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城市化分为五个阶段:
(1)城市化的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1949-1957)(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六、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方针表明城市化的合理标准或目标是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不同等级城市和谐发展的结果,而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发展中应有所区别与侧重。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50万以上大城市,100万以上特大城市)
(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
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商业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集度增高。)城乡失调: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比系数上升,而且趋势一直在扩大;农村贫困大于城市贫困,而城市贫困人口也在快速增加;农村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教育问题以及文化娱乐设施问题十分严重
(2)空间分散:大城市数量相对不多,分布不均;中等城市作用不明显,吸纳非农业人口能力下降;小城市功能不全,公共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小城镇太多,不少城镇工业发展“遍地开花”,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村村有镇”现象突出
(3)人口迁移分离:农民城乡之间的“两栖式”流动不利于人口的城市化;农民失地、失业、无保障,直接导致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
(4)生活条件差,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境尴尬;城市打工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子女教育“边缘化”
(5)产业发展分散、孤立:产业集聚度不高,缺乏协调;乡镇工业增长乏力,带动力不强;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协调,各自独立发展
(6)生产要素配置低效:土地征用规模大,速度快,耕地锐减与土地闲置浪费并存,经营分散和经济效率低下同在
1
最佳答案
1、能源结构的特殊性
2、产业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3、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特殊性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四大挑战:
挑战之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
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资料显示,1993—2005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工业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
选择和实施来完成,离开区域政策的支持,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区域政策的重点和方向
区域政策是区域经济政策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简称,它既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和归宿,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区域经济学参与经济建设实践的关键环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所谓区域政策,是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干预区域经济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政府的集中安排,有目的地对某些类型的问题区域实行倾斜,以改变由市场机制作用所形成的一些空间结果,促使区域发展与区域格局协调并保持区域分配合理。”区域政策由一系列具体的政策组成,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高度集中化是区域政策区别于一般经济政策的突出特征。从区域政策的定义和特征就可以看出,区域政策的实施是有重点的和有方向性的。
1、区域政策的重点
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政策重点。在前工业化社会,空间组织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在过渡社会,区域组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需要推动转型的区域政策。在工业化社会,社会经济转型遗留下了许多区域问题,特别是区域差距明显扩大。需要也有能力实施大强度的区域政策。在后工业化社会,区域融合基本实现,区域政策的焦点主要是城市与大都市区域的问题,着重于改善自然环境的质量、调整城市区域内部空间布局和改善城市间联系方式等方面。
不同战略目标的区域政策重点。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战略,政策实施通常是通过支持广阔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其预期目标,因而重点支持区域的范围要大一些。这类政策往往由于重点支持的地区范围太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以区域发展援助为目标的区域战略,政策实施通常是通过支持落后地区和衰退地区的发展实现其预期目标,其重点支持地区的范围往往要小一些。但在中国,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地区振兴战略为代表所实施的区域援助政策还不完善,重点援助区域的地理和人口范围仍然很大,政策效果受到影响。以优先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战略,政策实施通常是通过支持具有优势区域的发展实现其预期目标,其重点支持地区的范围也相对小一些。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点集中在援助西部地区及其他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消除东部部分发达城市出现的膨胀问题和解决中部地区的综合问题四个方面。
2、区域政策的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区域问题和问题区域存在形式的不同,区域政策的方向也会不一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域政策方向开始转变:以促进区域内小型企业的成长与新企业的创建代替支持外部企业迁入;补贴性资金用于支持区域技术创新;以资助建立自由经济区和自由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代替重点援助工业部门。
中国区域政策发展方向是:在区域政策实践方面,完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完善落后地区发展政策、制定新的膨胀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新的萧条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完善区域合作政策,是统筹区域发展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区域政策研究方面,规范区域政策研究、增强区域政策研究的使用价值将直接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发展。
二、综合治理各种区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