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

合集下载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1]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1]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相互关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一、大肠菌群介绍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

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

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医学文献综述

医学文献综述

讲 座文章编号:1671-4695(2005)02-0121-03医学文献综述—撰写论文迈出的第一步马纪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50)1 什么是文献综述111 内容文献综述(review)是针对进展较大的课题综合分析大量文献资料(主要是原著“original article”)写成的总结性专题报告,它是专题报告最集中的表达形式。

文献综述反映所写专题的全貌,包括历史和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与文献综述类似的内容有述评(commentary)、专论(editorial)等。

112 定位文献综述的主题是论述文献资料,评论不应占主要地位。

如果以评论为主,则为述评或专论。

述评和专论一般由学术权威人士撰写,常能指出该医学专业发展的方向。

113 性质文献综述是以综合文献为特征的专题报告,属二次性文献。

国外有专门刊登文献综述的期刊,如Physiological Review。

文献综述以及时介绍该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发展等进展为主要内容。

2 撰写文献综述目的撰写文献综述可用于医疗、教学、科研的目的。

211 医疗撰写医疗文献综述,可以:①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医疗水平。

②提高医务人员中外文阅读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

③综合性训练写作和文字表达等能力。

212 教学撰写教学文献综述的高等学院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国内外学科的重大进展,用以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213 科研科研工作有很强的继承性,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前人或别人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设想。

科研文献综述有助于了解前人的成果、学科的发展、创新,为科研论文选题。

3 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1,2〕311 选题文献综述选题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献综述质量及其实用价值。

