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函数法
第二节 罚函数法
β ∈ (0,1) ,允许误差 ε > 0 ,置 k = 1 ;
k −1 x 为初点,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 Step2: 以
min G ( x, r ) = f ( x) + rB( x) s.t. x ∈ int S
设其极小点为 x ;
G ( x, r ) = f ( x) − r ∑ ln g i ( x)
m
-----对数障碍函数
由 G( x, r ) 的定义, r 取值越小,问题
min G ( x, r ) = f ( x) + rB( x) s.t. x ∈ int S
的最优解越接近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2. 内点罚函数法的计算步骤
k min H ( x) x Step4: 以 为初始点求解无约束问题 x∈Sk k +1 的最优解
x k +1 ,其中
H k +1 ( x) = −∑ gi ( x) + rk +1 ∑ gi ( x)
i∈I k i∈J k
, Sk = {x | gi ( x) > 0, i ∈ J k }
令 rk + 2 = βrk +1 , k = k + 1, 返回 Step2. 注:该算法中,对于 k = 0,1,2,L ,有 I k +1 ⊂ I k , J k +1 ⊃ J k ,且 最后某个 I k = ∅ 。 三. 广义乘子法 1. 对于等式约束优化问题
φ ( x, y , ω , σ ) = f ( x ) − ∑ ω j ( g j ( x ) − y j ) +
2 j =1 l
惩罚函数法
k k 1
r k 1 cr k
否
X 0 X *(rk )
开始
输入 X 0、r0、c、
k←0
求 min(X , rk )
满足收敛条件? 是
X * X *(rk ) f ( X *) f X *(rk )
结束
3.外点惩罚函数法
求解策略
外点惩罚函数法简称外点法。这种方法和内点相反,
3.外点惩罚函数法
外点法程序框图:
Yes
X * X *(rk )
Yes
f ( X *) f X *(rk )
结束
开始
输入 X 0, r0, c,1,2
k 0
求 min ( X , rk ) 得X *(rk )
Q max g j ( X *(rk ))
Q 1 ?
No
X * (r k ) X * (r k1) 2
(X , r) f (X ) rmax 0, g j (X ) rhk (X )
j 1
k 1
式中:r为惩罚因子,它是由小到大,且趋近于∞的数列
3.外点惩罚函数法
l
2m
2
即 r0<r1<r2<··· ,hk (X ) 、max 0, g j (X )分别对
应为对应于不等式约束和等k式1 约束函数j1的惩罚项, 其中
当 r , lim(1 1 ) 1。
r 4r
当逐步增大r值,直至趋近于无穷时,逼近原问题的约束最优
解,当r=0.25,0.5,1,2时,惩罚函数 (X , r) 的等值线图
下如
3.外点惩罚函数法
当r逐渐增大时,极值
点 X *(r)的序列将沿一直线轨 迹 ( X *(r), r) 1 X *(r) 在可 行域外逐步逼近2 最优2 点。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
惩罚函数法(penalty function method)是一种优化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始问题转换为一个新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等式、二次限制条件等加入惩罚项,使得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从而可以采用常见的求解方法,如牛顿法、拉格朗日乘子法或者梯度下降法等。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原有的约束条件作为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2) 将约束条件中的不等式转换为等式,并将其和原有的等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约束条件;
(3) 将原有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目标函数;
(4) 将新的目标函数中的不等式约束条件添加惩罚项,并且形成一个新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5) 用一种方法求解这个新的无约束优化问题,获得最优解。
惩罚函数法简介
惩罚函数法简介罚函数法它将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其中M为足够大的正数,起"惩罚"作用,称之为罚因子,F(x,M)称为罚函数。
定理对于某个确定的正数M,若罚函数F(x,M)的最优解x*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则x*是该问题的最优解。
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方法罚函数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实际计算中的缺点是罚因子M的取值难于把握,太小起不到惩罚作用;太大则由于误差的影响会导致错误。
