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设计要求2.1 传热需求2.2 材料选择2.3 设计参数①换热面积②压降限制③管子尺寸④工作温度3.热管换热器基本原理3.1 热管换热器工作原理3.2 热管换热器的优点和应用领域4.设计计算4.1 换热器传热计算①热传导模型②热阻计算4.2 管子尺寸计算4.3 热管液体填充计算4.4 压降计算5.设计方案5.1 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①整体结构②管板结构③热管布置5.2 材料选用及制造工艺6.工程图纸6.1 总装图6.2 管板图6.3 管子图6.4 附件图7.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7.1 安装步骤7.2 操作须知7.3 维护保养附件:1.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图纸2.材料选择与使用说明书3.设备运行参数记录表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2.传热需求:根据工况和热流量确定的需要传热的要求。
3.材料选择:根据工作条件和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设计和制造。
4.设计参数: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参数,如换热面积、压降限制等。
5.工作温度:换热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温度范围。
6.热传导模型:用于计算热管换热器传热效果的数学模型。
7.热阻计算:通过计算换热管道和外界之间的热阻来评估传热效果。
8.管子尺寸计算:根据传热需求和阻力要求,计算管道的尺寸。
9.热管液体填充计算:根据液体性质和工作温度,计算填充液体的数量和性质。
10.压降计算:根据流体流速和管道尺寸计算流体流经换热器时的压降。
11.设计方案:根据1.2节的目的和设计要求,提出符合要求的热管换热器结构设计。
12.制造工艺:制造热管换热器时需要采用的工艺方法。
13.总装图:热管换热器的整体结构图。
14.管板图:热管换热器中管板的结构图。
15.管子图:热管换热器中管道的结构图。
16.附件图:包括安装附件和连接管件的结构图。
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换热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介质之间热量交换。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轻工、机械等领域。U型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它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密封面少,且U形换热管可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一般高压、高温、有腐蚀介质走管程,这样可以减少高压空间,并能减少热量损失,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图4-6
接管位置
图4-7
偏心载荷简化图
图4-8
设备质心计算简化图
图4-9
支座
图4-10
耳式支座安装尺寸
图4-11
载荷近似计算简图
插
表
插
表
表2-1
钢板许用应力
表2-2
钢管许用应力
表2-3
锻件许用应力
表3-1
EHA椭圆形封头型式参数
表3-2
EHA椭圆形封头质量
表3-3
低铬钼钢弹性模量
表4-1
This design mainly based on GB150 "steel pressure vessels"and GB151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 the main pressure parts of the equipment was designed and strength calculation, but also with HG/T20615 "steel pipe flange", JB / T 4712 "containers bearing" pressure vessels and other relevant standards, the design of other components, he finally completed the methanationⅡty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
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及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目录1.引言2.设计目标3.设计计算3.1传热需求计算3.2材料选择3.3热管尺寸计算3.4换热面积计算4.设计结果4.1热管尺寸4.2换热面积5.结论1.引言2.设计目标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热量传递需求的热管换热器。
具体设计目标如下:-传热效率高,热量损失小;-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和维护;-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3.设计计算3.1传热需求计算根据所需传热功率和热传导方程,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传热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Q=U*A*ΔT其中,Q为传热功率,U为传热系数,A为换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和需求,可以确定传热系数和温度差。
3.2材料选择根据工作温度和压力,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热管换热器的制造。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铜、铝等。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材料的导热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成本等。
3.3热管尺寸计算热管的尺寸设计主要包括直径、长度和分段数等。
热管的直径与流体的流量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流量计算得出。
热管的长度与传热效果有关,需要根据传热需求和热管材料的导热性能计算得出。
分段数的选择主要考虑热管结构的复杂度和制造成本。
3.4换热面积计算根据传热功率和传热系数,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Q/(U*ΔT)其中,A为换热面积,Q为传热功率,U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度差。
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和需求,可以确定传热系数和温度差。
4.设计结果4.1热管尺寸根据具体的传热需求和热管材料的导热性能,计算得出热管的直径为XX mm,长度为XX mm,分段数为XX。
4.2换热面积根据传热功率和传热系数,计算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为XXm²。
