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能够正确把握地形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结构;3.学会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性质和地貌演化过程;4.提高掌握地形图的解析能力和测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既是地形学的重点,又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能够准确识别并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2.认识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3.提高测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地形图是用国际符号制图法,按照规定比例绘制的地面形态图。

2.地形图的结构在地形图上,按照规定比例绘制了地面形态、河流网络、山地、边坡和地质构造等不同地形特征,这些特征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

3.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图案、颜色、及地势等信息,来确定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如河流网、河流、湖泊、丘陵、山地、平原等。

4.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

5.提高测量能力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都是以比例的形式表示的。

因此,为了能够测量地形图上的距离和高度,我们需要掌握比例尺和高程图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解析和测量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学生的测试表现在本节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表现评判其识别和描述地图上地质要素的能力、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

2.学生的评分学生在完成测试后,老师将针对其测试分数进行评分。

同时,老师也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解析和测量能力等因素,来评估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素材1.地形图(包括区域地形图和详图)2.比例尺和高程图3.测量工具(包括尺子、放大镜等)4.相关教材(地理学、地质学和地形学等教材)七、参考文献1. 《地理学导论》2. 《地貌学简史》3. 《地质学基础》4. 《地形学:从过去到现在与变化》5. 《地形学教程》八、教学总结本节课程主要是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同时,还介绍了识别和描述地图上的各种地质要素、认识与掌握地貌结构和地貌演化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测量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出不同的地形特征。

2. 能力习得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地形图上的信息,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识别不同地形特征。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地形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海拔与相对高度【教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介绍海拔的概念,分析概念中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图。

1956年,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验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定为我国的海拔基准面。

图中铅锤状雕塑尖部的正下方有一个很深的旱井,井中有一个红色的玛瑙球,球的顶部平面海拔为0米。

出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并在图中标注青岛的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大致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掌握海拔的概念。

【教师】介绍相对高度的概念,强调“另一地点”,引导学生分析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指导学生读教材第24页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强调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都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24页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巩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从图中读取甲、乙两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最低点——艾丁湖”的景观图和海拔数据,引导学生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课要点】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鉴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种类。

【教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课课时】 40 分钟。

【教课过程】问:讨教同学们一个问题:据丈量,世界最顶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13 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却说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何会出现两个高度值?“珠穆朗玛峰高8844.13米”指的是什么高度?(海拔高度)。

而青藏高原上的藏民说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 4000 多米”则指的是什么高度?(依据故事提出海拔,相对高度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籍24 页,找出两个观点: 1. 海拔; 2. 相对高度。

[ 板书 ]1.4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确实定[ 教师叙述 ] 在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前,我们要认识一个观点,叫海平面,海平面就是指海的水面,世界上是否是各处的海的水面高度都是同样的呢?自然不是。

我国的标准海平面0 米是以青岛邻近的黄海海平面为起算点的。

[ 板书 ]1. 海拔 2. 相对高度那么什么叫海拔和相对高度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 教师叙述 ] 从上边的示范再套入到真实的山,请看大屏幕(对海平面、海拔(绝对高度)、相对高度进一步解说)从上边的图我们能够看出,海拔都是以米做单位的,不可以用其余单位。

(引用错误示范提示学生)经过方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了。

方才我们是在正面去看这些山体,此刻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山体的上空去观察和议论山体的地形。

[ 教师叙述 ] 请同学们看书籍24 页第三段文字,找出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

[ 板书 ]2. 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叙述 ] 请同学回答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观点。

回答得特别好,大家看大屏幕这个图,上边的线所有都是将同样高度的各个点连结起来的等高线,注意,是同样高度的点。

这些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我们从上边看下去就是一骗局一圈的,再把这些等高线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地形图中的方向辨别:利用地形特征、建筑物等辅助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能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根据模型和地形学会观看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身材边的地形,认识山体的部位和不同的地形。

教师课前准备:海绵山体模型、玻璃板、小刀,彩笔等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一些各地地形的景观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发设问:如何把立体的地形转化为平面的地图,方便我们判读呢?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借助模型,立体变平面(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学习学生自学课本23页第二自然段,认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解决屏幕上的问题,完成了就举手。

教师点拔总结:海拔是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两点的相对高度是两点的海拔之差。

2.等高线屏幕出示山峰模型,将山峰海拔相同的各点描出来,比如海拔都为0米的点,然后连接成线引出等高线。

为了让学生完整看见这条等高线,教师出示这个山体的俯视图,呈现完整的0米等高线,再描出100米等高线,200米等高线。

然后俯视图后边的模型消失,只留下这几条平面的带海拔高度的等高线,让学生感受它中间高四周低,就是山峰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出等高线地形图。

