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2]

合集下载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论文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汽车转向系统是车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逐渐被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取代。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力传动装置提供操控力,相较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节能性和可靠性。

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靠、高效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在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关注系统的结构设计、控制算法优化、故障诊断等方面。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将介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背景与发展;第三章将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原理与结构;第四章将重点探讨控制算法的优化与实现;第五章将研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最后,第六章将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可以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汽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我们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具体内容}本文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涵盖了传感器选择、电机控制、系统优化等方面。

传感器选择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

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轮的转向角度、转向速度以及转向力等参数,为后续的电机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转向角度传感器、转向速度传感器和转向力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考虑其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等因素,并确保其能与电机控制系统良好地配合。

电机控制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机控制是实现转向功能的核心部分。

电机控制系统通过接收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并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功能。

电机控制的关键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常见的电机控制方法有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1)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1.2 EPS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2)1.2.1 EPS与其他系统比较 (2)1.2.2 EPS的特点 (2)1.2.3 EPS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3)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4)第2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总体组成 (5)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及类型 (5)2.1.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机理 (5)2.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类型 (7)2.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 (9)2.2.1 扭矩传感器 (9)2.2.2 车速传感器 (9)2.2.3 电动机 (9)2.2.4 减速机构 (10)2.2.5 电子控制单元 (10)2.3 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 (11)第3章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12)3.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12)3.2 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与计算 (12)3.2.1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13)3.2.2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14)3.2.3 齿轮齿条转向器转向横拉杆的运动分析 (22)3.2.4 齿轮齿条传动受力分析 (24)3.2.5 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24)第4章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29)4.1 结构与布置 (29)4.2 用解析法求内、外轮转角关系 (30)4.3 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32)4.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32)4.3.2 设计变量与约束条件 (33)4.4 研究结论 (36)结论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1 (41)附录2 (46)摘要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系统,与传统液压转向系统相比,采用电动机直接提供助力,具有多方面优越性。

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毕业设计转向沉重的判断与排除;低速摆头的判断与排除;高速摆头的判断与排除;行驶跑偏的判断与排除;单边转向不足的判断与排除;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沉重的判断与排除;动力转向系统有噪音的判断与排除一、转向沉重的判断与排除故障现象:(1)汽车转弯行驶时,转动转向盘很吃力(2)汽车转向时,转向盘不能自动回位1、检查汽车是否超载或前部装载过多,前轮胎气压是否过低,若轮胎气压偏低,应充气使之达到规定值。

2、支起前桥,用手转动转向盘试验。

①若感到转向盘轻便,说明前轴或车架变形,前轮定位失准等,应检查校准;②若转向仍感沉重,说明故障在转向器或转向传动机械,与前桥和车桥无关。

3、拆下转向摇臂,转动转向盘试验。

①若感觉转向轻便,说明故障在转向传动机构;用手左右扳动前轮试验,检查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情况,若扳动车轮比较费力,说明转向节主销润滑不良或配合间隙过小,应加注润滑脂或调整配合间隙;②检查转向节止推轴承,若轴承缺油或损坏,应更换;③检查转向拉杆各球头的润滑和松紧度情况,若拉杆球头过紧,应加注润滑脂或调整拉杆球头的松紧度,若转向仍然沉重,说明故障在转向器;应检查转向器内润滑油量和质量若润滑油液面过低,说明转向器内缺少润滑油,应添加至规定位置若润滑油变质,应更换润滑油;检查转向器自由行程,若自由行程过小,说明转向器啮合转动副啮合间隙过小,应调整;转动转向盘,查听转向轴与套管有夫碰擦声,若有碰擦声,说明转向轴或套管变形,应校直;④检查转向传动轴万向节,若万向节缸油,应加注润滑脂,若万向节十字轴轴承损坏,应更换;⑤检查转向器蜗杆上下轴承的预紧度,若预紧度过大,应调整;⑥经上述检查均正常,应拆检转向器,检查转向器内部的轴承、衬套、啮合副齿有损坏或严重磨损等,根据检视情况,更换相应零部件。

