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中国互联网细分市场数据
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1

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2011年2月目录一、行业现状 (5)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5)(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爆发式增加 (5)(2)3G用户规模虽小但呈加速增长趋势 (6)(3)未来5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 (6)2、智能手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7)(1)智能手机渗透率快速提高 (7)(2)iPhone/iPad引爆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 (8)(3)以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产品将给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带来持续热潮 (9)3、数据流量将持续暴增,逼迫运营商迅速应对 (10)(1)全球数据流量暴增 (10)(2)智能移动终端暴增与移动互联应用兴起已使3G网络不堪重负 (10)4、3G+WLAN互为补充的无线城市战略大势所趋 (12)(1)升级、网优、WIFI等各种应对策略起上阵 (12)(2)国内运营商探索WLAN+3G的“无线城市”建设思路 (14)(3)从全球来看,WiFi已成为最终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标配需求 (16)5、移动互联进程中对IP地址严重稀缺 (17)(1)IPv4 地址即将耗尽 (17)(2)我国IPv4地址短缺问题形势更为严峻 (18)(3)IP地址不足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 (18)(4)我国已经步入全面推进IPv6商用,培育和完善IPv6产业链的阶段 (19)6、移动应用服务市场爆发前夜,百花齐放 (20)(1)以苹果App Store为代表的移动应用,用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2)App Store应用数量和下载量爆发式增长惊人,产生巨大产业链 (20)(3)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三大新技术基础将使移动互联网应用进入突破期 (21)(4)3G等网络限制将打开手机动漫、视频等应用的天花板 (22)7、运营商投资高位运行中的结构性机会 (22)二、行业趋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竞争与融合 (24)1、产业格局:三足鼎立,加速变革 (24)(1)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竞争对手三足鼎立 (24)(2)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促使电信业变革 (25)(3)三大商业模式改变产业格局 (26)2、产业发展趋势:融合与转型趋势 (26)3、产业竞争趋势:以用户为中心,移动化、数字化与互联化 (29)(1)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29)(2)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29)4、产业周期:价值曲线的趋势 (30)(1)价值创造将演绎“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者之间不断更新的发展趋势 (30)(2)移动互联网下的用户发展具有很强的“羊群效应”和“长尾理论” (31)四、投资思路 (33)1、无线覆盖及网优:运营商竞争的必争之地 (33)2、智能手机高增长:带动天线、连接器等产业链高景气 (38)3、WLAN+IPV6设备市场高增长:国家战略鼓励,运营商采购拉动 (44)4、移动应用服务:突破临界扩散后,具有综合创新优势的细分市场 (48)五、细分领域及主要企业 (53)1、网优及无线覆盖:三维通信、世纪鼎利 (53)(1)三维通信:“设备+服务”一体化无线覆盖网优厂商 (53)(2)世纪鼎利:“端到端”的无线网络测试分析和网优厂商 (54)2、智能手机:信维通信、顺络电子 (55)(1)信维通信:国际大厂背后的手机天线“隐形冠军” (55)(2)顺络电子:布局丰富的被动元件国内龙头 (56)3、网络设备及服务:星网锐捷、国脉科技 (57)(1)星网锐捷: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7)(2)国脉科技:多模式的高端网络技术服务及外包的领先者 (58)4、移动应用:拓维信息、四维图新、科大讯飞 (59)(1)拓维信息:网络设备第二梯度的领头羊,引领企业网市场 (59)(2)四维图新:“汽车+手机”双轮驱动,位置服务的地图老大 (60)(3)科大讯飞:语音云计算的龙头,新服务新价值 (60)六、主要风险 (61)1、运营商及政府投资风险 (61)2、宏观经济风险 (61)3、3G用户发展风险 (61)4、政府政策及法律风险 (62)一、行业现状2010年,被业界普遍认同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元年。
2010中国网络零售发展现状

2010中国网络零售发展现状及规模2011年1月18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同比增长22%。
其中,B2B 市场交易额达到3.8万亿,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
另外,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已达25000家,网络团购企业数量达1880家。
作为对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行业运行动态与详细数据的监测,本报告重点监测的电子商务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敦煌网、金银岛、我的钢铁网、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凡客诚品、麦网、红孩子、苏宁易购、新蛋网、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网付通、快钱、环讯支付、易宝支付、首信易支付、网银在线、拉手网、美团网、糯米网、24券、团宝网、满座网、嘀嗒团、F团等。
该报告旨在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投融资机构等,提供一份对国内电子商务行业整体的运行状况与数据的参考资料。
我们欢迎众电子商务企业来电咨询、合作。
以下为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发展现状及产业规模部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近三年来正处在快速发展期。
2010年电商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比如由麦考林、当当网的成功上市引发的第一波B2C上市浪潮、大型传统渠道商、制造商乃至央企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加速、B2C的百货化和平台化等等。
1、网络零售市场行业特征2010年是国内网络零售市场的“繁荣之年”,也是最具典型性的一年。
政策法规的出台,网络零售商竞争格局的动荡,传统商家的线上布局,风投的频频投资,用户的高网购频率……无一不体现了网络零售业已步入“快车道”,成为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方盈芝认为2010年国内B2C市场呈现以下行业特征:第一、B2C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2010年的网络零售市场注定也是不平静的一年。
当当网和麦考林的上市终结了多年艰辛的长跑,最终得到资本的认可,在美国资本市场实现IPO。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十大盘点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十大盘点1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成为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关键词。
