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六中学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二秦汉两晋南北朝复习学案(无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导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导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授课时间:授课人:【中考考点】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书法4、石窟艺术【重点难点】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2、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春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方,东汉末年,北方,南方,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和,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2、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江南实行,五岭则种;(2)手工业:技术进步,锦全国有名;(3)冶铸业:的发明;(4)制瓷业:成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建康城人口达到。
3、北魏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的控制。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
实行汉化:改穿、学习、采用,提倡。
推动了,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4、王羲之被称为“”。
他的字被誉为“”。
行书代表作《》。
5、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山西大同石窟、河南洛阳石窟。
体现了教艺术。
二、课堂研讨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江南经济发展图一:图二: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⑵、图二是什么发展的表现?除了图二外,这种发展还有哪些表现?*(3)图一与图二有何内在联系?*(4)、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⑴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⑵“魏主”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延伸拓展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当是时,商君佐之,内外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过秦论》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教育资料】人教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学案(七上1620课)学习专用
年级
九
科目
历史
周次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班级
课题
七上16——20课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
教师寄语
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学习目标
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
学习重点
三国鼎立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
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学习过程
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
材料科学概论试题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写的《》。
2、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年。
祖冲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还擅长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水碓磨、千里船。
4、书法:和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东晋的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被后人称为“”
教学科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16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316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课程标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的新成就。
单元解读:继秦汉大一统后,中国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和隋唐大一统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着重强调民族交融的历史特色,是中国历史承上启下的阶段,该时期各政权的制度建设、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成就均为隋唐大一统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隋唐则更突出大一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该段历史大体处于3-10世纪,通过学习,认识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多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国情。
二、知识体系构建三、必知核心概念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衣冠南渡门阀士族王与马,共天下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汉化封建化义仓京杭大运河贞观之治武周开元盛世曲辕犁突厥回纥天可汗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蕃和亲长庆会盟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五代十国进士登科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均田令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两税法三教并行(合一)《神灭论》魏晋玄学建安文学南朝骈文韩愈诗仙诗圣书圣颜筋柳骨画圣《齐民要术》雕版印刷术火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四、必记结论1.政权更迭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和封建专制制度无法克服政权的腐败问题,无法有效调节社会矛盾。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外,中国都处于分裂状态。
国家长期分裂,政局动荡混乱,新的制度形成,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对立和民族交融交互进行。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与国家争夺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权。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北魏统治,方式是自上而下,性质是封建化改革,特点是全面汉化,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隋朝统一和隋唐盛世出现奠定了基础。
5.士族兴起源于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使之壮大,后因庶族兴起和科举制的实行而走向衰落。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 晋北魏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注:图片修改方法—将图片复制到PPT 中则可编辑`【知识点0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制度变迁、民族交融和文化成就【难点】中国古代文明的曲折性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
尽管战火连绵,形势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一、政权更迭【任务一】请各位同学思维导图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情况,指出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很短暂的原因.【提示】第一: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严重矛盾、政治腐败1、过多封王(27个同姓王),导致诸侯手中权力过大2、惠帝司马衷天生愚笨,即位后贾后掌权,外戚干政与分封诸侯矛盾加剧3、八王之乱(导火索)4.、奢侈腐败严重(如石崇王凯比阔气)第二:士族门阀政治的影响:士族门阀在中央把持朝政、在地方拥兵自重,形成潜在的割据势力第三:民族问题汉末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内迁,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新旧住民与各民族的矛盾,导致激化民族矛盾。
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第四、人民起义【小结】西晋统一短暂迅速灭亡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素质、政府决策的失误(如封王过多)、政治的腐败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又未及时处理好与内迁少数民族的矛盾;在“八王之乱”打击和“五胡乱华”的背景下最终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当然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也是其根因。
【任务二】指出该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更迭频繁,短暂统一,长期分裂,南北对峙。
但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二、制度变迁: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制的形成: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中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秦汉至南北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市赛课
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 作为封
“ 焚书坑儒 ”。
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第9页
①派蒙恬北击 匈奴 ,修筑了西起临洮, 对匈奴实行大规
军事上 东到辽东的“ 万里长城 ”。②派兵统一 模反击。张骞通西
东南、岭南,兴修灵渠。
域。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
意义
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央集权 的 封建 汉武帝时,实现大
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
经济上
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 度量衡 ,修驰道。
中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
。
统一 文字 ,把小篆作为 大力推行 儒学 教育,在长安兴
文化上 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 办 太学 。主要学习五经。
广 隶书 。
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 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 罢黜百家,
思想上 斯的建议,实行
第13页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 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 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原文大意:西汉刚刚建立之初,同姓王很少,西汉吸收了秦 朝灭亡的教训,把土地分封给同姓王,随着诸侯王实力的膨 胀,小诸侯贪赃枉法,大诸侯甚至发动叛乱,与中央对抗, 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第12页
