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案例与反思
彭心潮小学:姚贤惠
案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1:细细的。生2:滑滑的。生3:直直的。生4:感觉是一条线。……
师:有哪些东西可以量出书边的长度?
生1:线。生2:绳子。生3:尺子
师:还要用到什么?(师本意是问用到哪些长度单位)生愕然(冷场)
师:长度单位有哪些?(老师说白了,看你还不会说吗)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需要仔细观察吗?)
生:桌面大
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边的感觉一样吗?
……
反思:
老师在课堂上教的很辛苦,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也很辛苦。老师总在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设定的圈子里引,一个问题
抛出来如果有一个学生答的正中下怀,则欣喜万分,马上进行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那上课老师就有些着慌了。则把难以回答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慢慢往老师既定的中心问题上引,直到学生答出老师预设的结果为止。为什么我们很多数学课堂会出现以上类似的教学困惑呢?主要因素是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方式因循守旧,不能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能放开学生的思维。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很清楚,钻研不很透彻,势必造成课堂教学思路单一,对待学生的思维活动既放不开手也不敢放手。只有简洁科学且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语言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才能收到一语激起千层浪的最佳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练性:
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时间”
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时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积”这一前提条件;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每个人也是轴对称图形”之类的语言很自然的就脱口而出,“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同时,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编硬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三千六百(3600)”说成“三六零零”。
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像钉子——声声入耳”。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复读机542元、单车387元。“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还有其他的估法吗?”“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怎么列算式?”“542+387=929是这样吗?”“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它很漂亮,你们想一想,它象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谁来试一试?”“相信有不少同学能把图案画得更美丽。”“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样
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学语言还应有幽默感,以增加语言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如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老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出1/2,可有个学生却折出了1/4,老师并没有责骂她,而是借题发挥,积极地评价了这个学生:老师要感谢你呀,你的想法真是太有创意了!你不仅想到了用折纸的方法可以表示1/2,还超前学会了如何表示1/4,真不错!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学学她?来,动手试试你们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这里巧妙地化解了学生的尴尬,也激励了其他学生。
数学教学语言的层次性:
班里总有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不使一个学生掉队。教学语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情感、爱好、意志、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愉快的接受,积极的响应。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师不仅要锤炼自己的“有声语言”,还要提高“无声语言”的运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