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_以上海为例
2.1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湘教版)

区嘉善项目协作区。2016年,该协作区已为嘉
善引进12个高端项目,共有5项自贸区的通关便
利化政策在嘉善试行。嘉善1557家进出口企业
享受了在家门口” 报关的便利。
改革创新引领功能
上海改革开放三部曲
1984年上海改革开放,依托廉价的充足劳 动力资源、低廉的土地价、广阔的市场、 优厚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湖州
杭州城市圈 杭州
嘉兴
浙
绍兴
上海市
舟山 宁波
宁波城市圈
通过
辐射带动
拉动 南京城市圈
交通线 沿海发展带
宁波城市圈 杭州城市圈 合肥城市圈
沿江发展带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江
西
城市圈 省
发展带
衢州
金华
沪杭金发展 带 江
丽水
台州
沿
省
温州
海 发
展
福建省
带
苏锡常城市圈
沪杭金发展带
形成
形成
“一核五圈四带”网络化空间格局
说一说,上海大都市圈的变化
山
东
省
画一画,上海大都市圈——“一核五圈四带”
连云港
河
徐州
江沿
上海
南
毫州
淮北 宿迁 宿州
安
淮安
海
苏发
盐城 展
省
阜阳
蚌埠 淮南
合肥
南京城市圈 扬州
滁州
展带 镇江
省带
泰州 常州
南通
湖
六安
徽
马鞍山
合肥城市圈 芜湖
南京
无锡
苏州
苏锡常城市圈
上海
北 省
沿
安庆
江发 展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对绿色蔬菜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绿色、有机、安全的蔬菜需求越来越高。
由于城市建设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问题也影响了绿色蔬菜的发展。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蔬菜的需求,促进农业健康发展,上海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蔬菜的种植和供应。
发展仍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文将对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蔬菜发展的对策,希望能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蔬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田面积的减少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化,导致了上海市绿色蔬菜供应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市场上充斥着农药残留过高的蔬菜,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都制约了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绿色蔬菜的供给质量和数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2. 正文2.1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分析上海市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绿色蔬菜发展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上海市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市区和远郊都有不少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保障了绿色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与此上海市绿色蔬菜的销售渠道也逐渐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也有线上平台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销售模式。
消费者对于绿色蔬菜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绿色蔬菜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上海市政府也加大了对绿色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农民种植绿色蔬菜。
【高中地理课件】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探究:光福小镇
• 全国环境优美镇 • 国家卫生镇 • 中国花木之乡 • 中国工艺雕刻之乡 •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知识小结:辐射规律
受上海辐射 昆山市 光福镇
时间
早
晚
距离
近
远
等级
高
低
03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对内
对外
主要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以及 周边地域
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 保持商贸文化联系
➢ 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门户,拥有高效率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中心城区已建成立体交 通网络。
➢ 航空:拥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 海运: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0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作用
金融服务功能
Financial service function
➢ 上海拥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比如证券 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金融交易所、 黄金交易所、钻石交易所、外汇交易 中心等。
上海大都市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 影响力的科技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 贸易、航运中心
体退出,小化肥、小水泥、小冶炼行
业陆续退出。
1.你能说出上海市初期转出的产业 大部分属于哪种类型吗?
劳动力指向型和资源指向型
2.这些类型产业转出后,上海市 将发展哪类产业?
资金、技术指向性
0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作用
房租 租金上涨 成本增加
交通 占地增加 交通拥堵
市场 需求有限 消费有限
经济 成本上升 效益降低
辐射带动作用
1.含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 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 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以上海为例

