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七上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

2.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与经线垂直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通过地心、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圈组成的网格。

3.经度和纬度•经度: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从赤道(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更替。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

二、陆地和海洋1.大洲和大洋•世界上有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

2.海峡和海湾•海峡: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湾:海洋深入陆地的部分,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作为出口。

3.岛屿和半岛•岛屿:被水包围的陆地,四周被水环绕,但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平方米。

•半岛: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其一面或几面是海洋或湖泊。

三、气候和天气1.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来划分的。

世界上有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2.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的各种自然力量,包括气团、锋面、气旋等。

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如降水、风、雾等。

四、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形状可以通过多种现象和观察结果来证明,如海边看帆船、月食现象、站得高看得远、夜晚看北极星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的卫星照片和航天飞船上的观察。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纬线和纬度1. 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 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的划分: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三、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 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状长度:相等方向:指示南北方向3.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4.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一条为东经,另一条为西经。

5. 几条特殊经线: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四、地球的运动1. 自转: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2. 公转:绕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五、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4.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轴(假象的轴,只有一条)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6、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以西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以东是西半球)7﹑西经W;东经E;南纬S北纬N;8﹑证明地球事球形的三个证据: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2)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9、180°经线是最大经线,180°W和180°E重合;最大纬度数是90°,北半球是90°N,南半球是90°S;10、0°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0°纬线也叫做赤道;11、纬线又叫做纬线圈,经线又叫做子午线;12、低中高纬划分界限: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13、经度自西向东递增为东经,递减为西经;维度自南向北递增为北纬,递减为南纬;14、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逆时针;3、地球公转时,地轴时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4、地表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9、在南极点所有物体的指向都朝北,在北极点所有物体的指向都朝南。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基本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一般情况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辨别方向;4、图幅大小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6、等高线越紧密,表示此地的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此地的地势越平缓;7、正确选择地图:城市图——去城市游览、寻找地点或确定乘车路线;世界政治地图——了解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的分布和相对位置;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在陡崖处会出现重合。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球体,因地球的自转而呈现出扁圆形。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万千米,分别由南北极和赤道交叉的两条直径称为地球的周长。

2.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5天。

地球自转,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3.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西到东的线条,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为基准,范围从-180°到180°。

纬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从南到北的线条,以赤道为基准,范围从-90°到90°。

4.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是通过将地球上的地貌、水系和人类活动等信息投影到二维平面上来表达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球实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方便估算距离。

地图上的方位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某一地点相对于其他地点的方位关系。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表的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东半球,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陆地的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山脉是地表地形的主要特点。

2.地表的水域水域包括海洋和各种内陆水体,占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洋和北冰洋。

3.地表的气候带地球表面的气候分为寒冷气候带、温带和热带。

寒冷气候带位于两极附近,热带位于赤道附近,温带位于两者之间。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最多的地区在南亚和东亚,最少的地区在人口相对较少的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

3.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不断推动城市内外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四章:交通运输与通信1.陆上交通道路交通: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

水上交通:河流、湖泊、运河等。

空中交通:飞机、直升机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证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站得高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点和北极点分别是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终点,过点方向改变)。

三、纬线和经线(重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四、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做题)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会判断经线、纬线,南北纬东西经的判别注意对应字母大写),判断两点位置方向(根据经纬线指示方向),判断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 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 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 自转/公转绕什么转: 地轴/太阳方向: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 0°--30°;中纬: 30°--60°;高纬: 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理7上知识点总结

地理7上知识点总结

地理7上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蓝色的行星,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形成了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如风、云、雨等)产生的原因。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图例代表着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信息。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真实大小和距离。

另外,地图上的方位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方向,了解各地的相对位置。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多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适宜发展农业和工业;西部和南部地区多山地和高原,适宜发展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北部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畜牧业和资源开发。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世界的地理环境世界是一个大家庭,由不同的洲和国家组成。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气候、地貌和资源分布。

世界上的地理环境对各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洲都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丰富多样,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和可能。

总结:地理7上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世界的地理环境。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地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保护环境、发展经济。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地球的奥秘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下面是对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归纳。