分析: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内容是天子将土 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 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通过 分封王室宗亲和有功之臣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加强了西周的 统治,开发了边疆地区。第三小问,随着分封制瓦解,秦朝 统一后,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且郡守县令由皇帝直 接任免。第四小问,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上的体现是在皇帝 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初中三国两晋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三国两晋历史复习教案教学内容:三国时期和两晋时期的历史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和两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理解三国时期和两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掌握相关历史名词和地理概念。
教学重点:1.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演变。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主要势力。
3. 两晋时期的开创和承继。
教学难点:1. 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发展。
2. 掌握两晋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繁荣。
教学方法:1. 讲述教学和互动问答相结合。
2. 使用图片、地图等教具进行教学辅助。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进入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述教学(15分钟)1. 三国时期的形成和演变。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主要势力。
3. 两晋时期的开创和承继。
三、互动问答(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回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进行汇报和交流。
五、梳理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并指出学生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以备考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有了初步了解,但仍需深入学习和理解,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其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两晋与南朝》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中华书局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16课两晋与南朝学习目标1.知道两晋和南朝的六个政权名称:西晋、东晋、宋、齐、梁、陈。
2.概述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状况和原因。
3.归纳两晋和南朝时期的发展线索:政权分立,江南地区逐步开发,各民族在交往中不断融合。
4.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预习导学(1)280年,西晋灭孙吴,统一全国。
(2) 晋武帝实行分封诸侯制想使江山长期保持在司马氏的手中; 晋惠帝在位时,国内发生了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致使晋朝国力大大衰弱。
(3)316年, 西晋灭亡。
*想一想:导致西晋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根本原因:西晋统治者的腐朽统治。
直接原因:匈奴人X渊起兵,进攻某某和长安。
概况都城东晋①司马睿建立;②大权掌握在王氏、谢氏等世家大族手中;③420年,X裕自立为皇帝,建国号为宋,东晋灭亡建康南朝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康3.“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发(1)什么是“永嘉南渡”?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汉人弃家南逃。
这样的人口大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的永嘉年间,所以称为“永嘉南渡”。
(2) 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但得不到司马睿的支持,北伐夭折。
(3)南方的开发①农业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动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发展: 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制造业。
③商业的发展: 建康城内有4个市场,商品交易频繁。
④结果:江南经济很快赶上了北方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
想一想: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很快赶上北方黄河流域地区的原因有哪些?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经验、生产技术和工具。
③南北人民共同开发。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立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西晋是怎样灭亡的?从西晋灭亡中应吸取什么教训?原因:①西晋统治者的腐朽统治,政治日益腐败;②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导致晋朝国力大大要衰弱;③西晋的官僚、地主欺压内迁的少数民族,造成民族矛盾激化;④内迁的匈奴人X渊起兵,多次南下,进攻某某和长安。
初中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教学设计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教学目标了解政权分立的根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分析南方经济开展的原因和作用。
制作“南方经济开展〞的图表。
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
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开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根底。
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根本技能;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分析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通过思考“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那么的史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开展。
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开展。
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开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季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开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展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二)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17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二)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17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二)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2017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二)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课科目历史复习课年级九年级印刷时间型主备人同伴组长签字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2、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以鉴真东渡的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鉴真东渡。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影响;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唐朝的对外政策。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①南方 ;②统治者实行_____ ,安抚流民;③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根本原因)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⑤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2.表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江南以种植为主;小麦种植推广到。
3.影响: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_____经济逐渐赶上_____,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1、政治上:开元之治2、经济上(1)农业:在唐代, 之风在全国盛行;改进犁的构造,制成;创制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3)商业:唐都,城内分 .知识点三:鉴真东渡(唐对外政策)1、唐朝的对外政策;2、时, 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知识运用】1、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玄宗2、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了解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秦朝和汉朝进行比较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国(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秦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地方制度的实行。
3. 秦朝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改革。
(2)税收政策。
4. 秦朝的文化成就(1)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修建长城、灵渠等工程。
5.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
(2)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
6. 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的改革。
(2)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7. 汉朝的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
(2)丝绸之路的开通。
8. 汉朝的文化成就(1)儒家思想的兴起。
(2)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汉朝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场景。
2.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 结合时事,联系现实,让学生感受秦朝和汉朝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和汉朝的历史情境。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2. 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的历程。
3. 了解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
二、教学重点:
1.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
2. 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
三、教学难点:
1. 秦始皇的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 汉武帝的统治手段和扩张战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