现 代 都市 农业 是 指 依 托 都 市 的辐
物 的 多样性 等多种 功能 。【 同时 , 兰 、 2 荷
挪 威 、 瑞 典 等 国 家 对 农 业 的 多 功 能 性
上 海具 有 多功 能 特 征 的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格 局 正 在 形 成 , 在 实 现 农 业 生
研 究 已全 面 展 开 ,一 些 经济 学 家 的 研 究 进 一 步 完善 了都 市 农 业 多功 能 性 的 内涵 ,有 的学 者 甚 至 将都 市 农 业 称 为
第四产 业 。【 3
产 功 能 的 同时 ,着力 形 成 城市 的农 业 生 态 “ 廊 ” 本 文 根 据 现 代 都 市 农 走 。 业 的 发 展趋 势 ,结合 上 海 大 农业 体 系 的 实 际状 况 ,除 产品 提 供 功 能外 ,将
Ab ta t T ee oo ia evc n to si i o n h a tro mo e ct giu tr, i a e n lss dv leteefn to s sr c: h c lgc l r ief cin s u s mp  ̄a t a ce f d m i a rc l e Ths p r ay i au s cin cr y u p a n a h u
能 是 农业 多功 能 性 的 表现 。 日本率 先 提 出 了农 业 多 功 能性 的概 念 ,认 为 农
业 除 了满 足 人 类 的食 品功 能 以外 ,还
提 供生 态产 品 ( 食物 、工 业原 材料 等 )
的 功 能 以 及 为 城 市 居 民 提 供 生 态 休 闲
肩 负 着更 多更 广 泛 的社 会 环 境和 文 化 观 光 旅 游 场 所 的功 能 ;另一 类 是 提 供
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分析

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分析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上海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上海生态环境环境质量绿地空间引言:上海地处于长江下游,为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7℃,夏季平均气温可以达到27~28. 5℃,冬季平均高气温可达4. 7~6℃。
年降水量到达956~1 263mm,市域面积6 340 km2,经过十多年的考苏发展,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01年的14 771hm2增加到2007年的31 795hm2,增加了17 024hm2,增长率达到115%,促进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一、生态评价指标涵义生态服务用地指数是指各评价城市范围内绿地、湿地、水域和农田面积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指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平均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物种丰度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本地乔、灌、草种植的种类数量占全市本地乔、灌、草种类总数的比例。
非工业用地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建成区非工业建设用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比例。
水生生境指数是指城市规划区内水域面积占城市规划区面积比例以及满足III类及好于III类水体水域面积占城市规划区内水域总面积比例的综合。
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是指全年空气质量AP I指标≤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按365d计算)的比例。
城市安静度指数指规划区内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交通通畅度指数指城市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平均拥有交通用地面积。
卫生清扫指数指卫生清扫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例。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可编辑版】.doc

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考察报告为学习XX市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的经验,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5月31日至6月2日,由市农业局郑渝总农艺师带队,局办公室、科教处、粮经处、蔬菜处、畜牧处、政策法规处、信息中心等单位组成的考察团一行15人赴上海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
XX市农委对此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对考察内容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
按照各自任务,考察团分成种养业、科教和政策、信息化建设三个专业小组,分别就各自关心的内容同XX市农委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此外还实地考察了XX市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XX市鲜花港、上海川沙农资连锁超市、上海凤鸣蔬菜园艺场、XX区廊下万亩高标准农田等都市农业发展的典型。
通过考察学习,感触颇深,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XX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农业结构趋向合理。
XX市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坚持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不放松,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亿斤。
全市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已经调整为3:7。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产值比重调整到43.7:5.3:28.4:20,总体趋势是种植业、林业和水产业比重上升,畜牧业比重下降。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正在形成。
XX市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农业标准、技术推广、检测检验、质量认证、执法监督和信息档案等六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以生产源头建设为基础,建立了1400多个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或生产基地,有216种农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等相关认证,形成了一批农业品牌。
以投入品监管为重点,加大了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明显提高。
(三)重点领域科技推进取得新突破。
XX市在农业种源、农业设施、农业信息、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的成绩,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因库和动物胚胎中心,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治污
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
减量化资源以无害化为前提,逐步建 立经济、社会来自生态相协调的都市型现代 养殖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发展生态种植业 培育有机肥产业 带动畜粪治理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十九世纪农业科技革命带来了世界农业的繁荣
达尔文进化论
李比西
孟德尔遗传学 植物矿质营养学
近代育种技术
化肥
缪勤 合成化学
农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工业革命又送来了拖拉机和电力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1978年启动中国农业的第三次转型
多元化拓展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
利用农产品检测体系,为全国提供农产品 检测认证服务平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的瓶颈问题
•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 食品安全矛盾突出
• 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上海都市农业的两个基本特征
依托大都市优势来发展农业 通过提供农副产品、生态产品及文化 产品来服务城市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上海都市农业的两个重要任务
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上海如何作出贡献?
上海服务全国,重点为全国三农服务 ,农业如何发挥作用?
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

