类概述PPT课件
授课:XXX
33
(一)哲水蚤目
哲水蚤目的前体部比后体部显著宽大,活动 关节位于末胸节和第一腹节之间。
第一触角通常比身体长,雌性的左右对称, 雄性的对称或一边形成执握触角。
我国有21个科,其中较常见的有11科。
2021/3/24
授课:XXX
34
• 前体部(即头胸部)显著宽于后体部(腹部),活动关节位于最末 胸节与第一腹节之间。头 部与第一胸节、第四与第五胸节常 愈合。腹部雌体4节,雄体5节。雌体生殖节大,腹面有l对 生殖孔。雄体生殖孔1个,位于左侧。
2021/3/24
授课:XXX
13
(5)第二小颚(maxilla)
• 是一对较小的附肢,位于第一 小颚后方,是头节的最后一对 附肢。单肢型,由发达的基肢 和简单的内肢构成,
• 外肢退化。基肢分2节,内侧突 起,称为小叶,一般有5个。
• 内肢短小,一般不超过5节,都
具有刚毛。刚毛能形成网状,
以搜集食饵。小叶和刚毛的形
是一对双肢型附肢,位 于第一触角后方。一般 由2节基节、2节内肢和 5-7节外肢组成。各节的 内缘和内、外肢末节的 远端都有刚毛。内、外 肢的结构及其长短比例 是分类的依据之一。这 对附肢与桡足类的食性 有关。
2021/3/24
授课:XXX
11
(3)大颚(mandibula
是第1对口器附肢,位于第二 触角后方的上唇之下。
最后一次蜕皮,即变为成 体,雄性腹部增至5节,有 雌雄区别。
2021/3/24
授课:XXX
25
2021/3/24
授课:XXX
26
二、桡足类的分类
• 哲水蚤目(Calanoida) • 剑水蚤目(Cyclopoida) • 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 • 怪水蚤目(Monstrilloida) • 背卵囊水蚤目(Notodelphyoida) • 颚虱目(Lernacopodoida) • 鱼虱目(Caligoida)。
19第五章-桡足类
60
3.经济意义
1 是各种经济鱼类如鲱、鲐、须鲸类等的重要饵料。桡足类的 分布和鱼群的洄游路线密切相关,可作为寻找渔场的标志。 2 某些种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可作为海流水团的指标生物。 3 影响渔业生产。如台湾温剑水蚤侵袭鱼苗、鱼卵,影响鱼类 孵化。
4 是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一些剑水蚤和镖水蚤等,影响
P5
45
广布中剑水蚤M. leuckarti 雄
46
广布中剑水蚤M. leuckarti 雌
47
48
温剑水蚤属Thermocyclops
头胸部卵圆形,腹部瘦削。 尾叉较短,内缘光滑。第五 胸足分2节,基节短而宽, 外末角突出1根羽状刚毛, 末节窄长,末缘具1刺和1刚 毛。本属在鱼池中常见的是 台湾温剑水蚤 T.taihokuensis和透明温剑 水蚤T. hyalinus,在鱼苗孵 化季节常侵袭鱼卵和鱼苗, 影响渔业生产。
4
A2:双肢型,游泳器官。
大颚:双肢型,基肢2节
基肢:2节(基节+底节),内肢2节, 基节-几丁质板,面向口的 外肢7节 一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
内外肢各有许多强状的刚毛 内外肢的结构及长短比例-分类 内肢2节,外肢5节,皆为羽 状刚毛。
5
第一小颚:双肢型,很小。 基肢很发达,基节:内缘形成 一大的咀嚼叶,外缘具一突出 小叶,即上肢。底节:内缘具 一突出小叶。内外肢不发达, 内肢2节,外肢1节。
雌性第4胸节背面有1矩状突起。 腹部3节,生殖节长而宽,第2 腹节窄而短。雌性P5内肢2节, 外肢第2节末端爪状刺发达, 内、外缘有锯齿,末端有2根
♂ P5左 ♂ P5右
♀
不等长的刺。雄性第4胸节背
面无矩突,右足内肢短小,仅 1节,左足外肢末端的钳板粗 壮,内侧面有横的梯级状隆线。
第8课桡足类二(2018.11.13)
3
鉴定依据
(一)身体形态 1.身体大小、形态和颜色 2.额角的形态,晶体和侧钩的有无以及晶体的大小和位置 3.头胸部节数,各节的大小比例,额部形态,末胸节后侧角的形态 4.腹部节数,各节的长短比例和形态 5.生殖节(雌)的大小和形态(包括是否对称,有无刺、毛、突起等)
8
20.头前端无薄片,雌性腹部3节 21.雌性第五胸足很退化,2~3节,末节刺形有时有齿,末节生有一长感觉毛, 最后胸节和腹节常有刺——————————————纺锤水蚤科Acartiidae 21.雌性第五胸足为其他形式,最后胸节后侧角有1刺或椭圆形突起或其他结构 22.雌性第五胸足各节长,右侧第二节无内突起,最后一节最长,第二小颚 退化,生殖节不对称,有突起。雄性第五胸足稍为螯状。额部前端狭而截 平,其中央具有两个小突起——————————平头水蚤科Candacidae 22.雌性第五胸足各节短,右侧第二节有大的突起,最后一节最短,生殖节 无突起。雄性第五胸足不为螯状。额部前端钝圆呈三角形——————— —————————————宽水蚤科Temoridae(不包括拟宽水蚤属)