改进这些缺点,可根据上述定理加以改进,先取较小的正数M,求出F(x,M)的最优解x*。
当x*不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时,放大M(例如乘以10)重复进行,直到x*满足有约束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时为止。
种类传统的罚函数法一般分为外部罚函数法和内部罚函数法。
外部罚函数法是从非可行解出发逐渐移动到可行区域的方法。
内部罚函数法也称为障碍罚函数法,这种方法是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约束边界起到类似围墙的作用,如果当前解远离约束边界时,则罚函数值是非常小的,否则罚函数值接近无穷大的方法。
由于进化计算中通常采用外部罚函数法,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外部罚函数法。
在进化计算中,研究者选择外部罚函数法的原因主要是该方法不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
需要提供初始可行解则是内部罚函数法的主要缺点。
由于进化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存在搜索可行解就是NP难问题,因此这个缺点是非常致命的。
外部罚函数的一般形式为B(x)=f(x)+[∑riGi+∑cjHj]其中B(x)是优化过程中新的目标函数,Gi和Hj分别是约束条件gi(x)和hj(x)的函数,ri和cj是常数,称为罚因子。
Gi和Hj最常见的形式是Gi=max[0,gi(x)]aHj=|hj(x)|b其中a和b一般是1或者2。
理想的情况下,罚因子应该尽量小,但是如果罚因子低于最小值时可能会产生非可行解是最优解的情况(称为最小罚因子规则)。
这是由于如果罚因子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进化算法求解问题产生困难。
机械优化设计第五节约束优化-惩罚函数法3-5
外点法求解时,惩罚函数的形式为:
(k ) ( x, r ) f ( x) r max 0, gu ( x) r hv ( x) u 1 v 1
(k ) (k ) m p 2 2
k 1, 2
r
(1) ( 2)
(k )
内点法对企图从内部穿越可行域的点施以惩 g x 0 时,则障碍项的 罚。设计点离边界越近 值急剧增大,并趋向无穷大,于是惩罚越大,于是惩 罚函数 ( x r ( k ) )亦随之急剧增大至无穷大.
u
就好像在可行域的边界上设置很高的障 碍,从而保障迭代点一直在可行域内而又趋向 于约束最优点。当 k r ( k ) 0时,才能求得 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 参数的选取和确定:
(0)
(2)初始惩罚因子 r
(0)
的选择
) . 初始惩罚因子 r ( 0的选择对于计算效率影响很大
若r x, 项)的作用就会很小,
x, r ( k )
( 0 ) 值得太小,则在惩罚函数中障碍项(惩罚
r
(k )
f ( x)
这时求惩罚函数 的无约束极值点。 犹如求原目标函数 f ( x)本身的无约束极值点而 这个极值点 x又不大可能接近 f ( x) 的约束极值点,
D.收敛条件: 同时满足:(1)相邻两次惩罚函数值相对变化 足够小; (2)相邻两次惩罚函数无约束最优 点的距离足够小。
(k ) x r
* (k ) ( k 1) ( k 1) , r x r , r 1 * ( k 1) ( k 1) x r , r
第八章惩罚函数法1
f ( X * ) = 1.0
现用外点罚函数法解这个约束优化问题.构造增广目标函数 ∂F 由此解 = 0, ∂x1 Mk ∂F * = 0得X ( M k ) = 0, 1 + Mk ∂x 2
T
给定一个罚因子 M k,即可求得极小点X * ( M k ),可以看出X * ( M k ) 1] 不是可行点,且有 lim X * ( M k ) = X * = [0, T
k
3 21 x x x 例如,当M k = 0时, M k = ;当M k = 时, M k = ;当 M k = 时, M k = 2 11 1 +2 Mk → 2, 里的x * = 就是例 的极小点. 若令M k → +∞时,则x M k = 这 1 +1 Mk
三、外点罚函数法有关说明
= 0, 当X ∈ D时, α ( X ) > 0, 当X ∈ D时.
0, 当g i ( X ) ≥ 0时, u ( g i ( X )) = i = 1,, , 2⋯ l 1, 当g i ( X ) < 0时,
M k > 0是 一个 逐 渐 增 大 的 参 数, * ,使目标函数 f ( X )取得最小值. ))为 (8.1)的 此时称 ( X * , f ( X * ))为问题(8.1)的最优解。
由处理约束条件的办法不同,约束优化方法也可分为 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间接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约束优化问题首先转换为 一系列的无约束优化问题,然后利用无约束优化方法 来求解,逐渐逼近约束问题的最优解.这些算法一般 比较复杂,但由于它们可以采用计算效率高、稳定性 好的无约束优化方法,故可用于求解高维的优化问 题.
