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练习题:生物生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题库及答案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2. 以下哪个现象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物种多样性B. 物种灭绝C. 物种适应环境D. 化石记录答案:D3.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哪些板块组成?A. 一个整体B. 多个板块C. 只有陆地板块D. 只有海洋板块答案:B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陆分布C. 地形地势D. 人口密度答案:D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A.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 促进物质循环C.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 以上都是答案:B二、填空题6. 地球上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物;环境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处理______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答案:地理8.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

答案:生态系统9. 地理坐标系统由经度和纬度组成,其中经度表示______,纬度表示______。

答案:东西方向;南北方向10.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并且逐级递减,这是因为在食物链中,每一级消费者只能获得前一级消费者能量的大约______。

答案:10%-20%三、简答题1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于分析城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空间数据,帮助规划者进行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评估等,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1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它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个体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B. 草原C. 沙漠D. 海洋答案:D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B. 海拔C. 地形D. 人口密度答案:D5.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6.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A. 细菌B. 真菌C. 藻类D. 病毒答案:A7. 以下哪个现象不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C. 潮汐D. 山脉答案:C8.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A. 细菌B. 真菌C. 植物D. 动物答案:A9.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A. 日本B. 菲律宾C. 智利D. 冰岛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角色?A. 植物B. 动物C. 真菌D. 细菌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球上的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是__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答案:对流层12.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冰川中。

答案:河流13. 植物通过________来吸收水分和养分。

答案:根14. 地球上的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正确15. 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破坏、________、外来物种入侵等。

答案:过度捕猎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于分析城市地形、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帮助规划者进行更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

17. 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并简述其特点。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生物专题思维导图保护濒危物种一、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常见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大气及土壤的成分结构生物常见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这些过程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如下:(1) 光合作用改造大气成分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其意义有:一是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二是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一部分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每年从光合作用中可以放出大约4700亿吨的游离态氧,这就把原先没有氧的地面改变成为有氧的环境,改变了大气成分。

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甲烷、氢和氨,而不是氮和氧,后因生物生命活动的参与,氮和氧浓度大增,二氧化碳含量大减,逐渐变成现今空气的化学组成状况。

(2)呼吸作用保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平衡呼吸作用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其意义有:一是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促进生物的生长;二是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平衡。

(3)分解作用补充土壤肥力分解作用是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它由多种生物共同完成。

分解过程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机械作用阶段: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为颗粒和碎屑,即碎裂。

二是生物异化作用阶段:腐生生物在酶的作用下,把有机物碎屑转变成为腐殖酸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即从聚合体变成单体,然后腐殖酸和其它可溶性有机物缓慢分解,逐步变成生产者可以重新利用的无机物。

三是淋溶过程: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来,进入土壤,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补充土壤肥力。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地理与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地理试题1. 在地理学中,下列哪个概念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A. 经线B. 纬线C. 地理坐标D. 地形图答案:C. 地理坐标2.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下列哪个地球层是支持和维持生命存在的地球自然系统?A. 大气圈B. 地壳C. 水圈D. 岩石圈答案:A. 大气圈3. 大约百分之多少的地球表面被覆盖着水?A. 60%B. 70%D. 90%答案:B. 70%4. 下列哪种地形是由大规模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A. 山地B. 平原C. 穹丘D. 冰川谷答案:D. 冰川谷5. 在地理研究中,下列哪个工具被广泛用于测量地球上各种物理和人文要素的分布情况?A. 望远镜B. 电子计算器C. 电子显微镜D. 地理信息系统答案:D. 地理信息系统二、生物试题1. 下列哪个层次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基本单位?B. 科C. 界D. 目答案:A. 种2. 下列哪个生态层级描述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A. 生物群落B. 生态系统C. 种群D. 个体答案:C. 种群3.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下列哪个物质是光合作用的终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C. 氧气D. 葡萄糖答案:D. 葡萄糖4. 下列哪个植物濒临灭绝,需要保护和保育?A. 小麦B. 玫瑰花C. 竹子D. 云南猿答案:D. 云南猿5. 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下列哪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所造成的危害最高?A. 噪声污染B. 大气污染C. 土壤污染D. 水污染答案:D. 水污染三、综合答案地理和生物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通过对地理和生物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析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地理研究涉及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而生物学研究关注的是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关系等方面。

