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合集下载

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

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

奖 :1 9 8 9年 , 美 国 建 筑 师 学 会 授 予 里 获 普 利 兹 克 建筑 奖 ( 图 1) 。
因 其 独 特 的 理 论 思 想 及 设 计 作 以 现 代 主 义 为 主 流 的 时 期 , 特 别 是 向 主 流 建 筑 设 计 师 认 为 是 非 正 统 分 子 的 越 来 越 排 斥 建 筑 的 多 种 可 能 性 , 对 建

程 中 , 一 方 面 他 传 授 自 己 的 设 计 思
对 现 代 主 义 、 国 际 主 义 有 了 更 加 深 入 想 : 另 一 方 面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优 越
美 国俄 亥俄 州奥 伯 林 美 术馆 (1 9 7 3 的理 解 ,同 时 ,三 位 大 师 试 图 对 密 斯 的 研 究 条 件 也 丰 富 了文 丘 里 的 设 计 思
— —
罗伯 特 ・文丘 里 u
罗 伯 特 ・文 丘 里 (R 0 b e r t
V e n t u r i )( 图 1)的 后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理 论 思 想 对 国 际 建 筑 设 计 行 业 具 有 极 其 深 远 的影响 。他 1 96 6年 出 版 的
并 不认 同密斯 ・ 范 ・ 德 ・罗 的 设 计 哲 视 而 不 见 ,一 意 推 行 “ 玻璃 盒子 ” , 名家 名 作 \ 暮- 譬 t 口 _ p i 口 n 。 ∞ ●●●●●● ●●●●●● ●●●●●● ●●●●●● ●●●●●●● ●●●●●● ●●●●●● ●●●●●● ●●●●● 学—— “ 少 就 是 多 ” 。 文 丘 里 在 《建 与传 统隔 离 ,并 且利 用 工业 全球 化 , 罗 伯 特 ・文 丘 里 毕 业 于 普 林 斯 顿 筑 的 复 杂 性 和 矛 盾 性 》和 l 向 拉 斯 维 在 全 球 大 量 重 复 均 质 空 间 。 所 以 ,针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获 硕 士 学 位 。 1 9 5 4 加 斯 学 习 》 两 本 主 要 著 作 中 初 步 表 达 对 现 代 主 义 的 同 一 性 、均 质 性 , 罗 伯 年 ~1 9 5 6 年 , 文 丘 里 在 位 于 意 大 利 罗 了 其 核 心 设 计 思 想 ,并 被 现 代 主 义 和 特 ・文 丘 里 提 出 了 建 筑 的 其 他 维 度 , 代 主 义 的 弊 端 。 这 对 于 当 时 的 主 流 设 马 的 美 国 艺 术 学 院 学 习 深 造 ,这 对 他 国 际 主 义 的 主 流 设 计 师 认 为 是 后 现 代 即通 过重 申复 杂性和 矛盾性 来揭 露现

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罗伯特· 文丘里-设计历程

1925年6月25日出生子美国费城; 1943-1950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1950年攻读硕士学位,曾在建筑师沙里宁 与路易斯康手下工作过; 1964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 195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1989年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设计获 AIA荣誉奖; 1991年获昔里兹克奖。
罗伯特· 文丘里-重要事迹

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 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 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 O· 斯托诺洛夫、E· 沙里宁、L· 卡恩等人的事务所 任职。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任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1965年曾代 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 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 -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 市设计学院顾问。


