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CTA)

合集下载

腹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腹部血管cta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03 药物准备
对于需要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应提前进行药物过 敏试验,并确保无过敏反应。
扫描技术参数
扫描范围
根据需要检查的腹部血管 区域确定扫描范围,一般 包括膈肌至髂血管分叉处 。
扫描层厚
通常采用0.625mm或更薄 的层厚进行扫描,以提高 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扫描方式
采用非螺旋扫描方式,以 减少伪影和图像失真的可 能性。
对比剂注射
通过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 快速注入血管,以便在血 管内形成良好的充盈状态 。
图像后处理技术
血管重建
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 始数据进行血管重建 ,生成三维血管图像 。
去骨技术
去除骨骼影像,只保 留血管影像,以便更 清楚地观察血管病变 。
图像融合
将CTA图像与常规CT 图像进行融合,以便 更准确地判断病变位 置和范围。
,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监测病情变化
03
定期进行腹部血管CTA成像检查,可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肝血管瘤的诊断
总结词
CTA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
详细描述
CTA技术通过血管造影的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的结构和形态,对于肝血管瘤的诊 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CTA成像,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 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以显示腹部血管的结构和病变。
CTA技术利用了造影剂与周围组织的密 度差异,通过计算机软件将造影剂强化 后的腹部血管与周围组织进行分离,从
而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脑动脉瘤是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病后致死、致残率极高,亦是引起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它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尤为重要。

随着16、64及以上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angiograghy. 3D-CTA)凭借其无创、检查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能较好诊断脑动脉瘤,使其检出率明显增加。

日前,3D-CTA作为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在脑动脉瘤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已成为诊断脑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该文将综述3D-CTA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研究进展1 脑动脉瘤的概述脑动脉瘤的定义为--脑动脉的局部异常扩张,同时伴有管壁变薄。

以往认为其发生主要由管壁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引起,而有学者则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如血流剪切力动脉压力和搏动)均参与脑动脉瘤发生过程。

脑动脉瘤首次发生破裂出血后即约有8%-32%患者死亡,1年内残死率在60%以上,2年内残死率在85%以上。

早期诊断和治疗脑动脉瘤成为降低病死率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2 3D-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2. 1 3D-CTA简介CTA是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通过螺旋CT连续薄层扫描,将所得数据经计算机工作站处理,重建脑血管及其颅骨结构的三维立体影像,从而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

1980年Axel等首先提出CTA,由于当时CT设备扫描速度的原因,CTA只能显示局部小范围的血管影像。

随着CT设备的发展,16层、64层及以上的螺旋CT应用于临床,使CTA技术用于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结构成为可能。

而近些年在多层螺旋CT基础上又开发出了新型的后处理技术:数字3D-CTA(DSCTA),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获取空间数据相同的平扫和增强扫描2个序列数据,用工作站上常用工具软件进行像素对像素的减影,得到一组去骨(减影)原始数据,再用这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DSCTA 图像,进一步提高了颅底区域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特征观察。

心脏血管造影 (CTA)简介

心脏血管造影 (CTA)简介

心脏血管造影(CTA)简介2009-3-18冠状动脉CTA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冠状动脉检查,此种方法是将造影剂通过肘静脉以3-5ml/s的输速输入患者体内,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控制造影剂跟踪技术及心电门控,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脏室壁运动等进行清晰显示,可对心脏进行三位重建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曲面拉直重建直观显示个分支全程,并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钙化积分扫描,使之成为了一种简单有效而无创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方法之一,对于冠心病支架放置术后的随访,冠脉搭桥手术术后的随访,有一定的优势。

冠状动脉CT造影(冠状动脉CTA):适应症:1、中年以上原因不明胸通货劳力后绞痛者。

、2、中年以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考虑心肌缺血者。

3、中年以上无症状而心电图异常,负荷试3 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

4、CT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分值超过年龄组预计分值者。

5、冠状动脉插管困难或患者拒绝有检查者。

6、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如夹层、壁内血肿的诊断与复查。

7、冠状动脉异常和(或)冠状劝脉支架或搭架手术后的随访。

8、急诊患者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主要考虑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