5.结论本设计通过计算得出了一台满足特定条件下的热管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这个设计可以满足传热需求,并具有高传热效率、小体积和耐腐蚀等特点。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流体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压力煤油10tℎ⁄180℃40℃1MPa 水?tℎ⁄20℃40℃0.5MPa 一.热力计算1.换热量计算Q=m1∙C p1∙(T1−T2)=100003600∙2100∙(180−40)=817.32KJ/s 2.冷却剂用量计算m2=QC P2∙(t1−t2)=817.32∙1000 4183∙(40−20)=9.77KJ/s由于水的压力较之煤油较大,黏度较之煤油也较大,所以选择水为壳程,煤油为管程。
3.换热面积估算∆t1=|T1−t2|=140℃∆t2=|T2−t1|=20℃∆t m′=∆t1−∆t2ln∆t1∆t2=140−20ln14020=61.67∆t m′——按纯逆流时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t m=ε∆t∙∆t m′ε∆t——温差矫正系数ε∆t=φ(R.P)R=热流体的温降冷流体的温升=T1−T2t1−t2=180−4040−20=7P=冷流体温升两流体的初始温差=t2−t1T1−t1=40−2080−20=0.16查图d o−−换热管外径,mL=38.1320∙4∙π∙0.019=7.98m考虑到常用管为9m管,为生产加工方便,选用单程管长8m又考虑到单程管长8m会使得换热器较长,在选取换热器壳体内径时,尽量选取较大的,以保证安全,因此换热器内部空间较大,故选用较为宽松的正方形排布。
换热管材料由于管程压力大于0.6MPa,不允许使用焊接钢管,故选择无缝冷拔钢管。
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1999选取常用管心距p i= 25mm;分程隔板两侧管心距p s=38mm按下图作正方形排列选择布管限定圆直径D L=D i−0.5d o=400−10=390mm由布管限定圆从《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选定工程直径DN=400mm的卷制圆筒,查得碳素钢,低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8mm,高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3.5mm圆筒厚度计算:选用壳体材料为现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的常用材料Q345R,为一种低合金钢。
毕业设计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学号:毕业设计说明书U型管换热器设计U tube heat exchanger design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化工设备与机械班级学生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刻年月日至年月日摘要换热器是许多工业部门普遍应用的工艺设备。
设计中考虑操作条件及介质的特性,本设计采用U型管式换热器结构。
该设备适用于温差不大,壳程流体清洁,不易结垢拆卸、清洗的场合。
在设计进程中,依照GB151-1999《钢制U型管式换热器》对换热器依次进行工艺计算、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强度计算,最后完成专题讨论。
其中在强度计算中,按照温差具体的数值,对膨胀节的需要进行计算。
本设计每层管子排列方式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这种方式在相同的管板面积上可排较多的管子,且管外表面传热系数大。
但由于是双管程结构,所以在分程隔板两边采用矩形排列。
最后经检测该台换热器是不是知足介质换热的需要。
关键词:换热器;U型管式;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计算ABSTRACTThe heat exchanger is the techniques equipment widely used in many industrial departments. In the design it uses the fixed tube plate type of the heat interchanger structure,because of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and the medium characteristic. This equipment is suitable w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not big,the shell regulation fluid is clean,or the fraze,disassembling or cleaning for the heat exchanger is not easy.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the technological design,the structural design(material shaping) and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 must according to the GB151-1999"Steel SystemShell Type Heat interchanger",finally it completes the seminar. In the strength calculation,it must be computed for the require of the part of inflat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concrete value ot the the design the way of each pipe arrangement uses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 arrangement,this method may arrange many pipes in the same tube plate area,also the tube outside surfac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big. But because the structure is two barrel regulation, it uses the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at the both sides of the partition board. Finally it be difined that the heat interchanger wheth er satisfies the need of the medium heat transfer.Key words: heat exchanger;fixed tube plate;technologic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strength calculation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1.1 换热器的应用及其进展 (2)1.2 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5)1.3 U型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7)第二章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7)2.1 设计条件 (8)2.2 肯定物性数据 (8)2.3 符号说明 (8)2.4 流体走向的肯定 (9)2.5估算传热面积,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9)2.6换热管的排列和管心距 (10)2.7 折流板 (11)2. 8接管 (11)2.9 压强降的核算 (11)2.10 总传热系数的核算 (13)第三章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16)3. 