要从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选题。

选题的原则是首先要考虑必要性与可能性。

可先阅读几篇有关的、影响大的、近期的核心期刊,为选题提供线索。

然后选关键性的新观点、新技术和有深度的题目。

2019-2020年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2019-2020年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2019-2020年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1.眼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B.由暗处走到明亮处眼的瞳孔缩小C.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患夜盲症的人是因缺乏维生素D2.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3.俗话说:“眼里揉不得沙子.”当沙子进入眼时,我们会觉得特别疼,这是因为沙子刺激了()的神经末梢.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D.视网膜4.戴助听器的耳病患者,一般是传导性耳聋,其损伤的结构是()A.鼓膜、听小骨 B.耳蜗、半规管 C.听神经D.前庭、半规管5.某人因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以后他排尿的情况可能是()A.膀胱内有尿就排B.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就排C.产生尿意就排 D.产生尿意,环境适宜就排6.某人因外伤成为“植物人”,处于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人工往胃里注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那么,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分是()A.脑干和大脑B.脑干和脊髓C.小脑和大脑D.大脑和脊髓7.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根的向地上长 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C.白细胞吞噬病菌D.草履虫游向食物8.小儿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是由于()A.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B.有关的神经传导不畅通C.脊髓反射功能不完善D.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控制脊髓的排尿中枢9.能分泌多种激素,是其他内分泌腺的枢纽的是()A.胰岛 B.甲状腺C.垂体 D.肝脏10.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D.臭氧层破坏、含铅废气、酸雨11.左侧大脑出现脑溢血发生偏瘫,医生对其双腿进行膝跳反射实验,结果是()A.左腿无膝反射、右腿有膝反射B.左腿有膝反射、右腿无膝反射C.两腿都有膝反射D.两腿都无膝反射12.xx年5月19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住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多少的结构是()A.角膜 B.晶状体C.玻璃体D.瞳孔13.由于人们滥施化肥,使大量的氮、磷流入湖泊、池塘、江河中,造成部分水域严重富营养化,绿色的池水中往往漂着死鱼.鱼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的空间狭小B.水中缺氧,无法呼吸C.缺乏充足的阳光D.食物太丰富,被撑死14.李老师戴眼镜正在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李老师立即摘掉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老师是近视眼B.李老师所戴眼睛的镜片是凸透镜C.李老师不戴眼镜看近物时,物像会在视网膜前方D.李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曲度可能过大15.小军非常注意用眼卫生,看书一段时间后,就向远处眺望一会.由看书转为眺望,小军的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A.扩大,曲度增加B.缩小,曲度增加C.扩大,曲度减小D.缩小,曲度减小16.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A.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C.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D.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17.将脊蛙(剪去头部,去除了大脑)的脊椎破坏后,再在其背部贴浸过稀硫酸的纸片,出现的实验现象时()A.出现搔扒反射 B.反射不准确C.无任何反应D.反应非常缓慢18.“是药三分毒”.以下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A.药物越贵疗效越好 B.服药剂量越多疗效越快C.按医嘱服药D.非处方药可以随意服用19.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A.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D.移植的外来器官20.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21.目前“SARS”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22.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23.我国政府为在20世纪末在我国消灭小儿脊髓灰质炎,近几年来,在每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对全国6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强化免疫,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人工免疫 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24.我国是土地沙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沙漠化造成的城市沙尘暴日益严重.下列行为不能造成沙尘暴的是()A.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B.草原过度垦殖、放牧,植被遭到破坏C.由于城市化加剧,工程建设形成大量粉尘D.大量砍伐树木,破坏森林,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25.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理智的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C.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D.绿色植物不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不能调节气候26.如果突然抓起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分析正确的是()A.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B.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D.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27.xx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这个舞蹈是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舞台上优美的音乐对于她们来说却是无声的世界.参与调节她们的身体完成优美舞蹈动作的神经结构主要有()①视觉中枢②听觉中枢③语言中枢④躯体感觉中枢⑤躯体运动中枢⑥小脑.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28.下列哪一组疾病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A.白化病和脚气病B.佝偻病和侏儒症C.糖尿病和侏儒症D.肝炎和白化病29.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A.唾液腺、肠腺、垂体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C.甲状腺、胰岛、卵巢D.唾液腺、皮脂腺、垂体30.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使眼球中的哪一结构过度变凸形成近视()A.角膜 B.玻璃体C.睫状体D.晶状体31.某剧组特型演员虽已成年,但身高只有67厘米高,原因是他在()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B.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C.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32.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象都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33.光线经过眼球结构并最终形成视觉的正确顺序是()①玻璃体②视觉神经③视觉中枢④视网膜上成像⑤角膜⑥感光细胞兴奋⑦晶状体⑧瞳孔.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⑤⑦⑧①④⑥②③ C.⑧⑤⑦①③②⑥④ D.⑤⑧⑦①④⑥②③34.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35.下列反射活动中,哪一项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手语给学生讲故事,学生感到得流泪B.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C.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立刻缓解了饥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36.近视眼是由于()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曲度过大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的弹性小C.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曲度过大D.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晶状体的弹性小37.一个视力正常的人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D.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38.下列哪种生命现象与激素无关?()A.血糖含量经常保持稳定B.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C.强光下瞳孔变小D.在成年前,人体会不断的长高39.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哪项措施()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三项都是40.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A.消灭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1分,共60分)41.据调查统计,山东省初中学生视力不良(主要是近视)检出率为62%,比全国高出20多个百分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你能看到远处的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上,这个信息通过[],传到,而形成视觉.(2)图中[]的大小的调节可使进入眼球的光线强弱发生改变,从而保护眼睛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当光线由弱变强时它会.(3)通常被称为“黑眼球”和“白眼球”的结构分别是[]和[].(4)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形成近视.眼睛近视时应配戴加以矫正.42.如图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汽车从你身后驶过来时,你是通过感知的,它形成的过程是:汽车行驶发出的声波经过[]收集,再通过[]传到[]引起震动.(2)感觉汽车从你身后驶过来,你立即会转头向后看,你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是[]和[](3)你的感觉是由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到的相关区域形成听觉.(4)小儿咽喉感染引起中耳炎易比成人多的原因是图中的[]比成人相对地短、宽而且倾斜度小.(5)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煽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导致[]破裂.