9、小儿心梗、心脏扩大、左心衰竭,怀疑先心病者。

禁忌症:1、碘过敏者为绝对禁忌症。

2、严重心肾肺功能异常者为相对禁忌症。

3、对于心率不齐者如通过药物仍无法控制心律至70次以下者。

冠脉CTA检查前准备事项检查前准备事项冠脉 1 检查前4小时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

2 检查前12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

3 不作任何运动,提前到检查室静坐,稳定心率。

4 过度紧张:口服镇静剂(安定),做检查前半小时服用。

5 窦性心率,心率≤65BPM。

>66BPM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心得安),服用2-3天,把心率控制在≤65BPM,做检查前半小时舌下含服一次(当天上午不用常规口服)。

冠脉CTA检查前准备事项检查前准备事项冠脉6 心律失常患者(如房颤、早搏等)不宜行此项检查,建议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

应使用非离子型对 比剂 , 对高危人群使用非 离子型对 比剂要
比对一般人群使用离子型对 比剂安全得多 , 在笔者 使用 的 三千多例非 离子 型对 比剂 中 , 龄 最 大 者 8 年 7岁 , 小 者 4 最 岁 , 一例 发生过敏反应 。检查结束后 , 无 嘱患 者留观 1 i , 0r n a 观察无明显不适方 准离开 。使 用对 比剂毒 副反应 临床表 现 分度及处理方法见附表 2 。在临床 工作 中 , 还会 发生对 比剂
m tn M R) 最 大 密 度 投 影 ( xm m it s ypo ci , ao, P 、 i mai u n ni r et n e t j o M P 、 面 遮 盖 显 示 (uf esao i l ,S 、 积 再 现 I)表 sr c dwds a S D) 容 a h py
重建层间隔 0 65m n在工作站 内对图像进行 三维 重建后 处理 。结 果 .2 6 T 4
例, 血管三维成像 清晰 , 清楚显示血管病 变以及病变与周 围血管结构 的毗邻 关系 , 横断面显示周 围结 构
及其异常改变 的信息。结论 C A对血管病变有较高的定位 、 T 定性 诊断价值 , 为临床诊断及外科设定 手
动脉瘤 、 下肢动脉狭窄 、 肝硬化侧肢 体循 环等疾病 , 清晰显示
血管病变的位置 、 小或范 围 、 态及 病灶与 周 围血 管结构 大 形 的毗邻关系 , 横断面 显示周 围结构 及其异 常改变 的信 息 , 为
临床诊断及外科设定 手术 方案提 供可靠 的依 据 , 高 了 C 提 T
术 方 案提 供 可 靠 的 依 据 。
【 关键词】 血管成像 ; T; C 应用 科学 技术 的发展 , 动着 时代 飞速 向前。多层 螺旋 C 推 T

256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37例分析

256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37例分析

256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37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37例SAH患者急诊行CTA检查,随后均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

比较CTA检查结果与手术夹闭时显微镜下所见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吻合程度。

结果 37例SAH患者中CTA发现42枚动脉瘤,手术夹闭39枚,1例术中发现CTA所见动脉瘤为动脉圆锥,2枚动脉瘤为非责任病变且较小,均未予处理,定期复查,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手术所见吻合,诊断符合率97.6%。

结论 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和准确的诊断,已成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首选检查方法,其可以3D成像,准确显示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瘤颈大小、瘤体指向及与周边重要穿支血管的关系,显示周边骨性结构与动脉瘤的关系,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外科手术预案的制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螺旋CT血管成像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约占SAH病因的80%[1],其病死率达50%[2],且短期内极容易二次出血,具有危、急、重、险的特点,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重要的影响。

数定减影血管造影(DSA)虽称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3],但有费用高、有创、时程长、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4]等缺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以其经济、快捷、无创的优点,为动脉瘤的急诊手术提供了一个好帮手,其诊断价值亦为临床所认可[5],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们应用256层螺旋CT对SAH患者及早进行CTA检查明确诊断,并对Hunt-Hess分级IV以下的病人在显微镜下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给予预防血管痉挛等相应治疗,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SAH患者经CTA证实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其中男15例,女22例; 年龄34~76岁,平均43岁。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老年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在老年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黄革黄桂玲张鹏国郑维民孙海峰孙戈新(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130041)〔摘要〕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CTA )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 对45例患者进行CTA 检查,扫描后进行相应后处理成像,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DSA )颅内动脉瘤结果对照。