1筒体 (16)3. 2管箱材料 (16)3. 3 管箱法兰 (17)3. 4接管材料 (18)3. 5 接管法兰 (19)3. 7 管板 (20)3. 8材料 (20)3. 9 换热管 (21)3. 10 拉杆 (22)折流板的选取及布置 (22)3. 12 封头 (23)第四章换热器的强度计算 (24)4.1 筒体壁厚计算 (24)4.2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25)4.3 膨胀节的设计 (25)4.4换热器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及校核 (27)换热器强度计算与校核 (28)4.6鞍座校核 (29)4.7筒体校核 (30)第五章本设计采用的制造方式及工艺 (32)参考文献 (34)前言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份热量传递给冷流体,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又称热互换器。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1)
圆整为 24mm
(4).管板直径
根据容器法兰相关参数需要,取管板直径 D=473mm
考虑到金属的热膨胀尺寸,可由微小负偏差,但不允许有正偏
差。
(5).管板连接设计
由之前热力计算部分以确定布管方式选用正方形排布,布管限定
t 189 MPa
焊接接头系数取 0.85
8
0.5 400
0.623mm
2 189 0.85 0.5 0.5
又封头厚度因与筒体厚度相同以减少焊接所产生的应力,最终取封
头厚度为 8mm
2. 管箱短节设计:
管箱深
(1)管箱短节厚度设计:
度 300mm
管箱短节厚度与筒体厚度相同, 8mm
11
由 NB/T47020—47027-2012 查得长颈对焊法兰如下图所示: 其中:
D=565m m
L=26mm 螺栓 M24 C=26mm
(2)由上述数据可得 (3)预紧状态下的法兰力矩按下式计算:
12
(4)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 M20 的小径为 由此可得实际使用的螺栓总面积
(5)操作状态的法兰力矩计算: 作用于法兰内径截面上内压引起的轴向力 由下式计算:
,允许正偏差为,负偏差为 0,
即管孔为
(4) 折流板的固定
拉杆直
折流板的固定一般采用拉杆与定距管等原件与管板固定,其固 径
定形式由一下几种:
12mm
a. 采用全焊接法,拉杆一段插入管板并与管板固定,
拉杆长
每块折流板与拉杆焊接固定。
度
b. 拉杆一段用螺纹拧入管板,每块折流板之间用定距
8000mm
电子版U型管换热器说明书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1、传热工艺计算1. 原始数据壳程水蒸气的进口温度 =壳程水蒸气的出口温度 =95℃ 壳程水蒸气的工作压力 = 管程冷却水的进口温度 =38oC 管程冷却水的出口温度 =97oC 管程冷却水的工作压力= MPa管程冷却水的流量 2G =120t/h2. 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管程冷水定性温度(38+97)/2=64管程冷水密度查物性表得=981 Kg/ 管程冷水比热查物性表得=Kg oC 管程冷水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m ℃ 管程冷水黏度=⨯ˉ6 Pa s管程冷水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r 2=壳程水蒸气定性温度 =+=2/)("'111t t t (+95)=150 壳程水蒸气密度查物性表得 =壳程水蒸汽比热查物性表得 =壳程水蒸气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m 壳程水蒸气黏度 =⨯510-s壳程水蒸气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Pr 1=3. 传热量与冷水流量取定换热效率为η= 查表得 r=310⨯ 则设计传热量:3600/1000)('"22220⨯⨯⨯⨯=-ηt t C G Q p120000 (97-38) 1000/36008060108(W ) 则加热水流量:η⨯+=-)](/['"21101t t C r Q G p =s4. 有效平均温差)]/()ln[(/)]()[('2"1"2'1'2"1"2'1t t t t t t t t t n -----=∆=参数p :=--=)/()('2'1'2"2t t t t P参数R :=--=)/()('22"1'1"t t t t R换热器按单壳程两管程设计 则查书图 2-6 a 得: 温差校正系数:Φ = 有效平均温差:=∆⨯Φ=∆n m t t 605. 管程换热系数计算参考表2——7初选传热系数:)m /(100020K W K ⨯=则初选传热面积为:=∆⨯=)/(000m t K Q F 2m选用 不锈钢的无缝钢管作换热管。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流体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压力煤油水一.热力计算1.换热量计算2.冷却剂用量计算由于水的压力较之煤油较大,黏度较之煤油也较大,所以选择水为壳程,煤油为管程。
3.换热面积估算查图得ε∆t=0.85传热面积估算:取传热系数:K=450取安全系数0.1:4管径,管长,管数确定:由流量确定管数:煤油在管中的流速为0.8~1,取管程流体流速A=38.13n=20N=4常用换热管为与选用外径换热管。
管程流体体积流量可由煤油的要求流量的出:取管数由换热面积确定管程数和管长:由于是U型管换热器,由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查得有2,4两种管程可选。
初选管程为4考虑到常用管为9m管,为生产加工方便,选用单程管长8m又考虑到单程管长8m会使得换热器较长,在选取换热器壳体内径时,尽量选取较大的,以保证安全,因此换热器内部空间较大,故选用较为宽松的正方形排布。
换热管材料由于管程压力大于0.6MPa,不允许使用焊接钢管,故选择无缝冷拔钢管。
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1999选取常用管心距;分程隔板两侧管心距按下图作正方形排列L=8m布管限定圆圆筒工程直径DN=400选择布管限定圆直径由布管限定圆从《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选定工程直径的卷制圆筒,查得碳素钢,低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8mm,高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3.5mm圆筒厚度计算:选用壳体材料为现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的常用材料Q345R,为一种低合金钢。
按《GB150.1~.4-2011压力容器》中圆筒厚度计算公式:计算压力圆筒内径由选定的圆筒公称直径得设计温度下的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由选定的材料Q345R从GB150.2中查得折流板间距200mm焊接接头系数由于壳程流体为水,不会产生较严重的腐蚀,选取腐蚀yu量又由于Q345R在公称直径为400mm是可选取得最小厚度为8mm,则选择圆筒厚度为8mm折流板间距:折流板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径的五分之一且不小于50mm;因此取折流板间距为200mm核算传热系数:由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得到包括污垢在内的,以换热管外表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管外流体给热系数:查得定性温度下流体的粘度为壁温下流体的粘度1004查得壳程流体的普朗克数查得水的导热系数管内流体给热系数:查得煤油的导热系数查得煤油的密度K=483管内流体的流速煤油的粘度煤油的比热换热管的内径在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中,可看作管外流体的污垢热阻管内流体的污垢热阻用外表面表示的管壁热阻查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得换热管材料导热系数总传热系数:初选K值为450相对误差处于相对许可范围内壁温计算:假设换热面积裕度:换热面积裕度符合要求压降计算:(1)管程阻力计算:沿程阻力可按下式计算封头厚度mm8=δ短节厚度mm8=δ莫迪圆管摩擦系数:莫迪圆管系数可由管内流体雷诺数得到管内流体雷诺数:管内为湍流。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形式如下图:
