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脉管系统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脉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8de75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a.png)
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脉管系统在大一的学习生涯中,运动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与运动相关的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是指血管系统中负责输送氧气和养分的血管网络,下面将就大一运动解剖学知识点中的脉管系统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部分:动脉系统动脉是从心脏中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的血管。
它们通常呈圆形并具有弹性,可以抵抗高压。
在运动解剖学中,我们学习到以下重要的动脉:1.主动脉:它是人体最大的一根动脉,分为上肢主动脉和下肢主动脉。
它们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上肢和下肢的组织中。
2.颈动脉:通过颈部分支向头部供血,是比较重要的动脉之一。
3.股动脉:位于骨盆区域,是下肢主要血管之一。
第二部分:静脉系统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组织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与动脉不同,静脉较大而扭曲,排列方式较为复杂。
下面是一些我们在大一运动解剖学中学习到的重要静脉:1.上腔静脉:它是血液从上肢和头部流回心脏的主要通道。
2.下腔静脉:它接收来自下肢以及骨盆和腹部的静脉血液,并将其输送回心脏。
3.颈内静脉:它是头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微循环微循环是脉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毛细血管的网络。
毛细血管将动脉血液输送到细胞层,并收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输送至静脉回流到心脏。
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床。
它们位于大多数组织和器官中,起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组织功能的重要作用。
总结:通过学习大一运动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知识点,我们了解到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微循环的重要性。
动脉输送氧气和养分,静脉将血液回输至心脏,微循环在细胞层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运动机能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大一运动解剖学中与脉管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它们构成了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脉管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为运动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解剖脉管系统的总结
![解剖脉管系统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9f74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9.png)
解剖脉管系统的总结1.引言1.1 概述脉管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血管和淋巴管组成。
它起着输送血液和淋巴液的作用,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的功能。
脉管系统在人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以保证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血管是脉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分为动脉和静脉。
动脉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氧气和养分。
静脉则将富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各个组织和器官带回心脏,准备进行再次氧合。
静脉还在身体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回流网,将血液逆流回心脏。
淋巴管是脉管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血管平行存在,负责淋巴液的回流。
淋巴液是组织内液体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细胞的废物和代谢产物。
淋巴管通过收集和运输淋巴液,将其释放到循环系统中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排除。
脉管系统的功能非常重要,它不仅保持了身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作,还帮助调节体温、维持体液平衡以及参与身体免疫反应等。
脉管系统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状况,如果脉管系统出现问题,如动脉硬化、血管瘤等,将严重影响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对脉管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研究脉管系统,可以揭示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壁的代谢和调节机制,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对脉管系统的深入研究还可以为器官移植、组织工程等医学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因此,了解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对其研究的意义,对于我们深入探索人体的奥秘、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脉管系统的细节,不断深化对其理解,为人体健康和医学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写如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结构。
通过清晰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主旨。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
![生殖和脉管系统解剖学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950eca76e58fafbb003e6.png)
第九周解剖学基础教案授课课题: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七章脉管系统(第1、2节)授课时间:10月13日至17日第9 周授课班级:护理大专(4)、(5)班授课类型: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目标、要求:掌握: 1、生殖腺2、男性尿道3、输卵管道4、脉管系统概述5、心的位置和外形及体表投影熟悉: 1、男性生殖系统附属腺2、乳房和会阴3、心腔的结构;心壁与传导系统教学重点:1、男女性生殖腺2、男性尿道3、输卵管道4、脉管系统概述5、心的位置和外形;心的体表投影教学难点:生殖系统主要器官位置、形态及睾丸、卵巢的微细结构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图片、模型演示教时安排:6节课参考资料:人体解剖学第四版板书设计:第六章生殖系统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一、睾丸二、生殖管道三、附属腺四、外生殖器五、男性尿道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二、输卵管道三、女性外阴第三节乳房和会阴一、乳房二、会阴第七章脉管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一、心的位置和外形二、心腔结构三、心壁结构与传导系统四、心的血管五、心包六、心的体表投影第1、2节课1、引言:各种生物的都是有寿命的,但都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出现灭绝,它们可以通过繁殖来延续物种。
物种的繁衍需要靠生殖系统。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胎儿的来历,及生命的起源。
2、教学过程第六章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分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
生殖系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多位于盆腔内,主要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外生殖器则露于体表,主要为性的交接器官。
(5分钟)第一节男性生殖系统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