通过地理坐标和地形图等工具,地理学家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描述地球上的各个地点,同时也可以揭示地球的自然系统。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问题1 生物多样性问题(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原卷版)

生物类 问题1生物多样性问题 (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北京卷第19题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生物多样性问题与环境、生态联系密切,是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在未来高考中出现概率较大。

近几年高考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考查,常考的设问形式如分析某区域物种丰富度高/低的原因、某区域某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原因、生物某种生活习性的形成原因等,涉及的知识有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多从具体小区域入手,考查某种生物数量或分布范围的变化,侧重探究其原因及解决措施。

2022年湖北卷第18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021年天津卷第6~7题 自然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要点01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要点02 自然环境对生物活动的影响要点0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2023·北京卷·19题)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

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

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

森林面积持续减少。

20世纪40年代初。

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

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

砍掉树木。

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

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

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练习含答案专题:以生物为核心要素的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火烈鸟是一种体羽偏粉红色的涉禽,主要分布于非洲肯尼亚的博格里亚湖、马加迪湖和坦桑尼亚北部的立顿湖以及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等地的季节性高盐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猎食咸水中的原生动物、卤虫、水藻等,每年4-7月繁殖。

非洲小火烈鸟会随着湖泊水位的季节变化,在南、北非洲进行小区域而大规模的迁徙。

下图为非洲赤道南北地区小火烈鸟的分布范围。

(1)简述非洲多小火烈鸟栖息地有利于小火烈鸟生存的环境特点。

(2)指出小火烈鸟在非洲赤道南、北两大区域之间迁徙的季节(指干湿季),并说明理由。

(3)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有人提出开发非洲高盐水域发展卤虫捕捞业,以满足国际市场对卤虫的需求。

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高盐水域卤虫丰富,食物充足;干季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少;水域盐度大,病菌少,小火烈鸟患病害概率小;气候干燥,不利于疾病传播。

(2)雨季结束后到干季前期。

理由:雨季后期到干季的前期降水减少,晴天多,蒸发量增大,湖水的盐度不断升高;卤虫生长繁殖快,小火烈鸟的饵料丰富。

(3)赞同。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运输、维修、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快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脱贫步伐;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加强生产和技术合作;加快养殖技术的扩散。

(或不赞同。

理由:破坏高盐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小火烈鸟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处内陆,地形复杂,终年高温,交通落后,辗转多国运输,运输成本高)2、(2019·江西宜春联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枫树性喜温凉,加拿大枫树种类多达100多种,加拿大也因枫叶而闻名世界,被称为枫叶之国。

在加拿大的枫树品种中,最著名的是糖枫,其树干流出的汁液可制糖,枫糖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机酸,深受当地人们喜爱。

生物地理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考试必备试题及答案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生物地理考试的必备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一方面?A. 植物的分类B. 动物的进化C.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D. 地理环境的变迁答案:C2. 哪个理论解释了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相似性?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B.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 华莱士线D. 马赛克理论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内容?A. 生物多样性B. 生态系统服务C. 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答案:D二、填空题4. 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法则”是指岛屿上的物种多样性与岛屿的________成正比。

答案:面积5. 生物地理学中的“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功能和地位。

答案:位置三、简答题6. 简述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生物多样性-面积关系”。

答案:岛屿生物多样性-面积关系是指岛屿上的物种多样性与其面积成正比的现象。

面积越大,岛屿能够支持的物种数量越多,从而生物多样性越高。

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岛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7. 什么是“生态位分化”,并举例说明。

答案:生态位分化是指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通过适应性变化,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减少资源竞争,提高生存机会。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不同种类的鸟类可能分别在树冠层、中层和地面层觅食,以避免直接竞争。

四、论述题8. 论述气候变化对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答案: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这直接影响了生物的地理分布。

一些物种可能会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迁移以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应对策略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建立生态走廊以连接破碎的栖息地,以及通过科学研究监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结束语生物地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一、选择题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2.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3.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4.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5.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

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

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6.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