文丘里的创意经常被别人模仿,比如山形 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离的部分和凹进的中 心部分隔开。在他的设计中,他常常用大 面积的窗户去扩大传统的半圆形窗户,这 样的圆形窗在他设计的建筑中经常出现。 文丘里总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 为一体,使他的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 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们不会因为已有 的目的而忽视四周的环境,他这样说道: “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建立 在近代观点的模糊性和丰富度中,还包含 在与艺术的联系之中”。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 圆拱(线脚而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 (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 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隙。紧贴轴线后部, 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表情拉 成斜眉耷眼。右边是以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但左边的则是一 个小窗口和由四个方形所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 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用行话讲,这就叫“平 衡而不对称”。 由于沿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A.Palladio)的建 筑型式,它成为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居,在 一种人生思考的关怀之中,空间明晰,装饰温情,并以一种具 有纪念意义的方式站在路人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居住的豪迈。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
▪平面与立面在水平与垂直方 向上有相同的分割手法,属于1:1的推导手法,同时,平面由于功 能需要,具有更大的包性。
母亲之家
内部分析
▪首层包括主卧室,客卧,起居室,用餐室与厨房。
▪功能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 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是餐厅,厨房和后院, 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现代主义建筑
MODERNISM ARCHITECTURE
后现代主义建筑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后现代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阶段
R·斯特恩将其视为特定的建筑风格,概括出三大特征:
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思潮,意图于修正现代建筑运动
文脉、隐喻、装饰
中的片面倾向,特别是国际式风格的平淡、冷漠、过于简单化
▪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思风潮里,文丘里的主意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都受到了冷落。知子莫若母,为了让儿子的才华得到施展,他 的母亲出头做了他的委托人,请他为她设计一处住宅,即为栗子 山母亲住宅。在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想法时,文丘里始终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屈就时代潮流。
母亲之家
概况
▪在介绍这个作品时,文丘里写道:“这是一 座承认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建筑,它既复 杂又简单,既开敞又封闭,既大又小,某些 构件在这一层次上是好的在另一层次上不 好.........” ▪这个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文丘里提出了 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 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 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母亲之家
建筑综述——色彩
整体采用黄褐色,给人以温和高雅的感觉,创造了一种朴素无华的气氛,采用 暖色系,特别适合人居住
母亲之家
建筑综述——装饰
▪文丘里认为把时代运动推向前进的实施方案就是—采用 装饰。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的复古怀旧,否则,还有什么时代 可言? ▪时代在进行,我们需要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装饰,文丘 里的做法就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 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两面性”对建筑保护和创新的启示

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两面性”对建筑保护和创新的启示

2 .文丘 里思 想温和 的 一面和 温和 的意 义
文丘 里 在《 建 筑 的复 杂 性 和矛 盾 性 》 的第 一 部 分 “ 错 综 复 杂 的建 筑 ” 还 有

