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上交)

合集下载

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自律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素质,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第一,树立目标和计划。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学会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他们可以设定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或者阅读一本书,然后将目标和计划记录下来,并在完成后对自己进行反馈。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循序渐进地培养出自律的习惯,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培养自制力。

自制力是自律的核心之一。

小学生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来培养自制力。

比如,当他们想要吃零食或者玩游戏时,可以告诉自己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享受这些娱乐活动。

此外,建议家长和老师也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自制力。

第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重复形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非常关键。

他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开始,如:保持整洁的书桌、按时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衣物等。

通过重复的行为,小学生逐渐形成自律的习惯,并将其应用到更多的方面。

第四,激发兴趣和动机。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有动力来坚持下去。

家长和老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或者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第五,树立榜样。

小学生常常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因此,树立榜样是培养自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为示范给小学生看。

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具有良好自律能力的人物,让他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最后,将培养自律能力的过程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出较高的自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自律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自控力和自律精神是小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素质,它们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功。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是每个家庭和学校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方法。

家庭层面:1. 父母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父母可以规定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坚持按时完成各项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孩子模仿的欲望。

2. 设定合理的规矩和奖惩机制:家庭中应当有明确的规矩,例如定时吃饭、做作业的时间、上床睡觉的时间等。

在孩子做到规定的事情时,要适时给予夸奖和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控力。

而当孩子违反规定的时候,家长也应当按照事先约定好的奖惩机制进行处理。

3. 给予适度的自主权:适度的自主权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律精神。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适应性强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自主决策和安排时间。

比如让他们负责自己的学习计划管理和家务分担等。

这样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以及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学校层面:1. 建立良好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学校应该建立起严格而公平的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为是被认可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定期进行班级或校级的集体活动,例如班级会议或文明礼仪培训等,以加强学生对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2. 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比赛、社区服务、讲座等。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自律和自控力。

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自律和自控力价值的认识。

3. 设置目标和挑战: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设置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自控力和自律精神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积极参与。

家长和学校应该合理地制定规矩和奖惩机制,给予孩子适度的自主权,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良好的纪律和行为规范,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设置目标和挑战。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学会自主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是每个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良好的学习自制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自信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

一、目标设定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制力过程中,目标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小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行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提问:“你希望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什么成绩?”、“你想学好哪门学科?”等等。

通过明确目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是培养学习自制力的关键。

小学生通常需要在学习、休息和娱乐之间做出取舍,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学习时间表,帮助他们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

同时,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例如设定专注学习的时间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养成学习自制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制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地点,例如安排一个专门的书桌,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材料。

同时也可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保持桌面整洁、不受外界干扰等。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控能力。

四、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习自制力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喜好,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有些小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学习,而另一些可能更适合通过听讲座或观看视频等方式学习。

通过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情境时,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毅力和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制力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小学生通常对模糊的目标和计划缺乏执行力。

因此,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制力,首先我们需要教导他们如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例如,当他们面临一个作业任务时,可以教导他们先列出完成该作业的具体步骤,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去执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坚定的决心和自律的能力。

二、培养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激发孩子们自制力的重要元素。

当孩子对一项活动充满热情时,他们会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兴趣。

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活动和领域,帮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事物。

通过培养兴趣和爱好,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制力,因为他们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设定奖励和惩罚机制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小学生的自制力培养非常有效。

当他们完成预定的目标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夸奖、小礼物或者一些特殊的活动。

这样会让小学生产生成就感,并认为通过自制力所获得的回报是非常可贵的。

相反地,当他们没有完成预定的目标时,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一来,小学生会逐渐明白只有通过自制力才能获得正面的结果,从而更加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培养耐心和毅力耐心和毅力是建立自制力的重要品质。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教导他们学会耐心等待,并认识到成功需要付出努力。

可以通过参与困难的游戏、解决复杂问题或者进行长期的项目来培养孩子们的毅力和耐心。

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将逐渐体会到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取回报。

五、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孩子们往往对身边的人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因此,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是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心得体会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心得体会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心得体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心得体会11、让孩子塑造自身责任意识自身解决自身的事,不仅是一句标语,也不是让孩子把握几类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它必须变成孩子的一种习惯性,每天坚持不懈。

