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
萧红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萧红的写作特点及风格萧红(1907年-1942年),中国现代作家,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作品风格鲜明,表达了她独特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
下面将从萧红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写作特点1.独创的情感表达:萧红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深刻的情感体验。
她善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直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品中所传递的强烈情感。
例如,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中,她以亲身经历为素材,真实地展现了对爱情的无尽思念和对生活的失望。
2.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萧红的作品中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她敏锐地观察到社会风气的腐败与不公,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束缚有着强烈的反感。
她勇敢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对人性的压抑,呼吁个人追求自由和解放。
例如,在《呼兰河传》中,她通过对女主人公呼兰的刻画,揭示了封建家庭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
3.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萧红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极为突出,对女性的命运和处境关注尤为深刻。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亲身经历了女性的痛苦和束缚,深刻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她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思考。
例如,在《呼兰河传》中,她刻画了女主人公从纯真少女到破碎家庭的女人,通过她的遭遇展现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摧残。
二、写作风格1.冲破传统,大胆创新:萧红在创作中敢于突破旧有的文学传统,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
她以散文形式创作长篇小说,让作品更加灵活自由,使得情感更为细腻。
此外,她善于使用大量的口语和俚语,增强了作品的口语化和亲近感,使读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
2.现实主义叙述方式:萧红的作品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激烈的冲突为特点,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呈现人物形象和情节。
她注重细节的刻画,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具体、贴近读者的生活经验。
同时,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于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和矛盾,以及社会环境的对比,使作品更加丰满饱满。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作者:董荣来源:《文学教育》 2014年第9期董荣内容摘要: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艺术特点萧红,身逢乱世,几经波折,走完了她短暂的31年的人生历程,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的确当得起“30年代文学洛神”这个美誉。
《呼兰河传》是广为称赞的作品,也最能反映萧红的小说艺术特点。
一.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不经世俗影响的眼光来观察与透视生活,发掘出成人因为受到道德伦理的限制而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
创作主体主要以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指导思想来选择材料与组织写作,以另一种叙事方式来审视和表现世界。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以一个四五岁的孩童的视角来展开叙事的,写了呼兰这个小城的风土人情,包括东二街上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这样特殊的景象,放河灯、跳大神、野台子戏等民间习俗以及诸如卖豆芽菜的王寡妇、漏粉工、拉磨工、小团圆媳妇等一系列卑微的小人物。
因为叙述者的年龄特征,所以文中有许多儿童式的充满天真和稚气的描写,如: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①同时,小说的视角又是不完全的儿童视角,因为它时常带有成人的影子,有一个隐含的成人叙述者。
火线外萧红阅读理解
火线外萧红阅读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火线外萧红》是一部由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散文集,围绕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展开,描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萧红的文学风格、作品主题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感悟和反思。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着《火线外萧红》展开一次深入的阅读理解和解析。
从文学风格上来看,《火线外萧红》的散文风格独特而具有震撼力。
萧红以细腻的笔触和犀利的语言,将战乱年代的苦难和人性的悲悯刻画得深入人心。
她的文字富有力量、质朴而又充满张力,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们的心灵挣扎。
在《火线外萧红》中,她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关照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纷乱时代下人们命运的真实写照,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在作品主题上,《火线外萧红》主要聚焦于都市与农村、家庭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对立和人性的挣扎。
通过对农村家庭和城市生活的描写,萧红展现了中国当时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状态,以及两者之间的鸿沟。
她以对传统的理解和对现代生活的感知,对家庭和人性的关怀和拷问,点出了中国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揭示和探讨,萧红试图唤醒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警醒和对于人性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在对当时社会的感悟和反思上,《火线外萧红》充分展现了萧红对战争年代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萧红正是从这种挑战与压力中寻找灵感,创作了《火线外萧红》这部作品。
作品中对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关怀,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抨击,也是对人性的无尽热爱和拷问。
她试图通过作品告诉人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人类的尊严和人性的价值都是不容侵犯的,希望人们从她的文字中汲取力量和勇气,面对困境和挑战。
《火线外萧红》是一部具有独特文学价值和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谈萧红散文的特色
透 明赤裸课的心灵。萧红 的散文,大部分都 具有 自述传的 +
性顷 ,她坦诚地向人 驻 ; 自己的生}处境 茬受。读 { 着 舌 她的散文 ,能使我1 r 到她的经历 ,她的体验 ,她的性 『 懈 丁
一
俄 国 房 “ d 动弓 台:软枕 、 单,就 连 布也 从桌子 床
I = 扯下去 。……/ J 通 —空 , 床上—张肿涨的草褥赤现 在那里 , 破木桌—些黑点和白圈显露 出来 ,大荣 眭 象 好 I
跟着变 _颜色 。晚饭 以前 ,我们就在草褥上吻着抱着过 r 的。 ”在 《 搬家 》中 , 萧红开门见山地写道 :‘ 家! 搬 什么叫 搬家 ! ¨—个窠就是罢! 移r ”借来的铁床 “ 光身子= 刍 j 舨 中央 ,又向房东借了—张桌子和—把椅子。……铁床露着 骨 ,玻 离宙滞 祷酷 出冰来。… 一 把 生 钐护 板 j 能 暖 了, 中连 —颗火星也灭掉。 炉 肚子痛 , 要上床 i 尚 ,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Nhomakorabea第 6期
哈 尔滨 学院学 报
J OURNAL OF HARBI UN I N VERSI TY
、o . No. ,1 23 6
J 2002 un
20 0 2年 6月
【 章 编 号】0 4 ~5 5 (0 20 _ l0_12 文 1 0 - 8 62 0 ) 1 1r 0 D .