倦, 换句话说, 就是时代对建筑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应该顺应时代,
过 渡 到更 具有 观 赏性 、 轻松 、 活泼 、 装饰 性 的风 格上 来 。后现 代 主 义就 是 在这
我爱建者而他却从未自称首领相反温文尔雅地提出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筑的复杂和矛盾我喜欢建筑的杂而不要纯要折中而不要干净宁目标即少一点狂想多一点现实他建议对城市景观的习俗要素稍事修可要曲折而不要直率宁可要含糊不要分明及恼人又有趣宁要改而深深影响到文脉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筑 结构
爨墨 豳
文丘 里 的建筑思想“ 两面性 ’ ’ 对建筑保护和创新 的启示
改, 而深 深影 响 到文 脉 , 已收 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 这 是一 个 明智 的改 良主义建 议, 与革 命性 偏 激不 同 , 后 者对 规 则不 问青 红 皂 白地 一概 加 以破 除 , 从 而 一 些
有 价值 、 有 意义 的东 西也 就 一起 葬送 掉 了 。
般” 而不 要 “ 造作 ” 。 他甚 至 主张 杂乱 而有 活 力胜 过 明显 统 一且 赞成 建 筑 的
李爱 秋 吕达 , 牟 晓梅
廊 坊正元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 0 6 5 0 0 0
河北 廊 坊
黑龙 江 哈尔 滨
1 5 0 0 2 2
黑龙江科技大学
摘要 : 本 文论 述 了后 现代 建 筑 大师 文丘 里建 筑 思想 激进 的一 面- 9温和 的 一面 , 目的是为 揭 示大 师思 想 的产 生 与时代 背 景 的深刻 关系。通过采用剖析文丘里的建筑作品和著作等方法, 总结出关于“ 保护” 和“ 创新” 这对矛盾体关系的实践认识, 纠正当代 中国对待 历史 建 筑保 护和 新 建筑 创 新 的一 些错 误 态度 , 促 进建 筑 创作 的创新 和保 护 历史 建 筑相 统 一。 关键词: 文丘 里 现 代 主义 后现代 主义 两 面性 历史 建筑 保 护 2 0 世纪7 O 年 代 以来 ,世 界大 多 数 的国 家都 处 于社 会 相 对稳 定 的状 态 下 , 加 上科 技 的 发展 , 各 国经 济 日渐繁 荣 。 随着 物 资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人 们 的思 想 也 更 加 活跃 , 而 国 际主 义 风格 建 筑 的 这种 单 一 、 雷 同 的建 筑 面 貌 开始 感 到 厌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就像这个中心本身可以被视为对于周围“非城市”环境的一种 诙谐的注解一样,在这个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了大量的 参照与对比。下沉式的广场有着与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坎 皮多利奥广场一样的形式与尺度,只是坎皮多利奥广场是在高 地上,而筑波广场是下沉的。
罗马的坎皮多利奥广场 广场设计的构图中心-跨在马背上的罗马皇帝 奥里留斯铜像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 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 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 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 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 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 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 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 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 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 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 的样式。
引用了西 方历史和 现实的建 筑语言,却 表达了日 本的空间 意象
这个城市空间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块高起的平台,由白色面砖方 格中填充的红色陶石块铺成;一片下沉的椭圆形区域,以及一个 很富戏剧性的过渡区域,由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台阶、坡道和喷 泉组成。
在筑波中心中有米开朗琪罗的罗马卡比广场,柏拉蒂奥的构图 母题,查尔斯.摩尔在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采用的手法,汉斯.霍 莱因在维也纳旅行社用过的金属树形雕塑,图形与背景反转动 稀烂破风,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梦露曲线”……但 这一切绝非生硬拼在一起,而是“把历史性,文脉在一瞬间的 闪烁中燃烧起来,包含着焰火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 史风格的折衷表现,综 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 重技艺。 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 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 材料装饰。从结构整体 来看,这个建筑依然是 现代主义的,但是,由 于采用了大量的装饰细 节,它又具有非常浓厚 的装饰性,完全与现代 主义、国际主义的冷漠、 非人格化风格不同。
斯图加特新美术馆采用横躺的日 字形平面布局中央是圆形空间没 有顶,人走进那个地方,在石块围 成的桶形空间中,会联想起古罗 马的斗兽场.展室部分有一条屋 檐做成简单的凹形,散发出古埃 及神庙的信息

后现代主义建筑-Yeva详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Yeva详解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 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 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 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世界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 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 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 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 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 ;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 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 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 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 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 天楼的样式。

’的桂冠。
Ca s e
案 例
01 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02
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03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 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 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 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 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 置着一根木制的、变了形的爱 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 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 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 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 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 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 传统部件”的例子。
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 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 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 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 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 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 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 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 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 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 的玻璃盒子”。

从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从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从母亲住宅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摘要:建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多元、多义、多种矛盾交叉的综合体。

现代建筑创作虽然日趋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对环境、地域文化、美学上的思考依旧有所欠缺。

本文通过后现代主义代表大师文丘里及其建筑作品——母亲住宅,简要阐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语言与表达方式。

藉此希望人们能从传承与超越的视角上理解后现代建筑及其设计理念,并引发人们对当今建筑设计中缺少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反思。

关键字:后现代主义文丘里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1.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与母亲住宅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设计界设计流派层出不穷,人们都在努力的找寻一种符合当时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形式。

在各种流派的碰撞的环境下诞生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与此同时,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以他撰写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视为“后现代建筑的宣言书”。

为了阐释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他设计建造了“母亲住宅”,成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建筑和其理论的诠释者。

2.文丘里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审美后现代主义大师文丘里对设计的理解是“二元化”的,对建筑的理解是复杂与矛盾的。

他注重建筑本身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建筑环境所表达的内涵上,即对一种建筑情感的追求。

他是用现代的手法把古典的建筑语言抽象化,运用到当时的建筑中,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创新。

