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答题要点研一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论述中共十八大所部署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根据和战略意义。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
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
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生态困境及其危害;酸雨,危害:⑴对生物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⑵对建筑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⑶对人体的影响: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动植物死亡,湖泊沼泽化乃至消失,影响。
赤潮问题,赤潮爆发对海洋水产业的不利影响;①藻类过度繁殖容易导致海水缺氧,致使鱼类死亡、或其它鱼类的食物列死亡,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②产生毒素、毒死鱼类;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浮游植物和食物链。
沙尘暴,危害:①造成环境质量下降②使农作物受灾③造成人畜伤亡。
荒漠化,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森林破坏,森林破坏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旱涝多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道淤塞。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复习重点指导一、名词解释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归纳方法/演绎方法:小科学、大科学:学术道德/学术失范:技术异化:科学精神:技术创新:科技(工程)伦理:科学共同体:后工业社会: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日心说(哥白尼)人工自然知识经济(社会)二、简答: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原则和基本方法多维视角的科学观技术的本质属性技术的发展动力社会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技术改造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构成论述:1.从价值的观点,论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2. 请简要论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关系。
3. 请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来源、基本观点、对国家科技发作战略的影响等作简要论述。
4.科研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请进行简要论述。
讨论题:(选一)1.试从工程师是否要对技术的应用后果负责,对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等方面,谈谈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应如何。
2. 试从科学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科学抽象过程)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等三方面,论述自然辩证法学习对工科研究生的重要意义?3.结合你所学专业的科学、技术(或工程)的发展史,论述你所在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是怎样的?(注:理科研究生主要写科学发展模式,工科研究生主要写技术发展模式)4.2009年5月,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调查事件后,不久又有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生向该报举报,他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资料时发现一篇比“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还要牛的论文抄袭事件,两篇论文除了“致谢”不一样外,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都一字不差。
请你从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对此现象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5.结合你所学的专业,谈谈什么是工程?有哪些显著特点?与技术有何区别?举例说明。
6. 请参照世界工程组织联盟(WFEO)关于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参见教材217-218页)的叙述,谈谈你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承担哪些方面的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3.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技术创新的理解及我国怎么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删)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人定胜天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半方法的科学,体现了人、科学技术、自然之间的关系。
意义首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表现为(1)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从而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
(2)有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3)有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自觉性,有助于加深科技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密切结合自己的科学技术工作实际更自觉地贯彻推行这些方针政策。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二、重要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2、人化自然P933、人工自然P954、可持续发展P115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科学P126-1272、技术P1283、科学共同体P1324、无形学院P1355、范式P1486、技术创新P166二、重要问题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P2202、科学问题P2273、科学事实P2404、实验方法P2465、科学抽象P2516、直觉思维P2597、创造性思维P2608、科学假说P263二、重要问题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1
⾃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1绪论⼀、名词解释1.⾃然辩证法 P1⾃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个重要分⽀学科,是关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然、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然辩证法》为标志。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 P4科学技术⽅法论:是⼈们对⾃⼰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的认识和实践⽅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类认识⾃然改造⾃然的⼀般⽅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平上的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建⽴起科学技术⽅法论的科学体系。
3.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 P2-3⾃然观:⾃然观是⼈们对⾃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种崭新的科学的⾃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然观的糟粕,建⽴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重要问题1.⾃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答:⾃然辩证法就是从⼈和⾃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度来考察作为客观的⾃然界,作为主体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具体讲:⾸先是⾃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般规律,亦称为⾃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般⽅法,亦称为⾃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答: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法论。
性质:⾃然辩证法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处于⼀个相对独⽴的中间位置,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全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内容整理2018国贸系第一章绪论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3)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技研究方法论。
学科性质:实践哲学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结构.(1)导言①论文:《导言》②札记:科学历史摘要③内容: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①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②札记:自然科学与哲学③内容: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①论文:《辩证法》②札记:辩证法③内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①论文:《运动的基本形式》②札记:物质的运动形式---科学分类③内容: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①论文:《运动的量度---功》、《潮汐与摩擦》、《热》、《电》②札记: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③内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普遍联系的系统自然观:(1)系统自然观:贝塔朗菲(系统论中的相关性原则,把握联系成为一般系统论的最关键的思想之一,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局化的,既是随机的又是系统的)(2)自组织自然观:自组织是在与自然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一种过程和体系。
2、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看看):(1)、产生原因:生态危机。