(6)听见汽笛声扭头看汽车及作出避让动作这一过程,在神经调节活动中称为反射,这种反射活动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于,完成反射活动的基本神经结构是(7)汽车驶过来时,你赶紧向路边躲去,有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这是因为大脑皮层兴奋后会通过神经促使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8)综上所述,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除此之外分泌的最调节血糖的浓度,分泌的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4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右图是被烫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该结构在人体中保持其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手被烫后立即缩回,说明脊髓具有功能,而痛觉则(部位)产生,这也说明脊髓还具有功能.(2)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②→传入神经→→传出神经→①(3)若B处已断,用针刺②,用语言警告说刺②,有无痛感?有无反射??(4)膝跳反射中,叩问的部位相当于上图的[],其作用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它属于反射.4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近来,一种被称为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耐抗生素细菌导致的急性肠道疾病在德国爆发,使整个欧洲陷入恐慌.截止6月12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茵感染者人数已达到4000人,死亡病例34例,800多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目前疫情蔓延至欧盟所有的国家,世界各地已加大了对来自于疫区国家芽苗菜等蔬果产品的检验力度.(1)“急性肠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病,它具有等传染病的特点.世界各地加大对来自于疫区国家芽苗菜等蔬果产品的检验力度,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EHCH属于,从免疫学角度看,EHEC属于.(3)当病菌侵入人体的第道防线,会刺激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是,这种免疫属于.45.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实验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体内的很多腺体能分泌激素,这些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材料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少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成年人中,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会患上大脖子病;幼儿园,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则会影响智力,患上呆小症.实验:将2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近的蝌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水体中,乙组培养在不天价甲状腺激素的水体中.(1)人体能分泌激素的腺体称为,与唾液腺、汗腺不同的是,这类腺体没有,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2)在上述两组试验中,假若其他条件均适宜并相同,你预期的甲组的实验现象是,你作出该预期的主要依据是(3)上述实验还不能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要想获得这样的结论,需要增加一组实验,对该组实验的1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近的蝌蚪处理方法是,你预期的实验现象是(4)某科研人员发现某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蝌蚪,但成蛙很少.据此他推断该水域环境可能缺少当地婴幼儿患的可能性较大.xx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八校联考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1.眼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B.由暗处走到明亮处眼的瞳孔缩小C.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D.患夜盲症的人是因缺乏维生素D【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视觉的形成部位,近视眼的矫正,分析解答.【解答】A、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故此选项是不正确的;B、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在暗处,瞳孔放大,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而到了明亮处瞳孔缩小,使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减少.故此选项正确;C、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此选项不正确;D、夜盲症是由于缺少维生素A造成的,因而患夜盲症的人应该多吃含维生素A 的食物.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2.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B.医院主要通过尿液直接检测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考点】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激素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符合题意.B、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医院主要通过检测血糖浓度来分析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是否正常.不符合题意.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符合题意.D、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不符合题意.故选:C3.俗话说:“眼里揉不得沙子.”当沙子进入眼时,我们会觉得特别疼,这是因为沙子刺激了()的神经末梢.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D.视网膜【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结合眼球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尤其是角膜的作用进行解答.【解答】解: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彩、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因此当沙子迷入眼睛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所谓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是因为眼睛里含有丰富的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感觉十分灵敏.该项A4.戴助听器的耳病患者,一般是传导性耳聋,其损伤的结构是()A.鼓膜、听小骨 B.耳蜗、半规管 C.听神经D.前庭、半规管【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配有骨导式助听器的耳聋病人只是传导性的障碍,只要声信号可以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听到声音.【解答】解: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鼓膜和听小骨起传导作用,戴助听器的耳病患者,一般是传导性耳聋,其损伤的结构是鼓膜、听小骨,故A正确;B、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里有听觉感受器,耳蜗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听力丧失,故B错误;C、听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听力丧失,故C错误;D、前庭和半规管受损听力丧失,故D错误.故选A5.某人因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以后他排尿的情况可能是()A.膀胱内有尿就排B.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就排C.产生尿意就排 D.产生尿意,环境适宜就排【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脊髓的功能,首先明确脊髓的结构.【解答】解: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它们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排尿和排便等,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如果因意外事故而使得脊髓从胸部折断,处于脊髓下部的排便和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现象,即膀胱内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刺激膀胱壁里的感受器而引起排尿反射.故选:B6.某人因外伤成为“植物人”,处于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人工往胃里注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那么,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分是()A.脑干和大脑B.脑干和脊髓C.小脑和大脑D.大脑和脊髓【考点】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分析】(1)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4)脊髓里有有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等,还有传导功能.【解答】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某人因外伤成为“植物人”,处于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人工往胃里注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那么,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分是脑干和脊髓.故选:B.7.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根的向地上长 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C.白细胞吞噬病菌D.草履虫游向食物【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析】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解答】解: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根的向地上长”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B、“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C、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不属于反射;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所以,属于反射的是“人在寒冷时身体发抖”.故选:B8.小儿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的现象,是由于()A.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B.有关的神经传导不畅通C.脊髓反射功能不完善D.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控制脊髓的排尿中枢。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2]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2]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相互关系总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一、大肠菌群介绍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

