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史知识竞赛题讲课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历史知识竞赛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内容。
教学准备:
1. 准备历史知识竞赛题库,涵盖各个历史知识点。
2. 分组确定竞赛队伍,每个队伍成员人数不超过5人。
3. 准备竞赛规则和积分制度,明确得分规则和比赛流程。
教学过程:
1. 介绍竞赛规则和积分制度,让学生了解竞赛的流程和规则。
2. 分组确定竞赛队伍,每个队伍根据抽签顺序确定起始顺序。
3. 开始竞赛,根据题库随机抽取题目,每道题目限时回答。
4. 竞赛结束后,统计最终得分,颁发奖项给表现优秀的队伍。
5. 总结比赛经验,让学生交流分享竞赛中的问题和感悟。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竞赛,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师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知识抢答赛(活动课)教案
历史知识抢答赛(活动课)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4.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围绕历史知识抢答赛展开,教师将按照年级要求准备相关的历史抢答题目,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答题。
教学步骤1.分组: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大约3-4人,根据人数的不同,可适当调整组数;2.抽题目:教师将准备好的历史题目随机抽取,每组抽到同一个题目;3.研究时间:每组有5分钟的时间研究答案,可以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4.答题环节:每组轮流回答问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答错的题目下次轮到这个组再回答;5.计分:每次抢答的分数可以记录在黑板上,最后统计得分最多的组为本节课的获胜组;6.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总结本节课的策略、技巧和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1.学生要积极参与,勤奋努力;2.学生需要与组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共同研究答案;3.答题不能出现耽误时间的情况,如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放弃;4.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风格,不要出现互相攻击的情况;5.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总结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水平。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每个小组的表现;- 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 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本节课可以适当拓展到历史研究方面,例如: 1. 历史人物的研究; 2. 历史事件的研究; 3. 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等。
教学参考资料1.各年级历史教材;2.活动课策划书;3.历史知识抢答题目。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教学设计【活动内容】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进行知识竞赛。
【活动目标】1、通过这次竞赛,增强学生对祖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2、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评价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对课外相关材料的搜集,提高学生搜集提炼组织处理材料的能力。
4、通过竞赛的形式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形式】1、全班划分6个竞赛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裁判。
3、学生全员参与,分组答题记分。
4、分必答、抢答、风险题等多种答题方式,调动参赛热情。
【活动准备】1、事先公布竞赛计划,布置复习便于准备材料。
2、各小组要提前阅读、整理、掌握相关知识,注意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机构,主要重要的时间和地点,注意这些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以及正式归属前后与内地交往的情况。
3、要开阔视野,多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关注与这些地区相关的时事政治。
【活动过程】第一轮:必答题。
〔每小组2题,共12题〕竞赛题举例:1、三国时台湾称什么?2、新疆何时归属中央政权管辖?3、哪一年清政府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4、元朝时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第二轮:抢答题:共10题竞赛题举例:1、说出台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
2、七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的赞普是谁?3、清朝管辖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是什么?第三轮:风险题〔共6题,每小组一个〕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台湾曾被哪两国占领?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与相关地名、建筑连线大昭寺扎什伦不寺须弥福寿之庙西黄寺避暑山庄北京日喀那么拉萨评判组:评价各组比赛情况,宣布比赛结果。
评出优胜小组和最正确选手。
教师总结:鼓励博学多闻,合理创新者。
《新中国史教案》
《新中国史教案》word版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初期建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2.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取得的成就;3. 认识新中国的历史转折点及其原因。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等;2.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4. 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恢复国民经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等;5. 新中国初期的文化建设:推广普通话、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等;6. 新中国的历史转折点:改革开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成果;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历史转折点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新中国史》相关章节;2. 课件: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视频等;3. 参考资料: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历史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3. 分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措施和成果,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辉煌历史;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历史转折点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6. 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就;3. 认识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等;2. 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建设、对外开放等;3.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的成就;4. 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家地位提升等。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初中历史知识竞赛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历史教学目标:1. 通过历史知识竞赛,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历史知识,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
2. 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竞赛中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能力。
2. 如何处理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2. 准备竞赛场地和音响设备。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知识竞赛的目的和意义。
2. 强调竞赛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
二、竞赛过程(40分钟)1. 教师宣布竞赛开始,学生开始答题。
2. 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
3. 教师监督竞赛过程,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和秩序性。
三、竞赛结束(10分钟)1. 教师宣布竞赛结束,收集答题卡。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总结竞赛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竞赛结果(10分钟)1. 教师统计竞赛结果,宣布获奖团队和个人。
2. 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竞赛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历史知识竞赛进行总结,强调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历史,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历史知识竞赛,我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高。
但在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我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竞赛题目,增加题目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知识竞赛题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知识竞赛题一、选择题(1 - 10题)1. 新中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解析: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答案为B。
2. 新中国的首都是()A. 南京B. 北京C. 西安D. 上海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答案为B。
北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B. 1954年C. 1955年D. 1956年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答案为B。
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4.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 1951年B. 1952年C. 1953年D. 1954年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 - 1957年),开始于1953年,答案为C。
“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5.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A. 1954年B. 1975年D. 1982年解析: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产生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为A。
这部宪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
6.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新中国成立B. 土地改革完成C. 三大改造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为C。
7. “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A. 原子弹、氢弹B. 原子弹、导弹C. 氢弹、导弹D. 核弹、导弹解析:“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历史知识竞赛教案课时安排:共5课时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处理学生在竞赛中的心理压力。
教学准备:1. 历史知识资料。
2. 竞赛题目和评分标准。
