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元件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际电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学生能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件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子元件。

2. 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介绍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

3. 实验技能训练:开展基础实验,如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技能训练。

4. 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电子电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仿真、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实践。

大学电子实验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实验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大学电子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电子实验,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实验仪器,独立完成电子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测量、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1-2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和测量,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2.第3-4周: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3.第5-6周: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4.第7-8周:综合实验,包括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和概念,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2.实验法:通过电子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大学电子实验教程》作为主教材,辅助参考书《电子电路基础》等。

实验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实验操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大学电子元器件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元器件课程设计

大学电子元器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各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和选用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并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中的元器件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4.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5.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2周: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第3周:学习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第4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第5周:学习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第6周:学习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性,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和选择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元器件的作用;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2. 学习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3. 了解并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原理及搭建方法,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4.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调试;2. 能够阅读简单的电子电路图,并进行电路搭建;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电子制作;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思考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基本原理、特性及符号,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原理,使学生能够分析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子电路3. 电路分析与测量: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节点电压法等,以及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与测量4. 电子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设计与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设计与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设计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理解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理解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原则。

学会分析简单电子电路,能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电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工具,掌握电路调试与故障排查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理论基础,但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兴趣和热情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强调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器件及应用:讲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特性及选型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对应教材第1-3章内容。

2. 电路分析与设计:介绍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节点电压法等,以及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对应教材第4-6章内容。

3. 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及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焊接、调试等基本操作,对应教材第7章内容。

4. 电路仿真与制作:介绍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电路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8章内容。

5. 课程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音频放大器、稳压电源等,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ad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ad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ad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测试,具备电子线路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学习、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子电路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1.电子元件的学习: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性质和应用,讲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介绍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

3.电子电路实验: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搭建和测试,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件的性质和应用,基本电路定律和参数计算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验经验。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电路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中的作用。

4.实验法:进行电子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电子线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子线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直观地展示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手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类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类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电路原理及其应用;2. 学习并掌握基本编程语言,如C语言,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3. 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对行业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基本的电子制作能力;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 掌握信息检索、资料整理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对电子信息科技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能、低碳生活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本课程针对电子信息类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年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和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与电路原理: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及其特性,分析基本电路原理,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关联教材第1-3章内容。

- 教学安排:4课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C语言编程基础: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程序结构;关联教材第4-6章内容。

- 教学安排:6课时,理论学习与实践编程相结合。

3. 电子制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电子制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关联教材第7-9章内容。

- 教学安排:4课时,以实践操作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 电子信息领域发展概述:介绍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关联教材第10章内容。

- 教学安排:2课时,以讲解和讨论为主,提高学生对行业趋势的认识。

5. 综合应用与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设计;关联教材第11-12章内容。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等。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子传感器及其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3. 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

第二部分:常见电子传感器及应用1.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2.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3.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第三部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1.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2. 电子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3. 故障排查与维修:学习分析电路故障,掌握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西电电子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应用基础电子元件的功能与特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进行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电路图绘制和电路仿真。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项目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科研态度。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电路原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课程设计将注重知识深度和实际应用。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础元件的原理与特性,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基本电子电路:分析并实践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字逻辑电路:讲解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子电路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us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如音频放大器、数字时钟等,综合应用前三章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第二周:基本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第三周:数字逻辑电路原理学习;第四周:电子电路仿真训练;第五周: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设计并制作电子电路;第六周:项目展示与评价,总结反馈。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说出电子技术的主要分支和发展趋势;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电子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能够分析电子电路图和故障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首先,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让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如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等。

最后,介绍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计算机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来获取知识。

其次,采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电子技术的实际案例,学生分析其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实验,观察电子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择了一本权威的电子技术教材,涵盖了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参考书方面,提供了一些相关的电子技术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电子技术的相关PPT和视频,通过动画和图像的形式展示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电子实验仪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电子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并解释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常用电子工具,如万用表、电烙铁等,进行电子元件的检测和焊接。

2. 学生能根据电路图独立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产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元件及其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 内容: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的原理、分类、符号和作用。