结果脑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CTA 的准确性为95.34%,DSA 的准确性为97.67%。

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MSCTA 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有肯定的诊断作用,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血管造影术〔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8-1620-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8.032通讯作者:孙戈新(1960-),男,教授,主要从事临床影像学研究。

第一作者:黄革(1967-),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影像学技术研究。

256层螺旋CT (VCT )具有扫描速度快、层厚薄、检查时间短、获取的影像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

我院自该设备引进以来,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脑动脉瘤的诊断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 9月经CTA 及DSA 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本组45例脑动脉瘤病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 81〔平均(60.2ʃ10.1)〕岁。

患者均同时行CTA 及DSA 检查。

1.2设备与方法1.2.1设备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iCT 型256层螺旋CT 仪。

扫描条件:电压120kV ,电流80mA ,层厚1mm ,螺距0.65,距阵512ˑ512,fov 20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你了解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的患病,患病数量持续增长,患病群体日趋年轻化,进而引起关注。

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越发成熟,临床使用较普遍,其作为操作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在冠脉重要血管重度狭窄病变患者、桥血管及开口畸形患者中应用均可最大程度确保诊断的效果的准确。

通常可将其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检查、冠脉支架术后随访的辅助方法,遵循各流程要求完成扫描及图像处理,以保证图像的质量。

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方法64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高,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作为多排探测器技术、多种重建算法、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心电门控心动周期采集容积相关数据后在R-R间期重建心脏图像,且及时传输心脏图像数据至工作站实行系统处理。

通过心脏软件容积及冠脉树重建的方式、血管分析方法,完成综合分析工作有利于全面评判病变影像学的主要特征。

选用64排螺旋CT仪器,在检查前需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主要告知患者MSCTA检查过程及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检查前测定患者的心率其中心率较快者可使用25mg 倍他乐克处理。

采取患者平卧位并做好心电门控装置连接工作,实行钙化积分平扫操作,增强扫描时使用350ml对比剂及同层动态法,对动脉循环时间测定主要需要在钙化积分序列图像确定左主干开口层,通过双通高压注射器以每秒5ml速率注射20mg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这时可对患者的升主动脉密度曲线、降主动脉密度曲线测量,从而获取使用对比剂~升主动脉增强峰值所用的时间。

最后,完成冠状动脉扫描操作,对气管隆突下1.5cm~心尖下方3cm位置循环时间扫描,分别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

2冠状动脉CTA成像分析情况参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相关冠状动脉阶段划分法完成MSCTA分析,冠状动脉共有15节段需对冠状动脉不同阶段百分比计算,目的为客观评判管腔狭窄度。

CTA论文CT技术论文:对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CTA论文CT技术论文:对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CTA论文CT技术论文:对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摘要] 目的对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方法对我院已行的50例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以下简称“颈部cta”)检查的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颈部cta能清楚显示颈a和椎a,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

结论正确的技术操作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及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cta; 颈部; ct技术; sct; msctin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for neck encountered in imaging techniques were analyzedweilingqun(guangxi cityhechi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co., 547000 radiology guangxi co)[abstract] objective to neck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imaging technology problems were analyzed. methods 50 cases already done in our neck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eck cta”) check the image data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can clearly show the neck cta carotid a andvertebral a, can display abnormal blood vessels type, position, size. conclusionthe correct technical operation and various reconstruction method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image quality and neck cta of cervical disease diagnosis value.[keywords] cta; the neck; ct technology; sct; msct 一般认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下简称“dsa”)是血管检查的最好办法,但传统的dsa不能克服血管重叠的困难,而且该方法创伤大,危险性高,患者不易接受,直接影响本病的诊断和治疗[1]。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随着螺旋CT探测器层数的增加和软件日益更新,CT冠状动脉成像在技术上具有更多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后处理技术方面强大的随机软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钙化斑块、支架等造成的边缘伪影,有利于准确判断管腔的真实情况,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临床对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狭窄与心功能、进行中长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和冠心病复查的首选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本文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系统综述。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66-02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是冠心病冠状动脉主要病变。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冠心病发病率也呈现急剧升高的趋势[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

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胸前区不适,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故应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很多患者不易接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 CT(mult-i slice spiralCT,MSCT)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冠状动脉血管 CT 成像具有无创、成像速度快等特点[3]。