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

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6)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
按5)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 ,检索MPN表(见附录B),报告每g( 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表B.1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第二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需要用到的培养基
(1)VRBA: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成分:蛋白胨7.0g,酵母膏3.0g,乳糖10.0g ,氯化钠5.0g,胆盐或3号胆盐1.5g,中性 红0.03g,结晶紫0.002g,琼脂15g~18g
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 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 的主要菌种产。气一克般雷生白活氏在菌人大 肠中并不致病,但它侵入人体 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 。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 群在37℃培养24小 时能发酵乳糖、产 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 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 道传染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 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食物 中毒。致病性菌株能侵入肠 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痢疾杆 菌样致病力。肠致病性大肠 杆菌(EPEC)、肠毒素性 大肠杆菌(ETEC)和肠侵 袭性大肠杆菌(EIEC)等。
粉溶液200mL,0.1%煌绿水溶液 13.3mL,蒸馏水800mL, pH7.2±0.1。 制法:略
抑菌剂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 基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
抑菌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是革 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国家标准中LST肉汤利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抑菌剂,BGLB肉汤利用 煌绿和胆盐作为抑菌剂。
其他项目
抗生素残留、beta-内酰胺酶、 商业无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细菌

❖ 抵抗力弱,对热、酸敏感,粪便标本立即送检;
对抗生素敏感, 但易形成抗药性。
整理课件
22
整理课件
2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 侵袭力(invasion plasmid antigen,IPa)
❖ 内毒素(主要因素) ①发热,中毒性休克; ②破坏肠粘膜—脓血粘液便; ③肠壁植物神经系统—腹痛、里急后重。
肠腔.编码毒素的基因位于噬菌体上,可缺失
而不产生。
http://www.xa sg120.c om /fkzl/ http://www.xa sg120.c om /fkzl/lc / /fkzl/wy / /fkzl/y d/ http://www.xa sg120.c om /fkzl/ zgj l/ http://www.xa sg120.c om /fuke / /fuke/fujiany an/ /fuke/gjy / /fuke/ndy / /fuke/pqy / /fuke/y dy / /fuke/zigongneimoy an/ http://www.xa sg120.c om /gongj ing/ http://www.xa sg120.c om /gongj ing/fe ida / http://www.xa sg120.c om /gongj ing/gongj inga i/ http://www.xa sg120.c om /gongj ing/m ila n/ http://www.xa sg120.c om /gongj ing/xirou/ /gongjing/y anzheng/ http://www.xa sg120.c om /j bzs/ /jhsy / /jhsy /gwy / /jhsy /jiancha/ /jhsy /shanghuanquhuan/ /jhsy /wtrl/ /jhsy /wutongy inchan/ /jhsy /y aoliu/ /jry uy ue/ http://www.xa sg120.c om /we ic hua ngfuke / /y y hj/ http://www.xa sg120.c om /zhe ngxing/c nm xf/ /zhengxing/xy c zx/ /zhengxing/y djss/ /zhengxing/y dzx/

【2017年整理】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

【2017年整理】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

【2017年整理】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大肠菌群介绍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菌 O517相互关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 > 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 大肠杆菌一、大肠菌群介绍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

大肠杆菌现场处置技术

大肠杆菌现场处置技术

国家卫生部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课题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现场处置技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感染所致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能引起出血肠炎,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一组大肠杆菌。

最常见的血清型为O157:H7,感染剂量极低,潜伏期为3~10天,病程2~9天。

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发生了暴发和流行,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病是人畜共患病,主要传染源是感染EHEC的人和家畜、家禽,常见的带菌家畜包括牛、羊、猪、鸡,其中牛最为重要。

主要通过食物、水、苍蝇等途径传播。

被污染的动物食品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以及冷饮、水果、蔬菜都可造成感染,其中牛肉是最主要的传播载体。

水源性传播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饮用了被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的水,另一种是接触疫水及其他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水、湖水、地表水时不慎咽入都可造成传播。

某些节肢动物,如苍蝇、蟑螂可携带大肠杆菌O157:H7,在觅食时通过接触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而污染食物或餐具,起到机械传播的作用。

一、现场准备在接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发生的信息后,现场工作人员要迅速做好准备工作,具体项目及内容如下:1.人员和技术准备(1)组建的应急队伍:流行病学、检验、消毒的专业人员。

(2)技术准备:机动包、采样箱、个案调查表、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传染病执法文书、大肠杆菌O157防治的宣传材料。

2.消毒用品(1)消毒药剂:漂白粉(精片)、过氧乙酸、生石灰、84消毒液。

(2)消毒工具:喷雾器、刻度量杯、工具箱。

3.个人防护用具消毒工作服、隔离衣、帽子、口罩、长筒橡皮手套、胶鞋、毛巾、肥皂、刷子。

4.采样用品无菌生理盐水、灭菌青霉素瓶、广口瓶、塑料袋、棉拭子。

预防大肠杆菌不要生吃食物少吃凉拌菜

预防大肠杆菌不要生吃食物少吃凉拌菜

预防大肠杆菌不要生吃食物少吃凉拌菜
欧洲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愈演愈烈,这场疫情也让市民对日常餐桌上的食品引起关注。

昨日,市一医院微生物室专家详细解读了这种少见却又致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并表示市民只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即可杀死这种大肠杆菌。

另据佛山疾控部门昨日通报,截至目前,佛山尚未发现该病菌。

微生物专家提醒:市民尽量不要生吃食物
市一医院微生物专家表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并不是新发现的病菌,比较罕见,但危险性、致命性及病死率都较高。

专家说,由于饮食习惯不同,佛山市民大都是将食物煮熟了才吃,这样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可能性很小。

实验证明,在60℃高温环境下,30分钟可杀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100度高温环境下,只要5分钟,就能杀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夏季少吃凉拌菜
夏季来了,食物容易受热变质,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为此,市疾控中心昨日提醒,市民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用不卫生的餐具;剩菜要充分加热才吃,不吃未烧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在夏秋季,少吃凉拌菜。

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与控制(10-大肠杆菌)

食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与控制(10-大肠杆菌)

www.themegalleZrhy.ejcioanm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
www.themegalleZrhy.ejcioanm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 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 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 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
Company Logo
www.themegalleZrhy.ejcioanm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检验流程
MPN法
www.themegalleZrhy.ejcioanm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LST不产气(-) 小导管里无气泡
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普 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的主要菌 种。一般生活在人大肠中并不致病, 但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 感染 。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 群在37℃培养24小 时能发酵乳酸、产 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 性无芽胞杆菌。
EIEC
ETEC
EHEC
产气克雷白氏菌
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环绕在 大肠杆菌菌落周围。表面覆盖的胶膜,可截留 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群产生的气体。培养结束后 计数蓝点带气泡的菌落即为大肠杆菌数,红点 带气泡和蓝点带气泡的菌落之和为大肠菌群数。
www.themegalleZrhy.ejcioanm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在SS培养基上:大肠杆菌一般不能生长,少数生 长的菌落也因发酵乳糖而呈红色;

