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剧变
一、原因 1、内部因素: 东欧自身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 2、外部因素: A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美国“和平演变” 二、过程
1989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发生了暴动,起义士兵和群众 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德国分裂的标志——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全 世界的电视观众目 睹了在柏林勃兰登 堡门前上演的惊心 动魄的一幕,长久 以来作为东西方对 抗标志的柏林墙最 终被推倒了。
5、1998全国,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的根本目的是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 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 行经济侵略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6、1998年上海,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民主改革内容的是 ①成立“举国一致”内阁②审判战犯, 进行“政治整肃”③进行农地改革④修 改宪法,废除天皇集权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7.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的标志是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 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8.二战后,美国确立的战略目标是 A.控制欧洲 B.争霸亚洲 C.称霸世界 D.遏制苏联 19.“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二战的结束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柏林危机的爆发 20.冷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 ② 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③使世界各国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 ④在一定时 期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⑤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①②③
三、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格局新旧交替,暂时“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小布什上台以来,凭借其经济实力和 综合国力推行“我怎么合适就怎么来”的 政策。表现有:部署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 统;拒绝执行国际社会为防止全球变暖而 达成的《京都议定书》,违背中美三个联 合公报的协议,批准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 器;绕开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等行径。
两极格局瓦解后,你认为世 界形势的总趋势是缓和还是 动荡?举例说明。
总趋势是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 代主题。但缓和与动荡并存。
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 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 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 78天的狂轰滥炸,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 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 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 国家。
13.日本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 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 己的国际地位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 的最显著的成就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参加 亚太经合组织
科索沃战争中,被美机轰炸后的南联盟大桥。
1999年3月31日,来自科索
沃的难民在南联盟·马其顿边界 排起长队,等待进入马其顿。
科索沃难民进入黑 山共和国境内,北约的 轰炸使他们无家可归。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上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达 到某种政治目的,针对无辜平民, 进行暴力袭击,被称为国际恐怖主 义。它是一种反人类的活动。
2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 wenku.baidu.com.柏林危机的爆发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 形成 22.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是指 A.越南战争不断升 级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 23.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A.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主 要是因为( ) A.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它在重大国际会 议上得到发扬光大C.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D. 它能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任何问题
3.北约成立以来,第一次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一个 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 ) A.发动侵朝战争 B.空袭南联盟 C.发动阿富 汗战争 D.发动伊拉克战争 4.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是在 A.华约建立后 B.空袭南联盟 C.发动阿富汗战争 D.发动伊拉克战争
5.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 A.同美苏争霸 B.稳定西欧政局 C.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 D.对抗苏联 6.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 A.冷战结束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的崛起 D.多极化 形成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修改宪法, 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 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7、1996年全国,美国侵越战争从“特种战争” 升级为“局部战争”的标志是 A派军事顾问直接指挥B对越南战争北方进行 轰炸C派地面部队到南方参战D侵越美军对北 方增兵 8、1995年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 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 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 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 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 ③④
8.19事件中,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罗 斯政府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
事态出现重大变化。军队拒绝执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 命令,国防部宣布撤回奉令实施紧急状态的部队,莫斯科 卫戍司令宣布首都的宵禁将解除 。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
俄罗斯的闹独立者—— 叶利钦,苏联政治的坏 蛋,在本周一次至关重 要的选举中对抗戈尔巴 乔夫。
苏联社科院后来的民 间调查显示:认为苏 共代表工人的占4%, 代表苏党员的占10%, 而认为代表官僚的占 86%。调查情况表明, 此时的苏共已名不副 实,是个除了代表官 僚,谁也不能代表, 甚至连自己的党员也 不能代表的狭隘利益 集团。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 1、1991年“8·19事件” ——改变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催化剂) 2、1991年“独联体” ——标志苏联解体。 3、1991年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 ——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三)苏联解体的影响
9.西欧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世界的 不结盟运动使得国际格局由美苏两极走向多极 化趋势。对此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B.是国际力量对比消长的结果 C.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趋势 D.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结果 10.冷战结束后的当代世界,时代主流是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 权主义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美“和平演变”策略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杜勒斯提出:“解放铁幕后 1、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内部原因 面的人民”。 基辛格“连环套策略”:美国与西方用各种协议 2、外部原因: 来套住苏联,把苏联放到一张千丝万缕的网中。“用 A东欧剧变。经互会和华约解散。 西方的蜘蛛网缠住东方的蜘蛛。” B美国“和平演变”。 里根“拖垮战略”:利用自己经济技术实力通过 星球大战计划既可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又可带动美 国科技发展;可造成对苏经济技术的压力,削弱苏联 民用经济部门,迫使苏联武器质量竞赛,拖垮苏联。 老布什“超越遏制”:走出遏制,把苏联融合到
15. 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是 A.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参加亚太经合组 织的各项活动 C.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D.成立上海合作 组织. 16.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国 际因素是 A.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 缓和 C.亚非拉第三世界的支持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7.1972年,中美改善关系的首要前提是 A.尼克松访华 B.美国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联大席位 D.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1、2000年广东,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 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④美苏展开 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1999全国,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 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D苏 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资本主义阵营中,更多地用经济政治手段。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一)苏联解体的原因 1、内部原因 2、外部原因 (二)苏联解体的过程 1、1991年“8·19事件” ——改变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催化剂) 2、1991年“独联体” ——标志苏联解体。 3、1991年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 ——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1999上海,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 世界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 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 态的对立 4、1999上海,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 名义侵入朝鲜,其后果有①阻挠中国解 放台湾②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③美苏战 略重点转移④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④
你认为美国的单极世界的构想能实现吗?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
世界形势总趋势 缓和,和平与发展 成为时代主题。 缓和与动荡并存。 世界格局总趋势 多极化趋势加强
1.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A.社会主义国家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B改革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的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社会主义国家要注重民主和法制建设 2.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暂时的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B.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 D.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这一运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1.下列各项中,有利于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是( ) A.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B.国际恐怖主义与 反恐斗争并存 C.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发生 D.世界多极化趋 势的发展发展和不断加强
12.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 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综合实力对比的结果 B. 它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它是世界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的产物 D.美国实现 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956--64年赫鲁晓夫
1964--1982年勃列日涅夫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总书记——1991年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强 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分 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含 义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 趋于接近,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改造 社会主义。 政治改革的失误: 1、指导思想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2、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1990年10月2日午夜,柏林市民聚集在勃 兰登堡门前,庆祝两德统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
1、不要一味强调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主义国家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 设,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3、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 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4、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国家必 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