因而,爸爸妈妈除开让她们体会到在其中的开心,想要坚持不懈之外,更应让她们了解自身的事应当自己做,并不是帮爸爸妈妈做。

假如孩子自身整理了屋子,何不说:“太棒了,能自身整理自身的屋子了”,而尽量避免说:“太棒了,能帮妈妈家务劳动了”。

假如孩子发嗲,不愿意自己做的情况下,还要坚持不懈,使他搞清楚他长大以后,之前爸爸妈妈帮他做的事情如今该他自己干了。

2、出示机遇,让孩子畅快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儿都能够让3—5岁的孩子自身去做管理决策,例如用餐、选衣服裤子、整理房间这些。

在做中,孩子自身去思索、去感受,去成才。

爸爸妈妈能够变成台前幕后的严格把关者。

3、构建比较宽松气氛,耐心等待成长需要時间。

孩子们将会拿着木筷却夹不了饭食;将会想穿着打扮却找不着袖子的通道;将会想下象棋,却乱走一气。

不必规定孩子第一次就做的好,她们必须一定的時间。

当他试着的情况下,等待他,激励他。

坚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适用下能成才得非常好。

4、非常少成多,逐渐成才要学好自身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而言并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她们必须学习培训的物品过多,难度系数也不一样。

爸爸妈妈能够帮她们分配一个进度安排,一样一样地理学,慢慢增加。

例如能够先学自身用勺用餐,保证不洒出去;再学自身端饭、添饭,让孩子了解依据自身的必须添适合的量;然后是端汤、应用木筷……5、交到孩子必需的方式本人事务管理并不是想搞好就能搞好的,它必须一定的方式和对策。

例如,穿裤就必须要看牛仔裤子的前后左右,坐下来,把腿伸入裤脚里。

因而,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情况下给与适度的方式正确引导是必需的。

1、让孩子树立自我服务意识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不光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让孩子掌握几种技能就可以了,它需要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天天坚持。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自制力是坚强的重要标志。

与之相反是任性。

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

任意胡为,不考虑行为及后果及事态带来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既善于激励自己勇敢地去执行采取的决定,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1、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

家长可以现在生活常规方面着手,制定规则如按时起床、睡觉,不挑食等。

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

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

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

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

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游戏中常常蕴含着规则,孩子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

如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木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而产生自我控制的意识。

3、家长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样。

爸爸妈妈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好的话,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如带孩子外出,遇到堵车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消磨时光,避免把焦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有趣。

想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深呼吸并说:“我要冷静,不能发火。

”这些言行都会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

经常与孩子沟通,你发现孩子道德品质方面是否发生了偏差?好的行为习惯是否有待于进一步养成?也只有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从心底里感觉幸福,促成好的习惯的养成。

5、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妈妈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与孩子之间建起了绝对的信任,以便于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强了父母的教育影响,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要给予耐心的说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训斥、压制。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一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坚持自己的目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对其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1. 榜样示范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性,家长的行为举止、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自律、自控的行为,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感受到自制力的重要性。

2. 辅导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辅导。

例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毅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3. 温暖的家庭氛围温暖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自制力培养也非常重要。

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面临压力和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二、优化学习方法1. 制定计划帮助孩子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

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规划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同时要督促他们按照计划进行学习。

通过制定计划,孩子能够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增强自制力。

2.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选择喜欢的学科和课程。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适量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3. 分解任务当孩子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逐步完成。

通过逐步完成小任务,孩子能够感受到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制力。

三、培养兴趣爱好1. 多元化的选择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

如何培养孩子自制力孩子的自制力是他们健康成长和成功的重要基石。

自制力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还包括战胜诱惑、制定并坚持目标、克服困难,以及做出明智的抉择。

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自制力,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培养孩子自制力的首要步骤是教导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目标应该具体且有挑战性,同时要合理与实际。

例如,如果孩子希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目标可以是每天阅读30分钟,并制定计划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内完成。

二、建立健康的规律和习惯规律和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表,让他们养成按时吃饭、睡觉和学习的习惯。

此外,家庭中的规则和纪律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例如,要求孩子在用完电子设备后立即放下,或者规定他们完成家务任务后才能进行娱乐活动等。

三、提供正面激励和奖励激励和奖励对于孩子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和培养自制力非常重要。

当孩子成功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比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件小礼物或者一次外出活动等。

这些正面激励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培养自制力。

四、教导孩子控制冲动和情绪控制冲动和情绪是培养自制力的重要一环。

孩子常常因为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或因情绪失控而做出不当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教导孩子认识到冲动和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并探讨更好的应对方式。

例如,教导他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停下来冷静思考,或者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释放负面情绪。

五、提供适度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培养适度的自主权和责任感培养能够帮助孩子自觉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家长可以逐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