EHEC

EH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预防知识近期欧洲爆发溶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目前研究发现此次发病是由新型EHEC(0104:H4)引起的。

问:EHEC是什么?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种。

大肠杆菌通常是无害的,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能致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如EHEC。

问:EHEC有哪些临床症状?答:EHEC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其潜伏期为2-10天(多为3-4天)。

临床症状为:血水样腹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有发烧。

5-10%的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症,其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可致肾衰竭并危及生命。

临床上可通过粪便检验以明确诊断,目前主要通过支持治疗,病情可得到缓解,已有病人治愈出院。

问:如何预防EHEC?答:鉴于该病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建议注意个人卫生,即上厕所后和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手;不要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包括蔬菜和肉类),不要食用未消毒的牛奶(即刚从奶牛身上挤下来的牛奶,超市的牛奶大都是消过毒的牛奶)。

如出现腹泻症状(特别是出现血样便)应及时就医。

如果怀疑感染或接触过感染人的需用专门洗手液洗手,且所有的内衣、内裤及床单、被罩等要温度在60℃及以上清洗。

如果没有洗碗机的,可将碗筷在80℃热水中浸泡15分钟以上。

问:感染EHEC应如何治疗?答:如有人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或无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旅行史问:现在是夏天,蔬菜水果也比较多,请问什么方法能够彻底洗净水果,用盐水是不是就能做到杀灭细菌?还有别的好的方法么?答:蔬菜水果一般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水冲洗三遍以上,特别是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一般的水果,像苹果的表面光滑,清洗比较容易,而葡萄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适当加一点盐浸泡几分钟,用清水冲净,在冲洗的过程中,在表面用手轻轻地洗刷一下。

加工凉拌菜、色拉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大肠杆菌(E.coli)是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

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无害。

然而,一些菌株,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引起严峻的食源性疾病。

它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传染给人类,这些食物如生的或烹调不彻底的绞碎肉制品和原料奶。

它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性得到承认是在1982年继美利坚合众国的一次该病暴发之后。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称为志贺样毒素或类志贺毒素,这是由于它们与志贺氏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相像。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在7℃-50℃的温度中生长,其最佳生长温度为37℃。

一些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在pH值达到4.4和最低水活度(Aw)为0.95的食物中生长。

通过烹调食物,使食物的全部部分至少达到70℃以上时可杀灭该菌。

O157:H7大肠杆菌是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最重要的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类型;然而在散在病例和暴发中也常常涉及其它血清类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可能进展为血性腹泻(出血性大肠炎)。

还可能消失发烧和呕吐。

埋伏期3至8天,平均为3至4天。

大多数病人10天内康复,但是有少数病人(特殊是幼儿和老年人)的染病可能进展为威逼生命的疾病,例如溶血尿毒综合症(HUS)。

溶血尿毒综合症的特点是急性肾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削减。

据估量,10%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可进展为溶血尿毒综合症,病例死亡率为3%至5%。

总体来说,溶血尿毒综合症是幼儿急性肾衰竭的最通常缘由。

25%的溶血尿毒综合症病人可发生神经并发症(例如癫痫发作、中风和昏迷),在大约50%的幸存者中发生通常是轻型的慢性肾病。

不同年龄组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发病不尽相同,所报病例的最高发病率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美利坚合众国每10万病例中占0.7)。

63%至85%的病例是由于通过食物感染病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进展为溶血尿毒综合症的百分比在散在病例(3%-7%)和与暴发相关的病例(20%或更多)之间有所不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1999年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我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控制和应急处置,特制订此方案。

2 部门职责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当地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负责O157:H7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对该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防控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

2.1 当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监测工作;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2]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2]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相互关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一、大肠菌群介绍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

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

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一、背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

它除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在市售食品、进口食品、腹泻病患者、家畜家禽等分离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别是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此,2000年,卫生部发布了《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重点地区的监测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掌握该病在我国的发病情况;2、动态观察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

三、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1)有鲜血便、低烧或不发烧、痉挛性腹痛的腹泻病例;(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少尿或无尿等表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3)腹泻病人粪便标本O157抗原免疫胶体金检测阳性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患者,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1)从粪便标本中检出产生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生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传染病】大肠杆菌0157性肠炎

