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3、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4、消费倾向定义①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②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5、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7、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9、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西方经济学 考点总结 宏观
经济政策含义和目标:含义: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他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财政政策的定义,构成,工具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构成:政府收入和支出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指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收入:税收,公债。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主要增值税)。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的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
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②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③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④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4.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6.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9.货币需求动机:①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③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0.流动偏好陷阱,即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保罗·萨 缪尔森、罗伯特·索洛等。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学方法论、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构建和政策分析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 地位。
2024/3/24
2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基本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是不完 全的,存在着各种摩擦和失灵现象。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 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经济稳定和 增长。同时,他们也强调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认为两者应该 相互补充。
西方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2024/3/24
1
目录
• 微观经济学基础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际经济学基础 • 发展经济学基础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观点
2024/3/24
2
01
微观经济学基础
2024/3/24
3
需求与供给
2024/3/24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 动。
主要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詹 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主要贡献
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经济学、公 共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 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对政 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 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2024/3/24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8
01
经济增长的定义、度量及影响因 素
02
经济发展的含义、目标和评价指 标
2024/3/2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差 异
03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政 策措施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统计注意事项:第一,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
第六、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 X=出口 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公式:=-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用,还是,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
2.国民收入:广义:泛指、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 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 发展趋势不 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 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 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 价格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的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 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 国家必然会采取各 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 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 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
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 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 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 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 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 =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西方经济学宏观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其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4、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也可以说: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7、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8、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护财富的倾向。
流动性偏好对货币产生的需求分为三种:交易动机、预防(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9、资本边际效率(MEC)(r):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10、投资边际效率(MEI):考虑增加投资后,资本品价格上涨后的r(由于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所学知识点总结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如家庭、企业等)及其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在微观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比如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市场结构、效用理论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1.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表明了在一定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从需求曲线上可以看到,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
需求理论还涉及到一些相关概念,比如替代品、互补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等等。
2. 供给理论供给理论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上可以看到,当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上升,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下降。
供给理论也涉及到了一些相关概念,比如生产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等。
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某一特定行业中的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等等。
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价格、产量、市场利润等因素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4.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者服务的偏好程度。
效用理论强调了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考虑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其核心概念包括边际效用、偏好曲线等等。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人们可以对经济体系中的个体行为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方面的学科。
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常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比如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等。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一些概念和理论进行简要介绍。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十二章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
货币通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消费C 投资I 政府支出G 净出口NX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
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4) 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5) 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国民收入循环图十三章⏹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西方经济学重点 宏观
29、增加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膨胀性财政政策都使IS右上方移;增加储蓄s、税收t,紧缩性财政都使IS左移。
30、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31、LM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曲线上的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向右上倾斜。m=L=L1(y)+L2(m)=ky-hr,当m一定时,L1增加则L2减少,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L1 是货币的交易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L2是货币的投机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LM表达式r=(ky-m)/h
2023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要简答题
1. 最终产品:最终一种购置人购置所消费或一国在一年内所新发明旳价格和。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定期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3. 存量:一定期点上存在旳变量。
流量:一定期期内发生旳变量。
