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染色体变异学案教案
5-2 染色体变异 (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其可能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然后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学会判断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方法,体会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3、学习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应用。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判断(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野生祖先种马铃薯具有多种颜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现在栽培的马铃薯几乎都是淡黄色,而且体细胞中含有48条染色体。
野生的香蕉祖先又小又涩,而且有很多籽,体细胞中含有22条染色体,而目前我们食用的香蕉又大又甜而且是无籽的,体细胞中含有33条染色体。
思考:根据以上事例能否发挥想象力做出一些推测。
二、染色体变异1、概念: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
2、类型:(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3、(1)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实例:①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原因:亲代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②Turner综合征症状: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颈蹼,肘外翻、部分患者智力轻度低下。
有的患者伴有心、肾、骨骼等先天畸形。
病因:单一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失去的X染色体由于父亲的精母细胞性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1)果蝇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上有怎样的区别?果蝇的配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是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2)如果把配子中的染色体看作一组,果蝇体细胞中有几组染色体?两组(3)染色体组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注意:每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4)染色体组相关练习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2条染色体有2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3条染色体注意:图形题就看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 染色体变异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目标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4种类型。
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
3.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成就。
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3)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难点⑴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⑵区分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⑶如何理解单倍体可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教具教案教学过程引入:你知道无籽西瓜怎样形成的吗?甲同学认为是由于卵细胞没有;乙同学认为是卵没有正常发育。
你的看法呢?提示:无籽西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而形成的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②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
③易位:染色体某一片段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
④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知识拓展:(1)“缺失”问题:(2)变异水平问题:二、染色体数目变异1.类型:类型实例个别染色体的增减21三体综合征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减三倍体无籽西瓜2.染色体组:(1)组成:3.单倍体和多倍体比较单倍体多倍体概 念 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成 因自然成因 单性生殖的结果 外界环境条件剧变(如低温) 人工诱导 花药(粉)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发 育 过 程发育起点 配子卵或者合子判断方法 发育起点为配子 发育起点为卵或者合子植株特点 植株弱小 植株茎秆粗大、叶、果实和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生长发育迟缓 可育性 高度不育 可育,但结实性差 应用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4.染色体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单倍体育种 ①方法:苍蝇染色体(2)特点: ①形态上: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等奖
5.2染色体变异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正常个体与某些变异个体的染色体组成(数目的变化),列举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2、通过对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观察与统计,概括染色体组的概念。
3、通过对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发育起点以及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分析和比较,阐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概念。
(2)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新课导入】各位同学请看我手里这两种水果见过吗?一种是相交,一种是马铃薯。
回答正确,很好。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香蕉无籽呢?我们的马铃薯染色体是多少条?那么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本节内容,染色体变异.【新课讲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教师活动:讲解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1)染色体组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2)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教师活动:首先讲解多倍体的含义,讲解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并展示相关图片。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3.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1)、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2.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3. 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1.1 染色体的定义1.2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DNA、蛋白质)1.3 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1 结构变异2.1.1 缺失2.1.2 重复2.1.3 倒位2.1.4 易位2.2 数目变异2.2.1 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2.2 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增加或减少3.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3.1 自然因素3.2 人工因素3.3 生物因素4.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4.1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4.2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进化4.3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染色体变异会对生物产生影响?6.2 教学环节6.2.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第1课时)1. 介绍染色体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讲解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DNA和蛋白质。
3. 通过实物图片或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染色体。
6.2.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第2课时)1. 讲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 通过实例,分析各种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可遗传、随机性、低频性。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染色体变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它们是结构变异还是数目变异。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七、实践操作1. 实验室练习: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染色体的结构,通过显微镜来识别染色体的变异。
2. 染色体模型制作:让学生制作染色体模型,以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短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室现象。
2. 选择一个生物进化的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九、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和观察报告的质量。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其分类。
3.学会利用染色体变异来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2.染色体变异的分类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2.利用染色体变异来解释生物现象。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1.染色体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2.染色体的功能和作用。
3.染色体的遗传作用。
(2)染色体变异1.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变异的分类。
3.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案例分析法。
3.互动式课堂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遗传作用。
2. 讲解(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1.染色体的形态和基本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人类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对是一模一样的,另外一对是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染色体的功能和作用:染色体是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中的物质基础,起到传递遗传信息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作用。