2. 基本电路分析与绘图-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路- 内容:电路图的阅读、绘制方法;基本电路类型,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与电子产品制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制作- 内容: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故障排查与维修;常用电子工具的使用;实际操作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电子元件及其原理(2课时)2. 基本电路分析与绘图(2课时)3. 实践操作与电子产品制作(4课时,含实训)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全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全篇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6. 完成整个任务要求的总电路图、电路的仿真结 果(截图)。 7. 绘制的电路安装图 8. 实物与检测仪器的连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的 结果照片。 9. 总结及建议
附录: 元件清单 参考书目及参考文
举例一
一、设计一个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技术要求 1. 稳压电源输出稳定直流电压10V; 2. 最大负载电流300mA; 3. 输入的电网电压范围变化为±10%,输出亦满足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包括 1.设计任务要求 2.电子电路设计 3.仿真测试 4.画安装图 5.电子器件组装、调试 6.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等教学环节。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 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 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 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 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3、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设计 (1)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框图
调整


比较放大
取样
UI
UO
基准电压


选择集成运放(或者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 放大。以稳压二极管电压作为基准电压。
方法一: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放大
UO
(U Z
U BE2 )
R1 R2 R3 R2
R3
UO min
(U Z
U
BE2
UZ
R3
-
通过改变采样电阻中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置进行调节。
UO =
R1 + R2 + R3 R″2 + R3
UZ
UOmax =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子元件的功能与作用,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能够运用电子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遇到电子电路故障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查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电子科技的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国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的符号、功能、分类和主要参数。

2. 简单电子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如串联、并联电路,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3. 电子电路搭建与测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面包板、万用表等工具,动手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4. 电子产品与日常应用:结合课本内容,介绍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通信设备等,让学生了解电子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第二课时:简单电子电路分析,讲解串联、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第三课时:电子电路搭建与测试,学生动手实践;第四课时:电子产品与日常应用,了解电子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具备电子电路组装、调试和测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电子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具体安排如下:1.电子元件:介绍半导体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电子电路图:教授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元件符号、线路连接、信号 flowchart 等。

3.电子电路仿真:学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对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观察电路性能。

4.实验操作: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电子电路图的绘制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电路设计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电子电路的组装、调试和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子书课程设计

电子书课程设计

电子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作为一种新型阅读载体的特点与优势;2.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书的分类、格式及其在不同平台的应用;3.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书阅读软件进行高效阅读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利用电子书资源进行信息检索、筛选和整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享、评价和推荐优秀电子书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书阅读的兴趣,养成数字化阅读的良好习惯;2. 增强学生对电子书版权的认识,培养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优缺点,形成理性阅读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书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在数字化阅读环境下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年级为初中,对新兴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需加强电子书阅读技巧和版权意识。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书基础知识:电子书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格式介绍,电子书与传统纸质书的对比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书概述2. 电子书阅读软件的使用:介绍常见电子书阅读软件的功能、特点及操作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高效阅读电子书。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书阅读工具3. 电子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教授学生如何查找、筛选和整合电子书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书资源获取与整合4. 电子书版权与知识产权:讲解电子书版权知识,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书版权与法律法规5. 电子书评价与推荐: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分享和推荐优秀电子书,提高阅读品味。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书评价与推广6. 电子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电子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拓宽学生视野。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及电路图的识读。

2. 学习并能够运用至少三种常见的传感器进行电子创新设计。

3. 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能够利用编程软件对简单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创新设计项目,展示其功能性。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能够使用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电子设计中考虑产品的节能环保。

3. 通过电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优化的积极态度。

分析: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他们已具有基本的物理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偏向实践与创新,旨在通过具体的电子创新设计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既考虑了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也注重了学生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认知: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2. 电路原理及电路图识读:讲解基本电路原理,指导学生识读电路图,对应教材第四章。

3. 传感器应用:学习并实践使用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对应教材第五章。

4. 编程基础:学习基础编程知识,如C语言基础,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与调试,对应教材第六章。

5. 创新设计实践: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子创新设计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对应教材第七章。

6. 电路搭建与测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调试与优化,对应教材第八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件认知及电路原理学习。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l等)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电子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电子技术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包括电子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系统概述2. 常见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讲解其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和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3.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讲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4. 电子系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系统实践5. 相关软件应用:介绍Multisim、Protel等软件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探讨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学时,分配如下:- 第1-2学时:电子系统概述- 第3-4学时: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5-6学时: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第7-10学时:电子系统实践- 第11-14学时:相关软件应用- 第15-16学时: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

3. 让学生了解电子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要求,提高电子产品的制作质量。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电子设计与制作项目。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分析并解决电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设计与制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如声光控制开关、温度控制器等。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元件的安装、调试和检测。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设计与制作项目。

4.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产品的环保问题,提倡绿色设计与制作,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分析与设计:学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节点电压法等,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电子电路设计。