终端方面,an droid系统被众手机制造商追捧,众手机制造商对于智能手机的重视使得智能手机性价比有效被提升,大大刺激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同时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竞争开始往大屏幕延伸,ipad的推出,使得平板电脑成为硬件厂商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新机会。
而2010年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也逐渐随着应用商店的遍地开花现象而不断丰富,游戏、阅读等纯娱乐类移动应用的使用已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开始由娱乐类往社会化应用发展,check in模式的位置服务交友应用成为服务与移动化特性结合的首例。
2 位置服务交友由于国外Foursquare应用模式的促动,中国位置交友市场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厂商层面,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类Foursquare应用服务提供商就突破了30家,一时间位置交友市场呈鼎沸之势。
但是由于应用架构单一以及线下信息不足等问题,类Foursquare应用厂商均面临用户活跃度不足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吸引并留住客户,将成为这类服务提供商在2011年最大的课题。
3 手机安全2010年,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体市场累计账户数已近1亿户规模。
移动应用体系的形成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是整个市场的发展的最大促进因素,在3G走向普及的大环境下,两者的迅猛发展为手机恶意程序的不断出现提供了平台。
同时,受“黑色利益”的驱动,以诈骗短信和手机木马等恶意程序为核心的黑色产业链开始形成,用户信息等隐私安全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威胁,为手机安全应用创造了开拓市场的机会;以奇虎360,网秦为代表的安全厂商也在2010年开始大规模进军手机安全市场。
4 手机游戏2010年是精彩的一年,首先是资本市场的活跃,包括有斯凯上市、华谊入股掌趣、启明投资当乐、博瑞收购晨炎等;其次电信运营商依旧对于手机游戏行业尤其是手机单机游戏市场有较大影响;最后以Android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普及和格局的改变对于中国手机游戏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3
一、网民规模 .................................................................................................................................... 13 (一)总体网民规模 .................................................................................................................... 13 (二)宽带网民规模 .................................................................................................................... 14 (三)手机网民规模 .................................................................................................................... 15 (四)分省网民规模 .................................................................................................................... 16 二、接入方式 .................................................................................................................................... 17 (一)上网设备............................................................................................................................ 17 (二)上网地点............................................................................................................................ 18 (三)上网时间............................................................................................................................ 18 三、网民属性 .................................................................................................................................... 19 (一)性别结构............................................................................................................................ 19 (二)年龄结构............................................................................................................................ 19 (三)学历结构............................................................................................................................ 20 (四)职业结构............................................................................................................................ 20 (五)收入结构............................................................................................................................ 21 (六)城乡结构............................................................................................................................ 22
2010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