外生殖器:阴囊和阴茎。
(图6-1)(2分钟)一、睾丸(掌握)(15分钟)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器官。
(一)睾丸的位置和形态睾丸位于阴囊内,呈扁椭圆形,左右各一。
分上、下两端,内、外两面,前、后两缘。
生理解剖学脉管系统基础理论(7)
![生理解剖学脉管系统基础理论(7)](https://img.taocdn.com/s3/m/2f2e2fbfc77da26925c5b0ef.png)
第七章、脉管系统一、脉管系统1. 脉管系统的定义:是封闭的连续管道系统。
2.脉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3.脉管系统的功能:不断地把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组织代谢产物运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内分泌器官产生的激素也由脉管系统运送;参与机体的免疫机制。
二、心血管系统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Heart 心:血液流动动力;由四个腔构成Artery 动脉:从心脏出发的血管Veins 静脉:回到心脏的血管Capillary 毛细血管:血液和组织交换场所2.血液循环:1)、定义:血液在血管中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2)、两个循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右心房。
其特点:流程长,流经范围广,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的静脉→左心房。
其特点:流程短,血液只经过肺,主要功能是给血液加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3.心1)、心的位置: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其2/3在身体正中矢状切面的左侧,1/3在右侧。
2)、心的外形:心象倒置的圆锥体,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似。
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四条沟。
心尖:圆钝、游离,朝左前下,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其搏动。
心底:朝右后上。
两面:胸肋骨(前面)、膈面(下面)。
三缘:左缘、右缘、下缘。
四条沟:冠状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成房室交点。
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汇合处为心尖切迹。
3)、心腔结构:心共有四个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室房相通,室室、房房隔开。
右心房入口: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口)出口:右房室口右心室入口:右房室口出口:肺动脉口瓣膜:三尖瓣、肺动脉瓣左心房入口:肺静脉口出口:左房室口左心室入口:左房室口出口:主动脉口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纤维环、尖瓣、腱索、乳头肌是心内血液定向流动的重要装置,血液顺流时开放逆流时则关闭各口。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722cfd476a20029bd642dac.png)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惠州卫生学校钟强摘要: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这一章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有几个学习要点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完全真正掌握系统的内容,对整个解剖学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方法;思考在中职学校任教至今已有15年以上,其中主要是担任《解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学生也从80后都变成了90后,针对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
因此,笔者在解剖学教学上对各章节、系统的教学都有一套有效的方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扎实学好正常人体解剖知识,为后续各医学课程打好学习基础,并为他们在临床见习、实习、工作后打下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新生在第一学期就接触到的第一门真正的医学类课程,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学好、理解、记忆、运用这一门课的知识,能够为以后的整个医学学习过程服务呢?笔者在教学上按两条线并进的方法来进行实施,一是把教材中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各个系统的组成、位置、毗邻、结构形态特点、功能进行规矩的讲解,二是专门就一些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笔者认为是关键教学要点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花更多的时间,结合网络上搜集的资源(音频、视频、图像、文字资料等)、自画图、特制PPT动画演示、自制SWF或GIF动画等进行反复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解、熟悉、理解、记忆、活学活用等目的。
在整个系统解剖学的九大系统中,笔者认为《脉管系统》这一章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部份,具有特别的地位。
以前的教材多把这一章编在教学顺序的第六个系统,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后,近年来的教材则多把这一章安排在第四个章节,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前。
笔者认为两种安排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ppt课件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0c1177ddccda38376baf43.png)
(1)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 在颈静脉孔 处与颅内的乙状窦相续。 颅内支收集脑、视器等处 的静脉血,颅外支主要的 属支是面静脉 通常将鼻根至两侧口角间 的三角区称危险三角 2)颈外静脉 静脉采血 常用于小儿
3)头皮静脉 临床上常用 于小儿静脉穿刺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血管
1.右心房
位臵 入口 心右上部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冠状窦口 出口 右房室口 特殊结构 卵圆窝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心
2.右心室
位臵 下方 右心房左前
入口 右房室口 三尖瓣 ( 右 房室 瓣 ) 的游离缘借数条腱 索连于室壁上的乳 头肌 三尖瓣功能 防止 血液由右心室逆流 回右心房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心
(2)上肢的动脉
1)腋动脉 分布于肩部、 胸前外侧壁 2)肱动脉 分布于臂部及 肘关节。在肘窝稍上方, 肱二头肌腱内侧可触及肱 动脉的搏动,此处是测量 血压时听诊的部位。当前 臂和手部大出血时,可在 臂中部的内侧将肱动脉压 向肱骨,进行止血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血管
(2)上肢的动脉
3)桡动脉 在腕的掌侧面、桡侧上 方可触及桡动脉,是计 数脉搏的常用部位 4)尺动脉 当手部出血时,可在桡 腕关节上方的两侧,同 时压迫桡动脉、尺动脉 进行止血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心
室间隔的大部分由心 肌构成,称肌部;其 上部靠近心房处,有 一缺乏心肌的卵圆形 区域,称膜部,是室 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 心
(二)心的传导系统
位于心壁内,由特 殊分化的心肌纤维 构成,具有产生和 传导兴奋,控制心 的节律性活动的功 能 包括 窦房结(正 常起搏点)、房室 结、房室束、左束 支、右束支 、浦肯 野纤维
《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b2fa7e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脉管系统一、心血管系统(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1.心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且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内部被心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每半又各分为心房和心室,故心有4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在房室口和动脉口处均有瓣膜,它们颇似泵的阀门,可顺流而开启,逆流而关闭,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2.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动脉管壁较厚,可分3层:内膜菲薄,腔面为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流阻力;中膜较厚,含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大动脉以弹性纤维为主,中、小动脉以平滑肌为主;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