(2)管板计算 按照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中 a 型连接方式管板的计算步骤进行下
列计算。 a)根据布管尺寸计算
在布管区围,因设置隔板槽和拉杆结构的需要,而未能被换 热管支撑的面积, 对于正方形排布
煤油在管中的流速为 0.8~1,取管程流体流速
常用换热管为
与
选用外径
管程流体体积流量可由煤油的要求流量的出:
n=20 N=4
换热管。
L=8m
取管数 由换热面积确定管程数和管长: 由于是 U 型管换热器,由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查得有 2,4 两种管程可 选。 初选管程为 4
考虑到常用管为 9m 管,为生产加工方便,选用单程管长 8m 又考虑到单程管长 8m 会使得换热器较长,在选取换热器壳体径时,尽量选取 较大的,以保证安全,因此换热器部空间较大,故选用较为宽松的正方形排 布。 换热管材料 由于管程压力大于 0.6MPa,不允许使用焊接钢管,故选择无缝冷拔钢管。
折流板间 距 200mm
计算压力
圆筒径由选定的圆筒公称直径得 设计温度下的圆筒材料的许用应力由选定的材料 Q345R 从 GB150.2 中查得
焊接接头系数
由于壳程流体为水,不会产生较严重的腐蚀,选取腐蚀 yu 量 又由于 Q345R 在公称直径为 400mm 是可选取得最小厚度为 8mm,则选择圆 筒厚度为 8mm 折流板间距: 折流板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径的五分之一且不小于 50mm;因此取折流板间 距为 200mm 核算传热系数: 由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得到包括污垢在的,以换热管外表面积为基准 的总传热系数 K 的计算公式:
电子版U型管换热器说明模板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1、传热工艺计算1. 原始数据壳程水蒸气的进口温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5.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壳程水蒸气的出口温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5℃ 壳程水蒸气的工作压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75Mpa 管程冷却水的进口温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8º C 管程冷却水的出口温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7º C 管程冷却水的工作压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 MPa 管程冷却水的流量 2G =120t/h2. 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管程冷水定性温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8+97)/2=6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管程冷水密度查物性表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81 K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管程冷水比热查物性表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182KJ/K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ºC管程冷水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663w/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管程冷水黏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44.4⨯10¯ 6 P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 管程冷水普朗特数查物性表得Pr 2=3.41壳程水蒸气定性温度 =+=2/)("'111t t t (205.1+95)=150壳程水蒸气密度查物性表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84K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壳程水蒸汽比热查物性表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31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壳程水蒸气导热系数查物性表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0263w/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壳程水蒸气黏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39⨯510-p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 壳程水蒸气的普朗特数查物性表Pr 1=1.113. 传热量与冷水流量取定换热效率为η=0.98 查表得 r=2113.1310⨯ 则设计传热量:3600/1000)('"22220⨯⨯⨯⨯=-ηt t C G Q 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型管换热器设计说明书讲解
流体流量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压力煤油10tℎ⁄180℃40℃1MPa 水?tℎ⁄20℃40℃0.5MPa 一.热力计算1.换热量计算Q=m1∙C p1∙(T1−T2)=100003600∙2100∙(180−40)=817.32KJ/s 2.冷却剂用量计算m2=QC P2∙(t1−t2)=817.32∙1000 4183∙(40−20)=9.77KJ/s由于水的压力较之煤油较大,黏度较之煤油也较大,所以选择水为壳程,煤油为管程。
3.换热面积估算∆t1=|T1−t2|=140℃∆t2=|T2−t1|=20℃∆t m′=∆t1−∆t2ln∆t1∆t2=140−20ln14020=61.67∆t m′——按纯逆流时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t m=ε∆t∙∆t m′ε∆t——温差矫正系数ε∆t=φ(R.P)R=热流体的温降冷流体的温升=T1−T2t1−t2=180−4040−20=7P=冷流体温升两流体的初始温差=t2−t1T1−t1=40−2080−20=0.16查图d o−−换热管外径,mL=38.1320∙4∙π∙0.019=7.98m考虑到常用管为9m管,为生产加工方便,选用单程管长8m又考虑到单程管长8m会使得换热器较长,在选取换热器壳体内径时,尽量选取较大的,以保证安全,因此换热器内部空间较大,故选用较为宽松的正方形排布。