(2)、科学根据:生态学的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律。
(3)、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自然界的构成:(1)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a、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界b、人类观测所及(可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自然界),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2)人工自然:a、人工控制的自然 b、人工培育的自然 c、人造自然物4、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a、根据物质形态在某些基本特性方面的差异性和共性,可以把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为实物和场这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
b、根据能否自我新陈代谢、能否遗传变异,可以把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c、根据物质形态的聚集状态,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划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和超密态等五种聚集状态。
5、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系统性:物质系统的含义:贝塔朗菲(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出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
理解: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关系。
6、自然物质系统的类型:a、从系统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分类,分为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命系统b、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c、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类:分为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系统d、从人系统的认识程度,分为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e、从人与物质系统的关系,分为人工系统、天然系统、复合系统7、物质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1、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8、物质层次结构的因果链:1、纵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上向、下向。
自然辩证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要点(2016)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 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提高哲学素养,培养辩证思维。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辩证关系并学会辩证思维方法。
2.拓宽知识视野,树立科学精神。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的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了解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科技意识,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从而有助于提高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3.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1)、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改变单向度的知识结构。
(2) 、学习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态度、文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者。
(3) 、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做自觉的唯物主义者(科技工作者一般都是自发的唯物主义者)。
(4) 、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决策的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感。
(5)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思考和研究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2、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是什么?中西自然观的差异是什么? P18 ,P26 答: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总特征:孤立、静止、僵化、凝固、不变、片面、外在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古代朴素自然观总特征:从本体论追问万物的始基。
坚持了本体论,物质性,整体性;直观、思辩、猜测古希腊古代中国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的性质可言说性强不可言说性强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为实用基础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案例:社会中自由与王权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差别——天文与人文的关系结果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故事体现了自由城邦的社会性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反映在天象的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自然的始基比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
自然辩证法重点(手打版)
自然辩证法:
1.重点、系统方法、创新
2.扩散理论等名词
3.科学技术中心转移、“英法德日美”为什么转移、转移中什么起重要因素
4.什么叫社会建制
5.科学共同体、有形学不定无形、科学家气质、露顿
6.UCDOS、PLACE、默顿齐曼(代表什么)
7.科研伦理道德
8.科学技术思想(新加,了解)
9.国家创新型建设、什么是创新型国家(5个标准)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内容)
11.科学技术方法论、系统思维、创新方法
中特:
1.导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内涵、五个社会主义国家。
2.政治、经济、政策,为什么我们是中国特色
3.初级阶段的认识,为什么
4.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特点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为什么提出,怎么走)
6.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市场——改革开放(收入分配,西部大开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大国空巢,计划生育)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八大报告又提出。
?
(变化)(十七大→十八大变化24个字,结合实际)
9.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什么叫)对提升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影响
10.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大学生就业
1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
12.全球九大危机
1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执政党反腐倡廉,走怎样的道路)
14.当代中国与世界(了解)
15.主要政治经济建设。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提纲
2016/12/31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1. 科学的社会建制 2.科学技术与社会承认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 1.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 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2016/12/31
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1.科学主义 2.科学背后的人文主义基础
2016/12/31
2016/12/31
2016/12/31
一、 历代自然观 1.古希腊的自然观 2.神创论自然观的特点 3.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及其特点 4.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形成 二、 现代自然观 1.系统论自然观的特点 2演化发展的自组织自然观 3. 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 三、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2. 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 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一、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方法 1. 科学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 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发展 3.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框架 二、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 科学问题 2. 科研选题 3. 科学事实和观察实验
2016/12/31
2016/12/31
二、技术方法 1.技术预测的定义及其产生与发展 2. 技术预测的基本原则 3.技术评估的定义 4.技术评估的特点 5. 技术原理的定义及其要素 6.技术原理构思的模式 7.技术设计的定义 8. 现代技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2016/12/31
三、技术创新 1. 创新与创新主体 2.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3.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 然性选择
2016/12/31
三、 科学思维 1. 科学抽象 2 . 归纳和演绎 3. 数学方法 4. 非逻辑方法 四、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016自然辩证法 重点
2016年自然辩证法考试整理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体系及产生的必然性。