难能 ,更甚者 ,她还把与爱人的亲呢 、对父亲的不满这些 私事 与家事, 也 拦 卖着, 这就更足见其蝈 卣的性掐 了。
总之,由于萧红散文所描述的大都是作家亲身所历 ,因此
格 。因此有的洋沦家说 ,萧红耶 自传性质的散文,可以
论萧红小说语言的诗化表达
论萧红小说语言的诗化表达作者:刘娴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2期摘要:二十世纪30年代东北女作家萧红,凭其独特的创作个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她的小说以诗意的书写著称文坛,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化、诗化特征的小说样式。
文章主要从萧红小说中语言的稚拙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三大显著特点上进行考察和探讨。
关键词:萧红;诗化语言;特征萧红是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女作家中杰出的一位,鲁迅称之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胡风认为她是“凭个人感受和天才在创作”。
萧红一生坎坷,三十一岁逝世。
在其短暂的岁月中,她以独立特行、卓尔不群的创作追求,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生命之在进行了深入解读与探寻。
其语言的诗化表达主要体现在稚拙美、绘画美和音乐美三大显著特点上。
一、稚拙美萧红语言的稚拙美主要是通过儿童感知角度和儿童语言来表现。
采纳儿童感知角度使其作品平添了许多天真、率直、自由、活泼成分。
使用儿童口吻叙述也巧妙地扫除了生硬的逻辑、结构障碍,创造出稚拙、清新的语言风格。
如《后花园》中写到“六月里,后花园更热闹起来了,蝴蝶飞,蜻蜓飞,蝗螂跳,蚂蚌跳。
”潇红以清纯、天真的童心作为视角,使字里行间充满童趣。
这是儿童思维世界的画面。
语言干净利落、鲜活平易,蕴含着令读者为之倾倒的风味和情致。
萧红小说语言不仅富有童趣,而且极具儿童想象。
如“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呼兰河传》)这里儿童天真的想象,拓宽了世界的维度,使文本充满生命活力。
萧红语言的稚拙美还表现在口语的运用上。
如“跑线的”、“答话”、“阳气”、“觉景”、“几多人”、“太好去”等东北口语方言在作品中大量出现,有力增强了文本生活气息。
其次表现在语句结构上。
“……就是了”、“……再就是……再就是……再就是……”等结构的句子很多。
如《呼兰河传》中“种田的人白天忙着收割,夜里多做几个割高粱的梦就是了”。
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最新整理)
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因为《三月小城》,我相识了萧红。
因为她那凄凉的爱情故事,我有了看看她作品的心思。
因为既婉约清新而质朴刚健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与悲惨命运截然不同的萧红文字世界。
从细腻豪放的《生死场》到率真坦诚的《商市街》,再从诙谐讽刺的《马伯乐》到平淡深挚的《呼兰河传》。
不能不说,萧红是一位能驾驭各种风格的女才子。
各式各样的风格中都有着一股子呼兰河畔的味道,下面就来慢慢品品这种独特的韵味。
大多数人的眼中,萧红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写得东西大多是些细细碎碎的美文。
但其实她也有刚劲豪放的时候,胡风曾在《生死场》的后记中就写过“你要死灭吗”是全书的高潮,这是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带光。
可见,既刚健又婉约的文段在萧红的文字中还是有的。
再看其中一个群众宣誓的画面“浓重不可分解的悲酸,使树叶垂头。
赵三在红蜡烛前用力敲了桌子两下,人们一起哭向苍天了!人们一起向苍天哭泣。
大群的人起着号啕!”这简直是一幅线条粗犷奔放、劲健有力的木炭画,又不禁使人联想起珂勒惠支的版画,可以说是一种“力”的艺术,其中充溢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感情力量,在奔放,在冲击,在跳跃!不仅仅人被描写地不可抑制,连场面的景物都激荡了这种力量,“畅明流动的天光,房周垂曲的大树群,即将被当作祭礼牺牲的老山羊,四脚倒挂,哀鸣不止,红布方桌,火焰颤动,烟雾缭绕中。
”作者成功地运用粗犷的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动态的景色。
以情观景,绘景见情,情景交融于浑然一体中显示出“钢戟一挥”的气势和力量。
小小女子,竟用简短地文字给了我如此大的震撼,尤其是生与死的震撼,她的文字中没有那么多刻意的技巧,反到多了些真实和质朴。
她真正地用心写作,写实在的人,写出许多像她的祖父那样善良却不幸和悲哀的人。
不是隔岸观火般虚构,而将满怀的情感注入,化作独特的情调,如写月英这个美丽女人的悲哀一生,充满了同情的笔调,尤其将月英男人的丑恶行径与月英的孤立无助做对比,更看出萧红是加入了自己浓浓的个人情感,第一次的为情所伤,带给她的悲伤情绪显然也被带入了作品。
萧红的写作风格
1、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2、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
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
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试论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论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作者:董敏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摘要:萧红是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她小说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惊羡。
