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baadb6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1.png)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是指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充放电循环的过程。
高温循环会加速锂离子电池的衰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量衰减:高温循环会导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容量
衰减。
2.内阻增加:高温循环会导致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导致电池内阻增加。
3.安全性降低:高温循环会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的衰减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极材料活性降低:高温会导致正极材料的活性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正极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能力。
●正极材料中的活性物质发生分解,从而降低了正极材料的容量。
2.电解液分解:高温会导致电解液的分解,从而产生气体和固体杂质,这些气
体和固体杂质会堵塞电极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加电池的内阻。
3.SEI膜增厚:SEI膜是电解液在电极表面形成的一层固体电解质膜,它可以防
止电解液与电极发生直接反应。
高温会导致SEI膜增厚,从而增加电池的内阻。
锂离子电池高温循环的抑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电极材料:开发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电极材料,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循环引
起的容量衰减。
●改进电解液:开发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电解液,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循环引起的
电解液分解。
●优化充放电策略:采用合理的充放电策略,可以有效抑制高温循环引起的SEI
膜增厚。
锂电池大内阻故障树
![锂电池大内阻故障树](https://img.taocdn.com/s3/m/04bf03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a.png)
锂电池大内阻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发热甚至起火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可能导致锂电池大内阻的故障树分析:
1. 外部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加剧,增加内阻。
-机械损伤:电池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挤压、碰撞等机械损伤,导致内部结构变形、短路等问题,增加内阻。
2. 充放电管理
-过充/过放:频繁过充或过放会损害电池内部结构,导致内阻增加。
-充电器/管理系统故障:充电器或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充电不均匀,造成部分电芯内阻过大。
3. 锂电池设计和制造
-质量缺陷: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电池内部材料不均匀、氧化层薄弱等问题,增加内阻。
-材料选择:选用劣质材料或不合适材料制造电池,容易导致内阻增加。
4. 使用条件
-超负荷使用:长时间高负荷使用电池,超出设计规格范围,会导致电池内部损伤,增加内阻。
-充电/放电速度过快:快速充电或放电会引起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剧烈,加剧内阻增加。
5. 维护保养
-未按时更换老化电池:使用寿命较长的电池会出现内部老化,增加内阻。
-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使用不当的充电方式,如恒流充电或过充电等,可能导致内阻增加。
通过对上述可能导致锂电池大内阻的故障树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质量管理、控制使用条件、定期检查维护等,以确保锂电池的安全和稳定性。
锂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充放电温升的测试分析
![锂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充放电温升的测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d3da0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2.png)
锂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充放电温升的测试分析【摘要】锂电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热量是影响电池安全的主导因素之一。
为了研究磷酸铁锂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问题,进行了本次的测试。
从充电试验来看,充电电流在锂电池允许的范围内或者以较小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时平均的温升不到5℃,同时在充电完成的最后阶段依然存在温升情况,在使用锂电池时应注意此时的安全;从放电的测试来看,放电达到截止电压停止放电后,单体电压和总电压都有一个突增,而且在使用1C的放电系数来看,平均温升在15℃以内,也较为安全。
【关键词】锂电池;充放电;温升;锂电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热量是影响电池安全的主导因素之一。
为了研究磷酸铁锂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问题,进行了本次的测试,并形成了总结。
本次测试150kva后备1小时,共计38个模组串联后的充放电测试,负载150kw,放电时间按1小时,充放电试验做两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分别记录单体电压,充放电电流,单体温度等数据,实验室环境温度基本恒定在25℃。
模组内部温度检测2个点,电压检测5个点,每个铜排上固定一个检测线。
每两个模组共用一个从控(每个从控最多有12个电压采样点,4个温度采样点),主控和总控布置在高压箱中;从控,主控和总控之间通讯为RS485通讯。
1. 充电测试锂电两次充电时间分别为5.5小时和5小时,满足电池充满条件,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1.1 第一次锂电充电数据记录1.2第二次锂电充电数据记录1.3锂电池充电小结充电电流,刚开始采用的是0.14C的充电电流,后来感觉充电太慢,将充电电流调整到0.17C左右(注:C代表电池容量=120X3=360Ah),第二次充电也采用0.17C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两次充电电流是有差异的,充电时间第一次也比第二次时间长;两次充电环境温度范围为24.8℃-31℃,根据锂电的特殊要求,允许的最大的充电电流为0.5C-1C之间,单体充电截止电压为3.65V,第一次充电的最大单体电压为3.442V,;第二次充电的最大单体电压为3.619V,从充电电流和截止充电电压的控制上,均符合锂电池的设计参数要求第一次充电,锂电池的平均温升为4.7℃;第二次充电平均温升为4.5℃,从数据来看,两次充电的温升是一致的,充电后最大的电池温度为32℃,在电池允许的充电温度范围之内,具体数值参照下表;第一次充电,充满后,需要对电量值进行校准,校准后,以后电量值显示才会相对准确;2.放电测试锂电两次放电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1小时10分钟,满足电池放电条件,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2.1第一次锂电放电数据分析2.2第二次锂电放电数据分析2.3锂电放电小结从放电时间来看,两次放电均能超过一个小时,放电功率为150kw;两次放电曲线基本一致,放电截止后单体电压和整体电压,都有一个突然增加过程;第一次放电的平均温升为11.75℃;第二次放电的平均温升为9℃,最大的单体电池温度为44℃,在正常范围之内,本测试在实验室空旷环境中,如在密闭环境中,需要采用强制温控措施。
温度对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影响
![温度对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7e98e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d.png)