换热管材料由于管程压力大于0.6MPa,不允许使用焊接钢管,故选择无缝冷拔钢管。
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1999选取常用管心距p i= 25mm;分程隔板两侧管心距p s=38mm按下图作正方形排列选择布管限定圆直径D L=D i−0.5d o=400−10=390mm由布管限定圆从《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选定工程直径DN=400mm的卷制圆筒,查得碳素钢,低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8mm,高合金钢圆筒最小厚度不得小于3.5mm圆筒厚度计算:选用壳体材料为现在工业生产中压力容器的常用材料Q345R,为一种低合金钢。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1、换热器的概念及意义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构造3、工作原理4、设计参数二、设计计算书———————————31、换热管的材料、内径、长度、管间距等确实定2、壳体内径3、管程接收直径4、折流板缺口高度、间距、数目以及折流板直径5、壳程接收直径确实定6、传热面积和传热面积之比三、计算表格四、设计结果汇总表—————————7五、设计自评————————————8六、参考文献————————————9一、设计任务书1、换热器的概念及意义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实现物料之间能量传递过程需要一种传热设备。
这种设备统称为换热器。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工艺流程的需要,往往进展着各种不同的换热过程:如加热、冷却、蒸发和冷凝。
换热器就是用来进展这些热传递过程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以便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工艺上的需要。
它是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和其他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一种通用工艺设备,对于迅速开展的化工炼油等工业生产来说,换热器尤为重要。
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有时作为一个单独的化工设备,有时作为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局部,因此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任何化工生产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它在生产中都占有主导地位。
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构造3、工作原理:管壳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一样属于间壁式换热器,其换热管内构成的流体通道称为管程,换热管外构成的流体通道称为壳程。
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两不同温度的流体时,温度较高的流体通过换热管壁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温度较高的流体被冷却,温度较低的流体被加热,进而实现两流体换热工艺目的。
4、设计参数:二、设计计算书根据设计任务书进展设计计算:204565''2'1max =-=-=∆t t t ℃ 252550'2''1min =-=-=∆t t t ℃热损失系数取0.98传热量:()()kJ t t c M Q L p 48098.0506561.244.14''1'121=⨯-⨯⨯=-=η 冷却水量:()()s kg t t c M p 73.52545187.4480'2''222=-⨯=-逆流时的对数平均数温差:41.222025ln 2025ln minmax min max 1=-=∆∆∆-∆=∆⋅t t t t t c m 参数;P 、R5.025652545'2'1'2''2=--=--=t t t t P 75.025455065'2''2''1'1=--=--=t t t t R设计本管壳式换热器为2壳程-4管程<2-4>型,那么975.0=ψ 有效平均温差:85.214.22975.01=⨯=∆=∆⋅c m m t t ψ 初选传热系数:()C kg w K ︒⋅=300'0 估算传热面积:2'0'022.7385.21300480000m t K Q F m =⨯=∆= 管子材料:铝制管5.320⨯φ管程所需流通截面:222100573.0110003.57m M A t =⨯==ωρ每程管数:根43013.000573.044221=⨯⨯==ππd A n t每根管长:m l d nZ F l t 60'0==取π管子排列方式为:等边三角形 管间距s=26mm 分程隔板槽处管间距mm l E 40=平行于流向的管距mm s s p 5.2230cos =⨯=ο垂直于流向的管距mm s s n 1330sin =⨯=ο 拉杆直径取12mm 估计管壳直径mm 400≤ 管排列可做如下草图那么六边形层数为6层,一台管子数为86=t n ,一台拉杆数为4根一台传热面积为24.32602.086m dl n c =⨯⨯⨯=ππ 两台传热面积:2''08.64m F =管束中心至最外层管束中心距离为0.135m ,管束外缘直径m D L 29.0=壳体m 325.0取S D 那么长径比5.18325.06==s D l管程接收直径:6895.511100073.513.113.122⨯=⨯==φρω取M D 管程雷诺数:1793110725013.010001Re 621222=⨯⨯⨯==-μρωd 管程换热系数:52469.417931023.0013.0621.0Re 023.04.08.04.08.0122=⨯⨯⨯=⨯=τλαP d 折流板形式选弓形,折流板缺口高度m D h S 08.035.025.025.0=⨯== 折流板的圆心角为120度,折流板间距取m l s 4.0=,折流板数目为14块,折流板上管孔数为60个,折流板上管孔直径m d H 0204.0=,通过折流板管子数为56个,折流板缺口处管子数为30根,折流板直径m D b 3.0=。
热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说
热管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设计背景第三章国内外热管的应用第四章本设计主要研究的内容第一章概述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的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的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
最近几年来热管技术飞快进展,应用领域也将不断地拓宽。
第二章设计背景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世界各国都把成立靠得住安、全的、稳固的能源供给保障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1997年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生物能)己超过130亿吨标煤,其中石油占%,天然气占23%,煤炭占%,核电占%。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蕴藏和能源生产大国,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36%左右。
节约天然资源和一次能源消费已成为考虑一切技术方案的前提。