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全新的,而是在古典建筑形式基础上作的一定程度的创新。

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后现代主义设计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采用装饰文丘里说“既然在技术不先进的古代尚能运用丰富的装饰来表现建筑,而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为何还要拒绝装饰?”。

他认为:“大事简化的结果是产生大批平淡的建筑少使人厌烦……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的简练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

[1]文丘里的这一思想直接表现在了他的建筑中。

[毕业论文]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

[毕业论文]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

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中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同后现代主义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它包含于文化上指称的后现代主义的范畴之内,但又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表征,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迄今也无一个明确界定和范畴,而它在哲学上的论述更是将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等都涵盖在内了,这显然并不是后现代设计所要讨论的问题。

就设计界理解的后现代主义而言,可认为它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长兴盛于七八十年代,而衰落于九十年代的,以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功能性和无装饰性为目的的,以历史的折衷主义,戏谑性的符号主义和大众化的装饰风格为主要特征的建筑思潮。

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的厌恶而产生的,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丽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开创了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文丘里是后现代设计的先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对他《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等论著的主要观点的阐释,以及对栗子山母亲住宅、费城老人友好公寓等建筑创作和家具、咖啡具等典型作品实例的介绍分析,阐明了文丘里对建筑历史与传统所持的态度以及他在建筑形式处理上的新思路和新手法,并从中揭示出了他所表述的一种建筑审美概念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与古典的建筑美学观念相违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完整、统一、和谐不再被当作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原则和目标;反之,不完整、不统一、不和谐则受到了推祟。

另外通过当代评论家对文丘里作品及理论的评论,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丘里,从而使大家更加全面的加深了对文丘里的了解。

可以说,文丘里的理论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乃至当代建筑提供了一整套有价值的自由主义设计原则一也是一套人文主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义价值法则,虽然他反对“动辄爱破除法则的倾向”,但也毫不掩饰地推祟无法则的法则,无规矩的规矩。

后现代建筑与文丘里有无关系

后现代建筑与文丘里有无关系

后现代建筑与文丘里有无关系从文学的角度了来看所谓“寻根文学”包含了两种倾向:一是高度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反思对抗现代性的弊端;一是反思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寻求一种自然和谐的文明形态。

“寻根文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历史文化使命意识的深刻内涵,然而现在看来,距离了当时的语境,“寻根”作为旗号的意义则更为明显,“根”及“寻根”的实质内容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寻根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的大胆性反叛性意义更为重要。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维方式,与现代性“总是从某种给定(或假定)的东西出发”的“有限的思维方式”不同,它是一种“无限的思维方式”,具有“彻底的否定性”,反对任何假定的“前提”、“基础”、“中心”、“视角”。

后现代持续不断的否定、前所未有的摧毁思维让人们学会对“绝对真理的幻想”、对“代圣人立言”的作法保持苏格拉底式的警觉。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维视角和多元概念,反对包揽一切的“宏大叙事”结构,主张以相对主义、多元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看待真理和认识世界,强调而不是企图抹杀或消灭差异,主张范式的并行不悖,相互竞争,是一种彻底的多元性。

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权威是后现代性的主要体现,杰姆逊就曾呼吁第三世界文化要超越西方文化“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成为一种具有内在特质的独立文化形态,真正进入与第一世界文化“对话”的空间,从而从根本上消解和打破第一世界文化的中心性和权威性,进而确立自我文化“身份”,展示第三世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及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位置。

“寻根文学”兴起之时,最为直接的缘由是基于寻找一种不同于文革后一段时期内以强调文学的政治意识的主流叙事的审美方式,“寻根”作家们远离当代政治环境,将笔触伸到远古的农耕时代,原生态的展示一种曾经的生存状态,“时代性”和“当代性”开始减弱。

“寻根文学”的各个单个文本之间是各异的,不存在统一的追求,民族文化似乎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追寻,但在具体到文本的时候,可以发现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是一种对渔民的生活方式的坚守(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对一种农耕文明的颂扬(李锐的《厚土》),也是一种对封闭落后的礼俗文化的批判(韩少功的《爸爸爸》等),还是一种在儒家文化里的徘徊(王安忆的《小鲍庄》),在道家文化中寻觅的过程(阿城的“三王”和“遍地风流”系列)。