本文试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谈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萧红小说的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类生命生存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使她的作品获得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萧红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混沌人生萧红(1911—1942)是一位卓越的现代女作家,也是东北作家群代表之一,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①,她以诗的笔致、散文的技巧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抒情化的高峰。
尽管她的创作生涯不足十年,文学上的成就却十分引人注目。
她文思鲜活,笔气疏爽,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散文集《商市街》等近百万字为中国抗战文学、妇女解放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她的作品为什么能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究其原因就是作者追求自由创作的特质,形成了其作品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及其作品的深层底蕴给人的思考。
一、表现手法的现代意识人生苦难的磨砺培育了萧红倔强、坚韧的反叛性,萧红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也充分地表现了她的反叛个性。
她曾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②可见萧红对亦步亦趋的跟从传统或权威的作法是很不以为然的,她不墨守成规而努力创新,其核心就是追求自由创作的特质,正因为如此,她的表现手法有其独特之处:(一)叙述角度的多元化萧红的叙述角度是多样的,像《生死场》、《马伯乐》、《红的果园》等作品运用了全知全能的外在叙述视角,但为了便于感情的介入,她的《呼兰河传》、《后花园》《小城三月》等等多用第一人称的内视角,但这种叙述角度是多元的,有时,话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即叙述者等于人物的视角,以“我”的视野和感觉为中心的,便于主体心理情绪的宣泄,也便于作者对材料选择的自由,根据情感的需要进行剪裁取舍。
浅析萧红散文的创作风格
浅析萧红散文的创作风格浅析萧红散文的创作风格深圳翻译公司【摘要】二十世纪,萧红以其中篇小说《生死场》蜚声中外文坛。
她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还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先后集结出版了《商市街》《桥》《萧红散文》等散文集。
她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丝毫不逊于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
本文就萧红散文的创作风格,略作分析。
【关键词】萧红;散文;创作风格认识萧红或许是从《生死场》《呼兰河传》开始,若想熟识萧红,或许该从她的散文开始。
她的小说常常带有散文的风格,她的散文里又时时体现出小说的叙述方式,这也使得她的散文更具特色和魅力。
在萧红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见当时的社会现实,围绕着她的人生经历、所见所闻,取材虽不广泛,但她善于写小事,能把小事说得娓娓动听,耐人寻味。
文章的着力点更多集中在描写记叙生活或事件中的情景和过程。
作为鲁迅先生的得意门生,在先生逝世后,她写作了其散文代表作《回忆鲁迅先生》,不同于其他缅怀先生的文章,她没有写先生一生中的重要事件,甚至没有颂扬先生的大义和功绩,而从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写起,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反而让先生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就连以学生反对侵略、日寇轰炸重庆为题材的《一条铁路的完成》和《放火者》等作品,都只是把事件的过程和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没有振臂一呼,没有慷慨陈词。
她在取材和用材上的独具匠心,使得她的散文更有特色。
纵观萧红的百余篇散文,内容虽不相同,但大多数都表达出她的一种思想感情,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从《弃儿》中的英气十足到《后花园》中充斥的忧伤,从艺术造诣上看虽差距甚大,但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却一直都没有变。
这也使得她的散文创作风格既独特又统一。
萧红一生颠沛流离,命途多舛,但她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并始终对美好生活保有渴望并不懈追求。
她对生活的热情是从苦难的现实中萌发出来的,而不是逃避现实自顾自怜的主观臆想。
她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积极意义也在于此。
《商市街》是萧红最为成功的散文集,全书四十一篇作品真实再现了萧军和萧红近两年的落魄生活。
谈谈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
她 以 强 烈 的寓 意 暗 示 东北三 省的疆土 正
1
19 3
: “
6
年
4 月 2
日 萧 红在 从 日 本东京 给萧 军 的信
,
,
我对 于 绘 画 总是很 有 趣 味 我 想将 来我 一 定 要 在 那
, ,
.
我有 一个 到 法 国 去研 究 画 的 欲 望 听 人 说 一 个 月 只要 一 百元
.