温度对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影响桂长清【摘要】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电池的内阻迅速增加,比能量和比功率迅速下降,电动汽车的起动性能受到影响.为了使电池组能正常运行,需要采取保温措施.由于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内阻较高,电池组运行时温度升高,为保证安全运行,要提供冷却系统.%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LiFePO4) Li-ion battery was influenced obviously by ambient temperature. When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lower than 0 ℃,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increased rapidly, the specific energy and specific power decreased rapidly, the start Performance of electrical vehicle would be effected. In order to make battery group operating normally,it was necessary to assemble a thermal barrier.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LiFePO4 Li-ion battery was higher, which would mak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battery group being higher during working.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operating, the cooling system would be necessary.【期刊名称】《电池》【年(卷),期】2011(041)002【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内阻;比能量;比功率【作者】桂长清【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2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9在装有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动汽车(EV)中,通常既要提供电池组的保温设施,又备有电池组的冷却系统。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影响分析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e43ca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4.png)
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影响分析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电池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内部复杂的电化学过程和材料特性,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内阻,而内阻的变化对电池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温升来说。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的影响进行分析。
其次,内阻变化还会引起电池的不均衡放电,进而导致电池的温升不均衡。
在锂离子电池的放电过程中,内阻变化会导致电池终端电压的下降。
当电池内部存在较大的内阻差异时,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势梯度不均匀,进而造成电池部分区域出现较高的温度,形成热点。
这些热点会引起电池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内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同时,内阻变化还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内阻的升高会导致电池放电时产生更多的热量,进一步加剧了锂电池的温升。
当温度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锂电池会出现过热、热失控等安全问题,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变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和减轻其温升。
为了降低电池内阻变化对温升的影响一是优化电池材料和结构。
合理选择电池正负极材料,控制电极的细微结构和形貌,可以有效减小电池的内阻,并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
此外,设计合理的电池结构,如增加电池内部的热量散发表面,可以提高电池的散热能力,降低温升。
二是优化电池管理系统。
采用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池内阻的异常情况,确保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工作。
三是控制电池的工作条件。
适当降低电池的放电电流和充电速率,可以减小电池内阻的升高速度,降低电池的温升。
此外,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避免过高的温度对电池的影响,也是降低温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内阻的变化对温升有重要的影响,它会导致电池的能量损失、电池温升不均衡、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等。
为了减轻内阻变化对温升的影响,需要优化电池材料和结构、优化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控制电池的工作条件。
锂电池温升原因
![锂电池温升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a284fe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f.png)
锂电池温升原因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锂电池会产生一定的温升现象。
本文将探讨锂电池温升的原因。
锂电池温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内阻。
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一定的电阻,即内阻。
内阻会导致电流通过时发生能量损耗,这些损耗会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导致电池温升。
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也是引起温升的原因之一。
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如果电池的充放电效率较低,即能量转化效率较低,那么会有更多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导致电池温升。
过充和过放也会导致锂电池温升。
过充是指电池在充电时超过额定电压,而过放是指电池在放电时低于额定电压。
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异常,产生过多的热能。
特别是在过充的情况下,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会被氧化,进一步加剧了温升现象。
环境温度也会对锂电池的温升产生影响。
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电解液的导电性会增加,使得内部电池反应更加剧烈,释放更多的热能。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锂电池,温升现象更加明显。
为了降低锂电池的温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优化电池的内阻。
通过改变电池的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等方式,降低电池内部的电阻,减少能量的损耗。
其次,可以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减少能量的散失。
此外,合理控制充放电的状态,避免过充和过放,也能有效降低温升现象。