(P23-24)(李勇、茆诗珍)答:研究对象: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生态),科技观(科技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学科体系:导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必然性:(1)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此时的科学由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各个学科同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由既成的事物向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变。
(2)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由分析向综合转变。
2、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法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革命性变革(茆诗珍)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
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人类思维从古代朴素辨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辨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3、系统的概念含义(李勇、茆诗珍)答: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含义:a.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应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成为系统;b. “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c.“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015-16年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2015-16学年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心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1)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3)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有助于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6)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有助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3.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要与自然界和谐一致;改革造成人和自然界相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通过实现自然主义(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道主义(即主张人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共产主义。
4.科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是什么?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同济大学自然辩证法导论考点(2016版)
导言部分1、自然辩证法的中心线索、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是什么?中心线索: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它作为马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的二级学科,是满科斯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二级学科,是哲学的普遍理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帮助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人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特征、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由科学技术运用产生的社会后果是不能单靠科学技术本身来解决的,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以外的问题,如科研伦理、科学家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科技政策等问题)、以及给予方法思维的指导。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就在于,既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贯彻到科学技术领域,指导它健康发展;又能把科技成就从哲学上概括出来,提升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考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帮会组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鱼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指导我们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哲学素养,还可以像哲学输送营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贡献。
自然辨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什么?为什么说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答:(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考试考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1、反馈与控制方法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3、人类中心主义4、归纳和演绎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6、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7、反科学思潮8、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基本思想9、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0、科学实验的特性11、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意义12、自组织13、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4、绿色设计方法15、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16、生态系统规律17、人与自然的和谐18、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特征1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目标,总体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20、科学技术价值论21、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1、反馈与控制方法调控即调节和控制,具体到生态系统,就是指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和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作用。
①生物系统的内在调节是指生物系统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以适应环境改变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改变了环境,使之与生物变化相协调;②环境系统的外在控制是指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制约作用。
反馈是指把系统的输出结果运送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进行校正以达到目标要求的过程,简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报。
反馈调控的层次性: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调节,异种生物之间的数量调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调节,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反馈调控的目的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反馈调控的复杂性: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乃至食物网在生态系统各层次间循环和流动,系统要素间的反馈调控作用也通过这一网链传递造就了作用和因果的复杂性;对人类自身行为反馈调控的启示:反馈调控规律对人类有几大的理论和时间意义,尤其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馈调控富有启迪。
反馈调控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
2、社会需要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社会需求不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社会需求刺激技术发明活动的信念不断被用来说明许多技术活动。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一页纸)
⾃然辩证法考试复习资料(⼀页纸)⾃然辩证法⼀、⽣态⾃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简答)1、⽣态⾃然观的主要特点。
(1)⽣态⾃然界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适应性和⾃组织性等特征,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平衡的统⼀。
(2)⽣态⾃然界是天然⾃然界和⼈⼯⾃然界的统⼀,是⼈类⽂明发展的⽬标。
(3)通过从⾃然界的⼈⼯化转向其⽣态化,从⾮⽣态型⼈⼯⾃然界转向⽣态型⼈⼯⾃然界,实现⼈和⾃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态⽂明。
2、⽣态⾃然观的基本特征。
(1)全球性。
它是⽣态视⾓,代表地球⼈类(包括后代⼈)的利益,研究全球⽣态或环境问题形成的⾃然观。
(2)批判性。
它从⽣态视⾓反思和批判⼈类的理念和⾏为及其后果。
(3)和谐性。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然及社会之间的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类社会和其他⽣命体的和谐统⼀。
⼆、对科学、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简答)1、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史在⼈类探索⾃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芝⼠是⼈在与⾃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解释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种⽂化现象,是⼈类⽂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对⾃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般⽣产⼒,必须和直接的⽣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