因此,精雕细刻地研究节能理论和技术,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加速工业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此后企业将以其生产本钱低廉从而造成低本钱降能耗而在竞争中取胜,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第三章国内外热管的应用热管的原理第一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The GeneralMotors Corporation,Ohio,U. S. A) 的. Gauler于1942年在美国专利中提出的。
1962年再次提出类似于Gauler的传热元件用于宇宙飞船,但因这种建议并未通过实验证明,亦未能付诸实施。
1965年Cotter第一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Katzoff于1966年发明了有干道的热管。
干道的作用是为了给从冷凝段回到蒸发段的液体提供—个压力降较小的通道,大大地提高了热管的传输能力。
1969年的苏联和日本的有关杂志均发表了热管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章。
在日本的文章中已有描述带翅片热管制的空气加热器,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形下,可用来回下班业排气中的热能。
热管式热交换器设计说明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热管式热交换器(烟气余热回收空气预热器)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flue gas heat recovery air preheater)摘要热管是一种依靠管内工质的蒸发,凝结和循环流动而传递热量的部件。
由热管元件组成的,利用热管原理实现热交换的换热器称之为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动力消耗小。
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种应用前景非常好的换热设备。
目前,它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化工、冶金、电力、计算机等领域。
本文就热管换热器的发展现状、趋势、应用及设计做了一个简要的论述,着重探讨了热管换热器的设计。
在讨论热管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针对热力计算,设备结构计算、元件参数的选择做了一个合理构建。
关键词:热管;热管热交换器;设计计算;ABSTRACRely on heat pipe is a pipe working fluid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and recycling the flow of heat transfer member. Components of the heat pipe, heat pipe principle the use of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called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biggest feature is: simple structure, high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power consumption is small. Which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is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Currently, it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chemical, metallurgy, electric power, computers and other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status, trends, application and design to make a brief discussion, focused on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In discussing th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design process, mainly for thermal calculation, equipment,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component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made 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Key words:Heat pipe;Heat pipe heat exchanger;Design calculations;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热管及热管换热器概述 (1)第二节热管及其应用 (3)1.2.1热管的构造原理 (3)1.2.2热管的工作原理 (7)1.2.3热管的基本特性 (8)1.2.4热管分类 (8)1.2.5热管技术 (9)1.2.6热管技术特点 (10)第二章热管换热器 (12)第一节热管换热器技术优势 (12)第二节热管换热器的分类 (12)第三节换热器应用前景 (14)第三章热管气-气换热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6)第四章热管气-气换热器设计步骤 (17)第一节计算步骤 (17)第二节符号说明 (19)第三节标注说明 (20)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5)外文资料及翻译 (35)任务书 (55)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热管的发展及现状在现有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我们所知的最高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能将大量热量通过其特别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不需要外加动力。
(完整word版)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它能够实现介质之间热量交换。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轻工、机械等领域.U型管式换热器是换热器的一种,它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密封面少,且U形换热管可自由伸缩,不会产生温差应力,因此可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
一般高压、高温、有腐蚀介质走管程,这样可以减少高压空间,并能减少热量损失,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甲烷化换热器,是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能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
甲烷化换热器一般选用U型管换热器,它由一台Ⅰ型甲烷化换热器与一台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连接组成。