最后,对于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可以采取散热措施,如增加散热片、增强风扇散热等,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锂电池温升的原因主要包括内阻、充放电效率、过充和过放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优化电池结构设计、提高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控制充放电状态,并采取散热措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锂电池的温升现象,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锂电池内阻故障与电池温度升高的关系
![锂电池内阻故障与电池温度升高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9de7b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a.png)
锂电池内阻故障与电池温度升高的关系锂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锂电池内阻故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而内阻故障导致的电池温度升高,进一步加剧了锂电池的损坏和安全风险。
本文将探讨锂电池内阻故障与电池温度升高之间的关系,并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内阻故障的原因及影响1.1 内阻故障的原因锂电池内阻主要由正极、负极材料接触电阻、电解液电阻和隔膜电阻等构成。
内阻故障往往由以下原因引起:壳体膨胀、胶体膜破裂、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溶解和析出以及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剥离等。
1.2 内阻故障的影响内阻故障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损失加剧、充放电效率降低、电压下降和电池发热等问题。
其中,发热是内阻故障最为严重的影响之一,会导致电池温度升高。
2. 电池温度升高的原因和机制2.1 温升原因电池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内阻故障引起的损耗产生热量,此外,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释放热量,进而引发电池温度的上升。
2.2 温升机制电池温升主要通过三种机制实现:电阻热效应、焦耳热效应和化学热效应。
电阻热效应是指内阻故障产生的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焦耳热效应是指电解液中的离子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电流通过电解液的电阻产生热量;化学热效应是指电池放电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3. 3.1 内阻故障导致的温度升高内阻故障会导致电池自身产生更多的热量,进而使电池温度升高。
内阻故障引起的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与内阻的大小相关。
内阻越大,引起的热量就越多,电池的温度升高也就越明显。
3.2 温度升高加剧内阻故障另一方面,电池温度的升高也会加剧内阻故障的发展。
高温环境下,电解液的蒸发速度加快,正负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增大,导致内阻进一步升高。
这种正反馈的作用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损坏。
4. 温控方法和电池寿命延长4.1 温度控制系统为了减轻电池温度升高的影响,可以采用温度控制系统来监测和控制电池的温度。
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衰减机理分析
![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衰减机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9b8a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3.png)
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衰减机理分析高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是有较大影响的,会导致电池的容量衰减、循环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本文将从电池材料、电极界面稳定性、电解液和电池发热等几个方面分析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衰减的机理。
一、电池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容量下降。
首先,正极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变得不稳定,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反应形成稳定化合物。
这会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因为越多的活性物质与锂离子反应,就会造成更多的锂离子损耗。
同时,锂离子在高温下更容易扩散,容易导致材料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电池性能。
二、电极界面稳定性在高温环境下,电极界面稳定性会下降,导致电池的循环稳定性降低。
电极界面稳定性受到电解液中的添加剂和锂盐种类的影响。
在高温下,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会分解、挥发,导致锂盐浓度不稳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此外,高温环境下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界面会发生变化,增大了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电荷传输阻力,进一步影响电池的性能。
三、电解液电解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也会受到高温的影响,导致电解液的性能下降。
首先,高温会使溶剂和溶质的分子运动加快,导致电解液中的溶剂和溶质的分解和挥发速度加快,这会导致电解液中锂盐浓度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电池性能。
此外,高温环境下电解液的粘度下降,电荷传输速率加快,导致锂离子迁移速率加快,进一步影响电池的性能。
四、电池发热在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过热现象,进一步加速电池的衰减。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高温环境下电池散热不良时,热量会积聚在电池内部,导致电池过热。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挥发,导致电解液中锂盐浓度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电池的性能衰减。
综上所述,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性能衰减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电池材料的晶格结构改变、电极界面稳定性下降、电解液中锂盐浓度不稳定、电解液性能下降以及电池发热等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电池材料、设计更稳定的电极界面、改进电解液配方以及优化散热系统等方式来提高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中位阻效应对界面膜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中位阻效应对界面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6c38d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b.png)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储能设备之一,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池内部各种界面的影响。
其中,位阻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界面现象,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位阻效应对锂离子电池界面膜的影响,以期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位阻效应的概念和机理位阻效应是指在电解质中或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受到限制运动的现象,主要是由电解质中离子的扩散速率受限制所引起的。
在锂离子电池中,位阻效应主要包括晶间位阻和晶内位阻两种。