2、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类为满⾜⾃⾝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段和⽅式⽅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类在利⽤⾃然、改造⾃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法和⼿段;⼴义的技术是指⼈类改造⾃然、改造社会和改造⼈类⾃⾝的⽅法和⼿段。
⼆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技巧、技术⼯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2015-2016学年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整理
2015-2016学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选择、判断、简答等为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P7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P8(1)整体性和直观性;(2)思辨性和臆测性;(3)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特征。
P15-16主要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机械运动,宇宙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
(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
(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
(6)人与自然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基本特征:(1)机械性。
(2)不彻底性。
(3)形而上学性。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P20(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先于人而存在,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主张从既有的事实出发,运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界。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P20(1)实践性。
(2)历史性。
(3)辩证性。
(4)批判性。
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P23(1)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5)成为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6.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P26(1)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相互统一的物质系统。
(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3)自然界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
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学技术基础⑴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⑵赖尔的地壳“渐变论”⑶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
⑷维勒合成有机物尿素⑸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细胞学说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创立2.自然系统的辩证关系⑴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①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a.防止导致还原论;b.深刻理解自然系统对组成它的各个要素具有决定性和支配作用的内在机制;c.要素对系统有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影响或决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
②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a.系统与要素的规定具有相对性;b.系统与要素具有全息相关性;c.系统与要素密不可分。
③系统与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a.系统与要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地位的转化;b.系统与组成它的要素矛盾双方,通过系统的“递阶分解”而转化为要素,通过要素的“递进相干”而转化为自然系统。
⑵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①结构决定功能。
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②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在环境诸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
⑶系统与环境的辩证关系①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土壤,环境对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一定的诱导甚至支配作用,系统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环境显现出来的;②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系统有其内在的结构和独立性,它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③系统与系统的作用。
系统与环境的作用往往表现为系统与系统的作用,系统与系统有并存关系、互依关系、竞争关系等。
3.自然界演化的自组织机制⑴自组织: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⑵开放性或非平衡约束按照耗散结构论的相关原理,适宜的开放程度是造成外部环境对系统施加非平衡约束的必要条件。
⑶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总结
版权归机电研10班所有,违者必究第1篇导言与自然观1、自然观的4个演化过程:神话形态的自然观1)、古代自然观原始形态巫术形态的自然观理性形态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名,阴阳古希腊特点: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局限:质朴性:把自然界统一为具体事物;思辨性:圆圈式的简单循环;猜测性:有启发性,但幼稚、神秘色彩。
所以,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与当时的科学水平相适应)2)、中世纪的自然观(神学和宗教意义)特点:欧洲,基督教统治,神学意识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不仅人们的自然观意识是神学迷信的,甚至自然科学也成为神学的俾女。
中世纪,一切研究都带上了强烈的宗教色彩。
如有怀疑,便会被告密,带上异端的罪名,就可能被宗教异端裁判所判处极刑。
3)、近代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特点: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都起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一些问题的不能解释,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随着科学进步,形而上学自然观陈腐了,将要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4)、现代自然观(辩证法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特点: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运动之间、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着的;人类起源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发展观的划时代变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11-12)–自然观:立足于时代科学成果之上,批判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对于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
–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置根于社会实践基础上,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辨证法ppt整理20160705++++++++++++++++++++++++++++++++++++++++++++++++++++++++++++++++++++0绪论机械自然观的要点:①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②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③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④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因为惯性存在,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推动。
机械自然观的意义与局限:①意义: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科学的发现水平相适应。
机械自然观成为此后相当时间中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观点。
②局限:静止、片面、孤立、绝对,最终回归神学的上帝。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中心思想:①物质和运动之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态);②运动的各种在性质上不同的形态以及研究这些形态的各种不同的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③从一种运动形式辨证地过渡到另一种运动形式以及相应地从一种科学辨证地过渡到另一种科学。
++++++++++++++++++++++++++++++++++++++++++++++++++++++++++++++++++1.2系统自然界物质的同一性:①统一于物质;②元素和结构上的统一;③起源和发生,过程的统一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环境、边界整体:自然系统的有机整体。
部分:自然系统的组成元素。
突现:由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行为、功能、结构。
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①系统整体由部分构成,不能脱离部分独立存在。
整体保留了要素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