与CAG对照,MSCT可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并能准确判断管腔的狭窄形态特征、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做出准确定性与定量诊断[4]。

为早期准确诊断冠心病和预防冠脉事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 冠状动脉狭窄的定义及分类冠状动脉狭窄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膜下有脂质沉着,形成突向腔内的粥样斑块,引起狭窄和阻塞[5]。

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

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

多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操作规程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9月2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均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准备[1-2],在患者密切配合的情况下,使检查成功率达96%。

结果:除7例心率控制不理想,2例呼吸不佳影响效果外,其余 223例患者冠脉病变的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获满意图像质量。

结论:冠状动脉造影CTA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精心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改善影像的质量,从而提高数字减影的成功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章标识码】A随着CT扫描及减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行冠状动脉造影CTA这种无创、快速、简捷而可靠的检查方法,与有创的金标准DSA相比,已经越来越多被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所接受。

该方法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心脏的血管病变,并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如何获得理想的影像图像和数字减影的成功率,一方面,与冠状动脉壁的严重钙化及运动伪影相关;另一方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扫描过程中患者及护理配合也很主要,尤其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对2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患者的护理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1月至9月间,运用多层螺旋CT对23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

其中男性133例,女性99例,年龄在24—83岁,平均年龄54岁。

其中冠脉内支架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架桥术后2例。

1.2 检查方法:检查前经筛查排除心率过快、严重心律不齐、房颤等禁忌症。

心率一般控制在50~70次/min,采用德国生产的型号为MissouriXD2001型高压注射器,分别以4.5~5.0ml/s速率注射20ml造影剂,计算出延迟时间(18~28s不等),以相同速率注射造影剂100ml。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摘 要 目的 : 讨 多 层 螺 旋 C 血 管 成 像 ( c A) 术 在 主 动 脉 瘤 诊 断 中 的 临 床应 用 及 其 价 值 。方 法 : 2 探 T Ms T 技 对 1例 主 动 脉 瘤 患 者 进 行 兴 趣 区 域 的 螺 旋 C 增 强 扫 描 , 表 面 覆 盖 法 (s 、 大 密 度 投 影 法 ( P) 多 平 面 投 影 法 T 用 S D) 最 MI 、 ( R)容 积 再 现 ( MP 、 VR) 轴 位 图像 进 行 重 建 。 结 果 :S MP 可清 楚 显 示 病 变 全 貌 , 脉 瘤 的 大 小 、 围 、 膜 片 及 对 S D、 R 动 范 内 其 与 邻 近 动 脉分 支 的关 系 , 显 示 破 口 位置 。MI 并 P可 显 示 血 管 管壁 钙化 和 动 脉瘤 的 范 围 、 态 , 形 对病 变 可 进行 任 意 角 度 重 建 和 观察 , 楚 地显 示 瘤 内血 栓 、 口。 P 能 显 示 附 壁血 栓 、 层 动 脉 瘤 的 真假 腔 和 内膜 片 。 论 : C A 技 清 破 M R 夹 结 MS T
a ri n u y ms M e h d Twe t — n a in s wih a ri n u y ms we e p ro me y s i lCT n i g a h o tc a e r s . t o s: n y o e p t t t o tc a e r s r e f r d b p r e a a g o r p y,
s a e u fc ds ly S D) mu iln rr fr t n( h d d s ra e ipa ( S , h pa a eo mai MPR) ma i m n e st r jcin( P) v lme rn e ig o , xmu itn i poe to MI , ou e d rn y

cta表现与其在检测脑血管病症中存在的价值

cta表现与其在检测脑血管病症中存在的价值

·临床医学·139CTA表现与其在检测脑血管二、哪些因素可影响CTA效果CTA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患者因素患者的心排出量、性别、年龄、心血管循环时间、体重等因素对CTA结果有一定影响。

(二)扫描因素扫描持续时间、对比机通过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CTA效果。

(三)造影剂因素造影剂注射持续时间、注射速度、造影剂浓度及造影剂团注形态及盐水冲刷等因素也对CTA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平扫时可见颅内继发改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可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出现闭塞或狭窄,CTA检查则通常显示颅底动脉一支或多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见异常血管网。

