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名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蕴涵和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名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蕴涵和心态

摘要:每个人自呱呱坠地,便有了一个伴随一生的名字。提到名字,第一反应可能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将所有者与他人区别的代表符号。而事实上,名字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表符号,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本质内涵。诸如品质、出身、长辈的期盼、社会地位、文化心理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名字当中。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甚至,在历史和社会的锤炼下,很多名字都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代表,也不再是那一个两个汉字所限有的文字意义,而是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标志或是精神上的东西。

关键词:人名;民族;文化蕴涵;文化心态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名字。我们时常看到有的人在出生很久后也没定名字,而有的人在还未出生前就已取好了名字。为了取个好名字,人们甚至去翻字典,查资料,想方设法给孩子取个具有特殊意思的名字。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名字的美和人生理想与追究皆在廖少的名字中被战士得淋漓尽致。名字不仅作为一个个体人的的符号而存在,还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征的符号和象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当然有很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但是我认为不能就以此来认定名字不过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代表。即使是同一个名字,取名人在取名时也一定是加入了自己的喜好、习惯、期待等等。这样看来,名字就像是一个多义词,每个人代表着不同的语言环境,也就有了不同的意思。那么到底名字中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呢?我想从中国人的取名方式、名字的功能、名字中体现的心理和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中国人的取名方式

中国人名由姓和名组成,而自古以来,人们在取名时,无论是意义还是形式上都很有讲究,而且男子多用英武博大之词,女子多用秀美可爱之词。纵观历朝历代,中国人取名的方式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为名。如,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永清、永康、永发、长生、超尘、招弟、志坚、志强、志高等。

(2)、以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为名。如,春生、秋生、冬生、雨生、雪生等。

(3)、以出生地点为名。如,衡(阳)生、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黄河、长江、湘(湖南)生等。

(4)、以植物、花卉为名。常用于女子名。如,梅、桃、菊、荷、莉、兰、花等。

(5)、以生辰八字为名。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取名习俗,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如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

(6)、以孩子出生的顺序为名。我国周代称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伯、仲、叔、季这四字此后常用于人名。

(7)、以历史事件为名。这主要盛行于当代。如:解放、新生、卫国、卫东、向东、跃进、振华等。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也许是中国人名字的最大特点。

二、姓名中隐含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各种取名方式的简单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在取名字时有着不同的心

理状态。

(一)审美心理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

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作为以汉字为载体的名字,往往就包含了一种有意无意的审美内涵。很多人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希望给人一种儒雅蕴藉、动人心肠之感,如“宇哲”;或读起来掷地有声、音律动听,如“振华”;或是看起来形式优美,让人过目不忘,如“圆圆”。他们认为,名字基本上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等,而成为人们判断一个人好与坏或是优与劣的依据。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依靠名字赢在第一印象上。

(二)期望心理

名字绝大多数为家庭的长者(父母或祖父母)所起,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就像上面提及到的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而起名的“建国”、“志坚”

等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证明。于是,许多名字当中便蕴含着对生命的追求与祝愿、对富贵的向往与渴望、对美德的眷顾与景仰等。我想这种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寄托等放在子女的的名字当中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父母借助与取名寄托心理有关的行为影响子女:另一方面是希望子女借助对自己名字的理解以及周围人群对名字意义的理解而产生相应的

行为。名字中内含的寓意,会给人带来愉快的联想,甚至成为激励人积极进取的动力。当所有人都对你的名字做出期许的理解的时候,当孩子明白这种意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无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成为期许模式的人。当然这不是觉得的,只是说好的名字大多数时候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封建迷信心理

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审美心理和期望心理也都属于迷信心理。不过我这里把封建迷信另起一行,是针对于那些比较消极的方面。甚至有人认为“姓名”即“性命”。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封建迷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神灵的信奉、对星象的观测、对生辰八字的计算等都影响到人们的取名心理。所以很多有这方面顾及的人通过对各方面的推测,如果认为孩子的命运当中有某些缺陷或不详之处,都会通过以取名来弥补。如上文讨论过,若命中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希望以此来保障孩子的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以外,名字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甚至还有很多无心理的名字,就是纯粹把名字当成一种代表符号的。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三、姓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如果要说姓名中所隐藏的心理状态是人们有意识地加入的,那么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是在这种心理的基础上,从姓名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对其进行的更进一步的研究与了解。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认为以下几个方面。

1、姓名的传承性

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尤其,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我们“何氏”里,直到我爷爷那辈都还有以“字辈谱”取名的习俗。如:我爷爷是“登”字辈,名字中就包含了“登”字。我父亲是“宗”字辈的,我父亲一辈中名字中都含有“宗”字。

2、姓名的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