动脉壁的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大动脉中膜弹性纤维丰富,有较大的弹性,心室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中、小动脉,特别是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以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动脉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管径一般为6~8μm,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
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除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牙釉质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处。
毛细血管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
小静脉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
静脉管壁也可以分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但其界线常不明显。
与相应的动脉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容血量较大。
(二)体循环与肺循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统循环不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
教案《脉管系统》
![教案《脉管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ef8181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d.png)
教案《脉管系统》一、教材分析《人体解剖学》中的“脉管系统”章节,详细介绍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重要性。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
本节内容逻辑清晰,结构完整,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脉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生理功能。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向中职医学二年级学生,班级共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脉管系统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够深入。
学生习惯于直观学习,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实践操作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还需加强。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脉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脉管系统的主要结构,如心脏、血管、淋巴结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医学职业道德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脉管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功能,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动规律,以及淋巴系统的回流作用。
3.教学策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实物模型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o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o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促进知识内化。
o演示法: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直观展示脉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方法:o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预习、复习等方式,自主掌握基础知识。
o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o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究脉管系统的奥秘。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
![脉管系统-心 信息化教学设计 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ede918aaea998fcc220e6e.png)
课程
解剖生理学基础
学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类型
理论实验一体化
专业
药剂
年级
一年级
所选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于晓谟主编《人体解剖学基础》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项目主要围绕心腔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设计,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动手实现从“做”中“学”,采用创设情境→实施任务→自主探索→小组竞赛→拓展提高→评价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心》教学设计方案
科目:解剖学基础
内容:脉管系统—心
一、教学分析………………………………………………………………1
(一)教材分析……………………………………………………………1
(二)教学目标……………………………………………………………1
(三)重点难点……………………………………………………………2
课前明确学生“己知”及“未知”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创设情境
课前观看微课,完成课前任务表。在手机上安装3Dbody app。
呈现先行组织者的材料,进行前置性学习,手机安装后在教学中可运行3Dbody app进行交互学习。
人体心脏模型、手机
观察、触摸人体标本
利用标本进行观察学习;利用手机操控3Dbody软件进行交互学习。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细胞、组织等基本概念,对人体分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各系统器官还很陌生,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动机。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手、眼、耳、嘴、脑都动起来,以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为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我探索学习,同学间相互帮助,在做中学,学中思,边学边做。适时指导,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和迁移进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针对本次课自己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护理本科专业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探讨
![护理本科专业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ef0a26225c52cc58bd6be9d.png)
王晓春 , 陶 伟 , 朱传 军 , 景 志 , 英健 唐 崔
[ 键 词 ] 剖 学 ; 管 系统 ; 理 学 关 解 脉 护
(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安徽 淮南 220 ) 30 1
[ 中图 分 类 号 ] 6 4 R 5 . [ 献 标识 码 ] [ 章 编 号 ] 6 2 5 4 (0 6 0 - 4 2 0 4 文 B 文 17 — 0 2 2 0 )6 0 1- 1
泼 地 模 拟 动 态机 制 等 。 讲 授 体 循 环 和肺 循 环 途 径 时 。 幕 上 在 屏 清 晰 显 示 出 不 同颜 色 的 动 脉 血 和 静 脉 血 在 全 身 各 组 织 器 官 中
泪 泪 流 动 ; 以动 听 的 音 乐 和 解 说 。 达 到 理 想 的 课 堂 教 学 效 配 可
析 往 往 不正 确 或 是 不 够 全 面 。 这 时 教 师 要 提 示 学 生 . 象 江 河 就 都 有 支 流 , 最 终 汇 总 注 入 大 海 一 样 , 门静 脉 作 为较 特 殊 的 但 肝
些 经 验 体会 , 告 如 下 。 报
1 精 心设计 教 学思路
11 设 疑 导 课 .