10
哲水蚤目常见科及代表种
8. 平头水蚤科 Candaciidae 伯氏平头水蚤 Candacia bradyi 9. 角水蚤科 Pontellidae 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 10.纺锤水蚤科 Acartiidae 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 11.歪水蚤科 Tortanidae 特氏歪水蚤 Tortanus derjugini
《桡足类的培养》课件
疾病防治
桡足类可以作为养殖鱼类的生物防治 手段,通过捕食病原体和寄生虫,降 低鱼类疾病的发生率。
桡足类能够净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 ,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科学实验与研究
01
生态学研究
桡足类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 价值,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多样性 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02
生物学特性研究
0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的生态平衡。
富营养化治理
桡足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 营养盐,有助于降低水体的富营养 化程度,改善水质。
消减污染物
桡足类能够通过食物链作用消减水 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 物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产养殖
鱼类饵料
桡足类可以作为养殖鱼类的优质饵料 ,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 。
养殖环境调控
解决方案2
优化繁殖条件,如食物供应、光照等,以缩短繁殖 周期。
问题3
疾病和寄生虫的传播
解决方案3
定期检查,及时隔离和治疗病患,防止疾病扩散。
桡足类养殖的市场前景
市场1:水产养殖业
01
市场2:生物科学研究
03
02
前景1: 作为高蛋白饲料,满足水产养殖业 的需求。
04
前景2: 在生态学、生理学等领域有广泛 应用。
野外采集与合适的采集工具和采 集地点,掌握采集技巧, 确保采集的桡足类健康且 具有代表性。
驯化环境
模拟自然环境,提供适宜 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使 采集的桡足类逐渐适应人 工饲养环境。
驯化管理
定期监测和调整环境条件 ,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 水质清洁,预防疾病发生 。
人工繁殖技术
桡足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桡足类的培养》课件
桡足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桡足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湖泊、河流等水域环境中,从热带到寒带都有分 布。
习性
桡足类是食肉性动物,主要捕食小型动物和浮游生物,有些种类也会互相残杀 。它们的繁殖能力较强,生命周期较短,适应力强,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桡足类的生物学意义
生态平衡
桡足类作为食肉性动物,能够控制其 他小型生物的数量,对维持水域生态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桡足类的培养》PPT课件
目录
• 桡足类简介 • 桡足类的培养方法 • 桡足类的应用 • 桡足类培养的挑战与前景 • 参考文献
01
桡足类简介
桡足类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桡足类是水生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 具有头、胸、腹三部分,以及2对 触角和5对胸肢等特征。