M k 趋于无穷大时, ( X , M )的极小点就是原问题的最优 趋于无穷大时, F k
0422 罚函数法
Page 17
所以
1 r x r r
令 r 0 有:
x( r ) x 1, 0
*
T
则最优解及最优值分别为:
x 1, 0
* T
8 , f . 3
*
3. 算法实现
Page 18
Step1: 给出 x 0 R n (要求是可行点), 0 104 罚因子 r1 r1 10 , 缩小系数 c 0.1 , 令 k 1. Step2: 以 x k 1 为初始点求无约束问题:
2 2 min f x x1 x2
Page 7
s.t
解:作辅助函数
x1 1 0
2 1 2 2 2
F x, x x max 0, x1 1
2 2 x x x1 1 0 1 2 即:F x , 2 2 2 x1 1 0 x1 x2 x1 1 x1 1 因此: F 2 x1 x1 2 x1 2 x1 1 x1 1 F 2 x2 x2
i 1 j 1
0 是很大的正数.
P ( x ) 0, F ( x , ) f ( x ). 当 x是可行点时, 分析: 当 x不是可行点时, P x 0, 又因 是大正数.
故此 x 很难成为 F x, 的极小点. 因此,按上策略 得到的 F x, 的极小点应充分靠近可行域,逐渐
“围墙”,当迭代点靠近边界时,目标函数值陡然增大,
这相当于对它进行惩罚,从而阻止迭代点穿越边界,
这样就可以把最优解“挡”在可行域内了.
注意: 内点法只适合于不等式约束问题,并且要求 可行域的内点集非空.
惩罚函数法
解出x1,x2
5M 4 M 5 x1 x2 2.5 2M 1 2
此时x1,x2则满足约束条件,是原问题的解。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例:内点法求解约束问题 min f (u ) au(a 0) s.t.g (u ) b u 0(b 0)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2惩罚函数法
s.t. h (xi)=x1+ x2-5=0
该问题只有等式约束 解:首先建立罚函数:
F ( x, M ) f ( x) Mp( x)
P( x)
(max( 0, g
i 1
l
i
( x )))
2
( h j ( x ))
j 1
m
2
( x1 x 2 5) 2
F ( x, M ) ( x1 4) 2 ( x2 4) 2 M ( x1 x2 5) 2
此时的x1,x2不满足约束条件,不是原问题的解。
当x 不属于 S 时
F§2惩罚函数法 ( x2 4) 2 M ( x1 x2 5) 2 ( x, M ) ( x1 4) 2
F 2( x1 4) 2M ( x1 x 2 5) 0 x1 F 2( x 2 4) 2M ( x1 x 2 5) 0 x 2
*
rk a 2 (b u )
rk a
F (u , rk ) f (u ) rk a (b rk 0
1 1 au rk g (u ) bu
罚函数法
i =1 i =1 j =1
m+ p
m
p
α
p ⎡m α⎤ F ( x , M ) = f ( x ) + M ⎢ ∑ max{0, gi ( x )}α + ∑ h j ( x ) ⎥ j =1 ⎣ i =1 ⎦
(2.1)
或 p( x ) = c ( x )
∞
= max ci ( x ) = max{max{0, gi ( x )}, i = 1," , m, h j ( x ) , j = 1," , p} ,则
k k k k
(2.2)
F ( xk , M k ) → F * , f ( xk ) → f *
则 M k p ( x ) = F ( x , M k ) − f ( x ) → F − f ,再由 M k → +∞ 得
k k k
*
*
p( x k ) → 0
k k k k
(2.3)
故当 k 充分大时 x ∈ Sδ 。由 Sδ 为紧集,因此{ x }存在收敛子列 { x }k∈J ,设 x → x ( k ∈ J ) 。由已知 条件知 f ( x ) 和 p ( x ) 是连续函数,由(2.3)得 p ( x ) = 0 ,故 x ∈ S ,再由(2.2)得
*
K
知, {F ( x , M k )} 和 { f ( x )} 是单调增序列,并且
k
k
f ( x* ) = F ( x* , M k ) ≥ F ( x k , M k ) ≥ f ( x k )
即 {F ( x , M k )} 和 { f ( x )} 有上界,故 {F ( x , M k )} 和 { f ( x )} 收敛,设
惩罚函数法讲稿
其中:g u(x ) 0,u 1, 2,... m
其中:gu ( x) 0, u 1,2,...m
惩罚(加权)因子 r 缩小系数c:
( 0)
r ....r
(1)
(k )
r
( k 1)
c r
(k )
0< c <1
三.
1. 2.
迭代步骤:
选取合适的初始点 x(0) ,以及 r(0)、c(缩减系数)、计算精度 ε,令 k=0; 构造惩罚(新目标)函数;
程问题时,只要在可行域内,即使未达最优解,接近的过程解也
是可行的; 初始点和序列极值点均需严格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不能解决等式约束问题。
六.