3. 电子制作工艺:了解电子制作过程中的焊接、装配、调试等工艺要求,提高电子产品的制作质量。

4. 实践项目:安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设计与制作项目,如声光控制开关、温度控制器等。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包括教材第一章内容;第二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包括教材第二章内容;第三周:电子制作工艺,包括教材第三章内容;第四周:实践项目一,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设计与制作;第五周:实践项目二,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进行设计与制作;第六周:总结与评价,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名:***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函数发生器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3)1.1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论证 (3)1.2原理框图 (4)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任务 (4)2.1 设计目的 (4)2.2设计任务 (4)3.元器件选择 (5)4.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实现功能 (5)4.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5)4.2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6)4.3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4.4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9)4.5 总电路图 (10)5.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1)5.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1)5.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1)5.3 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2)5.4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2)6.实验总结 (13)7.参考文献 (13)1.函数发生器总方案及原理框图1.1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论证函数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锯齿波、阶梯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或仪器。

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函数发生器,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如低频信号函数发生器S101全部采用晶体管),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如单片函数发生器模块)。

为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调试技术,本课题采用由集成运算放大器与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共同组成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的方案有多种,如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变换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和锯齿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或将方波变成正弦波和锯齿波等等。

本课题采用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再将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的电路设计方法,1.2原理框图2.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任务2.1 设计目的1.掌握电子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2.学习用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3.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4.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5.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2.2设计任务设计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函数信号发生器有下列要求:1.设计、组装、调试函数发生器2.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3.频率范围:频率范围一般分为若干波段:1HZ~10HZ, 4.输出电压幅值:方波:12v,三角波:4v;正弦波》1v。

3.元器件选择设计所用仪器及器件:1、电阻:10k欧姆的5个;20k欧姆的1个,5.1k欧姆的1个,8.1k欧姆的1个,100欧姆的1个;6.8k欧姆的1个,2k欧姆的2个。

2、电位器:50000欧姆的2个,100欧姆的1个,100000欧姆的2个;3、晶体三极管;3个4、电容;10uf的1个,1uf的1个,470uf的3个,0.1uf的1个5、集成运算放大器:uA747个6、直流电源:+12v,-12v7、开关1个,8、示波器1个9、万用表1个10、导线若干根。

4.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实现功能4.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此电路由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和RC电路组成。

RC回路既作为延迟环节,又作为反馈网络,通过RC充、放电实现输出状态的自动转换。

设某一时刻输出电压Uo=+Uz,则同相输入端电位Up=+UT。

Uo通过R3对电容C正向充电,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

反相输入端电位n随时间t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当t趋于无穷时,Un趋于+Uz;但是,一旦Un=+Ut,再稍增大,Uo从+Uz跃变为-Uz,与此同时Up 从+Ut跃变为-Ut。

随后,Uo又通过R3对电容C反向充电,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Un随时间逐渐增长而减低,当t趋于无穷大时,Un趋于-Uz;但是,一旦Un=-Ut,再减小,Uo就从-Uz跃变为+Uz,Up从-Ut跃变为+Ut,电容又开始正相充电。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工作原理如下:若a 点断开,运算发大器A1与R1、R2及R3、RP1组成电压比较器,C1为加速电容,可加速比较器的翻转。

运放的反相端接基准电压,即U-=0,同相输入端接输入电压Uia ,R1称为平衡电阻。

比较器的输出Uo1的高电平等于正电源电压+Vcc ,低电平等于负电源电压-Vee (|+Vcc|=|-Vee|), 当比较器的U+=U-=0时,比较器翻转,输出Uo1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Vee,或者从低电平Vee 跳到高电平Vcc 。

设Uo1=+Vcc,则312231231()0CC ia R RP R U V U R R RP R R RP ++=++=++++将上式整理,得比较器翻转的下门限单位Uia-为 223131()CC CC ia R R U V V R RP R RP ---=+=++若Uo1=-Vee,则比较器翻转的上门限电位Uia+为223131()EE CC ia R R U V V R RP R RP +-=-=++比较器的门限宽度2312H CC ia ia R U U U I R RP +-=-=+由以上公式可得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如图3-71所示。

a 点断开后,运放A2与R4、RP2、C2及R5组成反相积分器,其输入信号为方波Uo1,则积分器的输出Uo2为214221()O O U U dt R RP C -=+⎰ 1O CC U V =+时,2422422()()()CC CCO V V U t t R RP C R RP C -+-==++1O EE U V =-时,2422422()()()CC EE O V V U t t R RP C R RP C --==++可见积分器的输入为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度与下降速度相等的三角波,其波形关系下图所示。

a 点闭合,既比较器与积分器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电路,则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