【传染病】大肠杆菌0157性肠炎
分3次服用,平均服用3~5天,当出现药效时应立即停药
治 疗(二)
需要注意的是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疗后症状虽已有改善但常有可能在2~3 天后又发生症状急剧恶化的情况。
近年来国外用吸收或中和毒素的方法来加强临床治疗以防 治并发症的发生,如血浆灌输、血浆置换、静脉输入免疫 球蛋白、志贺毒素抑制剂、抗血栓形成等,其中以血浆灌 输效果较好。
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HUS、脑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特点(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生在成年人,尤其老年人 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
等表现 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有时可达70% 神经病变明显,脑部病变一般较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出现得
早或同时发生 有头痛、嗜睡、饶舌、烦躁、幻觉等 大约数小时或12小时后出现痉挛、昏睡等症状 另外患者还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惊厥等并发症
流行史
198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 暴发流行多与污染的食品有关 1993年 美国:大暴发流行,700余名儿童感染,4名儿童死亡
原因:某连锁快餐店的污染汉堡包的牛肉饼 1996年 日本:世界上最大的暴发流行
9451例,12例死亡 原因:与学校午餐的萝卜苗有关 1999年 美国纽约州: 921例,2例死亡, 井水污染 2000年 加拿大:1000余人, 7人死亡, 饮用水系统污染 1986年 中国首次发现,1999年,2000年相继在安徽萧县 、淮北、徐州、江苏
因此,其具体传播途径是复杂多样的。
食源性传播
•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爆发以食物传播为主,许多大的爆发都是 经食物传播的。其流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1)病人有某一食物共同的进食史,不食者不发病; – (2)如系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发病呈爆发,其潜伏期较 短,临床表现往往较重; – (3)当停供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食品的污染可发生 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
年份
2 , ‘ 2 2 2 r
, ‘ , j 月 崎 ~ , . 于 .
泻 人 便 本;动 粪 取自 养 场、 鸭 养 场、 鸽 病 粪 标 物 便 于 鸡 养 场、 猪 养
场 养牛 及 场;水 样取自 场和 塘;苍蝇 本取自 殖场 养鸭 池 样 各养 见 表。
苍蝇
内, 乙1 ,一 且f )
6 9 5 3 3 2
讨论 1 7 H 0 5 : 7 大肠杆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 牛 肉、 牛奶 、 猪肉、 鸡肉、 鸭肉、 鸽肉、 蔬菜、 水果、 饮料、 水等均可以 ( 下转第 8 页) 6
C HINA MO DERN DOCTOR 中. 理代生生 8 7
临床护理
况, 及时吸痰, 防止误吸。 ③脑脊液漏的防治:患儿术后俯卧位, 伤口 放沙袋压迫 24h。首次翻身应和家长一起做, 说明轴式翻身 的 意义和方法。 腰部引流管应妥善固 定防止扭曲打折, 保持引流 管通畅, 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 若引流液较多, 颜色变浅, 持续 引出血清样液体即疑有脑脊液漏的发生应及时给予补液治疗, 减少翻身次数, 必要时进行硬脊膜修补术。④下肢运动情况:麻 醉清醒后尤其要注意患儿的下肢运动、 感觉情况, 严密观察足趾 的感觉运动, 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 与术前记录对比, 观察有无 肿胀、 麻木等。 基础护理:全麻清醒后即可给患儿喂 术后 l (国 水, d 可给流食渐过渡至普食, 早期胃肠道营养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为术后的康复奠定基础。 病房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做好口 腔和皮肤护理。 术后 3 创口给予T P 灯照射, d D 以促进切口 愈合。 ⑥功能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术后 3 患儿病情稳定疼痛 d 减轻后可指导家属开始为患儿做肌肉按摩、 被动活动肢体, 每日 10 一 0 次。 观察患儿肌力恢复情况, 0 20 每日 做足趾活动及躁关节

大肠知识

大肠知识
大肠杆菌小知识
1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 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 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 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 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 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 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 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 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 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 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 ,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 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 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 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 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 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 二、总大肠菌群

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 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SN中的“粪大肠菌 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 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 ”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EHECO157:H7感染后,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又无特异性
的治疗措施,所以EHECO157:H7感染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与预防
其它肠道传染病类似,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一)加强食品、饮水和地表水体的监督和管理,严把“病从口入” 关。
引起EHECO157:H7感染的各种传播途径最终都是经口实现的,保证 食品和饮水的安全可以预防大部分EHECO157:H7引起的感染。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概述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可引起较严重的 健康危害的致病菌。O157:H7是EHEC中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 杆菌血清型,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 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老人和儿童 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时病死率可高达50%。
(四)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 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五)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发展适宜我国的检测手段、免疫 预防技术和临床治疗手段。
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件4)的病例。
诊断标准
确诊病人: 1.粪便中检出产毒的O157:H7或其它出血性大肠菌;
恢复期血清O157 脂多糖IgG抗体呈4倍升高;蛋白印 迹实验证实含有O157LPS、EHEC溶血素、stx1、 stx2、eaeA特异性抗体; 2.在流行区内,经专家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 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
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似乎EHECO157:H7的感染 偏向于在发达国家发生。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对EHECO157:H7感染的高 度重视以及较完整的病例报告都不能充分解释该病在西方发达国家的 大量出现。这一方面与EHECO157:H7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国家的饮食习惯、食品的加工供应等有关 系。