2. 学习过程:
(1)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创造遗产: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重点讲解秦
始皇推行中央集权、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重要举措,并且创造了遗产制度。
(2)汉武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介绍汉武帝的统治手段和疆域扩张的历程,重点讲解汉
武帝的“开疆拓土”政策和对匈奴的战争。
3. 活动设计:
(1)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和影响。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秦始皇和汉武帝,通过表演来展示他们的执政方式和政策。
4. 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理解了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治手
段和扩张政策,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主要政绩和影响,写一篇作文并背诵。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但是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需要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 (教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复习教学设计3、通过对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复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三次重要战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地区开发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讲授新课考点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官渡之战时间200年地点官渡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大败袁绍影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背诵后默写)贴近中考,培养史料意识,拓展思维。
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经济魏国220年曹丕洛阳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蜀国221年刘备成都开发西南吴国222年孙权建业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启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因地制宜。
(过渡语,结合图片理解)后来魏国势力增强,蜀国最弱。
263年魏灭蜀国。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统一时间短暂,为什么?(思考)明确答案:西晋统治腐朽,八王之乱使西晋衰弱,内迁的匈奴趁机反晋。
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统治,第二年南方建立东晋。
4世纪后期,十六国中的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在位时,前秦进攻南方的东晋,发生淝水之战。
(结合图示)考点三:淝水之战(以问题为线索复习重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此图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淝水之战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分别是?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与此图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再写出两个相关成语?草木皆兵。
还有抽鞭断流,风声鹤唳。
4、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南方东晋的统治暂时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16课 两晋和南朝学案
第16课两晋和南朝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的覆灭、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南朝的简单概念,知道永嘉南渡的概况,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难点头绪纷繁和时段较长的历史过程、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求共赢】
一、小组合作探究一
1、西晋开国皇帝是谁?他在位模仿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当时社会状况怎样?
2、司马炎的继承者惠帝时发生什么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对西晋有何影响?
3、西晋末年从北方内迁到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为什么反晋?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二
看课本81——82页,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故事,小组交流表中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探究三
看课本82——83页文字及图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北方移民流动往哪个方向?流动到什么地区?流动到这些地区给当地带来什么好处?
【课堂练习来反馈】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性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A羯族B鲜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4、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A曹操统一北方 B孙权在江南建国
C东晋定都在南方 D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20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
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20课)【时空坐标】【考点梳理】考点一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时间:200年。
(东汉末年)(3)交战双方:袁绍VS曹操。
(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5)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
(2)时间:208年。
(东汉末年)(3)交战双方:曹军VS孙刘联军。
(4)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5)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4.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吴国: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5.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易错点辨析1.易错字:官渡之战的“渡”,三国鼎立的“鼎”。
2.易混点:(1)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
(2)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229年,孙权称帝。
(3)三国鼎立局面相比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走向局部统一,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考点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西晋兴亡①建立:266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②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63年魏灭蜀)③衰落:晋惠帝时“八王之乱”,西晋衰落④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东晋兴亡①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②兴盛:淝水之战打败前秦,社会安定,经济发展③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④灭亡:420年,武将刘裕夺取东晋政权,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十六国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建立的15个主要的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秦晋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战南朝420-589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相继更替,都定都建康,统称“南朝”北朝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以来分裂的局面。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六中学中考历史专题二秦汉两晋南北朝复习学案(无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六中学中考历史专题二秦汉两晋南北朝复习学案(无答案)一. 整体感知明确目标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史实;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成就和影响。
二.研读教材、自主解标A级问题1. 前260年后六国无力御秦(赵括纸上谈兵)。
公元前年,秦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朝,定都于。
2.措施:政治:秦最高统治者称,中央设、、,分管、、。
在地方推行制。
经济: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统一。
文化:书同文,统一文字(后隶书)。
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目的),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实行了“”。
军事:为了抵御匈奴(目的),秦朝派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3. 前209年,和在大泽乡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公元前207年,项羽之战,攻破咸阳,秦亡。
之争(项羽与刘邦)。
4. 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开始。
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汉武帝派两次出使西域,时间分别是年和年。
西域:和以西,包括今和以至更远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设置,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5.汉武帝大一统: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目的),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实行“”,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地方设;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巩固边远地区统治。
(2)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6.丝绸之路: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出发,通过(今新疆地区),运往、,再转运至。
这条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时期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时期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2、理解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试分析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发展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发展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1、政治上主要特点?