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较为落后,种植面积有限,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却缺乏供应。
本文通过分析绿色蔬菜种植现状和市场需求,阐述了发展绿色蔬菜的重要性。
探讨了影响绿色蔬菜发展的因素,如土地资源缺乏和种植技术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农民收入等。
结合未来展望,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产业链条,助力上海市绿色蔬菜行业的发展。
通过努力实施这些对策,相信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市场需求、重要性、影响因素、对策、未来展望、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近年来对绿色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当前上海市绿色蔬菜的种植和供应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环境不够纯净、品质不稳定以及价格较高等。
为了提高上海市绿色蔬菜的种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必要深入了解当前的发展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分析上海市绿色蔬菜种植的现状和市场需求情况,探讨发展绿色蔬菜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上海市绿色蔬菜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绿色蔬菜种植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上海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上海市是我国科技、贸易、金融和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市民对绿色蔬菜的需求量大,但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绿色蔬菜并不足以满足需求。
很多蔬菜种植采用化肥农药,存在着品质不稳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种植环境受污染、农药残留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何解决上海市绿色蔬菜供应不足、品质不稳定、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提升市民对绿色蔬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以及提高绿色蔬菜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上海市绿色蔬菜种植现状当前上海市绿色蔬菜种植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都市农业的功能

都市农业的功能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
通过发展都市地区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
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
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织部分,它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
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
农业作为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活动提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示范与教育功能。
都市郊区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由于现代化程度高,对其他地区起到样板、示范作用。
作为城郊高科技农业园和农业教育园,可为城市居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
总之,都市农业的功能主要是: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漓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
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与传统的城郊农业不同,都市农业是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绿色产业;是完全依托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结构功能的生态系统;是按照市民的多种需求构建、培育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学、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种养加、农工贸、产研教一体化的工程体系;是城市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与自然共存”、“绿色产业回归城市”、“城市和乡村融合”的呼唤中诞生的都市农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1.空间布局都市农业是城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城郊农业。
在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间隙进行生态经济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生产经营,具圈层性和放射状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使整个城市形成绿色生态结构。
设计中要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对具体项目要进行自然生态景观、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充分论证,然后科学地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

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考察报告龙岗区都市农业考察团(二○○○年六月)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区有关会议提出我区要发展“三高”农业,建立都市农业基地,使农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角色。
为了借鉴其它大城市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区都市农业的发展,6月7日至14日,我区由曹建良副区长带队,组织区农业局、各镇分管农业的领导及部分农业企业经理一行22人,赴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对当地农业特别是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考察和学习。
考察团与北京市农委、上海市农委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各地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介绍,并重点对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北京锦绣大地、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现代都市农业的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
整个考察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而生动,同志们一致认为收获很多,启发很大。
一、北京、上海、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特点与经验北京、上海、苏州是我国的发达城市,它们是我国的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中心,经济与社会发展事业均走在全国前列。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发达城市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顺应国际国内潮流,因地置宜致力于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使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他们先进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机遇、科学规划、发展起点高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沪等地认真分析研究都市农业如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相吻合。
他们根据自身优势,率先示范,构思和构建都市农业示范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化。
1、分析形势,把握机遇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就越大。
苏州是中国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本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全国的样板,并对中国内地有极强的幅射作用。
苏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区,区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1%,却拥有10%的人口,创造了22%的国内生产总值。
推进现代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与成效——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

农业绿色发展是全面、综合、系统的发展理念,转变原有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更健康、环保的永续发展,是当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上海市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背景下,积极应对和把握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崇明岛为核心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形成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格局。
一、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一)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功能。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是以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的多功能农业,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发展水平较高。
都市农业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教育与示范功能、创汇功能等五大功能。
生产功能,是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武装,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生态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洁、净、美、绿的特色;生活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明显的农业教育、品赏农业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对其他地区能起到样板、示范作用;创汇功能,是指都市农业是超地域、超时空的开放型农业,可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都市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兴起,随后在杭州、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及宁波、大连、青岛等发达地市迅速崛起。
根据我国14个大中城市的研究发现(表1),因各地资源禀赋差表1 基于我国14个大中城市案例的8种典型模式模式特征功能业态城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模式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品质健康食物供给设施农业石家庄、广州、杭州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区域化布局、品牌建设特色农副产品供给多种业态青岛农业园区引领模式功能集聚、产业融合综合载体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生活及示范辐射现代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西安休闲观光带动模式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休闲、旅游、体验、观光等农家乐、民宿农庄、民俗风情园、农业公园等成都、长沙、南京科技创新驱动模式农业科技资源科技输出籽种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北京、天津、深圳产业化经营推动模式产业链、价值链,一体化经营生产、出口外汇加工农业青岛、武汉、沈阳高效生态循环促进模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北京、上海、武汉机制创新驱动模式制度设计多种功能多种业态成都2020.05 | 29推进现代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与成效——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文/信 军 谷莉莎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
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分析——以上海为例