文丘里母亲住宅

文丘里母亲住宅

立面分析:平衡和对称
• 文丘里在建筑立面上运用了 古典对称的山墙,加上这样 的尺度和比例的庄重,严肃 的形象远非这一小体量的住 宅所担当得起的。它使人联 想到古希腊或是古罗马的神 庙。这正如他所主张的“建 筑师应当是保持传统的专 家”。
立面分析:平衡和对称
• 然而,文丘里并非一味的返古 复旧,母亲之家仍是现代的。 这一点很明显:烟囱偏向一边, 而非正中 。在对称轴线上又有 一条圆弧,却又断掉。同样在 轴线上还有一道深深的裂隙。 还有门洞,一半是斜的,而且 门偏向一边。左右的窗户虽单 体相同,却通过不同的组合形 成不同的整体。总的来看,在 细部上虽不对称,却也平衡。
装饰
• • 既然在技术不先进的古代尚能运用丰富的装饰来表现建 筑,而我 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为何还要拒绝装饰?
• • 文丘里就认为把时现代运动推向前进的实施方案就是--
-----采用装饰
• •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复古怀旧, 否则,还有什么时 代可言?
• • 时代的进行,我们需要新的属于我们的装饰。 文丘里 的做法就是 “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 部件组成独 特的总体” 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 非传统的方 法组合传统部件” 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 • 文丘里的这一思 想直接影响了后来者,从后来的后现 代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 子。
内容与形式
• 建筑综述:多与少 • 现代建筑运动提 倡简洁与纯净, 倡简洁与纯净, 密斯的名言“ 密 斯的名言“少 既是多” 既是多”被奉为 经典。 经典。 • 现代建筑师 重视 材料, 材料,结构和技 术。在建筑中大 量运用新技术和 新材 料。 新材料。特别是 运用钢和玻璃。 运用钢和玻璃。 建筑综述:多与少 • 现代建筑运动是对古 典建筑的净化, 典建筑的净化,应该 说是具 有进步意义的。 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但如以前的被完全净 化了, 情况就会相反。 化了,情况就会相反。 • 用贝聿铭设计的波士 顿汉 考克大厦来说明 这一点。 这一点。 建筑综述:多与少 • 随着时间的发展,有 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渐渐意识到了这一 点。 文丘里就提出了 少就是厌烦” “少就是厌烦”的感 叹。文丘里还把 矛头 直指密斯,提出: 直指密斯,提出: 少就是少, “少就是少, 多才是 多。” • 多少本因时而异。 多少本因时而异。

文丘里的后现代建筑,是一场乾坤大挪移

文丘里的后现代建筑,是一场乾坤大挪移

文丘里的后现代建筑,是一场乾坤大挪移2018-09-25十一贝子导读今年9月18日,美国著名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文丘里逝世,他所写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后现代建筑的理论名著,相当于金庸武侠中的“乾坤大挪移”。

文丘里手绘费城历史公园画廊草图1 明教无上宝典金庸小说中的武林秘笈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本土所创,源自域外的神功心法,除了天竺达摩祖师携来的《易筋经》之外,最重要的是来自波斯的“乾坤大挪移”。

旧派武侠小说宗师还珠楼主的名著《蜀山剑侠传》中就有“乾坤大挪移”之法,被金庸先生移入《倚天屠龙记》,成为明教历代教主相传的至高无上的镇教绝技。

《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回插图按照书中说法,这门神功从波斯明教传来,其心法写在一张羊皮上,以鲜血涂之,可呈现字迹,第一行是“明教圣火心法乾坤大挪移”十一字,具体内容都是“运气导行、移宫使劲的法门”,共分七层,逐层修炼,需要历经漫长的时日。

羊皮上注明:“第一层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者十四年可成。

”“第二层心法,悟性高者七年可成,次焉者十四年可成,如练至二十一年而无进展,则不可再练第三层,以防走火入魔,无可解救。

”原来这套“乾坤大挪移”心法的实质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的法门,基本原理在于激发每个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