(四)Galen静脉瘤此病指动脉直接漏入大脑大静脉,动静脉畸形由大脑大静脉引流并出现瘤样扩张,通常会出现静脉窦闭塞激发大脑大静脉扩张。

Galen静脉瘤发病后会出现三联症:头颅增大、杂音、心脏增大。

此病CT平扫时可见大脑大静脉池出现肿块,呈等密度,同时可伴有血栓钙化,且周围血管网类似动静脉畸形的表现,CTA扫描可显示病变全貌,可见大脑大静脉的累及范围、静脉窦团及供血动脉闭塞、瘤的140作者单位富顺县人民医院 四川 富顺 643200出血、脑积水、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等。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漏此病的发病原因可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先天性3种,临床中以外伤性引起颈内动脉海绵窦漏最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搏动性眼球突出、复视及眼外肌麻痹、眼球表面血管怒张和红眼、巩膜静脉窦充血和眼压增高等。

其CTA表现为:CT扫描见增粗的眼上静脉和眼外肌,少数病例还能发现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强化扫描上述影像特点显示更清晰。

(六)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其中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均称为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等,中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如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风险:头脑不舒服,如头晕、头痛、头发沉、睡眠状况差、短暂肢体麻木、近期记忆减退等,一定要提高警惕。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更新日期: 12-07 #e#[摘要] 目的 通过与MR血管造影及介入性血管造影(DSA)对比,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DSA、MRA、CTA检查,狭窄血管的狭窄度数据做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有5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2根椎动脉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狭窄。椎动脉斑块21例,单纯椎动脉被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致狭窄46处;先天性颈椎横突孔狭窄2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3处。MSCTA、MRA所得数据与DSA均呈相关性(γ分别约为0.83、0.71,P<0.05)。结论 MSCTA检查准确、全面、无创,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2.2 MR设备为1.5特斯拉高场磁共振仪(Gyroscan intera 1.5T,Philips) 采用相控阵脊柱线圈,扫描采用三维相位对比法,经肘静脉注射15 ml钆喷葡胺(GD-DTPA)后扫描,扫描参数为:TR:15 ms,TE:3.4 ms,翻转角15°,FOV:300 mm×150 mm,层数50层,层厚1 mm,层间隔0.8 mm,矩阵为192×256,平均叠加次数(NSA)为2,设定流速为70 cm/min,扫描完成后进行各个方向3D重建。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CT、MR所得数据组分别与PSA数据组做两两配对t检验,并做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以单根椎动脉为计数单位和观察对象,32例患者DSA检查均为阳性,MSCTA、MRA、DSA检查结果分别见表1、表2。MSCTA组与DSA组间两两配对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MRA与DS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MSCTA显示32例患者共有52根椎动脉狭窄,其中12根椎动脉有两处及两处以上狭窄。其中:椎动脉斑块21处,其中软斑4处,硬斑7处,混合斑10处。单纯椎动脉被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致狭窄46处;先天性颈椎横突孔狭窄2处;椎动脉开口处狭窄3处;合并椎动脉血管扭曲7处;合并椎动脉起源异常1例(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

心脏血管造影(CTA)简介

心脏血管造影(CTA)简介

心脏血管造影(CTA )简介2009-3-18冠状动脉CTA 是一种安全无创的冠状动脉检查,此种方法是将造影剂通过肘静脉以3-5ml/s 的输速输入患者体内,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控制造影剂跟踪技术及心电门控,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脏室壁运动等进行清晰显示,可对心脏进行三位重建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曲面拉直重建直观显示个分支全程,并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钙化积分扫描,使之成为了一种简单有效而无创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方法之一,对于冠心病支架放置术后的随访,冠脉搭桥手术术后的随访,有一定的优势。

冠状动脉CT 造影(冠状动脉CTA ):适应症:1、中年以上原因不明胸通货劳力后绞痛者。

、2、中年以上静息心电图ST-T 改变,考虑心肌缺血者。

3、中年以上无症状而心电图异常,负荷试 3 验阳性或可疑阳性者。

4、CT 平扫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分值超过年龄组预计分值者。

5、冠状动脉插管困难或患者拒绝有检查者。

6、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如夹层、壁内血肿的诊断与复查。

7、冠状动脉异常和(或)冠状劝脉支架或搭架手术后的随访。

8、急诊患者急性胸痛鉴别诊断,主要考虑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

9、小儿心梗、心脏扩大、左心衰竭,怀疑先心病者。

禁忌症:1、碘过敏者为绝对禁忌症。

2、严重心肾肺功能异常者为相对禁忌症。

3、对于心率不齐者如通过药物仍无法控制心律至70 次以下者。

冠脉CTA 检查前准备事项检查前准备事项冠脉 1 检查前 4 小时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