其中Ⅰ型甲烷化换热器将27℃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150℃,同时将215℃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90℃;Ⅱ型甲烷化换热器能将150℃的H2N2混合气升温至274℃,同时将339℃的H2N2精制气降温至215℃。
本次设计主要根据GB150《钢制压力容器》及GB151《管壳式换热器》对设备的主要受压元件进行了设计及强度计算,又结合HG/T20615《钢制管法兰》、JB/T 4712《容器支座》等其它压力容器相关标准,对其它各部件进行设计,最终完成了Ⅱ型甲烷化换热器的设计。
关键词:换热器;甲烷化换热器AbstractHeat exchanger is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chemical production equipment, which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Widely used in petroleum, chemical,pharmaceutical, food, light industry, machinery and other fields。
U—tube heat exchanger is a heat exchanger, it has only one tube plate, simple structure, less sealing surface, and the U—shaped tubes are free to stretch, no thermal stress, it can be used fo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the occasion . General high—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ve media, take control process, thus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space,and can reduce heat loss and saving materials and reduce cos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热管及热管换热器的概述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新型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的液体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它利用毛吸作用等流体原理,起到良好的制冷效果。
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温度可控制等特点。
将热管散热器的基板与晶闸管等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管芯紧密接触,可直接将管芯的热量快速导出。
热管传热技术于六十年代初期由美国的科学家发明[1],它是利用封闭工作腔工质的相变循环进行热量传输,因而具有传输热量大及传输效率高等特点。
随着热管制造成本的降低,尤其是九十年代前后随着水碳钢热管相容性问题的解决,热管凭借其巨大的传热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造纸、冶金等领域的余热回收系统中。
热管气-气换热器是最能体现热管优越性的热管换热器产品,它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
热管气-气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气-气换热器。
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节能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大量的工业锅炉和各种窑炉、加热炉所排放的高温烟气,用热管气-气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所得到的高温空气可用于助燃或干燥,因此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据有关报道称,我国三分之二的能源被锅炉吞噬,而我国工业锅炉的实际运行效率只有65%左右,工业发达国家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热效率达85%,因此,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节能潜力十分巨大。
如果我国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提高10%,节约的能耗则相当于三峡水库一年的发电量,做好工业锅炉及窑炉的节能工作对节约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6]。
利用热管气-气换热器代替传统的管壳式气-气换热器,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预热空气进入炉的温度,降低烟气温度,从而大大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另一方面,热管气-气换热器运行压降非常小,有时甚至不需要增加引风机等设备,从而使得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1.1 热管及其应用热管是一种具有极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等一系列优点。
由热管组成的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流体压降小等优点。
由于其特殊的传热特性可控制管壁温度,避免露点腐蚀。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炼油、锅炉、瓷、交通、轻纺、机械等行业中进行余热回收以及综合利用工艺过程中的热能,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7]。
重力热管因其简单的结构及经济的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是:热管受热侧吸收废气热量,并将热量传给管工质(液态),工质吸热后以蒸发与沸腾的形式转变为蒸汽,蒸汽在压差作用下上升至放热侧,同时凝结成液体放出汽化潜热,热量传给放热侧的冷流体,冷凝液体依靠重力回流到受热侧。
由于热管部抽成真空,所以工质极易蒸发与沸腾,热管起动迅速。
热管在冷、热两侧均可装设翅片,以强化传热。
1.1.1热管的工作原理热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从加热段吸收热量,通过部相变传热过程,把热量输送到冷却段,从而实现热量转移。
完成这一转移有6个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如图1.1。
这6个过程是:图1.1 热管的工作过程示意图(1)热量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壁和充满工作液体的吸液芯传递到液-汽分界面;(2)液体在蒸发段的液-汽分界面上蒸发;(3)蒸汽腔的蒸汽从蒸发段流到冷凝段;(4)蒸汽在冷凝段的汽-液分界面上凝结;(5)热量从汽-液分界面通过吸液芯、液体和管壁传给冷源; (6)在吸液芯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的工作液体回流到蒸发段。
为进一步了解热管的传热机理,将以上6个过程详述如下:从热源到蒸发段液—汽分界面的传热过程基本上是热传导过程。
对于水或酒精这类低导热系数的工作液体来说,由于吸液芯(金属网)的导热系数比液体高,因此通过吸液芯和液体时,热能差不多主要靠多孔吸液芯材料进行传导。
但是,如果工作液体是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液态金属,此时热量既通过吸液芯材料进行热传导,同是也通过吸液芯毛细孔的液态金属进行传导。