其运气导引的方式十分复杂巧妙,习练者稍有不慎,就会走火入魔,因此每练一层,都必须耗费大量时间。

张无忌因为身负“九阳神功”,内力极为浑厚,又精通医道脉理,练起来速度很快,并不费力。

除他而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人练成此功。

张无忌练到第二层,已经感到“片刻真气贯通,只觉十根手指之中,似乎有丝丝冷气射出。

”练到第四层,“半边脸孔胀得血红,半边脸颊却发铁青。

”第五层的反应是“脸上忽青忽红,脸上青时身子微颤,如堕寒冰;脸上红时额头汗如雨下。

”同时感觉“全身精神力气无不指挥如意,欲发即发,欲收即收,一切全凭心意所之,周身百骸,当真说不出的舒服受用。

”第七层“练到一大半之处,猛地里气血翻涌,心跳加快。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人物简介

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罗伯特·文丘里人物简介
DOCS
01
罗伯特·文丘里的生平与成就
罗伯特·文丘里的出生背景与成长经历

192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
• 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画家
• 从小对艺术和设计感兴趣

1948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学位
• 在校期间,受到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 设计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等重要建筑项目
• 提出了建筑即景观的口号,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970年代以后,文丘里开始关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
• 设计了费城爱因斯坦广场、纽约时报广场等公共空间项目
• 提出了建筑的模糊性和建筑的复杂性等理论观点
罗伯特·文丘里的荣誉与成就
2008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
• 文丘里的建筑理念成为建筑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和指南
罗伯特·文丘里对建筑未来发展的启示与贡献
文丘里的建筑理念为建筑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关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
• 倡导建筑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文丘里的建筑贡献为建筑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他的建筑作品和理论为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4
罗伯特·文丘里的社会影响与遗产
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界的地位与影响
文丘里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大师之一
文丘里对建筑教育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的建筑作品和理论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为建筑教育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
• 他的理念和风格对建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益的借鉴和启示

15-后现代主义建筑

15-后现代主义建筑

15-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1)隐喻主义: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并不在意装饰本身与建筑的功能结合,而是注重装饰的构图效果。

文丘里——拓展建筑美学边界的大师

文丘里——拓展建筑美学边界的大师

文丘里——拓展建筑美学边界的大师9月18日,被誉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之父”的罗伯特·文丘里去世,他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理论著作丰厚。

他以毕生精力践行着自己青年时期所提出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理论,数十年来通过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建筑系学生,并于1991年获得了普利茨克建筑奖,他无疑是20世纪一位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师。

他的代表作品有费城母亲的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改建等。

鲜明的设计理论造就了他早期的成功。

“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丰富。

我喜欢‘两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我喜欢黑、白或者灰,胜过非黑即白。

一座出色的建筑应该有多层含义和组合焦点。

这样,空间及建筑要素会一箭双雕,既实用,又有趣。

”1966年文丘里出版了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这部作品是他反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开山之作,在书中他全面表达出了对建筑设计的独特理念。

首次出版以来,已经以十多种语言出版发行,与1972年发表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与丹尼斯·斯科特·布朗、斯蒂文·艾泽努尔合著)一起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并成为建筑著作中的重要文献。

现代建筑史学家和评论家文森特·斯卡利曾经高度评价此书是继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后,建筑学中最重要的著作。

在书中文丘里认为现代建筑不是只有简单直线的现代风格,应当是一种充满“复杂的活力”的。

出色的建筑作品必然是矛盾和的复杂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纯净的或简单的。

在书中的众多言论之中,文丘里用戏谑的姿态,对早已深入人心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进行了质疑,从而引发了新一代建筑人对当时建筑美学的再次思考。

他在书中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来拓展了建筑美学的边界,让现代建筑拥有了更多的设计语言。

后现代主义建筑简介与理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简介与理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简介与理解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

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

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作者: ————————————————————————————————日期:ﻩ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古典主义、后现代形式主义)①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由部分建筑师和理论家以一系列批判现代建筑派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形成的建筑思潮。

②提倡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双重译码”的标识特征;③试图创立以非理性的不和谐、不完整、不统一为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学。