硬 化 、 、 肿 瘤 等 病 变 如 何 使 肝 门 静 脉 回 流 受 阻 形 成 侧 支 循 肝 胰
环 , 而 导 致 静 脉 曲张 和 腹 水 等 症 状 。通 过 这 样 的 总结 可促 使 进 学 生积 极 主动 思 考 , 牢 周地 掌握 重 点 和难 点 知 识 。 较
2 运用先 进 手段提 高 教学 效果
一
三 尖 瓣 复合 体 的 形 态 时 , 师 可 形 象 地 将 二 尖 瓣 、 尖 瓣 比 喻 教 三 为 降落 伞 ; 环 、 尖 是 伞 包 , 索 是 连 接 的 绳 索 , 头 肌 是 伞 瓣 瓣 腱 乳 兵 。 以此 加 深 学 生 的 印 象 。 如 有 条 件 , 可 以 分 组 开 展 课 堂 讨 还
在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中的一点认识
![在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中的一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b4a03a3dd3383c4bb4cd233.png)
在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中的一点认识【摘要】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
因此能否让学生掌握好脉管系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解剖课的学习。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03-01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
因此能否让学生掌握好脉管系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解剖课的学习。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明确脉管系统作用,指明学习方向在脉管系统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白脉管系统与内脏系统乃至整个人体的关系,当然在学习内脏学时也要提到脉管系统的功能,以便为现在学习脉管系统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
这个要点的解决,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上述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楚脉管系统的功能结构,更主要的是使得学生对人体的认识从人体解剖学的分散认识过渡到整体人的概念认识,也就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这一概念链。
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脉管系统就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
血液、淋巴液就是“运输工具”,好比现实中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所以,血液、淋巴液在人体内就是可以运输各种物质的运输工具,食物的摄入体内、废物的排泄、生命代谢过程的各种产品等都要靠血液、淋巴液来运输。
血管、淋巴管道就是“路”,就是血液、淋巴液这些运输工具行驶的道路,也像现实中一样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可以到达全身各处,直达细胞旁边。
心脏呢?就好比“发动机”,提供动力,让“运输工具”血液、淋巴液在血管、淋巴管道“路”上驰走。
解剖学基础教材中脉管系统教学要点的思考
![解剖学基础教材中脉管系统教学要点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b49c64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6.png)
解剖学基础教材中脉管系统教学要点的思考
钟强
【期刊名称】《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在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极其重要,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
因此,教学中有几个学习要点一定要讲透,让学生真正掌握脉管系统的内容,会对整个解剖学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钟强
【作者单位】惠州卫生学校,广东惠州516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4.5
【相关文献】
1.通过临床护士调查探讨护理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内容 [J], 刘求梅;谭化芝;罗淑梅
2.护理本科专业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探讨 [J], 王晓春;陶伟;朱传军;唐景志;崔英健
3.品管圈活动在脉管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J], 陈尚;何叶成;刘晓梅;郑辉;赵丽华;艾冬秋
4.虚拟仿真在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J], 李琨; 张少杰; 白雪; 恩和吉日嘎拉; 李志军; 高尚; 王星; 陈杰; 牛剑祥
5.解剖学口诀在运动系统教学中的运用 [J], 李洪涛;赵海璇;陈星月;赵咏梅;吴复琛;沈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学基础《脉管系统》教学要点思考惠州卫生学校钟强摘要: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的教学过程中,《脉管系统》这一章具有极其的重要性,它是整个解剖学学习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有几个学习要点一定要讲透,让学生完全真正掌握系统的内容,对整个解剖学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解剖学;脉管系统;教学;方法;思考在中职学校任教至今已有15年以上,其中主要是担任《解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学生也从80后都变成了90后,针对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也积累了一点经验和体会。