生物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地球的物理特征B. 地球的生物分布C. 地球的气候系统D. 地球的地质结构答案:B2. 以下哪种生物是寒带特有的?A. 企鹅B. 袋鼠C. 猩猩D. 鳄鱼答案:A3. 以下哪个因素对生物分布影响最大?A. 温度B. 湿度C. 土壤D. 光照答案:A4. 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生物地理学中的“生物热点”?A. 亚马逊雨林B. 加拉帕戈斯群岛C. 大堡礁D. 撒哈拉沙漠答案:D5. 以下哪种生物分布模式被称为“岛屿效应”?A. 大陆漂移B. 岛屿生物多样性C. 物种扩散D. 生物入侵答案:B6.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A. 海拔高度B. 人类活动C. 重力D. 食物来源答案:C7. 以下哪个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与物种的分布范围有关?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地理分布C. 生物群落结构D. 生物进化答案:B8. 以下哪个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与物种的适应性有关?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地理分布C. 生物适应性D. 生物进化答案:C9. 以下哪个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与物种的相互关系有关?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地理分布C. 生物相互作用D. 生物进化答案:C10. 以下哪个生物地理学的概念与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有关?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地理分布C. 生物进化D. 生物相互作用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物地理学中的“岛屿效应”指的是在岛屿上,由于____和____的限制,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现象。

答案:空间;资源2. 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____、____和____。

答案:起源;演化;适应性3. 生物地理学中的“生物热点”是指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通常具有____、____和____的特点。

答案:高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比例;高濒危物种数量4.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于保护____、____和____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抢分秘籍-生物生境(解析版)

高考地理抢分秘籍-生物生境(解析版)

秘籍18 生物生境〖高考预测〗以生物生存环境创设情境,将地理原理和规律运用到新情境中,使问题地理化,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出现的命题形式,例如:2020·全国卷Ⅰ高原鼠兔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2020·北京模拟卷第16(1)(3)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植被分布和金丝燕为命题情境,考查自然带的成因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0·天津卷第13~15题:以太行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各景观类型的差异为命题情境,考查不同景观的分布特征和原因;2019年全国卷Ⅱ35(3)考查气候对植被的影响,2018年全国卷Ⅲ44题考查堑秋湖捕鱼模式对候鸟的影响;2018年北京卷36(2)考查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018年海南卷20题以“小老头树”的生长习性为切入点,考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2017年全国卷Ⅰ1—3题是以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全国卷Ⅲ第7—9题以长江口附近海域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考查其密度空间变化特点、主导因素等,第37题考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条件及产量低的原因。

该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预计2021年高考以某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为背景,结合生长习性,运用整体性的规律分析地理问题。

〖真题回顾〗(2020·全国卷Ⅰ)[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如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四生物生境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考热点抢分练热点:四生物生境

热点四 生物生境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

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

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

据此,完成1~3题。

1.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 )A.觅食活动B.避免阳光照射C.水温适宜D.躲避人类干扰2.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

因为人工池( )A.水浅光照足B.水浅空间小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3.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A.①区域B.②区域C.④区域D.⑤区域解析:第1题,江豚有早晚摄食规律,人工网箱养殖鱼用来饲养江豚,③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觅食活动,A正确;避免阳光照射和水温适宜无法确定,B、C错误;③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人类活动较多,D 错误。

故选A。

第2题,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说明人工池水中氧气不足,由于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饲养,这与水浅空间小有密切关系,B正确;氧气与光照、江豚生存适应性弱、人类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A、C、D错误。

故选B。

第3题,⑤区域临近出口,水体交换频繁,且水面较宽,人类活动少,对其干扰小,故⑤区域最可能是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

故选D。

答案:1.A 2.B 3.D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其在海水中的含量能对预防赤潮灾害(赤潮是指由于海洋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的现象)、保护海洋环境、分析渔场形成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下图为1997年以来我国东海海区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单位:mg/m3)。

据此,完成4~6题。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2020年高考题汇总附答案

生物与环境专题2020年高考题1.(2020北京卷)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系生活在一起形成菌根。