大肠杆菌的介绍

大肠杆菌的介绍

大肠杆菌简介大肠杆菌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其中很小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能够引起人体或动物胃肠道感染,主要是由特定的菌毛抗原、致病性毒素等感染引起的,除胃肠道感染以外,还会引起尿道感染、关节炎、脑膜炎以及败血型感染等种类按致病作用目前国际公认的分类,主要有六个种类的大肠杆菌,即能够致使胃肠道感染的肠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EPEC)、肠道产毒素性的大肠杆菌(ETEC)、肠道侵袭性的大肠杆菌(EIEC)、肠道出血性的大肠杆菌(EHEC)、肠集聚性的大肠杆菌(EAEC)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肠产志贺样毒素同时具有一定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S),另外,还有能够致使尿道感染的尿道致病性的大肠杆菌(UPEC),以及最新命名的肠道集聚性的黏附大肠杆菌(EAggEC)。

按溶血性根据大肠杆菌的感染性状能否产生溶血素和有无溶血的能力,可将大肠杆菌分为两大类:即溶血性的大肠杆菌和非溶血性的大肠杆菌。

按产肠毒素性根据大肠杆菌在感染过程中能否产生肠毒素的能力,可将大肠杆菌分为两大类:即产肠毒素性的大肠杆菌和非产肠毒素性的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的大肠杆菌是人和多种动物的任何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鉴定产肠毒素性的大肠杆菌主要是测定所分离大肠杆菌分泌的肠毒素的类型。

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的能力,结合其对不同肠毒素的敏感性,而将大肠杆菌分型,称为肠毒素型。

生物学特征理化特性大肠杆菌是短杆菌,两端呈钝圆形,革兰阴性。

有时因环境不同,个别菌体出现近似球杆状或长丝状;大肠杆菌多是单一或两个存在,但不会排列呈长链形状;大多数的大肠杆菌菌株具有荚膜或微荚膜结构,但是不能形成芽孢;多数大肠杆菌菌株生长有菌毛,其中一些菌毛是针对宿主及其他的一些组织或细胞具有黏附作用的宿主特异性菌毛。

生化特性大肠杆菌的生化代谢非常活跃。

大肠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个别菌株不产气,大肠杆菌还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因该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疫情开始逐渐扩散和蔓延,相继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引起腹泻暴发和流行。

我国自1997年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已陆续有十余个省份从市售食品、进口食品、家畜家禽、腹泻病患者等分离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特别是1999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表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确保早期发现、及时报告疫情,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制定此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早期发现疫情;2.动态观察O157:H7大肠杆菌的分布特征及疾病流行趋势;3.评价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病例定义1.疑似病例具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即为疑似病例:1.1鲜血便或鲜血样便(血便相混)的腹泻病例;1.2腹泻若干天后继发以少尿或无尿为先驱症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附件4)的病例。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其他腹泻病例,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2.1用免疫磁珠法从粪便标本中检测出产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附件2);或恢复期血清O157 脂多糖(LPS)IgG抗体呈4倍升高;或经蛋白印记试验证实血清标本有与O157 LPS、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溶血素、或志贺毒素分子量一致的特异性抗体(附件3);2.2在流行区内,经省级专家组确认,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密切相关,并排除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为临床符合病例;2.3腹泻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出不产志贺毒素1或志贺毒素2及其变种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亦为确诊病例(不产毒)。

3暴发疫情3.1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10例的具有显著的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疑似病例;3.2在1个县(区)或相毗邻的县(区)境内,2周内发现不少于3例的确诊病例。

(二)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针对疫情的流行特征开展以病例监测为主、疑似病例搜索为重点的病例监测工作,必要时开展对外环境、动物宿主(家畜、家禽)及食品的专题调查。

在确认发生暴发或流行的疫区,或疫情可能波及的地区除重点开展病例监测外,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环境、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的综合性监测。

2.监测范围与监测点的确定2.1监测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确定;2.2 监测点设置应以县(区)为单位,监测点数量以及分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确定;2.3在已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地区、或人群处于高危状态(人口稠密、人口流动频繁、与流行区毗邻等),且具有开展条件(如经济发达、经费充足、组织机构完善、医疗服务网点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可选择在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设置以肠道门诊、泌尿科和儿内科为重点的常规监测点;2.4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流行区,可选择乡级以上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开展哨点监测。

3.监测方法3.1 病例监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一旦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按照下列步骤开展工作。

3.2 环境及动物宿主流行病学调查在人口稠密、外环境污染严重、卫生状况较差、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家畜、家禽的种类与数量较多的农村,若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确诊病例或较多的疑似病例,并高度怀疑在外环境或动物宿主中存在传染源,为及时查明病因,应开展病例发生地周围环境及动物宿主的流行病学专题调查。

此项监测是在卫生监督以及畜牧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采集家畜、家禽(如牛、羊、鸡、猪等)、动物养殖厂种畜、种禽(特别是进口种畜、种禽)的粪便标本,及时分离鉴定菌株。

若有条件还应收集鉴定动物血清标本。

3.3 食品监测各级卫生防疫部门与卫生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可能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乳制品及蔬菜、水果、饮料等进行监测。