在这 个地
,
方 也 是 五 十元 的 况 且 在法 国 可 以 随 时找点 工作
,
.
”
(《 书简
7 年她 从 日本 回 到 三 十 》) 1 9 3
上 海之 后 有一 次还 曾把萧 军 光着 背 脊戴 着一 顶 小压发 帽的背 影用 炭条速写下 来 这 幅作 为 戏 作的速 写 一 直被 萧军 珍 爱 和 保 存
、 .
,
,
溶 密 不 可分 形象 地 表 现 了 作者对 故 乡 对 祖 国 的爱 恋 情感
、 。
在 萧 红 的散文 中 即或 是 以
,
,
人 物 为主 体 也 具 有 诗情 画 意 诗 画 交 融 这 一 特 点 如 《 林小二 》 这篇 散文 在赞 美林 小 二 由 一 个 流 浪儿变 成 一 个 小 名 人 的 同时 作 者 也 忙 里 偷 闲 地 穿插 一 段 他 象 大 人 似的在 看风 景 的 描 写 这 里 有 山 有 水 有 树有 屋 那 绿 色的 菜 田 雾 的 早晨 心 旷神怡
散 文是 面 对 自身 的文 体 比其 它文 体更 重视真 诚而 摒弃 虚假 萧 红其 人 纯 净 朴 实 倔 强 善 良 对 人 交 出真 心 对 己 严格 审评 在读 者面 前 通体透 明 毫 不掩 饰 这就 决 定了她 的 散 文坦 荡真 诚 的特 色
萧红小说的诗化倾向
浅论萧红小说的诗化倾向摘要:20世纪30年代东北女作家萧红,凭其独特的创作个性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她的小说以诗意的书写著称文坛,自觉的追求小说的诗化意识,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化、诗化特征的小说样式。
其小说多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她用“陌生的”、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编织着小说的诗化意境。
论文主要从萧红小说中呈现的超常规的结构、独具个性的诗化语言、诗化意境的营造等构成诗化倾向的几方面进行考察和探讨。
关键词:萧红小说;诗化倾向;结构;语言;意境;萧红是个有着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其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她在小说创作实践中打破了小说与散文、诗歌之间的界限,汲取了散文和诗的因素,在不同的文体之间寻求相互融通,使其小说呈现出了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的倾向,形成一种特有的“萧红体”小说范式。
她曾说:“一个有出息的作家,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①鉴于这样的写作立场,她努力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了固有的小说观念,为小说的写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多元格局。
她的小说多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她用“陌生的”、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编织着小说的诗化意境。
1.超常规的文体结构在中国传统小说中,主要是依靠情节来再现生活的,然而萧红的创作往往是淡化故事情节,她小说创作中往往没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跳跃性的生活片断和生活场景为主,并通过对这些片断和场面的细腻描写,侧面揭示蕴含的社会意义及人物的命运。
萧红惯于用自由的叙事笔法来展现生活的片断,在小说《生死场》中设置了十七个小标题,它们主要不是根据情节进展来设置的,而是根据一个个不同的场景来命名的:“麦场”、“菜圃”、“老马走进屠场”、“荒山”、“羊群”、“刑罚的日子”等。
作者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幅幅农村日常生活的图景,描述的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这些生活场景都没有具体的时间交代,没有明晰的线形情节发展关联,而是被分为一个个间断的画面、瞬间。
萧红散文的特点
萧红散文的特点
萧红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口语化描写:萧红的小说以大量口语化的语言为特色,这种语言形式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独特的叙事方式:萧红的小说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散文化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不拘泥于传统小说的结构和形式,而是采用了自由、随意的形式,使得小说更加富有自由度和创意性。
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萧红的小说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语言、行为、思想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种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说更加真实、生动。
重视社会现实:萧红的小说重视社会现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描写了中国社会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和多个阶层的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独特的文学风格:萧红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她运用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文学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
直率、朴实、无华的文风:萧红的散文一看就令人感到那么自然、直率、朴实、无华。
她的散文就像北国冰雪中的一枝奇葩,林梢间的一缕清风。
自叙传性的内容:萧红的散文多为自叙传性的散文,且其自传体记述文以《商市街》为代表。
总的来说,萧红散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叙事方式、人物形象、主题内容及时代意义、文学手法以及自叙传性的内容等方面。
论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学号密级_______________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征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人文科学实验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副教授二○一二年六月此页按格式补充论文题目、论文作者、成文时间的英译。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摘要与同时代的左翼文学相比,萧红的小说有着更持久的生命力。
这不仅在于萧红小说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关注弱者的人道主义情怀,更在于她的小说的形式。
萧红坚持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散文的手法,从而使得她的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特征。
本文将从小说结构、叙事以及抒情手法三个方面阐述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萧红小说的结构。