因此,笔者在解剖学教学上对各章节、系统的教学都有一套有效的方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扎实学好正常人体解剖知识,为后续各医学课程打好学习基础,并为他们在临床见习、实习、工作后打下良好的医学理论基础。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新生在第一学期就接触到的第一门真正的医学类课程,如何让学生们真正学好、理解、记忆、运用这一门课的知识,能够为以后的整个医学学习过程服务呢?笔者在教学上按两条线并进的方法来进行实施,一是把教材中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即各个系统的组成、位置、毗邻、结构形态特点、功能进行规矩的讲解,二是专门就一些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笔者认为是关键教学要点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花更多的时间,结合网络上搜集的资源(音频、视频、图像、文字资料等)、自画图、特制PPT动画演示、自制SWF或GIF动画等进行反复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解、熟悉、理解、记忆、活学活用等目的。
在整个系统解剖学的九大系统中,笔者认为《脉管系统》这一章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部份,具有特别的地位。
以前的教材多把这一章编在教学顺序的第六个系统,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后,近年来的教材则多把这一章安排在第四个章节,就是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之前。
笔者认为两种安排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脉管系统之前,学生先学习了细胞、组织、运动系统,认识了一个人的微观结构和外观的基本结构,再学习内脏系统,认识了人的大部分内在结构,而在脉管系统之后,还将要学习感觉器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所以,依照脉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理解它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时,笔者把它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系统来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人”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人体系统解剖的时候起到一个融会贯通、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加深理解前面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特点、功能,也有利于后面的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学习,才能在学完整个解剖学之后真正达到理解“整体人”的概念。
所以说这是一章特别的内容,如何利用好这一章的教学讲解引导和指导学生真正掌握系统解剖学的根本,是一个解剖学教师应该去研究和反思的地方。
在《脉管系统》这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不同专业班级的对比教学和总结证明,有几个关键要点一定要讲解清楚,否则大部份学生都未能真正掌握这个系统的含义,也达不到对整本书内容的前后贯通,会使各系统的学习产生脱节,特别到了最后神经系统的学习,学生就像是在听天书,既没不能把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运用上,对本章内容又不甚理解,造成大部分学生名义上进行了上百个课时的系统解剖学学习,但是对整个人体解剖结构还是了解不够深刻,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整体人”的概念,完全是把人看作是散在的一大堆器官,这就没有达到解剖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最终目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脉管系统》有五大关键知识要点,是讲解时必须给学生讲透的,简述如下:关键知识一:脉管系统在人的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是什么?经过初中生物课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绝大部份中职医学新生关于脉管系统的知识仅仅是知道有心脏、血液、血管是关乎人的生命的器官而已,心脏停了、血不流了,人就会死亡,至于为何关系如此密切就不知道了,对各器官的工作原理更加不熟悉。
所以笔者在讲解本章前首先作个类比,告诉医学生们,脉管系统就是人体内的“运输”系统。
血液就是“运输工具”,好比现实中的汽车、火车,所以,血液在人体内就是可以运输各种物质的运输工具,食物摄入体内后消化吸收入血、要排泄的废物的运输以及生命代谢过程的各种产品等都要靠血液来运输。
血管就是“路”,就是血液这运输工具行驶的道路,也像现实中一样是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可以到达全身各处,直达细胞旁边。
心脏呢?就好比“发动机”,提供动力,让“运输工具”血液在血管“路”上驰走。
在这个系统中关键部位是毛细血管,在总长度达11万千米的血管中,毛细血管占了绝大多数,它们是最小血管,是血管内外交换物质的场所,就像道路交通中的一个个车站,是上车下车的地方,就是各种物质出入血管的地方。
经过这样的类比说明,并在整个心血管系统教学中重复灌输这样的思维认识,让学生能很快地明白整个系统的本质功能,就可以快速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脉管系统、血液与人的生命之间的真正关系。