(三)疫情报告1. 常规疫情报告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可参考《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和时限,通过当地卫生防疫机构逐级报告至省级,并填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专用疫情报告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向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同时,应报告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并逐级报告到省。

省卫生防疫机构按月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报告疫情(见附表4-6)。

2.首发病例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发生第一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在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同时,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报告。

3.暴发疫情报告各地一旦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暴发或疑似暴发疫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报告至省级;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在向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同时,应报告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报告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并同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办发(1999)第382号文的要求在接到暴发疫情后6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四)疫情调查1.个案调查疫情发生后,辖区的卫生防疫机构要对发病现场的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见附表3),并在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相关疑似病例的搜索,调查和采样,尽快核实诊断、追溯传染源,确定疫点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必要时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的专题调查。

2.暴发疫情调查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卫生行政部门应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应急预案(试行)》(另发)的规定,立即组织有关卫生防疫、医疗、卫生监督机构赶赴暴发现场,按以下步骤及时开展疫情调查:核实诊断→确认暴发→采取措施→资料分析→评价效果→总结报告。

三、监测资料管理与监测工作评价(一)疫情资料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部门须密切配合,确保及时、准确的报告疫情。

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负责监测技术和资料的统一管理。

1.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及质量控制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要准确汇总、分析辖区内的疫情资料,及时上报本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卫生防疫机构,并向下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反馈。

2.要准确、完整地填写“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疫情专用报告卡及疑似病例标本送检表”,并于收到标本鉴定结果后1周内,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标本送检表”,及时上报至省级卫生防疫机构。

省级卫生防疫机构在收到报表后3日内将报表结果汇总于表4,建议采用Microsoft EXCEL的表格形式录入数据,表格格式和数据表达编码要与《方案》的标准格式保持完全一致。

文件名的格式为:“××省×月O157报表.xls”。

于每月的25日前通过计算机联网传送或其他适宜方式将表4报至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3.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均由省级卫生防疫机构统一填写调查表,并及时按标准的数据格式录入数据库,每年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汇总报告一次。

4.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须在规定的期限填报附表5、6或7,并于每月25日前完成上月资料汇总,逐级报告至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二)监测工作评价指标1.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2.确诊病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疫情调查和处理的及时性;4.标本采集和运送合格率;5.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率;6.控制续发病例的有效性。

四、组织与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负责疫情监测与疫情控制的组织工作,省级卫生防疫与卫生监督机构共同负责具体实施。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省级监测工作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系统评价,并加强监测工作实施的检查和质量控制。

五.开展监测工作的要求1、实行分级管理,定期开展疫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反馈;2、实行逐级培训,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卫生防疫人员的疫情监测、调查和处理能力;提高临床医师识别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技能,鼓励临床医师主动搜索疑似病例,并掌握报告程序及确诊方法,确保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定期开展主动监测和漏报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尽快报告同级和上级卫生防疫机构,采取补救措施。

4、凡具备检测能力的单位(已经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培训),须在鉴定后10日内将每一例确诊病例的标本及其送检表报送省级实验室进行确认。

5.被省级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血清及菌株,应在鉴定后10日内送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复判(分型和鉴定)。

所有疑似病例的确诊,均以省级以上专家组的确诊结论为准。

6.各地对所发生的“疑似暴发疫情”及“暴发疫情”调查和处理后,要在1个月内向卫生部报告调查和处理结果,同时抄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附件:附件1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要求1.采样送检及菌株分离1)病人粪便标本采集:以采集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为主。

可用无菌棉拭采集新鲜血性大便,亦可用棉拭子插入直肠内3-5厘米处采集。

肛拭标本应染有粪便。

水样便要采集1-3毫升,成形便要采集相当于拇指末节大小的粪量;2)腹泻病人血性水样便标本从采集到送检不得超过24小时,采集的标本应插入卡里-布莱尔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立即送实验室接种于培养基。

培养基要定期调换,保持培养液新鲜;3)临床症状典型的患者或首例患者必须采集血清标本,至少收集一部分双份血清标本。

首例患者必须提供双份血清。

每份血清最少1毫升;4)水、食品、环境标本采集后,应在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增菌、培养、分离;5)样品检验单应填写完整,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

样品检验表见附表。

必须提供与分离菌株相对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6)使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和山梨醇麦康开琼脂或科玛嘉琼脂分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按照山梨醇不发酵、O157:H7特异性血清初筛、生化反应鉴定和PCR鉴定的程序进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初筛和鉴定;初筛阳性的菌落和可疑菌落应该保存下来, 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研所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型。

2.送交鉴定和分型菌株的要求1)经过分纯的没有污染的菌株;分离菌株应该用甘油半固体保存;2)与分离菌株相对应的患者血清,第二份血清应在发病后14~21天采集;3)与分离菌株相对应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4)当地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或EHEC的分离率资料。

附件2:粪便标本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分离方法包括标本采集和增菌、免疫磁珠富集和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和毒力因子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