3.染色体的遗传作用:染色体上的基因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各种形态和性状。
(2)染色体变异1.变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指基因组中遗传物质的数量或结构发生异常而引起遗传变异。
2.变异的分类:染色体变异包括缺失,重复,转位和倒位四种类型。
3.染色体变异的影响:染色体变异会对生物的遗传信息、形态和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学中的经典案例,如唐氏综合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影响和分类。
4. 课堂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式讨论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染色体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3.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5. 实验:观察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相关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4.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染色体?”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相关多媒体课件。
3. 分析: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实例和例子。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染色体变异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5. 讨论:小组内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2. 实验材料:提供染色体变异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染色体变异相关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5页)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陈立众一、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了基因变异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 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 使学生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4. 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 以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的分析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通过对多倍体、单倍体的原理、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在染色体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2.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育种上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 学生应经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
(本节课可在此基础可进一步演绎出染色体数目变异)2) 学生应经知道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并且在学习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上,学生会较容易接受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多倍体的生活实例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思维特征: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上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
尝试把自己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的客观现象和认识新事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3.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和实例4. 染色体数量变异的特点和实例5.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变异。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并介绍其特点。
3. 分析实例: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的现象。
4. 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培育新品种。
2. 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变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染色体病的研究。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举例说明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思考染色体变异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意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能够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的理解和应用;(2)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染色体模型、染色体变异图谱、多媒体设备等;2. 教学素材:染色体变异的相关论文、案例等;3. 学生活动材料:染色体变异观察实验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提问:染色体变异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染色体变异?2. 教学新课:(1)介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2)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3)讲解染色体变异的产生机制。
3. 学生活动:(1)观察染色体模型,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2)分析染色体变异图谱,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3)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1. 复习染色体变异的知识;2. 收集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的实例;3. 思考染色体变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探讨染色体变异的其他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2.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3. 思考染色体变异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文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是什么?染色体变异有哪几种类型?染色体变异的原因是什么?要让学生都学的透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染色体变异》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染色体变异》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
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2)二倍体和多倍体: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5.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作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分别介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
3. 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原因:探讨染色体变异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4. 讲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解释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机制。
5. 讲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染色体变异在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
6. 案例分析:选取实例,让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染色体变异的意义和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
教材前后涉及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关注人类遗传病”一节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标对这一节内容要求是了解层次的,但教学内容的难点较集中,如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以及用字母表示几倍体情况,一般学生都难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图、推导、自己总结规律,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多举一些实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对不易理解的知识。
对单倍体,多倍体育种不但应了解原理,更应该强化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介绍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较薄弱,教学时应注意由浅入深,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其二,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以后解决相关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3、教学重点、难点a、重点:染色体数目变异b、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实例,能够概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和影响。
(2)通过老师的引导及阅读文本,能够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并比较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以及植株的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观看图片,探究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操作过程,能够概述其原理和优缺点。
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
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篇一:《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的第一课时,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来源。
