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 易、种族灭绝、三角贸 易、垄断商路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
结果
累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
难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俄、法、美等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 等条约;商品倾销、 掠夺原料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 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 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殖民扩张
(1)开始殖民: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 、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 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 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贩卖黑奴: 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开始从非 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 (3)远涉重洋: 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新航路 的开 辟
罪恶的“三 角贸易”由 此开始
欧洲殖民者在美 洲屠杀、奴役印 第安人
开始买进非洲的 黑人,作为奴隶 在美洲种植园劳 动
人数锐 减
种植园 劳动力 不足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
①新航路开辟 背景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发展
主要 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
扩张 方式
年文以化前不的仅阿被兹采特纳克,文也化被、改西变班。破牙坏殖外。民交文部化和墨西 西文班化牙比殖自民己者的修低建劣的…教…堂印第安
哥如现今代,文加化拿。大、澳大利亚和 ②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 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 人牙的今的部美同亚然本同-史-是人土天产大国,半而上样》-斯我虽地的物厦这与拉岛,是的塔们然,墨,设是…大 丁 的 事 相夫的破但西并立当不美一实同…里祖坏是哥且在代列洲个依的阿先了他文还三墨颠也精旧…诺,阿们化在文西并不确是…斯是兹带,继化哥不 是 的 ,宗《我特来是续广人完伊复语教全们克了外进场对全比制言也球文文欧来行上历相利品基是通化化洲文着是史。化因③个使传、文化这有的主素一族美统征化与样象态导的定群洲的服,本的征度、新程各文根了其土融意:融的度具化源我结文合义阿合美上特更;们果化;的兹多洲保色加西祖就融外:特种文留的多班先是合交面克文化了文元而就“化。各化化是是阿这,。一今兹不牙维奴和非和代—个天特是人持隶适洲语拉—混的克任和着们应的言丁斯血墨文何葡相在新宗。美基民西化人萄对学环教洲德族哥遗的牙的习境传》—莫痛。址胜人自应的统—尔苦”利互治付同、广、的或动性他时信场史诞失的。们,仰碑密生败同同的保、文斯。,时样主持习《这,,人了惯现 向世界,包容各种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考点突破: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法家。
原因:(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高中历史课标】必修三课标细化及教材调减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 __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细化】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__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细化】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应掌握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细化】宋明理学:应掌握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标细化】应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经世致用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标细化】应掌握天文学成就、数学成就、四大发明、建筑学成就、医学与药物学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程标准】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汉字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细化】掌握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岩画、壁画、帛画、风俗画;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
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
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
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
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及它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联系法:联系必修1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2、提问法:就一些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进行提问;3、讨论法:通过学习后,学生讨论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传播。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期,面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前途一片茫然的中国,你会选择谁的思想来指导中国仁人志士的斗争和探索呢?孔子、孙中山还是马克思?(学生发表看法)那请你们说说不选择孔子和孙中山的理由。
那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选择的呢?我们来一段材料(展示材料)“马克思主义学说很符合中国国情,很能够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它是经过种种选择比较之后,它不是某一个人,是一批人,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其中主要是思想先进的青年人,要救国救民,大家共同认定的。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良中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纷繁的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展示本课课程标准)本节课主要按三个线索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即进入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化。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阶段的学习。
一、开始进入中国1、初步认识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 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农耕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好奇和兴趣2. 传授知识- 讲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3. 深化理解-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探究中国古代社会中农耕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 拓展应用- 组织小组讨论,探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魅力5. 总结反思-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四、教学手段- 讲授- 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 归纳总结五、教学评价- 听课、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批改小组活动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历史转折第三节: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一、教学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二、教学内容-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导火索-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提出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2. 传授知识- 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导火索- 解读辛亥革命的过程与成果3. 深化理解-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探究辛亥革命在国际背景下的意义4. 拓展应用-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辛亥革命时期的角色与情境- 设计小组展示,让学生展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5. 总结反思- 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四、教学手段- 讲授- 角色扮演- 小组展示- 归纳总结五、教学评价- 听课、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参与程度-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展示中的表现。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一、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考纲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知道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既有进步意义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认识到先进的知识、革命思想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讲故事等方式,展示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供资料,通过多镜头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探索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2、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质疑、释疑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历史(必修3)》(岳麓版)的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的第二课。