晶间位阻是指锂离子在电解质中扩散的障碍,而晶内位阻则是指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活性物质晶体结构中扩散的障碍。
位阻效应的产生,主要与电解质的离子传输特性和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有关。
2. 位阻效应对界面膜的影响位阻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界面现象,对锂离子电池的界面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位阻效应会导致电解质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减慢,从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位阻效应会造成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浓度不均匀,导致电池容量减小、循环性能下降等问题。
位阻效应对电极材料的界面膜也会产生影响。
电极材料的界面膜是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位阻效应会导致电解质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均匀,从而影响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性,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位阻效应还会影响电池的温升特性。
由于位阻效应导致电解质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降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极化现象,导致电池内部的热量积聚,影响电池的温升特性和安全性能。
3. 降低位阻效应的方法为了减轻位阻效应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优化电解质配方:通过调整电解质的成分和配比,可以提高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性能,减轻位阻效应对电解质中锂离子扩散速率的限制。
- 改进电极材料结构:设计具有多孔结构和高表面积的电极材料,能够增加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速率,从而减轻位阻效应对界面膜的影响。
- 优化电池工艺:在电池制备工艺中,采取合理的浸渍、涂覆等方法,能够提高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接触均匀性,减轻位阻效应的影响。
电池内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电池内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b00d8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电池内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各种科技应用中,电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这些设备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而电池内阻作为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与温度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要理解电池内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电池内阻。
简单来说,电池内阻就是电池内部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想象一下电流在电池内部流动,就像水流在管道中流动一样,电池内部的各种物质和结构会对电流的通过产生一定的阻力,这就是内阻。
那么温度变化是如何影响电池内阻的呢?当温度升高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会加快。
这就好比是一个加速运转的机器,各种零部件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在电池中,温度升高使得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速度加快,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也会增加。
这就意味着电流在电池内部流动时遇到的阻力减小了,从而导致电池内阻降低。
举个例子,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使用手机时可能会发现电池的充电速度比在寒冷的冬天快,而且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夏天较高的温度降低了电池的内阻,使得电池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充放电。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
低温会使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变得迟缓,离子迁移速度减慢,电极材料的电导率也会下降。
电流在电池内部流动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从而导致电池内阻增大。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明显缩短。
这不仅仅是因为电池本身的容量受到低温的影响,内阻的增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内阻增大导致在放电过程中,更多的电能被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热能,而真正用于驱动车辆的电能就减少了。
不同类型的电池,其内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电池类型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在温度特性上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锂离子电池通常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保持相对较好的性能,但在低温下内阻的增加仍然较为明显。
而铅酸电池对温度的变化则更为敏感,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内阻的增大可能会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
锂电池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
![锂电池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fc95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8.png)
锂电池作为目前主流的电池之一,在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动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
本文将通过对该关系的探讨,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理论支持。
一、锂电池极耳面积对温升的影响1. 极耳面积的定义锂电池的极耳是指正负极之间的电介质,它承担着电解质渗透和电子传导的功能。
极耳的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内阻和温升。
2. 温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温升会影响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当温度升高时,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性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
二、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根据研究和实验数据,锂电池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ΔT = k*S其中,ΔT表示温升,k为比例常数,S为极耳面积。
3.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该关系公式的有效性,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他们分别改变了锂电池的极耳面积,测量了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升。
实验结果表明,极耳面积越大,温升越低,与该公式的理论预测相吻合。