如分子的质量是构成分子的原子的质量之和,自然科学中各种守恒定律表明在自然界物质系统中,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对于这些属性的可以量度的方面表现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②系统的要素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不同于自然状态下的性质,组成部分的原有的一些性质被屏蔽,另一方面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要素原来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由部分构成整体时,有新质的出现,旧质的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这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或非加和性原理。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规律: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2.2自然界的系统演化-自组织演化混沌:指混乱而没有秩序的状态,在哲学中,混沌指虚空,或者没有结构的均匀状态可逆过程:系统从初态出发经历某一过程变到末态,若可以找到一个能使系统和外界都复原的过程,则原过程是可逆的。
(系统回到初态,对外界也不产生任何影响)eg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不可逆过程:该过程不能反转,系统和环境不能同时复原。
Eg热、生物进化序:时空结构的规则性信息:系统的组织程度、有序程度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自组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而非按外界的干预或指令。
eg贝纳德对流自组织演化的机制和条件:①开放是系统进化的先决条件②非平衡是有序之源③非线性机制是实现自组织的内在根据④随机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线性:线性系统各作用因素相互独立,如果作用于同一对象,遵循叠加原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线性系统有均匀性和确定性。
非线性:相互作用具有相干性,使得叠加失效,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非线性呈现不规则性和非均匀性。
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产生的相干效应、分叉效应和临界效应是系统存在和进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机制。
涨落:对系统状态平均值的偏离。
++++++++++++++++++++++++++++++++++++++++++++++++++++++++++++++++2.5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
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③环境污染。
污染对象(气水土)、污染机制(物化生)生态问题的根源:①人口根源。
②经济、技术根源。
③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论的主要观点:①人是自然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担负道德责任②大自然不仅有工具价值,还有内在价值③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①确立了生态概念;②自然界是一个生态系统;③人与自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④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的自组织系统。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①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人是系统中的一员;③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④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态文明的内容:①文化价值理念上,对自然价值的全面认识;②生产方式上,运用生态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③生活方式,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④决策和政策上,生态观念渗透在决策的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科学观4技术观5工程观亚里斯多德的知识分类:①实践知识:主要包括伦理和政治,和人的社会活动相关②制造知识:技术应用的知识③理论知识:自然哲学、数学和神学科学的本质特征:①经验特征: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②理性特征:真理的普遍性超越于感官。
④实践特征:具备外化和对象化力量的主体通过实验介入科学科学本质的多维透视:①体系化的知识②认识世界的活动③科学方法④科学的社会建制⑤科学是生产力⑥累积的知识传统⑦科学改变世界观⑧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理论的特点:逻辑一致性;②经验检验性;③解释性;④预见性;⑤可错性技术的定义:①作为客体的技术——人工物。
包括:衣服、器具、建筑物、工具、机器、自动机等。
②作为知识的技术。
③作为活动的技术。
包含以下实践行为:制作、发明、设计、制造、劳动、操作、维修。
④作为意志的技术。
技术和不同种类的决心、动力、目的、渴望、意图和抉择相联系。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历史):①前科学时期技术的发展并非来自科学的指导。
技术来源于实践中观察性发现和经验积累。
技术发展走在科学的前面②技术与科学的结合第一阶段:技术与科学的相互融合。
技术发展更多来自于生产实践的推动,有效的技术改革主要来自于工匠和发明家,他们多数人没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
技术反过来为科学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以科学为基础的高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一体化——大科学的概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①社会需要导向型②科学理论导向型③现象发现导向型④日常改进型技术的演化过程:(1)技术演化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
技术目的既要考虑社会需要,也要考虑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性。
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包括为达到技术功能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
(2)技术发展的一般特征①技术发展并不总是累积的,存在过程的渐进与飞跃相互交织的发展特点。
②技术的选择受到了来自社会、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③技术发展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体现出技术与科学的协同进化。
多样性、延续性、跃迁性技术与科学协同进化。
技术促进科学:①技术发明为科学提供可观察材料和实验手段,从而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②出于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引发了相关的科学研究,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如各种遗传疾病的治疗困难推动了基因科学的发展。
狭义工程: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得以实现的活动,如水利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等(具体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本课)广义工程:人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包括狭义工程,还包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如“五个一”工程、安居工程、希望工程、引智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等。
工程的定义:工程是为了满足人类特定目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建造某一特定人工物的活动。
工程的最终成果:工程实体工程的特性:①工程活动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②工程具有特定的实现目标③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④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⑤工程需要最优化⑥工程包含不确定性和风险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1.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1)技术支撑工程的实施,工程依赖技术的发展。
2)科学技术和工程都是生产力,都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3)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都负荷价值2.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区别+++++++++++++++++++++++++++++++++++++++++++++++++++++++++++++++6科学方法论思维:是对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
逻辑:研究抽象思维的形式结构方面的规律。
狭义逻辑:只研究必然性推理,也叫演绎逻辑。
广义逻辑:不仅研究必然性推理,也研究或然性推理,其中主要是归纳推理。
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方法归纳方法:是从个别事物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方法。
它是在考察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基础上,抽取其共性并推广到该类的全体,从而形成关于该类对象的一般性认识。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演绎推理方法是一种必然推理,只要前提为真,结论就必然为真。
演绎的局限性:①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受前提制约,前提的可靠性在演绎逻辑的范围无法解决;②演绎方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小的方法,结论包含的前提中,结论所提供的知识不会超出前提的范围。
科学假说: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对某一科学问题所作的假定性解释。
科学假说的特征:①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它是以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
②假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它是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猜想,有待于验证。
科学假说的作用:①假说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②假说之间的争论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术繁荣。
假说的检验:①直接检验:对于某些预言性的假说,多数以单称陈述形式出现,所以可直接验证假说的真假。
②间接检验:多数的假说是全称陈述,很难直接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必须从全称陈述中通过演绎逻辑推出结论或预见,再用观察结果与其比较。
科学理论的评价:1)理论的经验标准,一个理论是否被接受,可接受程度多高,依据于是否获得经验事实的支持,以及获得的数量和质量。
2)理论的功能标准:解释和预见功能。
不仅能解释已知的自然现象,还能预见尚未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解释力和预见力较大的理论被认为是较好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