从近代文明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古代埃及文化
2、古埃及文化成就
(3)建筑:深受宗教影响,主要体现在陵墓和神庙上。 神庙——卡尔纳克神庙,表达对神的敬畏;金字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 学方面达到较高水平。
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 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 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 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 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卡纳 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 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 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
古代埃及文化
2、古埃及文化成就 (4)科学技术 太阳历——古代世界最精确的立法之一;数学、医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 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 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 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 天文学和太阳历。
古代埃及文化
材料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2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 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 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 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 带来欢乐”的神。
(2)发展概况: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此后时有分合,绵延约3000年。
古代埃及文化
2、古埃及文化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古代埃及文化
2、古埃及文化成就 (2)文学:古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流传到当下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古代埃 及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其神学、诗歌、教谕, 箴言,描绘了埃及古代文学史的灿烂。教谕 经典主要有四大教谕。本有六典,《阿蒙涅 姆赫特教谕》、《普塔霍蒂普箴言集》、 《美楞普塔诗集》、《普塔荷太普教谕》。
高中统编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统编历史必修三教案
教案的核心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历史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
因此,本教案范本将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展开:
1. 课程主题的确立:以“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为例,通过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理解并分析该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教学内容的安排:内容应包括明朝的建立与衰亡、清朝的兴起与统治、以及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等。
4. 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活动的设计: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6. 作业与评价: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材料和思考题,通过作业和课堂表现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资源。
-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 强化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分析历史事件。
-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和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份优秀的历史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代公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主流思想是什么?
儒家思想
单 元 解 读
宏观上:儒家思想地位的升降 演 变
微观上: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的形成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原因、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孔庙——杏坛
2005年在山东曲阜举行的纪念孔子 2555年诞辰公祭大典
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孟子的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 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 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 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 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 成《孟子》一书。尊称“亚 圣”。
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
材料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 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原来社会地 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
提倡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学习方法 主张从六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来培养学生
4、文化成就:
整理编纂了《诗》、《书》、《礼》、《易》、 《乐》、《春秋》,合称“六经”,、对发展儒家 文化、繁荣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孔子政治思 想的评价
协调人际关系,强调社会责任感与使 命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周王室的衰微, “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 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高中历史新课标最新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电子版
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
。件条了造创现出的面局”鸣争家百“为就这� ”间民在学“为展发”府官在学“从�移 下渐逐术学和育教�期时国战秋春了到。 ”府官在学“为称被�象现化文的一合学官种这。门校入进能 不姓百民平�育教受接会机有才族贵有只�时那。化文术学切一和育教校学了断垄府官�期时周商
成形的想思家儒和”鸣争家百“
学儒期早和子孔◎
。远 深为较响影的世后和时当对家墨和家法、家道、家儒中其。 ”流九“为称被家学家儒立创�说学的”仁“出提子孔○ 。础基的展发化文想思 国我了定奠�荣繁的化文想思国我了进促�成形的面局”鸣争家百“致导�革变大会社期时国战秋春○
旨要课本
课1第
。响影其及景背史历的现出想思流主化文统传析分�容内史济经治政段阶本的过学所合结● 。响影的活生实现对想思统传国中讨探�来起合结例 事的见常的边身和容内的想思流主化文统传国中学所将 �式方习学究探的际实活生会社合结切密用采● 】议建习学【
。面 局新的跃活想思出创开�神精实求导倡�学理明宋判批家想思步进。长滋然悄潮思蒙启期 早的要需会社映反�心核为放解性个以�际之清明。位地体主的中化文统传国中在学儒了 显凸和固巩步一进�学儒统传了化深地大极�上础基的说学教道和教佛收吸在它。成形学 理朱程——系体学儒的新种一�期时宋两。战挑到受学儒统传�传流为广间民在教道�行 盛教佛期时唐隋晋魏。位地统正的想思家儒了定奠� ”术儒尊独�家百黜罢“ �后位即帝武 汉。头源的展发化文想思世后为成�彩异放大想思术学的期时这。面局的鸣争家百了现出 �张主主的世济国治出提纷纷派流想思种各。革变大重生发会社国中�期时国战秋春 。分部成组的要重为极中史明文 界世是也它�时同。富财神精贵宝的族民华中是�远深响影面方各等化文和治政、会社国 中对它。想思流主的化文统传国中是想思家儒。厚深积蓄�长流远源化文想思的国中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2.自然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选自《道德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选自《荀子·天论》 阅读材料,谈谈其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并分析其意义 内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现代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合探究