3. 教学场地和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历史知识竞赛入门1. 导入:介绍历史知识竞赛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讲解竞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确保学生了解竞赛的要求。
3. 示范: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竞赛,让学生体验竞赛的乐趣和挑战。
第二课时:历史知识复习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醒学生重视历史知识的复习。
2. 讲解:针对竞赛题型,讲解重点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 练习:进行历史知识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课时:团队合作训练1. 导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2. 讲解:讲解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分组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模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课时:竞赛技巧指导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竞赛中的策略和技巧,提高竞赛成绩。
2. 讲解:讲解竞赛中的常见策略和技巧,如答题顺序、时间管理等。
3. 练习:进行模拟竞赛,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战演练。
第五课时:总结与竞赛1. 导入: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历史知识竞赛的准备过程。
2. 讲解:讲解竞赛中的注意事项,如心态调整、团队合作等。
3. 竞赛:进行正式的历史知识竞赛,记录成绩。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新中国史教案》
《新中国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2. 掌握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2.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扫盲运动,基础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5. 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国际组织,中外关系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在外交关系方面的具体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 讨论:分组讨论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
4. 案例分析:分析新中国在外交关系方面的具体案例。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中国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完成中的表现。
2.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书面测试,测试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中国史相关教材或教材章节。
2. 辅助资料:新中国史相关书籍、论文、纪录片等。
初中历史新中国教案
初中历史新中国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课题:新中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描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3. 能够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重点:1. 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2.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和发展。
教学难点:1.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描述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新中国的成立》。
2. 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
3. 辅助教具: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引出新中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知识(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新中国的成立过程。
三、展示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展示他们对新中国成立过程的理解。
2. 合班讨论,对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澄清。
四、达成目标(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答疑解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过程的读后感,明天展示给全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故事来讲解新中国的历史,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
大学新中国史讲课教案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历程;掌握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变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献、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变革。
教学难点:1. 对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吗?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
二、新课讲授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讲解: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历经百年沧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困苦。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具有历史必然性?2.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一系列重要事件,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1.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成就-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业国有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1: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活动内容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进行一场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通过参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知识竞赛,增强同学们对祖国疆域、领土主权的历史认同感,开阔人文知识视野,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要求1.竞赛内容:以本套教科书中涉及新疆、西藏、台湾的历史知识为主,适当增加与竞赛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时事政治知识。
2.竞赛组织:由历史教师、学生代表若干人,组成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竞赛规则,征题、命题、选题,主持现场竞赛,担任竞赛评委等。
学生全员参与竞赛,可分组答题、计分。
3.竞赛试题:试题表述简洁,参考答案正确;参赛试题要难易适中,必答题尤其不要过难;题型可以灵活多样,如选择、判断正误、填图、填表、连线、简答等;所选题型均应便于现场作答。
4.竞赛形式:要活跃、简便,有利于调动全体同学参赛的热情。
●活动提示1.竞赛领导小组要提前制定、公布竞赛计划,便于各方做充分准备。
2.参赛者要提前阅读、整理、掌握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相关的知识。
注意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制度、机构,注意重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这些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以及正式归属前后与内地交往的情况,整理教科书上的知识时,可采用列提纲的方式。
3.参赛者要注意开阔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关注与这些地区相关的时事政治。
4.竞赛时,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中的必答、选答等多种答题方式,可以采用分小组合作参赛的组织方式。
5.评委评分要鼓励博学多闻、合理创新者;分设若干优胜小组和最佳选手。
6.在班级竞赛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年级竞赛。
●活动步骤主持人:我爱祖国,也爱祖国的大自然的风景。
我不仅爱祖国的山河大地,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也感到亲切,感到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一、历史知识竞赛教案二、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世界历史: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三课时:秦汉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五课时: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知识1. 教师简要介绍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进行展示。
4. 教师点评,总结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新中国史教案范文
新中国史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新中国史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让学生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2.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1.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Step 2: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
Step 3: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30分钟)结合教学PPT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土地、三大改造、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事件进行展示,并与全班分享讨论。
Step 4: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人物(30分钟)Step 5: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向学生介绍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Step 6: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全班进行小结,总结新中国史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重要性,并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评价。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史的感想和思考,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和文献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参观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新中国历史的了解;2.组织学生进行新中国历史的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体验。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历史知识竞赛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历史知识竞赛教案临近期中考,但是很多学生还没有开始复习,不愿意看书,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背书了,设计这样一堂历史知识竞赛的复习课,以课本知识为主,让学生主动去看书,第一名有奖品提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通过这种娱乐型的知识竞赛,即起到了复习的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竞赛规则及题目必答题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是?(子弟、功臣、先代贵族)2、假如你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诸侯,请问你享有哪些权力?又有哪些义务?(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朝贡、军赋、力役)3、秦朝在湘水和漓水之间开凿了哪条水渠?(灵渠)4、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瓦窑堡会议)5、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哪里转移到了哪里?(北京到上海)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