首先概括介绍了小说时空形式与作品结构的关系,然后分别分析了萧红小说的空间与时间形式:萧红小说以“并置”的空间场景结构全篇,从而忽略情节的连续性;萧红小说中的时间多为叙述者体验的时间,具有假定性和非指向性,因此她的作品带有某种“非小说性”。
第二部分论述萧红小说的叙事。
无论是使用全知叙事视角还是限制性叙事视角,萧红小说在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叙事,这种本质上的第一人称叙事使得萧红的小说指向了散文抒情言志的功能。
第三部分论述了萧红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萧红在小说中借鉴了散文融情于景、意境的营造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同时作为一名“回忆型”作家,萧红小说多取材于童年与记忆中的故乡,因而她的小说往往笼罩着一种感伤的氛围,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
关键词:萧红小说;散文化;时空结构;叙述视角;抒情手法此页按格式补充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目录摘要 (4)Abstract (6)引言 (7)第一章结构:时空形式的建构 (8)1.1 小说的时空形式与作品的结构 (8)1.2 空间“并置”与生命的存在状态 (9)1.3 个体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11)第二章叙事:本质上的第一人称叙事 (14)2.1 全知叙事视角下的叙述者的声音 (14)2.2 限制性叙事:儿童视角 (16)第三章萧红小说的主观抒情性 (17)3.1 融情于景 (18)3.2 怀旧:感伤氛围的营造 (20)结语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引言经典文学史教材中对萧红小说的形式进行了如下的论述:“她注重打开小说和其他非小说之间的厚障壁,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及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自由地出入于现时与回忆、现实与梦幻、成年与童年之间,善于捕捉人、景的细节,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气质,风格明丽、凄婉,又内含英武之气。
从《生死场》看萧红写作风格
从《生死场》看萧红写作风格发布时间:2021-01-12T15:39:25.897Z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2月下作者:王慧[导读] 《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
在这部作品中,萧红以散文化、抒情化、浅白式的语言,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农村里,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
萧红用近乎童稚的心灵感受和文字,写成人物松散、风格动人的散文式小说《生死场》。
上海市医药学校王慧摘要:《生死场》是萧红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
在这部作品中,萧红以散文化、抒情化、浅白式的语言,描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农村里,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
萧红用近乎童稚的心灵感受和文字,写成人物松散、风格动人的散文式小说《生死场》。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结构、言语使用以及题材等方面着重论述了《生死场》这部小说所体现的萧红式写作风格。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写作风格萧红的作品深受她个人的性格、经历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与许多同时代的女作家一样,萧红特别重视个人的体验与感受,并乐于将这些体验和感受通过作品真实地再现出来。
因此,萧红作品的写作模式显得不是那么传统和规范,形式结构也相对较为“松散”,这跟她本人所秉持的观念是一致的,她认为:“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而萧红小说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就是在这种观念下将小说散文化、诗化、绘画化,呈现出来的总体的叙事色调则是以悲凉为主。
“稚拙陌生而又清新灵动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绚丽的乡俗风景画,独特的叙述语言吹来了东北大地上浓烈酣醇的乡土气息……”,《生死场》就是萧红这种风格中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萧红以东北某一农村为背景,描写了十年跨度的东北农村生活景象的变化。
小说前九章主要描述了村民们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描写了他们跟动物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毫无意义的生死。
从小说的第十章开始,侧重描写了当地人民在日军到来之后的生存状态,以及有了民族觉醒的农民斗争。
论萧红小说“散文化”形式中的深刻意蕴
作品评析论萧红小说“散文化”形式中的深刻意蕴张凤渝一、“散文化”的小说风格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算不上一位大家,但却是最善于建立自己艺术风格的作家之一。
她惜才如珠,并以开放的胸襟把艺术才华的生命更新建立在探索精神上,勇于打破艺术的陈规,她对文坛的贡献在于凭借出色的才情越出传统小说法规的轨道,以明丽新鲜的笔触、细致的观察和感受,将小说散文化、诗化和绘画化。
而其中“散文化”是其小说风格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稚拙清新的语言风格,场景式的结构方式与漫不经心的叙述方式三个方面。
首先进入读者的感官,触发读者感觉的是萧红的文字。
她作品中一切情绪、意念等等,无疑是借诸文字而诉诸读者的审美感情。
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赋予语言表达更大的自由,也更便于负载某些情感。
“散文”不只是情韵,不只是结构,也是一种语言形式。
萧红的文字,是一些用最简单,以至于稚拙的方式组织起来,因而常常显得不规范。
比如: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三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八十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依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1]几乎是无以复加的稚拙,单调又重复使用的句型,同义反复,在语言学家眼里似乎是费话,然而让人惊异地感到,这种最朴素俗白的文字,经萧红的灵性,而具有某种感人的情调,这也许就是鲁迅所说的“越轨的笔致”。
她的文字朴素、平淡,而又新鲜明丽,处处散发出萧红特有的醇厚美。
这种语言风格,并不像其他作家那样是刻苦追求提炼的结果,而似乎完全出自她天才般的艺术直觉,出自于她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一切都是自然流出。
她的语言绝对难称“精美”,它们只有构成整个句段篇时,才显示为美;它们不具备修辞学的典范性,甚至出于文法的规矩之外。
与稚拙的“文字”组织相适应的是作品“无结构的结构”。
浅论萧红散文的艺术个性
一 对于
二肖
”
来说
水
打 橡皮 鞭子 … …
` ’
这 些曲 曲述来 的 文
,
走 过 了这 段
,
字使 人看 清 了 妈的 满 洲国
“
一一 小 日 本 子 是 什么 东 西
!