其中,菌根真菌R(R菌)可帮助植物甲从土壤中吸收N、P等元素,R菌只能以脂肪酸为能源物质,但其自身不能合成脂肪酸,所需脂肪酸由与其共同生活的植物甲提供。

下列对这两种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与R菌存在竞争关系B.植物甲为R菌提供能源物质C.R菌与植物甲代物类型不同D.植物甲与R菌共同(协同)进化2. (2020北京卷)常规稻作指田间仅种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

水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可通过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

与常规稻作相比,从生态学角度对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 )A.使水稻和河蟹之间建立合作关系B.使水稻和河蟹之间的能量循环流动C.改变了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D.改变了稻田中食物网的结构3.(2020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4. (2020江苏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5. (2020江苏卷,多选)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6.(2020全国Ⅰ卷理综)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地理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方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人类失去许多潜在的资源答案:C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数据采集B. 数据存储C. 数据分析D. 数据传输答案:D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双向的、逐级递增的C.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增的D.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双向的、逐级递减的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重力答案:D5. 以下哪项是生物对地理环境的适应?A. 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肥厚的叶片B. 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具有宽大的叶片C. 极地动物具有厚厚的脂肪层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气候条件影响农业生产B. 地形条件影响交通建设C. 土壤条件影响城市建设D.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没有影响答案:D7.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B.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C.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方向D. 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领域?A. 城市规划B. 环境监测C. 交通管理D. 基因工程答案:D9.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群落由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生物组成B.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D. 生物群落的演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C10.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气候条件影响作物生长B. 土壤条件影响作物产量C. 水资源条件影响灌溉D. 人口密度影响农业生产答案:D11.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B.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答案:B12.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A. 空气质量影响呼吸系统健康B. 水质影响消化系统健康C. 噪音影响心理健康D. 人口密度影响人类健康答案:D13. 下列关于生物的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B.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 生物的适应性是不可改变的D. 生物的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C14.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来源?A. 遥感B. 全球定位系统(GPS)C. 互联网D. 实验室分析答案:D15. 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有性生殖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B. 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互斥的D.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答案:C16.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的影响?A. 气候条件影响居住舒适度B. 地形条件影响居住安全C. 土壤条件影响居住环境D. 人口密度影响居住面积答案:D17.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是生物性状代代相传的过程B.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 遗传和变异是互斥的D.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两个基本过程答案:C18.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A. 气候条件影响服饰文化B. 地形条件影响建筑风格C. 土壤条件影响农业文化D. 人口密度影响文化多样性答案:D19. 下列关于生物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C. 种群和群落是相互独立的D.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答案:C20. 以下哪项不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A. 矿产资源条件影响工业发展B. 水资源条件影响农业发展C. 气候条件影响旅游业发展D. 人口密度影响经济活动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60分)21.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说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及答案

高考地理生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生物圈B. 森林生态系统C. 草原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种群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3.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1年B. 1月C. 1日D. 1小时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地势D. 人类活动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植物B. 动物C. 细菌D. 真菌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人工演替D. 逆向演替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的内力作用?A. 地震B. 火山C. 风化D. 地壳运动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A. 垂直结构B. 水平结构C. 群落演替D. 群落多样性答案:C9.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A. 母岩B. 气候C. 生物D. 地形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B. 极地动物的白色皮毛C. 热带雨林中的植物高大D. 深海鱼类的高压适应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分布?A. 气候B. 土壤C. 人类活动D. 地形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 狮子B. 蚯蚓C. 蘑菇D. 鹰答案:A、D13. 以下哪些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地形地势D. 洋流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生物群落演替的类型?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人工演替D. 逆向演替答案:A、B、C15. 以下哪些是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A. 母岩B. 气候C. 生物D. 地形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______向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练习题:生物生境
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

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

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

据此,完成1~3题。

1.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
A.觅食活动B.避免阳光照射
C.水温适宜D.躲避人类干扰
2.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

因为人工池()
A.水浅光照足B.水浅空间小
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
3.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
A.①区域B.②区域
C.④区域D.⑤区域
解析:第1题,江豚有早晚摄食规律,人工网箱养殖鱼用来饲养江豚,③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研究人员发现在③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觅食活动,A正确;避免阳光照射和水温适宜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