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养殖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2012 第8期总第25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8T o tal N o.258
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养殖业
周英海1,夏淑艳1,周 闯2
(1.吉林省梨树县畜牧业管理局,吉林梨树县 136500;2.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生猪养殖模式,阐述了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走生态养殖之路的内涵、模式,提出了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生猪;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8—0013—01
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世界上几乎一半的猪养在中国,但大多数仍是农户分散饲养,传统的养猪业生产模式在中国传承了大约2500年。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规模化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猪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1 目前生猪养殖模式
中国的养猪主产区基本上就是产粮地区,最大的主产区是西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这四大主产区,有各自的优点,各自的养殖模式也不一样,目前主要有三种规模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专业的母猪养殖户、自繁自养养殖户。按照养殖规模的大小分为农户零星养殖,农户在房前屋后自建猪圈,养殖1~5头;农村小规模养殖,包括自办小型养猪场和进入养殖小区的农户两部分,以商品生产为养殖目的,以养猪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1年饲养50头以上到1000头以下不等。规模化养猪场,最小养殖规模为年出栏1000头以上,多则出栏上万头。规模养殖场的兴起,解决了养猪业发展的品种优良化、良种种苗供应、肉猪批量销售的问题,成为带动养猪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空气、水源、土壤、作物等造成污染,规模化猪场最主要的污染物是粪尿、污水及其所产生的恶臭。根据专家的评估,按污染负荷折算,一头猪相当于10口人,10只鸡相当于7口人,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或破坏[1]。
2 生态养殖理念的提出
依据我国国情和全球经济环境,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节约型、生态循环型、劳动力密集型基础之上,让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养殖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养猪业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生态养殖是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循环经济理念,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养殖业发展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子仪先生指出[2],许多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线性经济必须向以可持续发展(开源)与持续消费(节流)为指导思想的循环经济方向作战略转移。因此面对养猪业的问题,在我国实行生态养殖,将畜牧业养殖、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实现高效、优质、安全、环保生猪养殖的时代要求。
3 生态养殖的特征
生态养殖遵循循环经济原理[3][4],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强调利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利用最小的成本保护坏境,以资源投入最少的“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小的“无害化”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消除养殖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尖锐冲突。4 生态养殖模式
4.1 在养殖方面实行“猪—沼气—牧草(林)”的养殖模式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生态养殖模式主要特征是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养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态链上,其中分解环节是最主要的瓶颈。“猪—沼气—牧草(林)”的养殖模式是目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养猪场环境达到零排放,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开展。该模式采用现代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以养殖废弃物为原料,配以多功能发酵菌,通过厌氧发酵和连续池式发酵,使畜禽养殖废弃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处理,经过除臭、腐熟、脱水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成分;然后利用气体分离装置把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沼气可以做为再生能源利用,上层液体可以作为植物利用的矿物质营养成分。下层泥浆与其他肥料混合作为有机肥料,能够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在粮食和饲料紧缺的形势下,养殖粪便是有待开发的巨大饲料再生资源。生猪粪便通过运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保型处理,在不污染环境的同时,能获得大料优质的动物蛋白饲料。
4.2 生产方面实行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公司+标准+技术+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5],其中龙头企业是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育种、科研、技术服务、培训一体的高新技术型龙头企业,公司有安全饲料生产基地、种猪繁育基地、商品猪养殖基地、猪肉深加工基地和安全食品营销公司。公司跟农户之间尽可能形成一种稳定(下转第15页)
收稿日期:2012-02-23
李志勇・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2012年第8期
点偏低、规模偏小以及广泛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企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很难得到充分的发育。其次,内蒙古各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倾向。一些企业经营者不甘心做配角,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产利润,还要有商业利润,既想在上游产品赚钱,又想在中间产品和成品销售中盈利。结果,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而且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2 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措施
2.1 要加强引导、完善政策
政府作为企业集群发展的外源动力,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对集群进行行为控制,做好长远规划,但要切忌政府包办、直接管理和干预,将政府控制职能逐步让位于引导与服务的职能上来,积极建立政府引导机制。研究出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2.2 要科学布局、理性推进
按照企业集聚的一般规律,既要以发展横向一体化为主的企业集群,又要发展以纵向一体化为主的企业集群。在发展大产业集群同时,密切关注小产业集群发展。只要市场有一条缝,企业就会在市场夹缝中顽强地成长起来,积小成大,积少成群。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良性互动发展至关重要。政府要尊重企业意愿,正确引导,搞好服务,绝不能为了“集群”将企业简单地赶进工业园区。
2.3 要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条件,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
积极推进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电力、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对产业园区的有效覆盖。加快推进重大交通、电网项目建设,构建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大容量、长距离的电力外送通道。2.4 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集群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也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使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出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
2.5 要加强中小企业集群区域行业协会的建设
依法设置和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既可维护中小企业集群信誉,提高集群企业自身素质,又可使企业集群内部及集群与金融机构、与政府机构、与其他相关投资机构等方面的协调更为有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各方面之间的协调作用,在疏通企业集群融资渠道及提高融资效率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同时有效预防产业集群内由于其产品的相似性,有可能会发生低价位、低品质排挤优质产品的柠檬现象,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提高产品质量,为群内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2.6 要积极培育企业集群核心人才
集群内企业在产业集群中有机会获得潜在的贸易竞争优势,但如何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变成现实的,这就需要企业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打破以血缘、亲缘、地缘为基础的私人关系,加上利益导向形成的家族制网络结构,需要这些人才将集群潜在竞争优势转化成现实。从长远看,企业自身离不开既懂业务、懂管理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核心人才。积极培育企业集群内的核心人才,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的长远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人才的力量,中小企业集群才能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长久的推动作用。
(上接第13页) 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无偿帮助农户进行猪舍选址、有偿提供优质优价饲料和商品猪或种猪,无偿进行饲养技术培训、指导、以高于市场价10%~15%进行成品猪全部回购等。
5 生态养殖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
养殖业发展规划是解决养殖业无序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养殖业发展规划.划出禁养区和可养区。同时在一定区域内使养殖资源和生产要素重新整合,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业布局。通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中心的高科技成长企业,对具有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充分利用科技支撑推动养殖业实现生态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6 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建议
发展生态养殖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建设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意义。在实行生态养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贯彻循环经济的原则,实现资源化目标,将生猪养殖纳入整个农村种植业的生产体系中,防治养殖污染,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树立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要推动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研究养殖废弃物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区域示范养殖场,完善配套措施,推广示范适合一定区域的养殖技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 刑廷铣.畜禽生产与生态环境污染与畜牧业持
续发展[J].饲料工业,2002,23(7):11~15. [2] 周元军.规模化猪场粪尿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
护问题[J].家畜生态,2003,24(3):71~73. [3] 潘两璋.经济的畜禽养殖发展思路[J].家畜生
态,2004,25(4):8~10.
[4] 张瑛.实现生态养猪走标准化之路[J].中国畜
牧杂志,2005,(5).
[5] 林代炎,叶美锋.规模化养猪场粪污循环利用
技术集成与模式构建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
学报,2010,(2):38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