”
,
走狗
他
,
相 互 鼓励着
:
,
迈 上 了 革命 文 作 家 悉心 勾
。
同时
还 不能 忽
华 与成 就 其 一 她 用 她 那 忧郁 的彩 笔勾勒 了 乱离 社会 的风 俗 画 卷
,
:
文 中 跳动 着 那 么 强 烈 回 荡 着那 么 动 人 的 斗
她 用她 那 暗哑 的
, , ,
,
歌 喉 唱 出 了 爱 国 者 的 心 声 她情 思 继 蜷 醉
心 于对
“
温暖
”
与
,
“
爱
,
。
”
② 应该 说
,
肖红 的 散
,
此 都会 随着这 些 具象 的 描写 浸沉到 悲 凉的 意 境之 中
。
她秉 斌 了 我 国古 代 散文 和 五 将 自己
,
肖 红 散文 中的真 实 性
,
,
似 乎
, ,
四 以 来优 秀散 文写 实 的优 良传 统
, , , ,
不 需要 更 多 的艺 术 加 工 就能 涉笔 成 广 义上讲
可称为 作者 的 自叙传
“
。
它 详 尽而 形象
”
荣
例如
,
“
黑 衣裳
,
挂着
”
地记 录 了 三 十 年代 初 段生 活
萧红散文的艺术策略
第2 5卷 第 1 期
2 1 年 3月 01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un lo i ln n tt t fT cn lg (o i lS in e o r a fJ n g I siu eo eh oo y S ca ce c) i
V 12 No 1 o . 5, .
少涉宏大题材 , 以独 有 方 式 参 与 社 会 , 因其 深 刻 的 生命 体 验 和 高 超 的 艺 术 处 理 而 散 发 出独 到 的 魅 力 。 写 人散 并 其 文 偏 重 于社 会 底 层 人 物 , 些 人 物 凝 聚 着 作 者 强 烈 的 思想 情 感 , 艺 术 上 不 求 准 确 地 再 现 人 物 , 求 以 简 约 之 笔 这 在 但
S tb a sa sr n u jc iec lr h sg o tc th n h be t e fa u e fi g s O i e r to g s b e t oo .S e i o d a a c i g t eo jci e t r so ma e v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在这里 以孤独寂 寞的形象 出现 。 文中运用 一连 串的
作态度 。 这得益于பைடு நூலகம்迅先生 的教 导。 迅先生告诉萧红 : 现 鲁 “ 在能写什么就写什么 , 不必趋时 ” 。这给萧红 以很大 的鼓舞 。
在生活上,鲁迅 先生如慈祥的祖父,时时关怀着萧红 ,当萧 红处于个人感情危机时 , 鲁迅和许广平 日夜 陪伴她 ,给她减 轻 了不少的痛苦 。因此 , 萧红对鲁迅先 生的感 情是非常深厚
裸, 完全和 目 光接近 ; 市街 临在我 的脚 下,直线的, 综着 错 许 多角度的楼房 , 大柱子一般工厂的烟 囱, 街道横顺 交织着 ,
秃光的街树 。
这段文字 ,作者不说 “ 爬出窗 口” 我 ,而说 “ 从窗 口 我 升 了出去 ” ,不说 “ 衣服单薄 ” ,而说 “ 赤裸裸 ” 。用 词超出 了常规 。句法结构也有变化 ,不说 “ 楼房直线 的,错 综着许 多角度 ” 工厂 的烟 囱大柱子 一般 ” 街树 秃光着 ” 、“ 、“ 。而说
[ 中图分类号] I0 . 2 76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2 70 8 .2 0 87 2 2 1 )0 .0 20 没 回来 。 ”这是一波 。接着 ,“ 过道一响 ,我 的心就非 常跳 , 那 该 不 是 郎 华 的 脚 步 ? ”但 开 门看 时 ,却 是 茶 房 来 包 饭 。这
( 湛江师范学院 基础 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4 3 ) 2 0 7
[ 内容提要] 萧 红是中国现代文 学史 上一位优秀 的小说家 ,同时也是一位天才 的散文家 。曾给她的小说 《 生 死场 》以高度评价 的鲁迅 ,就格外看重她的散文,曾说 她在 散文创作 方面 比谁 都更有前途 。萧红 的散文 总有 一种 寂 寞气息淡淡地逸 出,她 的散文语言是 “ 明丽和新鲜 ”的,这些都是萧红散文艺术风格 的重要体现 。 [ 关键词] 萧 红;散文 ;艺术风格
我们这边看 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