(书本P68)8、“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9、“九二共识”的共识是什么?(海峡两岸钧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0、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指什么?“异”指什么?(同: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意识形态,社会制度)11、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
(中美建交)12、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相权而实行了什么制度?(中朝制度)13、简述唐代中央机构“工作”的流程。
(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14、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
(书P24-25)1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初期发展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党史知识,阐述党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党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历史。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测试练习法:设置测试题,检验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党史知识竞赛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按照教学内容,逐个讲解党的历史阶段和重要事件。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党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5. 测试练习:设置测试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习效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党史知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测试成绩: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同和吸收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共产党历史教材或相关党史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党史知识点和相关图片。
3. 测试练习卷:设计涵盖党史知识的测试练习卷。
4. 视频资料:选取与党史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和课件,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党史基础知识。
3. 教室:布置合适的座位,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初中历史活动知识竞赛教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份初中历史活动知识竞赛教案,该教案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活动。
该教案囊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事件、重大人物、著名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真实性的认知和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同时增强团队合作和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一定限定的时间内了解并快速回答历史知识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发散思维。
2.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有初步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与历史的联系,提高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鼓励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掌握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巩固。
2.学生能在限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答题。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竞赛氛围下保持冷静,不被紧张和气氛影响。
2.浓缩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回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知识竞赛规则。
了解竞赛规则,包括知识题目类型、参赛队伍分组、时间限制、计分等。
第二步:题目制作和调整。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设计和整合相关的历史知识问题,制作题库以供使用,并对题目难度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三步:分组和命名。
根据学生成绩和兴趣爱好,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为每个小组命名。
第四步:培训。
1.课前10分钟,进行历史知识普及,即老师对特定历史事件、人物或相关文化进行简要讲解。
2.分组竞赛,每组四人为一队,互相验证答案。
3.每轮比赛前十分钟,老师对当轮竞赛题目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4.考试时间为25分钟,道数不定,分值不等,总计分数根据难度确定。
第五步:评分。
老师根据答题正确率和时间,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并及时公布排名和奖励。
第六步:总结和反思。
1.为了不重复利用题目,应及时修改和更新题库。
2.根据学生参与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计划。
3.鼓励参加竞赛的同学积极参与,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在旁边观战或担任裁判,这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
五、教学手段历史知识题目PPT、投影仪、计时器、白板、彩色粉笔等。
建党节党史知识竞赛教案
建节史知识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节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建节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建节史的概念和定义;2. 建节史的历史背景;3. 建节史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4. 建节史的相关人物介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建节史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建节史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建节史吗?它为何而设立?”2. 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建节史的历史背景、建节史的主要事件等),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调研,并归纳整理相关资料。
3. 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讨论。
4. 教学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对建节史的概念、定义进行解释,并讲解建节史的历史背景。
5. 拓展(15分钟)教师就建节史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对今天的社会和个人有什么影响?6. 达标测验(20分钟)设计一份建节史的知识竞赛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参加。
试卷难度逐渐增加,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水平。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建节史的重要内容,并强调学习建节史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资源:1. 建节史相关图片、资料;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3. 建节史知识竞赛试卷。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小组的调研成果展示;2. 建节史知识竞赛成绩评定;3. 学生对建节史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表达。
六、黑板设计:黑板上可以设计一些关键词和主要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通过建节史知识竞赛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了解建节史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其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知识竞赛和书面表达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新中国史讲课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思维。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背景。
2. 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新课讲解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1)讲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
(2)介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1)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新课讲解1.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成就(1)讲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2)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
2.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成就(1)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体制的建立。
(2)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成就。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成就。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3. 期末考试:学生对新中国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题库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掌握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的党史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中小学党史知识竞赛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和战略布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阐述其意义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党的历史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党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竞赛法: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党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党史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案例分析:分析党的历史中的典型事件和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发展历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党史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竞赛环节: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党史学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竞赛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竞赛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学生满意度: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
六、教学扩展1. 结合当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党的历史。