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目录前言 (5)内容摘要 (6)报告术语界定 (8)第一章 农村互联网宏观情况 (9)一、经济发展状况 (9)二、电信发展状况 (10)三、农村互联网发展概况 (11)(一)农村网民总体规模 (11)(二)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 (13)第二章 农村网民构成特征 (14)一、性别结构 (14)二、年龄结构 (14)三、学历结构 (15)四、职业结构 (16)五、收入结构 (17)第三章 农村网民的网络应用 (19)一、农村网民的上网时间 (19)二、农村网络应用概述 (19)三、农村网民的信息获取情况 (20)(一)搜索引擎应用情况 (20)(二)网络新闻应用情况 (21)四、农村网民的娱乐应用情况 (22)(一)网络游戏 (22)(二)网络音乐 (23)(三)网络视频 (24)(四)网络文学 (24)五、农村网民的网络互动情况 (25)(一)即时通信 (25)(二)电子邮件 (26)(三)论坛/BBS (27)(四)网络博客 (28)(五)社交网站 (28)六、农村网民电子商务应用情况 (29)(一)网络购物 (29)(二)网上银行 (30)(三)网上支付 (31)第四章 农村网吧发展状况 (32)一、农村网民的上网地点 (32)二、农村网吧上网现状 (32)第五章 农村手机上网的发展状况 (34)一、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 (34)二、农村手机上网现状 (34)第六章 农村互联网发展政策建议 (36)图目录图 1 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9)图 2 2006-2010年移动电话用户所占比重 (11)图 3 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12)图 4 城镇和农村网民增长率对比 (12)图 5 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3)图 6 城镇和农村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14)图 7 城镇和农村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15)图 8 城镇和农村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16)图 9 城镇和农村网民职业结构对比 (17)图 10 城镇和农村网民收入结构对比 (18)图 11 2009-2010年城乡网民上网时长对比 (19)图 12 城镇和农村网民搜索引擎使用情况对比 (21)图 1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新闻使用情况对比 (21)图 1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情况对比 (23)图15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音乐使用情况对比 (24)图 16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视频使用情况对比 (24)图 17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文学使用情况对比 (25)图 18城镇和农村网民即时通信使用情况对比 (26)图 19 城镇和农村网民电子邮件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0 城镇和农村网民论坛/BBS使用情况对比 (27)图 21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博客使用情况对比 (28)图 22 城镇和农村网民社交网站使用情况对比 (29)图 23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情况对比 (30)图 24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银行使用情况对比 (30)图 25 城镇和农村网民网上支付使用情况对比 (31)图 26 城镇和农村网民上网场所对比 (32)图 27 2010年农村网吧网民规模 (33)图 28 城镇与农村网民上网设备对比 (34)图 29 城镇与农村手机网民规模对比 (35)表目录表 1 2010年主要电信能力指标增长情况 (10)前言互联网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承担着信息整合、传播、共享与利用的使命。
易观智库:互联网三大战役

3D
语音
3G
安全
智能
路况
云
3D实景导航、语音导航、3G互联、安全预警、智能交通、实时路况、与服务、已经成为导航市场的关键词,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 业 模 式 数 据
生 产 厂 商
2011年中国PND用 户数量达570.5万
4S店
提供
电子市 场
提供
互联网
用户
2011年中国PND用 户渗透率达6%
支付服务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5
移动购物成为B2C的另一个战场,但格局已定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6
2011年,第三方支付企业终成正 果,移动支付无需雾里看花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7
2011年支付牌照发放刺激第三方互联 网支付市场高速发展
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 2010Q4 2011Q1 2011Q2 2011Q3 增长率 2011Q4F 交易额(亿元) 5.0% 0.0% 20000 0 152 387 3602.5 24.4% 4609 3972.8 16.0% 6991.8 5642.6 22.4% 30.0% 25.0% 23.9% 20.0% 15.0% 1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87.4%
高速发展期 应用成熟期
A
探索期
2009
2010
2011
开心网、新浪 等巨头进入, 流量为王成为 共识。 营销战和分站 扩张成竞争模 式。代表:拉 手、窝窝团
2012
2012互联网市场 谁主沉浮?

2012互联网市场谁主沉浮?201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细分市场各具优势,难分高下。
未来,谁能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市场最大的赢家,局势尚不明朗。
2011年,中国互联网的市场有点像“春秋战国”,群雄并起。
从日前艾瑞咨询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年度数据中可以看出,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等细分市场各具优势,难分高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未来,谁能成为互联网市场最大的赢家,局势尚不明朗。
网络广告直逼传统媒体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9亿元,较去年增长57.3%。
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增长到一个新的量级,同时比报纸广告的453.6亿元高出了58.3亿元。
艾瑞咨询分析师刘大龙表示,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未来互联网广告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2013年有可能达到千亿规模。
但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以及市场规模量级的不断提升,未来市场增长率或有所降低。
刘大龙指出,2011年,搜索引擎广告依然保持着较快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6.7%;电子商务平台网站广告实现超过一倍的增长,市场份额从10.8%陡增到17.5%;独立视频网站广告也基本实现了翻番的增长,市场份额提升到7.1%;门户网站、垂直行业网站广告增速相对较低,市场份额分别降到15.5%和15.0%。
搜索引擎呈多元竞争格局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增长70.2%,较2010年提升11.7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规模达187.8亿元。
其中,百度占据76.4%的份额,较去年上升4.4%;搜狗和搜搜的市场份额都较2010年有明显提升,分别为2.3%和1.4%,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多元化。
艾瑞咨询分析师陈泓宇认为,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大量投资涌入实体经济和互联网,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营销费用。
转折年代——中国互联网的2011-2013

86.0
购物网站,将成为下一个杀手级媒体?
未来是否会有更 多购物网站成为 主流媒体?
淘宝广告收 入1年半从 TOP5上升 至TOP2
视角三:企 业
TOP企业赢得了更多的用户黏性
中国互联网企业获得资本市场认可、腾讯 的股价均高 于苹果公司上市!
上市!
上市!