二、低速摆头的判断与排除故障现象:汽车在低速行驶时,感到方向不稳,产生前轮摆振1、外观检查检查车辆是否装载货物超长,而引起前轮承载过小,检查后轮胎气压是否过低,应充气使之达到规定值,检查前悬架弹簧是否错位、拆断或固定不良,若错位,应拆卸修复;若折断,应更换,若固定不良,应按规定力矩拧紧。

小型客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

小型客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

(2014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题目名称: HN6531小型旅游客车转向系的设计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徐德成学号 10405701332 班级:机设1007指导教师姓名:周明职称副教授最终评定成绩: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2014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第一部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014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 HN6531小型旅游客车转向系的设计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徐德成学号 10405701332 班级:机设1007指导教师姓名:周明职称副教授最终评定成绩2014 年 5 月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HN6531小型旅游客车转向系的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章以明确方式注明。

除此之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应承担的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位转向系统也得到大浪淘沙式的发展,从纯机械转向系统发展到助力式转向系统。

本文对小型旅游客车转向系统进行设计。

本文以转向系的性能参数要求、转向梯形的设计布置、以及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计算为主线,对转向系统进行设计校核,系统的阐述转向系统的组成构造,性能要求。

全文首先介绍转向系的组成构造、要求及转向系的选取;然后是转向系性能参数的确定,主要以转向系正(逆)效率,转向系力(角)传动比,转向器的角传动比以及转向系的啮合特性为主;其次介绍转向传动机构,以转向梯形的设计为主线并介绍转向传动结构的组成;最后对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校核。

由于转向系统对于行驶安全性至关重要,转向系设计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课题,转向器与转向梯形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完善、创新。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此外还要求电机低转速大转矩波动小转动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265车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磁电式交流信号也可以是霍尔式数字信号或者是光电式数字信号车速传感器通常安装在驱动桥壳或变速器壳内车速传感器信号线通常装在屏蔽的外套内这是为了消除有高压电火线及车载电话或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及射频干扰用于保证电子通讯不产生中断防止造成驾驶性能变差或其他问题在汽车上磁电式及光电式传感器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车速传感器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各种汽车上比较广泛采用磁电式传感器来进行车速vss曲轴转角ckp和凸轮轴转角cmp的控制
因而,EPS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在全速范围内的最佳助力控制,在低速行驶时保证汽车的转向灵活轻便,在高速行驶时保证汽车转向稳定可靠。在系统的某一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断开电磁离合器使助力系统脱离机械转向系统,并同时驱动故障信号指示灯,保障驾驶的安全性。所以,EPS可以在各种路况和车速下,给驾驶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轻便、舒适的驾驶环境。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2.3转向操纵机构
机械转向器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由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刚性大;正 、逆效率都高以及便于布置,传动效率高达90%;齿轮与齿条之间因磨损出现间隙以后,利用装在齿条背部、靠近主动小齿轮处的压紧力可以调节的弹簧,能自动消除齿间间隙,这不仅可以提高转向系统的刚度,还可以防止工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向器占用体积小适于在微车上采用;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所以转向转角可以增大,转向灵敏,制造容易,成本低。

轻型汽车转向系的设计毕业设计

轻型汽车转向系的设计毕业设计

轻型汽车转向系设计 2011年 6 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的汽车转向。

汽车的转向系统是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用机构,本文的研究内容即是轻型汽车的转向系设计。

本文针对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大学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大学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机构设计(大学毕业设计)本文旨在探讨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背景、意义以及其在大学毕业设计中的目的和重要性。

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是汽车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汽车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深入研究和理解转向机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毕业设计中选择研究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话题,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汽车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实际设计方案的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本文将首先介绍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汽车工程中的重要性。

然后,将探讨转向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动机构、转向系统及其相关部件的选择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总结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汽车转向机构设计方案,并对未来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汽车工程专业学生对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提高驾驶安全性、提升转向机构的性能等。