举例:盖板问题 设计一个箱形截面的盖板。 tf
h
已知:长度 l0= 600cm,宽度 b = 60cm, 侧板厚度 ts = 0.5cm,翼板厚度为 tf(cm),高 度为 h(cm),承受最大的单位载荷 q = 0.01Mpa。
以用来求解含不等式和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
二.混合惩罚函数法的形式:
障碍函数
衰减函数
其中根据Fiacco等建议的关系式可得: 为逐渐减小的正项数列,即:
x(k 1) * (r1
(k 1)
) x k * (r1 )
(k )
2. 惩罚因子初始值 r(0) 的选择:
惩罚因子的初值应适当,太大,将增加迭代次数;太小,会 使惩罚函数难以收敛到极值点。对于不同的问题,都要经过多次 试算,才能决定一个适当 r0。
3. 缩减系数 c 的选择:
在构造序列惩罚函数时,惩罚因子 ,相邻两次迭代的惩罚因子的关系为 : 是一个逐次递减到0的数列
第五章 惩罚函数法
入口 给定:x(0) ∈D,r(0),C,ε1,ε2 k←0 用无约束优化方法求罚函数 * 的优化点 x k F F ( x k* )
x* x k , F * F ( x k )
* *
内 点 法 流 程 图
出口
+
K=0?
-
F F0 F0
2
+
r
( k 1)
Cr
(k )
F0 F x k 1 x k
x∈Rn 任选初始点x(0),初始法罚因子r(0)>0,罚因子递增系数C>1 对于r(k)为某一值,同过对惩罚函数的无约束求优,可 得最优点 。随着k的增大,得无约束最优点列
在k←∞的过程中,点列将趋近于原问题的最优点
实线为原目标 函数等值线
虚线为罚函数 等值线
总结 由上图可见,两种等值线在可行域内部及边界上是重合 的;而在非可行域中,罚函数的等值线升高了。即只有在 可行域外部惩罚项才起到惩罚的作用。r(k)值越大,惩罚作 用越大。 由上b图可知,在起作用约束边界处罚函数等值线变得越 密集和越陡峭。随r(k)的增大,最优点列将越接近于原约束 优化问题的最优点x*。但须注意,近似的最优点是落在边 界处非可行域一侧。
(0) *
-
k k 1ຫໍສະໝຸດ ㈦内点罚函数的特点内点法只适用于解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由于内点法 需要在可行域内部进行搜索,所以初始点必须在可行域 内部选取可行设计点。 内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每个迭代点都是可行点 因此,当迭代达到一定阶段时,尽管尚没有达到最优点, 但也可以被接受为一个较好的近似解。
5.3.4.2 外点法
出口
外 点 法 流 程 图
k←0
用无约束优化方法求罚函数 * 的优化点 x k F F ( x k* )
直接-间接法----罚函数法
(x*, r(k) ) 3, 1.632, 1.20, 1.0630, 1
上图表示出 r(k ) 取值不同时所得到的约束最优点 x*(r(k) ) 逐步逼
近原问题最优点 x* 的情形。
例:用内点法求问题 min f x x12 x22 约束最优解。 s.t.g x 1 x1 0
解:用内点法求该问题,首先构造内点惩罚函数:
g
j
X
0(
j
1,
2,
m)
转化后的惩罚函数形式为
x,r
f
m
x r j 1
1
gj x
m
或 X , r f X r ln g j X j 1
m 1
m
g j1 j X 或
ln g j X
j 1
——障碍项。
r 是惩罚因子,它是由大到小,且趋近于0的数列,即
r0 r1 r 2 r k r k1 0
g(x)
1 x
可以看出 (x, r(k) ) 由两部分组成,即 1 2 ,其中:
1 f (x) x
2
r(k) 1 1 x
r(k)
1 x 1
(x, r(k) ) f (x) r(k) 1 x r(k) 1
g(x)
1 x
即: 1 2
是原目标函数,为一直线;
是一族倒数曲线,当 x 1 时, 2 。
由于内点法的迭代过程在可行域内进行,障碍项
的作用是阻止迭代点越出可行域。由障碍项的函数形式
可知,当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靠近某一约束边界时,其值趋近0,而
障碍项的值陡然增加,并趋近于无穷大,好像在可行域
的边界上筑起了一道“高墙”,使迭代点始终不能越出
13惩罚函数法
这里 1 为惩罚
因子的放大系数) , k : k 1 , 转 step 2 .