的资 源短 缺 和 环 境 污 染 等 问 题 而 开 始 的 。1 7 9 1年
美 国 土 壤 学 家 W . b eh 正 式 提 出 “ 态 农 业 ” Alrc e 生 一
态农 业 发展 与治理 进行 总体及 多层 次评 价显 得尤 为
重要 。然而 , 方 面文 献 较 少 。从个 别有 关 生 态农 此
1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研 究 概 述
生 态农 业 在 我 国 已有 几 千 年 的历 史 , 国外 最早 于 12 9 4年在 欧 洲兴起 。相对 于生 态农业 实 践来讲 ,
生 态 农 业 研 究 一 直 滞 后 。 全 球 性 生 态 农 业 理 论 研 究 是 为 解 决 在 工 业 化 基 础 上 兴 起 的 “ 油 农 业 ” 导 致 石 所
( .东 北 大 学 经 济 系 , 北 秦 皇 岛 0 6 0 ;.上 海 财 经 大 学 财 经 研 究所 , 海 2 0 3 ; 1 河 6 0 42 上 0 43
3 .新 加 坡 P toWi er — n有 限公 司 , 北 秦 皇 岛 0 6 0 ) 河 60 4 摘 要 : 文 旨在 考 察 上 海 生 态农 业 的发 展 状 况 、 势 和 结 构 变 化 , 较 了 不 同 时 期 石 化 要 素 减 量 投 入 、 本 趋 比 资
JD leD R g y和 D C crs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的农 . e 、 . ib v . aee 对 作方 式 、 可持续 性 、 土壤 质量 变化 的环 境效 应进 行 了 研究 _ ; n aW. ol s C li. Qu l t 】 Wa d C ln 、 avn O. as 等 i e
关 键 词 : 态农 业 ; 次分 析 法 ; 源 循 环 利 用 ; 海 生 层 资 上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课件 PPT

第二章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
课堂练习
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 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 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 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下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 A.逐渐增强 B.逐渐减弱 C.先增强后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 ) A.逆城市化现象 B.工业化水平下降. C.城市规模萎缩 D.农业人口增加
上 海 辐 射 功能
上海全面推进产业升 级,以上海为核心形 成庞大产业集聚,生 产规模庞大,市场竞 争力强劲
上海已成为 我国区域发 展和对外开 放重要引擎
上海拥有高效率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中心城区已建成立 体交通网络
金融 机构
数量 多
级别 高
科研实 力雄厚, 是我国 最重要
2的高科
技研发 中心
大都市
• 大都市是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
现代化城市区域; • 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中心
城市 先 集后 聚辐 射
带
动
EDUCATIONAL
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表明:
• 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起主导作
用的是集聚,然后才是辐射带动作用.
• 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随之中心城市对周 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经济获得较快增长,成为增长极,引导资金、信息、 人才集聚,进而福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以增长极为依托,区城发展上升到点轴开发形式。“点”指增长极,“轴”指交通干线,形 成区城经济优先发展地带。它会对人口和产业产生吸引力,导致人口与产业沿轴线集聚,形成新 的增长带,使集聚与辐射过程在空间上沿着特定方向连续进行。
上海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