三、极耳面积与温升关系公式的应用4. 电池设计优化掌握了极耳面积与温升的关系公式后,设计者可以据此优化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以降低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升,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5. 电池性能评估通过该关系公式,科研人员可以评估锂电池的性能。
通过测量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升和极耳面积,可以推断出电池的内阻、耗散功率和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
四、结语总结来说,锂电池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设计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优化锂电池的设计和性能,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验证,科学家们对锂电池极耳面积与温升之间的关系公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这一关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极耳面积对温升的影响深入解析1. 极耳面积对内阻的影响在锂电池中,极耳的面积大小会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内阻。
锂电池内阻故障的多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案
![锂电池内阻故障的多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78a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a.png)
锂电池内阻故障的多因素分析与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便携式设备需求的增加,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储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锂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内阻故障,影响到其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分析导致锂电池内阻故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过高温度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电池因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当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内阻升高。
高温环境下会加速电解质的蒸发和结构材料的热膨胀,使锂电池内部结构变形,进而降低电池性能。
因此,保持锂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是防止内阻故障的首要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控制环境温度:保持锂电池工作温度在建议范围内,避免过高温度的影响。
2. 散热设计:改进锂电池的散热系统,提高热量的传导和散发效率。
3. 温度监测与保护:在锂电池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过高时自动进行保护措施。
二、频繁高电流充放电频繁高电流的充放电过程会加剧锂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浓缩和金属锂的析出,增加电池内部的接触电阻,导致内阻上升。
解决方案:1. 控制充放电电流:合理控制锂电池的充放电电流,避免过高电流的损害。
2. 充电均衡:采用均衡充电技术,避免电池内部因充电不均匀而产生的内阻故障。
3. 充电管理系统:引入充电管理系统,对锂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三、电池寿命锂电池使用一定时间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会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的老化,进而导致内阻升高。
解决方案:1. 优质材料选择:选择高品质的正、负极材料,以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2. 循环深度控制: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频繁进行深度充放电,减少对锂电池寿命的影响。
3. 电池容量校正:定期进行电池容量测试和校正,保证锂电池能准确反映其剩余电量。
四、使用环境恶劣的使用环境可能对锂电池产生不良影响,包括高湿度、腐蚀性气体和尘埃等。
解决方案:1. 防护措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密封包装、防水、防尘等,保护锂电池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2. 环境监测:引入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温湿度和气体成分。
锂离子电池内阻偏大总结分析(范文)
![锂离子电池内阻偏大总结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954e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d.png)
锂离子电池内阻偏大总结分析(范文)第一篇:锂离子电池内阻偏大总结分析(范文)因锂离子电池制作生产工艺较复杂,大小工序多达100多道,影响锂离子电池内阻的因素也非常多。
其实大多数是工艺和过程操作影响,所以经常出现相同材料,相同型号因为制作工艺不同每个厂家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也千差万别,就算相同一厂家,相同材料,相同工艺,相同材料,相同批次生产出来的电池内阻也有很大的区别。
影响液态锂离子电池内阻的主要因素如下:工艺方面⑴、正极配料导电剂过少(材料与材料之间导电性不好,因为锂钴本身的导电性非常差)。
⑵、正极配料粘结剂过多(粘结剂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绝缘性能较强)。
⑶、负极配料粘结剂过多(粘结剂一般都是高分子材料,绝缘性能较强)。
⑷、配料分散不均匀。
⑸、配料时粘结剂溶剂不完全。
⑹、涂布拉浆面密度设计过大。
⑺、压实密度太大,辊压过实。
⑻、正极耳焊接不牢,出现虚焊接。
⑼、负极耳焊接或铆接不牢,出现虚焊,脱焊。
⑽、卷绕不紧,卷芯松弛。
⑾、正极耳与壳体焊接不牢固。
⑿、负极极耳与极柱焊接不牢。
⒀、电池烘烤温度过高,隔膜收缩。
⒁、注液量过少⒂、注液后搁置时间太短,电解液未充分浸润⒃、化成时未完全活化。
⒄、化成过程电解液外漏太多。
⒅、生产过程水分控制不严格,电池膨胀。
⒆、电池充电电压设置过高,造成过充。
⒇、电池贮存环境不合理。
材料方面(21)、正极材料电阻大。
(22)、隔膜材料影响(隔膜厚度、孔隙率小、孔径小)(23)、电解液材料影响。
(电导率小、粘度大)(24)、正极PVDF材料影响。
(量多或者分子量大)(25)、正极导电剂材料影响。
(导电性差,电阻高)(26)、正负极极耳材料影响(厚度薄导电性差,材料纯度差)(27)、铜箔,铝箔材料导电性差或表面有氧化物。
(28)、盖板极柱铆接接触内阻偏大。
(29)、负极材料电阻大。
其他方面(30)、内阻测试仪器偏差。
(31)、人为操作。
(32)、环境。
第二篇:锂离子电池内阻偏大及循环性能差的原因总结磷酸铁锂电池内阻偏大的原因总结工艺方面1、正极配料导电剂过少(材料与材料之间导电性不好,因为锂钴本身的导电性非常差)。
大尺寸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生热分析与实验
![大尺寸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生热分析与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b7533d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2.png)
大尺寸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生热分析与实验宋新南;叶海军【摘要】针对大尺寸锂离子电池发热量大,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热安全性问题,以45 A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建立了包括极柱、内芯、外壳等部件的锂离子电池单体几何模型.考虑到温度和放电深度对电池单体内阻的影响,使用Bemardi模型计算出锂离子电池的生热速率,研究了电池单体在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温度下的温升变化情况,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倍率越大,温度越低,电池的温升速率越快,温度变化越大.【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9(043)002【总页数】4页(P234-237)【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放电;生热速率;仿真;温升【作者】宋新南;叶海军【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优势让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1]。