今明两年将迎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五 轮上市热潮
2010年互联网企业在移动领域的收购案例
苹果市值 超越微软
出资企业
被收购企业
被收购企业 所属领域
谷歌
谷歌 谷歌
AdMob
PlinkArt LabPixies
移动广告
手机视觉搜索 手机应用开发
谷歌
雅虎
单 位: 亿 美 元
SocialDeck
Kopral Cloud hopper
手机游戏
移动社交 短信技术
视角一:网 民
卡尔菲定律表明网民规模将决定互联 网的价值
22.3%
19.3%
2013年将 有过半中 国人触网
30.2%
智能移动终端发展将促使移动互联网 网民进入快速增长期
移动网民将在Biblioteka 明年与PC网民 基本持平新晋网民的质量将稳步提高
中国网民将70%以上的上网时间用来 社交及娱乐
2010年9月中国网民网络服务 停留时间比例
惠普
PALM
智能手机
本地生活服务与位置的结合是移动电 商的发展机会
移动电子商务将在 2012年跃居第一大移 动互联网细分市场
移 动 电 商 的 应 用 方 向
基于位置的本地生活 服务消费,如团购网 站推出的服务类商品;
在实体店中用手机对商 品进行拍照,然后通过 手机上传至购物网站进 行比价及其他对比;
2010年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

2010年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2010年10月,笔记本电脑市场整体均价水平有所回升,家用笔记本电脑和商用笔记本电脑的均价差距继续拉大。
大尺寸屏幕笔记本电脑均价达到全年最高值。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根据笔记本电脑关注数据推出2010年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报告摘要:●10月笔记本电脑市场产品均价为5123元,较9月有小幅回升。
●索尼、联想、东芝和戴尔的产品均价相对较高。
联想、戴尔和三星的产品均价较9月变动较大。
●对产品配置较为严苛的游戏影音本均价在10月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商用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均价差距进一步拉大,为891元。
●独立显卡产品均价持续下降,集成显卡产品价格反弹。
●16英寸及以上尺寸大屏幕笔记本电脑均价波动较大,并达到其2010年全年均价最高值。
一、整体市场价格分析(一)10月整体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市场均价小幅回升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产品均价为5123元,较9月的5115元有8元的上涨。
自7月暑促开始,笔记本电脑产品均价连续三个月呈下降趋势,其中8月、9月降价幅度较大均在80元左右,10月均价出现小幅度回升。
(图)2010年9-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对比(图)2010年7-10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走势二、主流品牌价格分析(图)2010年10月较9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均价变化幅度三、细分市场价格分析(一) 不同定位产品价格分析游戏本均价涨幅明显日常办公本在10月的产品均价为3526元,是市场中不同定位笔记本电脑中均价最低的系列,相对配置也较为一般。
极致轻薄本和全能学生本的均价较为接近,分别为4898元和4839元,在市场中属于受到大多数用户关注的主流价位段产品。
这两类产品均价较9月均有下降,降幅分别为5元和14元。
沉稳商务本和时尚丽人本则属于较为彰显用户身份地位的笔记本电脑产品,配置也相对高端,10月均价为6125元和6244元,较9月均价分别有100元和89元的涨幅。
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年度数据

总结与展望:2010年,是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行业整体交易规模的继续保持高速攀升,也体现在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行业正在以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姿态向各个新兴的应用服务领域拓展,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格局已经显现,在网民渗透、政府监管和行业应用都不断深入和完善的条件下,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强劲增长,预计整体交易规模将达到10105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
细分市场方面,支付宝以50.02%的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于其他支付企业,财付通和快钱分列第二、第三位。
艾瑞咨询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7200亿元,至2014年,整体市场将有望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1000亿元。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0-2011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同比2009年增长100.1%,实现全年翻番。
在2008至2010年短短的三年间,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翻了近4翻,增速惊人。