研究内容和方法明确研究汽车转向机构设计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提高驾驶安全性、提升转向机构的性能等。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旨在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设计,并将其作为大学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详细介绍转向机构的结构、原理以及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深入了解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本文旨在对汽车转向机构进行设计,并将其作为大学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详细介绍转向机构的结构、原理以及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深入了解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概念。

在进行研究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实验步骤来解决问题: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转向机构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理论分析:对转向机构的结构和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毕业设计(论文)-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完整图纸)

毕业设计(论文)-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完整图纸)

前言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后不久,其转向操作是模仿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实现转向的。

由于操纵费力且不可靠,以致时常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

第一辆不用马拉的四轮汽车问世时,它已经吧前桥和前轮组成为了一总成。

该总成别安装在枢轴上,可以绕前桥中心的一个点转动,利用一个杆柱连接前桥的中点,通过地板往上延伸,转向盘就紧固再杆柱上端,以此操纵汽车。

这种装置在汽车车速不超过马车的速度时,还是很好用的,但当车速提高后,驾驶员就要求提高转向的准确性,以减少轮胎的磨损,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后来他们发现,正在探索的这种理论在1817年就已经呗阐明了。

1817年,德国人林肯斯潘杰提出了类似于现代汽车的将前轮用转向节与前梁连接方式。

(即改进转向器的想法)。

他研制了一种允许汽车前轮在主轴上独立回转的结构—把车轮与转向节连接起来,转向节又用可转动的销轴与前轴连接,从而发明了转向梯形机构,并与第二年将其向英国政府申请专利的权力转让给了出版商、英籍德国人阿克曼。

不久,阿曼克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平行连杆式转向机构”专利。

1879年,法国四轮马车制造商杰特发明了第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向联动机构。

杰特的转向机构可以把转向中心点移向两侧。

他把一根杆子与带有两个连接臂的转向节相连。

当时称为转向臂和随动臂。

杰特把转向柱的一端与转向臂连接,当转动转向柱时,通过转向臂和随动臂、横拉杆和车轮轴转动车轮,实现汽车转向。

1857年,英国的达吉恩蒸汽汽车是第一辆采用转向盘来实现汽车转向的机动车辆。

1872年苏格兰的查理士第一个把转向盘安装到煤气发动机车辆上。

此前,想把转向盘安装到车辆上的多次尝试均未得到认可。

1878年,“现代汽车之父”、德国的卡尔·本茨在他的三轮乘坐车上首次采用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却考一根操纵杆来控制汽车行使方向。

1886年,英国的弗雷德里克·斯特里克兰说服了他的朋友、汽车制造商雷克,把一个用于轮船上的转向柱和转向盘装到了一辆新的戴姆勒·弗顿敞蓬车上。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转向系统设计

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4)1.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概述 (10)1.3液压助力转向器概述 (11)1.4国内外发展情况 (14)1.5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第二章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15)2.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15)2.2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7)2.3轮胎的选择 (18)第三章转向系设计概述 (20)3.1对转向系的要求 (20)3.2转向操纵机构 (20)3.3转向传动机构 (21)3.4转向器 (21)3.5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22)第四章.转向系的主要性能参数 (24)4.1转向系的效率 (24)4.2传动比变化特性 (25)4.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27)4.4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28)第五章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及设计 (29)5.1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29)5.2其他转向器 (31)5.3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布置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32)5.4数据的确定 (32)5.5设计计算过程 (33)5.6齿轮轴的结构设计 (37)5.7轴承的选择 (37)5.8转向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38)5.动力转向机构设计 (38)5.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38)5.2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 (38)5.3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40)5.4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 (45)6.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47)6.1转向传动机构原理 (47)6.2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49)6.3转向横拉杆及其端部 (49)6.4杆件设计结果 (50)7.结论 (51)致谢 (51)摘要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

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向器的选择;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足转向器的正确传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

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动,实现转向。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与应用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与应用