随着电池比功率的增加,产热量也随之增加,温度过高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
近几年发生的电动汽车电池爆炸燃烧的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对电动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考虑空间利用率和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特点,目前纯电动汽车采用方形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趋势。
CHEN等人首先提出了方形锂离子电池的三维模型,考虑到了电池外壳的热阻与热容量对电池散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单体放电结束后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最高温度出现在中部偏下的部位,通过强制对流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最高温度,但是会降低电池温度的均匀性。
张松通[3]等人研究了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电池的温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在放电初期和放电末期的产热速率较高。
Veth等[4]对50 Ah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了热特性分析,研究发现:电池组的单体电池温度梯度随放电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单体的高温区域偏向于负极极耳一侧。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ad903f0b4c2e3f572763be.png)
解液 的反应 温度 比较高 , 12 附近开始缓慢 分 在 7℃
华南 理工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业 务费项 目(0 9 Z 0 0 9 资助 。 2 0 Z 00 2 ) 原稿收 到 日期 为 2 1 5月 3日, 0 1年 修改稿 收到 日期为 2 1 年 6月 6日。 01
汽
车
工
程
21 0 2年 ( 3 第 4卷 ) 4期 第
图 2 方形锂 电池
() 4 代入 式 ( ) 3 得
『 = T U O g ib / T a ,
动力 锂 电池有 卷绕 型 和层 叠 型两 种 , 绕 式 电 卷 芯 的制 作工 艺简 单 , 生产 速 度 快 , 构 紧凑 , 结 电池 的 比能量 密度 高 , 是 由于极 片过 长 , 极 片 的要 求 较 但 对 高 , 电流 放 电性 能 和散热 性 能较差 ; 大 而层 叠式 电芯 具有 大 电流放 电性 能 好 , 内阻低 , 热 快 , 状 易 改 散 形 变等优 点 , 电池制 作 比较费 时 , 端 夹板 的增加 使 但 两
离 子 电池 的温 度会 发 生 剧 烈 的 变 化 。 因此 , 近来 锂
旦发生 , 容易造成热失控 。例如对于钴 酸锂体系电
池, 当温度 超过 安 全 限值 (5 % ) , 10 时 由于 隔 膜 的热 稳 定性 及 电解 液 和 正极 剧烈 的 氧化 反 应 等 原 因 , 极 易 造成 电池 起 火或 者爆 炸 。
t o n h tu t r fb te ,a h i a t r fe t h h r ls f t fbatr r nay e he r a d t e sr cu e o at r y y nd t e man f co s afc i t e t e ma aey o te a e a lz d.On t i ng y h s
锂离子电池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锂离子电池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c99e1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6.png)
测试工具2020.11锂离子电池容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赵相泽(云南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容量不同的问题,以18650锂离子电池作为测试对象,把受试锂离子电池放入高低温潮热试验箱内,在-30°C〜409间设置不同的温度对其进行储存,使锂离子电池的温度与髙低温潮热试验箱内的温度保持一致,然后通过蓝电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容量测试,在1O°C〜40Q之间容量变化不大;而在O°C〜1CTC之间容量变化较为明显;-3(TC〜(TC之间容量变化非常明显,-30°C时的容量仅为常温(25-C)时的58%左右。
测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容量有直接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锂离子电池容量也在变化,在-309〜40°C间温度越高容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容量;环境温度;放电深度;时率放电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apacity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dAmbient TemperatureZhao Xiangze(Yunn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Inspection Institute,Kunming Yunnan,650031) Abstract;For the issue of different capaciti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t different ambient temperatures,the18650lithium-ion battery was taken as the test object,and it was placed in a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hot flash test chamber,then sto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etween-30°C and40°C to keep its temperature consistent with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hamber.After which,the capacity test was conducted with the use of the land battery test system.The capacity change was not significan t between10°C〜40°C,which was more obvious bet w een0°C〜10°C.The capac i t y change was very obvious bet w een-30°C〜0°C,and the capac i ty at-30°C was only about58%of t h at at normal temperature(25°C).The test resuIts show that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apacity of the lithium-ion battery.With the change o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the capacity also changes.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between-30°C〜40°C,the greater the capacity,and vice versa. Keywords:Lithium-ion Battery;Capacity;Ambient Temperature;Depth of Discharge;Time-rate Discharge0引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是在环境温度为159〜35Q之间测定的m,是一个相对量,当测试环境不同时其容量也不同。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温升速率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温升速率](https://img.taocdn.com/s3/m/a198bda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a.png)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温升速率说到锂离子电池,咱们平常可离不开它,手机、笔记本、平衡车,甚至电动汽车,都在悄悄地靠它充电呢。