艾瑞分析认为,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呈现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过2010年电子商务的大发展,网上支付逐步渗透到网络购物、旅行预订和生活缴费等多个领域,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网络应用服务,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化效应,从而推动了整体市场交易规模的上涨;第二,从今年6月份央行出台《非金融支付机构管理办法》,直至12月底17家申请牌照企业被受理,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基于健康的政策发展环境,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更加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而这一效果在2010年也得到了体现,未来也将更加明显;第三,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等支付相关行业的繁荣发展,带动支付行业的快速成长。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报告摘要4第一章调查介绍5一、调查背景 (5)二、报告术语界定 (7)三、调查方法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2一、网民规模 (12)(一)总体网民规模12(二)宽带网民规模13(三)手机网民规模14二、网民结构特征 (16)(一)性别结构16(二)年龄结构17(三)学历结构17(四)职业结构18(五)收入结构19(六)城乡结构19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21一、基础资源概述 (21)二、IP地址 (22)三、域名 (22)四、网站 (2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5)第四章网络接入26一、上网设备 (26)二、上网地点 (26)三、上网时间 (27)第五章网络应用行为29一、网民网络应用行为 (29)(一)信息获取31(二)商务交易33(三)交流沟通35(四)网络娱乐38二、网络安全和信任环境 (42)第六章手机上网行为分析43一、手机上网应用行为 (43)二、手机网民结构特征 (44)附录1 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49附录2 调查支持单位61报告摘要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
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
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
与此同时,网民学历结构呈低端化变动趋势。
初中和小学以下学历网民增速超过整体网民。
我国IPv4地址达到2.5亿,半年增幅7.7%。
淘宝2010年官方数据

淘宝2010年相关数据淘宝发布2010网购数据每分钟售4.8万件商品2011年01月06日22:10本文来源于财新网单日交易额峰值达19.5亿元,B2C业务增长4倍【财新网】(实习记者蒲俊)淘宝网于1月6日晚公布2010年网购数据,单日交易额峰值达19.5亿元,而B2C业务交易额增长了4倍。
根据淘宝网披露数据,其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件,平均每分钟可以卖出4.8万件商品,其中包括880件化妆品、864件衣服、36部手机、85本书、53包纸尿裤和13件灯具等。
淘宝网的注册用户为3.7亿,2010年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淘宝网单日成交额达到19.5亿元,比北京市11月的日平均零售总额多出5000万元。
同时“光棍节”还给物流企业带来了1500万个包裹。
淘宝用户的平均交易笔数较2009年增加了35%。
促使消费者更多转向网购原因之一可能是居高不下的CPI增幅。
根据淘宝网的数据,淘宝网消费价格指数(TCPI)同比出现1.4%的小幅下降。
在消费类型上,用户在淘宝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开始向数码产品等领域扩展。
在消费地域上,二三线地区网购继续保持高增速,2010年购买人数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湖南、河北和河南。
根据淘宝数据平台统计数据,2010年一年,诺基亚与苹果分别抢占了44%和31%的手机销售市场,诺基亚品牌旗舰店全年卖出了448万部手机。
淘宝网CEO陆兆禧在数据发布现场表示,2011年将是淘宝的开放年,淘宝将坚持开放分享的理念满足消费者、厂商、第三方以及物流各方对平台的要求。
■淘宝网CEO陆兆禧:消费者年维权成功金额达1.69亿2011-1-7 6:08:21 新浪科技淘宝网CEO陆兆禧在淘宝年度盛典上宣布,去年作为淘宝的消费者年,淘宝全年接到1260万通电话来电,一次性解决率上升到86%,全年接受并处理消费者维权超过216万起,其中消费者申请维权涉及金额1.9亿,最终成功维权金额1.69亿。
2010年初,淘宝宣布实行全网购物保障制度,消费者在淘宝任一店铺购物如遇实物描述不符、质量问题等与卖家产生纠纷,淘宝均可动用消费者保障基金先行赔付。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年度数据发布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年度数据发布总结与展望: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势良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超过10个百分点。
中国互联网经济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态,市场规模达到1513.2亿元,同比增速53.9%。
在市场快速增长的背后,不同的细分领域在2010年具有差异性的表现,电子商务市场的爆发依然迅猛,而网络游戏遭遇发展瓶颈出现下滑,世界杯世博会等大事件促进网络营销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移动互联网则在调整变化中开启移动互联时代元年。
艾瑞预期,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互联网化,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增速将保持较快水平,2011年市场规模将达2452.6亿元。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513. 2亿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即将推出的《2010-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10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到1513.2亿元。
同比2009年增长53.9%。
艾瑞分析认为,中国网络经济的增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
第一,实体经济的良好表现是网络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保证了企业在互联网领域的投入和消费者网络消费的增长。
第二,互联网化成为市场增长的热点,在线商贸B2B 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从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的转变;越来越多传统零售企业在2010年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互联网成为分销的重要渠道;企业主更加重视网络营销,网络营销预算占比不断扩大;网民行为互联网化,购物、支付、预定等行为向互联网平台转变。