文章标题:上海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分析近年来,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发展备受关注。
作为生态产品的一种重要形态,林业生态产品在上海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价值实现。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其实现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林业生态产品的定义与特点林业生态产品,是指从森林资源中提取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并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
上海作为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其林业生态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种类与规模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木材、竹材、林产品、花卉等。
其中,上海林产品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涵盖了从家具到建筑材料,再到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为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还为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促进经济发展:林业生态产品的推广和利用,不仅创造了一大批的就业机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
3. 改善生活质量:上海林业生态产品的广泛应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美观、实用、环保的生活用品,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上海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1. 绿化建设中的木材利用:上海作为一座绿化率很高的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绿化建设中,木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除了用于树木的修剪和建筑材料的生产外,还可以制作成各种园林景观、休闲桌椅等,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和美丽的休闲环境。
2. 木屑板在建筑中的应用:作为环保、易加工的新型建筑材料,木屑板在上海的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木屑板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木材资源,而且具有优异的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为城市建筑的节能、环保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2020年上海都市菜园案例详解

——
——
产品体系启示
设施农业占总面积比:约7% 温室建面参考值:4000-5000m2 花海占地参考值:6000-8000m2
33
上海都市菜园-核心产品解析
农耕博览馆
【产品简介】将江南典型的古老农居建筑、传统的
豆腐坊、酱菜坊、织布坊、蚕坊及农耕器具、农耕
历史通过小品展示
核
【建筑面积】3888m2
博雅农苑 【产品简介】无土栽培等现代化设施农业栽培新技术 的展示 【建筑面积】5000m2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
3888
——
5000
——
3888
——
3888
——
2300
6000
——
8000
——
6000
——
3000
——
5000
——
2000
——
6000
——
1000
——
4000
——
1000
——
15000
——
4000
——
70000
——
——
500
——
500
配套设施
——
停车场、垂钓区、游船码头等
22
上海都市菜园-产品体系及用地指标
产品类别 子类别
温室展馆 观光类
露天景观
休闲娱乐类
室外
室内
产品名称
农耕博览馆 博雅农苑
奇瓜异蔬园 四季果园 馨香蔬苑 五彩梯田
田园交响曲 水生蔬菜园
花坛 迷你高尔夫
沙滩排球 草地足球(风筝场)
儿童嬉水区 儿童游乐场
植物迷宫 桔园(采摘) 百菜园(采摘)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第2课时)(精品课件)-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

第一节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以我国上海为例(第1课时)
2019湘教版
导入新课:
【思考题】
1.分析上海能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 条件。 2.议一议,上海大都市经济辐射的主要区域可 能包括哪些地区?
2019湘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 思维
能够在认识某大都市发展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区域大都市(城 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2019湘教版
2019湘教版
活动2
【思考题】
国家正在推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 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 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如何加强与长 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 核心)和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成都 为核心)的发展联系,促进沿江产业转 型提升,又切实保护好长江的生态环境?
人地协 调观
结合现实中的大都市(城市群)发展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
区域 认知
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大都市(城市群)的演变过程,评估其发展问题,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能够 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大都市(城市群)发展规划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地理实 践力
答案:
根据城市不同阶段的特点、问题和需求, 制定相应的规划:在初期的同心圈规基础 上。逐渐规划发展形成以伦敦为核心,通 过放射状的现代交通网络与周边职能各异 的卫星城连接起来,构成分工明确的城市 群体系。
2019湘教版
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伦敦通过多种现代交通与卫星城连接起来, 同时将部分人口、工业企业转移到卫星城, 卫星城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提供就 业岗位;卫星城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和产 业,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
“都市农庄”探索实例

“都市农庄”探索实例一、都市农庄的概念都市农庄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庄。
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庄,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是多功能农庄,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在大城市地区,可以环绕在市区周围的近郊,也可能镶嵌在市区内部。
二、都市农庄规划实例都市农庄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本案例为上海浦江镇“闵行万科现代农庄”规划设计。
(一)基地现状“闵行万科现代农庄”位于上海浦江镇新风村,占地500亩,驱车距市中心仅25分钟。
基地东临海南路,西临新风村工业区,北临老盐铁塘河,南临先新路。
其中浦星公路、三鲁公路交汇于先新路,交通十分便利,区间道路配套好。
现有的原生态河流、滩涂、植物等为“万科现代农庄”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二)设计理念“万科现代农庄”作为农业观光的旅游开发项目,是为迎合人们“绿色之旅”应运而生并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拓展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而且有效地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与渗透,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它主要是利用农庄资源,农庄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三)“万科现代农庄”旅游开发的重要创新意义1、充分利用农庄资源,促进农庄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庄生产效益。
2、为农副产品带来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庄产品的知名度。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
4、可以疏散城市拥挤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创造条件。
5、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
6、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
(四)设计目标设计目标:发展都市型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打造旅游休闲农业,再创农业辉煌。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