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约 6378 千米,极半径约 6357 千米,平均半径约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2、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轴是地球自转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之相反的点叫南极。

3、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4、经度和纬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 90°。

5、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的海陆分布1、海陆比例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 71%,陆地面积占 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三、世界的地形1、陆地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高原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山地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E),西经(W)。

18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规律相反,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地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的是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学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天体,它的南北半球上下短轴相等,东西半球左右长轴相等,它的直径在赤道处为地球的最大值,为1.28万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心自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的制作离不开地理基础设施和卫星遥感技术,使用地图则需要留意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二、气候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陆地形状及地表覆盖物、暖气团、冷气团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地球的气候。

2. 世界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大气候带,这些气候带又可以分为具体的亚气候带。

3. 气旋和气压:气旋是指旋转的大气涡旋,通常由低气压中心和高气压中心组成。

三、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是蓝色星球,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占比不到1%,人类对全球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2. 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黄河、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都是世界级主要水系。

四、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的分类:地震、火山、洪水、干旱、沙尘暴、台风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根据有无前兆和发生时间可以分为突发灾害和持续灾害两种。

2. 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经济损失、生命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等。

五、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与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也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2. 环境保护的措施:人类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进行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和水等方式来保护环境。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咱地球呀,就像个蓝色的大水球,但实际上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你要是想知道它有多大,那赤道周长大概是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这就好比地球是个超级大的房子,我们都住在这个大房子里呢。

2. 纬线和经线- 纬线就像地球这个大西瓜上的一道道圈圈,它们是平行的,而且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往两极纬线是越来越短的。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哦。

经线呢,就像西瓜上从北极到南极切的一条条线,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指示南北方向。

而且经线长度都相等。

你要是在地球上迷路了,知道这些线的特点,就像有了个导航一样。

3.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很重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就像个陀螺一样,绕着地轴不停地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一圈就是一天24小时。

这就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你想啊,地球这边转到面向太阳的时候就是白天,转到背向太阳的时候就是黑夜啦。

- 地球公转呢,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就是一年。

因为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就产生了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比如说,夏天的时候咱们这儿白天长,冬天的时候白天就短啦。

4. 地图- 地图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就像地球的缩小版。

看地图的时候要先看比例尺,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比如说比例尺是1:10000,那就意味着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也就是100米。

还有方向,一般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另外还有图例和注记,图例就是地图上那些符号代表什么,注记就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啦,就像给地图上的东西都贴上了标签一样。

二、陆地和海洋1. 海陆分布- 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就像个大蛋糕,海洋占了大部分。

从南北半球看,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比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大呢。

而且不管是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地球与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站得高看得远
(4)夜晚看北极星,越往北,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越高,越往南则越低;(5)地球的卫星照片以及在航天飞船上观察地球。

考点2地球仪
1.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 经纬线特点
4. 经纬度特点
考点3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
地球五带划分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4.方向的判断:
(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考点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6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去某个景点旅游,需要导游图;想外出旅行确定行程,需要交通图;想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需要世界政区图;想去山区旅游,需要地形图。

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要想了解一个区域的详细情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大的地图;要想了解一个区域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它与周围区域的关系概况,应该选择比例尺小的地图。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 地图上的基本元素(指北针、图例、等高线)3.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识别地图上的方向- 计算地图上的距离- 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形成和流域- 湖泊和地下水3. 地貌学- 地壳的结构-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功能区2. 经济地理- 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工业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的模式和网络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四、地理实践活动1. 观察和记录- 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事物- 记录和分析地理数据2. 地理实验- 进行简单的地理实验-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3. 地理调查- 社区地理环境调查- 地理现象的实地考察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总结,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差异。

您可以根据这个概要在Word文档中添加详细的解释、图表、例子等,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总结文档。

同时,确保文档的格式规范,包括合适的标题层级、清晰的段落划分、必要的图表和图片等。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2、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1)0度(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大大西,小小东)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小小东)20°W以西到160°E°E,总结为“大大西”)一、地球的自转1. 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顺时针。

3. 周期:1天或24小时。

4. ▲产生的现象(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 含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运动)2.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的现象(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