材料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 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 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 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法治”
建立统一多 民族国家
秦
推崇法家
3、秦汉时期
巩固大一统 局面
汉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工农武装割据”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抨击封建思想, 主义在中国广泛传 科学与民主成 播并与中国实际相 为 中 华 文 化 追 结合,推动了中华 求的价值目标 文化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
发展
高中历史_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重难点突破】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等多种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同学们欣赏完这首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我们再来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是什么吗?这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天下一人”。
花押,就是个人签名。
中国古代的花押,从唐代时就已经有了。
北宋时期,签名花押的风气非常流行,不少文人墨客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花押。
宋徽宗虽然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的花押可以说是最特别的,并被专家们称为"绝押"!同学们看这个花押的外形,特别别出心裁,有点像写得结构松散的"天"字,又像一个简写的"开"字,而实际上就是所谓"天下一人"四个字组成,四笔写成。
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古代艺术除了古曲、书法还有什么呢?对,还有绘画、舞蹈和戏曲(同时展示课件)。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的艺术殿堂,去欣赏它们的魅力吧!展示课题:专题二第2讲《中国的古代艺术》再展示本课的课程标准。
好,接下来同学们就跟着我一起来参观中国古代艺术的的成就展吧!先来看展厅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师:有的同学学过书法,那什么是书法呢?书法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翻开书本31页,第二段就有对书法“含义及特点”进行描写。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
高中历史说课稿必修三完整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的内容。
必修三主要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全球经济发展与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掌握区域集团化的典型案例,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与作用。
3. 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
4. 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利弊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全球化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3. 区域集团化现象- 区域集团化的概念与类型- 典型的区域集团化组织(如欧盟、东盟等)-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4.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贡献-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视频、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5.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国际会议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进行模拟谈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四、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 知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2015年1月6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概要:本专题主要通过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
而西方广义上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并可划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包括三个阶段: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
第二板块是文艺复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介绍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第三部分介绍了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三板块介绍了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和理论表现。
第二部分是启蒙运动的价值和理论贡献;第三部分介绍了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作用。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重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派别。
难点:古希腊“智者”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第7课启蒙运动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概要: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其中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国着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却越来越滞后,很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可能是直接导致其没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第8课中国古代的发现和发明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概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物理学领域对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生命科学领域对生命起源的探索,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近代科学诞生后,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断受到质疑。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等前代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运动三定律,成功地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到19世纪,近代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
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统一了声学、光学、电磁学和热学,有效地解释了小到超显微粒子、大到宇宙天体的物理世界。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人的起源问题,各种传说很多。
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
在长期的探索中,人们逐渐形成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来的;另一种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过程,后一种意见得到多数科学家的支持。
17、18世纪,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加强了,初步形成了两条研究路线。
一条研究路线以林耐为代表,着重研究群体,另一条研究路线以哈维为代表,着重研究个体。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1859年,达尔文的巨着《物种起源》出版。
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近代以来科技日新月异。
18世纪,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蒸汽机的发明使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使世界历史跨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又一典范。
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还表现在化学工业的建立上。
随着一系列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世界铁路的总长度成倍增长,汽轮普遍代替帆船,汽车、飞机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19世纪,随着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继发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也先后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