例如,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安排,让他们从小事情中感受到独立自主的快乐与责任。

六、身教于孩子最后,家长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会从身边的大人身上学到很多,包括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自律和自制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它们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其他技能的基础,也是他们成为独立、有责任心的个体的关键。

然而,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并不容易,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

1. 理解自律和自制力的重要性首先,家长和教师应该向小学生传达自律和自制力的重要性。

他们需要明白自律和自制力能够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生和更好的人,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2. 树立榜样和示范家长和教师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和示范对象。

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展示出自律和自制力的好处和实践。

同时,他们也应该要求小学生遵循一定的纪律、规则和时间管理,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3.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和自制力的关键是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定小目标,如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并制定适当的计划和时间表。

通过解决每天的任务和目标,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律和自制力。

4.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培养自律和自制力的重要方面。

小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娱乐活动。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制定日程表、提醒和监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5. 培养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激发孩子自律和自制力的重要推动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

当孩子们在追求自己的兴趣时,他们往往会更加有动力和耐心,从而培养出更强的自律和自制力。

6. 培养好习惯好习惯是自律和自制力的基础。

通过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他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律和自制的良好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制定规则,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阅读和运动等有益的活动,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7. 鼓励自我反思和评估小学生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评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价值。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与自制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律与自制力

自律和自制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律与自制力。

首先,培养自律的关键是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孩子们应该每天按时起床、吃饭、上学和休息。

家长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帮助孩子明确每天要做的事情。

当孩子能够按时完成任务时,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律的意识。

其次,小学生应该学会制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

他们可以把目标分解成小的步骤,并设定合理的时间表。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他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花30分钟复习数学,每周做几套数学题,然后定期检查自己的进展。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耐心。

第三,小学生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他们可以使用日历、时钟或者提醒器来安排每天的学习和活动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需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

孩子们可以学习设置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避免拖延。

当他们能够合理利用时间时,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增强自律能力。

此外,小学生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

他们需要明确正确和错误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例如,在课堂上,他们应该保持安静听讲,不做打闹和干扰他人的事情。

在家里,他们应该时刻关注父母的规定,不乱跑乱动。

通过自我约束,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制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家长是孩子们自律与自制力培养中的重要支持者。

他们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积极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同时,家长也需要制定一些适当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

总之,小学生要培养自律与自制力,需要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制定目标并坚持追求,学会管理时间,自我约束,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引导。

当孩子们掌握这些技巧并付诸实践时,他们将拥有更好的学习成绩,并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起自信、自主和负责任的品质。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自律与自制力,为他们的未来铺就成功的道路。

浅谈中班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浅谈中班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浅谈中班幼儿自制力的培养嘿,大家好!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今天我来和大家聊聊中班幼儿自制力的培养。

自制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更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中班阶段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我们要明确一点,自制力并不是让孩子完全服从,而是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选择。

那么,在中班阶段,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一、建立规则意识1.明确规则。

我们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同时,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相处,而不是束缚。

2.坚持原则。

一旦孩子违反规则,我们要及时制止,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违反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3.表扬鼓励。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我们要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耐心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当孩子做事情时,我们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不要催促。

让孩子在过程中学会等待和忍耐。

2.设定目标。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目标,如完成一幅画、搭建一个积木房子等。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会学会耐心等待。

3.分阶段实施。

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完成。

这样,孩子在实现每个小目标时,都会感受到成就,从而增强耐心。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

2.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如选择晚餐的菜品、安排周末活动等。

这样,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3.鼓励孩子承担责任。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鼓励他们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保持和谐。

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避免争吵。

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2.适当放手。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适当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

这样,孩子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会自制。

3.给予关注。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方法自制力是一个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呢?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通过制定一些规矩和家庭纪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才能使用电视或电子设备,或者规定孩子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时间等等。

这些规矩和纪律的制定,既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制力的意识,也可以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自制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学校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和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

比如,开设一些团队合作的课程,让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互相协作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开展一些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培养毅力和自律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和课程,学校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制力。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培养小学生自制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它所呈现的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会对孩子们的自制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选择良好的社交圈子,与那些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自制力的同学为伍,互相学习和影响。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时刻关注孩子们所接触到的社会信息,对于一些不良的影响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另外,培养小学生自制力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良好心理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和情绪困扰。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孩子有理想,有目标是父母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父母还需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这一点尤为重要。