在多孔吸液芯的情况下,对流传热是很小的,因为要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对流流动,毛细孔显得太小了。
通过吸液芯材料和工作液体的传导所产生的温差是热管热流通路中的主要温度梯度之一,它的大小取决于工作液体、吸液芯材料、吸液芯厚度以及径向净热流量。
这个温降可以从摄氏几度到几十度。
液膜蒸汽qq工质热量传递到液—汽分界面附近以后,液体就可能蒸发,与液体蒸发的同时,由于从表面离开的液体质量使液—汽交界面缩回到吸液芯里面,形成一个凹形的弯月面(如图1.2),这个弯月面的形状对热管工作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单个毛细孔上简单的力学平衡现象表明,对于球形分界面,蒸汽压力与液体压力之差是等于表面力除以弯月面半径之商的两倍。
这个压差是液体流动和蒸汽流动的基本推动力。
它主要起到循环时作用于液体的重力和粘滞力相抗衡的作用。
在蒸发段,如果热量进一步增高,则弯月面还要进一步缩入到吸液芯里面,最后它可能妨碍毛细结构中的液体流动,并破坏热管的正常工作。
图1.2 热管的汽—液交界面当蒸发段里的液体一旦因吸收了汽化潜热并蒸发时,蒸汽就开始通过热管的蒸汽腔向冷却段流动。
此流动是由蒸汽腔两端的小压差引起的。
蒸发段蒸汽的温度比冷却段的饱和温度稍高一些,从而形成了两端的温度差。
蒸发段与冷却段之间这个温差常常可作为热管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判据。
如果此温差小于0.5℃或1℃,则热管常常被称为在“热管工况”下工作,即等温工作。
在蒸汽向冷却段流动的同时,在蒸发段的沿途上不断加进补充的质量(蒸汽),因此在整个蒸发段,轴向的质量流量和速度是不断增加的,在热管的冷却段则出现相反的情况。
热管的蒸汽流动可以是层流,也可是湍流,这取决于热管的实际工作情况。
当蒸汽流过蒸发段和绝热段时,由于粘滞效应和速度效应使得压力不断下降(在绝热段只有粘滞效应),一旦到达冷却段,蒸汽就开始在液体—吸液芯表面上凝结,减速流动使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能,从而使得在流体运动的方向上压力有所回升。
应该指出:蒸汽腔的驱动压力要比蒸发段与冷却段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差销为小一些。
这是因为要维持一个边界蒸发的过程,蒸发段液体的蒸汽压力必须超过该处与之相对应的蒸汽压力。
同样,为了保持连续凝结,正在冷凝中的蒸汽压力必须超过该处与之对应的液体的蒸汽压力。
当蒸汽凝结时,液体就浸透冷却段的吸液芯毛细孔,弯月面具有很大的曲率半径,可以认为是无穷大。
在热管只要有过量的工质,就一定集中在冷凝表面上,因而实际上冷凝段的汽—液分界面是一个平面,蒸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通过吸液芯、液体层和管壁把热量传给管外冷源。
如果有过量液体存在,则从分界面到管壁外面的温降将比蒸发段相应的温降大,因而,冷却段的热阻在热管设计中是应当考虑的重要热阻之一。
1.1.2热管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热管作为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装置,其概念首先是由美国通用发动机公司的Gaugler于1944年提出的。
他当时的想法是:液体在某一位置上吸热蒸发,而后在它的下方某一位置放热冷凝,不附加任何动力而使冷凝的液体再回到上方原位置继续吸热蒸发,如此循环,达到热量从一个地点传动到另一个地点的目的。
Gaugler所提出的第一个专利是一个冷冻装置,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Gaugler的发明在当时未能得到应用。
1962年特雷费森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报告,倡议在宇宙飞船上采用一种类似Gaugler的传热设备。
但因这种倡议并未经过实验证明,亦未能付诸实施。
1963年Los-Alamos科学实验室的Grover在他的专利中正式提出热管的命名,该装置基本上与Gaugler的专利相类似。
他采用一根不锈钢管作壳体,钠为工作介质,并发表了管装有丝网吸液芯的热管实验结果,进行了有限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以银和锂作为热管的工作介质的观点。
1964年Grover等人首次公开了他们的试验结果。
此后英国原子能实验室开始了类似的以钠和其它物质作为工作介质的热管研究工作。
工作的兴趣主要是热管在核热离子二极管转换器方面的应用。
与此同时,在意大利的欧洲原子能联合核研究中心也开展了积极的热管研究工作。
但兴趣仍然集中在热离子转换器方面,热管的工作温度达到1600~1800℃。
1964年至1966年期间,美国无线电公司制作了以玻璃、铜、镍、不锈钢、钼等材料作为壳体,水、铯、钠、锂、铋等作为管的工作液体的多种热管,操作温度达到1650℃。
1967年至1968年,美国应用于工业的热管日渐广泛,应用围涉及到空调、电子器件、核电机的冷却等方面。
并初次出现了柔性热管和平板式的异形热管。
Los-Alamos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其工作重点是卫星上热管的应用研究。
1967年一根不锈钢-水热管首次在空间运转成功。
1965年Cotter 首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热管理论,他描述了热管中发生的各个过程的基本方程,并提出了计算热管工作毛细限的数学模型,从而奠定了热管理论的基础。
Katzoff于1966年首先发明有干道的热管。
干道的作用是为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的液体提供一个压力降较小的通道。
后来莫里茨核普鲁客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把在吸液芯结构中加进一些干道的热管称为“第二代热管”,并把它与“第一代热管”即装有丝网层等吸液芯的热管作了比较,他们证明“第二代热管”比第一代热管好。
1969年,联、日本的有关杂志均发表了有关热管应用研究的文章。
在日本的文章中描述了带翅片热管管束的空气加热器。
在能源日趋紧的情况下,它可以用来回收工业排气中的热能。
同年特纳核比恩特提出了“可变导热管”作为恒温控制使用。
格雷提出转动热管,此种热管没有吸液芯,依靠转动中的离心力使液体从冷凝段回流到蒸发段,这些发明都是热管技术的重大进展。
热管自1964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高温液态金属热管已广泛地被用于动力工程的核反应堆和同位素反应器的冷却系统,并在空间应用中作为热离子核热电发生器的重要部件;此外,作为高温换热器回收高温热能颇具前途。
中温热管广泛地被用于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冷却、大功率行波管的冷却、密闭仪表的冷却;在动力工程中用于透平叶轮、发电机、电动机以及变压器的冷却;在能量工程方面用于废气热能回收、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利用;在机械工程方面用于高速切削工具(车刀、钻头)的冷却。
低温热管在通信联络中冷却红外线传感器、参量放大器;在医学方面可用作低温手术刀,进行眼睛和肿瘤的手术。
随着热管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围还在扩大。
几个典型的应用如下:美国阿拉斯加输油管线工程采用热管作输油管线的支撑。
这条管线穿过寒冷的冻土地带,夏天冻土融化,使得管线下陷,引起管线破裂。
后来,决定在管架支撑中装设简单的重力热管,从而解决这个困难。
冬天通过热管将管桩基础周围的热量带出并散失在空气中,使土壤冻透,形成结实的“低温锚桩”。
夏天,由于重力热管具有单向传热性能,大气中的热不能传到地下,故地下冻土不能融化;采用了氨-碳钢热管,长10~20m,上部散热端装有铝翅片,埋入土壤中的深度为9~12m,在热管两端温差小于1℃的情况下,保证每根热管可输送300W的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