分类
桡足类包括50多个现生类群,主 要分为真虾类和十足类两大类, 其中真虾类包括龙虾、对虾等, 十足类则包括螃蟹、虾姑等。
06
前景3:桡足类作为水产养殖中的生物饵 料,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1
桡足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展望1
加强种质库建设,挖掘具有 特殊生物学特性的桡足类品
种,为应用研究提供基础Fra bibliotek研究方向2
桡足类与环境因子互作机制研究
展望2
深入探究桡足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其 生态学意义,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 依据
生物防治与害虫控制
总结词
桡足类中的一些种类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资源,用于控制其 他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对农林业生产的危害。
详细描述
一些桡足类是害虫的天敌,可以以害虫为食或者通过传播疾 病等方式控制其数量。在农业和林业生产中,可以利用这些 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 农产品残留。
水生生物学 桡足类共55页
水生生物学 桡足类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桡足类
9
口器
3大颚,口的两旁,双肢形,基肢2节,基节为几丁
质板,而向口的一端呈锯齿状,称咀嚼缘,具背齿, 中央齿,腹齿和1根刚毛。齿数和形态与食性有关。 在底节末端生出内外肢。
4第一小颚:一对小附肢,口的下方,双肢形,构
造复杂,第一小颚其形状随种而异。
5第二小颚:第二小颚叶片状,单肢型,有发达的
基肢和简单的内肢构成。外肢退化。
1.生殖:两性生殖: 雌雄异体,雄性个体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对 触角变成执握肢,此外,雄性一般瘦小,腹 部节数较多。有的类群(如哲水蚤),雄性 个体第五对胸足左右不对称,因而与雌性个 体有明显的区别。 雄性用A1或P5抱握雌体,进行交配。交 配时把精荚从雄孔排出,用P5固定在雌体生 殖孔旁,受精形成受精卵。 精卵受精-水中 孵化-无节幼体, 17
27
采用Sars等分类系统分为7个目
自 由 生 活
哲水蚤目Calanoida 剑水蚤目Cyclopoida 猛水蚤目Harpactioid 怪水蚤目Monstrilloida 背孕水蚤目Notodelphyoida 鱼虱目Caligoida 腭虱目Lernaeopoida
28
寄 生
哲水蚤目 体形 前体部宽于后体部 活动关节 明显,第五胸节与 生殖节之间 卵囊 一个(许水蚤除外) 生活方式 主要浮游生活
水层分布产生移动的现象,称昼夜垂直移动。绝大
多数的种类都有此现象。
25
经济意义
1. 饵料 经济动物的饵料,是海洋中渔
场的标志 2.人类的直接捕获物:挪威飞马哲水蚤 3.有些是渔业的敌害生物。如台湾温剑水蚤
侵袭鱼苗、鱼卵,影响鱼类孵化。
4.有些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吸虫、绦 虫、线虫 如一些剑水蚤和镖水蚤等,影响人体和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殖与发育
雌雄异体,主要进行有性生殖。 1.雌雄个体区分 *雌体:第一触角直,具1-2个卵囊,附在 生殖节两侧或腹面。 *雄体:第一触角或第一触角的右触角弯 曲成执握器;雄体比雌体小,腹部节数 较多,第五胸足左右不对称,为分类上 的依据。
2.交配(以哲水蚤为例) 雄体以执握器抓住雌体的尾部,然后用第五胸足右胸 足夹住雌体的生殖节,第五左胸足将精荚挂在雌体的 生殖孔上,受精后的受精卵排于卵囊中,挂在生殖节, 并开始胚胎发育,经过6个无节幼体期和5-6个桡足幼 体期的变态过程,才发育成成虫。
第2小颚
颚足
额角:位于头节前 的突出,第一触角 的前面部分。 单眼(无节幼体 眼):头部前端, 两个侧眼和一个中 眼组成,呈黑色、 蓝色、红色,与视 觉神经相连。
(2)胸部: A. 体节:5个体节,每节腹面有一对胸足。 第一胸节大都和头节愈合,因此头部和 胸部合称为头胸部。 B. 胸足或游泳足:5对,起游泳作用。
八、桡足类的主要特征
1.
2. 3. 4.
5.
6.