(4)应注意的问题
(a) 在 step 2中, 可用无约束优化问题的
x R
算法求解
minn p ( x , k ) f ( x ) k / 2 ( x )
(b) 在实际计算中,判断
*
x ( k ) D 用
则可取:
p ( x , k ) f ( x ) k / 2 ( x ), 其中 ( x ) 满足 (1) ( x ) 0 ( 2) ( x ) 0 x D; x D。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构
造 ( x ),事实上,
因为 c j ( x ) 0 max{ c j ( x ), 0 } 0
1 2 k
如何构造 p ( x , k ) ?
x D
x R
x R
x R
p ( x , k ) 满足: p ( x , k ) f ( x ) p( x , k ) f ( x )
x D x D 且 p( x , k ) k ) (
(k )
k
且对任意的
k 0,
min p ( x , k )的全局最优解,则: f (x) F (x
(k )
, k ) f ( x
(k )
).
定理 1 设约束问题的可行域 是紧的,设
S 非空,且存在一个
0,
使得 S { x | c i ( x ) 0 , i 1, l ; c i ( x ) 0 , i l 1, m } { k }是趋于无穷大的严格递
x
惩罚函数法概述_内点法
一 基本原理
惩罚函数法是应用广泛,非常有效的间接解 法.又称为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SUMT法). 该方法通过将原约束优化问题中的等式和 不等式约束函数加权处理后与原目标函数结合, 得到新的目标函数(惩罚函数).原问题转化为新的 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该新的无约束优化问题,间 接得到原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内 点 法 程 序 框 图
举例
用内点法求最优点:
2 min f ( x) x12 x2
解: r ( x, r ) f ( x ) g ( x) r 2 2 ( x, r ) x1 x2 1 x1
s.t.g ( x ) 1 x1 0
or ( x, r ) f ( x) r ln( g ( x))
r1 , r2
加权因子(惩罚因子)
原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min ( x, r1 , r2 ) f ( x) r1 G[ g j ( x)]
j 1
m
r2 H [hk ( x)]
k 1
l
改变惩罚因子r1, r2的值,就会得到一系列的无约束优 化问题,求解得到一系列的无约束最优解(系列迭代点),这些 最优解逐渐的逼近原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min f ( x) g j ( x) 0 ( j 1,2,...,m) hk ( x) 0 (k 1,2,...,l)
( x, r1 , r2 ) f ( x) r1 G[ g j ( x)] r2 H [hk ( x)]
j 1 k 1 m l
障碍项
惩罚项
二 惩罚函数法分类
内点惩罚函数法(内点法)
外点惩罚函数法(外点法) 混合惩罚函数法(混合法)
最优化方法之罚函数法讲解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罚函数法基本原理 • 经典罚函数法介绍 • 改进型罚函数法探讨 • 数值实验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最优化问题概述
01
02
03
最优化问题的定义
最优化问题是在一定条件 下,寻找一组参数值,使 得某个或某些目标函数达 到最优的问题。
混合罚函数法
• 基本思想:混合罚函数法结合了外点罚函数法和内点罚函数法的特点,通过同时构造包含原目标函数、等式约 束和不等式约束的辅助函数,将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进行求解。
• 辅助函数构造:混合罚函数法的辅助函数通常包括原目标函数、等式约束的二次惩罚项以及不等式约束的对数 障碍项。其中,二次惩罚项用于处理等式约束,对数障碍项用于处理不等式约束。
内点罚函数法
• 基本思想:与外点罚函数法类似,内点罚函数法也是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将约束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不同之 处在于,内点罚函数法要求迭代点始终保持在可行域内部,并在可行域边界上对原目标函数进行惩罚。
• 辅助函数构造:内点罚函数法的辅助函数通常取为原目标函数加上一个障碍项,该障碍项在可行域内部为零, 在可行域边界上取正值,且随着接近边界程度的增加而趋于无穷大。
• 迭代过程:从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一个点出发(通常通过其他方法获得),通过求解无约束问题的极小化序列 来逼近原问题的最优解。在迭代过程中,根据当前点违反约束的情况动态调整惩罚因子和障碍参数,以保证算 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 优缺点:混合罚函数法能够同时处理等式和不等式约束,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然而,由于需要同时考虑多种 类型的约束和惩罚项,算法的复杂性和计算量相对较大。此外,惩罚因子和障碍参数的选择对算法效果也有一 定影响。
第五章惩罚函数法详解
㈣关于几个参数的选择