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学生了解的内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重点内容,是学习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知识已有学习,对无籽西瓜、多倍体草莓也有一定认识,对图片、资料等直观材料较感兴趣,学习难度主要是对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联系和有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知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资料、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1、通过复习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引入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再通过图片资料,由学生归纳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通过三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对比,使学生自然推测出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生物性状的改变的关系,从而得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二种类型。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果蝇的染色体图入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进而理解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4、利用蜜蜂中工蜂、蜂王与雄蜂的染色体差异,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概念,并设计多种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对比表,让学生比较辨析单倍体与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之间的本质区别。
5、通过对多倍体、单倍体和普通个体的图片比较,得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结合多倍体、单倍体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实例理解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②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演绎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a) 结构变异b) 数目变异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5. 实例分析:人类遗传病与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b)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c)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a)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b)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
4.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5.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实例,加深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概念、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应用的认识。
4. 评价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变异类型等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并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知道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3.说出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解释多倍体形成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染色体结构、数目变异以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理解以及对单倍体、多倍体的特点和应用,理解生物界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感受生命的奥妙。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2.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应用。
【难点】1.正确辨认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易位以及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示意图。
2.正确区分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3.解释多倍体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创境情景,导入新课炎炎夏日,清凉多汁的西瓜成为我们避暑的果品,看到大屏幕上这一块块鲜红诱人的西瓜,我看大家已经垂涎欲滴了,课下大家再想吃西瓜的事,现在大家观察一下这西瓜除了以上的特点,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没错,它们没有西瓜子。
大家大胆猜测一下,无子西瓜是怎样形成的呢?噢,你认为是卵细胞没有受精,嗯,你说是受精卵没有正常发育。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西瓜不结子呢?我们一起学完“染色体的变异”就能解释了。
(二)讨论交流,学习新知1.染色体结构变异播放猫叫综合征患儿的录像和资料,患儿的症状是怎样的?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像猫叫,两眼较低,存在着严重的智力障碍。
演示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缺失的动画图,患儿的病因是什么?患儿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除了猫叫综合征这种由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结构发生改变的变异,还有哪些类型呢?继续演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其他三种类型的动态变化图,学生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后总结:①重复: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断;如果蝇的棒状眼②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180°,如夜来香③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以传授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为主的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知识概念和结论要以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认识,重视方法的探索和概括总结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启迪、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点拨思路,引导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研究与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染色体变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必修二第5章第2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描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它是在细胞分裂的继续,属于异常的细胞分裂的结果,又是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异常病的基础。
所以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知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染色体变异》在课程标准中对应的认知水平为了解水平,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减数分裂知识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配子等概念,掌握了细胞的正常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精心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染色体变异对应的是何种细胞分裂的异常。
通过不同染色体组型图片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方针设计:常识方针:1、举例申明染色体组的观点2、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3、识别单倍体与多倍体4、说出多倍体的成因能力目标:1、通过染色体组型图,尝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尝试推断各种染色体变异的成因3、尝试推断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情感方针:1、通过观察染色体图,参与染色体组概念的形成。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2.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3. 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分子基础。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染色体模型或图片;2. 染色体变异的相关资料和实例;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预习染色体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
提问: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们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2. 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让学生观察染色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提问:你们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哪些变异?这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3. 学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如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等。
举例说明各类型变异的实例,如猫叫综合征、唐氏综合症等。
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特点。
提问:染色体变异有哪些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性状的?第二课时:5. 探讨染色体变异的意义讲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如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的多倍体现象。
提问: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进化的?6. 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如染色体断裂、重排等。
提问: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导致染色体结构改变的?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问: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的?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
③
④
高二生物《染色体变异》导学案
第十五周第二课时 12月8日 主创人:张常胜
预学案部分:
考点一:染色体变异的概述
1、 比较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在宏观结构上的区别:
2、 区分染色体变异的种类:
考点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 种类:主要有4种:
①增添:
②缺失: ③倒位: ____④易位:
2、特点: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
,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考点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种类:
2、 染色体组的概念:
3、尝试判断以下两种情况生物体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甲 乙 丙 丁 戊
(己)基因型为Aaa 的个体 (庚) 基因型为bbbbCCCcDDdd 的个体
答案:甲_____ 乙_____ 丙_____ 丁_____ 戊_____ 己_____ 庚 _____
尝试总结出判定染色体组的方法:
4.说出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例举常见的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生物
5、 多倍体生物与二倍体生物相比,有什么优点?