你可能会觉得,锂离子电池挺靠谱的,充电快、续航长,可为什么总是听说它们“爆炸”啊、热失控什么的?你别小看这个“热失控”哦,别看名字听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它可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感”。
说白了,就是电池在某些情况下会因为温度升高,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搞得电池像是要发火一样,直接变成“热锅上的蚂蚁”,啥也控制不住了。
一旦锂电池发生热失控,温度就会飙升,速度那是杠杠的,简直比某些人做事时的冲动还要迅猛!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想象一下你在家里做饭,锅里一开始煮的是水,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突然有一天你忘记开火了,水变得越来越热,锅底也跟着发烫,结果锅盖砰的一声就被冲飞了。
其实锂离子电池也是类似的,它会经历一个温度逐步升高的过程,直到某个点,电池里的化学反应开始加速,压力骤然增加,连电池的外壳都可能会被炸裂,电池的内容物可能会泄露出来,甚至冒烟起火!说实话,简直让人有点头皮发麻,吓得你从椅子上跳起来。
那这个“温升速率”到底是什么鬼?简单来说,它就是锂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温度上升的速度。
这个速度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温度上升得太快,电池就根本来不及散热,化学反应越加剧,后果就越严重。
你可以想象,就像煮开水的速度,如果火候掌握得不对,水没多久就会溢出来,弄得一团糟。
而在锂电池的世界里,热失控也是如此。
它从电池内部的微小变化开始,温度一点一点地上升,直到最后爆发。
至于这个过程有多快,嗯,不容小觑,最快的速度甚至会让你眼睛眨一下就错过了。
说实话,这个问题在一些高压、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中更是个麻烦。
你想想,电动汽车的电池可比我们日常手机电池大得多,电量也高得多。
更有意思的是,电池一旦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工作,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棘手。
这可不是说把电池放在高温的太阳底下就完事了。
你知道嘛,电池内部其实是有一定的温度限制的,超出了它的舒适区,它就会像个暴脾气的人,立马爆发。
磷酸铁锂电池内阻与温度关系
![磷酸铁锂电池内阻与温度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8a877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5.png)
磷酸铁锂电池内阻与温度关系
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与温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低温条件下,电池内阻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内阻逐渐降低。
在-20℃的低温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的直流内阻甚至可以达到常温25℃时的3倍,甚至达到高温55℃条件下的4倍。
随温度上升,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欧姆内阻、极化内阻均下降,且不同温度下欧姆内阻变化率高于极化内阻变化率,低温下欧姆内阻变化率大于高温下变化率。
因此,在低温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能力会比正常温度小得多,放电效率也会显著降低。
在温度高于40℃或者低于0℃时,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效率也会显著降低。
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在冬天需要在低于0℃的环境下运行的情况,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内阻的低温特性进行充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磷酸铁锂电池的相关书籍或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机制分析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443f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4.png)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机制分析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温度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提高其性能表现,并且为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锂离子电池温度对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以及内部机制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进展。
1.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电化学反应速率和电荷传输速率。
在较低温度下,锂离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容量下降。
而在较高温度下,虽然反应速率加快,但电解液的蒸发和固体电解质的溶解加剧,容易导致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问题。
2.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循环寿命是指电池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持续进行循环充放电的次数。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中溶剂的蒸发速率加快,会导致电池容量和电化学性能丧失;锂离子电池中负极材料的稳定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导致材料的结构破坏和容量衰退;锂离子电池在高温下易发生副反应,例如氧化脱水等,导致循环寿命缩短。
3. 温度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锂离子电池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容易引发热失控、爆炸等安全问题。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释放更多的热量,甚至引发锂互连等火灾;而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电池内部锂离子的固结,降低电池的导电性能和容量。
因此,保持锂离子电池工作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
4. 锂离子电池温度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可以显著提高其容量和循环寿命,但同时会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研究人员研发了多种新型电解液和材料,以提高电池在高温下的安全性能。
此外,一些研究还深入研究了锂离子电池中温度与电池内部反应动力学、电解液的溶解度以及界面电化学等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反应,会有副反应热产生。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这部分
热量几乎为零。因此对于锂电池,我们可以只考虑剩下的三部
分热量[5]。
(1) 反应热(即 peltier 热):
Q1=Q/F×3 600×I=0.037 3QI=0.010 4QI (W)
式中:Q 为化学反应过程正负极产热量代数和,kJ/mol;F 为法
和 3.0 C 倍率下分别达到 48.8 ℃和 84.1 ℃,电池放电倍率越 大电池温升越明显,特别是以 3.0 C 持续放电后电池温升较 高,对电池性能会有较大影响,将图 3(a)、3(b)和 3(c)对比后可 以得出电池温升随 SOC 减小逐渐明显。
式中:V 为电池单体几何体积,m3。
2.1.3 数学导热方程
∂(ρc t)
计算电池三维非稳态导热方程为:
= ∇⋅ λ∇t + q 。
边界条件:−
λ
dt dx
|
=
=
h(t
|
=
−t
∂τ ) , l =78.25 mm,t0 =tf=20 ℃。