这一段 , 示了萧红细致 的观 察力 。 显 她做 到 “ 于一 言一 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都不轻轻 放过”( 自清 《 朱 山野缀 拾》 。 ) 把鲁迅 的神态刻划得栩栩如生 。 鲁迅严肃 的生活态度 显示出来 了,作者通过 “ 淡淡 ”的笔调 ,表达 了对鲁迅敬佩 的感情 。 其次,萧红是主观抒情型的作家 ,但她没有直抒胸臆 , 而是把主观的思想感情寓于客观的描述之 中。 从而形成 “ 淡
排 比句 ,把感情 的潮水层层推进 ,但始终没有溢于言表。作 者让寂 寞气 息淡 淡地逸 出,萦绕 于读者 的心 头,留下永久的
回味 。
萧红 的这种“ 淡淡 ” 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 的呢 ?首先 , 这萧红 的气质有 关。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 ,是指一个人不以 活动 的动机 、 目的和 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 动 力特 征 。心 理活动 的动力是指 心理过程 的速 度和稳 定性 ( 即知觉的速度、思维 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 、 心理过程 的强度 ( 即情绪 的强弱 、意志努力的强度 )以及心 理活动 的指 向性特 点 ( 的人倾 向于外 部,从外界获得新印 有
1 纪俄 国作家屠 格涅夫说:“ 9世 我认 为,在任 何天 才的 身上 , 重要 的东西都 是我想称 为 自己的声音 的东西。 这里 , ” “自己的声音 ”是指作家特有 的创作个性 和格 调,是作家与
众不 同的地方 。 红的散 文有着长 久的生命 力,这有力地证 萧 明了萧红 的散文 是有着 “自己的声音 ”的。萧 红的散文,总 有一种寂 寞气息淡淡地逸 出。 这正是萧红散文艺术 风格 的重 要体现 。萧红 的散文 中,有许多是具有 自叙传的性质 。每当 她抒写 自己的不幸时,总流露出难 以排遣 的寂寞 。《 他的上 唇挂霜 了》是这样写 的: 夜 间,他睡 觉醒也醒不转来 ,我感到非常孤独 了!白昼
・
画面生气灌注 。 景致是优美 明丽的 ,可是 作者 的心情 却是抑 郁 的。作者用 明丽的笔调抒写抑郁 的心情 。 使感情表达得更 加 曲折 深 沉 ,哀 婉 动 人 。 以乐 景 写 哀 ,倍 增 其 哀 。 萧红散文的语言又是 “ 新鲜 ” 即鲁迅先 生所说的“ 的, 越 轨的笔致 ”她善于给“ 。 平常 的语 言赋 予一种不平常 的气 氛” , “ 在常见 的词汇 中见出变化 的用法 ” 亚里士多德《 ( 修辞学》 。 ) 例如 《 商市街 ・ 》中的一段描 写: 饿 窗子在墙壁 中央 ,天窗似 的,我从 窗 口升 了出去,赤裸
[ 收稿 日期 ] 0  ̄0 —3 2 1 5 1
的。 但在 回忆鲁迅 的文章 中, 萧红的感情也保持着节制。 回 《 忆鲁迅先生》通 过细节描写,表达 了作者对鲁迅 的景仰 、敬 爱之情 。 有一次要赴一个宴会 , 许广平用桃红色 的布条 装饰
萧 红 的 头 发 , 红 也 显 得 很 得 意 的样 子 。 迅 这 时 的 反 应 是 : 萧 鲁 鲁迅先生这一看 , 脸是严肃的 , 的眼皮往 下一放 向着 他
他 也 说 : “ 了。 够 ”
有 时许先生醒 了, 看着玻璃 窗白萨萨的了, 光也 不显 灯 得 怎么亮了,鲁迅先生 的背影 不象夜里那样 高大。
鲁迅先生 的背影是灰黑 色的,仍 旧坐在那里 。 人 家都起来 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是一幅真实感人的写意画 。 作者抓住鲁迅深夜工作 时 姿态及他周 围的声音和色彩的变化作 了细致 的描绘 。 图景 中 的色彩是鲜 明的,深夜 ,绿色 的台灯是 明亮 的,天 明了,玻 璃窗显 出了自萨萨的天光 , 灯光 的颜色变浅 了。 声音也有变
萧红的 良师益友 , 萧红在文学道路上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离 不开鲁迅先生的亲 自提携与栽培 。萧红的小说 《 生死场 》就 是鲁迅先生作序并帮助 出版的 。 生死场 》 出版 , 《 一 立刻 “ 给 上海文坛一个不小的新奇与惊动 ,【,从而奠 定了萧红在 中 ,”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地 位 。 红 始 终 保 持 自己 的创 作 方 向和 创 萧