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系统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上海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包括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
通过对浦东新区绿地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探讨其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
结合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评估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收集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这一区域位于上海市的东部,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快速发展的地区之一。
浦东新区总面积约为1210平方公里,拥有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和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我们选择了该区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
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空间分析,获取了高精度的绿地分布数据。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对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了生态系统特征的测量和分析,包括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等。
我们还结合了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浦东新区的绿地系统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以全面了解浦东新区的绿地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以及服务功能,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和应用实践 以上海市为例

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和应用实践以上海市为例齐福佳;毛倩;刘俊;袁华宝【摘要】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其生态服务价值是基本农田生态服务功能的货币化表现形式,量化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不仅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客观要求,也是基本农田保护的有力措施。
本文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选择市场价值量估算法对上海市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实证测算,测算得出2013年上海市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为39.06亿元,同时从空间维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可为上海市构建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路径提供参考,同时对构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Farmland provides key ecosystem services by supporting food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is designed to valuenot only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exchange, but also effective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prime farmland. This paper summarizes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pplies the method to a case study of prime farmland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notonl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ath, but also provide new directions into build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基本农田;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方法;生态补偿;应用实践【作者】齐福佳;毛倩;刘俊;袁华宝【作者单位】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1822;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822;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822;上海市土地学会,上海 20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生态服务价值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它是生态服务功能的货币化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分析——以上海为例张锦华 吴方卫(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上海 200433)摘要:生态服务价值的发挥是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特征。
本文以上海的都市农业为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产品提供功能、观光旅游功能、净化大气、涵养水分、保持土壤以及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不断上升,在提供了大量农产品的同时,还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同时间接经济价值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而逐年降低,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价值分析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Valuation of Modern City AgricultureZHANG Jin-hua, WU Fang-wei(Research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Abstract: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is important character of modern city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value these functions consist of deliver farm product, tourism, air purification, preserving water, and so on in Shanghai. The study shows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of city agriculture in Shanghai is increasing. But we must care for the indirect valuation’ decreasing with the the reduction of farmland.Key words: modern cit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value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B802);上海财经大学“十一五”“211工程项目”“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研究”作者简介:张锦华(1977~ ),男,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助理研究员;吴方卫(1954~ ),男,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教授。
1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与生态服务价值现代都市农业是指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形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
[1]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是农业多功能性的表现。
日本率先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认为农业除了满足人类的食品功能以外,还肩负着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功能。
韩国紧随其后也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概念,认为农业生产应当具有保证食物安全与农村的生存、保持水土、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2]同时,荷兰、挪威、瑞典等国家对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已全面展开,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都市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有的学者甚至将都市农业称为第四产业。
[3]现代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及其发挥的作用可以概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直接服务的功能,如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食物、工业原材料等)的功能以及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场所的功能;另一类是提供间接服务的功能,间接服务功能包括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和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等功能,它支撑与维持着市民赖以生存的环境。