3.山体的部位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海绵山体模型结合着屏幕,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然后找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山体模型上来介绍一下山体各部位。

然后让学生观察山体模型上的等高线线,教给学生如何利用玻璃板将海绵山体模型转换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能够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重点和难点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转承)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情景导入:何帅同学地图上查了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 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方法引导:读1.35,学生自主探究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与区别。

问题引领:1.甲乙两点的高度是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

3.何帅地图上查到的高度是,而在山脚下看到的高度是。

教师讲述:区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是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转承)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得来的呢?学生活动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方法指引:读图1.36 及课本25 页文字。

问题引领:1.等高线的定义。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理解地形图中对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观点;让学生理解“等高线” “等深线”的观点并联适合合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的读图,剖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认识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感情态度价值观(法制浸透):经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质生活相联系,使其懂得学习地理知识一定有科学的方法和谨慎。

南极合约: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干净大陆,储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天气、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据有重要地位;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产,其储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拥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南极科考领域的不停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连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现国家综合实力拥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教课难点:分层设色图的理解三、教法与学法教法:解说法,图表展现法学法:分组议论研究四、课时安排: 1 课时五、教课策略:经过学生的读图,剖析、整理资料,使学生掌握认识地形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思路。

六、教课过程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同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收藏着无数漂亮而奇特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秀的高峰,有高低起伏的创建情形,导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入新课的盆地同学们,方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峰、有低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襟四面八方的地图,倒是平面的。

她是如何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动脑思虑,如何表锻炼学生思虑组织表示,议论讲话。

达能力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展现目标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点2、等高线的观点及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方法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观点及判读方法3、地形剖面图的观点及绘制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何差别?2 、什么是等高线,有何特色?3 、如安在地形图中表示出山脊山谷和山顶。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二、教学重难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探究活动一】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课件展示:师:阅读书本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探究活动二】什么是等高线呢?什么是等深线?课件展示:(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师: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探究活动三】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课件展示: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学生交流感悟心得师: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注意: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度相同;高度不同的两条等高线不会交叉;如果绘的是等深线,图中由内向外高度增加。

那么地形坡与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探究活动四】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与地面坡度的陡缓有什么关系?课件展示:师: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举例: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1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1)认识山体素描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地图册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如等高线、陡缓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方向的判定和比例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地形图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方向的判定后,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地形图的判读相对于其他地图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地形图上的各种符号和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应用能力,为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地形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图,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地形图的判读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展示各种地形图的实例。

2.准备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地形图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包括地形图的符号表示、地形图的等高线表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来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较弱,对地形图的构成和表示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来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2.难点:地形图判读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图,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不同类型的地形图。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图,让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等,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判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结合案例资料,运用地形图判读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海拔、坡度、地形等,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判读地形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海拔和坡度的计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提高学生判读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学会正确使用地形图;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问题;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素材,如地形图、实际案例等;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判读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如登山、探险等活动,引入地形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海拔、坡度、地形等,并讲解这些要素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典型地形图,让学生独立判读,并讲解判断过程。

教师点评学生的判读结果,总结判读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应用相对高度和海拔来表示物体的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含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3.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指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的特征。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理解其表示地面起伏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等高线的含义和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4“海拔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

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

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②1500米和500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表述为:甲地海拔1500米,乙地海拔500米。

而1000米则是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故叫做相对高度,即甲地比乙地高1000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阅读和判读地形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掌握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掌握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如何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符号表示方法,如何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的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教学。

2.准备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技巧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过地形图吗?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凹凸,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例外部位。
(板书)①判读地势凹凸
②识别坡度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罕。
③识别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例外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来自高度的计算方法①海拔②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①判读地势凹凸
②识别坡度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罕。
③识别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活动)
(xx活动)
(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凹凸,是用例外颜色判断地面的凹凸起伏情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大凡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凹凸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③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活动]
(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
(学生活动)
(xx活动)
(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凹凸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巧练]
(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例外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活动]
(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
(xx活动)
[激趣]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凹凸起伏,需要阅读地图。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凹凸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
(板书)4.地形剖面图
[启思]①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
②观察课本28页图1.43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统统吗?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xx
(学生活动)
(xx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凹凸、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凹凸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例外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例外的影响。那么,如何将凹凸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确凿、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
[启思]①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凹凸有什么例外?②学生阅读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③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地形景观图,试找出它们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区别。(完成课本28页“活动题”)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巧练]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学生判断要从A、B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简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激趣]比较一下课本图1.42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例外?(图1.30的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例外颜色来反映地势凹凸的。)对了,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凹凸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活动)
(xx活动)
(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
(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
[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凹凸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