6、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哪些?最常用而且最有效地方法是什么?
7、 单倍体的概念是怎么样的?单倍体植株有什么样的特点?
8、 单倍体植株在育种方面有什么独特优势?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常用思路是怎样的?
考点四:知识延伸
1、 尝试区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形成过程
2、尝试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变异实质、产生过程和意义方面的区别
知识拓展:
例1(2004年春季卷)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水稻含二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例2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下列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A 、21
B 、42
C 、63
D 、
84
检案部分: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中每种形态的染色体成单存在
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D.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的染色体肯定为一个染色体组
2.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别编为1~8号。
其中1和2、3和4、5和6、7和8分别为4对同源染色体。
则以下能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1和2 B.1、2、3、4 C.1、3、6、7 D.1、4、5、6
3.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发育成的植株,体细胞内所有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方面()A.一定相同B.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C.一定是各不相同D.以上都不对
4.下列细胞中,具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
①二倍体水稻的受精卵②二倍体水稻受精极核③普通小麦的受精卵
④普通小麦的卵细胞⑤二倍体水稻的胚细胞⑥二倍体水稻的胚乳细胞
⑦普通小麦的胚细胞⑧普通小麦的胚乳细胞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④⑥⑦
5.已知普通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组数为6,一组染色体系数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组应是()
A.8和2 B.4和2 C.7和3 D.42和21
6.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所得的无籽番茄是()
A.YR B.Dd C.Ab D.BC
7.用马铃薯的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正常地进行减数分裂,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
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该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8.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A.二倍体B.四倍体C.六倍体D.八倍体
9.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该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A.AAaaDDDD,四倍体B.AAaaDDdd,四倍体
C.AaDd,二倍体D.AAdd,二倍体
10.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各项,其中错误的是()
A.2倍体×4倍体→3倍体B.2倍体×2倍体→2倍体
C.3倍体×3倍体→3倍体D.2倍体×6倍体→4倍体
11.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获得多倍体植株,秋水仙素的作用在于能在细胞有丝分裂中()
A.抑制纺缍体形成B.促进染色体复制
C.促进细胞分裂D.抑制细胞板形成
12.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①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②获得无籽果实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⑤D.①③
13.在三倍体西瓜植株花朵上,授上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得到的西瓜()
A.二倍体有籽西瓜B.三倍体无籽西瓜
C.四倍体有籽西瓜D.单倍体无籽西瓜
14.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A.4、2、2、4 B.4、4、3、6 C.3、3、3、4 D.4、4、3、5
15.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通常称为()
A.六倍体B.三倍体C.一倍体D.单倍体
16.下列哪种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①yyssee ②YySsEe ③ySe ④YYySSsEEe
A.③B.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倍体体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奇数
C.单倍体体细胞可能有多个染色体组
D.体细胞染色体数为质数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
18.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 l代,在F l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19.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出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D.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20.把杂种AaBb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在理论上可能的基因型为()
A.AABB、aabb B.AaBb、AAB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AAbb、aaBB
21.猫叫综合症是由下面何项引起的()
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的改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22.在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染色体中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A.基因的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基因的连锁互换D.染色体变异
23.右图所示为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模式图,请据
图回答:
⑴A图表示_______________果蝇的染色体,B图表示
_______________果蝇的染色体。
⑵果蝇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有
____________对常染色体,____________对性染色
体,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⑶A能产生______________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染色体)的配子,
B能产生______________种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染色体)的配子。
24.(文科学生选做)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步骤如下:(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 B C D
P:DDTT×ddtt F1:DdTt dT花粉dT幼苗ddTT植株
⑴过程A叫做____________;B过程是____________;C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dT幼苗可称
做___________;D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
⑵C和D构成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只需_____年。
⑶从F1开始,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育种方法来培育基因型为ddTT的矮秆抗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