2.2 模拟计算
R/R0=-2.13-4.25 S+4.52×103/T+0.27 S2-1.88×106/T2+
0
10
50
1.2
1.1
1.0
0.9
0.8
0.0
0.2
0.4
0.6
0.8
1.0
SOC
图 1(b) 内阻随 S O C 变化曲线
Fig.1(b) P erform ance ofinternalresistance on S O C
1.2 综合拟合电阻变化趋势
将上述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拟合,可以得出电池内阻随温 度和 SOC 综合变化趋势(图 2),并得出综合拟合方程:
/s
图 4(b) 2.0 C 放电下,中心温度曲线
Fig.4(b) C enter pointcurves at2.0 C
100
80
60
R=C
100%
30%
15%
40
t/
20
00
2 000 4 000 6 000 8 000 10 000
/s
图 4(c) 3.0 C 放电下,中心温度曲线
Fig.4(c) C enter pointcurves at3.0 C
x
/mm
图 3(a) 100% S O C 时,中心线上温度曲线
Fig.3(a) C enter line curves at100% S O C 100
80
R=C
1C
2C
3C
60
40
20
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x
/mm
图 3(b) 30% S O C 时,中心线上温度
1.1 不同工况下电池内阻变化趋势
内阻是动力电池的重要参数。电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 池结构等因素对内阻均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电池内阻与温 度及 SOC (state of charge) 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以某型号 3.7 V/10 Ah 锰酸锂动力电池为样品,采用脉冲放电法测定不同温 度和 SOC 工况下内阻的变化。实验数据及趋势如图 1 和 2 所 示。其中 R 为电池内阻,R0 为电池标称内阻(25 ℃,0% SOC)。
Fig.3(b) C enter line curves at30% S O C
129
2010.2 V ol.34 N o.2
研究与设计
100
80
R=C
1C
2C
3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
t/
40
20
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x
/mm
图 3(c) 15% S O C 时,电池中心线上温度
图 1(a),电池内阻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温度低于 10 ℃时,电池内阻随温度升高下降趋势明显,在高于 25 ℃ 时,电池内阻基本趋于稳定。图 1(b),电池内阻随 SOC 变大呈 下降趋势,当 SOC 小于 40%时,电池内阻随 SOC 变大下降明 显,在电池 SOC 大于 40%时,电池内阻基本趋于稳定。
1.30
0% SOC 15% SOC 30% SOC 100% SOC
R/R
电池实际内阻是指电池在工作时,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所
1.20
受到的阻力。电池内阻大,会产生大量焦耳热引起电池温升导
1.10
致电池放电工作电压降低,放电时间缩短,对电池性能、寿命
等造成严重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爆炸[3]。
1.00
againsttem perature and capacity change w as obtained. B ased on the equation, the m athem aticalm odelto sim ulate the situation ofthe single battery tem perature rising ata constantresistance and variable resistance w 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stance has a significant im pact on battery tem perature rising under the decided conditions.The battery tem perature rising w illhave a larger calculation error ata constantresistance. K ey w ords:Li-ion batteries;resistance;tem perature rising
QZ=0.010 4QI+I 2Rtd (W)
根据文中所得到的结果可以知道当电池温度达到 70~
80 ℃时,反应热占了电池总产热量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而在
小于上述温度放电时,焦耳热占的比重比较大。一般锂电池的
正常工作温度为-20~55 ℃,因此,锂电池正常工作的发热
量可以简化为:QZ=I 2Rtd (W),则单位体积电池自身发热功率: qv=(I 2Rtd)/V (W/m3)
电池的内阻是电池最为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它是表征 电池寿命以及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是衡量电子和离子 在电极内传输难易程度的主要标志。内阻初始大小主要受电 池的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衡量电池性 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电池内阻分为欧姆 内阻和极化内阻。欧姆内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 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极化内阻是指电化学反应时由 极化引起的电阻,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电阻[2]。
0.80
−20
−5
10
25
40
55
t/
图 1(a) 内阻随温度变化曲线 Fig.1(a) D ependance ofinternalresistance on
tem peratures
2010.2 V ol.34 N o.2
128
R/R R/R
R/R t/ t/
ÁÁÁÃÂÁÂÁ研究与设计
1.3
−15
30 27
t/
24
R=C
100%
30%
15%
21
18
150
2 000 4 000 6 000 8 000 10 000
/s
图 4(a) 1.0 C 放电下,中心温度曲线
Fig.4(a) C enter pointcurves at1.0 C
60
50
t/
40
R=C
100%
30%
15%
30
20
100
2 000 4 000 6 000 8 000 10 000
ZHANG Zhi-jie, LI Mao-d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1 动Á力电池内阻 A bstract: The internalresistance ofpolym er lithium battery w as tested and the fitting equation ofinternalresistance
额定电压:3.7 V;电池容量:10 Ah;电池组外型尺寸:长 度 156.5 mm,宽度 59.5 mm,厚度 9.2 mm;电池标称内阻: R0=15.0 mΩ;电池组的物性参数为:ρ=2 540 kg/m3,Cp=1.65 kJ/ (kg·℃),λ=0.345 W/(m·℃);电池初始温度:t 0=20 ℃;电池周 围流体温度:tf=20 ℃。
20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于石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 汽车工业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几 乎零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等突出的优点,是当今解决能源、环 保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无疑成为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车的性 能,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技术一直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要课题, 受到广泛关注[1]。
Fig.3(c) C enter line curves at15% S O C
2.2.2 不同放电倍率下非稳态放电时电池温度
不同放电倍率下非稳态放电时电池温度如图 4。
由上述图线可知:
(1)由图 3(a)、3(b)和 3(c)可以看出,在电池稳态持续放电
后,1.0 C 倍率下电池中心稳定温度最高为 27.2 ℃,在 2.0 C
换热系数[4]的确定:各面换热系数 h 由对流和辐射换热系 数组成,由失算迭代法确定,h=8.75~11.71 W/(m2·K)。 2.1.2 电池发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