“ 直线 的,错 综着 许多角度的楼房 ” 大柱子一般工厂 的烟 、“ 囱” “ 光的街 树” 、秃 。前者是 日常语言 ,后者是新鲜的语言 。 新鲜的语言 “ 赋予一种不平 常的气 氛” ,使人 “ 出变化 的 见 用法 ” 。把饥 寒状 态中的人对周 围世界 的特殊感受 描绘 出来
了。
使我对着一 些家俱默 坐, 虽然生着嘴 , 我 也不言语 ; 虽生 我 着腿 , 不能走 动;我虽生着手,而也没有什 么做 ,和一个 也 废人一般 ,有 多么寂 寞!连视线都被墙壁截止住 ,连看 一看 窗前 的麻雀也 不能够, 么也 不能够, 璃生满厚 的和绒毛 什 玻 般 的霜 雪。这 就是 “ ,没有 阳光,没有 暖,没有 声, 家” 没有 色,寂 寞的家,穷的家,不生毛草 荒凉的广 场。
8 3
在这一段文字 中, 作者通过朴实的叙事 , 不露声色地倾 注进深 沉的感情 。表面上是 写小沙发 ,但 每一句 都有一个 “ ”在 。 我”把小沙发 比作 “ 我 “ 客人 ”比作 “ 生活 中一个重 大 的事情 ” “ ” , 我 把深刻 的孤独与无助之感默默地传达 出来 了。茅盾说 ,读萧红作 品,“ 开始读 时有轻松之感 ,然而 愈 读下去 ,心 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 来 。 2 萧红 的这段文 ”【 】 读 字感觉也如此 。在作者客观 、冷静 的描述 中,我们先是 “ 有 轻松之感 ” ,而随着萧红那寂寞气息 的渗入 ,又使 我们 “ 沉 重起来 ” ,并且是 “ 一点一点 ”地使人难过 。萧红在处 理感 情方式上 , 没有让感情之水一泻千里 , 是缓 缓地注入读者 而 的心 田,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 “ 淡淡 ”的风格魅力 。 鲁迅先生称赞萧红 的小说 《 生死场》是 “ 女性作者 的细 致 的观 察和越轨的笔致 ,又增 加 了不少 明丽和 新鲜 。 3 ”【对 于鲁迅先生所说 的 “ 明丽和新鲜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
淡 ”的艺术风格 。例如 《 书简 ・ 二十三》 中,有一段文 字写
得哀婉动人 :
小沙发 对于我简直是 一个客 人 , 在我 的生活上 简直是 一 件 重大的事情。它给 我减去 了不少孤独 之感 。
作者 系湛 江师 范 学院 基础 教育 学 院 中文 系 讲师 。
第 7期
易丽 华 : 论 萧 红 散 文 的 艺 术 风 格
起来 , 坐到 书桌边 , 那绿 色的台灯 下开始写文章 了。 在 许先 生说鸡鸣 的时候 , 鲁迅先生还是 坐着 , 街上 的汽车 嘟嘟地 叫
起来 了,鲁迅先生还是 坐着 。
萧红 的 “ 越轨 的笔致 ”还表现 在她好用 “ 拙语 ” 。她使 用单调而又重复 的句型 , 传达一种情调 , 给读 者带来一种新 鲜感 。请看 《 雪天》 的一段对话 : 他 问我 :“ 不 够 ? ” 够 我说: “ 了。 够 ”我 问他 :“ 够不够?”
化 ,由深夜 的寂静到天 明的喧 闹。 但不管周 围的声音和色彩 如何变化 , 身心地投入到工作 中去 的鲁迅先 生是不会注意 全 到 的。他 自始至终保持着静静地 “ ”着 的姿态 。作者用一 坐
作者 就这样用 复沓 的语 言把两人 吃不饱但又 彼此关 心 的 问话记录下来 , 表达 了心酸 的感情 。 又如 《 同命运的小鱼》 中的一段: 他 敲一 下盆沿 ,小鱼走动 两步;再 敲一下 ,再 走动 两 步 … … 不 敲 ,它 就 不 走 ,它 就 沉 下 去 。 这些语言都是 “ ”极 “ 俗 白”极的 日常语言 ,很拙稚 , 但是真率、 自然 ,没有雕饰之感 ,也没有模仿 的痕迹 。作者 对小鱼命运 的担忧通过复沓的语言不紧不慢地描述 出来 , 延 长 了读者感受的时间 ,增强 了作品 的审美效果 。
若单就语言 的 “ 明丽和新鲜 ”而言 ,不独 小说如此 ,散文也 如此 。可 以说 ,“ 明丽和新鲜 ”的散文语言又是萧 红散文艺 术风格 的又一体现 。 萧红是有描写才能 的, 她凭借女性作者 的细致 的观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