2 检查前12 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

3 不作任何运动,提前到检查室静坐,稳定心率。

4 过度紧张:口服镇静剂(安定),做检查前半小时服用。

5 窦性心率,心率w 65BPM。

> 66BPM需使用3 —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或心得安),服用2 —3天,把心率控制在w 65BPM,做检查前半小时舌下含服一次(当天上午不用常规口服)。

冠脉CTA 检查前准备事项检查前准备事项冠脉6 心律失常患者(如房颤、早搏等)不宜行此项检查,建议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DCTA表现。

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

结果 7例中2例为StandfordA型,5例为B型。

其中1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在三维重建中均可清晰显示。

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

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主动脉夹层图像后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32-02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一处或多次撕裂,破口可呈横向或环状,导致管腔内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假腔所致,其中近侧的内膜破口称为入口,远侧者为出口或再破口。

本文总结了7例从2009年至20113年5月经我院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病例,其中男4女各3例,年龄为60-73岁,其中两例是经MRI平扫提示后做的CTA,一例由CT平扫发现胸主动脉内膜瓣钙化内移后作的CTA,另两例做胸部平片发现胸主动脉增粗后进行CTA检查,另俩例由临床提示而做的CTA,患者有3例以胸背痛、一例以背部不适、一例以心绞痛、一例以腹痛、一例以咳嗽来诊,患者5例有高血压病史。

1.2 检查方法患者先做CT平扫,其目的是观察是否有内膜瓣钙化内移位,是否是高密度的主动脉壁内血肿(IMH)。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方向从头侧到足侧。