2. 邀请党史专家或老红军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
3. 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史知识竞赛题新中国史知识竞赛题一、填空题(50道)1.(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阅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于(1949年9月27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其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4.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5.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1971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大会。
7.“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是(1959年3月28日)。
8.中国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浩瀚的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旋律。
10.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我国第一座大型合资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站)。
11.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宪法》,第一部宪法由(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
13.我国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
14.1972年2月21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到达北京。
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15.1973年8月26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了。
这是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果。
16.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7. 1977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重启关闭10年之久(高考之门)的序幕,就在这次会议上拉开了。
18.我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是(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
19.(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20.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1.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22.“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23.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
24.1958年的五一劳动节,红色大幕揭开,历时八年有余,(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落成。
25.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
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26. 1960年9月,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
27.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8.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9.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30.1969年7月8日,河南省林县(红旗渠工程)全部建成。
31.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32.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33.(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4.(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5.(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36.(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7.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
38.(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9.2008年9月25日到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进行出舱活动。
40.(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41.(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升空。
42.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
43.(1950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44.(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45.(1953年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6.(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与青藏公路同时全线通车。
47.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8.1974年我国建起的一个新的大油田是(胜利油田)。
49.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是(北京至上海)。
50.1976年,我国援建非洲的(坦赞铁路)完工。
二、选择题(50道)1.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开幕词是(C)。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论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B)年。
A.1953 B.1954 C.1956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首先发表于下列哪种报纸上(B)A.人民日报B.光明日报C.文汇报D.解放军报4.实现(B),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四个现代化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A)。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B.国家强大、民族振兴C.经济发展、社会和谐6.(A)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民族振兴C.富国强兵7.(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A.发展经济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发展生产8.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C) A.《宪法》 B.《刑法》C.《婚姻法》D.《土地改革法》9.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10.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于(B)。
A.大跃进时期B.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2.第(A)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A.三B.四C.五13.2008年9月,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B)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A.第二个B.第三个C.第四个14.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青年节”是在(B)年。
A.1921 B.1949C.19531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B)爆炸成功。
A.1963年 B.1964年 C.1965年 D.1966年16.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B)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7.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A.农村改革B.城市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8.党的(C)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19.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是(C),对中国加强同西欧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A.英国B.德国C.法国18.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B)年。
A.1970B.1971C.197219.第一个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方签署双边协议的拉美国家是(B)。
A.巴西B.智利C.古巴20.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A.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19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21.1979年1月1日,中国与(B)互相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的长期不正常状态。
A.美国B.日本C.加拿大22.1984年5月召开的(A)正式批准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标志着这一科学思想正式成为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
A.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B.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C.十二届三中全会23.1997年(B),我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A.6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24.(B)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
A.1984 B.1985C.198625.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B)当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
不可拖延”。
后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A.胡耀邦 B.邓小平 C.陈云26.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第(B)个成员。
A.133B.143C.15327.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C)。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28.党的(C)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三大B.十三届六中全会C.十四大29.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B)并写进党章。
A.指导方针B.指导思想C.战略思想30.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A)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小康社会B.法治社会C.和谐社会31.1971年毛泽东、周恩来邀请美国一球队的队员访华,展开了著名的(C)A.篮球外交B.足球外交C.乒乓外交D.网球外交32.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B)届联大会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当局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
A.25 B.26 C.27 D.2833.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布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建交,建立的日期为1979年(A)A.1月1日B.5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34.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有570万名考生走进了考场,考试的时间为(C)A.1977年夏B.1977年秋C.1977年冬D.1978年春35.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当时英国首相时,公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