代表作品:文丘里母亲住宅、费城老年人公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时西方建筑师探索信息社会建筑发展方向的一种潮流,它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筑流派:1)隐喻主义:①针对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反传统、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而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建筑流派之一。

②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段的种种观感,产生比喻效果。

③它可以丰富建筑,使其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隐喻主义不拘泥于后现代主义,将后现代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特林、矶崎新代表作品:斯图加特美术馆、日本筑波中心2)文脉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重新关注历史文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古典建筑元素,试图以新的方式使用历史元素。

无论是邻里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试图建立与城市历史的关联性。

②建筑形式看上去古典,但每一个片段常被鲜亮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等非常规的要素所削弱,将传统元素从“原本文脉关系中撕拉出来”,再以既冲突又和谐的方式组合。

历史元素也因此转入了一种新创造的文脉关系之中。

③认为历史建筑的形式原理和方法事实在产生现代建筑作品的整体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表现出强烈的手法主义倾向。

3)装饰主义:①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十分喜爱在建筑立面上附加各种装饰,所谓的装饰主义,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析

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析

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

罗布特.文丘里

罗布特.文丘里

十年前,后现代主义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学建筑的年轻人没有不知道文丘里的,他的两篇后现代主义的檄文《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在西方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院里更是人手一本,我刚刚到美国大学教书那会,当时的系主任就很明确地让我在设计史里面加强后现代主义的分量,特别是讲讲文丘里和格里夫斯、约翰逊和莫斯。

现在看看那段历史,真是见证了一个建筑史上的时代啊!文丘里无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具有相当影响的国际建筑大师。

他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和实践引发了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他在当代建筑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丘里1925年6月25日出生于美国的费城。

194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欧洲传统的建筑体系,他又到意大利罗马的美国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in Rome)学习深造。

回国后曾在三个非常重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手下工作,一个是奥斯卡·斯托罗诺夫(Oscar Stonorov)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一个是功能主义大师埃罗·沙里宁在密执安布鲁姆菲尔德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后是路易·康在费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跟随这三个风格不同的大师工作,文丘里学习到许多东西,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几位大师企图突破密斯风格垄断的努力印象深刻。

1964年,他与友人约翰·劳什(John Ranch)、妻子丹尼斯·布朗(DeniseScott Brown)合作,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始了他漫长的设计生涯。

文丘里重视理论研究,因此从1957年开始,一直到1965年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担任教学,通过教学他一方面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传授给学生,影响下一代,另一方面利用学院的研究条件来丰富自己的设计思想。

他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家中重要的理论家之一。

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了自己具有世界影响意义的重要著作,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里程碑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提出要采用折衷的装饰主义来修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刻板面貌,特别要折衷地使用历史建筑风格,波普艺术的某些特征和美国的商业建筑的细节。

BJD案例分享——后现代主义建筑: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费城母亲住宅

BJD案例分享——后现代主义建筑: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费城母亲住宅

BJD案例分享——后现代主义建筑: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费城母亲住宅Pomo summer: when American architect Robert Venturi designed a home for his mother in the late 1950s, he reinterpreted the archetypal suburban house as a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statement. Its influence was so great, it is now credited as the first Postmodern building, and is the next in our summer season on Postmodernism.夏日讲坛: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于上世纪50年代为他的母亲设计了一座房子,将郊区住宅重新阐释为当代建筑的声明。

这座建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被誉为第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我们夏日讲坛接下来要介绍的对象。

The Vanna Venturi House, referred to by the architect as 'my mother's house', took more than six years to design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his break with the Modernist movement.万娜·文丘里住宅,被建筑师称为“母亲住宅”,耗费了他超过六年的时间,同时也标志着他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决裂。