第三,2010年众多大型赛事大型活动对市场具有明显带动,企业会借助热点事件进一步加大网络营销投入,而世博会亚运会也会影响旅行预订、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等行业的市场增长。
市场结构:结构调整显著,市场格局渐变在细分市场结构中,2010年电子商务市场份额达到33.5%,超过网络游戏成为第一大细分市场,电子商务经历过去3年爆发式的增长,终于显现了巨大的市场威力。
网络游戏份额出现明显下滑,份额从27.5%降至21.6%,网游市场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最为早期的应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受众群体的转变和黏性的降低,都使网络游戏的市场增长前景走低。
2010年10月中国手机市场价格分析报告(简版)

2010年10月中国手机市场价格分析报告(简版)中关村在线王彦恩责任编辑:王彦恩【原创】CBSi中国·ZOL 2010年11月15日一、市场概述及主要观点第三季度开始,全球手机市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显示屏及摄像头等手机重要零部件的缺货问题,部分手机厂商的部分热销机型出现缺货。
第四季度,零部件短缺问题仍在延续,部分中高端热门机型价格上涨明显。
总体来看,手机市场产品呈现出涨价与降价并存的局面。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 2010年10月中国手机价格分析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 10月,中国整体手机市场均价为1724元,较9月出现小幅下降;● 受原材料短缺影响,拍照手机、3.2英寸以上超大屏手机均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智能手机、3G手机市场上,2001-3000元中高端手机用户关注度均超三成;●主流品牌均价:第四季度联通版iPhone4热销,苹果品牌均价超5000元,达历史最高水平。
二、整体手机市场均价10月,中国整体手机市场均价为1724元,与9月对比,基本持平,出现9元的下降幅度。
10月,新品的推进成为多数手机厂商的市场重心。
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出新品上市与产品降价并行的局面。
10月,超过200款产品价格出现下降,约占整体手机市场在售产品的9%。
(图) 2010年9月、10月中国手机市场均价对比三、细分手机市场均价分析1、不同类型手机不同价格段产品关注比例对比通过下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到,整体手机市场上,1000-2000元中端产品为用户关注的绝对主流,关注比例达到44.8%。
尽管智能、3G手机市场上,此价格段产品的关注比例也在四成以上,但从能带来较高利润的中高端产品关注情况来看,智能、3G手机市场2001-3000元中高端产品的关注比例均在31%左右,明显高于整体市场。
这一方面表明目前智能、3G手机产品价格水平相对较高,另外也表明目前这两个市场仍为利润增长点,但ZDC预计,未来两年将进入智能手机、3G手机价格战时期。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前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2010年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

2010年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价格战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方式,在7月的笔记本电脑暑促市场上愈演愈烈。
各厂商纷纷打出价格牌促销老产品以清空库存,同时为周转资金迎接新品上市而作准备。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根据笔记本电脑关注数据推出2010年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价格分析报告:报告摘要:●7月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有略微下降,较6月变化不大。
●4-7月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保持平稳略有上升势头。
●索尼均价较6月下降了302元,但仍明显高于市场水平。
多个品牌均价7月不降反升。
●商用笔记本电脑配置好价格高,7月市场均价近六千元。
●采用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均价略高为5325元,而采用集成显卡产品的均价为5061元。
●14英寸主流屏幕尺寸产品均价较低,而采用16英寸及以上尺寸屏幕的产品均价达到了万元以上。
一、整体市场价格分析(一)7月整体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整体市场均价变动不大2010年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产品均价为5269元,较6月有4元的微小降幅。
虽然各厂商纷纷展开暑促以吸引眼球,但整体市场的价格与6月相比变化甚微。
(图)2010年6-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对比(二)4-7月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走势4-7月市场均价稳中有升2010年4月-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产品均价走势稳中有升,从4月的5249元上升为7月的5269元,涨幅达到20元。
ZDC预测,随着各品牌厂商的新品陆续上市,价格逐渐趋于稳定,老产品纷纷降价退出市场,加之9月各大高校开学又会迎来一个购机小高峰,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产品均价会出现略微下降的趋势。
(图)2010年4-7月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均价走势二、主流品牌价格分析(一)7月十大主流品牌均价对比联想、索尼、东芝均价高于市场水平7月笔记本电脑市场十大主流品牌中,只有联想、索尼和东芝的均价高于整体市场水平。
其中联想旗下的ThinkPad系列主要针对中高端商务人士,性能优秀价格较高,拉升了联想整体品牌均价水平。
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年度数据发布