2、南北方哪一方比较稳定?稳定的主要原因?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特点: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1、江南的主要概念?
2、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110页
试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根本原因?
3、联系现实,江南经济的开发对于今天西部大开发启示?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特点:民族出现大融合
1、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115页
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试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15页
3、联系现实,孝文帝改革成功对于我们今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启示?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
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课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交流探究: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指谁?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两晋南北朝
一. 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主要史实;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成就和影响。
二.研读教材、自主解标
A级问题
1. 前260年后六国无力御秦(赵括纸上谈兵)。
公元前
年,秦王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朝,定都于。
2.措施:政治:秦最高统治者称,中央设、、,分管、、。
在地方推行制。
经济: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统一。
文化:书同文,统一文字(后隶书)。
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目的),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实行了“”。
军事:为了抵御匈奴(目的),秦朝派北击匈奴,修筑了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3. 前209年,和在大泽乡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公元前207年,项羽之战,攻破咸阳,秦亡。
之争(项羽与刘邦)。
4. 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开始。
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汉武帝派两次出使西域,时间分别是年和年。
西域:和以西,包括今和以至更远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设置,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5.汉武帝大一统: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目的),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实行“”,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地方设;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巩固边远地区统治。
(2)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6.丝绸之路: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出发,通过(今新疆地区),运往、,再转运
至。
这条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经济文
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
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
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
着重大作用。
7.三国鼎立:200年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
础。
208年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220年,建
魏,都洛阳;221年,建立汉(蜀),都成都;222年,建
吴,都(今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淝水之战:383年,
前秦(苻坚)和东晋(司马睿、谢安)。
8. 江南经济的发展:人口南迁开始:_______末年,北方人口开
始南迁。
高潮:后期,形成了南迁浪潮。
分布:主要分布在
地区,部分移民到达一带。
江南经济发展原因:北人
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和;优越;_______之战东晋的胜利,阻
止了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战乱;南北劳动人民共同
开发江南;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9.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10.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汉化政策:穿、
学、用、与通婚。
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少
数民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逐渐与________趋
同;同时,也使____________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胡食、胡服、胡
床和胡乐、胡歌、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11.科技与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发明时间在前期,。
改进在东汉时
期由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
(2)医学:①张仲景被称为,著有《》奠定了中医
治疗学的基础。
②华佗:号称
制成了,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数学:东汉时期成书的《》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宗教;①佛教:起源于,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
国中原地区。
教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②道教:我国土生
土长的宗教。
形成于。
(5)史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到时期约3000年的
主要史实。
(6)雕塑: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
举世闻名
的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7)数学: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
小数点以后第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年。
(8)农学:贾思勰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
学家。
著有农学著作《》。
(3)地理: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著有
《》。
(9)书法:“书圣”王羲之:东晋时,王羲之的代表作《》
被后人尊称为“”。
(10)绘画: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主要作品有《》
和《》。
(11)石窟艺术: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
的。
三.合作探究、重点讲标
B级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
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
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⑴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从西汉到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⑵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
远的影响?
⑶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请回答:
⑴给这条道路确定一个名称?为这条通道的开辟作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⑵请说出这条道路的大致路线。
⑶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四.练测拓展、达成目标见PPT
我的收获:
1.本节课你复习到了哪些知识点?
2.你还有些哪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