It incorporates many of the devices used by Modernist architects like Mies van der Rohe and Frank Lloyd Wright, from horizontal ribbon windows, to a simplistic rendered facade. But Venturi chose to also include ornament in the design –something his Modernist peers had shunned.这座建筑包涵了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如密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人的惯用手法:从水平带型窗到极简化的立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作品
1.1961 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Venturi House Chestnut Hill,PA) 2.1961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会大楼(Guild House Philadelphia,PA) 3.1966 印第安纳州哥伦布消防队四号大楼(Fire Station No.4 Columbus,IN) 4.1967 新泽西纽黑文Dixwell站(Dixwell Station New Haven,NJ) 5.1973 美国俄亥俄州奥伯林美术馆(Art Museum Oberlin,OH) 6.1976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富兰克林中心广场(Franklin Court Philadelphia,PA) 7.1980 新泽西普林斯顿(Gordon Wu Hall Princeton,NJ) 8.1983 新泽西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实验室(Molecular-Bio Lab Princeton,NJ) 9.1991 新泽西Sainsbury Wing国家美术馆(Sainsbury Wing National Gallery) 10.1994 巴德学院(CPS Jr Library Bard College) 11.1994 美国佛罗里达州(Emergency Services Orlando,FL) 12.1995 哈佛大学纪念堂(Memorial Hall Harvard Universtiy) 13.199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拉霍亚(MCA La Jolla San Diego,CA)
文丘里早期的工作受到路易·艾瑟铎·康和艾 罗·萨里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米开朗基罗、 帕拉第奥、勒柯布西耶和阿尔瓦·阿尔托很 大的影响。他说道:“在所有作品中,阿尔 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启示最大。它最具 动感、最有联系性,是学习艺术和技术最 丰富的来源”。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 会、文化相关。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
罗伯特·文丘里与他的同伴Rauch和Scott Brown 都是建筑界的精英。1991年,他获得了建筑界 的大奖------普立兹克建筑奖。他的设计常常很 抽象,并拥有历史的痕迹,但设计范围相当广 泛,包括图书馆、住宅区、商务楼以及其他相 关项目。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代表设计作品: 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 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 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 改建等。
文丘里的创意经常被别人模仿,比如山形 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离的部分和凹进的中 心部分隔开。在他的设计中,他常常用大 面积的窗户去扩大传统的半圆形窗户,这 样的圆形窗在他设计的建筑中经常出现。
文丘里总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 为一体,使他的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 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们不会因为已有 的目的而忽视四周的环境,他这样说道: “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建立 在近代观点的模糊性和丰富度中,还包含 在与艺术的联系之中”。
罗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25年, 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在普林斯顿
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获硕士学位,并赢 得了美国建筑研究院的奖学金。50年代后期, 他创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自1964年以 来,文丘里与John Rauch一直是伙伴关系, 1967年他与Denise Scott Brown结婚,并开始其 伙伴关系。作为一名成功的建筑师,他写了相
文丘里效应
(Venturi effect):是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 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 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
基于文丘里效应制造的设备设施,叫做文丘里 XXXX,如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扩散管、 文丘里收缩管、文丘里喷射泵、文丘里流量计 等。还有用在住宅烟道内的变压板(国家标准 图集),据说能加快排烟效果,实际效果因住 宅油烟压力较小而并不明显;很多住宅烟道内, 施工单位没有安装。
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
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尽管他已经放弃了许多信仰,但他的作品 还是被认为是后现代时期的一部分。
特点
设计的时候,文丘里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 的格式合并在一起,还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 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 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 范,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他以标 记和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 其融入他的设计中。他说道:“建筑学应该涉 及到建筑的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联”,文丘里 引用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并形 成自己的观点。“少就是多”并不是指为了一定 的利益需要更多的装饰,而是在风格和形式上 更为丰富。
罗伯特·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费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
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 建筑设计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艾瑟 铎·康、艾罗·萨里南、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 影响。1989年他凭借在普林斯顿大学设计 的‘胡应湘堂’获的AIA荣誉奖。他的文章充满 了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 克斯与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将建筑学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深刻的描绘了出来。自他从拉斯维加斯学习回
来以后,其创新思维影响了许多人,同时他还
将其创造性的设计理念扩展到茶壶、咖啡壶、 盘盏以及烛台等。
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20世纪美国建 筑设计的功能主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 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 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他反对密 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 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 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 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 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 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 的喜好,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 加斯学习。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 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