4.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旳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旳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5.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后所得到旳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酬劳,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旳总和。
6. 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旳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旳那部分价值旳一种赔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赔偿旳措施称为折旧。
重置投资:用于赔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旳资本设备旳投资,亦即折旧。
7. 名义(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旳当年价格计算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8.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旳价格计算出来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9.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旳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旳收入恰好等于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旳支出。
10. 投资乘数:收入旳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旳投资支出旳变化旳比率。
1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步以相等数量增长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旳比率,它旳值为1。
12. 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恰好使一项资本品在有效期限内各预期收益旳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旳供应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3. 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旳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 = s, 从而市场是均衡旳。
向右下倾斜14. 流动性偏好:人们处在对现金流动性最强旳偏好以牺牲利息为代价而手中持有一定数量旳货币。
15. 凯恩斯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乐意持在手中旳状况。
16. LM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旳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应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格式十二章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
货币通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
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4)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5)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国民收入循环图十三章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APC和MPC的关系:在现行消费函数下APC>MPC乘数或支出乘数: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消费乘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主性消费变化也会产生乘数效应。
凯恩斯的第一基本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凯恩斯主义认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不变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越来越小。
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右上方上升但其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
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推导均衡条件:Y=ES=I计划总产出=计划总支出在两部门经济条件下E=C+I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推导E=C+I+GY-T+Tr=Yd=C+S在定量税下T=T0Yd=Y-T0+Tr在比例税下:T=T0+tY,t为税率Yd=Y-(T0+tY)+Tr=(1-t)Y-T0+Tr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比例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投资乘数YY t23IIII23I(1)1I1IY1YYk c111 三部门的乘数定量税下的均衡收入Y I G1T0Tr消费乘数Y1k cY11 府购买支出乘数(kg)Y1 Gk gYG 11税收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引起的收入变化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净税收变化量的比率。
Y G1T0TrG(TTr1)由于政府收入和支出同量变化,所以GT0T rWORD格式Y GGYYGk11G(TTr)YIG1(1Tt)Tr比例税下:11kk i c1(1)1(1t)tk g1 1(1 t )k tr1(1t)四部门乘数十四章资本边际效率(MEC):/预期收益率是一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和残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IS曲线的政策机理货币M 0=硬币——通货 M 1=M 0+活期存款—货币 M 2=M 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货币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时,货币 流动性的偏好趋向大。
(这是凯恩斯的第三基本 心理定律) 投资的决定因素 (一)实际利率 (二)收益预期 (三)险 资本减规律:人们预期从投资率(即预期利润 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来的资本数量扩大而——凯恩斯 的第二基本心理定律 IS 曲线两部中的IS 曲线 Iedr Y 111令Aek i11WORD格式AdrYk i11(Adr)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定量税情况YI G1 TTre G1 TTr1dr令AeGT0TrAdYrk i11(A dr)Y1 A(1 t ) 1d(1 t )rki(A dr)IS曲线的几何推导货币需求包括哪些(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量:(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投机性货币需求量:(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债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货币市场均衡计算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MLm或者LPWORD格式十五章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货币政策:政府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3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私人支出减少进而降低收入的情况4财政政策的效果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的效果会随着IS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的效果会随着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5货币政策的效果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货币政策的效果会随着IS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小IS曲线斜率不变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又会随着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反之,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小。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用的政策效应8宏观经济政策四个基本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第十六章1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2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3自然失业率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4失业的类型磨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所引致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5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6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7自动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⑴政府税收。
税率不变的条件下:经济萧条→Y↓→Yd↓→T↓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Y↑→Yd↑→T↑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⑵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萧条→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减少较少以避免更大的有效需求不足;通货膨胀→失业率↓→TR↓→可支配收入增加较少抑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类似于失业保障支出的机制。
现实观察: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是有限的。
原因: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乘数较小,难以平抑比较剧烈的经济波动。
结论:人为的政策是必要的。
8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定义:为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应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
也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当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减少政府税收当经济膨胀时,采取紧缩性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增加政府税收局限性;时滞问题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达到预定目标需要的时间外来的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挤出效应9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
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10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以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的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11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是由政府规定的,这一比例为法定准备金率。
12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13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是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14十七章1计划总支出就是总需求2总需求函数反映了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3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反映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当价格水平不变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使总需求AD曲线向右平移。
原因: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在同一价格水平下IS曲线向右平移,国民收入增加,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因此AD曲线向右平移。
反之,紧缩性财政政策使AD曲线向左平移5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结论:当价格水平不变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需求AD曲线向右平移;原因:当价格水平不变时,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即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使LM曲线向右平移,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因此AD曲线向右平移。
反之,当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AD曲线向左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