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培养孩子自制力的方法策略,希望能帮到家长们。

1、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注意言行,督促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般来说,孩子比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按时就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

当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适当制定一些行为规则。

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学校的规定,作为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家长需要注意,这种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过于“听话”,不利于他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

父母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长大后,再注重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3、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坚持一些必要的生活准则,比如不能跟大人顶撞,尊重老师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想办法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4、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也可以在边上学习,而不是上网、看手机等等给孩子负面的影响。

生活中也要做孩子的榜样。

5、对孩子多鼓励,少责骂,有句话是说“孩子们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有他的道理的。

对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要多鼓励、表扬。

6、培养孩子的健康的业余活动,培养一项兴趣,并持之以恒,比如业余活动可以打羽毛球、下棋、唱歌、旅行等等,培养一项兴趣如学习钢琴等,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在这种努力下也得到了收获,如钢琴过级。

小学生的自控力培养

小学生的自控力培养

小学生的自控力培养自控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外部诱惑或困难时,能够自我管理和调控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控力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关键素质之一。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完善,他们常常会表现出自控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成为了教育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限制。

规则和限制是培养自制力的基础,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可接受的行为范围。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向孩子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和重要性。

2. 提供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机制。

奖励和惩罚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当孩子做到了自控或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而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或没有按照预期的行为要求时,应给予适当的警告和惩罚。

3. 培养孩子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学习和生活的计划,并帮助他们把计划付诸行动。

通过坚持执行计划,孩子能够逐渐培养起自觉的自制力。

二、培养小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1. 教育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小学生常常因为情绪的过激或受挫而失去自控力。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或爆发,以保持情绪的稳定。

2. 缓解压力和焦虑。

小学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或家庭环境等因素导致情绪不稳定。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3. 培养自我安抚能力。

当孩子面临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情绪的失控。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安抚,通过深呼吸、休息或其他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培养小学生的冲动控制能力1. 培养孩子的耐心。

小学生常常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冲动。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逐步延长孩子的等待时间,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耐力。

2. 强调长远利益和目标。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向孩子解释冲动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思考长远利益和目标。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

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制力是一项关键的素质,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追求长远的目标,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

而在小学二年级时期,正是孩子开始建立自制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二年级孩子的自制力。

1.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指引和规范。

为孩子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比如完成作业后才能玩游戏,做完家务后才能看电视等,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

2. 培养自律的习惯自律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会孩子按时起床、定时吃饭、按时完成作业等日常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出良好的自律性格。

3. 制定适当的目标为孩子设定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水平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比如每天看15分钟书籍、每天放学整理书包等。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孩子可以感受到成就感和自律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制力。

4. 提供良好的榜样孩子往往通过模仿和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要成为良好的榜样,展示出自律、有序和克制的行为,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5. 分解任务与奖励机制对于孩子来说,大目标往往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和困惑,因此将任务分解成小目标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塑造自制力。

同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比如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给予一些奖励或鼓励,可以增加孩子坚持的动力。

6. 培养兴趣爱好有兴趣的爱好可以提高孩子的主动性和自制力。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如音乐、绘画、体育等,可以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时间、计划安排和追求进步。

7.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导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焦虑等,并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深呼吸、冷静思考等,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8.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孩子在培养自制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提高孩子自制力的6个小方法

提高孩子自制力的6个小方法

提高孩子自制力的6个小方法1.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孩子在承担责任时需要学会进行自我控制。

因此,为孩子分配一些适当的责任是提高自制力的好方法。

可以让孩子负责一些简单而重要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房间、照顾宠物或者负责一些家务活。

通过这些责任,孩子不仅可以学会自我管理,还能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

2.设置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为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将目标分解为小的可行步骤,并给予孩子逐步完成目标的奖励。

例如,如果孩子想要提高学业成绩,可以设定目标是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或者单元复习,并在完成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增加一些娱乐时间或者购买一些小礼物。

这样的奖励机制能够帮助孩子培养长期目标和回报的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3.培养适当的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实现。

例如,可以教导孩子在面对诱惑时先停下来思考,并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个东西或者立即满足欲望。

通过鼓励孩子等待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满足欲望,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冲动和权衡利弊。

此外,可以通过设定规定的时间来延迟满足感,比如告诉孩子他们必须等到下个礼拜才能购买心仪已久的玩具。

4.提供模仿的机会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例如,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的活动,比如绘画课程或者乐器学习。

这些活动需要孩子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学习,在其中孩子可以通过模仿老师和其他学生来学会自我控制和遵守规则。

