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作为法语专业高年级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对学生法语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课堂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在各外语院校所设置的翻译课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应用性不强、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等等。主要通过列举分析在该课程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旨在通过改革,使该课程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法语人才。
标签:理论;实践;外语实用性;多学科融合
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其他经济大国针对我国的各项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在这些交流活动以及经济互惠的双边或是多边交流中,翻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科教育的开展还是比较早的,最早设立的是英、日、俄等语种专业。而对于法语,很多人称之为“小语种”,对其了解甚少。但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和欧洲、非洲等国交流互访的日益频繁,对法语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截至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展法语专业的就超过了100所,而且仍然有许多高校准备申报开设法语为新专业。每年法语专业应届毕业生数以万计,这其中还不包括从培训机构走出来的法语相关人才。这些变化,足以说明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属于法语人才的时代到来了。
在法语专业逐渐走俏的同时,我们高校教师也听到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比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翻译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临场应变能力较弱等。同时,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大四学生也向我们反映,他们在三年级之后所上的专业课针对性不强,内容不能完全和社会需求接轨,造成某些课堂所学在找工作时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
这些现实的反馈意见,引起我深深的思考。如何能让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上得有意义、有效果,如何能够提高学生面对社会挑战的能力,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一、该课程目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一)师资缺乏,学时偏少
按照国际翻译协会的要求,从事翻译工作的专业译员所翻译的工作,其目的语必须是母语。以中法翻译课为例,如果教师为中国教师,那么严格意义上讲,他只能讲授法翻中的内容。但是目前,在我国外语类高校中,能够聘请到法籍教师教授中翻法的寥寥无几。因为这不仅需要该法籍教师懂中文并且要达到能够做翻译的程度。目前只有北外、北语等学校聘任法籍来华专家讲授中翻法课程。其他大部分院校,对于中翻法这部分课程要么由中国教师承担,要么直接取消。这
样就无形中减少了学生进行学习演练中翻法的机会,对他们走向社会面对实际工作要求造成一定的阻碍。
另外,该课程的学时数比较少。据了解,大部分的外语院校都把翻译理论与实践安排在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学时数一般在40至60学时,每周上两次课,每次2个学时。这样的学时安排,不够连贯,总体的上课时间比较少。由于课上时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带领学生进行较大篇幅文本的分析或是翻译练习。如安排学生在课下做大篇章练习,一是有些有惰性的学生很难保证翻译作业质量,二是即便是课堂上只进行分析和讲解重点句型,所耗费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就我自己而言,一般会让学生做相对篇幅较小的段落或是单句进行实际演练,达到练习和理论知识相融合的目的。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学生难以培养好联系上下文,在适当语境内灵活翻译等基本功的训练,这是笔者认为非常遗憾的地方。
(二)教材版本过少,内容过于单一
笔者在网络上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目前各外语院校或是网络上流通的关于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材只有两本;汉译法翻译教程大致三本;而法译汉翻译教程也只有三到四本。这使得该课程教材的选择范围很狭窄。而这三四本教材中,又很难选择出哪本教材,其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都十分全面的。通常,笔者在上该门课的时候,都要同时借鉴好几本书,选择出认为比较适合学生学习掌握和进行训练的篇章。但是即便这样,也很难做到知识的全面性和训练的实用性。
另一方面,这几本教材中,内容都偏重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翻译中的重中之重,我国的翻译教育历来都十分重视文学方面的训练。但是对于准备走出校园,适应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其他领域的翻译练习也非常重要。例如,近几年的法语专业本科学生进入建筑、对外贸易、电子信息、矿产开采、项目工程方面的居多。一些用人单位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都会考查应聘者在这些专业领域书面材料的翻译能力,以及现场表达的应变力。所以,有些时候学生就会反映课堂所学的文学翻译练习似乎无实际作用,专业词汇用语掌握较少等问题。在一些外语院校会开设外贸函电、商务法语、旅游法语等实用性课程,这无形中解决了专业领域词汇量不够的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还是要在翻译课上下功夫,实践练习内容尽量多元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翻译课上有所收获。
(三)课堂设置脱节,理论与实践融合度不够
该门课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脱节,即理论课就单纯讲理论,而实践课就全部让学生来做练习。即便有的老师把这两部分放在一堂课当中,这两部分的分界线也还是很明显。另外,有些老师所选取的实践练习句子和段落不能很好地针对所教授的翻译理论知识。这样会造成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很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翻译理论。由于一些教材上关于翻译理论的讲解还是很抽象的或是用词是很专业的,对于法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对其完全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才需要实践练习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化、生动化。理论和实践脱离得太远,除了不利于学生充分
理解理论知识,还会使课堂内容显得生涩、不连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上该课的积极性降低。(四)学生上课主动性不高,积极性难调动
在上一点中,笔者已经提到了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的问题会造成学生兴趣的降低。部分学生在老师讲解理论部分时,觉得枯燥乏味;而在进行实践练习时,有些练习难度稍大或是练习的内容多涉及文学方面,趣味性较低、实用性较少,使得他们对做练习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的这些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上不去,有时还会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
二、课程改革建议
第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设置要尽可能均衡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上文中,笔者提到了在一些外语院校该课程只安排了法译汉,取消或是减少了汉译法的课程内容安排。这其中有师资方面的原因,或是学时的问题。但是,依笔者个人上课经验而言,汉译法的学习和训练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终究是要服务社会的,在我国,由于法语人才还不充足,所以对其要求就更全面。因此,我们在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是要安排汉译法和法译汉两方面的内容。学时安排尽量均衡,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不仅如此,理论部分的讲解和实践练习更要有针对性。理论部分要尽量减少过于抽象、理论性过强、实用性较弱的部分,或者将该类理论部分讲解得浅显易懂。同时,实践练习的内容要尽量多元化,不要只涉及文学方面。例如:关于经济的篇章,会让学生熟悉经济类用语,如:action作为普通名词,是动作、作用的意思,而在变成复数形式actions则表示股票。该类用语语言精练,用词精准,多涉及数据方面的表达,要减少繁复冗长的助词、连词的使用,要使整篇译作精练,重点突出。再如,法语专业的许多毕业生要远赴非洲支援那里的国家建设,多涉及建筑、矿产、外贸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这些方面专有词汇的掌握和翻译也是十分必要。再有,一些商务函件、合同文书的翻译练习也是必要的。这类应用文,无论从格式还是文体、用语等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此类练习也可以配合设有外贸函电、商务法语等课程的内容进行训练。
第二,合理安排课时,安排有探索性的课后练习,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文中,笔者提到过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学时一般安排在40至60学时。这些学时对于进行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和训练显然是不足够的。如果不能够从教学大纲上增加该课的授课课时,那就只有要求我们教师全面地、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水平对内容进行取舍。同时,应该给学生安排些课后练习。但只安排一般性质的翻译作业,学生有时会应付了事,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所以留给学生的练习,一是应该紧扣课堂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二是练习的难度要由浅入深,或是难易相结合,这样不会打压掉学生学习翻译的信心和动力;三是练习内容要丰富,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一下探索,比如查找一词多义,普通名词变成专有名词的词义转换,或是关于某些谚语成语的起源等等。减少学生机械的翻译,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发现,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养成查找工具书等良好习惯是有帮助的。
第三,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拓学生视野。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