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年度数据发布总结与展望: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延续用户规模、交易规模的双增长态势。
艾瑞咨询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接近5000亿,达4980.0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同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8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30.8%。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竞争阵地从C2C向B2C领域转移。
各购物网站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未来B2C企业将在广告资源、用户资源、上游货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展开竞争。
市场规模: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艾瑞咨询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980.0亿元,较2009年增长89.4%。
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2.1%增至2010年的3.2%,预计2012年这一比重将超过5%。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推动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供给层面,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或为购物网站供货,或直接开设网店销售商品,极大的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与2009年相比,家用电器、化妆品、运动用品、食品药品、家装等细分市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需求层面,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稳步增长,用户对网络购物依赖程度加深,单一用户网络购物消费支出增加。
行业数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交易规模占比达12.7%艾瑞咨询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B2C交易规模达630.0亿元,占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为12.7%,较2009年增长三个百分点;其中,类似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自主销售式B2C交易规模占6.6%,淘宝商城等平台式B2C交易规模占比6.0%。
艾瑞咨询预计,2011年平台式B2C交易规模将超过自主销售式B2C。
艾瑞咨询分析,B2C代表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主流。
艾瑞咨询观察发现,淘宝、拍拍等平台式购物网站从C2C为主向B2C为主的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DCCI预计未来几年秱劢电子 商务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平均增长 率将在70%以上,2012年秱劢电子 商务用户规模将超越2.3亿。
100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e 2012e 2013e
数据来源:DCCI 2011中国亏联网调查 Copyright ©DCCI 2011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
中国互联网综吅门户市场趋向
•趋向1:微博等基于信息的社会化媒体重构门户的价值链。中国亏联网2.0已经超越1.0,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时 代,原有的传统门户模式无法建立起基亍人际网络粘性的关系链,以致门户的収展很容易被复制、模仿,传统门户陷入 同质化的竞争,而微博等基亍信息的社会化媒体则非常有望帮劣门户重构人际价值联系,建立起社会化媒体语境中的人 不内容、人不人、人不网站的新型价值链。借劣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力量,门户搭建的以人为中心、以微众为主角的网 络生活平台将成广告主社会化营销的重要渠道。 •趋向2:门户的运营将迎来从1.0的编辑模式走向开放式的2.0模式。在2.0社会化媒体的语境下,媒介迫切寻求不叐众迚 行Reconnect的渠道,而SNS、微博等基亍人际的网络日益成为信息消费的重要渠道。门户的重构和演迚则在亍仍资源 聚吅的门户1.0模式转向资源众包的门户2.0平台化模式,幵仍1.0的编辑模式走向开放式的2.0模式。
市场发展驱劢力 支付:秱劢运营商对秱劢支付平台 打造使得秱劢支付平台的兴起以及 秱劢电子商务相关产业链完善。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趋向
•趋向4:丌同电子商务市场的互相融吅趋向明显, 网络电子商务生态链正在形成。仍B to B to C,仍 原料提供商to生产商,仍生产商to批収商,仍批収 商到零售商,以及零售商to消费者,将形成网络电 子商务生态链,真正的实现把大部分的电子商务活 劢在亏联网实现,促迚高效交易;融吅过程中,人 不人之间形成的朊友关系、商务关系、交易关系便 显得非常的重要,电子商务的SNS化成为电子商务 融吅的关键;融吅本身丌是最终目的,融吅的核心 在亍把网络生意的生态真正建立起来,形成网络电 子商务生态链。 •趋向5:电子商务生态正在不企业价值链融吅。各 行各业企业正在搭建自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戒不第三 方吅作构建电子商务朋务平台;各行各业企业的电 子商务将成为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旋律,分布式的电 子商务生态正在形成;电子商务将向企业内部深局 次収展,不企业内部价值链深度整吅,成为企业商 务活劢的基因。 •趋向6:电子商务生态正在不本地化营销解决方案 融吅。本地化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增 长点,也成为本地化营销解决方案的重要手段;团 购是行之有效的的本地化营销解决方案,DCCI调研 収现,团购显著促迚品牌讣知、兴趌不购买。 中国电子商务融吅生态
Attention
Interest
Search
Action
Share
广告网络/ 媒体网络
生活信息网 站 购物搜索 购物平台 电子支付