5.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管理情绪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可以通过教导孩子一些放松和冷静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比如深呼吸、数数或者寻找适当的休息方式。

此外,鼓励孩子表达情感并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重要的。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挑战和冲突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增强自制力。

6.建立稳定的日常规律稳定的日常规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

小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自我控制和自制力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它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社交和生活等方面取得成功。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常常缺乏自我控制和自制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培养这些重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的几种方法。

一、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就寝时间和饮食时间等。

此外,定期的运动和休息也是培养自我控制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二、鼓励设定目标为小学生设定具体的目标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和自我约束力。

三、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也是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的重要方法。

当孩子完成了他们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时,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表扬、奖励物品或者一些特殊的活动。

而当孩子没有按照规定完成任务或违反纪律时,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让他们承担一些责任或者剥夺一些特权。

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四、提供模范示范给小学生提供模范示范也是培养他们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力的榜样。

例如,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孩子面前发怒或抱怨。

另外,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给小学生,让他们学习他人的榜样,从而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鼓励小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控制力和自制力。

在户外活动中,小学生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和纪律,例如游戏规则、参与团队合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约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摘要:自制力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特征。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而是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事实如此,成功者总是凭借强大的自制力抵制了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种种诱惑,克服了种种困难,越过了种种障碍,最终获得成功的。

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他律、自律、巩固;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正文:发明大王爱迪生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改变,而是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由此可见,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众所周知, 小学生都随意好动,自制力特别差,因此课堂纪律, 日常行为等方面就显得杂乱无章。

但是自制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

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该着手进行自制力的引导和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分为“教”、“扶”、“放”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教师的“教”为主;第二阶段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第三个阶段放手让学生以自我管理为主。

第一个阶段——基础阶段(他律):开学初,对于刚刚踏进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陌生的。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内容,初步树立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

1、学习规范,明确要求,培养自制力。

(1)、提高认识:低龄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和评价自己行为的适宜度,这时,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必要的“班规”“校规”,以此作为孩子行为的准则,作为孩子判断和评价自己言语和行动的依据,约束孩子的行为。

起初,孩子只是粗略地懂得“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即使不一定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习惯成自然,孩子会做一定的自我约束。

例如,规定孩子不准玩剪刀,孩子在看到剪刀时手就不会伸过去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班规”也应赋予更多的道德意义,因为孩子对行为准则含义的理解已越来越具体化和复杂化了。

例如,“尽管别的孩子不时地与你捣乱,你也不应该将绘画用的颜料泼在他的身上”。

要求孩子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懂得这样做的道理,那就是“尽管是别人的错,你还是应该耐心地劝告他,而不能采取不文明、不道德的方式进行报复”。

另外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新接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熟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不仅知道了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同时,加强检查、评比和监督,使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步符合规范要求。

(2)、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利用教室的板报园地,定期出板报,因势利导,采取童话的形式,将“学习”、“纪律”、“卫生”、“礼貌”作成很有吸引力的图片布置在教室里,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法。

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遵守纪律的积极性。

(3)、开好头,老师的要求没有商量:从你接班抓的第一件事起,就要给所有的学生深深地打下烙印,只要你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得按要求做到,而且一定得做好,做不到绝对不放过。

针对做不到的学生可以采取有效的、并且学生和家长还挑不出毛病的方法。

你开始抓的这件事对你下一步班级管理非常有利,而且是学生容易做到的。

如:认真书写作业(校内的)、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眼操等。

一样一样地来,不要一下抓好几样。

要抓就必须得抓到底,就是持之一恒。

2、家校合作,营造育人氛围。

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

要想把自制力的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分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去充当连结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的桥梁和纽带,运用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其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抓住每次家长会的机会,向各位家长讲解培养自制力的意义,介绍一些培养自制力或习惯的方法,号召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具体措施是:(1)、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养方法,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吃苦耐劳、特别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的机会,更应该严格要求,使之逐渐克服,切记简单粗暴,打骂体罚。

(2)、开展好实践活动,让他们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增加户外活动和独立活动的量,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3)、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尽量不用物质刺激或奖励。

即使批评也要在先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后进行,使孩子看到成绩,这样既纠正了错误或不良行为,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实行“两卡”制度,随时检查学生行为。

为了和家长及时地、全面地建立起密切联系,还可以设计家庭、学校联系卡(也可以是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或记事本)。

《学生在家行为表现反馈表》由学生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表现每周填写一次,由学生带到学校,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该生在家中的表现。