⑴初始罚因子r(0)的选取
如果 值选得太大,则在一开始罚函数的惩罚项的 值将远远超出原目标函数的值,因此,它的第一次无约束极 小点将远离原问题的约束最优点。在以后的迭代中,需要很 长时间的搜索才能使序列无约束极小点逐渐向约束最优点逼近。
如果 值选得太小,则在一开始惩罚项的作用甚小,
而在可行域内部惩罚函数
与原目标函数F(x)很相近,
只在约束边界附近罚函数值才突然增高。这样,使其罚函数
在在约束边界附近出现深沟谷地,罚函数的性态变得恶劣。
如下图,对于有深沟谷地性态差的函数,不仅搜索所需的 时间长,而且很难使迭代点进入最优的邻域,以致极易使 迭代点落入非可行域而导致计算的失败。
或
r(0)=1~50
函数
的一系(x,列r(k最) ) 优点,
xk* (k 0,1,2, )
显见,无约束最优点序列将逐渐趋近于原约
束优化问题的最优点x*。
㈡内点罚数法的形式及特点
⑴具有不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S.T. :
u=1,2……,p
⑵构造如下形式的内点罚函数
p
(x, r (k) ) F (x) r (k)
而且,当x越趋近于约束边界时,由于惩罚项 r(k) 1
增大,所以罚函数 (x, r(的k) )值越大。当x←b时,罚g1函(x)
数的值将趋近于+∞。因此,当初始点取在可行域内,求
函数 (x, r(k)的) 极小值时,只要适当控制搜索步长,
防止迭代点跨入非可行域,则所搜索到的无约束极小点 x*必可保持在可行域内。
⑹由终止准则,若满足则转步骤⑺,否则转⑸⑺,输出最优解(x*,F*)
入口
给定:x(0) ∈D,r(0),C,ε1,ε2
惩罚函数法算法
x L(x, k , v k ) f (xk ) v (jk ) k h j (xk ) h j (xk ) 0
j 1
l
v(jk 1) v(jk ) k h j (xk ), j 1, 2,
,l
转化求解法(二):增广乘子法
等式约束下的增广乘子法 Step1 选取初始数据。给定初始点 x 0 ,初始乘子 λ1 ,初始罚因子 1 0 ,放 大系数 1 ,允许误差 0 ,参数 (0, 1),令 k 1 。
利用序列无约束极小化方法(SUMT)
min G(x, rk ) f (x) rk B(x) s.t. x int S
转化求解法(一):罚函数法
内罚函数法
Step1 选取初始数据。给定初始点 x0 int S ,初始参数
(0,1)
允许误差
0 ,令 k 1
1 0 ,缩小系数
,m ,l
(1)
其中
f (x) ,gi (x)(i 1, 2,
, m) 和 h j (x)( j 1, 2,
, l)
都是定义在
min s.t.
R n 上的实值函数。记问题(1)的可行域为 S
,m ,l
。
f ( x) gi (x) 0, i 1, 2, h j (x) 0, j 1, 2,
基本是想
把罚函数与Lagrange函数结合起来,构造出更合适的新目标函数, 使得在罚因子适当大的情况下,借助于Lagrange乘子就能逐步达 到原约束问题的最优解。 由于这种方法要借助于Lagrange乘子的迭代进行求解 而又区别于经典的Lagrange乘子法,故称为广义乘子法。
惩罚函数法
显然 p( x) 满恰足前面的条件(1)和(2)。
连续, 也连续。 结论 1 : 如果 g j ( x ) j = 1,2, L , m ) ( 连续,那么 p( x ) 也连续。
事实上,只须注意: 事实上,只须注意: f1 ( x ) + f 2 ( x ) − f1 ( x ) − f 2 ( x ) min { f 1 ( x ), f 2 ( x )} = 2
m
n
得到其最优解 x * (λ k ),记为 x k + 1。 step 3 . 如果 µ k q( x k + 1 ) ≤ ε , 则 x k + 1 就是问题 min f ( x ) 的最优解, stop;否则转 step 4。 的最优解, (A):
x∈ D
step 4 . 给定 µ k + 1 < µ k(可取 µ k + 1 = βµ k 这里 β < 1 为惩罚 因子的缩小系数) , 因子的缩小系数) k := k + 1, 转 step 2。
x∈ D
: 证明 : 因为 x * (λ k ) 是(B) min ϕ k ( x ) 的最优解 。
x∈ R n
所以 ϕ k ( x * (λ k )) ≤ ϕ k ( x ) , ∀ x ∈ R n 。
, 又 x * (λ k ) ∈ D, 即g j ( x * (λ k )) ≥ 0 j = 1,2,L, m ) ( 所以 p( x * (λ k ) ) = 0 。
1 ∑ 例如: 例如: q( x ) = 或 q( x ) = j =1 g ( x ) j
m m
1 等; 2 j =1 g ( 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例如: 例如: q( x ) = 或 q( x ) = j =1 g ( x ) j
m m
1 等; 2 j =1 g ( x )
∑
m
j
m 1 q( x ) = ∑ ln 或 q( x ) = − ∑ ln g j ( x ) 等。 j =1 j =1 g j ( x)
通常称: 通常称:
ψ k ( x ):增广函数 , q( x ): 障碍函数 , 惩罚因子 , µ k q( x ): 惩罚项。 µ k:
2 j =1 j =1 m m
显然 p( x) 满恰足前面的条件(1)和(2)。
连续, 也连续。 结论 1 : 如果 g j ( x ) j = 1,2, L , m ) ( 连续,那么 p( x ) 也连续。
事实上,只须注意: 事实上,只须注意: f1 ( x ) + f 2 ( x ) − f1 ( x ) − f 2 ( x ) min { f 1 ( x ), f 2 ( x )} = 2
x∈ R n j =1 m
得到极小点为 x * (λ k ),记为 x k +1 .