三角波的幅度为2231O m CC R U V R RP =+方波-三角波的频率f 为3124224()R RP f R R RP C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电位器RP2在调整方波-三角波的输出频率时,不会影响输出波形的幅度。

若要求输出频率的范围较宽,可用C2改变频率的范围,PR2实现频率微调。

2. 方波的输出幅度应等于电源电压+Vcc 。

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应不超过电源电压+Vcc 。

电位器RP1可实现幅度微调,但会影响方波-三角波的频率。

4.3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三角波——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电路来完成。

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

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可以有效的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

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分析表明,传输特性曲线的表达式为:022/1id TC E U U aI I aI e ==+ 011/1id TC E U U aI I aI e -==+ 式中 /1C E a I I =≈0I ——差分放大器的恒定电流;T U ——温度的电压当量,当室温为25oc 时,UT ≈26mV 。

如果Uid 为三角波,设表达式为44434m id m U T t T U U Tt T ⎧⎛⎫- ⎪⎪⎪⎝⎭=⎨-⎛⎫⎪- ⎪⎪⎝⎭⎩ 022T t T t T ⎛⎫≤≤ ⎪⎝⎭⎛⎫≤≤ ⎪⎝⎭式中 Um ——三角波的幅度;T——三角波的周期。

为使输出波形更接近正弦波,由图可见:(1)传输特性曲线越对称,线性区越窄越好;(2)三角波的幅度Um应正好使晶体管接近饱和区或截止区。

(3)图为实现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的电路。

其中Rp1调节三角波的幅度,Rp2调整电路的对称性,其并联电阻RE2用来减小差分放大器的线性区。

电容C1,C2,C3为隔直电容,C4为滤波电容,以滤除谐波分量,改善输出波形。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4.4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1.方波-三角波中电容C1变化(关键性变化之一)实物连线中,我们一开始很长时间出不来波形,后来将C2从10uf(理论时可出来波形)换成0.1uf时,顺利得出波形。

实际上,分析一下便知当C2=10uf 时,频率很低,不容易在实际电路中实现。

2.三角波-正弦波部分比较器A1与积分器A2的元件计算如下。

由式(3-61)得2231O m CC R U V R RP =+即223141123O m CCU R R RP V ===+取 210R K =Ω,则3130R RP K +=Ω,取320R K =Ω ,RP1为47K Ω的电位器。

区平衡电阻1231//()10R R R RP K =+≈Ω 由式(3-62)3124224()R RP f R R RP C +=+即3141224R RP R RP R C ++=+当110Z H f Z ≤≤H 时,取210C F μ=,则42(75~7.5)R RP k +=Ω,取4 5.1R k =Ω,为100K Ω电位器。

当10100Z H f Z ≤≤H 时 ,取21C F μ=以实现频率波段的转换,R4及RP2的取值不变。

取平衡电阻510R k =Ω。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的参数选择原则是:隔直电容C3、C4、C5要取得较大,因为输出频率很低,取345470C C C F μ===,滤波电容6C 视输出的波形而定,若含高次斜波成分较多,6C 可取得较小,6C 一般为几十皮法至0.1微法。

RE2=100欧与RP 4=100欧姆相并联,以减小差分放大器的线性区。

差分放大器的几静态工作点可通过观测传输特性曲线,调整RP 4及电阻R*确定。

4.5 总电路图三角波-方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实验电路先通过比较器产生方波,再通过积分器产生三角波,最后通过差分放大器形成正弦波。

5.电路的安装与调试5.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1.按装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1. 把两块747集成块插入面包板,注意布局;2. 分别把各电阻放入适当位置,尤其注意电位器的接法;3. 按图接线,注意直流源的正负及接地端。

2.调试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1. 接入电源后,用示波器进行双踪观察;2. 调节RP1,使三角波的幅值满足指标要求;3. 调节RP2,微调波形的频率;4. 观察示波器,各指标达到要求后进行下一部按装。

5.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1.按装三角波——正弦波变换电路1. 在面包板上接入差分放大电路,注意三极管的各管脚的接线;2. 搭生成直流源电路,注意R*的阻值选取;3. 接入各电容及电位器,注意C6的选取;4. 按图接线,注意直流源的正负及接地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