《学生在校行为表现教师反馈表》,由班主任每周填写一次,学生周末带回家,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每月末对照自己的言行,根据学校制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校外考评细则》先自评、班评,再家长评,最后以“得分”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很直观,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得分后,就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既看到成绩,又找到不足,促使学生自制力不断提高。

这样的做首先让家长和学生感觉到了老师很重视,他们也就重视了,效果就会好的。

反之,他们觉得老师都在那儿应付,肯定不会有好效果的。

4、教师的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威信不容忽视。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即使无意中做不到的事也要在学生面前认错,正所谓为人师表嘛。

第二阶段——养成阶段(自律):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已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仍然以教师的“他律”为主。

本阶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逐渐由“他律”向“自律”过渡。

1、制定班级公约,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可组织学生讨论,自行制订《晨读学习纪律》、《集体活动纪律》、《课间操、眼保健操要求》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所遵循,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监督组织。

使得班级各项工作扎实、有序、规范地开展起来,班集体也就日趋成熟。

2、开展多种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把自制力的培养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克制自己,提高自制能力。

在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会发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很崇高,孩子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

根据这一特点,老师除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做好榜样,还在班里开展如“我是老师”的活动。

具体做法如下:每天早晨进教室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大屏幕上大大地写上“今天我是老师”几个大字。

上课前由班长带着大家大声地读一遍,告诫自己“今天我是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如个别人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每当问他时,他总是用“忘记带了”敷衍老师。

自从他当上老师之后,他就会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看到他的进步,老师就要真诚地对他说:“你的进步真大。

”听了老师的赞扬,他会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我是‘老师’,作业能不完成吗?”对于不听课学生也会如此。

例子很多,这时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细微进步,及时表扬。

这样做过一些日子,你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初步产生了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愿望和内在动力,改变了过去师生之间“猫捉老鼠”的对立关系。

老师在也好,老师不在也罢,他们能主动寻找一切时机锻炼自己、考验自己、表现自己,不自觉地实施着“自我教育”。

老师还要为他们创造检验自我控制能力是否具备的机会,每次检验的时间逐渐延长。

3、从小事入手,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随机教育。

即:从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小处入手,捕捉教育契机,随时进行教育。

如离操场比较近的班级,就可以抓住机会。

别的班上体育课的喧闹声总会钻进孩子们的小耳朵,总有学生向窗外张望。

为此可以发动同学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有的说:“同桌之间互相提醒。

”经过大家的讨论,采取“把要提醒的话贴在窗边来提醒向外看的同学”,即“温馨小提示”。

如“课上,你听讲专心吗?”“今天,你上课积极发言了吗?”“你写字做到‘三个一’了吗?”等。

这些善意的小提示就上墙了。

偶尔,可能还会有向外望的小脑袋,看到它,会很快地认真听讲。

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抗干扰的能力有了提高。

4、无声教育胜有声。

又如教室里吵闹声大的时候有的总是采取大声地喊:别讲了。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其实有时候提醒不要讲话的声音比讲话的声音还大,你可以训练班干部和分四人小组,进行手势提醒。

如果在你的课堂上出现说悄悄话或做小动作的现象,你的讲课可以稍停片刻、或用眼神看着他、或通过提问、或用手势提醒等形式。

这是给学生一个反省的过程,他会感觉不好意思。

5、通过班会提高自律意识。

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可以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之间互相教育、受启发的效果更好。

如有一次我班学生在学校内违反了纪律,没有被值周发现没扣分,我班还得了流动红旗,我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是否应该留下流动红旗”,通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都觉得不该得流动红旗,并且由犯错误的学生亲自把流动红旗送还给值周老师,并说明原因。

全体学生深受教育,该学生更受教育,大家都要自觉地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表现好不是装给值周老师看的,而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为班级摸黑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要受到同学们的谴责的。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律能力后,就可以将班级的管理任务交给他们自己去完成。

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为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把班级管理看成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班里可以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的活动。

在班级管理中,打破过去让尖子生当班干部且“终年制”的做法,实行“同桌”值日制。

可以实行“值日班长制”,本班的值周队,发现违纪现象要直接通知值周队扣分。

具体做法如下:每天由两名同学负责一天的值日。

每人分管几项具体的工作:记载考勤、负责晨读、安全、卫生、两操、放学等。

以“得分”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管理别人的同时,又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每个同学的基分为10分,表现好的酌情加分,表现欠佳的适当减分。

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公布一次分数,做得好的予以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