CT机采用德国Siemens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2-3cm一直扫到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病人最好屏气,层厚3mm,螺距为1.75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例:患者男,90岁,轻度头晕头痛。右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 右侧椎动脉上段增宽,直径约7mm,长约30mm。
病例 2 患者男,66
岁,双侧颈内动脉 瘤形成。
双侧颈内动脉颅外 段局限性扩张。
• 病例:患者男,20岁,左侧顶枕叶区脑动静脉畸形。 • 平扫左侧大脑半球枕叶皮质区密度不均。增强后左侧顶
• 限度:肾、肠系膜上动脉2-3级显示良好,4级约50%的显 示率。严重肾功能不全,碘对比剂使用受限。
• 7、主动脉、盆腔血管、下肢血管001
• 诊断作用:各种主动脉病变(主动脉变异、动脉夹层、动脉 瘤、假性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炎、动脉硬化、狭窄等)。 可以观察病变血管内外及壁的情况;可量化狭窄的程度及分 级。下肢血管可以一次性显示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动 静脉畸形可以显示供血、回流血管并能了解远端血管粗细、 形态、畸形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外伤所致的血管狭窄、 闭塞、脂肪栓子、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等显示较好。
• 4、肺血管
• 诊断作用:肺动脉、静脉及支气管动脉异常(动静脉畸 形、肺动脉栓塞、血管瘤等)、肺肿瘤供血情况。
• 限度:6级以下的肺动脉显示不良。
• 5、肝脏血管
• 诊断作用:肝动脉血管畸形、肝癌术前评价、肝切除、 肝灌注化疗前计划、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扩张治疗前评 价、肝脏移植前供体的筛选和受体血管评价、移植后并 发症的随访、门脉高压及其侧支循环和门静脉栓塞等。
• 限度:较细的血管显示不良。
四、各部位动脉解剖
双侧颈总及 颈内外动脉
• 大脑前动 脉
• 颅脑血管
双侧椎动脉
• 椎-基底动 脉及双侧大 脑后动脉
• 肺动脉 及肺静
脉(后 面观)
• 腹主动脉及其 分支(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 腹主动 脉及其 分支 (腹腔 干、肠 系膜上 动脉、)
• 肠系膜上 动脉及其 分支
全身各大脏器的血管都可以进行CTA检查。大脏器血管可 以显示3-4级分支水平,肺动脉甚至可以显示更细分支。 在许多血管性病变的检查方式中甚至可以取代DSA有望成 为新的金标准。 • 2、CTA的禁忌症 • (1)碘对比剂禁忌症的病人,如碘过敏、甲亢未控制、严 重肾功能不全等。 • (2)不适合X线检查的人群,如孕妇。 • (3)对一些对碘对比剂高风险人群,要在医疗评估及做好 相应预防措施后实施。如过敏体质、过高的高血压、血清 肌酐水平过高、充血性心力衰歇等。
• 脑底动脉环
• 颈部血 管
胸、腹
部血 管
• 4.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SSD):001
• 其作用同VR,但是三维立体空间效果不如VR,容易 丢失部分原始数据,优势会出现假象,现在较少应 用。
二、CTA与常用的几种血管成 像技术的比较001
(一)CTA与DSA比较
CTA
DSA
优点:
优点: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可
(4)良好的图像较超声多普 勒更少依赖医生的检查技术。
超声多普勒
(1)实时性。 (2)低价格。 (3)可反复检查。 (4)无需使用对比剂。 (5)能显示血流方向及流速。 (6)高度依赖医生的技术水 平。
三、CTA临床应用概况
001 • (一)CTA的适应症、禁忌症
• 1、CTA检查适应症: • 动脉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很成熟,总体来说
时间和对比分辨率方面仍在有一 周围结构显示差。
定优势。但在部分器官显示中尤 (4)二维显示,无旋转功能。
其是较大的血管显示方面,CTA
亦可以取代DSA成为金标准。
• (二)CTA与MRA比较
CTA
MRA
(1)无创性检查。
(2)空间分辨率高于MRA。
(3)扫描时间短,特别冠状、 肾动脉显示的图像质量优于 MRA。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
放射科
• 一、CT血管成像技术001 • 二、CTA与常用的几种血管成像技术的比较 • 三、CTA临床应用概况 • 四、各部位动脉解剖 • 五、CT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CT血管成像技术001
• (一)、 定义:CTA是以螺旋CT尤其是多层螺旋CT(MDCT) 扫描成像为基础,通过血管注射对比剂(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含碘 对比剂)以达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动脉和静脉)为目的的一 项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广义,CTA包括CT动脉成像技术 (CTA)、CT静脉成像技术(CTV)及CT微循环成像技术(CT 灌注 CTP)。狭义,通常所说的CTA是指CT动脉成像及CT静脉 成像技术。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CT动脉成像。
• 腹部血管 及其分支
• 左肾动脉 及其分支
• 髂动脉 及股动 脉分支
下肢血 管
腘动脉、胫前、 胫后及腓动脉
五、CTA在疾病诊断中 的应用
( 一)头颈部血管