体圆筒形,分节明显,分头、胸、腹和尾叉四 个部分,头胸部有11对附肢,腹部无附肢。 第一触角为主要的运动器官,是鉴别种类和雌 雄个体的依据。 第五胸足:有的退化,有的左右不对称。 具有1-2个卵囊,挂在生殖节的两侧或腹面。 主要进行有性生殖,在发育的过程中经过变态, 既无节幼体期和桡足幼体期。 有心脏或无。
2.运动 (1)浮荡:哲水蚤 (2)游泳:剑水蚤 (3)蠕动:猛水蚤
六、生态分布
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 水中 一般哲水蚤营浮游生活,猛水蚤营底 栖生活,剑水蚤介于上述两大类之间。
七、经济意义
1.是幼鱼和某些经济鱼类的良好的天然食料。 2.虾酱的原料、人类的食物 3.作为测定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4.剑水蚤和镖水蚤是人体及家畜、家禽、蛙、 鱼等有益动物某些体内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 5.温剑水蚤的一些种类有时能侵袭鲢、鳙、草、 鲤等家鱼的鱼卵和鱼苗。
3.主动性适应
原生动物的鞭毛,轮虫的纤毛,枝角类 和桡足类的附肢;不仅使生物向前运动, 可是生物保持悬浮状态。溞第二触角运 动,不运动是下沉;哲水蚤第一触角发 达,借助之进行跳跃式运动,不动时, 下降滑翔。
3.主动性适应
原生动物的鞭毛,轮虫的纤毛,枝角类 和桡足类的附肢;不仅使生物向前运动, 可是生物保持悬浮状态。溞第二触角运 动,不运动是下沉;哲水蚤第一触角发 达,借助之进行跳跃式运动,不动时, 下降滑翔。
九、种属鉴定的依据
1. 2. 3.
4. 5.
选择成体。 从外形区分三大类(触角、体形、卵囊) 分种依据:雌雄第一触角,第四五胸足(剑 水蚤有第六胸足),第1-4胸肢的刚毛数、 刺和节数等 生殖器和可动关节的位置 尾叉的形状及其上的刚毛和刺的数目。
十、复习题
1.桡足类的基本形态构造和主要 特征 2.如何区分三个目的雌雄个体 3.如何区分枝角类和桡足类 4 .桡足类生殖和个体发育的特点
十一、浮游生物对浮游生活的 适应机制
一、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
1.
2.
3.
4.
浮游生物:生活于水层中,具非常不发达的运动 器官的一类生物。悬浮状态,随水流和波浪被动 移动。如: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 游泳(自游)生物:具强大发达的运动器官的大 型生物,以很快的速度游动,甚至可逆流而进。 如鱼、哺乳类。 漂浮生物:居住在水表膜上的生物。可在静水的 水面浮游生长,如浮萍。 水底生物:分六类
两个,在身体两侧
一般一个,在身体中 间
晢水蚤
4活动 明显,位于第五胸足 关节 与生殖节之间 5第五 雌体退化;雄体左右 胸足 不对称,成为辅助交 接器。 6心脏 在1-2胸节之间
剑水蚤
猛水蚤
明显,位于第四、第五 不明显或没有,位于 胸足之间 第四、第五胸足之间 退化,很小、贫刺、贫 退化,通常1-2节, 毛的单肢形;雄体有第 雌雄异型,多刺、多 6胸足 毛,无执握作用 无 无
固着生物:固着于水底不移动。运动器官、感觉器官 都已退化 周丛生物:固着生物,于水底或水体物体上面,形成 丛生现象,如蠕虫、轮虫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同 时是航行的障碍,含有毒的重金属 底埋生物:居住在软的沙土,淤泥中;如瓣鳃类、蠕 虫、棘皮动物、双翅目昆虫幼虫。 底栖生物:居住于水体底部,能稍微活动的种类,如 螺蛳、蚌、海星、海胆 钻蚀生物:海洋生物有些可钻蚀石、木,生活于自己 钻蚀的通道内,如船蛆 水底游泳生物:可暂时到水层中游泳一段时间,如虾 蟹
7生活 主要浮游生活,敞水 习性 带
8食性 滤食性
主要浮游生活,水中层 底栖生活为主,水底
捕食性
刮Hale Waihona Puke 性五、食性与运动方式1.食性 (1)滤食性:藻类、细菌、原生动物、有机碎 屑。 (2)掠食性:水生昆虫的幼虫、水蚯蚓、枝角 类;肠中动物占3/4,植物占1/4。 (3)刮食性:刮食水底表层碎屑、动物、植物 尸体。 (4)混合型:藻类、原生动物、轮虫、动物尸 体。
(3)循环系统: A. 哲水蚤具心脏、血 管; B. 剑水蚤和猛水蚤无 心脏血管,通过消化 道的蠕动和外部附肢 的运动而促进血液流 动。
(4)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输卵
管——纳精囊——生殖孔。 纳精囊:是贮存由精荚释放出精子的地方。
♂:精巢——输精管——精囊——精荚
囊——射精管排出精荚。
剑水蚤 Cyclopoid
前体部稍宽于后体部
雌体长度适中,由617节组成,短者化为 头节长的1/3,长者可 达头胸部的末端 雄体:左右对称的执 握器
猛水蚤 Harpacticoida
前体部后体部略等宽
雌体最短,一般由5-9 节组成,短者仅为头 节长的1/5,最长也不 超过头节末端 雄体:左右对称的执 握器
二、浮游机制
1.