step 3 : , 如果 x * ( λ k ) ∈ D ,即 g j ( x * (λ k )) ≥ ε(j = 1,2,L , m ) 就是问题( 的最优解, 则 x * (λ k) 就是问题( A):min f ( x ) 的最优解, stop;
2 j =1 k =1
m
l
算法步骤相同
(8) 算法收敛性:
结论 1. 若点列 {x k } 是由外点法产生的,则有
ϕk +1 x k +1) ϕ(x k) ( ≥ k
(x k +1) (x k) p ≤p (x k +1) (x k) f ≥ f
结论 2. 设 f ( x)、g(x) j = 1,L , m)和hk x)k = 1,L , l ) ( ( ( j 都是 R n 上的连续函数,则由外点法产生的点 列 {x k }的任何极限点一定是所求问题的极小点。
问题( : 结论 2 : 如果 (1) 问题(B) min ϕ k ( x ) 有最优解 x * (λ k ) ;
x∈ R n
(2) x * (λ k ) ∈ D ,即g j ( x * (λ k )) ≥ 0 j = 1,2,L, m ) ( 。 也是问题( min 的最优解。 则 x * (λ k) 也是问题( A): f ( x ) 的最优解。
⇔ min f ( x ) s .t . x ∈ D D = { x | g ( x ) ≥ 0} : 可行点集或可行解集
2、算法思想: 算法思想:
将有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优化问题进 行求解。 行求解。(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 - SUMT) )
x∈ R
(b) 在实际计算中,判断 x * ( λ k ) ∈ D 用 g j ( x * ( λ k )) ≥ ε 在实际计算中, ( j = 1,2,L , m )或 λ k p( x ) < ε .
在算法中, 一开始 λ k 不宜取的过大。否则会 造成 不宜取的过大。 (c) 在算法中, 求解困难( 越大, 无约束优化问题 min ϕ k ( x )求解困难( λ k 越大, n
3、算法类型: 算法类型:
外点法(外惩法) 外点法(外惩法) 内点法(内惩法) 内点法(内惩法)
4、外点法(外部惩罚函数法) 外点法(外部惩罚函数法) (1)几何解释
M
ϕk ( x )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ϕ2 ( x ) ϕ1 ( x ) f(x)
x
D
x*
(2)算法分析
min f ( x ) ⇒ min ϕ1 ( x ) ⇒ min ϕ 2 ( x ) ⇒ L ⇒ min ϕ k ( x ) n n n
内点法(障碍函数法)的迭代点是在可行域 内点法(障碍函数法) 点集内部移动的, 点集内部移动的,对接近可行域边界上的点施加 越来越大的惩罚, 越来越大的惩罚,对可行域边界上的点施加无限 大的惩罚,这好比边界是一道障碍物, 大的惩罚,这好比边界是一道障碍物,阻碍迭代 点穿越边界。 点穿越边界。 内点法要求可行点集的内点集合非空, 内点法要求可行点集的内点集合非空,否则 算法无法运行。 算法无法运行。这样一来内点法只对不等式约束 的优化问题才可能有效。 的优化问题才可能有效。
x∈ R n
1 + 2λ k lim x = lim x (λ k ) = lim = 2 = x* , k →∞ k →∞ k →∞ 1 + λ k
k *
x *就是所求原问题的最优 解。
ϕk λ1 = 1 λ0 = 0 λ 2 = 10 L
f ( x)
x*
O
1
2
x
(7)一般模型的外点法
min f ( x ) g i ( x ) ≥ 0 i = 1,L,m s .t . h j ( x ) = 0 j = 1,L,p
(4) 例子:试用内点法(内 部惩罚函数法)求解如 下优化问题 例子:试用内点法( 部惩罚函数法) 1 min f ( x ) = x 3 3 s .t . x − 1 ≥ 0
构造增广函数 ψ k ( x )如下: 如下: 解: 1 ψ k ( x ) = x + µk x −1