关键知识二:血液循环是一个“圈”含两段路,大小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脉管系统中心脏和血管系统是连续、密闭的管道系统,分体循环、肺循环两部份,两部份循环是连续的两段路,在心脏这里首尾连结形成一个“圈”。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内腔是首尾连续的、不开放的,血液就在这种内腔中单方向流动(除局部静脉有倒流外,对整个循环来说是单方向的)。
本章书本上配有那个标准化的血液循示意环图看似简单,但对于大多数中职医学生来说,当他们上完课后还是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因此,笔者利用PPT 制作了两个示意图,其中图1比书中的图更加精简地表达了血液循环的全部含意。
图2通过心脏的分解表示大小循环是同一个循环的两段路。
其中心脏结构的特别之处能直白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真正明白心脏分左右心腔,是不相通的,大小循环的血液分别出入心脏的不同心腔的情况。
以前,每当初步讲解完这个问题时,大部份学生还都认为血液是两次进出心脏,以心脏为中心,是两个循环,两个“圈”,他们未认识到这其中的关键结构在于心脏是左、右不通的,通过特别制作的图示来讲解,同学们就大多能即时明白。
关键知识三:什么是动脉、静脉?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图谱和模型等教具上的红色、蓝色代表什么?刚入学的中职医学生大多存在这几个误区:1、可触摸到会动的血管是动脉,不会动的是静脉;2、动脉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反过来,流运动血的血管是动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是静脉;3、动脉血是红色的,静脉血是蓝色的;4、在挂图、模型、图谱中,红色代表动脉血管和动脉血,蓝色代表静脉血管和静脉血。
经过本章讲解前调查统计发现,新生班中95%以上的同学都存这样的误区认识,学完本章后还有相当部份的学生有这样的误区认同感,甚至到了学习临床学科时,还会常常会表达错误。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按常识性思维去判定结果,偷换了概念,没有真正从解剖学定义上去做解释。
所以,在讲授心血管系统这一章时,这也是一个综合的要点,在上课时可以结合《组织学》部份有关血液的组成、《生理学》有关血液特性、生理功能等内容,逐一解析好产生上述几个误区的原因,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思维认识,不能让学生带着粗浅的常识性认识、模糊的混乱概念、错误的认知思维离开《解剖学》课堂。
在细讲本章节内容前一定要给予重点的解惑,否则往下学会更混乱。
关键知识四:血液循环是怎么样形成单方向流动的?血液循环整体上是单方向流动的,就是按照:从心室出心,经动脉不断分支,到毛细血管交换物质,逐级汇合成静脉,最后回到心房。
在局部地方主要是指浅静脉系统内的血液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的区域内可以有返流现象,但整体上是不可逆行的。
血液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
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现象呢?讲解的关键结构就是五种瓣膜:右房室瓣(三尖瓣)、左房室瓣(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静脉瓣。
这就是控制方向的开关,只单向开放,让血液循环单方向流动。
所以,笔者认为,五种瓣膜从结构、位置、功能、原理等方面要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真正明白血液循环单方向流动的根本所在。
关键知识五:其它各大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联系点在何处?在教学过程的反馈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学习完内脏各系统后提问学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在哪里?大家答:小肠。
再问:吸收的营养到了何处?许多同学就回答不准确了。
又问:吸进肺的氧气到了哪里?肺内的二氧化碳哪里来的?尿是什么原材料制作的?尿与血液的关系是什么?性激素与生殖细胞的运输途径相同吗?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学完内脏学后,相当部分的学生仍不明白其所以然。
关键就是把各系统的关系断开了,没有去深层思考一下人体的整体性,功能的相关性。
因此就要详细讲解毛细血管的交换功能,以及在各系统间的相关联系,让学生明白小肠吸收营养入血了,在肺内是血液与空气间进行了气体交换,肾内的尿来源于血液的过滤而形成,性激素都经血液运输到全身,全身各细胞所得营养和排放废物都是血液运输。
所以,在心血管系的学习中,这是一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明白人体各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人体的认识从系统解剖学的分散认识过渡到整体人的概念认识,最基本的地方就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这一概念链,要贯穿整个解剖课的教学之中。
基于以上五个关键知识点,针对中职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在讲解时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特别是多一些易懂的动画或视频,进行由浅至深、层层推进的方法讲解,并始终引导学生认识“整体人”的概念,把各系统间的相连关系理顺给学生,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接受、理解、记忆、掌握本系统的内容,也就能承上启下地把整个《正常人体学基础》学得扎实,为后续各医学科目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老、中、青老师都应该与时俱进地去适应新一代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教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科学与医学在进步与发展,我们老师也应该在不断学习中前进,做好本职工作,教出一批批合格的医学生,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