扩大身体表面积来增加浮力
扩大个体表面积:盘状体型的小环藻, 角甲藻夏季三个角,大多数体型微小本 身就是对浮游的适应: 4ЛR2/4/3ЛR3=R/3 结成群体扩大表面积:脆杆藻,盘星藻 遍生细长刺毛:鱼鳞藻
2.通过减轻身体比重
通过产生比水还轻的物质:a)产生气体:异形胞、 僧帽水母、群体顶部大气囊:调整气体的容量, 悬浮于一定水层b)油滴:硅藻,枝角类、桡足类、 浮游性的鱼卵 分泌胶质:微囊藻、空球藻 增加体内水分:水分增加,更接近水的比重,浮 游生物含水量比底栖动物多 外壳和骨骼退化和消失 降低离子浓度:Gross 和 Zeuthen 1948年作了研 究认为,硅藻适应浮游生活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 减少体内重二价离子浓度
(3)腹部或体后部: 无肢区,不多于5节。最 后一节称肛节。 (4) *尾叉:为肛节后 缘的分叉。
第2胸节
第3胸节 第4胸节 第5胸节 生殖节
第5胸足
第2345腹节
尾叉
晢水蚤雄体模式图(腹面观)
4.内部构造
(1)消化系统:口、食道、胃、肠、直肠、肛 门。 (2)排泄器官:为颚腺或壳腺:一对不规则的 盘曲状管道,盲端在胃的附近,另一端开口 于第二小颚基部。身体表皮及消化道后部亦 有一定排泄作用。
3.外形构造:
(1)头部:6个体节愈合成一节,称头节, 腹面具6对附肢。
*第一触角:为主要的运动器官,是一对不 分枝的附肢。雌雄异型。
*第二触角:短小,是一对两叉式的附肢。 剑水蚤的外肢消失呈单肢状。
口器:大颚(咀嚼)、第1、第2小颚 (辅助滤食和捕食)、颚足(游泳及捕 食)组成。
第1小颚
第四节 桡足类Copepoda
学习重点
形态特征 生殖方法 各目的特征及雌雄鉴别
By:云中渔夫
一、桡足类的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 已知3目206种和亚种,其中26种为世 界性种类 我国96种,占总数的47%
二、形态构造及其特征
1.体长:体长0.3~3mm,最长5mm, 一般小于2-3mm。 2.体形:体窄长,分节明显,实际不 超过11个。
Swimming legs
第1-4对胸肢:构造基本相同,为双肢型。 第五对胸肢: 雌体:一般左右对称。 雄体——随种类差别很大,如哲水蚤雄体左右 不对称,右肢的内外肢皆短小,左肢变成了 执握器。 第六对胸肢
额角
第1触角
第2触角 第1小鄂 鄂足
大鄂
第2小鄂
头节 第1胸节
第1胸足 第2胸足 第3胸足 第4胸足
3.发育 (1)无节幼体期1,2:
(2)桡足幼体期:
四、各目特征
哲水蚤Calanoida
剑水蚤Cyclopoid
猛水蚤Harpacticoida
淡水桡足类三个目主要特征的比较
晢水蚤 Calanoida
1体型 前体部远宽于后体部
2第一 雌体:最长,一般由 触角 23-25节组成,长度 超过后体部,最长可 达尾刚毛末端 雄体:左右不对称, 其右触角粗大弯曲成 执握器 3卵囊 一个,在身体中间 (许水蚤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