(3)算法步骤(外点法): 算法步骤(外点法):
0 step1. 给定初始点 x 0,初始惩罚因子 λ1 > (可取 λ1 = 1), 精度ε > 0, k := 0。
step2. 以 x k 为初始点,求解无约束 优化问题 为初始点, min ϕ k ( x ) = f ( x ) + λ k p( x ) = f ( x ) + λ k ∑ min 2 ( g j ( x ),0)
if x ≥ 2 if x < 2
dϕ k ( x ) 可得: 由 = 0 可得: dx 2 (x − 1) 2λ k ( x − 2) = 0 +
1 + 2λ k 所以 x = x ( λ k ) = ∉D 1 + λk
k *
的最优解。 这就是对于固定的 λ k,问题 min ϕ k ( x )的最优解。
x∈ R
矩阵的条件数越坏)。 ϕ k ( x ) 的Hesse矩阵的条件数越坏)。
(d ) 通常称: 通常称:
ϕ k ( x ):增广函数 , p( x ): 惩罚函数 惩罚因子 , λ k p( x ): 惩罚项 λ k:
(6) 例:试用外点法(外部 惩罚函数法)求解如下 优化问题 惩罚函数法) 试用外点法( min f ( x ) = ( x − 1) 2 s .t . x − 2 ≥ 0
约束极值问题的算法
一、惩罚函数法(SUMT) 惩罚函数法(SUMT)
1. 问题: 问题: min f ( x ) s .t . g i ( x ) ≥ 0 i = 1,L,m
⇔ min f ( x )
T s .t . g( x ) ≥ 0 这里 g( x ) = g1 ( x ), ,g m ( x )) L (
( 3) 算法分析
考虑如下优化问题: 考虑如下优化问题: min f ( x ) s .t . g i ( x ) ≥ 0 , i = 1,L,m
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 minψ k ( x ) = f ( x ) + µ k q( x )
x∈ R n
µ1 > µ2 > L > µk ↓ 0
构造函数 ψ k (x) = f ( x ) + µ k q( x ) , 其中 q( x ) 满足 : q if x ∈ int D (1) ( x ) > 0 q (2) ( x ) ↑ +∞ if x → ∂D
所以 ∀x ∈ D, 有 f ( x * ( λ k )) = f ( x * (λ k )) + λ k p( x * ( λ k )) = ϕ k ( x * (λ k ))
≤ ϕ k ( x)
= f ( x ) + λ k p( x )
= f ( x)
的最优解。 所以 x * ( λ k )是问题 max f ( x ) 的最优解。 x∈ D
5、内点法(障碍函数法) 内点法(障碍函数法) (1)集合结构
∂D
int D
D = ∂D ∪ int D = 边界点集 ∪ 内点集
∂D = { x | 至少存在一个 j , 使得 g j ( x ) = 0} ;
int D = { x | g j ( x ) < 0 , ∀ j }。
(2)算法思想
x∈ D
否则转 step 4.
step 4 : 给定 λ k +1 > λ k(可取 λ k + 1 = αλ k 这里 α > 1 为惩罚 因子的放大系数) 因子的放大系数), k := k + 1, 转 step 2.
(4)应注意的问题
(a) 在step 2中, 可用无约束优化问题的 算法求解 min ϕ k ( x ) = f ( x ) + λ k p( x ) n
⇔
min f ( x ) g( x ) ≥ 0 s .t . h( x ) = 0
我们不难想到构造如下 的惩罚函数 p( x ) = ∑ (min{ g j ( x ),0 } ) + ∑ ( hk ( x ) )2
2 j =1 k =1 m l
= ∑ min { g j ( x ),0 } + ∑ h 2 ( x ) k
x∈ D x∈ R x∈ R x∈ R
λ1 < λ2 < L < λk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