河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点与应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目录引言…………………………………………………………………………………第1章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历史发展概况……………………………………第2章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原理及特点………………………………………第3章EPS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分类……………………………………………3.1 EPS系统的组成……………………………………………………3.2 EPS系统的工作原理………………………………………………3.3 EPS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4 EPS系统的分类……………………………………………………3.5 EPS系统的性能及特点……………………………………………第4章 EPS系统的发展趋势……………………………………………………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汽车转向系统中愈来愈多的采用电子器件,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简单的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HPS)、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EHPS)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lecticallControlledHydraulicPowerSteering,简称ECHPS)发展到如今的更为节能及操纵性能更为优越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Pow erSteering,简称EPS系统)。

EHPS和ECHPS系统等助力系统在汽车上的采用,改善了汽车转向力的控制特性,降低了驾驶员的转向负担,然而汽车转向系统始终处于液压机械传动阶段,EHPS相比传统HPS降低了能源损耗。

但电液动力转向系统,不论ECHPS还是EHPS都与传统的HPS一样存在液压油泄漏问题。

EPS 系统是新一代的助力转向系统,其性能特点与优势是电液动力转向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

汽车转向器毕业设计汽车转向器是汽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它负责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在设计汽车转向器时,需要考虑到转向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将设计一款电动助力转向器,以满足现代汽车高速行驶和驾驶的需求。

设计方案:1.动力系统:采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通过电机传动带动转向器的转动。

电动助力转向器能够提供更高的转向力矩和更灵敏的转向反应,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电路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来监测转向器的转向力矩和角度,通过算法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角度,以实现转向的精确控制和稳定性。

同时,电路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用来检测和报告转向器的异常状态。

3.机械结构设计:转向器的机械结构应该稳固且耐用,以承受高速行驶时的转向力矩和振动。

同时,为了提高转向的灵敏性,转向器可采用精密的滑动副设计,减小转向系统的摩擦损耗。

4.安全系统设计:转向器的设计应考虑到安全因素,当ECU检测到转向器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切断电机的电源,以防止意外的转向失控。

此外,转向器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保证驾驶人和乘客的安全。

设计流程:1.确定转向器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包括转向力矩、转向角度、转向速度等。

2.进行电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电机驱动电路和ECU的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电机和传感器。

3.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包括转向器的结构、材料和密封等。

使用CAD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4.进行安全系统的设计,包括故障检测和切断电源的设计。

使用模拟和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确保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5.进行样机制作和试验验证,分析测试结果,并对设计进行修正和改进。

6.编写设计报告,完成毕业设计。

预期成果:1.完成一款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设计。

2.设计方案满足转向力矩、转向角度和转向速度等性能指标要求。

3.完成电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机械结构的设计。

4.设计能够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的安全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

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汽车转向系统毕业论文引言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转向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汽车转向系统的原理、技术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体验的影响。

一、汽车转向系统的原理汽车转向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操纵方向盘,使车轮产生旋转,从而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常见的转向系统包括机械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和电动转向系统。

1. 机械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统是最早应用于汽车的转向系统,其原理是通过连接方向盘和车轮的机械传动装置,使车轮产生转向。

然而,机械转向系统存在传动效率低、操控力度大等问题,逐渐被其他转向系统所替代。

2. 液压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利用液压力来辅助转向,通过液压泵将液压油送至液压缸,从而产生转向力。

液压转向系统具有操控力度小、转向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汽车中。

3. 电动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转向系统,其原理是通过电机产生转向力,将转向助力传递给车轮。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和液压转向系统,电动转向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能耗低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采用。

二、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转向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几个目前较为热门的技术发展趋势。

1. 可变转向比系统可变转向比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车速和转向角度自动调整转向比的技术。

在低速行驶时,转向比较大,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转向灵活性;而在高速行驶时,转向比较小,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主动转向系统主动转向系统是一种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态主动调整车轮转向角度的技术。

通过感知车辆的速度、转向角度和路面状况等信息,主动转向系统可以实时调整车轮的转向角度,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体验。