[4]上海具有多功能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在实现农业生产功能的同时,着力形成城市的农业生态“走廊”。
本文根据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大农业体系的实际状况,除产品提供功能外,将重点分析现代都市型农业以下生态功能的经济价值:随着旅游农业兴起的生态旅游价值;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固碳释氧功能的价值;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的价值;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和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的功能的价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促进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元素交换,维持生态平衡过程的经济价值。
2 都市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项评估根据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目前较为常用的主要评估方法可分为三类:直接市场法,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等;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格法等;模拟市场价值法,包括条件价值法等。
[5] 2.1 产品提供与观光旅游功能这里的农产品价值主要指种植业产品价值,我们用种植业增加值表示当年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价值(表1)。
同时,郊区农业旅游是上海等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区生态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含氧量高、细菌含量低、灰尘少、无燥声,对人类身心健康极为有利,是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极佳的保健疗养场所。
随着农业旅游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兴起,观光旅游功能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观光旅游功能价值与产品提供功能价值一样是可以直接商品化的价值,用旅游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包括门票收入、采摘收入等来表示(计算结果见表1)。
2.2 固碳释氧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制造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可以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对于人类社会乃至全球气候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郊区有大量的农田,它们围绕在城区周围,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对于维持整个区域的碳氧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植被固碳价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温室效应损失法、造林成本法和碳税法等,本研究中采用国际通用的碳税法来计算农田生态系统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6]:VCO2=QCO式中,VCO2为固定二氧化碳的价值,L为碳税率(采用瑞典碳税率150美元/吨C)。
采用工业制氧法估算农田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VO2=QO2×PO2(2)式中,VO2为释放氧气的价值,PO2为工业制氧成本(我国制氧成本为0.4元/k g)。
加总得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计算结果见表2):V3=VCO2×VO2(3)2.3 涵养水源功能土壤的保水能力由其孔隙度大小决定,通常将直径>0.1m m的土壤孔隙称为非毛管孔隙,而非毛管孔隙是农田土壤贮存降水的主要场所。
因此,可利用土壤非毛管静态蓄水量法计算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涵养量,用影子工程法估算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价值(见表3):V4=W×S×Cw(4)式中,S为农田生态系统面积,Cw为水库蓄水成本(1990年不变价,0.67元/t)。
2.4 保持土壤功能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植被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地表植物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减弱雨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和侵蚀,降低降水的强度,减少和延缓径流,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二是植被土壤透水性能和蓄水性能,植被土壤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腐殖质,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和蓄水性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速度,从而减少土壤侵蚀。
三是植被根系对土壤的固节作用,在有植被的土壤中,根系纵横交错,像网一样固定一部分土壤,减少土壤的侵蚀。
本研究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分别从保护土壤肥力、减少土地废弃和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等三个方面来评价农田生表4 农田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上海保持土壤量(万吨)119.78116.0096.43100.9878.88保持土壤价值(亿元)0.730.710.590.620.48表3 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上海农田面积(万公顷)28.0627.0425.7324.5723.73涵养水源价值(亿元)0.990.960.910.870.84表2 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 (单位:亿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上海固定CO2价值11.5411.1210.5810.109.76释放O2价值10.139.769.298.878.57固碳释氧价值21.6720.8819.8718.9718.33表1 农田生态系统直接服务功能价值 (单位:亿元)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上海产品提供价值42.2844.8544.5450.3550.23观光旅游价值12.5123.2325.8831.7145.86数据来源:根据《上海郊区统计年鉴》(2006),《上海统计年鉴》(2006),《北京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农业年鉴》(2006)数据整理计算,下同。
态系统土壤保持经济效益。
土壤侵蚀使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流失,主要是土壤中的N、P、K,因此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肥力的经济效益可用下式计算[7]:V f =(cN+cP+cK)×Ac×P (5)式中,Vf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土壤肥力价值(元/a),Ac为土壤保持量(t/a),cN 、cP、cK为土壤中N、P、K的百分比含量,P为肥料价格。
根据土壤保持量和土壤表土平均厚度0.6m来推算因土壤侵蚀而造成的废弃土地面积,再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得因土地废弃而失去的年经济价值:V s =B×Ac/(0.6×10 000×ρ) (6)式中,Vs为农田生态系统减少土地废弃价值(元/a),Ac为土壤保持量(t/a),B为农业年均收益(元/hm2),ρ为土壤容重(平均土壤容重为1.25t/m3)。
按照我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全国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根据蓄水成本来计算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泥沙淤积灾害的经济效益:V n =24%Ac×C/ρ(7)式中,Vn为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泥沙淤积灾害价值(元/a),Ac为土壤保持量(t/a),ρ为土壤容重,C为水库工程费用(我国水库工程费用为0.67元/m3)。
最后,农田生态系统保持土壤价值为(计算结果见表4):V5=Vf+Vs+Vn(8)2.5 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复杂的食物网而循环再生,并成为全球生物地化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
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主要是在生物库、凋落物库和土壤库之间进行,其中生物与士壤之间的养分交换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
本研究采用生物库养分持留法来估算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功能的物质量,即从生物库方面考虑生态系统的养分持留,在根据净初级生产量评价其维持营养循环的物质量后,运用市场价值法将其货币化,以定量评价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表5):V6=(cN+cP+cK)×P=P×(c N+c P+c K)×NPP×S(9)式中,V6为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cN、cP、cK分别为农作物中N、P、K的含量,NPP为农田净初级生产力,S为农田面积,P为肥料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