• 病例:患者女,10岁,头晕,目眩,头痛2月,加重1周。右 侧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小动脉瘤。颈内动脉颅内段、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大脑中动脉m1、2段增粗、伸长、迂曲,其 中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轻微膨大,直径约5mm,
• 限度:由于扫描速度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肝动脉远端 细小分支及门静脉、肝静脉三级以下的显示欠佳。
• 6、肾和肠系膜血管
• 诊断作用:肾动脉变异、肾动脉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肾血管基础病变和量化肾动脉狭窄(可用于狭窄疑似病例 的筛查)、肾动脉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肾移植前 风险评估及移植后疗效评价的常规检查。肠系膜血管栓塞、 血管异常(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压迫等。
• 病例:患者男, 90岁,假性动 脉瘤。相当于 L2-3水平腹主 动脉左前壁见 一囊袋状结构 与主动脉相连, 大小约 35mmx32mm, 其外围可见厚 约10mm新月 状低密度无造 影剂充填区, 其间未见明显 线样影。
• 限度: 16排螺旋CT机为冠状动脉入门机型,64排螺 旋CT机为常规机型。检查控制好心率、呼吸频度等对 成像质量很重要。
• 3、心脏
• 诊断作用: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大血管畸形、 肺循环异常(充血、瘀血、肺水肿)。
• 限度:由于心搏及CT分辨率影响,较小的心内结构缺损 者男, 45岁, 右大脑
前动脉
起始部 狭窄。
病例4:患者男, 40岁,椎动 脉右侧优势 型,左椎动 脉颅内段细 小。
• 病例,患者 女,55岁, 椎动脉颅内 端变异。椎 动脉呈左侧 优势型,左 侧椎动脉颅 内段分为两 支,并呈环 状汇合于基 底动脉。
• (二)胸、腹部血管
病例:患者女, 54岁,胸 腹痛半小 时。 I型胸、 腹主动脉 夹层。主 动脉根部 至右侧髂 总动脉管 腔内可见 螺旋走行 的内膜线 影,分隔 主动脉呈 双腔改变, 真、假腔 内均见对 比剂充盈, 内膜破口 位于升主 动脉根部。
(1)无创性检查,以更低的代 价和更低的危险性获取了重要信 息。
(2)一次注药可以扫描区域的 大范围的靶器官血管显示。
显示0.5mm的脑血管,文献报 道对脑血管的诊断率可达89- 95%.常常作为血管诊断的金标 准。
不足:
(3)能同时显示血管内、外及 血管壁的情况。
(1)创伤性检查:操作复杂、技 术难度大、创伤性大(诱发出
(4)能二维、三维显示并多角 度、多方位观察。
血、损伤血管内膜、栓子脱落 等)、对比剂使用量大、辐射 量大。
不足:CTA的靶器官血管显影是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通过血液循环 到达的浓度,而DSA是对比剂直接
(2)双侧血管时常常需要分别 做。
注射至靶器官血管,故DSA在空间、 (3)管壁血栓不能显示;血管
对比剂浓度350或370Img/ml 对比剂注射速率3-4ml/s、 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时间:颅脑18-20s,颈动脉10- 15s, 主动脉20-25s,门静脉50-55s, 下腔静脉60- 70s,或使用造影剂跟踪出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 病人血管的个体差异及扫描医师的经验及设置。
2、扫描参数的选择: 扫描采集层厚2-3mm,螺距3或3.5,扫描时尽量可能缩 小扫描野,以免影响分辨率;扫描后将重建间隔缩小为 0.5或1
MPR显示胸 主动脉
MPR显
示椎动 脉
MPR显示腹 主动脉及 左侧髂总 动脉001
• 2、最大密度投影(MIP):001
• 是把扫描后的三维数据叠加起来,以操作者选定的方向 作为投影线,在该投影线方向,三维数据中的最高密度 体素投影到一个二维数据中,其余体素则被删除。MIP 可以从任意角度投影。主要用于观察血管钙化情况。
• 病例:患者男, 61岁,头晕。 直窦与横窦交 汇之窦汇及左 侧横窦静脉血 栓。直窦与横 窦交汇之窦汇 及左侧横窦见 斑片状低密度 充盈缺损影。
病例:患者女, 81岁,头晕头 痛6天,动脉 硬化,血管狭 窄状态。右侧 颈内动脉虹吸 段及大脑中动 脉水平段管腔 狭窄。
病例:患者女, 55岁,右颞 叶、右枕叶、 左侧小脑多 发脑软化灶。 右侧大脑中 动脉M1段狭 窄,狭窄程 度约50%, 远端分支细 小,右侧大 脑前动脉A1 段缺如,远 段由对侧大 脑前动脉供 血。
丘脑区可见一异常扭曲血管团,其分别由左侧大脑后动脉发 出两根分支供血及两根粗大的大脑大静脉引流向直窦,
病例:患者男, 25,抽搐、 头晕1天。 左顶叶脑膜 瘤。左脑膜 动脉供血。
• 病例:患者男,64岁,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始缺失。
• 病例:患 者男,16 岁,左侧 乙状窦血 栓。左侧乙 状窦血栓见 不规则低密 度充盈缺损, 其中央见条 状高密度影 并与静脉影 相延续。
• (二)基本原理:CT血管成像技术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 001利用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 (理想状态是处于高峰期,而且兴趣区内血管腔对比剂充 盈均匀,处于平台期)进行连续的原始数据容积采集,然 后运用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重建靶血管,形成成像的血管 影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
(三)、影响CTA血管成像质量要素001 1、静脉内对比剂团注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