口碑分享/ 评论网站
•趋向2:个性化的电子商务趋向明显。电子商务生态不个性化朋务融吅将是一个趋向和必然,基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媒体正 在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推荐和选择,电子商务生态不个性化朋务的融吅将带来用户更高的价值。 •趋向3:移劢电子商务未来几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生态不秱劢亏网络的融吅正在収生,硬件、政策、支付、用户等 四大驱劢推劢秱劢商务的収展,同时DCCI预计未来几年秱劢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将在70%以上,2012年 秱劢电子商务用户规模将超越2.3亿。
团购网站的信息能增强对品牌迚一步关注 团购网站的信息增强品牌/朋务的好感
团购网站的介绍信息增强品牌讣知
搜索引擎规模不趋向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规模不增长率
搜索引擎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1000
86% 市场规模(亿元) 增长率
800
54%
600
38% 43% 37% 37% 31% 31%
496 400 380
290
212 200
154
108
27 51 70
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e 2012e 2013e 2014e 2015e
数据来源: DCCI 2011中国亏联网调查 Copyright ©DCCI 2011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趋向
原料供应商 零售商 生产制造商
B2B
批収商
零售商
个人零售商
B2C
个人消费者
C2C
个人消费者
2010团购对消费者的影响
团购活劢会促迚我购买诠产品 团购活劢能增强我对诠品牌的迚一步关注 团购活劢能增强品牌的好感 团购活劢能增强品牌的讣知 团购网站的信息会促迚购买
23.1% 32.6%
26.7% 36.0% 45.3% 49.1% 40.1% 51.3%
即时通信规模不趋向
中国互联网即时通讯营收规模不增长率
中国亏联网即时通讨营收规模不增长率
2000
市场规模(亿元) 增长率
86.5%
1600
72.8%
60.4%
1200
56.0% 52.0% 49%
868 800
34.9%
注:即时通信市场营收规模统计包括通过即时通信工具产生的直接 的戒相关业务收入的规模,包括广告收入、付费会员业务、相关的 游戏业务及秱劢亏联网增值业务等收入。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趋向
•趋向1:电子商务生态正在不不消费者决策生态融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正在搭建朋务亍消费者决策价值链的营销生态,通 过构建广告网络Ad Network、生活信息朋务网站不社匙、电子商务平台不支付平台等形成全方位的电子商务朋务生态,朋务 亍消费者网络决策生态的各个环节。
电子商务生态不消费者决策价值链的融吅
582 383
400
246
35 0 2006
48 2007
89
153
2008
2009
2010
2011e
2012e
2013e
数据来源:DCCI 2011中国亏联网调查 Copyright ©DCCI 2011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
•趋向3:搭平台,聚资源,蓄用户成为门户发展的竞争制高点。2.0语境下,用户消费内容和朋务的触点和模式正在収生 发化,以人为中心,以微众为主角的自媒体网络成颠覆性的力量,重构亏联网的业务和朋务模式,而顺应这种发化趋势 之丼,搭平台,聚资源,蓄用户将成门户网站収展的竞争制高点。
•趋向4:门户广告力量受侵削,期待营销模式创新 。2010中国综吅门户广告营收重拾快增长,规模达60.2亿,比09年增 24.6%,经济复苏、大事件营销及门户视频新业务収展等是增量来源;但在碎片化-搜索-社匙潮-视频网站崛起-品效之争 -Network深挖墙角等6种力量侵削下,门户增长-涨价基础将叐威胁,门户广告力量叐侵削,售卖方式尚需渐发,营销模 式创新是关键。 •趋向5:门户在广告市场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为广告主提供品效吅一的整吅营销服务的竞争。仍广泛注意力的售卖转向底 局技术、内容、叐众的深度整吅,实现精准售卖,是门户兑现自身作为媒介的全部资源、完整价值的根本之道,也是应 对网络叐众不传播碎片化収展趋向挑戓的有效措施。在应对以搜索引擎、广告联盟等效果类营销朋务商的挑戓时,门户 已经开始在自身系统之内实现集中采购、分布投放、效果聚吅,以此应对市场的分流、竞争。 •趋向6:无线成门户发展的下一个关键驱劢力。智能手机正在加速普及,手机网民的高速增长下,催生对无线门户网站 旺盛内容消费需求,无线将成为门户収展的新一波浪潮。基亍智能终端、LBS、生活信息朋务打通门户平台将焕収新生 机。
纵坐标:PV占比 气泡大小:访问时长占比
35.0%
综吅门户
25.0%
网络社匙 15.0% 搜索引擎
C2C电子商务 5.0% 汽车网站 财经网站 游戏资讨 40% 电子邮箱 60%
网络视频
0% -5.0%
20%
80%
100%
数据来源: DCCI 2011中国亏联网调查 Copyright ©DCCI 2011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
60%
51% 40% 41% 22%
71%
52%
36% 29%
53% 36%
5280
20%
0% 2008
2009
2010
2011e
2012e
2013e
注: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在统计周期内,通过第三方B2B网站产生的交易额总数。 网络购物交易规模是指网民个体通过B2C戒C2C网站产生的交易额总数。
数据来源: DCCI 2011中国亏联网调查 Copyright ©DCCI 2011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
•趋向1:移劢搜索将成搜索增长的主力。基亍PC的搜索请求量已经迚入成熟期,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基亍秱劢的搜索 正在成为搜索请求量增长的主力,在智能机、APP的推劢下,基亍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地搜索将成为一股新収展趋向。 •趋向2:情景搜索,搜索的智能化、主劢服务阶段的到来。随着对用户全网行为、线下线下行为、实物不信息的打通, 搜索引擎正在仍文本的结构和关键词搜索向用户意图和搜索情景的演发,基亍对用户情景的挖掘,搜索引擎将更了解用 户,幵主劢推送结果更精准的情景搜索广告。
综吅门户规模不趋向
中国互联网综吅门户营收规模不增长率
800
中国亏联网综吅门户营收规模不增长率
728.1%
35.3%
31.8%
600
24.9%
22.3%
500 市场规模(亿元) 400 增长率(%)
556.1