3.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加速度、转向角度和车轮滑动等信息,实时调整车辆的转向力和制动力,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技术。

开题报告-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开题报告-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安徽工业大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装 0 8 2姓名:胡亚军学号: 0 8 9 0 5 4 2 7 2 日期: 2021年3月1日一.课题名称:微型汽车转向系统设计二.课题研究背景伴随着人们生活程度的不断进步,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不可缺少。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实现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将近7500万辆。

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打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微型汽车一般是指发动机排量不超过1.1L,车身长度、宽度、高度不超过3.8m、1.6m和2m,最大载货量不超过600kg的汽车。

微型汽车产品具有燃料消耗少、使用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用途多、适应性广等特点。

微型汽车包括微型轿车、微型客车、微型货车。

微型轿车主要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升以下的,微型客车主要是指长度不超过3.5米,微型货车主要是指载重在1.8吨以下。

近年来,中国的微型汽车业快速增长,成为汽车行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车种之一,成为汽车消费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拉动力量和生力军。

中国的微型汽车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的竞争才能,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实力。

微型车行业之所以能保持增长势头,与行业自身的开展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经过近几年的稳步开展,微型车行业的消费集中度大大进步了。

与轿车行业群雄竞争的场面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微型车行业里的无序竞争状况,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微型车完成了群雄纷争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市场寡头场面,规模效益开始凸显。

在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2021-2021〕中提到,到2021年,国内1.0升以下排量车型要到达15%以上。

中国微型汽车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将迎来新的开展机遇,潜在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行业整体程度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将有较大幅度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转向系统简介及工作原理…………………………………………………………………4
2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10
2.2 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 ……………………………………………………………………12
中文翻译 …………………………………………………………………………………………30
浅析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摘要:本文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各个部分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同时提出了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的可行方案;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问题都有良好的认识,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良好的总结归纳,以此进一步熟悉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各方面知识,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用实际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项目
时间截点
备注
论文题目确定
2011年2月25日
开题报告
2011年3月4日
论文初稿
2011年4月15日
论文定稿
2011年5月7日
论文答辩
2011年5月15日
二次答辩
2011年5月22日
浅析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2
摘要…………………………………………………………………………………………………2
完全靠驾驶员手力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机械转向系统。
借助动力来操纵的转向系统称为动力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动力转向系统。
随着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对较高层次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高级技工在未来5—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熟悉汽车转向系统,熟练掌握现代化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成为社会较紧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汽车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故障,维修,方案,理论与实际结合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vehicle steering system the role, composition, the main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ossible failure, and proposed repair of the fault appears a feasible op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methods For each problem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of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 goo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further the mastery of all aspects of automotive steering systems of knowledge, deepen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so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ory under the premise of learning,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ctual content of what they have learned.
2.3 转向系仪器检测 …………………………………………………………………………14
3对汽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进行维修 ……………………………………………………………16
3.1机械转向系的维修………………………………………………………………………16
3.2动力转向系的维修………………………………………………………………………19
4结论……………………………………………………………………………………………22
谢辞 ………………………………………………………………………………………………23
参考文献 …………………………………………………………………………………………24
英文资料 …………………………………………………………………………………………25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使自己对汽车转向系统在故障诊断和维修方面有更为充分、细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转向系统的原理、应用和CAD/CAM软件应用。
三、设计工作
1、概述
2、转向系统现阶段的主要类型
3、汽车转向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分析
4、汽车转向系统的新发展---整体式、半分置式及联阀式动力转向结构
四、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
一、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转向系统: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
汽车转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向装置的结构也有很大变化。现代汽车转向装置的设计趋势主要向适应汽车高速行驶的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轻便性、低成本、低油耗、大批量专业化生产发展。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对转向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结合通过实习了解的知识对转向系统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转向系统的深入认识
绪论…………………………………………………………………………………………………3
1 概述………………………………………………………………………………………………4
1.1什么是汽车转向系统………………………………………………………………………4
1.2汽车转向系统概述…………………………………………………………………………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